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_极大极小策略_从博弈的角度看翻译中的抉择
翻译策略中的归化与异化之博弈

翻译策略中的归化与异化之博弈作者:彭雪莉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4期摘要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
翻译也是一种文化语境下的行为,归化与异化作为两种不同文化倾向的翻译策略应运而生。
翻译博弈论将翻译策略纳入到社会经济的范畴重新考量,为翻译学的探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思想出发,对博弈各方进行分析与整合,提出对于归化与异化的全面诠释,从而更好的在翻译实践中确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实现翻译博弈中抉择的最优化。
关键词博弈论归化异化对立统一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1 博弈论1.1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理论和方法。
它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后来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成为研究竞争游戏中利益冲突的理性个体之间的跨学科理论(谢识予,1997:3)。
这一理论始于策墨洛,二十世纪初,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和奥斯卡·摩根斯顿在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下,写下了划时代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94),奠定了这一学科的基础和理论体系。
后由约翰·纳什等人的发展和完善,利用不动点定理证实了均衡点的存在,为博弈论的一般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塞尔顿,哈桑尼的研究也对博弈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门较完善的学科。
它用数学分析的方法阐释决策性质中的问题,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因此,博弈论作为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和思想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语言博弈论语言交际中也存在竞争。
不少学者将博弈论应用到人类语言领域,以剖析人们语言交流的行为方式。
因此,博弈论也为这一行为方式提供了理论支撑,以促成一种良好的交际效果。
我国的“语言博弈”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通过占优战略均衡帮助人们克服语言交流中的种种障碍。
许宁云(2005:48)指出,总体来说,他们对语言交际进行博弈分析是理性和合作行为的理想化观点,以通过理性假设和场景结构的结合来充分反映人类交际的本质特征。
浅谈翻译策略选择的考量维度

浅谈翻译策略选择的考量维度作者:张晓虹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6年第8期◎文/张晓虹一、引言翻译标准是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古今中外翻译理论研究的重点。
从西方学者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奈达的“从意义的对等到风格的对等”,到东方学者严复的“信达雅”、傅雷的“神似”说与钱钟书的“化境”说等,各有侧重,百家争鸣。
那么,我们在进行翻译的策略选择时,应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考量维度(一)英汉差异对比英汉之间差别巨大。
作为拼音文字的英语“由声入义,声入心通”,而作为象形文字的汉语则“因形见义,以意统形”。
我们必须充分重视这诸多差异。
一方面,恰当的“异化”可以丰富译入语的表现能力;另一方面,这又着实给翻译的操作带来不少挑战。
首先,从词汇意义上看,汉语是象形文字,是具象思维的产物,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且无形态变化;而英语则是由音素组合的拼音文字,是抽象思维的结果,讲求时态变化。
其次,从句式结构上看,汉语通常是多个分句“意合”而成,句干结构上无焦点,各语法成分隐含在句子之中,“形散而神不散”;而英语则全句以动词为核心,以主谓一致为核心,各种语法关系组成空间搭架。
再次,从表达风格上看,汉语讲求“托物言志”“托物寄情”,多对仗、排比、对偶等,强调辞藻的美感;而英语则讲究语言的自然流畅和准确严谨,强调语言之简洁、逻辑之严谨。
翻译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片面强调忠实,讲究词词对应,而忽略了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或遣词造句特征。
由此,这两种各自重“形合”和“意合”的文字就“貌合神离”了,表层形式对等,而所要表达的内涵意义却天差地别。
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说,在翻译中以下三种毛病是最为典型的,我们需要尤为注意:一是见字不见句;二是以为原语的任何字都可以在译入语里找到同义词;三是以为把原句中的每一部分都译过来以后,就等于把那句子译过来了。
(二)语境在评析译本时,我们也可借用语言学的相关概念来进行分析。
论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局限性及其对策

论翻译中词义选择的局限性及其对策于淼【摘要】在翻译过程中,导致词义选择受限的因素主要包括文化、地域、思维方式以及语境等方面的差异.为提高翻译质量,译者须熟谙源语和译入语文化,了解原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寻觅良策,挣脱局限,重现源语词语的文化内涵,力求最大限度地忠实原作,顺利实现两种文化的沟通与移植.【期刊名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07(027)005【总页数】3页(P89-91)【关键词】翻译;词义选择;局限性;对策【作者】于淼【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大学外语部,河南,信阳,4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翻译是纷繁复杂的认识过程,是细致入微的思维艺术,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翻译的过程就是对源语和译入语的对比研究过程。
