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标准

合集下载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指根据原文的语义、风格和表达方式,将其准确、清晰地转化为目标语言,使读者能够完全理解原文的内容。

翻译的标准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 准确性:翻译要求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得随意添加、删除或修改原文的信息。

必须理解原文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并将其翻译为与之相对应的目标语言词汇、短语和句子结构。

2. 清晰度:翻译要求使用目标语言的正确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和理解翻译的内容。

翻译应避免使用模糊、含糊不清或不准确的表达方式,而应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翻译。

3. 自然度:翻译要求表达得自然流畅,与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习语一致。

翻译应避免使用生硬、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适当调整翻译,使之与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相符。

4. 一致性:翻译要求在整篇翻译中保持一致的语言风格和术语。

翻译应遵循统一的翻译规范和术语表,确保不同部分之间的翻译一致性,避免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达方式。

5. 文化适应性:翻译要求具备一定的文化适应能力,根据目标语言国家或地区的文化背景和使用习惯,进行相应的翻译调整。

翻译应避免使用与目标文化背景相悖的表达方式或内容。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准确、清晰、自然、一致和具有文
化适应性的。

翻译人员应根据以上要求进行翻译,以确保目标语言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并流畅阅读翻译的内容。

术语标准 翻译标准

术语标准 翻译标准

术语标准翻译标准术语标准翻译标准是指在进行术语翻译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术语标准翻译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翻译质量的提高,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术语标准和翻译标准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术语标准。

术语是某一特定学科、行业或领域内的专门用语,具有明确的含义和用法。

术语的规范使用对于保证专业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非常重要。

术语标准是对于术语的定义、拼写、用法、格式等方面进行规范的标准。

在翻译过程中,遵循术语标准可以有效地保证翻译结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在制定术语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术语的定义,对于每一个术语都需要明确的定义,确保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术语。

2. 术语的拼写,术语的拼写需要符合语言的拼写规范,避免出现拼写错误。

3. 术语的用法,不同的术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用法,需要对这些用法进行详细的说明,确保翻译人员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正确使用这些术语。

4. 术语的格式,有些术语可能需要特定的格式,比如首字母大写、斜体等,这些格式也需要在术语标准中进行规定。

翻译标准。

翻译标准是指在进行翻译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翻译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制定翻译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准确性,翻译结果需要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避免出现翻译错误。

2. 语言规范性,翻译结果需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拼写和用词规范,确保翻译结果的规范性。

3. 术语一致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保持术语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同一术语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翻译。

4. 上下文适应性,翻译结果需要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进行调整,确保翻译结果能够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术语标准和翻译标准的重要性。

术语标准和翻译标准的制定对于保证翻译质量、提高翻译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遵循术语标准可以保证翻译过程中术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避免出现术语混乱和歧义。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方式,旨在将一种语言的信息准确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翻译的标准取决于不同的因素,如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读者的需求以及翻译目的和用途等。

以下是翻译过程中常被认可的标准:
1. 准确性:翻译应尽可能地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翻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并使用合适的词汇、语法和句式来传达正确的信息。

2. 一致性:翻译中的一致性是指在整个文本中使用统一的术语和翻译风格,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翻译结果。

3. 流畅性:翻译应以流畅的语言表达信息,使读者能够顺利阅读翻译文本,而不会感到困惑或疑惑。

4. 信任度:翻译要保持原文的作者意图和原始风格,并尽量避免对原作进行自由演绎或改变。

5. 目标语言适应性:翻译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特点,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被目标读者准确理解和接受。

6. 当地化:翻译应考虑目标文化的情境和特点,尽可能地使翻译结果适应当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

7. 翻译者的专业素养: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并了解翻译理论和方法,以确保能够完成高质量的翻译工作。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以准确传达信息为基础,同时兼顾流畅性、一致性、信任度以及目标语言适应性和当地化。

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同时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和工具,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并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保持原文的含义、风格和格式,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并遵循一定的翻译准则和规范。

以下是翻译的标准要求:
1. 翻译准确:翻译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不添加、删除或曲解原文的信息。

翻译者应对原文进行深入理解,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和句子结构进行表达。

2. 语言通顺:翻译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语言习惯,确保译文自然流畅,不出现冗余、拗口或繁琐的表达方式。

同时,也要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保持段落结构和逻辑的完整性。

3. 词汇选择:翻译应选择准确的词汇来表达原文的意思,不使用太过生僻、过时或不常用的词语。

同时,也要根据不同上下文和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

4. 语言风格:翻译应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例如,如果原文使用了幽默、正式、严肃或文学性的语言风格,翻译也应相应地保持这种风格。

这样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图。

5. 文化适应:翻译应根据目标文化的习惯、价值观和背景进行适当的调整。

有时,直译可能无法传达原文的文化含义,因此翻译者应运用文化敏感度进行恰当的调整,确保翻译在目标文化中有意义和可理解。

6. 格式和排版:翻译应遵循原文的格式和排版要求,包括标题、字号、字体、段落结构和标点符号等。

这可以使翻译更贴近原文,在视觉上保持一致性。

7. 专业知识:对于特定领域的翻译,翻译者还需要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术语。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并准确传达其中的专业性内容。

