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浅析

27艺术家The artists油画技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表现力浅析□徐栖桐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一、油画技法浅析(一)平涂法所谓平涂法,即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在画布上以褐色、灰色平涂一层,以此层作为底色,在底色上展开油画创作。
待此层油画干燥后,再进行另外一种单色创作。
平涂法是古典油画创作过程中的主要画法之一,运用平涂法优化素描稿的创作时,需要精准的轮廓塑造,并以明暗色调体现明暗关系,从亮部开始绘制,随后由亮部向暗部进行渗透与蔓延,最终完成素描底稿的创作。
以平涂法进行油画创作,无论背景还是明暗关系均需要采用画布中原有的底色,随后加以塑造。
现阶段,在应用平涂法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常有部分创作者以平涂为基础,再加入一部分透明色与线描。
(二)散涂法散涂和平涂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油画创作中,散涂也可成为分离画法,在具体的绘画过程中,画家根据画面所描绘的形体进行明暗关系的创作,在亮部进行强调。
散涂法是德国画家鲍布通对平涂法进行改革后创造出的创作技法,其中每一笔均可通过描绘形体达成色块构成,随后使笔触之间存在相互分离的特点。
在后续过程中,散涂法被一些画家改良,创造出现在较为知名的创作方式一一点彩。
所谓点彩,即将散涂创作油画的手法进行改良,不仅具有散涂画法中散的特点,且进一步将其加强,利用小笔触或是小圆点对画面进行构造,将画面构成整体,并根据颜色展现岀不同的特点。
(三)透明画法与非透明画法透明画法与非透明画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通过相应的绘制方式展现出油画的光感,并使优化特性得以展现。
就实际绘画而言,在透明画法中,主要利用颜色或是半透明色进行绘制,有效地展现出光投射在油画上的效果。
以透明画法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应用进行分析,创作者利用调色油对颜料进行稀释,并赋予其光感,采用罩染的方式形成色彩重叠,随后形成一种透明的感觉,提升色彩明度的同时实现反射效果。
非透明画法,是指在绘制过程中使用调色油对颜料进行调制,与透明画法相同,但其是利用白色颜料对浓淡进行调节,以油色对浓淡进行覆盖。
艺术风格鉴赏: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鉴赏:不同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法来传达作者的主题和观点。
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及艺术家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绘画、音乐、雕塑和电影四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及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绘画。
绘画是一种通过颜色、线条和形状来表达艺术家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例如,印象派的绘画风格强调光线和色彩的变化,通过色块的运用来描绘景物的精神感受。
而现实主义的绘画则追求真实和客观,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来展现事物的细节。
另外,抽象主义的绘画则强调形式和色彩的抽象化,通过简化和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
音乐是另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音乐通过声音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不同的音乐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古典音乐追求和谐和完美的结构,通过复杂的曲式和和声来表达情感。
而摇滚音乐则充满了激情和能量,通过电吉他和鼓点的运用来展示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此外,爵士音乐则强调即兴演奏和个人的表达,通过复杂的和弦和即兴的旋律来传达情感。
雕塑是一种通过创造三维形状来表达艺术家意图的艺术形式。
雕塑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来塑造,例如石头、木头和金属等。
现实主义雕塑追求真实和逼真,通过精确的雕刻来表现被描绘物体的细节。
而抽象雕塑则强调形状和空间的重新构造,通过简化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象征性的意义。
此外,装置艺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它将物体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互动性和环境感的作品。
最后,电影是一种通过影像和声音来讲述故事和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电影结合了绘画、音乐、表演和故事等多种元素。
不同的电影风格和电影制片人的表现手法,给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观影体验。
例如,实验电影采用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抽象的图像来挑战观众的认知。
而纪录片则通过现实的记录和真实的故事来传递社会意义。
另外,动画电影使用卡通的形式来创造出幻想世界,并通过可爱和夸张的角色来讲述故事。
