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
1 2007年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永川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自:永川区规划局| 点击数:345 | 更新时间:2008-6-3 10:32:532007年是永川撤市设区的开局之年。
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工商并重,产业联动”的经济发展方针,全力打造“一小时经济圈增长极”和成渝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加快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承载区,开放城”。
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加大对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区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公共财政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发展更为和谐,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局面。
全面实现了在撤市设区开局之年我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经重庆市统计局审查核定,200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
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16584元,比上年增加2906元,比上年增长16.6%。
在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工业增加值5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实效,经济结构更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9:40.5:45.6调整为14.3:41.5:44.2。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表现为:经济发展区域带动作用不明显,产业经济发展优势不突出,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企业自主创新发展能力不强,经济发展要素瓶颈亟待突破,农村基础设施亟待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亟待完善,对外开放程度亟待提高。
一、农业切实加大“三农”投入,积极兑现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新农村建设步伐稳步推进。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7年3月5日)一、综合二、农业三、工业和建筑业四、固定资产投资五、国内贸易六、对外经济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八、财政、金融九、城市建设十、教育和科学技术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08.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1.29万人,增加45.3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6.7%,提高1.5个百分点。
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率为6.5‰,分别上升0.5和0.1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3.4‰,上升0.4个千分点。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2。
全年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9215元,比上年增加2585元,增长15.5%。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57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其中人均工薪收入9266元,增长18.1%;人均家庭经营收入525元,增长6.7%;人均财产性收入193元,增长2.5%;人均转移性收入2564元,增长0.6%。
城市人均消费支出9399元,增长9.0%。
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
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74元,比上年增加65元,增长2.3%。
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1310元,比上年增长20.3%;人均家庭经营收入1350元,减少12.5%;人均转移性收入187元,增长26.1%。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人均支出791元,比上年减少5.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05元,增长2.9%,其中用于衣着、居住、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等消费分别增长18.1%、10.0%、14.4%、23.2%和11.9%。
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52.2%。
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4.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16.78万人,比上年增长4.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255.12万人,比上年增长7.3%;参加失业保险193.01万人,增长2.6%。
2005-2010重庆统计资料

2005年重庆市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17.7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0%,实现旅游总收入301.12亿元,增长15.9%,其中,接待国际游客52.39万人次,增长20.6%;创旅游外汇收入2.64亿美元,增长30.2%。
2005年春节、“五一”、“十一”三大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415.5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33亿元,分别增长13.5%和14.6%。
(《200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847.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346.18亿元,增长14.9%。
其中,接待国际游客60.32万人次,增长15.2%;旅游外汇收入3.09亿美元,增长16.8%。
三大“黄金周”共接待游客1649.4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8.06亿元,分别增长16.5%和22.2%。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808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实现旅游总收入444.12亿元,增长28.3%。
其中,入境游客76.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82亿美元,分别增长26.3%和23.8%;国内游客8009.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13.65亿元,分别增长18.0%和28.6%。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5.7万人次。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1.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4.8%;实现旅游总收入561.53亿元,增长26.4%。
