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P13抑制溶瘤病毒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机制
溶瘤腺病毒联合不同浓度阿霉素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

维普资讯
5O 6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20 年 08
第 2 5卷
1 2 增殖性 腺病毒 Ad N1 3的扩增 及鉴 定 . C O 双调控 靶 向肿瘤 细胞 的腺病 毒 Ad N1 3中 , T RT启动 子代 替 内源 启动 子 调控 E A 蛋 白表 达 , 时 C 0 hE 1 同 缺失 了编码 EI A蛋 白与 Rb结合 区域 中 8 关 键氨 基 酸 的 2 b 个 4 p即 d 9 2 9 7 /2 - 4 。这 就使 Ad N1 3只 能在 C 0
收稿 日期:2 0 -0 —2 08 1 2
基 金 项 目:“ 6 ” 目 (0 6 8 3项 2 0 AA0 Z 2 ) 浙江 省科 技 厅 重 点 项 目(0 6;3 0 ) 216 . 20 ( 0 6 2
作 者 简 介 :吕 晨 (9 1 ) 女 、 18 一 . 内蒙 古 呼 和 湍特 人 . 士研 究 生 , 事 癌症 的 基 因 治 疗方 面研 究 。 硕 从
疾病 , 它恶性 程度 极高 , 被称 为“ 中之王 ” 对肝 癌诊 治新技 术 、 疗法 的研究 尤为重 要和迫 切 。 癌 , 新 ] 肿瘤特 异 性 增殖 腺 病毒 (o dt n l e l aiga e o i s C d 又称 溶瘤 腺 病 毒 , cn io al rpi t d n vr , RA ) i y c n u 是一 种有 效 的 肿瘤 基 因治 疗载 体 。增 殖型 腺病毒 利用肿 瘤 与正常组 织 细胞 间结 构及 代谢 途 径 的差 异 , 向性 地 在 肿瘤 细 靶 胞 内复制增 殖 , 终裂 解肿瘤 细胞 。增殖 型腺病 毒具有 可 复制 、 积小 、 最 体 弥散 能力强 等优点 , 近年来 成 为肿瘤 生物 治疗 的一大 热点[。。 已经 有很多 研究表 明 , 瘤病 毒 能选 择 在肿 瘤细 胞 内复制 , 溶 最终 裂 解肿 瘤 细胞 达
去泛素化酶USP13与抑癌蛋白Merlin的相互作用

去泛素化酶USP13与抑癌蛋白Merlin的相互作用徐静;王星;陈大虎【摘要】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为遗传性疾病,NF2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Merl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Merlin蛋白可以被泛素化修饰,但对其去泛素化过程的研究却鲜有报道.该研究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及免疫印迹(WB)方法研究去泛素化酶USP13与抑癌蛋白Merlin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抑癌蛋白Merlin与去泛素化酶USP13之间具有相互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抑癌蛋白Merlin与去泛素化酶USP13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酿造》【年(卷),期】2018(037)011【总页数】5页(P132-136)【关键词】抑癌蛋白Merlin;去泛素化酶USP13;免疫共沉淀;蛋白质相互作用【作者】徐静;王星;陈大虎【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5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type 2,NF2)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编码的Merl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抑癌蛋白Merlin是一种细胞结构蛋白,在细胞膜和细胞骨架之间起着连接的作用[1]。
NF2基因缺失、突变或被抑制将造成Merlin蛋白缺失与失活,引起细胞失控性增殖,最终导致肿瘤的形成[2-3]。
Merlin蛋白可以调控细胞增殖、运动[4],与生长发育、早期胚胎发育[5]存在很大关联性[6],对抑制肿瘤细胞迁移和侵袭起到重要作用[7-8]。
因此,NF2基因介导的肿瘤发生及Merlin蛋白的功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Merlin蛋白的构象和活性受翻译后加工修饰,研究表明,Merlin蛋白可以被泛素化[9],从而促进底物蛋白的降解过程。
但对其去泛素化的研究却比较少。
细胞凋亡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深度解析

细胞凋亡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深度解析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死亡方式,它在人体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对细胞凋亡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度解析。
一、细胞凋亡的定义和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形式,是细胞通过一系列内部信号使得自身进行自我毁灭的过程。
细胞凋亡在人体正常维持生态平衡、细胞更新、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细胞凋亡的机制主要包括:1)调节性蛋白的表达和活性变化,如细胞凋亡抑制蛋白(IAPs)和B细胞淋巴瘤-2(Bcl-2)家族蛋白;2)形成调节性蛋白膜宜性开放通道,如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MPT);3)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化酶(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进而引发细胞凋亡。
