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交通发展战略

1. 研究背景

2005年3月底柳州进行全市综合交通规划大调查,标志着柳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的正式启动。经过2个月的时间,现状调查与分析工作基本结束,课题小组在2005年7月向市相关单位汇报了调查成果,同时展开综合交通规划战略部分的研究工作。本次研究报告主要针对交通战略研究展开。

1.1 交通战略研究在综合交通规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按照城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包括两大基本内容一是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二是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是综合交通规划首先进行的第一步关键规划。

通过这项研究,从宏观、长远的观点,对城市交通的发展作出战略规划。先分析影响城市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长、有关政策的影响、分析现有交通的水平;确定城市交通在规划期限内的发展水平和目标,预估未来的交通负荷和交通结构,规定交通的发展模式,以及为保证交通规划实施的各项交通政策建议。

在柳州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工作中遵循下面的技术路线。第一步通过现状调查明确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第二步利用调查数据和城市规划的资料建立城市交通模型,对城市交通进行模拟;通过交通模型和城市发展分析、需求分析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第三步在交通发展战略基础上对城市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等综合交通的专项进行研究形成综合交通规划。第四步研究城市交通的近期行动计划,提出近期实施方案。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是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续研究工作进行指导,起到了龙头作用。

基础资料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现状 城市交通调查

城市交通现状分析与评价

城市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的分析测试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分析

社会经济目标

城市总体规划

相关发展规划

相关发展政策 城市发展分析

城市人口与就业 机动化发展水平 城市交通需求 交通运输模式 城市土地利用 交通需求分析 评议与决策

规划实施

评审与决策

道路

交通 分期建设规划 近期交通改善

公共

交通 轨道

交通 对外

交通 静态

交通 交通

管理

图1-1 柳州城市道路综合交通规划技术路线图

1.2 编制柳州城市道路综合交通战略研究的目的

在编制柳州城市综合战略规划中,以下面几个方面为研究工作的目的:

➢通过交通战略研究设计研究区域内的交通系统。从宏观上制定交通系统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水平。

➢在系统发展框架基础上对总规道路网方案进行测试,协调系统和路网。

➢通过对系统和路网的协调确定研究区域交通发展措施,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通过交通战略的研究,为后续专项规划提供指导和方向。

1.3 研究年限和范围

柳州市交通战略研究的主要范围为规划建成区范围。同时,根据规划编制要求和城区交通需求发展特点,对城市范围内的外围组团(阳和、沙塘等)等进行了相应的扩展研究。

研究年限参照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年限确定,2004年现状;2004-2010年为近期;2010-2020年为远期研究年限。

1.4 技术路线

在战略研究中遵循下面的技术路线。运用所研制的交通模型,对战略发展模式进行测试,分析道路网络是否能够有效的服务于未来的交通量,如果存在问题需要对战略发展模式进行修正,相互反馈、协调战略发展模式和道路网络,得到最终的战略发展模式。

图1-2 战略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依据

➢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004.4

➢ 柳州市交通规划研究,1993.7

➢ 柳州公路主枢纽总体布局规划,2004.1

➢ 柳州市交通管理规划,2003.

➢ 柳州市经济统计年鉴(2001年至2004年)

基于现状的认识分析与评价

基于城市社会经济

发展目标的分析

基于交通发展趋势

及需求目标的分析 基于政策趋向和发展经验的借鉴

基本

发展模式 提出方案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适宜交通发展

目标建议 改进 发展模式 选择 发展模式 测试分析 系统评价

2. 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2.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柳州市东临粤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接北部湾东南亚等高速发展地区,西靠云贵落后地区,北抵长江中下游,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处于我国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的交汇带,是经济高梯度地区和经济低梯度地区的连接带,具有发展成经济大都市的优越区位条件。

经过多年的发展,柳州市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2004年柳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4.88亿元(全市人均GDP约1.15万元),比上年增长15.3%。但是就城市经济总量和经济结构与其周边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

2.2 交通发展历程

柳州从一开始就依靠交通发展而来,属于“交通枢纽型”城市。改革开放以前,受柳江、山体等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和铁路的的分割,城市道路网经历了沿柳江、铁路拓展两个阶段,柳江和铁路的交通阻隔作用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后,柳州步入大发展时期,随着河东新区的开发,陆续修建了河东大桥、壶东大桥、壶西大桥等多座跨江桥梁,柳江的交通阻隔作用明显减小,城市空间迅速向外扩展,人口规模大幅增加,与此相适应的交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2.1交通供应规模持续放大

从1993年至2004年十一年间,无论道路交通,还是客运公交、对外交通,柳州交通系统的供应规模显著扩大。

历经十年大规模道路建设,到2004年底,柳州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748公里,道路网密度为7.20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为96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9.96平方米。与1993年相比道路长度增加196%,而道路面积增加了5.4倍,道路总容量明显提高。

公交系统长足发展,“乘、行”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汽车的线路总长从1991

年的180.16公里增加到2004年的1214.8公里,运营车辆从204辆增加到799辆,万人拥有率从2.9辆提高到了11.68辆。

对外交通设施功能逐步完善,规模逐渐扩大,无论港口吞吐能力、航空运力、铁路运能,还是公路网络和主枢纽的规模,都有大幅度提高,初步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航空并举的对外交通网络体系,大大拓展了城市对外联系的腹地。

2.2.2交通设施逐步成网

随着交通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交通瓶颈逐步消除,道路网络初步形成,同时随着用地布局调整和道路网络完善逐步协同化,原有的网络结构和功能的双重失衡、公交线路功能不清等问题,明显得到减弱或改善。

十余年来,柳州市道路系统不仅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结构和功能上得到了有效改善。在这段时间内,新建、改建了东环路、南二环路、柳太路、学院路、航银路、胜利路、潭中路、八一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和静兰大道、柳邕路等城市出入口道路,跨江和跨铁路瓶颈得到了缓解,原规划确定道路骨架网络初具规模,为城市向外围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随着道路网络的逐步形成,公交线路也初步优化,通过市区线路和郊区线路的设置大大扩大了覆盖范围和吸引力,与对外客运枢纽的衔接,使得内外衔接更加紧密。

2.2.3交通需求总量和机动化程度大幅上升

十余年来,随着城市化人口不断增加,居民出行频率提高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交通需求总量大幅上升。同时,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展,城市经济水平持续高速增长等共同催化下,柳州市民出行机动化程度显著提高,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

73

96

146254225.23036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人口出行量车辆出行量19932004

