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检验-精品文档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相关性实证检验

关于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研究,国内现有文献选取的样本数据均为2010年以前,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以及创业板上市,中小板与创业板已成为实施股权激励的主力。基于此,本文将研究区间扩展至2012年,围绕股权激励计划公布前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联程度这一主题,运用实证数据定量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互影响的机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补充,以期为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的决策提供一些借鉴依据.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是我国上市公司采用的主流股权激

励方式。股票期权的收益主要来源于行权期时的市场价和行权价之差。为获取高额收益,管理层有可能会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告日之前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以降低授予时的行权价;在行权期,管理层有可能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以提高行权时的市场价。此外,股票期权的行权条件通常为会计业绩,而行权期间会计业绩考核标准一般都是以公告当年或者前一年的指标为基准的,因此,管理层可能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动机,使基准年度的指标降低以顺利达到行权条件。对于限制性股票也是同理。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之前存在向下的盈余管理。

H2:上市公司在股权授予日之后存在向上的盈余管理。

随着股权激励计划被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用,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中股权激励部分带来的收益也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从激励对象的角度看,所获激励股权数量一般情况下是越多越好,因为获得的激励股权数量越多,未来潜在收益就越大。即使未达到行权条件,也可以放弃行使股票期权或回购限制性股票以避免损失。因此可以推断,股权激励幅度越大,高管通过盈余管理使公司绩效提升的动机也就越强。基于此,提出假设: H3: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以后的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激励幅度呈正相关.

与传统的激励方式相比,股权激励是一种长效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方案中的行权时长对激励对象的收益与风险会有一定程

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层为了能够取得行权资格,会尽可能行权时长缩短,从而能尽早地实现公司的经营业绩指标,使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如果上市公司行权时长太短,则管理层更易于采取对当前盈余有利的会计政策来满足行权指标;反之则会加大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难度。基于此,提出假设:H4: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以后的盈余管理程度与行权时长呈负相关。

样本选择与变量设定

为了保证研究样本数据的有效性与时效性,本文依据以下几条原则选取研究样本:以2011-2012年中国沪深交易所发布股权

激励方案并成功实施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总样本;由于金融保险业的特殊性,排除金融保险业的上市公司;剔除了PT等上市公司和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否定意见、保留意见等审计意见类型的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剔除了异常数据、相关财务数据缺失的数值。筛选后共得到156个数据样本。实证分析中所用到的激励模式、激励幅度信息主要来源于和君咨询发布的中国股权激励年度报告以及巨潮资讯网,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主要来源于锐思数据库与国泰安数据库。

本文实证研究的主要变量如下:

被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为盈余管理程度,通常通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来表征.夏立军(2003)认为,采用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作为因变量分行业估计特征参数的截面琼斯模型更适用于中国证券市场。结合谷丰(2011)等人的研究,本文计算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现金流量表法,由式(1)、(2)计算出线下项目前总应计利润GA与线下项目后总应计利润TA:

(1)

(2)

式中,EBXIi,t为经营利润;NIi,t为净利润;CFOi,t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其次,分行业分年度对式(3)进行线性回归,采用OLS方法计算β1、β2、β3系数:

(3)

式中,Ai,t-1为上一年度资产总额;△REVi,t是基准年度和上一年度营业收入之差;△RECi,t是基准年度和上一年度应收账款之差;FAi,t是基准年度的固定资产总金额。

最后,将计算出的β1、β2、β3系数估计值代入式(4),计算出非操纵性应计利润NDA,并通过式(5)计算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

(4)

(5)

解释变量:将激励股权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作为解释变量,并选取行权时长当作另一自变量。行权时长指从股权授予日到可行权日间的时长。

控制变量: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选择了公司规模、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董事会规模、管理层薪酬等控制变量。

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

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所构建的模型为:

DAi,t=α1+α2×SCOPE+α3×DOT+α4×LNSIZEi,

t+α5×ROEi,t-1+α6×DEBTi,t—1+α7LNBDi,t+α8×TOP5i,t+α9×LNSALi,t+ζi (5)

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对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

