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自由

合集下载

科学与民主、自由和国际主义

科学与民主、自由和国际主义

来 的希 望 , 到科 学共 同体 为 民 主 的 自由和合 作 提 供 了健 全 的模 型 。科 恩 甚 至 宣 称 , 学 共 同体 的伦 理 看 科 是 “ 作 共 和 国 的 民主伦 理 ” 合 。
共 生 。这 两 种 观念 之 间 的相 互 加 强 一直 是 一 个微 妙 的 、 续 的过 程 , 历 史 细 节 并 不 总 是 那 么 容 易 追 踪 持 其 的 , 且 大 部分 被 显 著 的 、 并 让人 难 忘 的 历史 事 件 所掩 盖 。6。当今 , 些思 想 家 在科 学 态 度 中甚 至 找 到 了未 r5 ] 一
_
I 山东科技大学
m 社科版 - 会 学 N
自由的 态度 方面是 自由的和 民主 的 , 尤其是 支持科 2 0 2
A2. V1 p O02 tN 11 .0 2 o
质 广泛 地理 解为 以理性 的 、 非权威 主 义的知 识进路 为特 征 。这 种摆 脱任 何 先 验 承诺 的 进路 在 它 对 思 想
莫 兰在 阐明科 学共 同体 的认识 论基 本原 则—— 客 观性 原则 、 检验 原则 和事 实上 的证伪 原则 , 这一 切都 是 按 照公认 的游 戏规 则进行 的—— 后 得 出结论 :科 学实 际上 是 一个 相 当好 的民 主社 会 。 “ “ ” 存在 科 学特 有 的民
主, 它是思 想 冲突 的遵守 规则 的和建 设性 的运 行 。 现代 社会 , ‘ 即使是 高度 专制 的社 会 , 也会 尊 重这种 科学 的
民主共 同体小 岛 , 以便从 中得 到好处 。 [ B 巴伯也 持有 类 似 的看 法 : 科学 精 神 也大 体上 与 自由社会 的普遍 ”3 . ] “ 价值 相吻 合” “ ;在一 定 的意义 上 , 学是 自由社 会 精神 的 典 型代 表 。 [ 布 罗诺 乌斯 基 的 阐述 更 为详 尽 , 科 ”4 他强 调科 学共 同体具 有 自由、 民主 的气质 和稳 定性 。每个人 都 可 以 自由地 进 入科 学 共 同体 , 他 的心 智 , 听 和 讲 倾

自然辩证法高分结课论文(绝对原创)科学的自由精神

自然辩证法高分结课论文(绝对原创)科学的自由精神

自由引导科学:试论科学的自由精神摘要科学实⽤主义之风的猖獗,是由于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有所偏差造成的。

从科学的起源来看,古希腊⼈把科学视作⼀种伟⼤的智慧,这⼀智慧不允许跟世俗⽣活有任何牵连。

正是在这种完全⾃由的、不被约束的⼤环境下,古希腊科学乃⾄后来的西⽅近代科学才得以发展。

科学不是功利的,⽽是求实的,是⾃由的。

科学的最终⽬的,不是为了发展⽣产⼒,⽽是为了营造浓郁的科学氛围,培育肥沃的学术⼟壤。

只有真正⾃由的科学才可以做到尊重知识,尊重⼈才。

关键词:科学起源;科学精神;实用主义;自由1引言“学数学到底有什么⽤?”这可能是⼤多数⾼中⽣,甚⾄⼀部分⼤学⽣,在受到⾼中数学和⾼等数学的各种“打击”之后提出的最普遍的⼀个问题。

的确,在⽣活中,我们所需要⽤到的“数学”,⽆⾮是⼩学时已经烂熟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罢了。

更不⽤说稍难⼀点的初中代数和⼏何,也⾜以应付⽇常⽣活中的各类“挑战”。

所以,这种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效⽤”,给予了“数学⽆⽤论”以发展和传播的⼴袤⼟壤。