图2-1 交通需求总量对比图

从1993年至2004年,人口增加23万,出行率提高49%,居民日出行总量从146万人次提高到254万人次,增加了74%,尚不包括流动人口增加所产生的出行量。

市区机动车拥有量从1993年的2万辆增加到2002年的25.2万辆,年均增长2万辆。与此同时,摩托车在普通家庭大量普及,从1993年的0.8万辆增加到2004年的18万辆,每1.5户家庭就拥有一辆摩托车。相应的机动化出行比重从1993年的8%增加到2002年的48%,机动车日均出行总量从30万标准车公里,增加到360万标准车公里(不包括外地车)。

2.2.4 对外交通迅速发展

十余年来,随着柳州对外不断开放,城市综合实力快速提升,辐射力增大,吸引外来人口规模日益扩大,对外往来强度增大,由此产生的对外交通需求总量持续快速上升,对外交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从1990年到2004年,全市对外客运量从1783万人次增加到3597万人次,年均增长130万人次。航空由于基数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50%,公路次之,而铁路增幅缓慢,水运基本萎缩,体现出对外客运交通向快速化、高档次、舒适

性的方式转化,这符合柳州城市发展要求。

对外货运量从573.8万吨增加到4975万吨,增加了7.8倍。其中,以公路货运增长最为迅速,年均增长率26%,其次为铁路,航空货运增长很快,但总量很低。未来货物运输中公路运输比重仍会持续提高。

2.3 现状交通系统问题

2.3.1交通结构问题

➢摩托车出行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交通发展压力大

柳州市区摩托车拥有量从1998年的9万辆,发展到目前的18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81%,摩托车出行在各种出行方式中占据首位,达23%。柳州摩托车发展有诸多原因,是特定经济阶段下历史产物,但根本原因是柳州一直没有明确的交通政策,以何种交通方式、何种交通工具作为柳州的主导地位。而摩托车是一种对城市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以及道路运输效率影响很大,不符合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具,在未来的交通结构,如果不加以及早控制和有序发展,将对柳州城市交通产生很大的冲击。

➢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但有待完善

柳州公共交通近几年发展较快,公交出行比例从1993年 3.7%提高到目前13.4%,公交出行总迅速增加,相比同等规模城市,公共交通的地位明显较高,公交车辆、场站等设施供应等都处于较高水平,为柳州公交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受柳州市区大量摩托车的影响,大量公交客流转移成摩托车出行,柳州公交始终未成为居民机动化出行的首选。

从客观上,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特别是摩托车交通相比,无论行驶速度、灵活方便和可达性处于弱势状态,从主观上道路交通拥挤、公交车速慢、可达性差造成公共交通吸引力低。因此如何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将是今后柳州交通健康发展的关键。

2.3.2道路网络结构与功能问题

➢路网骨架逐步形成,但网络结构尚不合理

从道路组成结构来看,柳州城市道路结构尚不合理,主:次:支的比例为

1:0.62:0.78,主要是主干道偏高,而次干道、支路偏少,导致柳州中心城区交通过度集中到少数干道上,包括公交线路设置也主要集中于干道网,而次干道、支路上的公交线路相对。主干道在承担区域性交通性功能同时,又在承载本应次干道及支路承担区域集散性和生活性的交通,承运交通量相当大,缺乏相应的次干道路分流系统。

➢道路设施规模扩大,而道路功能层次不清

不同区位、不同等级道路应具有不同功能,道路网络系统只有结构合理、功能明确,才能充分发挥整体效应,才能提高道路利用效率。从柳州道路整体网络格局看,由于受历史沿革和地形条件限制,以及铁路分隔,存在大量不规则的、畸形的交叉口以及丁字路口,表现在道路连通性差,缺乏贯通的干道,特别是南北向的干道;同时,用地上功能布局混合,综合导致了柳州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道路网络结构不合理,许多道路功能不明确。干道承担了大量本应支路服务的出入性交通,甚至沿线布置了许多商业和生活服务设施,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相互干扰,市内与市外交通相互冲突,客车与货车相互混合,大大降低了道路运行效率。

2.3.3交通供需平衡问题

➢道路网络发展较快,但仍滞后车辆增长

柳州市2004年交通设施建设投资(不含国省道及高速公路及长途客运站)达到14.4亿元,占了GDP比重的3.56%,这个比例水平并不低。按照联合国社会发展部推荐标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应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至5%。但由于前几年欠帐太多,近几年大规模路网建设并没有使路网规模特别是干道网规模大幅增加,相比1993年,干道网长度才增加41%,而密度仅增加11%。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199920002001

2002200320040.00%1.00%2.00%3.00%4.00%5.00%6.00%交通投资占GDP比重

图2-2 柳州市历年交通投资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2000200120022003

路网长度增长率机动车增长率

图2-3 历年柳州市区机动车拥有量与路网规模增长率对比图

而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增加,交通需求量则处于不断增长状态中。与93年相比,柳州市区2004年机动车拥有量达到22.4万辆,增长10倍,其中又以摩托车为主。市区机动车出行车次67万车次,增长8.6倍。与此同时,柳州市区居民的出行总量增长近1倍,流动人口出行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长。

交通需求的大幅增长和所对应的交通供给设施的慢速增长,导致了交通供需的不平衡。中心区的道路交通压力大,高峰期间道路拥堵现象显著,道路服务水平明显降低,矛盾日益显现。

➢ 单中心布局未改变,中心城区交通难以得到有效疏解

柳州是典型的单中心城市布局,虽然近几年城市外围新区有了较大发展,但

老城区仍是市区经济、商贸服务、行政办公的绝对中心,大量人口和岗位仍集中于中心区,从交通需求空间分布看,80%交通活动与内环以内区域有关,而老城区现有交通设施难以承受如此巨大交通压力,中心区成为柳州市区交通问题最严重的区域。

除此之外,柳州作为全国八大铁路局之一,中心区内有大量铁路用地,湘桂线纵贯城市中心区,将城市分整为二,对整个城市起到了明显的分割作用,又由于城区的河西、柳北片布置有大型工矿企业,占地大,难以合理布置城市道路,导致局部区域道路密度很低,中心区东西向联系不畅。

而中心区居住人口向新区疏散,但各种城市公共活动、就业岗位仍集中在中心区,新市区的城市化、现代化程度仍偏低,其开发强度仍低于中心区。因此,结果是中心区交通吸引量更大,交通负荷更高。

➢停车需求增长很快,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柳州市的停放车问题还没有受到重视,总体来讲全市的停车设施供应状况比较缺乏,在中心片区停车供需矛盾已经初步显现。另外,市区内利用支路的占路停车行为比较普遍,使得原本通行能力就有限的支路通车条件更加受到影响,随着柳州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长,特别是私人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停车需求随之快速增加,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摩托车在消耗大量动态道路资源同时,也占用了大量“静态”空间,“见缝停摩”已是柳州一大“景观”,加强摩托车停放管理,建设适合摩托车的停车设施,已是当务之急。