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且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翻译,这一交流形式的作用愈益凸显,必将更好发挥沟通人类文化的桥梁作用。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两者都源远流长,各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语和汉语既不同系也不同族,语言结构和表现形式相去甚远,具有强烈的异质性。
这说明支配语言行为表现的内在机制——民族思维方式和语言哲学——有一定的差异。
正是这些差异使两个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事物有着迥异的看法和态度,进而导致翻译过程中词义选择的局限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一、文化差异造成的局限性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既是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因此,翻译是以语言转换为基础、以文化传递为目的的过程,准确地说,“文化传真”才是翻译的真正目标。
在翻译实践中,真正意义的文化传真几乎没有可能,因为文化差异会造成很大的局限,并决定着词义的选择,直接涉及译品质量的优劣。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翻译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
战略抉择博弈思考的智慧

战略抉择博弈思考的智慧战略抉择博弈思考的智慧在商业世界中,战略抉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对于组织还是个人,正确的战略抉择都可以导致成功和繁荣。
然而,战略抉择过程中涉及到的博弈思考更加考验智慧。
本文将探讨在战略抉择博弈中如何运用智慧,以取得最好的结果。
一、认识博弈论在深入探讨战略抉择博弈思考的智慧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博弈论。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互动的数学模型,以及他们为了实现自身最佳利益而采取的策略。
在博弈中,决策者要根据对手的反应来做出决策,而对手也在考虑着如何最大化他们自己的利益。
因此,在每个决策步骤中,决策者需要运用智慧来权衡各种因素。
二、探索战略抉择的智慧1. 全面了解情况:在做出任何战略决策之前,我们需要对当前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这包括对市场的分析,竞争对手的行为以及未来的趋势等。
只有当我们清楚了解背后的动态,才能在博弈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2. 预测对手行为:博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预测对手的行为。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手的动机和策略,以便在博弈中更好地应对。
通过分析对手的历史行为、市场情况以及与对手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预测他们的行为,并在决策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3. 选择最佳策略:在博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策略中选择最佳的一种。
这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长期利益、风险和回报等。
通过权衡不同策略的利弊,我们可以做出理性的决策,并为实现目标制定合适的行动计划。
4. 灵活应对变化:在博弈中,变化是常态。
市场、竞争对手和技术的进步都可能导致情况的变化。
智慧的战略抉择需要我们能够及时识别变化,并灵活地调整策略。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外部环境,及时收集信息,并做出适应性的决策。
5. 合作与竞争的平衡:在博弈中,合作和竞争并存。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时候应该与对手合作,以实现共同利益;什么时候应该采取竞争策略,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智慧地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并选择恰当的策略。
极小极大原理的应用

极小极大原理的应用什么是极小极大原理极小极大原理,也称为极大极小原理或最大最小原理,是数学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原理。
它广泛地应用于数学分析、优化理论、动态规划、概率统计等领域。
简单来说,极小极大原理指的是在多个决策者的决策过程中,每个决策者都会尽量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而其他决策者则会尽量追求使其利益最小化的策略。
极小极大原理的应用举例极小极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场景,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博弈论中的应用:在博弈论中,极小极大原理被用来分析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
对于每个决策者来说,他们都会尽量选择能够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策略,而其他决策者则会尽量选择使其利益最小化的策略。
通过分析这种决策过程,可以确定最优策略。
2.最短路径算法中的应用:在最短路径算法中,极小极大原理被用来确定最短路径。
每个节点在选择下一步移动的时候,会考虑使其到目标节点的距离最短,而其他节点则会考虑使其到目标节点的距离最长。
通过使用极小极大原理,可以找到最短路径。
3.机器学习中的应用:在机器学习中,极小极大原理被用来寻找最优模型。
每个模型都会尽量选择能够最大化其预测准确率的参数,而其他模型则会尽量选择使其预测准确率最小化的参数。
通过使用极小极大原理,可以找到最优模型。
