卵巢癌SKOV3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对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人卵巢癌 细胞 系 S V KO 3对树突细 胞 免疫功能及凋 亡的影响

江 苏南 京 2 0 0 ) 10 8
摘 要 : 目的 : 讨人 卵 巢 癌 细 胞 系 S O 3对 树 突 细 胞 ( C) 疫 表 型 、 胞 因子 分 泌 及 凋 亡 的 影 响 。 方 法 : 探 KV D 免 细 采

第 1期
医 学 研 究 生 学 报
J u n l fMe ia o tr d ae o r a d c lP sg a u t s o
Vo _ No 1 l 21 .
20 0 8年 1 月
Jn 2 o a .o 8
群 汪 ,
灏 梁元姣 吴元赭 , ,
(. 1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妇产科 , 江苏南京 200 ; . 102 2南京大学医学 院附属鼓楼 医院普通外科 ,
用 外周 血单 个核细胞培养 D 以 P S溶 液为对照 , C, B 应用流式细胞 仪检测人卵巢癌细胞系 S O 3培养上清液 作用 KV 于D C后 , 凋 亡 的发 生 率 、 疫 表 型 的表 达 , 用 酶标 记 免疫 吸 附 分析 法 ( LS 检 测 D 白细胞 介 素一2 其 免 应 E IA) C l (Ll ) I—2 的分泌情况 。 结 果 : 人卵 巢癌 细胞 系 S O 3培 养上 清液 作 用 于 D K V C后 , 可诱 导 D C发生 凋亡 , C的 D C 8 、 D 3及人类 白细胞 ( D 0C 8 位点 ) R抗原 ( A D ) D HL — R 等表型 明显下调 ,Ll I— 2分泌明显下降 , 与对照组相 比差异显 著 ( 00 )且 I— P< .5 , Ll 泌随 S O 3作用时间的延长 , 2分 K V 其抑制作 用更 加明显 。 结论 : 卵巢癌细 胞 系 S O 3 人 K V 可明显抑制 D C的免疫功能 , 并诱 导其凋亡。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IL-12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晓妮;胜利【摘要】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成为肿瘤生物治疗的热点,尤以白细胞介素(IL)12为主.IL-12主要通过调节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表面的受体表达;激活NK,T细胞;诱导肿瘤微环境中的巨噬细胞向M1型分化;增强肿瘤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诱导自噬;影响IL-10或γ干扰素的分泌,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等来影响肿瘤的生长、转移.目前关于IL-12抗肿瘤的研究主要以实验为主,将IL-12合理应用于临床将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Cytokine mediated immunotherapy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umor biotherapy, especially interleukin (IL)-12.IL-12 affects the growth and metastasis of tumors mainly through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ceptors on the surface of dendritic cells and nature killer(NK) cells,activation of NK, T cells,inducing macrophages differentiation into M1 type under tumor microenvironment,enhancing expression of autophagy-associated protein in tumor cells,inducing auto-phagy,and affecting secretion of IL-10 or γ interferon,and downregulating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anti-tumor of IL-12 is mainly based on experiments,and the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IL-12 in clinical will becom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8(024)002【总页数】5页(P301-305)【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2;肿瘤;作用机制;肿瘤微环境;细胞因子【作者】张晓妮;胜利【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西北民族大学医学院,兰州7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1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肿瘤已成为当今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的三大疾病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肿瘤微血管形成、机体免疫细胞功能不足和数量减少等因素成为肿瘤治疗的难点。

细胞核因子-kappa B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核因子-kappa B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细胞核因子-kappa B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谢先顺;陈艳华【摘要】核转录细胞核因子-kapaB(NF-κB)是人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免疫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NF-κB涉及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细胞凋亡及耐药等多个方面,可作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靶标.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大量实验表明NF-κB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对NF-κB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的国内外研究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5(037)011【总页数】5页(P1654-1658)【关键词】卵巢癌;细胞核因子-κB;靶向治疗;综述【作者】谢先顺;陈艳华【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衡阳市421000;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衡阳市42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卵巢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位居女性恶性生殖系统肿瘤首位,严重危害女性的健康。