从表2股权激励计划公布前后两年的盈余管理统计性描述

中可以发现,T年DA均值约为-0。0024,为负值,且远低于T+1年的正值0.117,这说明股权激励前一年整体的样本公司普遍存在对盈余的向下调整.幅度不大的可能原因之一是有些股权激励计划宣布时间较晚,会在当年的前几季度而非前一年作向下调整.而T+1年DA均值约为0。117,中位数约为0。084,说明在实施股权激励以后,管理层对盈余管理有一个向上的反转,初步验证了假设H1和H2。(二)配对样本T检验

为了排除公司性质、行业、经营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将T年数据与T+1年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通过相同公司前后年的盈余管理变化以确认股权激励计划的公布对盈余管理产生

了影响。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中T年与T+1年同样本公司可操纵性应计利润之差的均值为—0。1193,标准差为0.1564,P值为0.000,通过了显著性水平0。01的统计学检验。这说明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前后两年,盈余管理确实发生了显著变化,证明了管理层确实存在向下调整基准年度会计盈余的行为,同样T+1年DA值为正数,且均值达到了0.117,说明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以后存在上调盈余管理的行为,验证了假设H1和H2的成立。

(三)回归分析

在SPSS19中对式(5)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模型整体拟合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方程通过了1%的显

著性水平,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虽然

调整R方为0。233,相对较低,但是由于盈余管理本身的度量已经是通过回归得出的,再加上股权激励并非是构成可操纵性应计

利润的唯一组成部分,所以拟合度不是很高也是正常的结果。

从表4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股权激励幅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且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股权激励的幅度越大,

盈余管理的程度也越大,证实了本文提出的假设H3:上市公司

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以后的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激励幅度正相关。行权时长的回归结果较为显著,但系数为正,与假设H4相反。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司管理层的激励机制不够合理,导致股权激励的“约束”作用弱化,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经理人职业素质也有很大关系。此外,还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净资产收益率、股权集中度显著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显著负相关,与公司规模以及管理层薪酬则呈现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完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对策

完善股权激励方案。应建立“奖励”与“约束”并重的股权激励体系,注重长期经营目标考核,并合理分配管理层的薪酬比例,从而规避代理风险,提高股权激励的有效性。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设。要合理调整股权结构,优化董事会人员构成,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建立健全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丰富内部监督与控制手段。

健全上市公司外部环境。应进一步完善会计政策与准则,压缩企业的盈余管理空间,并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督检查,对出现的违规行为和虚假陈述给予必要的处罚,增加管理层违规成本与风险.