极小极大原理的优势极小极大原理具有以下优势:1.概念简单清晰:极小极大原理的概念十分简单清晰,容易理解和应用。
2.广泛适用性:极小极大原理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博弈论、最短路径算法、机器学习等。
它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解决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
3.寻找最优解:极小极大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寻找最优解。
通过考虑各个决策者的最优策略,可以找到一个让每个决策者都能获得最大利益的解。
总结极小极大原理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数学分析、优化理论、动态规划、概率统计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博弈双方的最优策略、确定最短路径、寻找最优模型等。
极小极大原理的优势在于其概念简单清晰、广泛适用性强以及寻找最优解的能力。
“博弈论”视阈下译者主体性在术语翻译中的演绎——以《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为例

“博弈论”视阈下译者主体性在术语翻译中的演绎——以《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为例徐鑫涛内容摘要:术语的翻译应该遵循专门性、理据性、形象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译者在翻译中会对译本施加自身的主体性作用。
术语的翻译是译者发挥译者主体性,与术语客观理据性间的“博弈”过程。
典籍英译是翻译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承载了对外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
本文以《三国演义》罗慕士译本中的术语翻译为例,指出术语翻译客观理据性与译者主体性“博弈”的原因,提出这种博弈既是一种文学作品中术语制定规则下衍生发展的活力再现,又是一种译者发挥话语分析、重构意义、实现受益最大化的选择。
关键词:术语;译者主体性;博弈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双语术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5ZDB1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徐鑫涛,博士生,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多语言跨文化传播,机器翻译。
Title: The Deduc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erm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ming Theory”: Taking Moss Roberts’ Translation of The Three Kingdoms as an Example Abstra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erms’ translation, it should conform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cality, rationality, vitality and flexibility. The translator will exert a subjective influence on translated version in the translation.The translation of terms is the “game” process between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the objective rationality of the term.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have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lation and taken on a mission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among countries and promote traditional culture. Taking The Three Kingdoms’ terms translated by Moss Roberts, this article reveals the reason behind the game between terms’ objective rationality and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points out that this game is not only useful to terms’ renewal in literature, but also beneficial to the discourse analysis, meaning reconstruction and realization of maximized benefit of translators.Key words: term;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gameAuthor: Xu Xintao, Ph. D. candidat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His major academic interest is multilingua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machinetranslation.E-mail:****************86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1 (2020)外国语文研究2020年第1期一、引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进行和中国大国地位的凸显,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数学搜索:博弈论之极大极小搜索与alpha-beta减枝

数学搜索:博弈论之极⼤极⼩搜索与alpha-beta减枝⽬的是寻找最优的⽅案使得⾃⼰能够利益最⼤化。