大部分卵巢癌患者被确诊时已属晚期,五年总生存率低。

目前有关卵巢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对其病因学的研究。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卵巢癌发病与遗传、生殖、内分泌、炎症、饮食等因素均与相关[1]。

研究表明,细胞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参与炎症、免疫及肿瘤的发生发展等[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 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NF-κB 与卵巢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1 NF-κB 信号通路及组成NF-κB 参与固有免疫、适应性免疫及细胞周期的调节,在肿瘤的发生中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3]。

NF-κB 是Rel 蛋白家族成员,后者包括RelA(p65),RelB,c -Rel,p50/p105(NF-κB1),p52/p100(NF-κB2)5 个蛋白成员,它们彼此结合,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复合物。

Rel 家族中的5 个成员均拥有一个由300 多个氨基酸组成的Rel同源区域,后者功能包括:与DNA 结合、NF-kB 家族成员间的二聚体化、核转位及与NF-κB 的抑制剂(inhibi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的结合[4]。

肿瘤低氧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肿瘤低氧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肿瘤低氧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的研究进展
田立涛;王金申;王泽鑫;颜宇轩;赵富丽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年(卷),期】2024(27)3
【摘要】巨噬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之一,具有可塑性和高度异质性,可极化成不同的表型:经典激活的M1型巨噬细胞和交替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两者统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与正常细胞不同,在肿瘤组织中,由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代谢活动增强,以及脉管系统不发达导致肿瘤组织供氧不足,所以容易导致肿瘤微环境(TME)缺氧。

目前认为肿瘤低氧微环境是恶性肿瘤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1]。

TME中的TAMs以M2型为主,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与不良预后有关。

肿瘤低氧微环境如何影响TAMs极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明确其机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方案。

【总页数】4页(P222-225)
【作者】田立涛;王金申;王泽鑫;颜宇轩;赵富丽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胃肠外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3
【相关文献】
1.肿瘤微环境中乳酸对巨噬细胞表型极化和功能的影响
2.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对肿瘤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3.乳腺癌微环境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极化研究进展
4.胆管癌脾酪氨酸激酶表达增高对肿瘤微环境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5.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因素及其意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凝血酶刺激单核_巨噬细胞产生IL_8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实验研究

凝血酶刺激单核_巨噬细胞产生IL_8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实验研究

・论著・凝血酶刺激单核/巨噬细胞产生I L28增强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实验研究3张 婷1,王睿黎1,马政文2,王 颖3,狄 文1,程忠平4,徐 红1,马庆良1,李卫平1,汪希鹏133(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00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教研室;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所;4.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妇产科) 【摘要】 目的:研究凝血酶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来源单核/巨噬细胞(MO/MA)后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方法:分离正常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后,用印度墨汁吞噬试验检测凝血酶刺激MO/MA后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凝血酶刺激MO/MA后的上清为趋化物,检测对卵巢癌细胞系(ES22,SK OV23,HO28910)体外侵袭力的影响;阻断侵袭实验中加入I L28单克隆中和抗体。

转录因子试剂盒AP1、ST AT、I nfla mmati on1、Oncogene3家族筛选凝血酶通过何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激活MO/MA。

结果:(1)凝血酶未显著提高MO/MA的吞噬能力;(2)基质胶体侵袭实验表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ES22在MO/MA+凝血酶刺激组上清作用下,侵袭力增强(161.9±11.18,n=6),其侵袭细胞数目与卵巢癌腹水刺激组(157.5±14.86,n=4)类似,但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普通培养基(47.25±12.45,P<0.05),添加水蛭素(凝血酶抑制剂)后能显著降低其侵袭力(73.5±17.3,P<0.01);抗I L28单克隆抗体对ES22细胞侵袭的阻断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相同体外侵袭实验在SK OV23细胞系(n=2)及HO28910细胞系(n=2)中得到类似结果;(3)转录因子检测表明,I n2flammati on1及Oncogene3家族中几乎所有涉及炎症的转录因子包括c2Fos,c2Rel,NF2κbp50,NF2κb p65,c/E BPa,Egr21,H I F21,OctⅠ,OctⅡ在凝血酶刺激巨噬细胞后活性增加(n=4)。

