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的化简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张爱民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张爱民课后习题标准答案
(3)微波炉做饭:开环系统:输入量:设定的加热时间输出量:实际加热的时间
(4)空调制冷:闭环系统输入量:设定的温度输出量:实际的温度
1.2解:
开环系统: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增益较大;对输入信号的变化响应灵敏;只要被控对象稳定,系统就能稳定工作。
缺点:控制精度低,抗扰动能力弱
闭环控制优点:控制精度高,有效抑制了被反馈包围的前向通道的扰动对系统输出量的影响;利用负反馈减小系统误差,减小被控对象参数对输出量的影响。
1.5解
不正确。引入反馈后,形成闭环控制系统,输出信号被反馈到系统输入端,与参考输入比较后形成偏差信号,控制器再按照偏差信号的大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控制系统的惯性,可能引起超调,造成系统的等幅振荡或增幅振荡,使系统变得不稳定。所以引入反馈之后回带来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6
解: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
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1)闭环控制系统是利用负反馈的作用来减小系统误差的
(2)闭环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被反馈通道保卫的前向通道中各种扰动对系统输出量的影响。
(3)闭环控制系统可以减小被控对象的参数变化对输出量的影响。
1.4解
输入量:给定毫伏信号
被控量:炉温
被控对象:加热器(电炉)控器:电压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经比较,电气系统(a)与机械系统(b)的微分方程具有相同的形式,故两个系统为相似系统。
2.4解
传递函数
微分方程
2.5解
由电路得:
(1)
(2)
综合(1)、(2)式,消去变量u,可得其传递函数为:
进而得其微分方程为
2.6解
对系统中各个部分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佳木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佳木斯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佳木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佳木斯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佳木斯大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佳木斯大学佳木斯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自动控制理论经历了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和近代控制理论三个发展阶段。

A:对 B:错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A:家用空调器 B:自动跟踪雷达 C:普通车床 D:无人驾驶车答案:普通车床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A:普通车床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家用电冰箱 D:自动流水线答案:家用电冰箱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A:自动跟踪雷达 B:家用微波炉 C:自动化流水线 D:家用空调答案:家用空调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A:家用空调器 B:家用电冰箱 C:自动化流水线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答案:火炮自动跟踪系统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A:家用空调器 B:普通车床 C: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D: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答案: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6.()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线性控制系统 C:离散控制系统 D:随动控制系统答案:随动控制系统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A:快速性 B:复现性 C:稳定性 D:准确性答案:复现性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A:前馈控制 B:开环控制 C:闭环控制 D:复合控制答案:前馈控制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A:被控变量 B:测量变送器 C:控制器 D:被控对象答案:被控变量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其余选择都不是答案:发散振荡过程第二章测试1.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为()。

A: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框图、信号流图 B:热学方程 C:梅森公式 D:状态方程、差分方程答案: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动态结构框图、信号流图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的化简课件

自动控制原理方框图的化简课件

化简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分析
分析化简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来源,如近似处理、线性化等。
误差传递与影响
评估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了解误差传递的方式和程度。
误差补偿与修正
根据误差分析结果,采取适当的补偿和修正措施,减小误差对系 统性能的影响。
化简后系统的性能分析
稳定性分析
通过化简后系统的传递函数或状态方程,分析系统的 稳定性。
方框图的组成元素
总结词
方框图由输入、输出、转换和反馈四个基本元素组成。
详细描述
方框图由输入、输出、转换和反馈四个基本元素组成。输入是系统接收的信号 或信息,输出是系统输出的信号或信息,转换是系统内部对输入进行处理的过 程,反馈则是系统对输出的反应或调整。
方框图的作用
• 总结词:方框图可以清晰地表示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特性。
04
方框图化简的注意事项
化简方法的适用性
确定化简方法的适用范围
01
不同的化简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和规模的方框图,应先判断所
处理的方框图是否适用。
理解化简方法的原理
02
掌握化简方法的原理和步骤,确保正确应用化简方法。
考虑化简后的系统性能
03
在化简方框图时,应考虑化简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如稳定性、
动态响应等。
02
通过化简方框图,可以快速识 别故障传递路径和关键环节, 提高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
03
化简后的方框图可以作为故障 诊断的参考模型,为故障排除 提供指导和支持。
谢谢观看
• 详细描述:方框图具有多种作用。首先,它可以清晰地表示系统的结构,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组成部分, 便于理解和分析。其次,通过方框图可以明确地表示出系统的功能,即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此外,方框 图还可以表示系统的动态特性,例如信号的传递、处理和反馈过程,有助于揭示系统的动态行为和性能。在自动控制原 理中,方框图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方框图的分析,可以了解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可控性和 可观测性等方面的问题,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哈工程2009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哈工程2009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1、分别通过方框图等效化简及梅森增益公式求取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F(s).方法2:12()P G s =, 2121()()()P G s G s H s =- 122()()L G s H s =, 2123()()()L G s G s H s =- 221231()()()()()G s H s G s G s H s ∆=-+11∆=, 21∆= 212122123()()()()()()1()()()()()G s G s G s H s C s F s G s H s G s G s H s -=-+2、解:(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6)k G s s s =+考虑到系统为单位负反馈系统,得其璧还传递函数为:232()()1()(6)6G s k k s G s s s ks s kΦ===+++++(2)若增加一个开环零点-4,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4)()(6)k s G s s s +'=+ 属于1800根轨迹1)起始点(开环零极点):01=p ,20p =,36p =-,14z =-;2=-m n ;2)分支数为n=3 3)连续并对称4)渐近线:2=-m n 条31111i ji j a p z n mσ==-=-=--∑∑(21)90,12a k k πφ+==±=±5)实轴上根轨迹:在实轴上区域[-6,-4]是根轨迹。

