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走近生活——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刍议
让作文走进生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探讨

关 键 词 :小 学 语 文 ;果 堂 教 学 ;乍 文 ;生活
作 文 虽 是 教 学 重 点 ,但 对 于 小 学 生 而 言 ,却 是 一 种 负 担 。 小 学 生 由 于 生 活 经 验 以 及 认 知 能 力 有 限 ,在 作 文 写 作 过 程 中 ,往 往 无 从 下 手 ,言 之 无 物 ,最 后 不 得 不 草 草 了 事 、胡 编 乱 造 。如 此 一 来 ,不 仅 学 生 感 觉 累 ,就 连 教 师 也 失 去 教 学 激 情 , 口 干 舌 燥 地 指 导 学 生 怎 样 立 意 、如 何 选 材 、怎 样 构 思 ,但 学 生 却 不 能 抓 住 要 领 ,写 出 来 的 文 章 总 是 千 篇 一 律 ,毫 无 新 意 。 可 见 ,作 文 教 学 已 成 为 了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一 大 难 题 。基 于 此 ,本 文 下 面 将 针 对 小 学 语 文 教 学 中 如 何 让 作 文 走 进 生 活 进 行 简 要 探 讨 ,以 期 重 新 激 发 学 生 的 写 作 兴 趣 与 欲 望 ,唤 起 教 师 的 教 学 热 情 ,优 化 课 堂 教 学 效 果 。 一 、 构 建 目 标 体 系 ,引 领 写 作 方 向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习作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习作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始终困扰着教师。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锻炼学生作文的勇气,将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心理转变为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
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作文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是一条轻松之路,是一条有效之路。
标签:走进生活;参与生活;观察生活;玩写结合;体验生活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现象,也始终困扰着教师。
如何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锻炼学生作文的勇气,将学生害怕作文,讨厌作文的心理转变为喜欢作文,写好作文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是写作材料的主要来源。
因此,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作文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是一条轻松之路,是一条有效之路。
1 观察生活,使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小学生的好奇心胜过一切。
正因为好奇,他们在上学和回家的途中,往往会观察到各种各样的事物。
生活素材比比皆是,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有景色迷人的田园风光;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有令人难忘的乡土人情……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在每周的作文课时进行一次新闻发布。
久而久之,学生们由依事论事,见物说物,进而能讲清一个道理,说明一些问题,抒发自己的一种情感。
最终能生动、鲜明地表达某种意境。
这样训练随意性大,学生无拘无束,任凭情思奔涌,想象升腾。
例如:近段时间经常出现大雾,同学们惊奇,感慨万千。
于是我让同学们描述一下大雾中的景色,大家竞相表述:啊!朦朦胧胧的,模糊一片,那村庄,那树林,那楼房,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当浓雾渐退到像一面轻纱的时候,先前的树木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村庄开始晃动她那美丽的身躯,楼房展开了含羞的脸庞。
雾散尽后,大自然恢复了它本来面目,公路上汽车在疾驰,田野里又有农民欢歌了……同学们七嘴八舌,有满肚子的话要讲。
让生活进入习作让习作进入生活

用 文 字 来 吐 真 言 . 真 情 . 作 文 洋 溢 真 情 实 感 。 习作 抒 让 使
成 为 学 生 自己 的 内心 需 要
1引 导 学 生在 生活 中用 ‘ 观 察 生 活 雕 塑 家 罗 丹 . ‘ . 心” 说 :美 是到 处 都 有 的 , 于我 们 的 眼 睛 不是 缺 少 美 , 是 “ 对 而 缺 少 发 现 。” 就 需 要 我 们指 导 学 生 用 “ ” 观 察 生 活 , 这 心 去 发 现 生 活 中 的美 。 一位 同学 通 过 观察 . 发现 “ 妈 的脸 有 妈 很 多变 化 . 孙悟 空 一 样 。” 像 当他 因看 动 画 片 没有 完 成 作 业 时 ,妈妈 的脸 拉 长 了 ” 当他 把 零 用 钱捐 给 灾 区 的小 朋 “ ;
