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肾气丸的古、今临床应用浅析
金匮肾气丸的前世今生

金匮肾气丸的前世今生金匮肾气丸与六味地黄丸都是补肾名方,金匮肾气丸补肾阳,六味地黄丸补肾阴几乎家喻户晓。
考金匮肾气丸首见于《金匮要略》,虽然配方相同,但书中却有三个名字,崔氏八味丸、八味肾气丸、肾气丸。
既然方名中提到肾气,就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肾气?肾气丸到底是不是补肾阳的药物?肾气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面皆焦,发始白……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
为什么肾气盛就齿更发长,阳明脉衰就发始堕,发始白呢?肾气与阳明脉是什么关系呢?参《诸病源候论·发毛诸病侯》:“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变白也”。
可以看出,血气虚→肾气弱→骨髓枯竭→发变白,是隋朝以前古中医的认识。
《素问·血气形志》:“夫人有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少血多气,阳明常多气多血,少阴常少血多气,厥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气少血。
此为天之常数”。
素问是汉战时期的经典,古中医认为,六经之中只有阳明常多气多血,阳明脉衰就会出现血气虚→肾气弱→骨髓枯竭→发变白的连锁反应。
阳明主肠胃,五行属土,味属甘,《神农本草经》:干地黄,味甘寒,能治“伤中”。
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益气力,长肌肉”。
泽泻,味甘寒,“益气力,肥健”。
茯苓,味甘平,“久服不饥延年”。
丹皮,味辛寒,治“瘀血留舍肠胃”。
桂枝,味辛温,“补中益气”。
山茱萸,味酸平,“温中”。
附子,味辛温,“温中”。
从本经性味主治来看,八味药中一半味甘入脾胃。
桂枝、附子、丹皮味辛,能温中补中,山茱萸味酸也能温中。
可见八味肾气丸立方很可能是通过胃肠来补益血气,通过血气来化生精气,化生肾气,由此显示出“土爰稼穑”的作用。
这是以后天补先天的方法,更注重源头活水,使其自然化生。
后世中医补益精气、肾气采取直接撒鱼苗而不是调水质的方法,直接给各种补肾精的药物,如五子衍宗丸,这是立法之不同。
论《金贵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

论《金匮要略》肾气丸的临床运用肾气丸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又名金匮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等,主治肾阳亏虚的“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5种病证,后世医家通过不断临床实践和总结,不仅扩大了临床使用范围,而且衍化出许多名方,现就肾气丸的临床运用作一探讨。
一.肾的生理特点、治疗要点1.1肾的生理特点肾为先天之本,藏真阴而寓元阳,主藏精[1],为人体生长、发育、生殖之源,具充脑、荣发、坚骨、固齿之用,有生发、温煦、滋养五脏六腑之功,只宜固藏,不宜泄露,所以肾病的证候特征以虚证为主,故有“肾无实证”之说。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
肾病常见的证候有肾气不固、肾阳虚衰、肾阴亏虚,以及在虚的基础上形成的本虚标实证如阳虚水泛、阴虚火旺等。
肾与膀胱相表里,又与膀胱相通,膀胱的气化赖肾气之蒸腾,所以肾的病变常常影响膀胱,而导致膀胱气化失司,引起尿量、排尿次数、排尿时间的改变。
膀胱的病变有虚有实,以实为主,实证常见膀胱湿热,以及尿路结石、血瘀、气滞等证候;虚证如遗尿等常由肾虚引起。
1.2治疗要点肾病多虚,宜“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2]。
肾阴亏虚,宜滋养肾阴;肾阳虚衰,宜温补肾阳,但根据阴阳互根的原理,在滋补肾阴的同时,应适当配伍补阳之品,所谓“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温补肾阳的同时,又应适当配伍补阴药物,所谓“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肾虚之证,分为阴虚、阳虚两类。
阳虚之变,为寒证;阴虚之变,为热证。
治疗肾阴虚忌用辛燥,忌过于苦寒,宜施甘润益肾之剂,使虚火降而阴自复,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治疗肾阳虚忌用凉润和表散,宜施甘温助阳之晶,使沉寒散而阳能旺,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若阴阳俱虚,精气两伤,则当两补阴阳。
肾为阴阳之根而藏精,“精气夺则虚”,肾阴肾阳亏虚,其病往往深重,治此纯虚之证,宜酌情佐以血肉有情之品以填精益髓,资其生化之源。
补肾鼻祖,金匮肾气丸的10种妙用

补肾鼻祖,金匮肾气丸的10种妙用金匮肾气丸是汉代大医张仲景的名方,因为出自《金匮要略》而得名。