基本思想就是假设⾃⼰(A)⾜够聪明,总是能选择最有利于⾃⼰的⽅案,⽽对⼿(B)同样⾜够聪明,总会选择最不利A的⽅案对抗搜索就是对于先⼿来说,取后⼿中状态最⼤的;对于后⼿来说,取终态中状态最⼩的对于第⼀个⼈它⼀定从当前局⾯可以到达的所有局⾯中,选择⼀个最⼤的⾛第⼆个⼈⼀定会从当前局⾯所有可以到达的局⾯中,选择⼀个最⼩的⾛省选第⼀题⼀双⽊棋正解是博弈论记忆化搜索+状态压缩然⽽我这⾥先贴⼀份纯对抗搜索的代码1 #include <cstdio>2 #include <algorithm>3 #include <cstring>4bool vis[12][12];5int a[12][12],b[12][12];6int col[12][12];7int n,m;8struct node{9int ans1,ans2;10 };11 node dfs(int num,int f)12 {13if(num==n*m)14 {15int ans1=0,ans2=0;16for(int i=1;i<=n;i++)17for(int j=1;j<=m;j++)18 {19if(col[i][j]==1) ans1+=a[i][j];20if(col[i][j]==2) ans2+=b[i][j];21 }22return (node){ans1,ans2};23 }24 node ans;25int maxi=-1e9+7;26for(int i=1;i<=n;i++)27for(int j=1;j<=m;j++)28 {29if(vis[i-1][j]||(i-1==0))30if(vis[i][j-1]||(j-1==0))31if(!vis[i][j])32 {33 vis[i][j]=1;34 col[i][j]=f;35 node dx=dfs(num+1,f==1?2:1);36 vis[i][j]=0;37 col[i][j]=0;38int ansx=f==1?dx.ans1-dx.ans2:dx.ans2-dx.ans1;39if(ansx>maxi) maxi=ansx,ans=dx;40 }41 }42return ans;43 }44int main()45 {46//freopen("chess.in","r",stdin);47//freopen("chess.out","w",stdout);48 scanf("%d%d",&n,&m);49for(int i=1;i<=n;i++)50for(int j=1;j<=m;j++)51 scanf("%d",&a[i][j]);52for(int i=1;i<=n;i++)53for(int j=1;j<=m;j++)54 scanf("%d",&b[i][j]);55 node ans=dfs(0,1);56 printf("%d\n",ans.ans1-ans.ans2);57return0;58 }然后是状态压缩+记忆化1 #include <cstdio>2 #include <algorithm>3 #include <map>4#define ll long long5#define inf 0x7fffffff6 std::map <ll,int> mp;7 ll end;8int n,m;9int num[20],a[20][20],b[20][20];10 inline int unzip(ll sta)11 {12int s=0;13for(int i=n;i;i--) s+=(num[i]=(sta%(m+1))),sta/=(m+1); 14return s&1;15 }16 inline ll zip()17 {18 ll s=0;19for(int i=1;i<=n;i++) s=s*(m+1)+num[i];20return s;21 }22int DFS(ll sta)23 {24if(mp.find(sta)!=mp.end()) return mp[sta];25if(sta==end) return0;26int opt=unzip(sta);27int ans=opt?inf:-inf;28if(num[1]<m)29 {30 ++num[1];31if(opt) ans=std::min(ans,DFS(zip())-b[1][num[1]]); 32else ans=std::max(ans,DFS(zip())+a[1][num[1]]);33 --num[1];34 }35for(int i=2;i<=n;i++)36if(num[i-1]>num[i])37 {38 ++num[i];39if(opt) ans=std::min(ans,DFS(zip())-b[i][num[i]]); 40else ans=std::max(ans,DFS(zip())+a[i][num[i]]);41 --num[i];42 }43return mp[sta]=ans;44 }45int main()46 {47 scanf("%d%d",&n,&m);48for(int i=1;i<=n;i++)49for(int j=1;j<=m;j++)50 scanf("%d",&a[i][j]);51for(int i=1;i<=n;i++)52for(int j=1;j<=m;j++)53 scanf("%d",&b[i][j]);54for(int i=1;i<=n;i++) num[i]=m;55 end=zip();56 DFS(0);57 printf("%d\n",mp[0]);58return0;59 }。
译者博弈与翻译忠实

译者博弈与翻译忠实梁乐园【摘要】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社会性活动,一次完整的翻译活动绝不是译者的独角戏,而是由原文作者、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出版社及其他译者等共同参与完成,他们在翻译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利益,彼此之间既有合作又有对抗。
翻译实质上就是一场以译者为中心的多方博弈,其最终所实现的忠实只是译者与博弈各方达成的一个"纳什均衡",而这种均衡是有效实现翻译效益和翻译交际功能的保证。
译者博弈既是实现翻译忠实的必要,也是实现翻译忠实的必然。