友 时 . 妈妈 的脸 露 出 了微笑 ” …… 妈 妈两 张 截 然不 同的 “
小 学 语 文 教 材 < 忘 的八 个 字 》课 后 要 求 学 生 仿 照 难 , 课 文 的 写法 写 人物 外 貌 。 于初 学 写作 的学 生来 说 . 确 对 这 实 是件 难 事 。 为他 们 根 本就 不 会 仿 写 . 谈 不 上 积 累素 因 也 材 。 不 能 进行 写作 技 法 的讲 解 。于 是 。 师 将 重 点放 在 更 教 激 发 学 生 的写 作 兴趣 上 :生 活 中 ,我 们 有 那 么 多 的 亲朋 “ 好 友 . 最 喜 欢 谁 呀? “ 愿 意 将 谁介 绍 给 我 们 认 识 呢 ? 你 ,你 , ”
语文/ 海 撷 英 教
学会 观 察生 活 和 表 现 生 活 。 生活 进 入 作 文 . 作 文进 入 让 让
生活。
一
不 知 道 这 就是 写 作 . 是 学 生兴 趣 非 常 的浓 . 的学 生 仿 但 有
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

让作文教学走进生活摘要: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
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把写作活动当作是生活的一个延续,学生的写作的动力就会无穷地焕发出来。
为孩子们打开丰富多彩的生活天地,让作文变得新鲜有趣,使孩子想写、乐写;让孩子们爱上作文,喜欢作文!关键词:作文教学走进生活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的作文一改应试教育的空洞编造、脱离生活的弊端。
倡议学生“写真话、表真情”成为作文训练的基本理念,“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把写作活动当作是生活的一个延续,写作的动力就会无穷地焕发出来。
一、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叶老的话一针见血地告诉我们生活就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诗人何其芳也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
”然而,当前学生作文效率低,内容枯燥,其根本原因就是生活——这一习作的丰富资源往往没有被学生重视,更没有被教师重视。
我们平常的习作指导也是重形式上的指导,重写法上的统一,给学生谈范文、讲模式。
这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背道而驰。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生活中引水,寻找生活化的习作内容。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要立足于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
教材中的作文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就写,远离学生实际的可以不写,使作文内容的“新鲜血液”得于生活的供应。
因此,平时我提倡让学生写日记,日记写得好的学生可以免写课本中的作文。
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的反映,学生写起来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
让生活进入作文 让作文进入生活论文

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摘要:作文离不开生活,学生步入课外生活,写作水平才会越来越高,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让作文进入儿童生活,构建了向生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关键词:生活;作文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82-00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而且很善讲,他们不光讲自己的课余生活,也能讲一些从电视、课外读物以及家长的交谈中获悉的事件。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拼音放飞孩子的思维,提早让他们写话,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生活、情感进入作文。
一、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因此,教师要关注儿童,了解孩子生活的主导活动,从儿童入手,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
在一开始教学生写作文时,我并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也去掉任何的规定,只让孩子随“性”而写,随“意”而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由、自主、自在、自发地写。