综上,本文以中国沪深股票市场2011—2012年实施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深入研究了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前后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会引发不同方向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需要从完善股权激励方案、加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设、健全上市公司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在提高股权激励效率的同时加强对证券市场运行的监督管理,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健康发展.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前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有股权激励这一政策,因为股权激励可以缓解 委托代理带来的一些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一系列委托代理问题,使得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会不同,增加了委托成本。股权激励一方面可以激励 经营者努力实现企业的价值,从而使得自身获益。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也会导致 负面影响,面对股权激励的巨大诱惑,公司管理层存在为满足行权条件而进行盈 余管理的动机,从而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粉饰对外报表数据,使得决策者不能 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研究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盈余管理 一、引言 股权激励的最原始意义是将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解决 由两权分离带来的委托代理问题,降低委托代理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管 理层作为代理人的一方与企业所有者作为委托人的一方之间的利益矛盾,使得二 者的利益趋向一致。但由于管理者存在一定的自利心态,在做任何事之前都会先 考虑自己的利益,所以股权激励的激励标准有可能会促使管理者为了达到自己的 目的而进行盈余管理,影响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还有可能会损害所有者的利益。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会分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在股权 激励计划的授权阶段,管理层会潜意识的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Baker等(2003)管理层在股权授予日之前会通过“操纵应计利润”的方式来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在股权激励计划的行权阶段,管理层会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股权激励的强度和盈余管理的程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赵息等(2008)通过实证检验分析的方法得出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二、授权阶段管理层的向下盈余管理 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增加自己薪酬,也就是薪酬动机是 最主要的。管理层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获得的收益就是来自授予日的价格和行权 期时的价格的价差。在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管理层在获取信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他能第一时间知道公司的运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而股东得到的信息属于“二手资源”,他拿到的财务报表很有可能是经过管理层粉饰过的,不具有真实性。上市公司制定激励政策时,一般都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所以,当经营业绩低的时候,激励标的物的价格就会很低。这时,管理层就会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使得经 营业绩看起来不是那么好,从而使得制定的授予价格就会偏低,管理层就会从中 获利。 三、行权阶段管理层的向上盈余管理 管理层只有达到了可以行权或者解锁的条件后,在解锁或者行权期才有权 利获得薪酬奖励。而当可行权日的行权价格越高,那么管理层从激励标的物获取 的价差收益越大。行权价格是上市公司行权当天的流通在外普通股的股票价格, 当公司的经营业绩好,股价就会上升,从而对管理层行权是有利的。所以,管理 层就会尽可能的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使得公司的利润增加,在报表上反映的都 是该公司积极的会计信息,从而吸引外部的投资者,使得公司的股价上涨。这样,就会达到股权激励计划中所规定的业绩条件,可以行使权力,获得更多的收益。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 股权激励是企业用于吸引、激励和留住优秀员工的一种重要方式,在 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而盈余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行为,可以通过调整会计和进行虚假披露等手段来影响企业的盈余水平,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经营绩效。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首先,股权激励可以激励管理层更加积极地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盈余 水平。通过股权激励,管理层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股权或股票期权作为激励,使他们与企业的利益实现了捆绑。管理层拥有了企业股权后,会更加关注企业的长期利益,通过提升企业绩效来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层会更加努力地工作,以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从而实现股权激励的目的。 其次,股权激励也可以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风险。由于股权激励使管 理层更加关注企业长期利益,减少了他们通过盈余管理等不当手段获取短期利益的可能性。因为管理层自身也是企业的股东,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受到股东的监督和约束,不敢轻易采取盈余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免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导致股价下跌,影响自身的股权价值。因此,股权激励可以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盈余质量。

然而,股权激励也可能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股权激励可能会导致管理层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采取不当手段进行盈余管理,损害企业的长期利益。例如,管理层可能会通过虚增收入或者减少费用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以实现自身的股权激励目标,而忽视了企业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这种行为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但却会对企业的声誉和市场价值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也可能会引发公司内部的和不正当竞争现象,进而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由于股权激励通常会给予管理层一定的自主权和权力,导致管理层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以获取更多的股权激励。管理层可能会通过人为操纵盈余数据或者私下协商等手段来获取更多的激励,从而损害企业的盈余管理水平,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和破产。因此,股权激励也可能会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负面影响,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具有双重的影响机制,既可以激励管理层提高企业的盈余水平,降低盈余管理的风险,又可能导致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而采取不当手段进行盈余管理,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对股权激励进行设计和实施时,企业需要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确保股权激励与企业长期利益相一致,避免对企业的盈余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同时,管理层也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注重企业的长期利益,不以牺牲企业的长期发展为代价来获取短期的利益。只有这样,股权激励才能真正发挥其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 股权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新研究 股权激励一直是企业管理中备受瞩目的话题,其实施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一直是管理者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中国,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股权激励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各大互联网企业越发推崇股权激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和激励优秀员工。但是股权激励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避免或减少其对企业经营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一般认为,股权激励对企业的经营影响主要体现在激励效应和风险约束效应两方面。激励效应指的是股权激励对员工绩效、创新和员工心理状况的激励作用;风险约束效应则是指股权激励能够限制管理层剥夺股东利益的行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进而实现持续的公司业绩。 然而,实践中发现,股权激励也并非一定会带来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效应。相反,股权激励的合理与否,往往取决于其实施的方式和受益者的利益相关方,而一些企业也会出现欺诈行为,利用股权激励进行盈余管理等不良行为,显示出了股权激励的负面效应。盈余管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数据的披露和记录中使用各种贸易机会,以影响市场对公司财务业绩的认识和评价的行为,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提供了制造虚假业绩和管理层滥用资本市场的可乘之机。 因此,针对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学术界和实务界一直在进行研究,以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是否具有盈余管理的