不过,这里要说明一下,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金匮肾气丸并不是“原汁原味”的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原方,张仲景只用到了八味药: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桂枝、附子。
比较接近的是现在的桂附地黄丸。
而如今的金匮肾气丸里多了两味药:牛膝和车前子。
好了,为了避免大家搞混,你只要记住,你可以买桂附地黄丸,也可以买金匮肾气丸,后者增强了利水消肿的作用。
众所周知,金匮肾气丸的作用是补肾,而且主要是补肾阳。
也有医家说,它不是补肾阳,而是激发肾气,但总的来说,药性偏温,所以那些手脚心发热、舌红、少苔的人是不能服用的。
总结了一下,金匮肾气丸大概能治疗以下10种疾病。
1、金匮肾气丸能治疗尿频、尿不尽、尿无力、尿等待一天到晚尿很多,奇怪,明明没喝多少水,尿也多,尤其是到了晚上,不跑个七八次厕所就睡不好觉,有时候刚一躺下,尿意就来了,赶紧去厕所,然而有时候也只能勉强挤一点出来,就像那个拧不紧的水龙头一样,滴滴答答老在那儿滴水,这是肾阳不足,不能气化。
金匮肾气丸的治疗作用是双向的,尿多,尿收不住的,可以用它;尿不出来的,也是肾阳虚,也能用它。
2、金匮肾气丸能治疗口干嘴巴干,喝多少水都不管用,这个时候,你缺的并不是水,而是缺乏一股阳气,阳气不够,气化不足,即使你喝再多的水也没有办法往上蒸腾到口腔中去。
这就好比灶上有一锅水,你不开火,水是不会有任何变化的,那锅盖看上去依然很干燥,但是如果在锅底下烧起微微的小火,锅里的水就会慢慢变热,沸腾,水蒸气一往上蒸腾,锅盖就很湿润。
金匮肾气丸吃了以后,口干的现象就能缓解。
3、金匮肾气丸能调理糖尿病中医把糖尿病叫做消渴,你看总喝水总渴,还总尿尿,所以糖尿病的人身体里肯定是缺乏津液的,这个时候的治疗思路是滋阴。
然而也有的人,他是身体里的那股气不够,不能把津液很好地利用起来,也可以考虑用金匮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的功效与作用,肾气丸的临床应用金匮肾气丸方剂原载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是历来治肾的祖方。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g) 薯蓣(即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各12 0g) 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g ) 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0 g)【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
现代用法:将药物混合研细,炼蜜和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服1丸,温开水送下。
或根据原方用量比例酌情增减,水煎服。
现代尚有片剂、口服液等剂型。
【功效与作用】本方具有温化肾气、温补肾阳的功能,主治因肾阳不足之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小便不利或小便过多,阳痿精冷,舌质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微,以及痰饮、消渴、脚气等症。
归纳起来有三,即:一为肾虚,二为阳气不足,三为水液失调。
金匮肾气丸是为肾阴阳两虚、肾阳虚偏重者而设。
肾阳虚者得之,可收“阴中求阳之效”,肾阴阳两虚者得之,则有阴阳并补之功。
肾气丸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肝肾之阴,用附子、肉桂壮肾中之阳,用阴中求阳之法,以达到温补肾阳之目的,“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体现了“少火生气”的中医理论,也说明本方意在徐生肾气,而不为速壮肾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具有抗衰老、增强免疫、改善微循环、类性激素样作用,对糖、蛋白质、脂肪代谢有改善作用。
肾阳不足,辨清可用本方治症的主要病位在肾。
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肾气不足,水液代谢失常。
其基本效用是改善水液代谢,调畅小便。
应用肾气丸应具备的基本症状是:腰酸脚软,小便不调,舌质淡胖,尺脉沉细。
临床多用汤剂,灵活加减。
根据中医的传统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现代药理和临床研究,现多用肾气丸加减治疗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性功能障碍、更年期综合征、腰痛、前列腺增生、慢性肾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肺心病、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属肾阳不足者。
古方解读—肾气丸

古方解读—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适宜】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均可加减应用。