同样,在⼏乎不被⼈了解的哲学领域,⼈们往往也会质疑其存在的理由。

不管怎么说,数学好便可以学好理化⽣,找到好⼯作,但⼈们认为,学好哲学既不能⽤来找⼯作,也不能⽤来开公司。

与⽕热的经济管理学科相⽐,⼤学⾥相当⼀部分哲学专业的⽣源都是靠接受调剂,⼈才市场上⼀听到哲学专业的也置之不理,哲学成了⼀门⼗⾜的冷门学科。

这便引出了⼈们常问的第⼆个问题——“学哲学到底有什么⽤?”在科学与技术进⼊中国的⼀个多世纪以来,公众逐渐享受到了科技对⽣活带来的种种便利与快乐,也渐渐将“科学”奉为⼀个崇⾼的字眼,认为它能改变落后的旧中国,唤醒⼈们愚昧的思想。

这本⾝是⼀件好的事情,如果没有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就没法过上祖辈们⽆法想象的⽣活。

不过,科学与技术所带来的好处让⼈们偏向了另⼀个极端,认为科学应当是有⽤的,应当是为改善某⼀具体领域的不⾜⽽存在的,这便是科学的实⽤主义。

科学的实⽤主义不仅让⼈们只关注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领域,⽐如医疗健康、科技致富等,⽽忽略⼀些基础学科的影响。

自由的科学:科学研究与自由探索的相互促进

自由的科学:科学研究与自由探索的相互促进
• 提高自由探索的效率和成果质量
科学研究为自由探索提供了资源支持和合作机会
• 帮助自由探索者获取数据和技术支持
• 促进自由探索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发展
科学研究为自由探索提供了激励机制和荣誉认可
• 帮助自由探索者实现价值和获得认可
• 提高自由探索的积极性和影响力
自由探索对科学研究的推动
自由探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意来源和灵感激发
自由的科学:科学研究与自由探索的相互
促进
01
科学研究的本质与意义
科学研究的定义与目标
科学研究是一种系统性和有组织的探
索活动
科学研究的目标是为人
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提供依据
科学研究需要创新和批
判性思维
• 以发现和解释自然现象为目标
• 为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 勇于质疑和挑战现有知识
• 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进行
• 面临着竞争和压力

自由探索面临着评价和激励的问题
• 需要客观评价和合理激励
• 面临着成果认可和荣誉获取的问题
⌛️
自由探索面临着变革和机遇
• 新技术和方法的出现
• 新领域和方向的探索
03
科学研究与自由探索的关系
科学研究对自由探索的促进
科学研究为自由探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法
• 帮助自由探索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 提高了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 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提供了保障
科学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科学研究面临着资源和时间的限制
• 需要大量投入和长期努力
• 面临着竞争和压力
科学研究面临着伦理和法律的挑战
• 需要遵循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定
• 面临着公众信任和社会责任的问题

人文价值视域下科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探讨

人文价值视域下科学与自由的关系问题探讨
学是 人 文价 值 下 实 现人 全 面 自由的 必 要 手 段 。
关键 词 : 科 学与 自由; 人 文价值
人是人 自身 的创造者 ,人 的价值实现 即在于追求 与实现人 的全面 自由 , 科学 问题的探讨离不 开对人 问题 的探讨 , 离不开 对
在 人 之 自 由。
二、 对 自由的进 一步探讨 : 以各个学派 自由观为例
解释 ,相 反 ,这种根植 于经 济学利 己主义 上的 自由本身是 狭隘
的, 是 不符合 人之本性 的, 因而 , 对 自由的解 答笔者认 为应 当从 其共产 主义 的人 的全 面 自由中找寻 出答 案。共产主义 的 自由是

从 希腊~欧洲人 的观点 中我们 可 以最先 找到关 于 自由的问 题探 讨 , 自由在此处价值 得以最大 的实现 和崇拜 , 无论是 从 自然
2 0 1 4年 1月
文 学 观 察
人 文 价 值 视 域 下 科 学 与 自由 的 关 系 问题 探 讨
张莉莎
厦门大学 福建 厦门 3 6 1 0 0 0

