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中国哲学共47页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
传文 统化
3 一、人与天的关系:天人合一
(二)人与天地不同 人虽为天地所化育,但人又与天地、自然万物截然 不同。人类社会要延续与发展,人就不得不发挥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和利用自然。这也就使得人类 不得不与自然处于对立之中,从而将人与自然、天地 相分离。
历史上最早建立起“天人相分”的思想体系的, 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24 一、儒家
7.“五四”的衰落 近代太平天国运动,是对儒学最早的公开冲击。洋务运动则使儒学的实际地位遭到削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一批有识之士认识到,当时的中国正面临“四千年未有之变局”和 “四千年未有之强敌”,而仅凭传统儒家的“治平”之道已无法应对这千古未有的强敌。 因此必须学习西方“借法自强”。 随着西学影响的扩大及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入,革命风潮日益高涨,到20世纪初遂出现了 公开的批儒反孔思潮,孔子和儒学的地位进一步被动摇。虽然清廷试图扼制这股公开的批 儒反孔思潮,但却是徒劳的。其后的白话文运动到“五四” 运动,以及国人高喊着“打倒 孔家店”的口号,否定了统治中华两千多年的儒学,儒学最终走向衰落。
25 二、道家
(一)道家起源 道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泰古二皇时期。《汉书·艺文志》记载:“道家者流,盖出 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 君人南面之术也。”即道家是从史官所记录的成败、存亡、祸福的历史中总结发展而来 的。他们从中知道君王之道就是要抓住要点和根本,以清心淡泊、谦卑高洁来自守自持, 这也是教导君王谦虚治国的大道。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 道家思想,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这种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正式形 成,道家学派得以创立。
16 一、儒家
(二)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 儒家学派的发展历程,大致包括春秋时期的初创,战国时期的发展,西汉的兴起,魏晋南 北朝、隋唐的冲击,宋代的转折,明清的批判和“五四”的衰落7个阶段。

中国哲学史(现代部分)

中国哲学史(现代部分)
关于实在的变异性和创造性的论述,包含着对人类精神相对性、 发展性的探讨,具有合理因素。
二、相对和实用真理论
1.真理是一种假设 2.真理是可以改变的 3.真理只是“这个真理” 4.真理必须可以证实 5.有用即真理
三、假设和求证的方法论
(一)存疑的方法 (二)“评判的态度”
1.“评判的态度”的含义 2.“评判的态度”的主要对象 3.“评判的态度”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表现 4.对“评判的态度”的评判 (三)“科学试验室的态度” 1.“科学试验室的态度”的产生 2.“科学试验室的态度”的主要内容 第一步:“疑难的境地”;第二步:“指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第三步:“假 定种种解决疑难的方法”;第四步:决定哪一种假设是适用的;第五步:证明。“大 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3.对胡适“科学试验室的态度”的简要分析 (四)“历史的态度” 1.“历史的态度”的产生 2.“历史的态度”的基本内容 3.“历史的态度”的运用
第三章 现代新儒学
(Neo-Confucianism)
绪言 • 概念界定 • 发展阶段 • 理论特征 • 现代新儒学与现
代化
第一节 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梁漱溟桂林墓地
一、生命宇宙观
(一)思想渊源 1、柏格森生命哲学 2、佛教唯识学 3、陆王心学 4、泰州学派
(二)宇宙就是生命
• “尽宇宙是一生活, 只是生活,初无宇宙。 由生活相续,故尔宇 宙似乎恒在。……宇 宙实成于生活之上, 托乎生活而存者也。”
第三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
冯友兰故居前的清水河
冯友兰故居中的腊梅树
冯友兰墓地
冯友兰的哲学生涯
• 第一时期是1919年到1926年,其代表作是《人 生哲学》;
• 第二时期是1926年到1935年,其代表作是《中 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 (完整)

中国哲学史 (完整)

中国哲学史主讲人:潘畅和绪论一哲学简介一、哲学的定义“哲学”一词来自希腊文philosophia,由“爱”和“智慧”两词组成,意为“爱智慧”。

汉语“哲”字亦为“智慧”、“明智”的意思。

19世纪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首次借用汉语的“哲”、“学”两字指称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方哲学的学说,1896年前后,中国的学者黄遵宪将这一名称介绍到中国,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

二、西方哲学史上对哲学的三种界定:1.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前古希腊早期思想家们的回答:哲学是爱智。