%Translation is a purpose-oriented social activity.A complete translation activity is not a one-man show of the translator,but a common mission finish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client,target text readers,publisher and other translators.All of them have different translation utilities,and they hav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conflicts with each other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Translation is actually a multi-player game centering on the translator,and the final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 is just a "Nash Equilibrium" between the translator and all other players,which is the guarantee to realize the utility and communicative function of translation.Translator's games not only are necessary but also inevitable for realizing translation faithfulness.【期刊名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17)002【总页数】4页(P136-139)【关键词】译者博弈;翻译忠实;均衡【作者】梁乐园【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21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作为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之一,“忠实”始终是翻译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围绕忠实标准展开的翻译研究也俯拾即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极大极小策略”———从博弈的角度看翻译中的抉择张冰佳(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摘要:前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列维第一次把博弈论用于翻译专题讨论中,他提出的“极大极小策略”把翻译行为描述为一种抉择行为,意为译者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会选用能以最少努力达到最大效果的方案。
“极大极小策略”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过程是一个博弈的游戏过程,在不同文本类型中,面对不同读者群其侧重点不同。
关键词:列维;“极大极小策略”;博弈;翻译抉择doi :10.3969/j.issn.1008-6749.2010.06.014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749(2010)06-0059-05A Brief Analysis to “Minimax Strategy ”———Decision-making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the View of Game TheoryZhang Bingjia(College of Foreign L anguag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 hejiang 310018,China )Abstract :The former Czechoslovakia translation theorist Jiri Levy imported game theory to translation studies.The theory treats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f decision making ,which means the translator ,in choosing from a number of solutions to a given problem ,settles for that solution which promises maximum effect for minimal effort.“Minimax strategy ”used in transl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game.In different text types ,with different readers,the translator should treat translation discriminatively.Key words :J iri Levy ;“M inmax Strategy ”;game theory ;translation decision-making收稿日期:2010-05-06作者简介:张冰佳(1986—),女,浙江乐清人,硕士生。
一经济学家冯·诺伊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最早提出了“最大最小定理”,该定理主要应用于经济学领域。
前捷克斯洛伐克翻译理论家列维在其《翻译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中提出丽水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SHUI UNIVERSITY第32卷第6期Vo1.32No.62010年12月Dec.2010了“极大极小策略”。
他指出,“翻译理论倾向于规范性,但实际的翻译过程却是语用的”,译者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会选用能以最少努力达到最大效果的方案,这就是所谓的“极大极小策略”(minimax strategy )。
[1]590他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应用于翻译研究,将翻译过程看作译者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受前面所作选择的影响。
而“极大极小策略”本身又是博弈论的一部分,和博弈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主要“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2]。
在翻译领域中亦可以窥见博弈论的身影。
奈达声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对于语言理解的主要贡献之一在于把语言看作一种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人们为了共同或单方面的利益而进行着协商”[3]16。
因此,奈达承认:“博弈论成为翻译的最佳基础,因为它也是一个有关语言、交际和文学的完善的理论”[3]121。