强制作用,进而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 在探究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之间实质关系的同时,在研究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时也需要考虑到影响因素的多元化和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影响。因此,从盈余管理角度对股权激励与业绩之间关系进行探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盈余管理的实施与企业的风险偏好、行业差异等诸多因素都密不可分,而由此产生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市场波动等现象,也会对企业业绩造成影响。 据研究表明,股权激励本身具有一定的盈余管理作用,但同时也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对企业业绩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现有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首先,股权激励在实践中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但该行为一般不是机械的、简单的“制造”虚假业绩,而是与企业实际的经营、治理和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其次,股权激励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对不同类型员工的激励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员工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标准等因素都对激励效应造成一定影响,需要进行差异化管理; 第三,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有正向影响,但具体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存在差异,管理层需适时制定差异化的股权激励方案,以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第四,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会对公司业绩造成影响,所以对于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一、本文概述 1、介绍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运营中,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三个不可分割的核心要素,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 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赋予员工(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公司股份的方式,来激励他们为公司长远利益服务的策略。这种策略将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整体利益紧密结合,通过股权这一纽带,使员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和运营中来,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绩效。股权激励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能够吸引和留住人才,还能有效地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法的会计手段,调整其财务报告中的盈余信息,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的。盈余管理并非简单的财务操纵,而是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会计政策选择和安排,来优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盈余管理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企业的

声誉和信誉。 公司治理是指企业为了协调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保障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运行机制。公司治理的核心在于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确保企业的决策能够公平、公正、公开地进行。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透明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和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企业稳健发展的基石。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并合理运用这三个要素,以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2、提出文章的主要研究问题和目标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旨在通过赋予管理层和员工股权,使其与公司利益绑定,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盈余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合法或非法的手段调整盈余信息,以达到特定目的,如融资、避税或股权激励等。盈余管理行为可能导致盈余信息的失真,进而影响投资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 【摘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激励方式,日益成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上市公司中的伊利与万科为实例,分析经济时期和自身条件这两大因素对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并尝试建立影响股权激励效果因素的坐标模型,进而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就上市公司如何实施股权激励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股权激励; 股票期权; 激励效果 一、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模型建立 西方发达国家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与实施较早,相对比较成熟,股权激励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在我国,股权激励机制尚处在起步阶段,股权激励实施的模式不多,主要包括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和限制性股票三种形式。然而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总体可以分为两大类——经济时期和自身条件。经济时期因素主要分为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三种因素。自身条件因素主要分为公司发展前景、股权激励方案、内部管理三种因素。现阶段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的研究呈现为两个对立的观点:一是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解决代理问题,促进公司发展存在影响(积极或消极影响);二是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改善代理问题促进长远发展没有影响(无影响或弱影响)。但随着我国学者对股权激励机制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我国证券市场实践成果的不断证明,我们更倾向于前者观点,即股权激励机制对于解决上市公司代理问题,促进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存在影响。本文也将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对公司发展有影响为研究的观点基础,阐述影响股权激励机制实施效果的因素。笔者认为,可将股权激励效果的影响因素——经济时期和自身条件定义为“横”与“纵”两个大的方面,如同坐标轴,共同制约着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效果。下面将分别选取两大类影响因素下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并以两大类影响因素为基础建立模型,如图1所示。图1中,横轴为经济时期,从左至右代表经济时期由劣到优;纵轴为公司自身条件,由下至上代表公司自身条件由劣到优。二者在轴内的交点便为对股权激励的影响效果,弧线两边无限接近于轴,弧线以上为影响效果的积极区,弧线以下则为消极区。积极区点到弧线的垂直距离越长则表示积极的影响效果越强,消极区点离轴心越近则表示越消极。弧线上无限接近轴的点则是某一种影响因素极强时可能导致的个别的积极影响,如:一个公司处在一个特别好的经济时期,可能使它的内部条件呈现很差的情况下依然能在实施股权激励效果后获得积极的影响;或者说个别公司其自身条件极好可能导致其在一个较差的经济时期依然能在实施股权激励时获得积极的影响。 笔者假设,其股权激励效果的模型为一个简单的若干事件优劣性的集合,令“横轴”即经济时期为X,则X=X1+X2+X3…+Xn(令X1代表法律环境,X2代表经济环境,X3代表政治环境……)也就是经济时期的优劣为经济时期这个大因素下各小因素优劣性的综合,因为各因素为事件是不可用数值直接表示的。因此,X也就是经济时期的因素,坐标轴中也就是表示成优劣的强弱性,在坐标轴中是垂直于Y轴的横线上的点。同理,“纵轴”即自身条件Y=Y1+Y2+Y3…+Yn