美术风格在动画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美术风格在动画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作者:贾越棋来源:《速读·下旬》2020年第08期◆摘要:美术风格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每个国家的美术风格截然不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在动画美术风格的要素中,造型、色彩等方面的作用各有不同,另外,美术风格在动画设计中的体现和价值也不容小觑。
◆关键词:美术风格;动画设计;价值现阶段的美术形式和以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更新,美术风格影响着美术形式的展现。
美术风格对整个设计风格起到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美术风格各有不同,尤其在动画美术风格汇总,最大的两大风格主要为漫画和写实。
这些设计能展现设计师的内心想法和设计的共性,通过对设计师的动画作品观看,能够对设计师的美术功底和底蕴进行了解,了解设计师的想法和作品想表达的思想内容。
从侧面也能展示出美术风格在动画设计中的重要作用。
一、美术风格定义美术风格又称为第二国际风格。
构成动画美术风格的要素有很多,第一是造型,造型是首要部分,造型的是我们看到的第一眼印象,第二是色彩,色彩需要根据设计师的作品进行确定和上色,不同的色彩所表达的内容和感觉不同。
色彩有三要素,明度、纯度和色相。
我们看到的任何作品的构成主要都是这三种特性相结合的综合效果。
明度高的颜色给人向前的感觉,明度低的颜色给人后退的感觉,在动画创作中合理运用色彩,能够塑造出一种良好的色彩美术风格,有利于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增加短片的价值。
第三,良好的构图能够吸引大众的观看欲望,构图要遵循基本的原则,画面结构要和谐,在视觉上形成美感,采用黄金分割的方式,黄金分割能够引起注意和能让画面产生动感,第四,质感在整个画面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质感对于整个画面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第五,刻画是一个关键的部分,采用对比、象征、烘托等艺术方式对形象和人物进行塑造,是动画创造必不可少的部分。
第六,透视作用能够在平面上展现出空间感和立体感,满足事物的客观发展需要,画面必须要遵照透视规律,根据自然科学的规律采用透视,加强我们对事物的理解。
论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风格油画中的运用实践

论油画材料与技法在写实风格油画中的运用实践回顾写实油画材料技法的形成和演变就不得不谈到文艺复兴初期,由于透视、解剖和明暗等学科研究的进展,当时的绘画具备了再现视觉真实的基本技术条件,但是主流传统的坦培拉材料和激发却难以表现复杂强烈的光影关系,也无法将色彩画成那种接近真实的鲜艳滋润,当时这种现状直接推动了以干性植物油为主的媒介剂在不断的实践当中开始应运而生。
使用干性油做为媒介剂改变了颜料的性质,也使得绘画的工具和技法随着媒介的改变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二、写实风格油画中常用油画层次结构关系以及使用原则不论是写实风格油画还是表现风格油画,任何绘画作品都不仅仅是一个单一色彩表层的平面,油画材料的物质结构是由多重不同材料而构成的复合体,一般分为基底层、绘画层、保护层三个基本层次,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作用。
在绘画的过程当中如果能够尊重材料的物理特性,遵循绘画层次关系的基本原则,就能更好的控制最终的画面效果和作品的寿命。
接下来我们就一般在写实风格油画制作中关于处理各个层次间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来做一些举例。
(一)油画技法的“肥与瘦”。
我们在这里说到技法中的“肥盖瘦”是指在油画层次中底层材料(偏瘦性)应该比覆盖层材料含干性植物油的成分要少。
这是使用油性颜料作画时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规律,只有这样上面含油分比较多的覆盖层材料(偏肥性)中的部分油分就会很容易渗入到底层材料中去,使两个层次之间产生非常好的衔接关系,如果反而为之就会造成表面色层的脱离开裂。
在作画的过程中应该先使用挥发性溶剂例如松节油等媒介来调和颜料来画底层颜色,在中后期逐渐增加亚麻油等干性油的使用比例进行调色用来绘制覆盖层。
(二)油画技法的“快与慢”。
在写实风格油画创作中大部分画家都会采用油画的多层画法,这也是我们前面多次提到的层次问题,而非常重要的是底层色通常应该选择干燥速度比覆盖层颜料干燥速度略快的颜料,这就决定了在写实风格油画的绘画过程中先使用快干的颜料画底色,干燥后再用慢干的颜料来画覆盖色层,这样在底层色干燥的过程中就不会影响覆盖层颜料的牢固度,这样的方法也有利于缩短绘画的时间和画面细节的刻画。
绘画技法知识:传统风格绘画的构图与表达手法

绘画技法知识:传统风格绘画的构图与表达手法传统风格绘画是一种充满历史感和文化韵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涵盖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如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等。
在传统风格绘画中,构图和表达手法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构图是指将画面中的主题和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布局。
表达手法则是用各种手段表现画面中的主题和情感。
在构图方面,传统风格绘画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和情感表达。
传统绘画中常用的布局有“对称布局”、“金字塔布局”、“平衡布局”和“组合布局”等。
对称布局是指画面分为左右或上下相对称的两部分,通常用于宣传海报和画册等,可以营造出整齐、庄重、稳重的氛围,也可以突出画面中的主要元素。
金字塔布局则是把画面分为三个部分,形成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最上面的是画面中最重要的元素,下面两个部分的大小相似,是为了给予对角线相同的动态平衡。
平衡布局是画面元素分布均匀,给人一种和谐、平静的感觉,通常用于风景画。
组合布局则是将多个元素进行组合,形成一个整体,通常用于人物画。
除了布局之外,传统风格绘画也注重画面中元素的表达手法。
创作时可以通过线条、色彩、纹理、形态等手法来表达主题和情感。