缺乏有效停车管理机制,路内路外收费无级差杠杆,导致两者停车利用率相差很大,资源利用极不平衡。

2.3.4公共交通发展问题

➢公交服务受供应设施影响和限制,竞争力不强

从网络供应看,客观上,中心区道路普遍比较狭窄,外围区道路网密度低,因此适合公交车行驶的道路有限,造成公交覆盖率低、服务范围小,到达公交站点步行距离较长,降低了公交可达性。

从换乘体系看,乘客换乘距离过长,部分集散点转换客流规模很大,但尚无

功能完善、换乘方便的大型公交枢纽,而且现有的集散点信息不明、衔接不紧、换乘不便,导致乘客车外步行距离和时耗增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交的服务水平。

从车辆结构看,公交车辆近年来增长很快,车辆拥有水平较高,但“大开门、大马力、低地板、低排放”符合以人为本的高档车辆比重较低。

从运行条件看,尽管部分有条件的单行道允许公交逆向行驶,个别道路实施划线分离式公交专用道,但公交优先的措施还不充分,运行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高峰时段、局部区域公交车运营车速很低。

从供需平衡看,总体上运能可以满足运量需求,但局部区域、局部线路还是较为紧张。

➢公交层次单一,方式中综合竞争力不强

目前柳州公共交通仍为单一地面常规公交形式,空缺准快速、快速的大容量公交系统,从运行车速、舒适程度、便捷性,难以与个体化交通工具,尤其与摩托车进行有效竞争。长此以往,柳州公交将逐步丧失现有的优势,甚至目前公交吸引的客流极有可能转移到个体交通上,这对柳州交通产生根本性影响。

2.3.5内外交通衔接问题

目前柳州市区现有对外出入口道路柳石路、柳邕路、柳长路、柳太路和静兰桥等级明显偏低,通行能力不足;又随着城区的蔓延,道路功能由单一的对外道路转变成对外与城市道路相结合,导致道路负荷大大增加。

公路客运站基本集中在中心城区,成为影响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火车站周边用地缺乏,没有足够的停车场和公交枢纽用地,导致交通混乱,道路拥挤。

城市公共交通、各对外系统彼此之间衔接较差,公路、铁路各种对外交通到发不便、换乘不便。总体上,各种交通系统过分独立、缺乏整合,与一个枢纽型城市的交通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2.3.6交通管理问题

多数道路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混行,部分道路划线根本不发挥作用。行人过街设施缺乏,已有过街设施的利用效率低,市民缺乏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的意识,存在大量的乱穿道路的现象。交叉口缺乏渠化改善或改善效果欠佳,信号控制不

合理,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路口秩序乱。混乱的交通状况,造成了许多交通事故,不乏一些恶性的交通事故。

总体而言,由于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没有做到“各行其道”,道路交通秩序混乱,交通事故频发,急需加大交通管理的力度,改进交通管理的水平。

3. 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与城市规划发展相协调,与交通需求发展特征相适应,是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和战略及目标制定的总体原则。

3.1城市总体发展目标

3.1.1城市区位分析

从广西区来看,柳州市地处广西中部偏东北,位于柳江中游,是桂中经济区的极化和增长中心,经济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北有山水名城桂林市,东有经济开发区梧州市,南有沿海经济开发区玉林市、南宁市以及北海、钦州、防城等出海口,西有河池、百色经济区。

从宏观区域来看,柳州市东邻粤港澳台等经济发达地区,南接北部湾东南亚等高速发展地区,西靠云贵落后地区,北抵长江中下游,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处于我国南方开发区(华南经济圈)与大西南待开发区(西南经济圈)的交汇带,是经济高梯度地区和经济低梯度地区的连接地带,广西及西南各省工业及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素有“桂中商埠”的美称,具有发展成经济大都市的优越的区位条件。

柳州位于我国西南铁路干线的交汇处,湘桂、黔桂、枝柳等三条国家铁路干线贯穿本区域,还有规划建设的柳州至韶关的铁路也在其中,是沟通大西南与华东、中南、华南地区的铁路枢纽。经过本区域的国家公路干线有209、322、323国道,已建成柳州——桂林、柳州——南宁和柳州——宜州的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衡阳至昆明公路及西南出海通道重庆至北海公路广西境内的过渡路段也在柳州交汇,是交通部规划的我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发达的铁路交通和公路交通,将本区域与黔、鄂、湘等省联结起来,使柳州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的汇聚中心之一。便利的交通条件,使柳州在我国经济发展从沿海向内陆的转移中发挥着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

图3-1 柳州区位图

3.1.2城镇体系结构

城镇发展方针确定为: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积极培育区域新增长中心,择优发展重点镇,注重提高城镇发展质量,引导和培育城市(镇)群和城镇带的形成和发展。

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一圈”—柳州都市圈: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

“一带”—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依托湘桂铁路和柳桂、柳南高速公路。沿线城镇密集,规模大,发展基础良好,是广西城镇体系所确定的主要城镇发展轴线之一。

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依托融江、枝柳铁路、209国道,结合南部的黔桂铁路、宜柳高速公路和柳江,南北贯穿市域大部。沿线有4个县城、15个建制镇,城镇密度大,是市域城镇的主要分布带,融合了广西城镇体系规划所确定的四条次要城镇发展轴之中的两条。

规划期内逐步形成:一个中心城市(柳州市区)、两个县级小城市(鹿寨、融安)、四个县城镇(三江、柳江、融水、柳城)、11个重点镇(洛满镇、穿山镇、百朋镇、六塘镇、沙埔镇、东泉镇、浮石镇、和睦镇、雒容镇、丹洲镇、大良镇)的城镇等级规模体系。

规划2020年市域总人口为480万人。市域城市化水平2020年为62%。

3.1.3城市性质

根据《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柳州市为广西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重要的工业城市,山水风貌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区域定位来看,柳州市是广西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促进西南地区与

沿海之间发挥着“二传手”的作用。由于其经济基础雄厚,工业技术竞争力强,所以,在大西南的开放开发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支撑功能,是广西工业中心和经济中心城市。

从产业定位来看,柳州市产业部门较为齐全,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支柱地位依然没有改变,工业主导型经济依然是柳州市经济的根本特征;柳州市交通发达,是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柳州市是全国唯一非省会铁路局所在地,湘桂、黔桂、枝柳、南柳铁路在此交汇;高速公路往北直通湖南,往西直通贵州,进而连接整个西南地区,往南通广东湛江港、广西防城港。为此,可以继续“交通枢纽”的作用,实施“交通”、“流通”两通发展战略,建设综合性商贸中心城市。

从特色定位来看,柳州市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种类众多,是国家公布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4年元月柳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应建设柳州生态型“大公园”,引导城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体现城市的特色景观风貌。