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之实证研究2

三、研究方法 (一)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2022—2022年A股上市公司随机抽取的通讯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我国通讯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由于3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及国内通讯设备需求旺盛、通讯运营商重组等原因,我国通讯业上市公司有着高投入、高技术性、高风险性等特点,但各个公司之间的成长有明显的差异,本文以通讯行业作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对象,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分析评价有重要意义。 本文数据来自于东方财富网,统计软件。 (二)财务指标的选择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综合评价函数体现了会计盈余的真实、持续、成长性等特征,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价方法。本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净资产增长率等七个指标建立盈余管理综合评价体系。

(三)数据处理 为了减少主成分的偏差,笔者将15家上市公司2022—2022 年的盈余质量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能更好地评价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的质量。本文将45个观测值作了初步的描述性分析,如 表1所示。 进一步的数据整理如表2所示,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比较高。也就是说各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线性相关性,适合用因子分析法进 行下一步的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方差,所 提取的因子以特征值大于1为基数选取,本次提取因子大部分在 08以上,总体来看效果较好,因子可以说明大部分样本信息。 由表4可以看出,7个成分中,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最大,高达28576%。前四个成分的因子贡献率累计达到80975%。因此, 本文选取前四个成分作为公因子建立成分矩阵。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在第一个成分中,营业利润增长率的得分 最高,达到0685,流动比率与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最低,为负 数且指标绝对值比较大;在第二个成分中,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实证研究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股权激励制度作为最重要的长期激励制度,成为推进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股权激励的国内外相关文献,其次简要介绍了股权激励的概念及模式等,结合目前我国股权激励的现状,然后以156家样本公司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实施股权激励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业绩,对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司绩效 目录 第一章研究背景 (1) 1.1 研究目 的 ..................................................................... ......................... 1 1.2 研究方 法 ..................................................................... ......................... 1 1.2.1 委托——代理理 论 ..................................................................... ...... 1 1.2.2 人力资本理 论 ..................................................................... .............. 2 1.3 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概 念 (2)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自2006年1月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施行以后,我国的股权激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尤其是2009年之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经验不断增长,对其认识和理解也不断提高,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更是有了迅猛增长,到2013年累计实施股权激励的数量已经达到了597家。实施股权激励在理论上会增加管理层工作的积极性,使经营者从一个被雇佣人的身份转变成企业的所有者,与股东的利益一致,分享公司发展的利益,从而能够更加勤勉的工作。但是如果实施不当也会变为经营者追逐自己利益的手段,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危害。因此,近些年来,宣告股权激励实施计划的上市公司的盈余操纵行为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视角,针对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及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了2010-2011年度公布股权激励计划且基准年度为2010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样本企业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基准年度及之后年度是否进行了盈余管理以及选择了何种盈余管理方式。通过对样本公司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本文发现实施股权激励的样本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的基准年度为了降低行权的业绩标准,进行了向下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股权激励计划公布之后为了顺利得到授权和行权,进行了向上的盈余管理以提高业绩,并且同时进行了两种方式的盈余管理行为。相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管理层更偏好于实施真实盈余管理。 因股权激励的程度与管理层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股权激励的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同时,本文还发现股权集中度及净资产收益率均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在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及研究框架;在第二部分对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对股权激励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分别对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存在原因进行了理论方面的解读,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介绍了模型建立、变量选择和样本筛选过程;第五部分通过描述性统计、均值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一部分则是研究结论、建议及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实证研究的开 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作为重要的经济产业不断壮大。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这个产业的重要参与者,其财务报告对于行业的发展、投资者的决策都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而准确、真实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 存在操作利润、资产负债表信息不准确等问题,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真实性一 直备受质疑。因此,如何保障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和真实性,成为学术 界和监管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 2016年起,我国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当真实、完整 地披露自己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同时,新收入准则的颁布也要求上市公司在报告 收入时更加关注合同精神和实质经济事项,避免通过合同结构调整来进行盈余管理。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对于提高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和透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6年至2020年在A股市场上市的22家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新会计准则对于收入确认和合同结构的相关规定作为研究变量,从盈余管理指标、财务报告透明度两个角度,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差分法等多种方法,对新收入准则对 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 三、预期目标及研究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深入分析新收入准则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机制,揭示新准则的作用路径和效应。 2.探究新收入准则对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影响,分析其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改进建议。 3.为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提高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研究进度安排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产权性质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产权性质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 究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产权性质和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引言 股权激励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绩效、激发员工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也越来越重视股权激励计划,并对企业绩效产生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产权性质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1 股权激励的定义和形式 股权激励是指通过赋予员工股票或股权期权的方式,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常见的股权激励形式包括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和股权奖励计划等。 1.2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理论研究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股权激励对经理人行为的激励作用,认为股权激励可以激发经理人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后续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产权性质、企业治理结构、市场竞争等。 1.3 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一系列实证研究证实,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例如,某研究发现,在我国股权激励实行的企业中,股权激励程度越高的企业绩效越好。另外,股票期权激励不仅对公司市场绩效有显著影响,还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二、产权性质对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2.1 产权性质的定义和分类