要: 人作为 完整 的人 , 解放 自身的条件 即在 于真正之人 与现 实之人 的结合 , 人作为 自由的存 在者本 身即是为 追求 自由 实现的
方 面认 为人本身又是政 治的抽象 的人 ,因而笔者认为谈论 人
的“ 完 整” 与“ 全面 ” 是 离不开 这两部 分 的结 合 , 这个 时候 的社 会 本身 即应 当成为 自然 主义与人道 主义之结合 , 笔者认 为 , 科学与 自由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建构起 了联 系。那么 , 对于 “ 完整 ” 和“ 全 面” , 人本 身对 它们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解释 。“ 完整的人的最高境
笔者将从 以下四个部分进 行探讨 :一是探讨人 与自由关 系 问题 , 自由在人本 身 中的地位 问题 ; 二是 列举 以古典 自由主义 自南观 、黑格 尔法哲学 自南观及马克思 主义 自南观为代表 的 自

略论科学、民主和自由

略论科学、民主和自由

略论科学、民主和自由摘要:科学沙文主义与民主和自由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

科学不能凌驾于民主和自由之上。

科学家未必是要尽可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真理;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自我纠错机制未必能够确保纠错成功;现代科学耗用大量社会资源的活动,需要对社会公众负责;普通公众的“本土性”知识可以发现和纠正科学共同体的错误。

科学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应当与人类其他文化传统进行公平、自由竞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应当与国家权力分离。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社会的思想自由,才能保障科学和其他文化传统的健康发展。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地导致腐败。

”阿克顿勋爵的这句名言,在当代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中,差不多已经成为标志政治正确性的基本共识。

然而在科学占据现代社会话语霸权的今天,如果说对于技术活动需要外部力量的监督和干预,已经得到认可的话;对于科学活动是否需要权力制衡和监督,却远远没有能成为共识,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加以思考和讨论。

从费耶阿本德批判科学沙文主义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科学沙文主义至少包括这两个方面的内容:1,科学共同体在知识上具有不可质疑的权威性,也就是说科学共同体的知识决定是外部人群不可质疑的。

2,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科学是最为正确乃至唯一正确的知识形态,科学是衡量各种文化传统的唯一标准。

[1]从某种角度上说,科学沙文主义是科学时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已经成为不证自明的思想背景。

然而在另一方面,在政治生活领域中,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现代意识形态的关键词却是:自由与民主。

所谓民主,是强调在公众事务上应该由公众做出决定,不能仅由少数特殊身份的人来决定公众的利益。

所谓自由,则是强调在一切只关乎个人的领域中,即在不损害他人和公共利益的情况下, 个人拥有完全的自由,例如个人应该可以自由决定自己的信仰,自由决定给子女提供什么文化的教育,应该可以自由决定接受什么传统的医疗保健服务。

本文赞同费耶阿本德的立场,认为科学沙文主义与民主和自由的基本原则是不相容的。

科学 明主 自由作文

科学 明主 自由作文

科学明主自由作文
“哇,科学课好有趣呀!”我一蹦一跳地和小伙伴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兴奋地讨论着今天课堂上的奇妙实验。

我们路过小区的花园,阳光洒在花丛上,熠熠生辉。

“你们说,科学是不是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好多好多神奇的大门呀?”我歪着头问小伙伴们。

“那当然啦!”明明笑着说,“科学可以让我们知道好多不知道的事情呢。


“嗯嗯,就像上次我们做的那个摩擦起电的实验,太好玩啦!”莉莉也跟着附和。

我们坐在花园的长椅上,继续热烈地讨论着。

“那民主和自由呢?”我突然想到了这两个词,“老师也经常提到呀。


“我觉得民主就是大家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能被尊重。

”明明认真地说。

“对呀对呀,就像我们选班长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投票,这就是民主呀。

”莉莉眨眨眼睛。

“那自由呢?”我追问。

“自由就是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呀,但是也要在一定的规则内哦。

”明明想了想回答道。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科学、民主、自由是不是都很重要呀?”
“当然啦!”小伙伴们齐声回答。

我看着天空,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科学让我们探索未知,民主让我们表达自己,自由让我们快乐成长。

我们的生活不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才变得丰富多彩的吗?
科学就像夜空中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民主就像温暖的阳光,让每一朵花都能绽放;自由就像轻柔的风,带着我们的梦想飞翔。