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细胞自噬自20世纪50年代被描述以来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研究的领域,在生命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自噬主要是一个维持细胞正常功能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将陈旧的、有害的细胞成分,如退化的蛋白质和细胞器,通过一个自消化的过程进行处理。

因此,和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是细胞自噬缺陷,而其修复则可能对一些疾病的防治产生显著的作用。

然而,对于巨噬细胞对于细胞自噬的调节,我们知之甚少。

巨噬细胞是脊椎动物的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吞噬有害菌和细胞有害物质的能力已经得到广泛的认知。

然而近年来的证据表明其对于细胞自噬的调控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细胞自噬的机制在理解巨噬细胞对细胞自噬的影响之前,首先了解一下细胞自噬的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细胞自噬主要包含四个步骤:(1) 分解物(目标)的围绕在内的包膜,该包膜也被称为自噬体的起源;(2) 自噬体细胞质移动(abutment)和生成的细胞质空间(Wiskott-Aldrich);(3) 自噬体的形成、其合并到内质网(替代剂)并进一步崩解(肥大细胞);(4) 内含物的降解,并释放成分重复利用于新的生物合成过程。

Autophagosome的生成自噬体的分解通常是通过一组确保细胞自噬体的生成和降解的分子机制实现的,它包括一系列的酶、激酶和内质网。

例如,可以通过氨基酸激酶mTOR (rapamycin-sensitiv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失活以及BECN1 (Beclin 1) 的激活来开启自噬体的自我分解。

此外,还可以采用活性磷酸é通路完善自噬体的降解。

巨噬细胞对于细胞自噬的调控巨噬细胞是脊椎动物免疫系统中重要的一种体液免疫细胞。

其主要通过吞噬有害物质来提供机体免疫保护。

然而,巨噬细胞对于细胞自噬的调控仍然是一个新颖的研究领域,其具体机制仍然不清楚。

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巨噬细胞可以通过其调节作用提高细胞自噬的效率,从而保护细胞免受疾病的危害。

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增强卵巢癌细胞MMP-9的表达

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增强卵巢癌细胞MMP-9的表达

肿瘤相关M2型巨噬细胞通过Toll样受体增强卵巢癌细胞MMP-9的表达柯星;张淑平;吴梦;黄蕾;孙瑞红;黄珮珺;潘世扬;王芳【期刊名称】《基础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4(034)010【摘要】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在卵巢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涉及的Toll样受体(TLRs)信号通路机制.方法用320 nmol/L佛波醇酯(PMA)诱导THP-1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定M2型巨噬细胞;Transwell小室建立M2细胞与卵巢癌细胞SKOV3体外非接触式共培养模型;24和48 h共培养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SKOV3内TLR1、2、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检测MyD88、TRAF6 、P-NF-κB和MMP-9表达;TLR1、2和6激动剂分别作用SKOV3 6、12和24h后评价MMP-9的变化.结果 PMA可诱导THP-1成为M2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与SKOV3共培养24和48 h后,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TLR1、2、和6于共培养24和48 h后在SKOV3有较高表达(P<0.05);共培养24和48 h后,TLRs信号通路蛋白MyD88、TRAF6和P-NF-κB在SKOV3也同步表达增高(P <0.05);TLR1、2和6激动剂Pam3CSK4、HKLM和FSL-1分别刺激SKOV3 6、12和24 h后MMP-9 mRNA水平有显著高表达(P<0.05).结论分化诱导后的M2型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刺激和活化TLR1、2、6信号途径,引起卵巢癌细胞SKOV3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增加,增强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总页数】6页(P1315-1320)【作者】柯星;张淑平;吴梦;黄蕾;孙瑞红;黄珮珺;潘世扬;王芳【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国家临床检验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R737.3【相关文献】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MMP-9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与门脉癌栓的关系 [J], 刘维峰;盛茂林;卢正磊;潘晶晶;葛勇胜;许戈良;李建生;马金良;荚卫东;余继海;王晓秋;陈晶晶2.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J], 王晓龙;陈新涛;曲戈;马海波;李印;秦建军3.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表达及临床意义[J], 欧亮;赵志泓;王坤;史圆圆;袁娜娜4.胃腺癌组织中PD-L1和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权秋颖;曹磊;张闽;黄山;黄仁鹏;陈志;郭凌川5.miR-34c-3p与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邹弯弯;罗庆丰;曾平;李金高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囊泡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兰霄霄;周志阳;徐欣欣;吴雪清【摘要】卵巢癌是妇科癌症相关性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且发现时多为晚期,预后较差。