爱:事物之间的和谐一致、相互适应。

智慧:所有存在的东西(存在者)都在存在之中,都属于存在,都集合于存在之中,存在把存在的东西集合为一。

2.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黑格尔几千年的传统哲学的回答。

把存在当作对立于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求的学问。

3.黑格尔死后现当代哲学家的回答:哲学是将人与世界交融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的学问。

中国哲学与古希腊早期的爱智慧之学和现当代的“后哲学”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四、哲学的价值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中华文明的自然基础幅员辽阔、腹地纵深。

至少到公元前1000多年的周代,便已经形成了东临海,西及沙漠的庞大帝国。

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80条,其中仅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等大水系的流域面积就达数百万平方公里。

无论是兴起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依山傍海的希腊还是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都难以与之相比。

这块内陆基地,提供了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而且蕴藏着雄厚的发展潜能,使他能不断地自我调节和更新。

所以尽管遭受过多次外族的入侵,而终究能保持文化的延续与完整,未曾像其他古老文明那样遭致毁灭或中断。

•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

不仅有上千条巨川大河,也有绵延的崇山峻岭,有塞外的荒漠、北部的草原,中西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广袤无垠的东部平原,四面环山的大盆地和1.8万公里的海岸线……。

中国哲学史课件

中国哲学史课件
总结词
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
详细描述
中国近现代哲学家开始关注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试图通 过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为中国哲学的创新和发展 提供借鉴。
新文化运动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
总结词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详细描述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对中国哲 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进程, 促进了中国哲学的转型和发展。
商鞅与法家哲学
总结词
商鞅是法家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 主张强化法律制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 以达到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的目的 。
详细描述
商鞅认为法律是治国之本,必须强化法律的 权威和执行力度,推行严格的法律制裁,以 维护社会秩序和促进国家发展。同时,商鞅 也主张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制度
中国哲学史课件(新)
目录
•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 儒家哲学思想 • 道家哲学思想 • 法家哲学思想 • 佛教哲学思想 • 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中国哲学的起源与早期发 展
夏商周时期的哲学思想
总结词
初创期,思想萌芽
代表人物
商汤、周公旦等
详细描述
夏商周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初创 ,逐渐形成了对天人关系、道法自然 等问题的思考。
人的本性是恶的,需要用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和规范。
05
佛教哲学思想
佛教的传入与早期发展
佛教的起源与传播
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左 右开始传入中国。初期主要通过商人 和僧侣的传播,逐渐在中国社会中产 生影响。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传统文 化融合,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 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国哲学史PPT课件

中. 國哲學簡史
36
哲学思想
庄子的哲学思想大体可归纳为以道为实体的本体论、“万物 齐一”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并由此引发出其独有的主观唯心 主义倾向和相对主义诡辩倾向。庄子的哲学提倡破除“肉身 我”与“认知我”,追求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于事于物不 着痕迹。
中. 國哲學簡史
中. 國哲學簡史
17
儒家
中. 國哲學簡史
18
儒家學派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儒 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 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 形态。
它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 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
中国哲学家有覃思精察、析入毫芒的头脑,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
怀。他们善于发扬本民族哲学的优良传统,也善于取他山之玉攻自家之
石,学习、借鉴、吸收、融会外国哲学的理论思维成果,并且进一步发
展中国哲学,使之获得新的理论形态。
➢ 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传入多年以后,发展成了我们中国的佛教。
➢ 基督教和西方近代科学传入,它促使中国哲学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
中. 國哲學簡史
10
第一是阴阳家
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 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 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中. 國哲學簡史
11
第二是儒家
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他们与别家的人不 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 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 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中国现代哲学