二、细胞凋亡在肿瘤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在肿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细胞凋亡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在肿瘤早期阶段,细胞凋亡会清除异常细胞,维护机体正常的生态平衡,防止肿瘤的形成。
另一方面,在肿瘤晚期,肿瘤细胞对细胞凋亡的敏感性降低,甚至完全失去了对细胞凋亡的反应。
这种失去对细胞凋亡的敏感性与肿瘤的抗药性及治疗效果的差异密切相关。
1. 细胞凋亡在肿瘤早期的防御作用细胞凋亡在肿瘤早期防御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清除异常细胞。
在细胞中出现DNA损伤或染色体畸变等异常情况,细胞会通过细胞凋亡的方式清除异常细胞。
(2)抑制细胞无限增殖。
细胞凋亡作为一种维护生态平衡的机制,可以抑制细胞的无限增殖,从而防止细胞形成肿瘤。
(3)激活免疫系统。
细胞凋亡过程中会释放许多信号分子,如炎性因子、化学信使等,这些分子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引发免疫反应,从而抵御肿瘤的形成。
2. 肿瘤对细胞凋亡的抗性虽然细胞凋亡在肿瘤的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肿瘤细胞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失去对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细胞凋亡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细胞凋亡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治疗方式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
其中,以细胞凋亡调节为主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细胞凋亡是人体细胞自行死亡的一种方式,而细胞凋亡调节则是通过控制这种死亡方式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一、细胞凋亡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合理且必要的生理过程,它在保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维持正常细胞生长发育表现出重要的调控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自身调控细胞生命周期,避免某些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从而导致疾病。
而在某些病变状态下,机体失去了对细胞的控制,导致某些细胞不间断增殖,形成了肿瘤。
细胞凋亡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酶的方式将细胞内的核酸和蛋白质降解。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利用PARP等核酸酶来降解DNA,从而让损坏或代谢异常的细胞自行死亡并被排除体外。
二、近些年来,细胞凋亡调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三种方式。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原理是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抑制剂作用来干扰肿瘤细胞的DNA修复、结构调节和其他组成成分,从而扰乱肿瘤的生命周期和调整凋亡程序。
目前,常用的药物类别包括Bcl-2蛋白抑制剂、caspase酶抑制剂、核酸酶抑制剂等。
其中,Bcl-2蛋白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并激活细胞增殖;caspase酶抑制剂可以抑制caspase酶的激活并阻止细胞凋亡;核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DNA降解的程度,减少程序性死亡程度。
不过,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并不可忽视。
某些药物可能会导致毒性反应,损伤患者的肝、肾、心等器官,抑制正常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
因此,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防止药物的过量用于和副作用发生。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将特定的DNA或RNA序列导入细胞内,使用固定方式激活或调节凋亡程序。
与药物治疗不同的是,基因治疗更加直接且针对性。
它可以针对某种遗传缺陷或生化途径缺陷,从而调整凋亡程序。
而在基因治疗中,病理基础和重要的药物的基因在mRNA和物理化学参数等的特征,已经成为许多新型细胞目标药物研究中的重要参考点。
细胞凋亡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细胞凋亡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正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主动死亡的一种生理现象,也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状态的重要机制之一。
细胞凋亡的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其中包括肿瘤。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致力于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通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细胞凋亡的机制以及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一、细胞凋亡的机制细胞凋亡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与坏死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结构改变、DNA断裂与核染色质凝集、磷脂外翻等。
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复杂多样,但主要包括两个主要通路,即内源性信号途径和外源性信号途径。