细胞外囊泡(EVs)是由各种类型细胞释放的双层膜囊泡,内含有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功能活性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乳汁等循环体液中,在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含量和种类会随着疾病的状态而发生改变。

研究表明EVs能通过介导血管生成、微环境重塑、免疫调控等过程参与肿瘤的增殖、转移以及治疗反应等。

笔者就EVs的生物学特点,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卵巢癌诊治中的价值等方面的研究展开综述。

【期刊名称】《温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7(047)012【总页数】6页(P931-936)【关键词】细胞外囊泡卵巢癌诊治研究进展【作者】兰霄霄;周志阳;徐欣欣;吴雪清【作者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浙江温州325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5卵巢癌是高度恶性的肿瘤,是妇科癌症相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于绝经后的妇女,由于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发现时多为进展期,常伴有广泛的腹腔转移,5年生存率<25%,预后较差[1]。

然而目前常用的筛查方法如血清CA-125测定和经阴道超声或两者联合运用对早期、可治愈性卵巢癌的检出率均不高,因此亟需一种高效的早期筛查方法,以提高卵巢癌的早期检出率。

此外,治疗耐药是卵巢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耐药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种双层膜囊泡,根据其直径大小、形状、来源等不同可以分为外泌体、微囊泡、癌小体等[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卵巢癌SKOV3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对巨噬细胞分化的影响宋玉霞;赵涛;张玮璨;郭清;王宏卫;孟桐羽【摘要】目的探讨卵巢癌SKOV3细胞系培养上清液处理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后,巨噬细胞分化亚型的改变.方法 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M-CSF诱导为巨噬细胞(M0)后,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为实验组,用1640培养基处理为对照组,分别于培养第7天和第14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时间后巨噬细胞表面细胞因子(CD64、CD163)表达情况.结果培养第7天时,实验组巨噬细胞形态改变明显,细胞突起增加,细胞变细长,对照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CD163-M2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培养第14天时,实验组巨噬细胞形态逐渐恢复,对照组细胞形态仍无明显变化,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CD163-M2型巨噬细胞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1/M0水平高于第14天,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2/M0低于在第1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KOV3细胞培养上清液可改变巨噬细胞形态,激活巨噬细胞免疫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形态恢复,发生免疫抑制;同时,也可促进巨噬细胞分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亚型也有不同,主要由CD64-M1型巨噬细胞向CD163-M2型巨噬细胞转变.【期刊名称】《河北医药》【年(卷),期】2016(038)010【总页数】5页(P1498-1501,1504)【关键词】卵巢肿瘤;SKOV3;巨噬细胞;细胞分化【作者】宋玉霞;赵涛;张玮璨;郭清;王宏卫;孟桐羽【作者单位】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河北医科大学;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050011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妇产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1上皮性卵巢癌(简称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缺乏早期特异性症状、无有效的疾病筛查手段,> 70%的病例确诊时已是FIGO Ⅲ/Ⅳ 期的晚期癌症患者,表现为腹腔内广泛播散和转移。