【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解】本方治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
腰为肾府,肾为先天之本,中寓命门之火。
命门真阳即肾间动气,《难经,八难》说:“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二焦之原”。
肾阳不足,不能温养下焦,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肾阳虚弱,不能化气利水,水停于内,故小便不利,少腹拘急不舒;若肾虚不能约束水液,则小便反多,或消渴、水肿、痰饮、脚气,以及转胞等。
治宜补肾助阳为法。
亦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又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方中重用于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
臣以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加以附子、桂枝之辛热,助命门以温阳化气。
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乃阴中求阳之治。
从用量分析,补肾药居多,温阳药较轻,其立方之旨,又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而非峻补。
柯琴谓:“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又配泽泻、茯苓利水渗湿泄浊,丹皮清泄肝火,三药于补中寓泻,使邪去则补乃得力,并防滋阴药之腻滞。
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证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补阳与补阴配伍,阴阳并补,而以补阳为主;二为滋阴之中配入少量桂、附以温阳,目的在于阴中求阳,少火生气,故方名“肾气”。
【运用】1.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金匮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
此方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
它由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牡丹皮、山药、茯苓八味药组成。
长期以来,金匮肾气丸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
药理作用金匮肾气丸中的熟地能滋肾填精,山茱萸养阴涩精,山药补脾固精。
以上三药配合能滋肾阴、养肝血、益脾阴而涩精止遗,泽泻能清泄肾火,并能防止熟地之滋腻作用,牡丹皮能清泻肝火,并能制止山茱萸的温燥性,茯苓淡渗脾湿,能助山药健脾之功效。
妙在用少量附子、肉桂,温五脏之阳,宣通十二经,纳五脏之气归于肾,化阴精为肾气,再布于周身,而成阴阳相济,气化氤氲之妙。
主要起到以下几方面作用:1、金匮肾气丸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作用。
还有抗自由基和细胞凋亡的作用可延缓衰老、恢复精力。
2、改善脂代谢、增强神经-体液调解、抗白内障等功效。
3、降低血糖,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改善产生良好功效。
4、增加雄性激素,动物实验证明,金匮肾气丸可提高睾酮水平,增加睾丸间质细胞数目。
5、增加免疫功能,金匮肾气丸能有效纠正金匮肾气丸证患者的T 淋巴细胞亚群紊乱,显著改善其细胞免疫功能。
【临床新用】1.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中医认为,此病应属于鼻鼽的范畴,其病机为肺气亏虚,卫表不固,感受风寒外邪,津液停聚。
肾主纳气,为气之根。
《景岳全书》中说:"五脏之阳气非肾不能发"。
人体内的肾气若发生虚损,其肺气也会受损,从而可引发过敏性鼻炎等鼻部疾病。
金匮肾气丸具有补肾气、温肾化饮的功效,可有效地治疗此病。
有医师同时使用金匮肾气丸和气管炎咳嗽痰喘丸治治疗30例过敏性鼻炎,在用药一个月后,有16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鼻痒、打喷嚏、流清涕症状均消失),有10例患者病情明显减轻,有3例患者病情有所减轻,有1例患者用药无效,总有效率约为93.75%。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

金匮肾气丸的临床应用现代医家在运用此方时也衍生出许多相关方,用于一些慢性疾病、疑难杂证的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近年来金匮肾气丸及其衍生方以及与其他方、药合用等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如下。