线条是传统风格绘画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可以表现物体的形态、纹理和质感,对于不同的画风和风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画通常使用的是虚实结合的线条,既简练又富有表现力;而西洋画则注重线条的粗细、轻重和方向变化。
色彩是传统风格绘画中最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元素,可以通过色彩的组合和变化表达情感和主题。
水彩画和油画的色彩非常丰富,具有良好的表现力和光影效果。
纹理是通过画面中的图案和质感来表现物体的表面特征,它可以增强图像的真实感和质感。
素描则注重于对物体进行细致地描绘,突出表面的纹理和特征。
总而言之,构图和表达手法是传统风格绘画中不可或缺的技巧和工具。
通过对布局、线条、色彩、纹理等元素的运用,画家可以有效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并打造出一个有吸引力、有感染力的画面。
浅析达利创作风格及绘画中图形创意的表现

浅析达利创作风格及绘画中图形创意的表现达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1989年1月23日),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以其超现实主义的风格和独特的创意而闻名于世。
达利的绘画风格不仅在形式上极具想象力,而且他对图形创意的表现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就达利的创作风格及其在绘画中的图形创意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达利的创作风格达利的创作风格可以概括为超现实主义,他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意象深刻的绘画风格而闻名于世。
达利在创作时常常将梦境、幻觉和意识流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创造出充满了神秘和超现实主义气息的作品。
他的画面充满了诡异和超现实的元素,形象怪异、场景离奇、构图独特,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冲击力。
达利的创作风格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画面构图别致。
《记忆的持久性》中,画面以表面光滑的手表为主体,然而这只手表又由融化的面部组成,不仅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也让人们感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的魅力。
其二是色彩的极端运用。
达利的画面色彩鲜艳且对比强烈,激发了人们的视觉感受,使作品更加具有冲击力。
其三是图形变形表现。
达利在作品中常常将事物进行变形和错位,如《拔掉耳朵的自画像》中,他将自己的脸部进行了严重的扭曲和变形,使得画面异常扭曲、怪异。
这些特点形成了达利独特的绘画风格,使其作品充满了想象力和灵感。
二、绘画中图形创意的表现在达利的绘画作品中,图形创意的表现有着独特的意味。
他在构图和图像表现上展现了极高的创意水平,使得作品呈现出极具表现力和冲击力的效果。
具体而言,达利在图形创意的表现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是图形的变形。
达利常常通过对图形的扭曲和变形,使得画面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气息。
比如在他的作品《记忆的持久性》中,手表和面部的错位和变形,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扭曲和怪异的感觉,这种图形的变形让人有一种置身梦境之中的感觉。
达利在作品中还常常运用了图形的拼贴和叠加。
通过将不同的图形进行拼贴和叠加,他创造出了充满了超现实主义气息和神秘感的画面。
浅析达利创作风格及绘画中图形创意的表现

浅析达利创作风格及绘画中图形创意的表现达利是20世纪西班牙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绘画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图形创意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浅析达利的创作风格及其在绘画中图形创意的表现。
达利的创作风格体现了超现实主义的核心理念。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追求梦幻、幻觉和非理性创作表达的艺术运动,强调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潜意识的表达。
达利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将梦境中的元素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独特奇幻的艺术形象。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扭曲变形的形象,如融化的钟表、流动的岩石和变形的人物。
这些形象给人一种不真实、超越现实的感觉,突破了常规美学观念,引发观者对梦境、幻想和意识流的思考。
达利在绘画中运用了大量的图形创意。
图形创意是指画家通过丰富多样的形状、线条和纹理等图形元素来表达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法。
达利的作品中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图形,如双层面、碎片化的构图和错觉空间等。
他善于利用几何图形、线形和色彩对比等手法来营造出视觉冲击力和幻觉效果,使观者产生错觉和深度感。
在他的作品《记忆的永恒》中,他利用棺材、圆球、石头和人物等多种图形元素,营造出一种悬浮、扭曲、碎裂的空间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反思。
达利还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图形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象征主义是一种通过象征性的图像和符号来表达人类内心深处情感和精神状态的艺术流派。