其中,入境游客87.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分别增长14.5%和17.8%;国内游客10001.1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0.03亿元,分别增长24.9%和28.1%。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8%。
(《200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重庆市全年接待游客1.2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1.9%;实现旅游总收入703.23亿元,增长25.2%。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7年3月5日)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奋力抗御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重庆进一步创造了条件。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因灾减产,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8.54亿元,因受旱灾影响比上年下降5.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00.07亿元,增长16.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57.59亿元,增长13.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3:43.0:44.7。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1%、56.4%和49.7%。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437元,比上年增长11.9%。
分地区看,都市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1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3%;渝西经济走廊完成959.55亿元,增长10.8%,占全市的27.5%;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完成1015.56亿元,增长11.0%,占全市的29.2%。
六大区域中心城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6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4%,其中居住、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食品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了6.0%、4.3%和3.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8%。
2006年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情况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05.4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76.56万人,比上年减少2.3%;第二产业就业308.23万人,增长1.1%;第三产业就业520.66万人,增长1.7%。
重庆市统计局关于公布2007年末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

重庆市统计局关于公布2007年末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
业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重庆市统计局
•【公布日期】2008.07.11
•【字号】
•【施行日期】2008.07.1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
正文
重庆市统计局关于公布2007年末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名单
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统计局、市级各部门、各大中型工业企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型企业划分办法(暂行)>的通知》(国统字[2003]17号)的规定,企业规模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根据上年统计年报每年划分一次,企业规模一经确认,月度统计不得进行调整。
我局结合重庆市工业企业和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以法人企业或单位2007年从业人员数、主营业务收入和资产总额三项指标年报数据为划分依据,对大中型工业企业进行了认定。
2007年末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561户,其中大型企业59户,中型企业502户。
现将2007年末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认定名单公布于后,以便相关工作的衔接和有关政策的执行。
附件:1、2007年末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分布情况表
2、2007年末重庆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名单
二○○八年七月十一日
附件1:
附件2:。
重庆市统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统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7.03.27•【字号】•【施行日期】2007.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重庆市统计局关于印发《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县(自治县)统计局、局属各有关部门: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统计执法工作,扩大统计执法影响,维护统计工作秩序,市统计局2007年第2次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了《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
现将该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二OO七年三月二十七日附件:重庆市统计局2007年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方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重庆市统计管理条例》,维护统计工作秩序,保障统计数据质量,认真履行行政职责,促进统计执法工作,根据统计法律法规和《重庆市统计局统计执法检查制度》,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加强执法培训,提高队伍素质2007年上半年,市局将举办2-3期统计执法人员培训班,组织市局和区县统计局执法人员,重点学习统计法律法规和其他行政法律法规,以如何查处统计违法行为重点开展执法业务技能培训,提高统计执法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开展统计执法检查提供组织保障。
二、执法检查对象及数量(一)市统计局检查对象和单位1、政策法规处、统计执法大队检查对象和单位(1)检查行政机关3个;(2)检查企事业单位30个左右。
重点查处工业、建筑业、能源、投资、服务业、房地产、社会事业发展和农业普查等领域中的统计违法行为。
(3)检查单位的初选名单由市局各专业处和区县统计局提供。
市局法规处、执法大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检查单位。
2、各有关处室检查对象和单位:各有关处室围绕本部门专业分工分别选择5个单位进行检查(不在法规处、执法大队检查对象范围内)。
2007年重庆库区经济社会监测报告