负实零点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比两图可知,加入开环零点后,系统由一个不稳定系统变成了稳定系统(k 〉0的情况下) 3、解:方法(一)(15分)1)根据系统响应单位速度信号的稳态误差%1≤ss e ,11100v ssK se -≥=。

取1100v K s -=。

则0100()(0.041)G s s s =+。

2)取20c ω=。

[代入0()c G j ω∠,则0000()180()90arctg (0.04)51c c c G j γωωω=+∠=︒-=0000()()(510)51(510)4146)40c c γωγω=-+=-=>因此满足动态性能要求,可以采用滞后校正----可省略]。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试题答案

(完整版)自动控制原理试题答案

(完整版)⾃动控制原理试题答案∑??=i i i s s Q s H )()(1)(zidpngkongzhi1 闭环系统(或反馈系统)的特征:采⽤负反馈,系统的被控变量对控制作⽤有直接影响,即被控变量对⾃⼰有控制作⽤。

2 典型闭环系统的功能框图。

⾃动控制在没有⼈直接参与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器使被控对象或过程按照预定的规律运⾏。

⾃动控制系统由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能够实现⾃动控制任务的系统。

被控制量在控制系统中.按规定的任务需要加以控制的物理量。

控制量作为被控制量的控制指令⽽加给系统的输⼊星.也称控制输⼊。

扰动量⼲扰或破坏系统按预定规律运⾏的输⼊量,也称扰动输⼊或⼲扰掐⼊。

反馈通过测量变换装置将系统或元件的输出量反送到输⼊端,与输⼊信号相⽐较。

反送到输⼊端的信号称为反馈信号。

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信号相减,其差为偏差信号。

负反馈控制原理检测偏差⽤以消除偏差。

将系统的输出信号引回插⼊端,与输⼊信号相减,形成偏差信号。

然后根据偏差信号产⽣相应的控制作⽤,⼒图消除或减少偏差的过程。

开环控制系统系统的输⼊和输出之间不存在反馈回路,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没有影响,这样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分为⽆扰动补偿和有扰动补偿两种。

闭环控制系统凡是系统输出端与输⼊端存在反馈回路,即输出量对控制作⽤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叫作闭环控制系统。

⾃动控制原理课程中所讨论的主要是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系统复合控制系统是⼀种将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结合在⼀起的控制系统。

它在闭环控制的基础上,⽤开环⽅式提供⼀个控制输⼊信号或扰动输⼊信号的顺馈通道,⽤以提⾼系统的精度。

⾃动控制系统组成闭环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如图1.2所⽰。

组成⼀个⾃动控制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元件.给定元件给出与被控制量希望位相对应的控制输⼊信号(给定信号),这个控制输⼊信号的量纲要与主反馈信号的量纲相同。