慢性炎症能够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诱发不同类型的癌症。

炎症微环境还有利于肿瘤细胞穿过基底膜,进而发生侵袭和转移[1],因此近年来的一些研究集中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ed macrophages,TAMs)。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作为侵入实体肿瘤中单核细胞群的主要细胞,大量存在于肿瘤血管周围和低氧区,是炎症进展成为癌症的主要桥梁[2]。

卵巢癌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和卵巢癌预后不良明显相关,逐渐开展了从免疫学角度研究卵巢癌转移和进展的机制。

之前一些研究发现,不同分期的卵巢癌患者腹腔巨噬细胞不同亚型所占比例不同,早期卵巢癌患者腹腔冲洗液中以表达M1型巨噬细胞为主,而晚期患者腹水中主要以M2型巨噬细胞占优势[3]。

根据“免疫编辑”学说,免疫系统对肿瘤的作用随肿瘤的进展不断变化,提示我们不同亚型的巨噬细胞在卵巢癌进展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对卵巢癌恶性表型有重要意义。

鉴于巨噬细胞在卵巢癌中的重要作用,本项目拟利用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学等实验技术,通过构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与巨噬细胞共培养模型,明确经SKOV3培养上清培养后的巨噬细胞亚型的变化及巨噬细胞亚型改变与SKOV3培养上清培养时间的关系,探讨卵巢癌细胞系SKOV3上清对巨噬细胞亚型的影响,初步了解卵巢癌进展过程中巨噬细胞亚型的改变,初步筛选出肿瘤上清中的关键分子靶点,为解释卵巢癌的腹腔播散和转移提供新的线索,并为卵巢癌分子靶点的干预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1.1 材料1640培养基,卵巢癌细胞系SKOV3。

1.2 方法1.2.1 采集健康成人外周血,Ficoll 密度梯度法收集中间层单个核细胞(1 000r/min, 20 min,23℃), PBS 重悬后再次离心(800 r/min, 7 min,23℃)。

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液处理为实验组,1640培养基处理为对照组。

1.2.2 巨噬细胞培养:细胞以无血清RPMI1640重悬后种于100 mm细胞培养皿,细胞种植密度为1.0×106/ml,培养箱中静置 2 h 使细胞贴壁,用预热的PBS 润洗3次,除去悬浮细胞。

加入10%FBS-RPMI1640和GM-CSF,置入37 ℃,5%CO2培养箱培养,备用。

1.2.3 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分别处理7、14 d:处理不同时间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

1.2.4 腹腔巨噬细胞(M0)纯度鉴定:以免疫荧光的方式鉴定分离培养巨噬细胞纯度。

细胞刮轻刮培养皿收集巨噬细胞,离心收集细胞沉淀1 200 r/min, 5 min,23℃。

弃上清,以CD68抗体标记巨噬细胞,37℃,1 h。

PBS洗涤3遍,标记荧光二抗,37℃,1 h。

PBS洗涤3遍,Hocest染核5 min。

PBS洗涤3遍,荧光显微镜观察,统计。

1.2.5 SKOV3细胞培养上清培养巨噬细胞:用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培养上清分别处理M0巨噬细胞7、14 d,同时用1640培养基设立对照组。

1.2.6 巨噬细胞各亚型比例的检测:以CD68作为腹腔巨噬细胞(M0)的表面标记,以CD64作为M1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以CD163作为M2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

将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处理时间的细胞分别收集,取1.0×106个细胞,分别标记上述荧光抗体,流式细胞学检测M1、M2所占百分比及M1/M0,M2/M0的比例。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SKOV3细胞培养上清处理7 d的巨噬细胞形态改变明显,如细胞呈多边形或长梭形,形态饱满,胞质丰富,生长旺盛,细胞突起增加,细胞状态良好;处理14 d的巨噬细胞形态改变不明显,细胞呈圆形,散在排列。