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就是我对科学、民主、自由的理解呀,它们真的太重要啦!。

西方哲学的伟大传统——政治、科学与自由的结合

西方哲学的伟大传统——政治、科学与自由的结合
责难 引向哲学 内部 ,呼 吁重温西 方 哲学的伟 大传统一一 政 人 类 向最 高的思想 境界 发展 ,影 响极 为深远 。 治、科 学与 自由的结合 。全文 阐述柏 拉圈 、斯宾诺 莎 、康 其中 《 理想 国 》一书堪称 他 代表作 中 的代表 作 ,顶 峰
德三人一脉相承的崇高哲学追求 。并以很大的篇幅介绍伽利 上的 顶峰 。这部 著 作对 长期 以来 的两 方人 的 正义 、统 治 、 略和笛卡尔两位 科学家与近代 哲学 的内在关系, 揭示 出他们 服从和道德原则等思想有着 强烈的影响, 曾被公认为最伟大
西 方 哲 学 的伟 大传 统
一 一
政 治 、 科 学 与 自由的 结 合
陈 正 平
( 温州立人教育 集 团育才 高级 中学 , 浙江 温 州)
摘 要 :本文立 足人 类现状 ,针 对人 类面临 的困境 ,将 给后 人 留下丰 厚 的遗产 ,他 的哲 学 “ 手指 天 ” 一 ,指 引着
速度和动力学等的研究将古代经院式的拘尼字词直接有助于达到头两个目的的方法的获得完全系于旬定性的和先验的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与现代的实我们自己的能力和人性的规律人类安全的确保和验的归纳的科学区分开来震动了经院学界为僵化的经幸福的谋求虽说也可以称之为命运的赐与但主要是院学风注入了新的活液
维普资讯
柏拉 图的崇 高追 求
罗马帝国走向崩溃过程 中,随着大希腊化文化的解体柏拉图
柏 拉图是两方哲学 的真正奠基人 ,在哲学中的各方面都 的思想也被 肢解了,先 是被 奥古斯丁等 人的教父哲学吸收 ,
维普资讯
继而被 阿奎那 的托马 斯等 人的经 院哲学所 利用 。最 后 ,所 有 的哲学 、科 学也成 为 中世纪神学 的婢 女 了。直 到文艺复

学术自由是科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术自由是科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学术自由是科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学术自由是指学者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术出版等方面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创新自由,无干涉、无威胁、无干扰的权利。

学术自由是现代科学发展和繁荣的基石,具有推进知识创新、发现和传播真理、推动科技进步和文明进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首先,学术自由是推进知识创新的基础。

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学者才能够自由地表达和发展自己的思想,进行自由探索、实验和研究,从而推动科学发展。

如果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结果受到政治、宗教或经济力量的干预和控制,就会破坏科学发展的基础,阻碍科技进步的发展。

其次,学术自由是发现和传播真理的重要保障。

学术自由保障了学者的言论自由,可以让学者自由发表反对和支持的意见,公开展示他们的结论和发现。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科学研究的公正和客观性,通过多角度的交流和比较,得到透彻的理解和新的发现。

如果学者受到政治、宗教或经济力量的干预,被迫发表虚假的研究成果,就会直接威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从而影响到科学发现和成果的传播。

最后,学术自由是推进科技进步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学者可以开展各种自由的思想探究,推动各种科学技术的开发与进步,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发展。

只有在学术自由的前提下,公众才能获得足够的信息和知识,从而进一步扩大教育、科技和文化的领域,促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学术自由是科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这个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学者摆脱国界和地域限制,共同开展合作研究,推动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只有在学术自由的理念和价值的支持下, 才能保障科学进行自由的探索,才能保证科学研究具有足够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才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不断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与自由贾湛(扬州电大,江苏扬州225002)内容简介:随着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现代社会有部分人也把科学与自由对立起来,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应用半形式化方法重新定义了自由的概念,详细讨论了科学对自由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自由人文文化科学文化Science and freedomJia Zhan(Yangzhou TV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2, Jiangsu, China) Abstract: W ith humane culture being set against scientific culture, some people nowadays cournterpose science and freedom..This essay,basing on predecessors’study, redefines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nd details the contributions of science to freedom .Key words: freedom; humane culture; scientific culture人们向往自由,可自由怎么这么难获得呢?回答它,首先要问自由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说自由的概念一直是争议最大的概念,也许不同的人从不同的侧面理解去它,而它肯定代表了人们的某种愿望,为了清楚的看出自由究竟指什么,先来看看各种有关自由的观念。