内源性信号途径主要通过以线粒体为中心的信号传导系统实现。
当细胞受到内源性损伤或细胞外环境变化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时,Bcl-2家族蛋白将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而激活凋亡蛋白酶家族caspases,引发碱性核酸酶激活、DNA断裂和其他凋亡特征。
外源性信号途径则是由细胞外部环境因素引发的,比如细胞因子的作用。
这些细胞因子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激活一系列信号分子,最终导致caspases的活化和细胞凋亡。
二、抗肿瘤药物研发中的细胞凋亡调控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致力于通过调控细胞凋亡通路,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控制。
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Bcl-2家族蛋白和caspases等因子起到了关键作用。
Bcl-2家族蛋白是一系列的凋亡调控因子,包括抑制型蛋白(如Bcl-2等)和促凋亡型蛋白(如Bax等)。
抑制型蛋白通过控制线粒体膜电位来抑制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变,从而起到抗凋亡作用。
而促凋亡型蛋白则通过促进线粒体渗透性转变,引发线粒体相关的细胞凋亡途径。
因此,研发针对Bcl-2家族蛋白的抑制剂或促活化剂,可以有望调控细胞凋亡途径,实现对肿瘤细胞的杀伤。
另外,caspases作为细胞凋亡的执行者,在抗肿瘤药物研发中也备受关注。
caspases是一类半胱氨酸蛋白酶,分为主要参与压力型细胞凋亡的启动caspases和执行caspases。
基于细胞凋亡机制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_马小根

除了上述直接包括在细胞死亡信号通路中的 蛋白质外, 一些能调节细胞凋亡的蛋白质也可能 成为癌症治疗的潜在药物靶点。如 : Bcl 2 家族蛋 白能够阻止或引起细 胞色素 C 从线粒体中释放 出来, 从而抑制或促进细胞凋亡 ; 另一类重要的凋 亡调节蛋白质家族是凋亡抑制蛋白 ( I A Ps), 它们 能结合并抑制 caspases , 从而阻断凋亡信号通路, 同时 I A P s也可被细胞收到死亡信号后从线粒体 中释放的蛋白 Sm ac 调节 , 该蛋白结合 I A Ps 后可 以对抗 I AP s的抗凋亡活性。 M DM 2 和 p53 也是细胞凋亡重要的 调节子, 对于测知的 DNA 损伤 , p53 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 凋亡。但当 p53 与 MDM 2结合后 , p53 便失活, 导 致 p53 被 蛋 白 酶 体 降 解。 因 此 , 阻 断 p53 与 M DM 2 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 稳定 p53 , 并 使之发 挥细胞凋亡的功能。 在本综述中 , 将讨论近 3 年来以促进细胞凋 亡的靶标和策略作为抗肿瘤药物发现方法的研究 进展。虽然大多数工作还处于药物发现的早期阶 段 , 但这却是一种有前途的发现新型抗肿瘤药物 的整体策略。
第 19 卷
第 4期
中 国 药 物 化 学 杂 志 Ch inese Jo urna l o fM edicina l Che m istry
Vo l 1 19 N o1 4 p . 293 A ug1 2009 Sum 90
2009年 8月 总 90 期
文章编号 : 1005- 0108( 2009) 04- 0293- 15
T a rget receptors DR 4 and DR 5 DR 4 DR 5 DR 5 DR 5 DR 5 DR 5
USP18促进溶瘤病毒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机制

定量 PCR 为主要方法. 在细胞中过表达 USP18,发现其能够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这表
明 USP18 具有抗癌的功能.反之,敲低细胞中 USP18 的表达水平,能够有效地抑制 NDV 诱导
的肝癌细胞凋亡.进一步揭示了 USP18 促进 NDV 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机制,USP18 上调了定位
于线粒体上的 Bax 的蛋白水平,Bax 能与 Bak 在线粒体外膜上形成孔道,增加线粒体外膜的
第6期
朱海珍等:USP18 促进溶瘤病毒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机制
89
tem, and western blot and qualitative PCR are considered. It is found that USP18 promotes the apoptosis of cancer cells induced by NDV,which demonstrates that USP18 has the anticancer function. In contrast, knock -down of USP18 inhibits the apoptosis of the cancer cells, which reveals that USP18 can positively regulate the protein level of Bax and NOXA. Consistently,overexpression of USP18 enhances the permeability of mitochondrial membrane and promotes the release of CYTOCHROME C. Similarly, overexpression of USP18 increases the cleaved caspase-7 and strengthens the apoptosis as well. It is also found that USP18 can upregulate the protein level of ISG12a(IFN-stimu原 lated gene 12a). It attenuates the ubiquitination degradation of ISG12a. The findings in this research provide a pro原 found influence and a new insight towards treatment for liver cancer.