达利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如蜘蛛、骷髅、蜗牛和蝴蝶等。
这些图形在他的作品中具有多重意义,如蜘蛛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死亡的威胁,骷髅象征人类的脆弱和有限性,蝴蝶则象征自由和转化等。
通过运用这些象征性的图形,达利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普遍的人类经验相结合,寓意深远。
达利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图形创意。
他通过超现实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奇幻、超越现实的艺术形象,引发观者对梦境、幻想和意识流的思考。
他善于利用图形创意来营造视觉冲击力和幻觉效果,使观者产生错觉和深度感。
他运用象征性的图形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作品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潜在的象征意义。
浅谈“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

·文学艺术·浅谈“少即是多”理念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高德飞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 300141摘 要:“少即是多”是建筑设计中十分著名的一种理念, 它引导着很多建筑设计师进行创作。
而设计风格的形成是艺术风格的延伸,设计理念与绘画理念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文将“少即是多”这一设计理念带入绘画创作中,浅析在绘画的各个环节中如何运用“少即是多”理念做出取舍,从而进一步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绘画创作引言Loss is more是现代建筑史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句名言,它出自德国现代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之口,同时密斯·凡德罗提出了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理念。
随着长时间的实践与应用,“少即是多”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的黄金法则。
它为设计玻璃了原有的繁琐的外衣,将设计的本质体现出来了旨在将最丰富的想象寄托于最简单的表达,通过最简洁的设计体现最复杂的想法。
它倡导将信息还原为最本真的模样,不在信息外故作迷障,增添一层一层朦胧的外纱,使人们产生迷幻混乱的感觉。
这种理念不仅在最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绘画创作指出来新的可能。
1.“少即是多”的涵义绘画是一门艺术,而作为艺术创作而言,在绘画创作中融入少即是多的理念是为了追寻事物的本质。
这里所倡导的少即是多的内涵与简约单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代表着对事物本质的深入理解即直接体现。
在绘画中提现少即是多就是将事物的特征从繁复的表象中剥离出来,以最简单的形象将其表现出来,旨在通过最简单的笔触实现视觉上的冲击及心灵上的震撼,或带给人迎头一击的冲撞感,或带给人回为深远的感受。
“少即是多”代表的是简约、简单,但并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更不是缺乏内涵。
而是将内涵融入在简单的表象中,需要人们通过反复的品味才能够感知其中的深意,给予观客更丰富的想象空间。
“少”是表象,“多”是真谛,在绘画手法上追求少,是为了突出绘画内涵中的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摘要:风格指事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它具有特殊个性和独有专利性,只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冠以“风格”的称谓。
艺术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
绘画艺术是艺术的其中一种。
风格在绘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各种表现都千篇一律,艺术便不成其为艺术,但风格在绘画创作中的运用不是随心所欲,须有扎实的绘画功底,还要有精辟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风格艺术绘画艺术运用引言风格在艺术当中是一个很现实的存在,在个人绘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就不存在艺术。
每个人由于诸多内在及外在因素的不同影响,造成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流露出不同的独有风格。
一个人在绘画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标志其艺术创造实践活动达到了成熟。
在世界与社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赋予了我们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才能使自己在绘画艺术的不断探索中有所成就。
众所周知,绘画艺术的培养,有助与一个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他的创新精神和丰富他的审美素养,更有利于一个人的个性发展。
这里所说的“个性”,不外乎所说的“风格”,一个人的个性在自我绘画的风格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
然而什么叫风格?什么叫绘画艺术?要知道风格在自我绘画中怎样运用,首先必须弄清这两个涵义。