3.1.4城市总体规模

总规确定规划期末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约为168平方公里,人口总规模为160万人。

3.1.5城市结构和用地布局

3.1.5.1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整体布局为中心城区+外围组团的结构格局。

根据“内部整合+向外有序扩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心城区由若干城市片区组成,城市片区、组团间有风景区、山体、河流等绿色空间自然契入、渗透。中心城区为相对集中紧凑的布局形式。形成相对完整的五大片城市分区,即城中、柳东、柳西、柳南、柳北五个城市片区,各片区由城市快速环路贯穿、连接。北部的沙塘和东南部的阳和为城市的两个外围组团,结合城市东部的三门江森林公园,和城市南部的龙潭——都乐岩风景区,规划两片风景区。

3.1.5.2城市功能分区

中心城区柳北片以生产性区域为主,配以为其服务的生活区,加上新规划的火车北站站前区组合而成的城市分区;柳西片以工业为主的生产性区域为主;城中片以居住、商业为主的城市的中心片区;柳东片为新兴的综合城区;柳南片为新兴的城市生活区。

外围的沙塘组团与阳和组团,与中心城区有自然(山、水等)分隔,相对距城市中心较远,自我完整、相对独立。沙塘组团形成文教设施较为集中的综合城市组团。阳和组团发展为以工业为主的综合城市组团,是城市近中期主要的扩展区域之一。

在此基础上,规划分别形成两个城市中心和城市副中心。两处城市中心:即河东区的市级行政办公中心,和位于人民广场、龙城路、飞鹅路商业区及鱼峰山一带的市级商业、文化娱乐中心;

两个城市次中心:一是城市商务办公区,位于潭中中路以北、跃进路以东、现锌品厂厂址,距旧城商业中心较近,集中布置城市商务商贸设施,分解城市中心的部分职能,规划用地约1平方公里;二是在城市北部新火车北站的站前地区,布置以交通、商业服务为主的城市次中心,促动城市新格局的形成。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当包括下列 主要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交通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1.交通战略定位与目标 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首先要明确城市交通的战略定位与目标。根据城市性质、规模、空间布局等要素,确定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措施。例如,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提高城市交通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 2.交通需求预测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对未来的交通需求进行预测。这可以通过交通需求模型来实现,根据城市人口、经济增长、就业岗位等因素,预测不同交通方式的出行量、出行时间等指标。例如,预测未来公共交通、私家车、自行车等出行方式的出行量和出行时间等。 3.交通网络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构建完善的交通网络,包括道路、轨道、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网规划中,要确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等不同等级道路的数量、长度、位置和功能等。在轨道交通规划中,要确定轨道线路的数量、长度、走向、站点位置等。在公交和出租车规划中,要确定公交线路的数量、长度、走向等参数,以及出租车的数量、分布等。 4.交通枢纽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确定交通枢纽的位置和功能。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铁站、公交站、火车站、机场等。在规划中,要综合考虑

不同交通方式的换乘和衔接,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和设施配置方案。例如,建立多层次立体换乘体系,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5.静态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还需要考虑静态交通问题,包括停车设施和自行车道的规划。在停车设施规划中,要确定停车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和分布等。在自行车道规划中,要确定自行车道的规模、位置和通行能力等。此外,还需要提出鼓励居民使用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的措施。 6.智能交通系统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将智能交通系统纳入其中。智能交通系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可以实现城市交通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运行。在规划中,要确定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目标和方案,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公交系统、导航系统等。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施效果。 7.交通环境与安全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需要考虑交通环境与安全问题。这包括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和管理,以及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在交通安全设施规划中,要确定交通安全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和分布等。在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方面,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总之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城市性质与规模人口分布与出行需求,自然环境与地形条件等等以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研究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研究 交通问题一直是城市发展中的难题,如何规划和建设一套完整、高效的城市综 合交通体系,既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城市品质和满足人们出行需求的重要途径。因此,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问题呈现的挑战 城市交通问题的最大难题是车辆过剩和道路不足,并且由于城市化和人口增长 的产生,车辆过剩和道路不足的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另外,人们出行需求的多样化,不仅需要通勤出行,还有休闲、购物、就医、学习等多种需求,需要基本的公共交通和便捷的综合交通服务。 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途径 在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中,必须考虑全面的城市和交通问题。规划应该从整 个城市的发展、基础设施、民生、经济等多方面来考虑,并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首先,对城市的交通环境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流等。其次,需要对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评估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所需的技术、投资和管理策略。最后,必须同时考虑城市交通体系的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并根据实际需求分析交通服务的构成和功能。 三、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实施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实施应该从城市规划和投资,技术应用和社会管理等 多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进行综合交通体系的规划和设计,确保交通的快速、高效和安全,达到人们的出行需求。其次,可以进行技术研究和应用,以建立更加先进的交通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最后,社会管理也是关键,应该加强综合交通管理和监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人们的出行质量。 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价值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建设不仅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还可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同时,它还是城市品质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便利、文化和环保的城市环境,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和支持。 从以上讨论可以发现,规划研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正确的规划和实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才能为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出行需求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并且为城市发展的创新和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概况

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广西柳州汽车城总体规划 新闻发言稿 柳州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市辖6县4区,总面积约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72万。近年来,柳州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扎实推进“三个同步”,全面实施“二次创业”,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经济升级、城市转型”的重大突破。 自1900年~2000年百年期间,柳州市总体规划共进行了9次编制或修编。进入新世纪后,为保证今后城市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柳州市政府根据新形势下城市发展要求,适时组织了新一轮《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有关工作于2001年开始启动,2004年规划成稿,2005年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后2006~2009年期间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于2010年4月定稿,并于同年11月10日得到正式批准。 根据本次经批准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柳州市的城市性质确定为: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交通枢纽及重要的工业城市。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为860平方公里。至2020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为16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168平方公里。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柳州市综合交通将形成以公路为

主,铁路、水运、航空为辅的各交通运输方式相互协调、全面发展的陆、水、空立体交通网络。中心城区重点建设城市快速路网络系统、城市主干道网络以及跨江大桥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同时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主要规划有柳北、柳西、阳和、西鹅四个工业片区。规划期末,中心城区规划为14个居住片区,并将大力建设各类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新建河东中心区,完善市级商业中心,新建商业次中心,设置片区级商业中心,完善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场馆、影剧院、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柳州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将贯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方针,规划统筹考虑,保护旧城区,保护自然景观,延续传统的山水格局形态;同时规划将充分利用城中有山水的优势条件,扩展园林绿地规模,创造优美山水园林城市景观,逐步建成生态环保宜居城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国办函…2010?150号)精神,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今后柳州市将按照合理布局、集约发展的原则,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功能,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并统筹协调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突出山环水绕的城市景观特色,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逐步把柳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柳州总体规划文本(2010-2020)