中国现代哲学

还给东方社会带来了全面危机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指出, “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 剂”,使“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和 政治结构”都受到破坏。
马克思就曾指出,英国侵略破坏了印度的农 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土地公有制,但在中国 英国人现在还没有这种势力,而将来未必能 够做到这一点。
早期改革派
十九世纪中叶,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全面改革现实, 重新理解和解释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传播具有中 国特色的西方近代新的民主主义性质的近代文化信 息的早期改革思想家,如冯桂芬(1809~1874)、 郭嵩焘(1818~1891)、薛福成(1838~1894)、 王韬(1828~1897)、马建忠(1844~1900)、 郑观应(1842~1921)、何启(1858~1914)、 胡礼垣(1847~1916)、容闳(1828~1912)等 在参与和批评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独立的 思想倾向,构成了早期改革派。
它忽视了传统和后发国家自身因素 在近代化过程中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而仅仅把传统看作是近代化的阻力 和滞后的作用,把传统和近代化看 作是绝对对立的关系,缺少对传统 的多层面的分析。
2/“冲击”的说法容易把冲击的对象想 象成一种没有生命的、被动的、静态的 构造。在这种联想的支配下,传统不是 被简单化为农业社会的意识形态,就是 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就是专制政体的 意识形态,就是士绅阶级的意识形态, 而文化传统的最大特征-复杂性和发展 性自然地被忽略了。
新学和实学
新学在学术精神、实质、功能、内容所指上实际是“实学。”正如梁启超 所言:“自甲午之役以后,湖南学政以新学课士,于是风气渐开,……专 以提倡实学。” 也如如下论说:“或曰西学,或曰新学,或更曰时务,洋 务,捷不通之尤者也,质而言之实学而已矣。”在近代,“新学”和“实 学”不是对立的,近代新学基本的学术意蕴是近代实学。近代逐步形成和 发展起来的“新学”的内在精神始终守定了“实学”这一主脉,由此弘发 出“实事求是”的学术文化精神,以“实用”为目的,以改造旧学为入手 处,以汲取西学为手段,成就了一代新的学风,新的学术文化思潮。郭嵩 焘在介绍培根时也用过“新学”这一概念:“……始讲求格物致知之说, 名之曰新学。”《新政真诠》对一味图新的时代潮流做了冷静的分析,而 这种分析是用“实”来完成的。“实”是“新”的基础和标准。

中国当代哲学家文库.14050853

中国当代哲学家文库.14050853

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时代的哲学理性求真的学术历程——北师大社“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评介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以人的实践活动为中介而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性思索。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深刻地体现了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变革与社会现实的发展。

当新的千年更替已经走过将近五个年头的时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套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以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为理论思索对象的哲学家文库——“当代中国哲学家文库”。

这套文库从形式来看是一本本论文集,实际上都是具有严格逻辑脉络和清晰理论主题的学术专著。

它们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这一主题选编而成,各篇文章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表现为一个融理论性和逻辑性为一体的整体。

无论是从理论的深刻性,还是从逻辑的严谨性,甚至是整套文库的装帧设计而言,无不让人掩卷长思,启迪思想,开阔视界。

更为重要的是,文库是作者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艰辛探索的成果,有的跨度甚至为50余年,既凸现了作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心路历程,反映了作者思想、观点的发展变化,而由于其代表性、典型性,也体现了我国的哲学研究及其水平的过去与现在,集中地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理论工作者的哲学理性。

而且,为了保证文库的这一特色,文库在选编的过程中,遵循了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尽量选编作者各个时期重要的标志性文章;二是尽量保持文章完整的历史原貌,只是在个别词语上作少许的改动,并对注释进行了新的审校。

例如,早在1963年,作者陈先达在《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一文中,就对真理检验标准问题上的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比较研究,他不仅得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结论,而且对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问题上的作用和界限也给予了正确的界定。

这是迄今为止所知我国学术界最早探讨这一问题的文章。

因此此文收录进了文库,作为一个时代哲学研究水平的见证。

文库的另一特色是许多观点都是独创性的,反映了作者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独特的研究视角以及发前人之未发,言前人之未言的哲学研究理念。

中国哲学课件 ppt

中国哲学课件 ppt

教育理念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礼义”
01
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尊重师长、友爱同学的美德。
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
02
提倡顺其自然,尊重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墨家思想中的“兼爱非攻”
03
强调和平与和谐,反对欺凌和暴力,建立良好的校园氛围。
个人修养中的应用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家学派
总结词
道家学派强调自然、无为和道法自然, 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其自然,反对 过度的人为干预。
VS
详细描述
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人物,主张 "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有道,应该顺应 自然规律和天道,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境界。道家思想强调个体自由和独立, 反对过度的人为约束和强制,对中国文化 产生了重要影响。
02
03
知识体系
价值观
西方哲学通常以学科为单位划分 知识领域,而中国哲学则更注重 整体性和相互联系。
西方哲学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意 志,而中国哲学则强调集体主义 和社会和谐。
与印度哲学的比较
宗教色彩
中国哲学较少涉及宗教色 彩,而印度哲学与宗教紧 密相连。
思想流派
印度哲学流派众多,包括 佛教、印度教等,而中国 哲学则以儒家和道家为主 。
道法自然
总结词
道法自然是中国哲学中的一种自然观,强调万物都有 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
详细描述
道法自然思想认为,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这 些规律和法则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 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不要违背自然法则。同时, 人类也应当通过观察和研究自然规律,来认识和把握事 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 思想强调了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和不可抗拒性,是人类认 识和改造自然的基础和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