一、风格与绘画艺术的涵义风格从本意上讲,指事物所呈现的个性特征,它具有特殊个性和独有专利性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说,只有独一无二的个性,才能冠以“风格”的称谓。
如在中国绘画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竹、兰、菊。
人们就用一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诗句,把梅的“冲寒斗雪,有冰肌玉骨之姿,先众花而报春”的物种个性特征揭示了出来。
竹,坚忍不拔;兰,冰清玉洁;菊,傲立风雪。
它们都有各自的个性特征。
某物一旦有了风格,它便成为人们予以区别它物的标志。
风格在艺术中,是指创造者在艺术创造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或者说是艺术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一贯而稳定的创作个性。
然而,每个人由于性格、环境等诸多内在及外在因素的不同,造成在艺术创作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总会流露出不同的想法,形成不同的独有风格。
艺术从一开始便与风格有着不可隔离的关系,比如从词源上讲,“艺术”一词在中国古代被意为“种植技术”,后被特指为“任何技艺”。
在《辞海》里有“技痒”一词,意思是指擅长或爱好某种技艺,一遇机会,便急欲有所表现,若不则好象身体发痒一样不能忍受。
这里所指的便是擅长或具有某种艺术表现能力的人,他有了自己独特的技艺,也便有了自己的风格,所以急欲表现。
在西方,艺术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
绘画艺术是艺术的其中一种,是一种造型艺术。
指对物象形体、构造、特征等的表现,它是艺术的一种。
艺术的分类按划分的标准、方法等的不同,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包括雕塑艺术,书法艺术、图案艺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摄影艺术等等。
一件绘画作品的好与坏,风格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风格,各种表现都千篇一律,艺术便不成其为艺术。
二、风格在绘画中的重要性求新、求奇的艺术欣赏心理要求艺术家们的艺术作品要具有创造性,有了创造就意味着有了自己的风格,重复意味着艺术生命的完结,没有风格地模仿别人的作品或思想以及对自己的重复,实际上是毫无新意的制作。
只有不断超越,避免停滞,才能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绘画艺术博大精深,无论中国还是外国,画家不知其数,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的大师型画家屈指可数,其原因就是要有自己的面貌与风格。
例如,现代著名这个画大师,陆俨少以书法线条入画。
傅抱石的散笔皴法,李可染的大胆泼墨``````都具有了鲜明的艺术个性。
再如,在20世纪美术现代主义流派中被称为开先之河的野兽派,他们之所以能在绘画界引起这么的影响,就是由于他们的作品风格前所未有。
“野兽派”指在1905年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中,以马谛斯为代表的一些法国画家,以其强烈的色彩,夸张的形体、粗野的线条,疯狂的用笔震撼了观赏者。
当时还有一位意大利文艺复兴早期的现实主义雕塑家——多娜泰纳的作品参加展出,由于二者的作品风格截然不同,因此,一位艺术评论家沃塞勒便幽默的说:“看啦!多娜泰娜在一群野兽中。
”由此,“野兽派”便作为了一个美术派别的专用名词。
“野兽派”的艺术作品,其创作技巧狂放不羁,别出心裁,打破了旧有的习性,在构图上精练巧布,造型上以单纯、简略化我要旨,色彩纯粹,对比强烈,极富装饰性,尽情展示了艺术家个体的情感,称其为“野兽”是意指它的表现方式犹如荒郊之野兽般,难以常人所驾驭,即与众不同。
画家与画匠的区别是:画家不但能全面地掌握绘画技术,而且在其艺术表现中有着十分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画家虽然也掌握了熟练的绘画技法,但是他们的作品多以摹拟前人的粉本,或者重复前人或今人的技法,很难看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因此,在绘画艺术领域里,成为一个一流的画匠很容易,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就不那么简单了,若要称为大师要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还要建立起独立的艺术体系与艺术理论,这就需要画家在画匠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史、哲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才有可能登上大师的台阶。
一张好的绘画作品,是耐人寻味又不失作品内涵的。
绘画对一个画匠而言是一门专业技能,而对画家而言却是一门学问。
画家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靠的是自己的艺术才华与对艺术的独到见解。
我们再看街头的卖艺人,他们的技艺达到了让人赞扬的感慨的程度,他们可以把看到的东西很客观很真实的摹仿下来,可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艺术家,没成为大师呢?原因就在于此,他们的作品缺乏了内在精神,缺乏了自己独有的东西和风格。
着种空洞没有灵魂的表现,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好出一万倍。
绘画艺术不仅是感到观赏者的视觉,重要而深刻的是打动人的心灵,更重要的是既能让鉴赏者获得一定的审美或反审美的享受和愉悦,又能开启人们的无限智慧,陶冶情操,满足个体或群体精神生活的需要。
这就要求一名真正的画家不仅只是绘画能力的掌握,而且能对事物领悟,这就离不开人的艺术智慧,广泛的学识,以及对人生、自然的体验与感受。
掌握了绘画的能力,这对建立自己的风格只走完了一半路途,然而绘画能力是“术”,艺术风格是“理”。
“理”不通,又怎能建立有理论根据的艺术风格呢?艺术风格犹如画家的一面镜子,它不但可以反映出一个画者的艺术才华,而且也能反映出艺术家的修养。