1 内科1.1循环系统①慢性心力衰竭:张杨卿[1]在对照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洋地黄等常规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金匮肾气丸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5例,8w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对照组总有效率73.5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杜雨茂[2]以金匮肾气丸加味(怀牛膝、龙骨、牡蛎)水煎服,治疗高血压患者1例,30剂后诸症消退血压正常。
继用金匮肾气丸成药调理1个月以巩固疗效,收到了满意的治疗结果。
1.2泌尿系统1.2.1糖尿病性蛋白尿佘卫吉等[3]以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52例,3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以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缓解程度;尿蛋白检查;血肌酐浓尿肌酐浓度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血糖为观察指标。
显效10例,,有效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
1.2.2糖尿病肾病路亚娥[4]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药服用金匮肾气丸加味方(熟地黄、山药各15g,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半夏、陈皮、丹参、芡实、金樱子各10g,黄芪、益母草、白茅根各30g,肉桂6g,附子10g(开水先煎)治疗。
偏于阳虚加菟丝子、仙茅各10g;偏于阴虚加枸杞子、女贞子、黄精各10g;偏于痰浊盛加瓜蒌、泽泻各10g;偏于血瘀加JII芎、当归各10g。
1剂/d,清水煎,早晚分服,4w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
结果:DN症状、空腹血糖、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均较前明显改善。
治疗组60例中,完全缓解l8例,基本缓解26例,部分缓解l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33%。
1.2.3慢性肾衰竭王郁金,苏衍进[5]在使用一般西医非替代治疗方法基础上,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加服用金匮肾气丸,6粒/次,3次/d,共治疗3个月,取得满意疗效。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男女均可服用)

金匮肾气丸的21种临床新用途(男女均可服用)肾气丸出自《金匮要略》,故称金匮肾气丸。
药用干地黄八两,山茱萸、山药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共八味,以酒服,亦称八味肾气丸。
主治症候在《金匮要略》中运用肾气丸主治证候有五:“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夫短气有微饮, 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崔氏八味丸,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病机分析上述主治虽有虚劳、痰饮、消渴、脚气及妇人转胞之别, 然小便不利可为其主要见症,其病机为肾气虚损,气化不行[1]。
肾主封藏,肾气寓太阳寒水之性,意在闭藏真阳;亦助膀胱之气化,固纳收涩小便,故肾气虚则水液失化,小便不利而见“短气有微饮”“饮一溲一”等;此外,肾水不足,则真阳外泄,上冲为邪火作乱,扰动心则心火不制而劫烁津液,扰动神则“烦热不得卧”,扰动肺则肺叶枯焦,输布失司。
长期以来高校教材《方剂学》多将金匮肾气丸列入补阳剂方类中。
肾阳之作用重在温煦,故肾阳虚多见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且肾阳虚是肾之阴精久虚, 气少日衰, 渐及阳损,临证以肾阴虚证、气虚证并出现里寒证或小腹冷、阳痿不举、睾冷囊缩、精冷无子等下寒证为准, 如此肾气丸是难当此任的。
景岳深研此道, 所创之右归饮、右归丸当为温补肾阳代表方剂。
因此,从主治症候来看,将肾气丸划分为补肾阳剂似有不妥。
医家张山雷的《小儿药证直诀笺正》则指出:“'仲师八味,全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而小便不利者设法’,故以桂附温煦肾阳,地黄滋养阴液,萸肉收摄耗散,而既以丹皮泄导湿热,茯苓、泽泻渗利膀胱,其用山药者,实脾以堤水也。
立方大旨,无一味不从利水着想。
方名肾气,所重者一气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肾气丸的古、今临床应用浅析
摘要】金匮肾气丸出于《金匮要略》,在古时即应得到很好的应用,现如今在
各种西医院和西药占据主要市场的年代,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一仍然处于
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各种中成药更是因其携带方便,口味佳等优点受到青睐,金