产权性质是指决定企业资源配置和经营决策权的权力归属。在我国,企业产权性质主要可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大类。 2.2 产权性质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一些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比于非国有企业更少采取股权激励的措施,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性质决定了股权激励的实施难度较大。 2.3 产权性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国有企业的绩效相对较差。这主要是因为产权性质决定了国有企业的经营决策过程缺乏效率和灵活性,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三、企业绩效对股权激励和产权性质的反馈作用 3.1 企业绩效对股权激励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股权激励计划往往与企业绩效挂钩,员工的股权收益与企业绩效的提高密切相关。因此,企业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性和员工积极性。 3.2 企业绩效对产权性质的影响 一些调查研究发现,企业绩效的改善可以推动产权制度和产权性质的改革。例如,通过引入股权激励计划,国有企业的绩效得到提升,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转型。 结论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概述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产权性质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而产权性质对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企业绩效也会对股权激励和产权性质产生反馈作用。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设计股权激励计划,同时也需要关注和改善产权性质,以提高企业绩效和发

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股权激励下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从管理层角度出发,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和盈余管理的关系,选取了A 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进行解读,从结合他们当期与前、后期的财务报 表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年度财务报告的一些重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对它们进行 分析说明,从中揭示管理层股权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对公司绩效及长远发 展定位影响。 关键词:盈余管理;股权激励;A公司;案例研究 一、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概述1.股权激励的相关概述股权激励是一种通过经 营者获得公司股权形式给予企业经营者一定的经济权利,使他们能够以股东的身 份参与企业决策、分享利润、承担风险,从而勤勉尽责地位公司的长期发展服务 的一种激励方法。经理人和股东实际上是一个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委托经理人 经营管理资产。但事实上,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人 之间的契约并不完全,需要依赖经理人的“道德自律”。资深猎头专家认为股东和 经理人追求的目标是不一致的,股东希望其持有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经理人则希 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存在“道德风险”,需要通过激励和约 束机制来引导和限制经理人的行为。 在不同的激励方式中,工资主要根据经理人的资历条件和公司情况预先确定,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因此与公司的业绩的关系并不非常密切。 奖金一般以财务指标的考核来确定经理人的收入,因此与公司的短期业绩变 现关系密切,但与公司的长期价值关系不明显,经理人有可能为了短期的财务指 标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但是从股东投资角度来说,他关心的是公司长期价值 的增加。尤其是对于成长型的公司来说,经理人的价值更多地在于实现公司长期 价值的增加,而不仅仅是短期财务指标的实现。 为了使经理人关心股东利益,需要使经理人的利益最大可能趋于一致。 为此,股权激励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使经理人在一定时期内持有股权,享受股权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风险,可以使经理人在经营过程 中更多地关心公司的长期价值。股权激励对防止经理的短期行为,引导其长期行 为具有较好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2.股权激励的方式目前,在国际上流行着股权权益工具、期权权益工具、账 面效益工具这三种股权激励方式,其中股权权益工具直接给予被激励对象股票或 者虚拟股票,它又可以分为业绩股、限制股、虚拟股、管理层/ 员工 (MBO/MEBO)和员工持股计划等,期权收益工具授予被激励对象的是购买股票 或享有股票收益的权利,它又可分为股票期权和股票增值权等;账面权益工具授 予被激励对象的是享有资产账面价值增值的权利。股票期权是三者中最常见的方式。 二、盈余管理的概念1、盈余管理的概念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的管 理当局。企业管理当局,无论是董事长、总经理还是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 业信息的加工和披露者,有权利选择会计政策和方法,有权利安排交易发生的时 间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为他们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条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当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对自身 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当局是有意图的。 第三、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获得自身利益。