总之,翻译的标准要求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力和专业知识,并通过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译文。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翻译的标准是什么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的今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翻译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在进行翻译时,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准则和原则呢?本文将就翻译的标准进行探讨。

首先,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准确性。

准确性是翻译工作的首要标准,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语境。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确保译文表达准确、清晰,不偏离原意。

只有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翻译的标准还包括流畅性。

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要通顺、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

译文应当避免生硬、生僻的表达,要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让译文读起来自然流畅,易于理解。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能够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语言,使译文更加地道、自然。

此外,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一致性。

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风格和用词上要保持一致,不出现自相矛盾或者风格不统一的情况。

译者需要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保持一贯的风格和用词,不因为个别词语或句子而脱离整体。

这就需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和耐心,不断地反复斟酌,确保译文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最后,翻译的标准还包括传达原文的风格和情感。

翻译不仅仅是对文字的转换,更是对文化、情感和思想的传递。

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风格,尽可能地将其传达到译文中去。

这就需要译者具备敏锐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文学素养,能够捕捉到原文中的情感和风格,用目标语言恰当地表达出来。

总之,翻译的标准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准确性、流畅性、一致性以及情感传达等多个方面。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全面考量这些标准,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翻译水平,以求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实现翻译的价值和意义。

翻译评分标准

翻译评分标准

翻译评分标准
翻译评分标准主要用于评价翻译质量的高低,并给予相应的得分。

以下是一套常见的翻译评分标准,分为五个等级:
优秀(90-100分):完全忠实于原文,译文流畅、准确,表达清晰,符合原文语境和风格,没有明显的语法错误或主观解释。

良好(80-89分):基本忠实于原文,译文准确度较高,表达较清晰,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但可能有些许的语法错误或主观解释。

中等(70-79分):部分忠实于原文,译文准确度较一般,表达一般,传达原文意思的能力有限,可能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或主观解释。

及格(60-69分):较少忠实于原文,译文准确度较低,表达模糊,传达原文意思的能力较差,存在较多的语法错误或主观解释。

不及格(0-59分):完全失忠于原文,译文准确度极低,表达混乱,无法传达原文的意思,存在大量严重的语法错误或主观解释。

评分标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1. 词汇准确性:译文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词义和语境。

2. 句子结构:译文句子结构是否与原文相符,是否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

3. 语法准确性:译文语法是否正确无误。

4. 表达清晰度:译文是否表达清晰,能否让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5. 文体风格:译文是否符合原文的文体和语调。

6. 文化转化:译文是否能够将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准确传达给读者。

7. 主观解释:译文是否添加了个人主观解释或意见,而不是忠实传达原文的意思。

评分标准的具体分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但核心原则是确保翻译准确、流畅和符合原文意思。

评分过程应该客观、公正,并结合评分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

翻译定义标准精

翻译定义标准精

• 循声而去,便轻而易举地找到了那间 屋子。
• 我原本打算七月一日去香港旅游,后 来不得不取消,这令我很扫兴。
• It was keen disappointment that I had to cancel the visit to Hong Kong on July 1st.
• 翻译的原则标准 (Principles or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b)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t of the original.
c)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 翻译的四字标准: 忠实、通顺
•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nd inventions do not always influence the language in proportion to their importance.
• 科学发现和发明并不按其重要性的比 例影响语言。(?)
✓严复: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傅雷: 神似 (spiritual conformity)
✓钱钟书:化境 (sublimed adaptation)
✓Alexander F. Tytler:
a)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 科学发现和发明并不一定因其愈加重 要而对语言的影响就愈大。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

英语翻译标准英语翻译标准是指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确保译文准确、流畅、符合语言习惯并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以保证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将从准确性、流畅性和符合语言习惯性三个方面来探讨英语翻译的标准。

首先,准确性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并将其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包括对原文语义、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以及对专业术语和行业背景的准确理解。

译文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翻译质量,因此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确保译文能够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其次,流畅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译文的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在语言表达上的通顺和自然度。

译者需要注意句子的连接和过渡,避免译文中出现生硬、拗口或不通顺的表达。

同时,译文的语言风格也需要与原文相符合,保持一致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

流畅的译文能够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译文内容。

最后,符合语言习惯性也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

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表达习惯和语言特点,译者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避免直译和生搬硬套。

译文需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具地道性和可读性。

同时,译者还需要注意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避免出现与目标读者文化背景不符合的表达,确保译文能够被目标读者理解和接受。

总之,英语翻译标准是确保译文质量和准确性的重要依据。

准确性、流畅性和符合语言习惯性是英语翻译的重要标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标准,以确保译文能够准确、流畅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只有遵循这些标准,才能够产出高质量的英语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