匮肾气丸亦是如此
【关键词】金匮肾气丸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4-0375-01
金匮肾气丸出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本方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丹皮、茯苓、桂枝、炮附子八味配伍,又名八位肾气丸。
现代的中成药金匮
肾气丸有别于仲景的金匮肾气丸,是在其的基础上加上牛膝和车前子两味药,即《济生方》中的济生肾气丸的化裁,扩大了原有的适用范围。
古用
1、金匮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五次,分别治疗五种不同的病症:
1.1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云:“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
1.2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云:“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位肾气丸主之。
”
1.3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
1.4 《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证病脉证并治》云:“男子消渴,小便反多,
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
1.5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
反而倚喜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
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2、从上五中病症中可以看出金匮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中主治的是都有下焦寒湿邪气盘踞阻碍气机升降和可见经脉失养的“脚气病”、“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转胞”病症。
今用
1、药物成分分析²
1.1 熟地黄含有甾醇、地黄素、维生素A、葡萄糖、蔗糖、果糖和多氨基酸成分,具有抗血栓形成、调节皮质功能、降低血糖、利尿强心、保护肝脏、调整血
压以及清除血液中过氧化脂的作用。
1.2 山药含有皂甙、胆碱、糖蛋白、维生素C、山药碱、钙、磷、铁及多种氨
基酸成分,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微循环的作用。
1.3 茯苓含有茯苓酸、乙酰茯谷酸、去氢齿孔酸、茯苓多糖、酶类、蛋白质、
卵磷脂、葡萄糖、腺嘌吟、钠、钾等成分,具有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水与
电解质平衡、镇静、强心、降血糖、防溃疡及抗癌等作用。
1.4 牡丹皮含有牡丹酚、丹皮甙、艾药甙、挥发油、甾醇及葡萄糖等成分。
具
有镇静安神、抗菌消炎、解痉孪、抗溃疡、抗过敏及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
1.5 山茱萸含有多种甙、胡萝卜素等成分,具有滋补强心、抗菌消炎、降血压、解痉挛及抗癌等作用。
1.6 泽泻含泽泻醇、甾醇、生物碱、脂肪酸、蛋白质及钾等成分,具有改善血
液动力及心肌供血、降低血脂、抗脂肪肝、降血压、利尿、抗苗及调整糖代谢等
作用。
1.7 附子含乌头碱、去甲乌药碱等成分,具有强心、镇痛、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的作用。
1.8 肉桂含有肉桂醛、醋酸肉桂酯、醋酸苯基丙酪等成分,具有芳香健胃、解
热镇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2、临床应用
现今的金匮肾气丸还配伍了牛膝、车前子以清热利尿、渗湿通淋、引血下行,治疗水肿涨满、小便不利、腰膝酸软等肾阳虚水肿症状。
十种药物精当配伍,使
其具有温补下元,壮肾益阳,化气利水,消肿止渴,引火归源的作用。
常用于治
疗慢性腰腿痛、前列腺增生、老年性阴道炎、老年性尿失禁、男性乳房发育症、
不孕症、复发性口腔溃疡和肾阳虚所致的病症,如腰膝酸冷、咳嗽、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肾性水肿,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甲状腺功
能低下、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所表现的腰痛腿软、身体怕冷,小腹
拘急、小便清长、舌淡体胖、脉细无力等症。
适当配伍他药还可用治失眠、高血压、冠心病等各个系统病症。
参考文献
[1]闫旭、黄蕊《金匮要略》肾气丸泄实机理浅析[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49
[2]日本专家金匮肾气丸——延缓人体衰老有非凡的功效.医药新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