目录 第一章总则 (4)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5) 第三章城市性质与规模 (7) 第四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城镇发展战略 (7) 第二节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8) 第三节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预测 (9) 第四节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规划 (10) 第五节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10) 第六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协调规划 (11) 第七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11) 第八节旅游业发展规划 (12) 第九节空间管制 (13) 第十节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14) 第十一节分区发展策略 (15) 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规划 (16) 第一节用地空间布局与城市分区 (16) 第二节重要用地空间规划布局 (18) 第六章居住用地规划 (19) 第七章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 (20) 第一节工业区整治及工业用地规划 (20) 第二节仓储用地规划 (22) 第八章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22) 第九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25) 第一节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和特色 (25) 第二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原则 (26)

第三节保护目标和内容 (26) 第四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27) 第五节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构筑物及古树名木的保护 (32) 第六节城市紫线及其管理 (33) 第七节规划实施管理 (33) 第十章综合交通规划 (34) 第一节对外交通 (34) 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 (36) 第十一章城市绿地系统与城市景观 (40) 第一节城市绿地系统 (40) 第二节城市景观 (42) 第十二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 (44) 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节环境保护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节环境卫生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节综合防灾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三章近期建设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四章城市远景构想 . (44) 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45) 第十六章附则 (46) 附录柳州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 (47) 附表1 柳州市城市建设用地现状一览表 (60)

柳贺城际铁路最终方案

柳贺城际铁路最终方案 引言 柳贺城际铁路是连接柳州市和贺州市两个重要城市的一条城际铁路线。该铁路 的建设对于促进两个城市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几年里,专家团队经过多次研究和公众意见征集,最终确定了柳贺城际铁路的最终方案。本文将介绍柳贺城际铁路最终方案的具体内容。 设计方案 线路选择 柳贺城际铁路采用了最优化的线路选择方案。该方案考虑了沿线地形、地质条件、经济发展需求和环境影响等多个因素,并在专家团队的专业评估下进行了权衡。最终选择了如下线路: •起点:柳州市中心火车站 •终点:贺州市中心火车站 •途经:柳江县、融水苗族自治县、贺县 这条线路总长度约为180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 轨道设计 柳贺城际铁路采用了标准轨距,即1435毫米。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团队在线路规划和轨道施工过程中注重了下列要点: •曲线半径的控制:根据线路特点和运行速度要求,合理安排曲线半径,确保列车在高速行驶时的平稳性和安全性。 •立交设计:在沿线交通密集区域,采用立交、地下通道等形式解决铁路与交通干线的冲突,确保铁路和道路的互通性。 •隧道设计:在途经山区时,设计了多个隧道,以便克服山区地形复杂的挑战,并减少土地占用。 车站设置 柳贺城际铁路共设置了4个车站,分别为柳州火车站、柳江站、融水站和贺州 火车站。每个车站均按照现代化标准设计,配备了站房、站台、检票口、候车室、卫生间和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其中,柳州火车站和贺州火车站作为起点站和终点站,规模较大,同时也是柳 贺城际铁路的换乘节点。柳江站和融水站为进出城站,一方面满足沿线居民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也方便游客前往当地的旅游景点。 电气化设计 柳贺城际铁路采用了电气化供电系统,以确保列车的高效运行和环境友好性。 该系统采用了交流供电方式,供电电压为25千伏。同时,在沿线铁路车站附近设 置了供电所,用于供给列车停靠期间的电能需求。 为了确保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设计团队采用了自动化监控系统,可以 实时监测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并迅速响应任何故障情况。 施工与进展 柳贺城际铁路的建设工程计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阶段, 包括规划研究、勘察设计和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第二阶段为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包括土地征收、基础设施建设和轨道铺设等工作。第三阶段为设备调试和运行试验阶段,包括列车引入、信号设备安装和试车运行等工作。 目前,柳贺城际铁路建设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主体工程建设正在有序进行中。 预计该铁路将于2023年完工,并正式投入运营。 经济效益 柳贺城际铁路的建设将带来诸多经济效益。首先,该铁路将大大缩短柳州市和 贺州市之间的距离,便利了两地居民和商家的交往和贸易往来,促进了两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其次,该铁路的运行将大幅度提升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这两个城市观光旅游,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最后,该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将刺激相关产业的增长,包括建筑业、铁路设备制造业、旅游服务业等。 综上所述,柳贺城际铁路的建设将为两个城市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推动区域 经济的发展。 结论 柳贺城际铁路是连接柳州市和贺州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经过专家团队的科 学评估和公众意见征集,最终确定了该铁路的最终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了线路选择、轨道设计、车站设置和电气化设计等多个因素,力求达到安全、稳定和高效的要求。该铁路的建设将为两个城市带来诸多经济效益,并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化 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的增长、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 成为了城市交通规划面临的挑战。因此,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规划至 关重要,能够有效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减少环 境污染等。 一、综合交通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面、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它包括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规划等各个方面的 规划。通过科学的交通预测、综合交通需求分析和可行性评估,为城 市交通建设提供合理的方案和指导。 道路网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可以通过合理的道路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道路拥堵等。在道路网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提供便捷、安全 的交通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规划是提供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规划公共 交通线路和站点,合理安排公共交通的运营时刻表,可以提供高效、 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此外,公共交通规划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 需求,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保障他们的出行权益。 非机动车交通规划是现代城市交通规划中的一个新兴领域。随着环 保意识的增强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非机动车交通在城市生活中的

地位不断提升。规划合理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为非机动车出行提供 安全方便的环境,能够有效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 二、绿色交通规划 绿色交通规划是指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浪费为目标的交通规划。通过倡导低碳出行,推广清洁能源车辆,建设绿化交通设施等手段,减少交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绿色交通规划需要从源头上减少车辆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通过 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 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此外,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合理规划绿地和景观,加强对道路两旁绿化带的建设,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绿色交通规划还需要倡导低碳出行理念,推广节能减排的交通工具。例如,鼓励市民步行、骑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减少短途驾车。同时,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车辆,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辆,减少传统燃油 汽车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三、智能交通规划 智能交通规划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 全性。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精确监测、交通流 量的调控和交通事故的预防。 智能交通规划需要建设高效的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获取交通数据,准确分析交通状况。在城市道路上设置监控设备、传感器等装置,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引言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 面规划和管理的工作。它涉及到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各 种交通方式的规划与协调,旨在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安全性和环境 友好性,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可持续的交通出行方式。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目标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创建一个高效、便捷、安全和环保的交 通系统,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并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 体目标包括: 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通过优化道路网布局、设计智能交通 信号系统、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措施,降低城市交通拥堵程度,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2.提升交通安全性:通过改善道路设施、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推广交通安全教育等措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居民的出行 安全。 3.促进低碳出行:通过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等低 碳交通方式,减少私人汽车使用,降低交通对环境的影响,推动城 市绿色出行。 4.提高交通运输服务水平:通过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加 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提供更加便捷、舒适和可靠的交通运输服务,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内容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是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道路的规划、布局、设计等工作。道路规划需要考虑交通流量、道路容量、道 路等级、路口设计等因素,以确保道路系统能够满足城市的交通需求。 公共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是提供城市居民集体出行服务的关键。它包括公交线 路规划、站点设置、车辆配置等方面。公共交通规划需要综合考虑乘 客出行需求、交通流量、站点分布等因素,以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 交通服务。 自行车道规划 自行车道规划是为鼓励和支持居民骑行,减少机动车使用,提供安 全和便捷的骑行环境。自行车道规划需要考虑自行车出行需求、道路 布局和交通安全等因素,以建设一张便捷的自行车交通网络。