说明SKOV3细胞上清处理巨噬细胞7 d时可改变细胞形态;而处理14 d时对细胞形态改变不明显。

见图1。

2.2 流式细胞术检测实验组、对照组不同巨噬细胞亚型所占比例。

2.2.1 2组不同巨噬细胞亚型所占比例比较:培养7 d时,对照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15.4±2.3)%,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2.0±0.7)%;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24.2±2.9)%,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1.4±0.5)%;培养14天时,对照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3.8±0.9)%,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3.3±1.3)%;实验组CD64-M1型巨噬细胞占(1.9±0.9)%,CD163-M2型巨噬细胞占(11.5±1.4)%。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图2。

2.2.2 2组不同巨噬细胞亚型比值比较:CD64-M1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1/M0=(1.61±0.29),在第14天时M1/M0=(0.52±0.13);CD163-M2型巨噬细胞在第7天时M2/M0=(0.73±0.19),在第14天时M2/M0=(3.56±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图3。

卵巢癌是致命性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4]。

我国卵巢癌发病虽位于女性肿瘤第三位,但病死率却居于首位,超过70%的患者确诊时已有腹膜转移,5年生存率不到30%[5,6]。

近年来,卵巢癌与免疫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与日俱增,尤其与巨噬细胞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但是关于腹腔巨噬细胞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阐明不同分期卵巢癌腹腔巨噬细胞的状态可能为卵巢癌恶性进展提供新的线索。

人正常腹腔微环境中存在大量免疫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作为第一道免疫防线——固有免疫的主要细胞成分对维持腹腔正常免疫环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

晚期卵巢癌以腹腔广泛种植播散和大量腹水为主要临床特征。

在卵巢癌腹腔种植播散的过程中,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和不良转归[8]。

不同学者对卵巢癌腹腔播散发生机制提出各自看法,但基本集中在原位卵巢癌肿瘤细胞发生上皮细胞间质型(EMT)自原位脱落,进入腹腔,抵抗失巢凋亡,到达大网膜、肠系膜、肠壁、腹壁等播散位置后,黏附种植,发生MET,局部浸润播散。

大多数学者对其研究多偏重于卵巢癌细胞自身的DNA、RNA、蛋白水平为适应播散做出的一系列改变。

但关于腹腔微环境尤其是免疫微环境对卵巢癌肿瘤细胞的改造报道较少,而这正是阐明卵巢癌腹腔播散的关键,是我们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目前临床中,晚期卵巢癌的治疗仍然以手术加以紫杉醇加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为主要手段。

虽然大幅提高卵巢癌初始化疗的效果,但是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尚无重大突破。

近年来,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出现了一些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如Herceptin,Gleevec,Sorafenib等。

但是卵巢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仍未获得突破性进展。

分子靶向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暴露的一些问题使得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生物免疫治疗上来。

腹腔巨噬细胞与卵巢癌肿瘤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对揭示卵巢癌恶性表型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对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外周血单核细胞是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细胞。

这些细胞能感知癌症入侵信号,移出毛细血管,并转化为未成熟型巨噬细胞M0[9],M0渗透到癌灶组织周围,并被激活,从而杀死肿瘤细胞,这些细胞即被称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

TAMs是构成实体肿瘤中单核细胞群的主要细胞,大量存在于肿瘤血管周围、无血管区和低氧区,是炎症发展成癌的主要桥梁[10]。

然而,并非所有的TAMs均可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TAMs分为两种功能截然相反的两组表型,经典激活型TAMs,即M1型TAMs,能够诱导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产生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3]。

M2型TAMs可被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4(IL-4)和(IL-13)激活,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支持”[11]。

M1型和M2型关键区别在于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不同。

M1型TAMs能够释放活性氧、炎性细胞因子,比如IL-6、IL-12、IL-23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其主要由干扰素、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活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