2007年重庆库区经济社会监测报告2007年,库区各区县坚持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政策,努力调结构、增效益、促发展,着力解决库区产业发展滞后和移民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
在全市经济整体趋好的大环境下,库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
一、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一)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7年重庆库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7%,增速高出上年同期增幅3.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长寿及以下12个腹心区县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0.81亿元,增长15.6%;8个重点移民区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5.38亿元,增长15.8%。
从总量和速度看,渝北区均居十五个库区区县之首,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5.46亿元,增长23.1%。
涪陵区和万州区分列经济总量的二、三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2.27亿元和190.48亿元;巴南区以18.0%的速度位居经济增速的第二位,万州区、涪陵区和忠县以17.6%的速度并列经济增速第三位。
分三次产业看,库区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8.37亿元,比上年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683.94亿元,增长23.1%,其中工业增加值544.07亿元,增长2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37.12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7.5:46.2:36.3。
(二)投资消费需求继续趋旺2007年重庆库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4%,高出全市5.0个百分点。
长寿及以下12个腹心区县和8个重点移民区县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4.77亿元和250.31亿元,增长速度分别为17.5%和17.7%。
在库区十五区县中,渝北区增势迅猛,增速高达62.7%,高于库区平均水平39.3个百分点。
其他十四个区县消费发展比较均衡,增速均保持在17%左右。
全年重庆库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7.35亿元,比上年增长29.0%,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9.8%。
2007年重庆各区县相关经济数据排名

2007年重庆各区县相关经济数据排名名次区县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 沙坪坝21.402 江北区21.313 九龙坡16.824 渝北区16.515 渝中区 16.256 涪陵区 14.377 江津区 12.868 南岸区 12.619 合川区 10.9210 壁山县 10.8311 永川区 10.2712 长寿区 9.5013 铜梁县 9.1114 万州区 8.6515 巴南区 8.4816 北碚区 6.7317 荣昌县 6.7218 綦江县 6.6819 大渡口 6.0820 大足县 5.5921 南川区 4.9122 黔江区 4.6523 垫江县 4.5824 忠县 4.3125 开县 4.1526 万盛区 3.3927 潼南县 3.0528 梁平县 3.0429 武隆县 2.7230 秀山县 2.6431 彭水县 2.4632 奉节县 2.4633 丰都县 2.4634 云阳县 1.9435 石柱县 1.8036 巫山县 1.6837 双桥区 1.5738 酉阳县 1.5239 巫溪县 1.1040 城口县 1.03名次区县地方财政支出(亿元)1 江北区 33.922 沙坪坝 33.183 渝北区 32.114 南岸区 30.495 万州区 26.616 涪陵区 26.187 九龙坡 26.008 渝中区 25.149 江津区 23.3910 合川区 19.7111 巴南区 19.1912 永川区 18.6513 开县 17.1314 长寿区 16.9915 云阳县 14.9416 綦江县 13.9417 壁山县 13.8018 黔江区 13.5919 铜梁县 13.4720 北碚区 13.0021 忠县 11.8822 奉节县 11.7923 荣昌县 11.7724 大足县 11.0725 南川区 10.3826 丰都县 10.3227 大渡口 9.8628 酉阳县 9.8029 潼南县 9.6930 垫江县 9.6431 巫山县 9.3332 秀山县 9.2633 梁平县 8.6634 武隆县 8.3635 彭水县 8.2836 石柱县 7.8337 巫溪县 7.2238 万盛区 6.5239 城口县 5.0140 双桥区 2.27名次区县农民均纯收入(元)1 南岸区 61032 大渡口 58893 九龙坡 57014 沙坪坝 56935 江北区 56936 北碚区 46277 壁山县 46028 双桥区 45679 铜梁县 455310 江津区 453511 永川区 452312 合川区 442613 渝北区 438514 巴南区 438515 荣昌县 432916 大足县 423117 长寿区 415918 綦江县 410219 万盛区 397420 潼南县 384921 南川区 383922 垫江县 373223 梁平县 356324 涪陵区 349925 忠县 338726 万州区 333527 开县 321028 丰都县 302829 石柱县 300230 武隆县 293531 云阳县 284532 黔江区 282833 奉节县 271734 彭水县 267435 秀山县 260936 巫山县 257937 巫溪县 241038 城口县 238439 酉阳县 2354名次区县工业增加值(亿元)1 九龙坡 170.162 渝北区 132.483 沙坪坝 108.704 涪陵区 92.735 南岸区 80.636 江北区 73.957 江津区 68.968 大渡口 67.679 巴南区 66.8410 长寿区 61.0311 万州区 59.3212 北碚区 57.0113 永川区 53.8414 合川区 52.3315 壁山县 50.5316 铜梁县 41.0317 綦江县 36.5018 荣昌县 35.4719 大足县 32.2420 南川区 32.0021 开县 29.9622 垫江县 29.9323 梁平县 24.3524 黔江区 19.4825 奉节县 17.1726 秀山县 16.6227 忠县 15.8428 潼南县 14.8929 渝中区 14.3230 武隆县 10.4231 云阳县 10.1332 万盛区 9.6333 双桥区 9.5934 石柱县 8.8335 丰都县 8.0736 彭水县 7.4837 酉阳县 5.3838 城口县 4.1839 巫山县 2.8040 巫溪县 2.79名次区县人均生产总值(元)1 渝中区 395022 九龙坡 385233 大渡口 350744 双桥区 278085 江北区 269386 渝北区 268617 沙坪坝 259838 南岸区 228749 涪陵区 1896610 壁山县 1758311 长寿区 1664312 永川区 1658413 巴南区 1654914 北碚区 1589715 南川区 1481616 铜梁县 1412517 江津区 1391418 合川区 1318319 荣昌县 1309720 万州区 1254721 綦江县 1238622 武隆县 1158123 大足县 1125524 黔江区 1122925 万盛区 1035126 潼南县 1033227 垫江县 924228 梁平县 864329 忠县 828230 石柱县 823531 秀山县 796632 开县 792333 丰都县 747934 奉节县 725135 城口县 723436 彭水县 697937 云阳县 550038 巫山县 548239 酉阳县 482240 巫溪县 4448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 渝北区 321.032 南岸区 239.803 江北区 216.544 沙坪坝 202.755 九龙坡 186.906 巴南区 163.637 万州区 128.198 永川区 118.269 合川区 111.3110 江津区 107.2911 北碚区 91.7912 渝中区 91.4613 长寿区 85.4414 涪陵区 84.1915 大渡口 76.3916 开县 64.4217 彭水县 62.7818 壁山县 54.8619 南川区 50.7020 