一、古今中外自由观念一般认为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培育了自由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自由的复兴。

然而虽然东方一直处于专制统治,但对自由的认识却较为独特,只是总体介于保守。

1、东方的自由观念中华民族是有一定的自由传统的,但由于缺少民主的思想,其自由思想主要的是与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儒、道、释的有关思想。

简单说来,儒家追求"入世的自由",道家追求"忘世的自由",释家追求"出世的自由"。

下面让我们较为具体的了解这三种自由。

①儒家的"入世的自由"所谓"入世",就是对现实生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投身其中,参与其中,负起责任来,担起义务来。

此即孔子所谓"务民之义"。

所谓"入世的自由",就是绝不逃避现实,而是从负责任中求自由,从担义务中求自由。

自由并不在生活之外,而就在生活之中。

孔子自述一生自我修养的经过,就是儒家追求自由的一个写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就是儒家所理解的真正的、现实的自由境界。

比起道、佛自由意识来说,较为积极,但显然可见缺少主动创造的自由意识。

②道家的“忘世的自由”“忘世的自由”即“避世的自由”。

“避世”就是回避现实;“忘世”就是忘怀现实。

因为在道家看来,现实生活是一种羁绊、桎梏,是不自由;甚至于是一种迷误、罪恶。

所以他们要避开现实,要忘却现实。

因此,道家喜好隐遁:或隐身草莽,或遁迹山林。

能避则避,“眼不见,心不烦”;但人有时身不由己,未必能避得开,此刻就要能忘。

“得意忘形”,那是道家的崇高境界。

所谓“得意”,就是“得道”;所谓“忘形”,就是忘掉了肉躯物欲,摆脱了自身的束缚。

由此可见,道家追求的乃是心灵的安宁,追求非社会性的个人的自由。

③佛教的“出世的自由”至于佛家,追求“出世的自由”。

佛教小乘的“自度”,那是追求个体的自由;大乘的“普度”,则是追求群体的自由。

在佛教徒看起来,人间是“无常”的“苦海”;只有依据经、律、论三藏,通过戒、定、慧三学,断除烦恼,渡过苦海,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般”境界——一种高度智慧的、自由的精神境界。

佛教中唯识宗是最讲通过智慧求得自由的宗派。

然而这种追求虚拟的自由是以牺牲现实的自由为代价的,本质上是束缚。

由亚·伯林对自由的两种分类(见下文)来看,东方的自由概念基本上是属于消极的自由,缺少积极自由的思想。

显然社会进步的缓慢与这有关。

我国近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为宣传西方的自由思想作有一定的努力。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率先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李大钊针对压迫思想言论自由的人总是强调有所谓危险思想,他说“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昧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

”可惜的是在缺少积极自由传统的中国,没有太多的人能分清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把思想的危险性扩大化,过多的禁甚至独尊某种意识,导致不能充分吸收西方的先进的自由意识。

2、西方的自由观念柏拉图把政治自由说成是民主的目标;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自由的意思就是为自己而生存,而不是为他人而生存。

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霍布斯认为自由不过是“法律的沉默”;斯宾诺莎认为:自由在于不屈从于外在的原因,而是摆脱了外在的原因。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

”自由就是做你愿意做的事。

在真正称得上人愿意做的事情中,重要的是思想、信仰和表达的自由。

伏尔泰认为:"自由意味着认识人权,而认识人权就是捍卫人权"。

克罗齐认为:自由是最高规律,是被认识了的必然性;但这种认识意味着不只是认识,而且是善于把认识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

在马克思看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社会的真正自由是和它的真正强大相等的。

“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

”英国当代政治哲学家伊赛亚·伯林(1909-1997)提出两种自由概念。

第一种“自由”的政治意义,称为“消极的”(negative)自由;这种“消极的自由”,和针对以下这个问题所提出的解答有关,亦即:“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第二种意义的自由,我称之为“积极的”(Positive)自由,则和以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可能有重叠之处,但却显然是不同的问题。

二、自由的新定义站在巨人的头上去看问题就可以比巨人看得更深远,因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认识到清晰认识。