虽然盈余管理的直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的文献综述【整理精品范本】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公司治理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焦点问题,而公司治理中有关股权激励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本文是以国内外有关股权激励理论研究文献为基础的文献综述,概括和总结国内外对股权激励理论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文献做简要分析。本文旨在对股权激励的研究提供一个依据。 [关键词]高管;股权;激励 一、关于管理层股权激励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近几十年来,关于股权激励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的前沿和热门课题,现代管理科学也一直把企业管理激励作为研究的重要范畴,组织设计理论、行为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等都是在管理激励目标下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经营者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股权激励缘起的基本理论,即股权激励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公司高管和股东的利益、责任风险不同导致的委托一代理问题.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所有者兼具经营者的方式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倡导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1976年,迈克尔·詹森(MichaelC.Jensen)和威廉·麦克林(WilliamH.Meckling)发表的论文《公司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资本结构》开拓了代理成本理论(实证代理理论).他们把这种代理成本概括为::监督成本、约束成本、剩余损失。因此,委托代理的成本是由决策权的委托导致的。 2、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思想的萌芽最早是在16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佩蒂将人类生命的损失与战争中武器和其它军械等物质的损失进行了比较,一般认为,这是“首次严肃地运用了人力资本概念”. 之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全体国民后天获得的有用能力算作资本",对人力资本的价值给予了充

盈余管理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盈余管理对财务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引言 盈余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很多上市公司出于不同动机都会实施一定程度的盈余管理。在我国,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动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契约动机、资本市场动机、迎合监管的动机。关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以主板上市公司为重点,很少涉及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规模、投融资、成长性、生命周期、治理结构、监管政策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因此研究中小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盈余管理的现象?中小板上市公司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实施盈余管理呢?采用不同的盈余管理方式是否会对企业财务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呢?这一系列的疑问都值得去研究探索。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早,最近10年的研究成果有:GUnny(2005)通过研究发现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会降低公司的长期业绩,但是Xu(2007)andTaybr(2010)则得到截然不同的结论,认为进行真实活动操控的公司在随后年度的财务绩效并未发生

显著的下降。EwertandWagenhofer(2005)研究表明随着会计制度的改革,经理操控应计项目的空间口益减少,真实活动操控行为则会增加,并从理论上阐述了真实活动操控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COheneta1(2(Ho)发现公司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会同时使用应计和真实两种方式进行盈余操控,在股票增发前后,公司的财务绩效(ROA)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相比应计项目操控,山真实活动操纵引起的ROA下滑幅度更大。 山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起步晚,因此对于盈余管理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也开始得较晚,最近儿年相关研究才开始成为热点。陈祥有(2010)研究发现IPO前的盈余管理对IPO后的财务绩效具有一定的预测性,1Po前的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后的财务绩效下降幅度就越大,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后财务绩效下滑。徐寿福、龚仰树((2011)从长期财务绩效角度考察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业绩状况,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后的长期财务绩效呈下滑趋势。定向增发前的长期业绩呈上升趋势,在定向增发实施当年达到峰值,随后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定向增发后一年内的下降幅度在统计上显著为负。顾鸣润、田存志((2012)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IPO前的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对公司上市后的业绩负面影响很大,1PO公司上市后普遍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原