柳韶铁路最终方案

柳韶铁路最终方案 引言 柳韶铁路是连接柳州和韶关两座城市的重要铁路项目。经过多年的规划和研究,最终确定了柳韶铁路的最终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柳韶铁路最终方案的基本情况、线路走向、建设目标以及预期效益等内容。 基本情况 柳韶铁路是我国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两省区之间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该铁路起点位于广西柳州市,终点位于广东韶关市,全长约525公里,设计时速 为350公里。 线路走向 柳韶铁路沿途经过了广西和广东两省区的多个城市和县市,具有重要的区域交 通联结作用。该铁路主要经过以下城市和县市:柳州市、梧州市、桂林市、贺州市、河池市、百色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广东雷州市,最终到达韶关市。 柳韶铁路的线路走向经过了广西和广东两省区的山地、丘陵和平原地带。为了 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最终方案中采用了大量的隧道、桥梁和隔离带等工程措施。 建设目标 柳韶铁路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柳韶铁路作为连接两省区的快速交通通道,将大 大缩短柳州和韶关之间的时间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交通结构:柳韶铁路的开通将分流部分道路交通流量,减轻公路 的运输压力,优化交通结构,改善路网通行条件。 3.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柳韶铁路将有利于广西和广东两省区之间的经济 互通和人员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两省区的互利合作。 4.提升旅客出行体验:柳韶铁路将提供高速、高质量的铁路服务,提升 旅客的出行体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预期效益 柳韶铁路的建设预计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1.经济效益:柳韶铁路的通车将促进两省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推动产业 转移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预计铁路通车后,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 2.社会效益:柳韶铁路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 交通事故发生率,提升居民出行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同时,铁路通车还将促进两省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3.环境效益:柳韶铁路的通车将减少公路运输量,降低大气污染和噪音 污染程度,改善周边环境质量,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结论 柳韶铁路作为连接广西和广东两省区的重要交通项目,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通过改善区域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居民出行体验,柳韶铁路将为两省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预计在柳韶铁路竣工通车后,将进一步推动两省区的交流合作,促进两省区的繁荣与发展。

柳州轻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柳州轻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柳州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交 通运输系统也日益重要。作为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轻轨交通在改善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将就当前柳州轻轨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轻轨交通的趋势。 柳州轻轨是指柳州市境内的轻轨交通系统,目前市区内已建成的轻轨线路有1 号线、2号线和3号线。1号线全长19.8公里,共设17个站点,连接了市中心的 柳北区和柳南区。2号线全长30公里,共设20个站点,连接了市中心的柳北区和 黎明区。3号线全长21.6公里,共设16个站点,连接了市中心的鱼峰区和柳南区。这三条轻轨线路的建设与运营在柳州市内的交通状况改善和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柳州轻轨交通系统在柳州市内的运营良好,为市民提供了便捷、快速的 城市交通方式。发展轻轨交通系统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此外,轻轨交通还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积极意义。 未来,柳州轻轨交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首先,舆论反对意见可能 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轻轨建设需要耗费大量资金且可能会对城市道路交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征地拆迁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其次,轻轨交通的线网规划和扩建也是一个重要议题。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轻轨交通线路的延伸和扩容需要考虑到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另外,轻轨交通的技术创新也是一个重要方向。未来,随着轻轨交通技术的不断进步,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智能调度等方面也将得到改善和提升。 在未来的发展中,柳州轻轨交通还能够发挥更多的作用。首先,轻轨交通系统 可以进一步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其次,轻轨交通有望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带动城市周边的经济发展。随着轻轨线路的延伸,

2024年柳州市重大项目

2024年,柳州市有许多重大项目得到了实施和完成,这些项目对柳 州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其中一些重大 项目的介绍: 首先,柳州地铁项目是柳州市2024年的重点项目之一、柳州地铁是 广西首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长23.2公里,共设20个站点,连接了柳 州市中心和周边主要区域。该项目的建设在提升市民出行便利性、减缓交 通拥堵、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柳州地铁一号 线建设已经开始,并在2024年正式开通运营。 其次,柳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对于柳州市的交通系统来说也具有重要 的作用。这条线路全长约33.6公里,共设28个站点,串联了柳州市南北 两个重要的发展区域。2号线的建设和运营将进一步完善柳州市的轨道交 通网络,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并为柳州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此外,柳州市还开展了很多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柳州火 车站改建工程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将对火车站的现有站房进行改扩建,提 升柳州市的交通枢纽功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条件。项目包括新客运 站区的建设、站房的改造、地下通道的建设等。 另外,柳州市还进行了许多环保和绿化项目。其中,柳州市北湖公园 是柳州市的新景点和城市绿地,项目包括公园的建设、景观的设计和绿化 的工作。北湖公园的建设不仅提升了柳州市的城市品质,还促进了城市旅 游业的发展,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柳州市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电力和能源建设项目。其中,柳州核 电站是柳州市2024年的重大项目之一、核电站建设将为柳州市提供更多 的清洁能源,促进柳州市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该项目的实施不

柳贺城际铁路最终方案

1. 引言 柳贺城际铁路作为连接柳州和贺州两座城市的重要交通项目,对于促进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柳贺城际铁路最终方案的设计和规划,包括线路选址、站点设置、技术参数等内容。 2. 线路选址 柳贺城际铁路线路选址的考虑因素包括地形地貌、经济发展布局、环境影响等。经过专家评估和多轮论证,最终确定的线路选址如下: •起点:柳州市。选择柳州作为起点,考虑到该城市为柳州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建设较完善。 •终点:贺州市。贺州市作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支撑点,对于贺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途经城市:本方案将经过柳州市区、鹿寨县、融安县、贺州市区,沿途穿越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3. 站点设置 根据沿线经济和人口分布情况,柳贺城际铁路最终方案共设立4个车站,分 别为:

•柳州站:作为起点站,位于柳州市中心,周边交通便利,将为该地区居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 •鹿寨站:设在鹿寨县,该县为产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该站将方便当地居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出行。 •融安站:位于融安县,该县经济发展较为快速,该站的设立将进一步促进当地发展,并连接周边城市。 •贺州站:作为终点站,将设在贺州市,作为贺州市的交通枢纽,为贺州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提供便利。 4. 技术参数 4.1. 设计速度 柳贺城际铁路将按照时速350公里的设计标准进行建设。高速的设计速度可以大大缩短柳州和贺州之间的旅行时间,提升交通运输效率。 4.2. 轨道类型 本项目采用标准轨道,轨距为1435毫米(即国际标准轨距)。标准轨道的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并且便于与其他铁路线路对接。

柳州轻轨2035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柳州轻轨2035规划方案 概述 柳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市,其城市化进程已经加速,人口密度逐 步增大。随着城市人口和交通需求的增加,柳州市政府已经开始制定轻轨交通规划,以便满足市民的日常出行需求。本文介绍了柳州轻轨交通2035规划方案。 目标 柳州市政府的目标是通过轻轨交通规划满足市民的快速、安全、便捷、舒适的 出行需求。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率,从而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同时,柳州市还希望通过轻轨交通规划推动城市产业的发展。 规划内容 轻轨交通线路规划 根据柳州市交通发展的需求和市民的出行需求,柳州市政府计划在2035年之 前建设轻轨交通系统。计划首先建设一、二号轻轨交通线路,并逐步扩展建设其他的轻轨交通线路。以下是具体规划内容: 一号轻轨交通线路 •起点:柳南区沙洲站 •终点:柳北区榆园站 •线路长度:约28公里 •设站:14座 •列车持续运营时间:早7点至晚10点 二号轻轨交通线路 •起点:柳北区榆园站 •终点:柳城镇吉祥山站 •线路长度:约16公里 •设站:8座 •列车持续运营时间:早6点至晚9点 设计理念 轻轨交通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安全、环保、智能、高效、通达”。将采用可再生 能源,使用智能系统及广西本地化的技术创新,实现安全、快速、便捷的功能。

技术支持 柳州轻轨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建设由国内外专业的轨道交通建设企业承担,保证建设的标准化、科学化、高效化。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将充分考虑柳州市民的出行习惯和场景需求,提供智慧型的公共交通出行服务。 建设时间表 轻轨交通规划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建设。预计到2035年,柳州市将基本实现轨道交通全覆盖。 阶段一 •时间:2022年至2027年 •引进国际标准化的轻轨技术,建设一、二号轻轨交通线路 •同时,与城市公交互通,实现公交中转快速连接地铁 •建设轨道交通示范区 阶段二 •时间:2027年至2032年 •建设柳州轻轨2号线和3-5号线 •实行全国电子票务和电子乘车凭证 •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自行车、共享单车、网约车、出租车等综合接轨服务 阶段三 •时间:2032年至2035年 •建设柳州轻轨6号和7号线 •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智慧公共交通建设深度融合 •实现轨交、地面公交、出租车、自驾车、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交通方式统筹管理 结论 到2035年,柳州轻轨交通系统将成为全西南地区领先的轨道交通系统之一。柳州市同时将推动城市住房、商贸、文旅、物流和商贸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市民和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为柳州市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一环,是实现城市快速、便捷、高效交通系统的关键节点。本文将就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 与建设进行探讨。 一、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意义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实现不同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提供便捷的接驳条件,为市民 提供便利的出行环境。其次,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还有助 于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交通拥堵,降低空气污染。最后,合理 规划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驻 城市。 二、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个交通方式的需求,包括 道路、铁路、公交、航空等。首先,要制定交通建设的总体规划,确 定交通枢纽的位置和布局。其次,要细化交通设施的类型和功能。比如,需要规划道路网络、铁路线路以及公交站点的位置,并考虑交通 拥挤度、人口分布和发展规律等因素。此外,还要考虑到交通枢纽的 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因此,在规划中应当充分考虑绿化和景观 设计,确保交通枢纽的美观和宜居性。 三、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交通需求、土地利用以及市民出行方式等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制定详细的 建设方案,确定工程的内容和时间进度。然后,要进行必要的土地征 收和拆迁工作,确保顺利进行工程施工。在建设过程中,还应严格按 照规划要求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成功案例 在世界范围内,有许多成功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案例。例如,新加坡樟宜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通过地铁、公交和出租车等交 通方式的有机衔接,实现了旅客的便捷出行。另外,伦敦巴特西火车 站的改造也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通过将不同交通方式的站点有机结合,提高了交通效率和节约了空间利用。 五、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也将朝着 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智慧交通系统 的引入,能够实现综合交通枢纽内各种交通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提高 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另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还要注重环境 保护,采用低碳、无污染的交通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还能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改善城市形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城市综合交 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满足人们对于美好城市 生活的向往。

柳州滨江世纪总体规划分析-道路交通分析

柳州滨江世纪总体规划分析:道路交通分析 总体规划分析 三、道路交通分析: 1.从一、二、三期整体规划出发,道路路网需考虑各区的连贯性,使内外联系通而不畅且能体现山地特点。 2.道路分级与断面:小区道路可分为小区路、组团路和宅前小路三级。小区路路宽6~7米,组团路路宽 3.5~5米,宅前小路>2.5米。 3.五类流线:公交人流、出租车人流、私车人流、自行车人流、步行人流等五类回家及外来商业消费流线的设计。 4.B区车行主要入口分设东西两处,C区设置在地块北面及南面,车流沿小区主干道进入小区,并经由组团路到达各组团。部分组团实行人车分流,只在组团入口处设集中停车,组团内部道路只供行人以及消防、搬运车辆出入,其余组团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减少车辆对组团中心绿地的干扰。 5.小区步行系统四通八达,人们可由此方便地进入各级绿地。 6.区内停车主要采取露天停车、地下停车和建筑底层架空停车三种方式,其中露天停车为对居住组团内部干扰较小的路边停车和集中停车,而建筑底层架空停车则巧妙地利用了地形高差,节约了资金与用地。 7.商业街建议整个路段进行全铺装,实行"步行优先化" ,限

制机动车车速,并沿商业街设置停车位。 8.为降低成本,应在满足人防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地下车库的面积;为增加绿地面积,应减少硬质地面停车。 9.停车方式与车位比 类型 停车方式 车位比 备注 小高层 架空车位和地下停车 1:0.5 在停车场规划中,要考虑停车数量的远期规划。 花园洋房 采用架空停车、地面绿化停车或其他更好形式。 1:1 Towhouse 独立停车库 1:1 多层 露天地面集中停车 1:0.5 商业