在作文中,学生可以自己命题,选择材料,具有一定的灵活余地,可以选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自己熟悉的、有趣的、健康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有一位同学在写自己的妹妹时,就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小小的脸上挂着一副大眼镜,总是扎着两条长长的老鼠辫,她长得不怎么样,可笑起来流蜜,怪不得叫她小甜甜……她每次哭都能达到目的,我和哥哥拿她没办法,只好在背地里说,女人真麻烦,什么甜甜妹妹,其实是只‘哭作狗’。
…正因为是孩子自己生活的真实见闻,孩子们的作文中才会出现许多“生动活泼”的精彩生活画面,充分发挥了他们写作的个性。
二、培养儿童对生活的敏感,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来源。
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反映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让作文反映生活多年来,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对审题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训练。
这些训练围绕“怎样写”展开的,而对于“写什么”却忽略重视,造成很多学生害怕作文,他们写出来的的文字生搬硬套、虚情假意充斥全篇,缺乏鲜明的个性,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
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融入大自然,从心灵出发,寻找心灵的体验,让生活走进作文,同时注意语言文字的积累,从而从根本上克服畏惧作文的心理,让作文成为他们的嘴巴,反映他们的心声,从而写出鲜活的、富有个性的作品来。
一、作文教学与说话训练的结合说是写的基础,培养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我设计“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学生轮流主持晨会、班会;语文活动课上,就最近的国内外新闻、班级的流行风、好书交流会,进行演讲、讨论或辩论。
每个年级段提出不同的说话目标:低年级,调动说话兴趣,“敢”说;中年级,说话要闪现智慧,“愿”说;高年级,说话要展示个性,“会”说。
长期的说话训练,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畅所欲言的舞台。
学生们由一开始的无话可说、害怕上台到后来争着要说、盼着上台。
这些说话训练为孩子们积淀下丰富的生活素材。
二、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积累新的课程改革中更加重视课外阅读活动,规定了各个年级的阅读量。
班级建立了“图书角”,每天安排有固定的阅读时间,每周规定阅读量。
每月围绕某个主题开展读书活动。
比如:赛诗会、革命故事演讲会、童话节、课外知识竞赛、好书大家荐、读后感交流会等等,以活动带动学生,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大量的阅读也为学生打下扎实的文化底蕴。
三、作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融合社会生活应该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过去,一打开学生的作文本,总有似曾相识之感。
从内容看,题材大同小异;从语言看,文字表述方式雷同。
比如:写《一个难忘的教训》,总是某次考试,骄傲自满,没能考出好成绩,教训是多么深刻啊!写《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便是清晨清洁工人冒着寒冷扫地,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写新风尚,就是拾金不昧或让座;写老师,就是写老师夜里在灯下伏案疾书。
让作文走进生活 让生活走进作文

让作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同样,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一千个学生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一千个生活呢?原因是应试教育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让本应该丰富多彩的、充满灵气的作文变成僵硬的,呆板的,充满着空话、套话的应试之作。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这是针砭时弊的真知灼见。
本人认为,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应重在拓宽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表达真情实感,使他们乐于表达、自由表述。
一、让真实积淀记忆,学会观察生活诗人何其芳曾说:“生活是多么的广阔,生活是海洋。
”要使学生笔下有东西可写,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到广阔的生活中去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
许多著名作家大多亲身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