不管是消极的自由还是积极的自由,都实际上说:自由有两大要素,一是人们想做而可以做和允许做的目的性活动,实际上是这就是指的人的各种需要。

二是获得这些需要必须耗费的一定代价。

下面自由新的定义将把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

定义:个人具体的自由(Z gi )——指个人进行某项独立活动的自由。

它等于某种特殊需要的满足程度(X gi )与所需付出的代价(E gi )的比率。

即i g gigi E X Z …①个人总体自由等于具体自由加权求和。

即:∑=gi i G Z k Z …② 存在约束:G gi E E <∑…③——指个人有个能力限制。

集体某具体自由(Z Ji )——指个人参与某个集体活动的自由。

它等于某特殊集体活动产生的某种需要的满足程度(X Ji )与集体开展这项活动所需付出的代价(E Ji )的比率。

即iJ Ji Ji E X Z =…④ 集体总体自由等于具体自由加权平均。

即:∑=Ji i J Z k Z …⑤ 存在约束:J Ji E E <∑…⑥——该社会集体活动能力的限制社会自由——指一个人处在在社会中感觉到的自由。

显然应该等于平均个人自由与集体总体自由的和。

即:J Gi JG Z N Z Z Z Z +=+=∑…⑦ 存在约束:∑∑+<Ji Gi E E E ⑧——社会总能力有限制。

解释:我们说一个社会非常美好,常常是指在这个社会里生活非常自由,包括每个人工作的愉快和生活的自由选择以及参与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自由。

每个人的个人自由是由许多具体的个人自由构成的。

而每个具体的自由就是指个人的某种需要满足的程度与所付出的代价的比率,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大量举例中具体的体会到这样描述的合理性。

每种自由对具体个人来讲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则个人活动的总自由应该是每个具体自由的加权和。

社会自由应有两部分,即个人自由和集体自由。

又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若承认人权的平等,则社会自由中的个人自由应该用平均个人自由来衡量。

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能量也的有限的(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所以社会自由有一定的约束。

注:1、自由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新定义完全没有定量化讨论的意思。

只是借助符号,想把自由说得比以前清楚些,或许真的可以定量讨论,那是意外收获。

2、这里是用的理想模型,许多社会集体活动往往不是免费的,因非理想情况下,难以叙说,所以这样理想化定义是必要的。

实际情况可以看成是理想情况的近似。

3、社会自由的概念是很难准确描述的,上述描述最好用于城市社会系统,因为人生活的圈子以城市描述最适宜,太小了如社区,人的自由范围远远超过它;太大了,许多社会集体活动与个人无关。

建立了这样的定义后,再来讨论科学与自由的关系,则应该可以远远超出过去的认识。

三、酒神的自由和阿波罗的自由尽管科学诞生之初,科学理性与人文自由是完全和谐的,然而现代人明显感到理性与人文的对立。

并形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对立的文化阵营,即所谓的酒神文化和日神文化的对立。

两种文化是尼采首先提出的。

在古希腊神话中,尼采把酒神(狄奥尼索斯)看成强力意志的代表,因此认为把酒神精神与欲望、激情、强力意志等等联系起来。

把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造型、理性、道德、逻辑等等联系起来。

并认为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质,日神精神是人意志的工具。

1、酒神文化是自由的源泉。

尼采认为:“欲望全部是有益的,……这是最大的力量来源。

”这是与他的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质的理论一致的。

但很多人都可能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说没有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有欲望而无理性。

当一个人乱性交时,人们会说他是野兽或原始人。

但如果把自由看成人的本质时,就能把生命的本能与人特有的理性结合起来。

自由的新定义让我们看到可以实现的欲望才是构成自由的组份。

但非理性的欲望和浪漫毕竟是我们的生命意义的核心内容。

往往人的层次越高,所谓的“小资情调”就越多,即越有浪漫的幻想和美梦。

高层次的美好感觉主要来自于翩翩联想。

显然酒神文化可以让我们满足这样的需要,文学作品,电视、电影,各种艺术等让我们生活于动物没有的虚拟世界。

这个虚拟世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能认为虚拟的生活不是生活,如果过分严肃的理解生活,则真正现实的生活也会被看成“梦的世界”,这不仅佛教等宗教是这样认为的,连尼采等许多哲学家都这样认为,所有生活将是过眼烟云,所有生活都毫无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