抗肿瘤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抗肿瘤药物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研究进展
张丽杰;赵振军;武湘云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
【年(卷),期】2003(12)12
【摘要】抗肿瘤药物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发挥其抗肿瘤活性,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主要有:①激活Fas/FasL(CD95/Apo鄄1)信号系统,抗Fas/Apo鄄1抗体则能降低药物诱导凋亡的敏感性。
通过DR4、DR5/TRAIL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②众多基因参与了细胞凋亡。
野生型p53抑制细胞增殖,突变型p53抑制细胞凋亡。
bcl 鄄2基因过表达与肿瘤多药耐药有关,bcl鄄2发挥其抑制凋亡的效应需要与其家族的其它成员如bax相互协调。
③Caspase鄄3的活化诱导凋亡。
有些细胞毒药物可直接活化Caspase促使细胞凋亡。
【总页数】3页(P722-724)
【关键词】肿瘤治疗;化学药物;细胞凋亡;抗肿瘤药物;抗肿瘤活性
【作者】张丽杰;赵振军;武湘云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R979.1
【相关文献】
1.抗肿瘤药物诱导酵母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J], 吴静;闵柔;邬敏辰;陈伟
2.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张书新;武宇超;;;
3.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及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J], 方芳;王爱平
4.基于细胞凋亡机制的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J], 马小根;顾为;林汉森;聂爱华
5.抗肿瘤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闫华超;李林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stract:Newcastle Disease Virus is an avian virus with strong replication ability,which can specifically identify and kill tumor cells. When liver cancer cells are infected with NDV,the apoptosis signaling pathway is activated,inducing apoptosis. USP13(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13)is a member of the ubiquitination enzyme family,and deubiquitylate and stabilize PTEN. The expression of USP13 is obviously decreased when NDV infected Huh7 or HLCZ01 cells. USP13 is overexpressed in NDV-infected Huh7 or HLCZ01 cells,which significantly restrains apoptosis. Conversely,knockdown USP13 significantly enhances apoptosis. Further studies reveale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at USP13 restrains NDV-induced apoptosis. Although overexpression of USP13 doesn't affect NDV replication in two types of liver cancer cells,USP13 can upregulate an important molecule Bcl-2,thereby inhibiting apoptosis. USP13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DV-induced apoptosis. At the same time,a new theory basis for the oncolytic treatment of liver cancer is provided.
NDV属于副黏病毒科禽腮腺炎病毒属,它被发现于英国新城,因此命名为新城疫病毒,它的基因组是单股、负链的RNA. NDV能够感染禽类,在禽类中有很高的致病性,对禽类具有较大的杀伤力.但是感染人的情况很少,即使感染人也不会传染给其他人,只是轻微地出现一些炎症反应等,可通过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而自行消失.经过诸多实验验证,NDV能够特异性杀伤很多类型的肿瘤细胞,并且对正常细胞没有较大影响.同时在细胞感染NDV时,会产生许多细胞因子,如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细胞因子激活免疫系统中的T淋巴细胞,最后杀伤肿瘤细胞[4].由于NDV具有这些特性,它成为抗肿瘤溶瘤病毒当中研究较多的病毒之一.
溶瘤病毒发现于20世纪后期,一位女性宫颈癌病人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她体内肿瘤的生长竟“神奇地”受到抑制,科学家意识到某些溶瘤病毒可以杀伤肿瘤细胞.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可以修饰并且改造溶瘤病毒,使其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的能力.目前,溶瘤病毒治疗肿瘤已成为较有发展潜力的治疗方法之一,为癌症病人带来巨大的希望[3].
USP13抑制溶瘤病毒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机制
作者:朱海珍黄湘王静静许艳陈瑾文王鑫涛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第12期
摘; ;要: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一种复制能力较强且特异性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的禽类病毒.肝癌细胞被NDV感染后,会特异性激活肝癌细胞中的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USP13(Ubiquitin Specific Protease 13)是去泛素化酶家族的一员,能够去泛素化和稳定PTEN分子.在Huh7和HLCZ01这两种肝癌细胞中感染NDV时,USP13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在NDV感染的Huh7和HLCZ01细胞中过表达USP13,细胞凋亡均明显受到抑制.反之,敲低细胞中USP13的水平,细胞凋亡明显得到增强.进一步揭示了USP13抑制NDV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在两种肝癌细胞中过表达USP13虽然不影响细胞中NDV的复制,但发现USP13能够上调凋亡信号通路中的一个重要分子Bcl-2,进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 USP13在NDV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肝癌的溶瘤病毒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
Key words:USP13;NDV;HCC;apoptosis;c-PARP;Bcl-2;cell;enzyme
肝癌是世界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肿瘤具有恶性程度较高,病情发展快,预后性较差等特点[1].目前肝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综合治疗.总体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临床上使用的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治疗方法,除对患者的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外,也会对正常细胞带来较大伤害,所以亟需寻找一种特异性高且副作用低的肝癌治疗方法[2].
关键词:USP13;NDV;肝癌;凋亡;c-PARP;Bcl-2;细胞;酶
中图分类号:Q71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USP13 Restrains Apoptosis of Liver Cancer Ce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s Induced by NDV
ZHU Haizhen1,2,3?,HUANG Xiang1,2,3,WANG Jingjing1,2,3,XU Yan1,2,3,
CHEN Jinwen1,2,3,WANG Xintao1,2,3
(1. College of Biolog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
2. Institute of Pathogen Biology and Immunolog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