给定元件通常不在闭环回路中。

2.测量元件测量元件也叫传感器,⽤于测量被控制量,产⽣与被控制量有⼀定函数关系的信号。

第4讲_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其化简1

第4讲_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及其化简1

x
Uo (s) (b)
I(s)
I ( s) U o ( s) sC
Uo (s) (c)
例2
绘制无源网络的方块图 I 2 ( s)
C
ur
I1
R1 R2
uC
ur i1 R1 uc u iR 2 c 1 C i2 dt i1 R1 i i1 i2
(1) ( 2) (3) ( 4)
R1
U C1 (s)
1 sC 1
R2
1 U (s) c sC 2
U r (s)
I1 (s)
I 2 (s)
(b) 运算电路图
例3 画出下列RC网络的结构图
② ①
U r (s)
-
x
C
1 R1
I1 (s)
-
x
B
1 sC 1
UC1 (s)

I 2 ( s)
1 R2

Uc (s)
非单位反馈化为单位反馈
G1 G 1 G1G2
(G1G2 ) 1 (G1G2 ) 1
G1G2 1 1 (G1G2 ) 1 G2
五、等效移动规则
1、引出点的移动
1)前移 X1
G(S)
X2
X2
X1
G(S) G(S)
X2
X2
在移动支路中串入所越过的传递函数方框 2)后移 X1 X2 X1 1/G(S) X1 G(S) X2 X1
x3 x1 x2 注意:相邻引出点和比较点之 间不能互换! 相邻综合点之间可以随意调换位置 x4 x3 x3 x1 x1 Y x2 x4 Y x1 x2
x3
Y
Y
x2
[注意]: 相临的信号比较点位置可以互换;见下例 C (s ) R1 (s) R1 (s) R2 (s) R3 ( s)

浅谈《自动控制原理》中动态结构图的化简

浅谈《自动控制原理》中动态结构图的化简

浅谈《自动控制原理》中动态结构图的化简作者:张健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4期摘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死搬硬套公式,往往容易局限思维,而且一旦记忆出现偏差,错误就会增多;如果深入理解原理,摸出其中规律,就会灵活多样地解决问题,本文提出了化简动态结构图的一点规律和解题技巧。

关键词:自动控制动态结构图支路干路动态结构图是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形式,用它来表示控制系统,不仅能简明地表示出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及信号的传递过程,也能根据等效变换的原则,将复杂的动态结构图化简,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以便分析系统。

对于用等效变换方法化简动态结构图,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总结出一点方法和技巧,在这里和大家交流。

一、动态结构图化简的入手点动态结构图由混合点、方框图、信号线和引出点组成,对于初学者或者当动态结构图较为复杂时,在化简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把握住最基本的原则,再复杂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基本的原则是相邻的混合点或引出点可以交换或合并,而相邻的混合点和引出点一般不做交换。

举例言之图(1)。

根据上述原则,可知①和②、②和③、③和④、④和⑤、⑤和⑥均不可以交换或合并,而仅有②和⑥为相邻混合点,可以交换或合并,而此题的入手点也正在于此。

因此,掌握了基本原则,便会很快根据基本原则找到解题入手点。

找到入手点,便可以对动态结构图进行化简。

等效变换的基本化简方法一般教科书均分为四种:1.混合点和引出点的交换或合并。

2.串联和并联的等效变换。

3.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

4.综合点和引出点的移动。

前三种化简方法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

对于第四种方法,本人提出综合点和引出点移动的干路和支路化简方法。

二、混合点和引出点移动的干路和支路法1.在变换前首先分清干路和支路所谓支路就是根据信号流向指向混合点的路径或者由引出点引出的路径。

所谓干路就是根据信号流向由综合点引出的路径或指向引出点的路径。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

R1C2s
(R1C1s 1)(R2C2s 1) R1C2s
(R1C1s 1)(R2C2s 1)
解法二:
ui (s)
-
1 I1(s) - 1 u(s)
R1
I (s) C1s
-
1
1 uo (s)
R2 I2(s) C2s
ui (s) 1
R1
ui (s) 1
R1
-
1
-
C1s
1 R1
-
1
-
C1s
1 R1
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自动控制方框图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控制系统方框图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过程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自动调节系统方框图控制方框图
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
有理分式形式:G(s)
b0 s m a0 s n
b1s m1 a1s n1
bm1s an1s
bm an
H3
相加点移动 G3 G1
G3 G1
向同无类用移功动
G2
错!
G2
H1
G(s) G1G2 G2G3 1 G1G2 H1
G2
G1 H1
总的结构图如下:
ui (s)
-
1 I1(s) - 1 u(s)
R1
I (s) C1s
-
1
1 uo (s)
R2 I2(s) C2s
ui (s)
-
C2s
1 I1(s) - 1 u(s)
X 2 (s)
X (s) G(s) Y (s)
X 2 (s)
X1(s)
相加点和分支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互换。
X 3 (s)
X (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