至于“极大极小策略”的具体操作,我们可以以美国电影pretty woman为例。
首先需要找到能代表pretty的词:漂亮,迷人,俊俏,俊美,俊秀等等,该影片在大陆译为《漂亮女人》,而在香港则译为《风月俏佳人》,这时,译者的选择不是随意的,而是受其记忆和美学观的影响,当然也受影片内容、风格的影响,孰优孰劣各有己见。
但由此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可能备选项中进行选择,依赖文本的语境,可能备选项的数量越少,或者受语境的限制越严,选择余地也就越小(也即越容易);一旦译者决定选择其中某个备选项,他就已经为随后的一系列选择创造了相应的语境,翻译过程也就有了“完整信息游戏”的形态。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受前面所做的影响,并受这些选择导致的后果的影响。
我们可以以一个图解作阐述(见图1):在图1左右两个备选项中,译者选择其一,就已经决定了选择两种游戏中的哪一种。
两种不同“游戏”的结果,就是两个不同的翻译变量(transla-tion variants),如译者选择了左项选项表,则右项选项表对整篇文本的影响将完全消失,因此我们以虚线表示,反之亦然。
而两个不同翻译变量之间的距离,决定于交织在文本中的不同选择到底有多少。
[1]579二“极大极小策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界定性规则”(definitional instruction)和“选择性规则”(selective instruction)。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以德语Bursche为例,它的备选项有:boy,fellow,chap,youngster,lad,guy,lark,这些词并不完全对等,但在语义上都有young m an的涵义,只是依据不同的标准(如风格层次、延伸意义)而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选项表要符合这个规则,并受其限制与约束,这个规则叫做“界定性规则”(definitional instruction)。
而译者从已有的备选项中进行挑选所依据的规则称作“选择性规则”(selective instruction)。
选择性规则的性质也是多样的,如语义的、韵律的、文体的等等。
这些规则系统既在客观上依赖语言材料,又在主观上依赖译者的记忆结构及美学观等因素。
通过研究规则系统在文本中产生的终端符号———词汇,就能重构词汇的生成模式(generative pattern)。
读者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也包含着一系列的步骤:先是在某个词汇语义单位的多种可能解释中进行选择,然后转化为一系列从最宽泛的含义到一个比较特定的含义,最终再从中做出一个选择。
这个模式称之为重新知晓模式(recognoscative model)。
[1]581各种规则与相应选项表的模式,都依赖于它们得以实现的原料如何交织。
与目标语相比,源语中的语义分割越宽泛,翻译变量的离散度越大;反图1丽水学院学报602010年之,源语中的词汇分割越精细,翻译变量的离散度也就越受限制。
这些发散或汇聚的倾向一直贯穿于翻译过程的始终,源语与目标语文本的基本关系由此而来。
[1]583如图2所示。
注:左图为发散关系,右图为汇聚关系。
如“标准”这个词,在英语中有两个表达,“standard ”和“criterion ”;而在法语中只有一个词“critere ”来表达。
显然,当这个词从英语译入法语时,都出现汇聚倾向,而从法语译入英语时,则出现发散倾向。
因此比起相应的英语选项表,法语选项表更受限制(在此例中,只有一个选项)。
当源语和目标语的选项表中都有丰富的备选项,且表达的差异不明显时,译者往往在每一次选择时,都选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比如我们在翻译中文“可爱”时,常会依据语境选用不同的英语表达法:cute ,adorable ,likeable ,lovable ,lovely 等等。
类似的,当译文是从一种欠发达语言译入一种更发达语言时,无疑会出现发散倾向;反之,无疑会出现汇聚的倾向。
三译者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中,会选用能以最少努力达到最大效果的方案。
这意味着,译者往往采用一种悲观的策略,对于那些超出他们自己语言或美学标准最低限度的、甚至可能会引起读者不快反应的解决方案,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
他们可能利用相应的数学方法(博弈论)来计算怎样进行优先选择;或者,译者虽然没有经过精确计算,但是他会下意识地猜测读者可能产生的种种评价。
[1]592以英语词组“not a little embarrassed ”为例,它翻译成法语有两种可能选择:a.pas peu em barrasse ;b.tres em barrasse 。
选择a 的结果是文体特征得以保留,但表达结构易使读者觉得过于“英国化”,如选择b 文体特征虽没有保留,但没有过于“英国化”的危险。
我们分别以不同字母代替不同结果,可以列出如下图释:选择a 的结果:s —文体特征得以保留;r —表达结构易使读者觉得过于“英国化”。
选择b 的结果:s ’—文体特征没有保留;r ’—没有过于“英国化”的危险”。
假设译本的读者有两类:语言纯化论者与非语言纯化论者。
语言纯化论者认为英国化的表达使语言的纯度被侵犯,以l ’表示;非语言纯化论者则可能不这么认为,以l 表示。
假设语言纯化论者占75%,非纯化论者占25%,便可得到如下得失矩阵(pay-off m atrix):非语言纯化论者(25%)语言纯化论者(75%)选a文体风格保留(s )文体风格保留(s )语言纯度保留(l)语言纯度未保留(l ’)选b文体风格不保留(s ’)文体风格未保留(l ’)语言纯度保留(l)语言纯度未保留(l ’)可以算出,当选a 时,译文产生的效果是:25%s+25%l+75%s+75%l ’=100%s+25%l+75%l ’当选b 时,译文产生的效果是:25%s ’+25%l+75%s ’+75%l=100%s ’+100%l 也就是说,当译者选择a 种译法时,此时,所有的读者都认为文体风格保留了,而只有20%的读者认为语言纯度得到了保留,另有75%的读者图2发散VS 汇聚张冰佳:浅析“极大极小策略”———从博弈的角度看翻译中的抉择第6期61认为语言纯度未保留;当译者选择b种译法时,所有的读者都觉得虽保留了语言纯度,但失去了原有的文体风格。
而译者在翻译时究竟采取何种译法,则要考虑到读者群的量化构成、文本类型、文本体裁以及译者所处的时代。
“极大极小策略”有助于下列问题的研究:(1)不同的文体手段有何效用,以及这些文体手段在不同文本类型(如散文、诗歌、民间传说等)中的效用程度有何不同。
(2)在不同的文本类型中,语言标准和文体风格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