铜梁县 49.8821 奉节县 49.2722 忠县 46.7823 云阳县 45.2424 綦江县 43.7425 武隆县 42.1226 荣昌县 40.8927 黔江区 39.2328 大足县 39.2329 丰都县 37.9430 石柱县 37.8031 潼南县 34.6332 梁平县 34.3333 垫江县 28.5134 秀山县 26.7935 巫山县 26.6136 酉阳县 25.5937 巫溪县 17.3938 城口县 15.5939 万盛区 13.9640 双桥区 8.23区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 渝中区 207.542 九龙坡 147.593 沙坪坝 123.554 江北区 104.465 南岸区 98.556 渝北区 83.447 万州区 67.128 永川区 59.809 江津区 59.3210 涪陵区 55.3711 合川区 54.5812 北碚区 43.8113 巴南区 43.7414 开县 38.9015 綦江县 32.5216 长寿区 30.5117 铜梁县 29.7118 壁山县 28.7719 大足县 26.7120 南川区 26.4921 荣昌县 25.6422 云阳县 24.3923 垫江县 24.1524 潼南县 23.7825 梁平县 21.6326 忠县 21.5627 黔江区 19.9228 丰都县 17.9529 奉节县 17.5030 彭水县 16.2231 秀山县 15.4332 大渡口 15.0333 酉阳县 14.8934 石柱县 14.1135 武隆县 12.9636 万盛区 11.1537 巫山县 10.8838 巫溪县 7.7539 城口县 3.8940 双桥区 2.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作出的“314”总体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其中,农业生产恢复性增长,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1.65亿元,增长9.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32.22亿元,增长20.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747.95亿元,增长12.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2.9:44.6:42.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622元,比上年增长15.2%。
图1 直辖以来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99.4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8%;渝东北翼完成686.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16.7%;渝东南翼完成225.70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的5.5%。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1%。
主要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49.8%、油脂上涨32.3%、禽类上涨34.3%、蛋类上涨20.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
图2 直辖以来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单位:%表1 2007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年末全市就业人员1620.86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就业753.67万人,比上年减少3.0%;第二产业就业325.99万人,增长5.8%;第三产业就业541.20万人,增长3.9%。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7.51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41.70万人,16.7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99.62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种植业423.84亿元,增长14.1%;畜牧业311.30亿元,增长0.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85.91万亩,比上年增长1.0%,粮食平均亩产303.20公斤。
油料种植面积394.42万亩,增长2.2%。
蔬菜种植面积649.36万亩,增长3.7%。
全年粮食总产量1148.01万吨,比上年增产26.1%。
蔬菜产量945.21万吨,增长6.4%。
油料产量43.77万吨,增长8.6%。
鲜蛋产量39.74万吨,增长7.7%。
牛奶产量8.61万吨,增长3.2%。
肉类总产量178.53万吨,增长1.0%。
表2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工业增加值1514.7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34.06亿元,增长25.1%;产品销售率97.8%,下降0.6个百分点。
图3 直辖以来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表3 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年汽车产量70.80万辆,比上年增长36.2%,其中轿车41.80万辆,增长58.9%。
摩托车638.25万辆,增长19.9%。
表4 2007年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77.4%,比上年提高26.4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459.63亿元,增长39.1%;实现利润237.83亿元,增长45.2%;总资产贡献率11.6%,上升1.5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14689元/人年,增长35.3%。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17.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利润25.81亿元,增长22.4%;上缴税金33.51亿元,增长27.8%。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1.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
其中,建设与改造投资2311.62亿元,增长26.9%;房地产开发投资849.90亿元,增长35.0%。
城镇投资2971.80亿元,增长29.7%;农村投资189.72亿元,增长18.3%。
图4 直辖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完成2432.9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渝东北翼完成494.27亿元,增长33.4%;渝东南翼完成234.33亿元,增长33.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5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第二产业投资1085.08亿元,增长43.5%;其中工业投资1058.74亿元,增长44.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33.5%。
第三产业投资2016.67亿元,增长22.7%。
全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02.2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8.5%。
其中,交通投资234.56亿元,工业投资220.27亿元,城市拆迁及旧城改造投资62.06亿元,分别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4%、7.0%和2.0%。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1.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