画家在绘画中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就如同一个产品,必须树立自己的品牌一样重要。
一个在其作品中体现不出独到艺术风格的画者,很难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
在中国花鸟花画史中,历来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
说的是黄鉴、徐熙在绘画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
黄鉴作画多以宫廷中奇禽、名花为题材,以极细的线条勾描,配以柔丽的色彩,线色相溶,几乎不见墨迹,精丽生动,装饰宫廷屏壁。
徐熙擅长花鸟,所画的都是平日里田野所见,他的画风与黄鉴迥然不同,自谓“落笔之际,未尝从傅色晕淡细碎为功”。
他的画以“落墨”为主,宋代沈括说他的画“以墨笔画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但效果生动自然,他的选材和绘画风格更多表现士大夫的田园情趣。
可见,正是因为在艺术发展过程中,有了诸多不同艺术家个体的“个体风格”呈现,才形成了艺术缤纷夺目的奇异世界。
不仅如此,像作品风格、流派风格、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和阶级风格等,也都是通过个人风格予以作用、展示和体现的。
在欧洲美术史上,作为第一位代表巴洛克艺术风格的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他只画他看到的事物,不用起稿便可以直接在画布上完成作品。
他把色彩和光,特别是光视为造型的手段,他的光不是自然的光,而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酷似现代舞台特写时所用的聚光,即把要表现的地方用最明亮的光照射,其他部分逐步暗入黑色的背景之中。
这种“亮”与“黑”形成的强烈对比,被称为“黑影强光”。
再如17世纪荷兰最杰出的画家伦勃朗,在生命的最后所画的几幅画《自画像》《浪子回头》等突破了传统上习用的画法,他把颜色沾在画笔的柄上,甚至用手指把颜色厚厚地涂在画布上,使用了一种被称为“紫金色的黑暗”的渲染法,使色彩比以前更暖更亮。
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是17世纪巴洛克美术风格的代表人物。
“巴洛克”的意思是不合常规的,特别是那些外形有斑点的珍珠。
巴洛克艺术风格以一种荒堂的、不寻常的形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和承认,而这种风格的形成,正是以当时一些杰出画家的个人风格予以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三、风格在绘画创造中的运用风格在一个人的自我绘画中自然很重要,但它并不是随心所欲,无所顾忌的。
好的作品需要有精辟的理论支撑,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其表现与否一览无遗,要把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溶入到画面上,是一个很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倘若一个人在绘画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这就标志其艺术创造实践活动达到了成熟。
要建立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首先要对其艺术思维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此同时建立对绘画艺术本身的认真研究与探索,对本民族文化深入透彻的理解,对文、史、哲等其它学科的全面通晓,对生活与人生的充分领悟,对社会的广泛认识,对自然的美好追求等等。
这些都是赋予艺术生命和内涵的基本要素,也是形成一个人绘画风格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假如对自己的绘画只是一味地摹仿他人,缺乏研究与思索,缺乏认识和过程,那就永远也找不到相关的理论支持自己的观点及思想,也就永远也找不到自己的绘画风格。
只有在博学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的技法和理论,然后在旧的观念中求得新的发展,建立有理论基础的艺术见解,才能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
这里需要强调说明的是,风格在自我绘画中的体现,包含着自己对艺术本质的深刻理解,个性的展现、才华的流露,他不是制造出来的,更不是丑化出来的,那种为了风格不惜丑化艺术的心态,是永远也不可能创造出自己独有风格的。
绘画艺术并不意味着是真实的再现,绘画艺术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想象力而不是视觉,表现出的是一个人的内在精神、文化修养以及对事物深邃的洞察与体会。
只有从感性出发,转化为理性的艺术表现,使两种意识达到和谐、互动与统一,才可能在艺术上产生突破。
在绘画的领域里,风格体现的是技巧,内涵体现的是思想,只有把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称为好的绘画艺术。
在世界与社会文明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在无形当中赋予了一个学习绘画者更高的期望与要求。
只有不断地了解绘画艺术的特点,掌握绘画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才能在自己对绘画的探索当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有了自己的绘画风格,说明自己已经逐步并将在艺术上达到成熟。
也只有这样,才能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跟上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思想有内涵的画家,而有思想有内涵正是从自己的绘画风格中体现出来。
换句话说便是思维形式产生艺术风格,绘画风格体现出的是本人的个性与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体现本人对事物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