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有的学生写文章最感困难的是材料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春天来了,我让学生们去大自然中放风筝、捉蝌蚪,并找来蚕种让学生饲养并把观察到的记下来,丰富学生的课本外延。
渐渐地,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不再“熟视无睹”,他们会感受种植养殖的忙碌与喜悦,戏水捕鱼、爬树捉鸟的极大乐趣,娶亲送终、迎来送往的风土人情,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变成了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
所以,只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他们的见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才能从源头上杜绝习作“假、大、空、套”的现状。
即时作文是指导观察的最佳途径,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即时训练机会,如上课时天气突变--可引导观察指导如何写景;课前学生告状,可让参与者自述事情的经过,同学讨论评判,把经过写下来--教给学生如何记事。
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

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作文教学论文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江苏陈国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走进生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学校、家庭、社会及大自然,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去体验。
让同学们“以我手写我心,以我手写我口”,让生活走进作文。
一、抓住生活激发兴趣文学总是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众多的爱好者。
一位著名作家说:“作文之道贵在自得之。
”他所说的“自得”就是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兴趣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推动力”,作文的入门也是从兴趣开始的,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作文就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要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激发写作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寓教育于生活中。
班上有个叫乐乐的同学他制作的“折叠式课桌”获得了校“金点子,小发明”大赛一等奖。
学校决定报送市里参评,但必须附相关说明一份。
乐乐为难了,因为他平时最讨厌作文了。
不过这回乐乐还是硬着头皮把说明书——“我的折叠式课桌很实用,桌面可以叠起来,拿东西也很方便,而且不会敲疼学生的头。
”放到了我的桌上。
“真不错,语句通顺,没有一个错别字!”我鼓励他说,“可是,同学们说他们还想知道更多的情况,你能接受大家的提问吗?”于是,那天的作文课就成了同学们采访乐乐的主题班会。
生一:你为什么要对原有的课桌进行改造?原有的课桌有缺点吗?乐乐:有一次,我看到坐在后座的牛牛把课桌板掀起来,因为忙于拿书包里的学习用品,忘了拉住桌板……生二:那么,你又是怎么想到把桌板折叠起来的?乐乐:一次,我无意中发现为防蚊子进来……生三:有了主意,你是怎么行动的?乐乐:我首先与爸爸商量,爸爸说我这个点子不错,于是……后来,乐乐的作文还真的发表了!有了这次生活经历,大家知道了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是记录生活、反映生活的工具,原来作文就是这么简单!二、丰富生活拓展内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比较单调,反映在作文里更是枯燥、可怜、可悲,学生写起作文来“头痛”,有的是“无病呻吟”,有的抄袭“优秀作文”,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作文就显得非常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作文 让作文走近生活
— —
实施生活化 作文教学刍议
陈 佩 红
( 宁波 市镇 海 区仁 爱 中学 , 浙 江 宁波
摘
3 1 5 2 0 0 )
要: 生活是作文 的源泉和土壤 , 没有 丰富的生活 内容 就没有 内容 丰富的作 文 , 没有真 实的生活体
验 ,就 写不 出富有 真情 实感的文章 。结合教 学实践对 实施 生活化作 文教 学的过程 进行初步探 索:关注 生
子吟》 , 充分调动学生的亲 f , a 日 k _ 斗 \ 诎。然后让学生自选 内容 , 自拟题 目, 进行写作 。( 评 注: 以生活化的教 学
方 式替代 传 统枯 燥 的技 法指 导 )
( 一) 用 熟悉 的 目光 打量 生活
“ 语文是生活的组成部分 ,生活须臾离不开语 文。” 想要写好作文, 从生活人手算是抓住了作文教 学的“ 牛鼻子 ” 。我们 生活在大 自然 中 , 大 自然给 了