分城乡看,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99.65亿元,增长19.9%;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01亿元,增长17.0%;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2.57亿元,增长15.7%。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86.19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35.74亿元,增长21.3%;其他行业零售额39.30亿元,增长12.0%。
图5 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0.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4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2.7%,通讯器材类增长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2.9%,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79.8%,汽车类增长32.1%。
六、对外贸易与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74.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0%。
其中,出口45.08亿美元,增长34.4%;进口29.37亿美元,增长38.6%。
机电产品出口30.21亿美元,增长33.6%,占出口总量的67.0%。
图6 直辖以来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40个,合同金额40.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7%。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0.85亿美元,增长56.0%。
实际利用内资430.03亿元,增长44.2%。
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设计咨询合同额3.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2%;完成营业额2.06亿美元,增长28.3%。
新派劳务人员5270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13073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65.7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6.5%。
公路通车里程累计达到10.4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9公里。
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为71.8%,行政村公路通畅率为27.9%。
全年主要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49970.23万吨,比上年增长16.7%;完成旅客运输量77186.92万人次,增长26.1%。
表5 2007年客货运输量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6433.54万吨,比上年增长18.7%;空港完成旅客吞吐量1049.23万人次,增长29.2%;空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4.42万吨,增长19.3%。
集装箱吞吐量49.97万标箱,增长24.8%。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44.49万辆,增长9.4%。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6.41万辆,增长14.3%,私人轿车保有量16.29万辆,增长32.1%。
全年新注册汽车11.84万辆,增长21.1%。
其中,新注册轿车5.69万辆,增长29.2%。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65.81亿元,比上年增长32.5%。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5.22亿元,增长19.8%;电信业务总量350.59亿元,增长33.1%。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723.1万户,比上年减少2.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176.9万户,比上年新增112.3万户。
电话普及率67.7部/百人,增长6.2%。
互联网用户169.3万户,增长20.4%。
全年接待游客8085.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1%;实现旅游总收入444.12亿元,增长28.3%。
其中,入境游客76.1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82亿美元,分别增长26.3%和23.8%;国内游客8009.3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13.65亿元,分别增长18.0%和28.6%。
全年公民申请出国(境)旅游人数25.7万人次。
八、财政、金融全年地方财政收入788.56亿元,比上年增长48.9%。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42.70亿元,增长39.3%,占财政收入的56.1%。
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房产税等主要税种分别增长25.6%、36.4%、50.6%、31.1%和9.1%。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103.74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其中,一般预算支出769.73亿元,增长29.5%。
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和城乡社区事务分别支出122.81亿元、135.98亿元、33.65亿元和95.561亿元,增长38.9%、22.7%、56.5%和44.1%。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3.55亿元,增长22.4%。
图7 直辖以来地方财政收支情况单位: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662.36亿元,比年初增长19.2%。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28.15亿元,增长9.5%。
本外币贷款余额5197.08亿元,增长17.0%;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842.57亿元,增长60.0%。
表6 2007年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全市拥有证券经营机构66家,证券营业部65家。
境内上市公司30家,总股本116.11亿股,比上年增长33.1%;股票总市值1593.14亿元,增长2.1倍。
境内上市公司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6.37亿元,增长80.3%。
全市营业性保险分公司和保险机构27家,保险从业人员4.55万人,比上年增长19.5%。
保费总收入124.68亿元,增长33.7%。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3.10亿元,增长36.9%;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11.17亿元,增长13.9%;寿险保费收入80.41亿元,增长35.7%。
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35.25亿元,比上年增长71.9%。
其中,财产险赔付18.44亿元,增长52.6%;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伤害险赔付4.62亿元,增长27.3%;寿险给付12.20亿元,增长1.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