柳州市规划

柳州市规划 柳州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是该区域的重要城市之一。根据城市发展和经济布局的需要,柳州市制定了一份长期规划,旨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首先,在城市规划中,柳州市注重发展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的交通状况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柳州市将继续加大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度和流动性。此外,柳州市还注重发展城市物流体系,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园区,提高城市的物流运输效率。 其次,柳州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柳州市的生态环境面临很大的压力。因此,柳州市将注重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柳州市还将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和改善工作,减少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此外,柳州市还将加大绿化工作力度,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再次,在城市规划中,柳州市注重优化城市功能和产业布局。柳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柳州市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再造,并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柳州市还将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积极打造旅游产业的特色品牌,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最后,在城市规划中,柳州市注重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柳州市将加大住房改善和城市建设的力度,提供更多的优质住房和居住环境,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同时,柳州市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的建设,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居民对优质生活的需求。此外,柳州市还将加强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的文化和娱乐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总之,柳州市的规划旨在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优化城市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布局以及提升居民生活条件,柳州市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为居民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生活环境。

柳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05-2020)

规划原则、目标、范围及时限 1.柳州市交通规划的原则 优先原则,公平原则,协调原则。 2.规划目标 柳州交通发展的总目标是:构建一个与土地利用相结合、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内外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以快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服务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为: (1)建成一个“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对外交通运输系统。 (2)建成一个高质的城市客运服务系统。 (3)建成一个协调的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系统。 3.规划范围 柳州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按照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城区两个层次。本次规划重点范围是中心城区。 4.规划年限 现状:2005年 近期:2010年 远期:2020年 规划部分成果

一、城市综合交通大调查基础资料收集、汇总与分析 我局牵头协调5000余人于2005年3月进行了我市建市以来第一次全市综合性交通现状调查,通过综合交通调查了解我市现状城市交通状况,得到交通研究所必需的基础资料。编制单位进而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分析与诊断,为柳州市交通制订了相应对策,编制了交通规划及系统管理策略。(附图01、02)

二、现状交通系统分析诊断 1.交通结构问题 (1)摩托车出行占据主导地位,未来交通发展压力大。 (2)常规公共交通是居民出行主要交通工具,但未成为主体。2.道路网络结构与功能问题 (1)路网骨架逐步形成,但网络结构尚不合理。 (2)道路设施规模扩大,而道路功能层次不清。 3.交通供需平衡问题

(1)道路发展较快,但仍滞后车辆增长。 (2)单中心布局未改变,中心城区交通难以得到有效疏解。 4.公共交通发展问题 (1)公交服务质量还不高,吸引力还不够。 (2)公交层次单一,方式中综合竞争力不强。 5.内外交通衔接问题 目前柳州市区现有对外出入口道路柳石路、柳邕路、柳长路、太路、和静兰大道(静兰桥)等级明显偏低,通行能力不足;又随着城区的蔓延,道路功能由单一的对外道路转变成对外与城市道路相结合,导致道路负荷大大增加。 6.交通管理问题 多数道路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混行,部分道路划线更本不发挥作用。行人过街设施缺乏,已有过街设施的利用效率低,市民缺乏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的意识,存在大量的乱穿道路的现象。交叉口缺乏渠化改善或改善效果欠佳,信号控制不合理,车辆和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路口秩序乱。 三、道路网规划 1.规划目标 根据柳州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柳州市要建成以快速路和主干道为道路网络骨架,次干道路、支路为道路网基础,功能分明,层次合理,与其它交通方式网络平衡发展,布局结构合理、内外衔接紧密、主次衔接有序的高效道路交通系统。具体目标如下:

交通预测

4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 4.1预测目标年限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本项目属交通(T10)类建设项目,评价年限应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5年。根据该建设项目规划,预计2013年完成建设,2015年为正常使用年,以拟建项目投入正常使用后5年,即2020年作为预测分析年(远景年),本项目的评价年限为2015~2020年。 4.2客运站现状客流 公路运输作为柳州重要的中、短途运输方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居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柳州市公路等级、通达深度的不断提升,高速公路网的基本形成,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道路运输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现代运输服务理念日趋成熟,公路客运向快速化、舒适化方向发展等因素促进下,柳州市公路旅客运输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同时,日益旺盛的旅游业带动了客运量的快速增长,尤其是春运及“十一”黄金周期间,出行旅客大幅增长,截止2010年,柳州市完成客运量495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82023万人次公里。 目前柳州市区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客运站为7个,其中一级客运站3个,分别是柳州汽车客运总站、白沙汽车客运站和莲花汽车客运站;二级站1个,汽车客运南站;三级站3个,分别是西环汽车客运站、静兰汽车客运站和柳邕客运站。

柳州市各客运站及发送量现状调查 柳州市汽车客运南站位于柳州市柳南区,距离柳州火车站仅600m,地理位置优越,可辐射自治区内的南宁、桂林、河池、玉林、贵港、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城市以及广东、贵州、海南、云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份。该站主要为柳州市南部片区居民出行提供公路客运服务,对内可方便市中心区旅客的集疏运输,对外依托柳州火车站和自治区的干线公路网,面向广西省南部和东南部的中短途公路客运班线以及跨省长途客运,同时具备旅游客运的功能,站场与城市交通衔接紧密,方便迅速分流旅客,减少市区道路交通压力。据统计,柳州市汽车客运南站目前每天发车约445班次,发车方向情况如下: 汽车客运南站发车表 4.3背景交通量的预测 本项目位于柳州市柳南片区,项目区内现状建筑密集,流动人口多。由于交通量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情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交通增长率的确定,本次分析主要在参考规划对周边路网交通

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

城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规划纲要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精神,加快交通强市建设,构建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结合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城市全力推动交通运输破瓶颈、补短板、强服务、惠民生、提品质建设,促使城市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现从“基本缓解”到“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有力提升了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综合交通实体线网总里程50万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500公里,公路总里程40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1个,邮政普遍服务局(所)150个,快递网点450个。城市全部通高等级公路,,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实现100%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 2、智慧安全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交通建设深入推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广泛应用,科技创新成效显著。信息化、

智能化加速普及,初步建成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向好,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绿色交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绿色公路、绿色航道、绿色港口、绿色机场等建设成效显著。“交通+旅游”加速融合,“公转铁”、“公转水”加快推进,运输结构持续优化。 3、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顺利完成综合交通运输机构改革,率先形成了铁路、公路、民航、水运、邮政“大交通”管理体制。综合交通运输行业“放管服”改革措施落地见效,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持续精简,实现一网通办。收费公路制度改革和投融资改革持续深化,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显著增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基本形成。 (二)面临问题 一是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不足,网络布局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铁路建设滞后、规模不足和成线不成网等问题突出。 二是运输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面向地区的通道与运输网络有待完善。 三是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四是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程度不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三)运输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