股权激励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股权激励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股权激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作为股东与经营者的合作工具,它在动员管理人才和优化企业结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为了充分发挥股权激励作用,以改善企业经营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有必要对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因此,本文将以“股权激励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为研究主题,分析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情况,为企业实施有效股权激励提供相应参考。 一、股权激励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许多学者就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Audret、Holmstrm、Jensen等学者从股东与经营者利益矛盾的角度出发,将自利本位理论延伸至股权激励,提出“股权激励理论”,认为股权激励可以提升企业的本质绩效[1]。而根据管理学的假设,股权激励可以激励高绩效、促进股东与经营者利益一致,它不仅对企业的本质绩效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有利于企业的成长发展[2]。 二、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现状 随着我国A股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股权激励在实施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具有较高的存量,按照发行规模进行分类,2013年全部股权激励发行规模主要在中小企业范畴,2018年则以高市值企业为主,同时,从行业分布情况看,股权激励行业集中,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消费品行业、制造业和科技行业等,这表明我国A股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的认可度不断提高

[3]。 三、股权激励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 本文采用倒向回归分析法,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年至2018年的盈利能力、风险能力与增长情况为研究对象,采取相应的指标来衡量其业绩水平,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股权激励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真实业绩的影响较大。 首先,我国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后,盈利能力整体上有所提升,比如收益率、投资回报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显著增加,但幅度随着指标不同而有差异,比如净利润增长率增长幅度最高,无形资产收益率增长幅度最低。 其次,股权激励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风险能力也有重要影响,比如,实施股权激励后,公司的负债率显著降低,同时,实施股权激励与公司财报保持正相关,表明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能力[4]。 最后,股权激励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增长情况也有重要影响,比如,实施股权激励能够提高公司的市场份额,同时促进公司的经营效率,从而实现公司的规模扩张和技术升级,改善企业的发展前景[5]。 综上,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实施情况较好,对企业业绩影响也很显著,但其影响结果也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加强相关管理,保证实施的有效性,以取得良好的结果。

浙江省制造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价值的实证研究

毕业设计(论文) 题 目 浙江省制造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价值的实证研究 姓 名 唐家俊 学 号 3150122063 专业班级 15财务管理(1)班 指导教师 杨阳 (讲师) 学 院 商学院 开题日期 2019 年2月1日 宁波理工学院

毕业论文: “浙江省制造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 对价值的实证研究” 毕业论文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的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研究方法 1.2研究内容

2.盈余管理和企业价值的概念与盈余管理的文献综述和分类 2.1盈余管理概述 2.1.1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 2.1.2企业价值概念的界定

3.制造业制造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价值影响的理论及假设 3.1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理论及假设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主要通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影响盈余在各个会计期间的分布,不影响企业总体现金流量,其主要的类型有调增当期利润、调减当期利润和利润平滑三种。不同的盈余管理动机决定了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应计盈余管理。那么,应计项目盈余管理会对企业价值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第一,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财务危机。第二,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能够维护合同的有效性,减少订约成本。第三,应计项目盈余管理可以将管理者拥有的内部信息尽快、尽多地传达给投资者,减少甚至消除沟通上的障碍所造成的信息滞导。第四,应计项目盈余管理提高会计盈余的信息含量。第五,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能够增强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六,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政治成本和税务成本。 总的来说,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是无法避免的,有时它对于信息的引导、提供还是必需的,对于企业的存续和发展也是必要的,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提升企业的价值,有其好的一面。如图所示: 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调增当期利润 调减当期利润 度过短期财务危机 减少订约成本 提升企业价值利润平滑 快速传递有用信息 提高盈余信息含量 增强投资者信心 降低政治和税务成本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