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总的说来,翻译标准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种:任何翻译实践总要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或原则,衡量一篇译文的好坏同样也离不开一定的翻译标准,因此翻译标准的确立对于指导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人们看待翻译的角度不同,自然有了不同的翻译标准。

概括起来,它们大体可分为以下四类:一、以译出语或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source-language-oriented or the target-language-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以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唯原文的形式是举,惟恐译文失真,有违原文作者的原意,因此翻译时完全采取词对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and line for line)的死译方法,而且常多用音译法。

例如把the Milky Way(银河)直译为"牛奶路",把the apple of my eye(珍爱物;珍爱之人,宝贝)直译成"我眼的苹果";把"Every dog has its day."译为"每只狗都有它的日子"(正确的译法应为"人人皆有得意之日")。

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为数不少,如中国西晋时期的佛经翻译家竺法护(约230-309)、15世纪德国翻译家尼古拉斯·封·维尔(Nicolas von Wyle,生卒年不祥)、近代的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 1892-1973);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则是一味以译文读者的口味为准绳,完全采用归化的译法。

或是完全为了适合读者的口味而让译文归化,有时甚至不惜曲解原作,如把"When Greek meets Greek,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译作"张飞杀岳飞,杀得满天飞"(正确译法应为"两雄相遇,其斗必烈"),把Solomon(所罗门,古以色列国国王大卫之子,以智慧著称)意译成"诸葛亮",把Spring, the sweet spring, is the year's pleasant king意译为"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

中外翻译史上持这种原则的翻译家同样不少,如三国时期的支谦和康曾会、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古罗马的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 公元前106-43)、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公元前65-8)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翻译家。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早年提出的以读者的反应对等的原则基本上也是以读者为取向的。

这两种翻译原则流传到今天就是所谓的"直译"和"意译"说。

"直译"和"意译"作为两种具体翻译方法完全有着自己存在的价值(如直译常用来翻译科技文献等作品,意译常用来翻译广告、影视等文本),但如果将二者当中的任何一个视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唯一原则,显然是过于绝对化,难以指导出好的译作来。

钱歌川和陈廷佑曾举例说明直译和过分意译的坏处,例如:(1)The broker's hour is not only crowded, but minutes and seconds are hanging to all the straps and packing both front and rear platforms.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拥挤的,而且分分秒秒都挂在所有的皮带上,包装在前后的月台上。

(译文完全直译,难以理解,可改译为:经纪人的时间不但是忙迫得像电车一样的拥挤,而且每分每秒车上所有的吊带都吊满了站立的乘客,在前后的站台上也挤得水泄不通。

)(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2)He wanted to learn, to know, to teach.他渴望博学广闻,喜欢追根穷源,并且好为人师。

(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

)(陈廷佑:《英文汉译技巧》)上述两例说明,把直译和意译作为指导翻译实践的原则提出来,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以译出语为取向还是以译入语为取向,二者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

导致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和以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的水因素主要有:a. 原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译文文化过于强盛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b.学习和借鉴原文文化时译者往往采用译出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藐视或贬低原文文化时常常采用译入语为取向的翻译原则;c.译者个人能力或爱好常常影响着对这两种翻译原则的选择。

二、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uthor-and-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principle)。

这一原则既考虑到作者又同时考虑到读者,比较全面。

持这一原则的人在西方的有十八世纪末的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1747-1814)。

他在《论翻译的原则》(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译文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3)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

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

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

"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

"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

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

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

这类翻译标准或原则的共同特点是:翻译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即译文必须既要考虑到原作者又要考虑到译文的读者。

用张培基等人的话说就是:"所谓忠实,首先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

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阉割或任意增删的现象。

……忠实还指保持原作的风格--即原作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语体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等译者对原作的风格不能任意破坏和改变,不能以译者的风格代替原作的风格。

……所谓通顺,即指译文语言必须通顺易懂,符合规范。

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难懂、佶屈聱牙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英汉翻译教程》p.7)从大量的翻译实践来看这类翻译原则基本上是正确的,在翻译实践中也是可行的,但其缺点是执行起来让人感到过于笼统和抽象,且人们对它的理解或阐释往往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怎样协调好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常常让人棘手难办。

三、以美学为取向的翻译原则(the aesthetic-oriented translationprinciple)。

这类翻译原则主要为文学翻译家所提倡。

如美国的意象派诗人庞德(Ezra Pound,1885-1975),前苏联的加切奇拉泽(1914-1974),我国的傅雷、钱钟书和许渊冲。

庞德"重诗歌翻译的意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文学翻译是美感经验再现的特征"(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加切奇拉泽认为,为了求得艺术等值,要发挥译者的创造性,译者要像进行文艺创作一样,选择最能反映原作美感的语言手段,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金文俊:"翻译理论研究基本取向概述",《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年,No.1,p.24)。

傅雷认为,"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傅雷:《高老头重译本》)钱钟书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论文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p.125)许渊冲提倡文学翻译要做到"意美、音美、形美"(beauty in meaning, beauty in sound and beauty in form),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译出了举世公认的优秀文学译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