我们丰富的知识和无穷 的乐趣 ; 我们生活在人类社
会中, 社会给了我们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的启迪 。我
结果反馈 : 1 . 作文题 目耳 目一新 , 如《 爱的密码》
《 母爱进行曲》 《 父亲这辈子》 等; 2 . 内容 、 语言富有个
性, 流露真情实感( 举例略 ) 。
教学 I 2 1 j
光去审视生活 , 探寻生活表象后的东西 , 进而 产生 写作的兴趣 , 并写出新颖独到的作品来。 然而, 在学生的实际写作 中, 模式化 、 简单化 、 表
生活 , 另一方面来源于书本知识 。 “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 “ 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
生的精神打底。” 笔者所在的教研组的做法是 : 每学 年为学生确定阅读方案 ,每星期让学生交流阅读心
中图分类号 : G 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C 文章编号 : 1 0 0 4 ~ 6 0 9 7 ( 2 0 1 4 ) 0 2 — 0 0 2 1 — 0 3
作者简介 : 陈佩 红( 1 9 7 9 ~) , 女, 浙江宁波人 , 本科学历 , 中学一级教师 , 浙江宁波市镇海 区仁 爱中学语
文教师 。研究方向 : 中学语文教学 。
作文教学 目前普遍存在 着这样一种教学模式 : 教 师命题一教 师指 导一学生 作文一教 师批改一教
那些平凡而深刻的事件 , 去寻找那些不被重视的对 象, 把他们融入 自己的感情 世界 , 把 自己融入熟悉
的生 活 中。
师讲评 , 即通过大量 的知识积累 , 让学生内化 形成
一
种 思考 、 表达 、 写作 的能力 , 并 模仿范 文进行 写
案例 : 有一次在填 写学籍 档案的时候 , 班主任
作 。这当然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 然而不足之处在于 这些信息在学生头脑 中可能是支离破碎 的 , 其内化 需要相 当长的过程 。联系多年作文教学实践 , 笔者 深感作文教学应当走生活化之路 , 只有走进生活的 作文教学 , 才能激发学生 的写作 灵感 , 给语 文园地
注生活)
写作准备 : 让学生回家问清父母的生 日; 收集一 两件与父母相关的最重要的事件 ; 听父母讲述 自己的 成长故事。( 评注: 写作贴近学生鲜活的精神 家园)
、
关 注生活——发掘生活源泉
作 文辅导 : 组 织学 生欣 赏电影《 暖春 》 , 欣 赏歌 曲《 烛光里 的妈妈》 《 懂 你》 《 天亮了》 , 品味诗歌《 游
们要用熟悉 的 目光去打量我们生存 的空间 , 去挖
这样的习作 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让学生有话可
察身边不同类型人物的言谈举止 , 注意周围事物 的 干姿百态 , 感悟身边人的喜怒哀 乐, 再加上网络 、 广 播、 电视等媒体 的大量信息 , 从而建立起 作文 与生
说、 有情可抒 ,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 触动生活
( 二) 走 近经典 , 积 淀 丰厚 的人文 养料 作 文 素材 的 来源 主 要 有 两方 面 : 一 方 面 来 源 于
在作文教学中 , “ 用陌生的眼光审视生活 ” 就是 将熟悉的、 陈 旧的变为陌生的、 新鲜 的, 将意料之中
的变 为意料之外 的 ,将抽象 的认识变 为具体 的现 象, 从而呼唤学 生对 “ 新” 的敏 感 , 学会 用变幻 的眼
带 来蓬 勃生 机 。 那么 , 如 何 实 施生 活 化 作 文 教学 呢 ?我 们 不妨 作如 下 尝试 。
一
发现 很 多学生不 知道父 母的年龄 和工作 单位 , 这
引起 了教语 文的班 主任 的重视 ,于是他给学生出 了 一个 简单 又 复杂 的作 文题 目 : 《 我 的父 亲 ( 母 亲) 》 。( 评 注: 从 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 引导 学生关
活一积 累生 活一 感悟 生活一创 造生 活, 即让作 文素材的获取 、 积 累和处理都体现 出生活 的内容 , 让作文教
学和写作的过程都与 生活 紧密联 系, 真 正围绕 学生的生活 实际开展作 文教 学, 让生 活走进 学生作文 , 让作
文走近 学生生活。
关键词 : 生活 生活化作文 作 文教 学
得。确定方案时 , 遵循两条原则 : 一是循序渐进原则 , 在文本选择上由易而难 ; 二是因材施教原则 , 针对学 生的个 陛和年龄特点选择文本, 增强阅读 的针对陛和 实际效果。在此基础上确定阅读方案。 三、 感悟生活——整合材料信息
中的情感体验 , 因而学生写文章 , 就是真隋流露 , 就是
自己在和自己谈心,在倾听生活中最动听的旋律 , 欣 赏心中最美的画面, 下笔自然流畅。
( 二) 用 陌 生的 眼光 审视生 活
活的良『 生 通道 , 获得作文的源 头活水 。这样 , 他们从
关注每一个细节 中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和生命 的灵 动, 从而积 累丰厚 的写作素材 , 提 高对生活对 自然 的思辨能力。
2 0 1 4年 2月
语文教学通讯
Bu l l e t i n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T e a c h i n g
F e b . , 2 01 4 Vo 1 . 7 7 4 N o . 2
第7 7 4卷
第2 期
◆教 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