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及其应用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揭示蛋白质修饰的重要工具引言:在生物学研究中,了解蛋白质的修饰状态对于探索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功能以及疾病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磷酸化作为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参与了细胞的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可以定量检测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上详细探讨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的原理、技术流程和应用,并分享我对其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原理:1. 磷酸化的意义与作用磷酸化是一种通过在蛋白质分子中加入磷酸基团改变其结构和功能的修饰方式。
它参与了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转录、细胞周期调控等重要生理过程,对于维持细胞的功能和稳态至关重要。
2. 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的基本原理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磷酸化蛋白质结合来检测和定量磷酸化蛋白质表达和定位的技术。
它利用免疫组化的原理,通过特异性抗体的结合,使得磷酸化蛋白质在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中形成可视化的染色信号。
二、技术流程:1. 样本的制备与固定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当的样本(组织切片或细胞标本)进行研究,并进行必要的固定处理,以保持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和细胞结构的完整性。
2. 抗体选择与优化磷酸化指标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是选择和优化合适的抗体。
研究者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在各种商业或自制的抗体中筛选出能够特异性识别目标磷酸化位点的抗体。
3. 抗原解蔽处理研究者需要对样本进行抗原解蔽处理,以提高抗体的结合能力。
抗原解蔽处理可以通过热解蔽、酶解蔽或碱解蔽等方法进行。
4. 抗体染色与信号放大将特异性抗体与样本中的磷酸化蛋白质结合,形成可见的染色信号。
为了增强信号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采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Biotin-avidin)系统和荧光标记等方法进行信号放大。
5. 染色结果的观察与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观察磷酸化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情况。
可以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
景杰生物:磷酸化修饰蛋白质组学

16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
降低样品复杂度
规模化分析
特异性富集方法 有效预分级方法 IMAC/MOAC C18/SCX/HILIC
Nat. Protocol, 2013, 8, 461-480.
17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策略
常用 定量 方法
绝对定量 MRM
Spectral counts
无标记定量
色谱峰面积
calcium calmodulin kinase IV (CaMKIV)
Annu. Rev. Biochem. 2011, 80:825–858.
钙调蛋白激酶4
12
Cross-talk with Ubiquitination
Mol. Cell, 2007, 28(5), 730-738.
13
Cross-talk with Ubiquitination and Acetylation p53 stabilization
Tauopathy (Tau蛋白病) Alzheimer’s disease
Trends Mol. Med., 2009, 15(3), 112-119.
10
mTOR磷酸化和细胞自噬
mTORC1复合体
Nat. Cell. Biol., 2011, 13(2), 132-141.
11
Cross-talk with O-GlcNAc
20
肝脏组织的磷酸化蛋白质组
J. Proteomics, 2014, 96, 253–262.
21
PTM-Biolabs
谢谢!
18
三、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应用
样品类型
某细胞 某细胞
项目类型
SILAC SILAC
磷酸化组学

磷酸化组学今天,磷酸化组学(Phosphoproteomics)的发展正在极大地促进研究表观遗传学的突破,它是将磷酸化信号转化为生物学效应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磷酸化组学技术,以及它为研究表观遗传学提供的机会和挑战。
磷酸化是一种类似修饰,它经常以调控蛋白质功能而被研究,特别是在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磷酸化的调节作用通过改变蛋白质的活性,结构或亲和性来实现,从而影响一系列的生物学功能。
现在,研究磷酸化的实验方法有所发展,可以标记磷酸化蛋白质,以便对其进行系统分析。
磷酸化组学是一种轮廓信息化技术,可以尽可能完整地检测细胞中磷酸化蛋白质的组成结构,识别磷酸化调控网络,从而推断细胞中磷酸化变化及其影响。
磷酸化组学技术比传统的单磷酸化检测技术更能解决复杂的生物学问题,它可以在单细胞级别,细胞群体级别,活体系统级别和全基因组级别上进行分析,以反映磷酸化调控网络的复杂性。
磷酸化组学的进展使得可以精确地识别磷酸化的基因,进而分析磷酸化的功能,并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
也因此,研究表观遗传学的机会被大大拓展,而对磷酸化的研究也将有更多深入了解。
磷酸化组学技术在研究表观遗传学中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由于表观遗传学技术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很难获得准确的结果,因为每一个细胞都具有不同的细胞调节网络,而且结果也可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其次,由于磷酸化调控网络的复杂性,很难分析其所发挥的功能。
最后,磷酸化组学所需的技术和设备也比较昂贵,而且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资源,所以磷酸化组学技术仍需要进一步发展。
总之,磷酸化组学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复杂性。
尽管存在挑战,但磷酸化组学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什么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什么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为什么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很重要?DNA转录成mRNA再翻译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才能在体内发挥作用,而这些蛋白质中的大多数通常需要化学修饰才能发挥作用,即翻译后修饰(PTM)。
翻译后修饰是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加入特定的氨基酸或改变特定的化学官能团,从而改变蛋白质结构的过程。
目前已发现三百多种潜在的PTM类型,同一个蛋白具有多个不同修饰位点,有利于形成结构和功能不同的蛋白质。
什么是磷酸化修饰?在众多PTM类型中,磷酸化修饰约占所有蛋白质的三分之一,是最普遍的修饰类型之一。
它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细胞结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转录、代谢过程以及病原微生物适应能力的调节等。
因此,不同细胞的蛋白质磷酸化水平不同,特定部位的磷酸化水平可能从不到1%到90%以上。
磷酸化的过程是在激酶的催化下,将三磷酸腺苷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蛋白质的氨基酸侧链上,然后三磷酸腺苷变成二磷酸腺苷。
对于大多数蛋白质来说,磷酸化修饰是一种可逆的瞬时修饰。
当蛋白质的某个部位帮助蛋白质完成任务时,蛋白质就会在磷酸酶的作用下被去磷酸化,就像蛋白质功能的一种“开关”,少量的磷酸化就是永久性的修饰。
多种氨基酸残基均可发生磷酸化修饰,可分为四类:1.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羟脯氨酸的羟基残基发生O-磷酸化;2.酸、赖氨酸残基上的组氨酸N-磷酸化;3.半胱氨酸残基的S-磷酸化;4.天冬氨酸、谷氨酸残基的酰基磷酸化。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应用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是对磷酸化蛋白质的综合分析,包括磷酸化的鉴定、定位和定量。
药物。
利用质谱法已经在人类细胞中识别出超过10万种不同的磷酸化修饰,这些修饰可能会影响每种蛋白质的功能。
许多研究表明,一些重要生物标记物的磷酸化在肺癌、皮肤癌、慢性髓系白血病、阿尔茨海默病和糖尿病等疾病中调节失调。
例如2019年发表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利用磷酸化蛋白结合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和全基因组测序寻找早期肝癌的新治疗靶点。
植物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进展

E o g et a o iFe , ns E u a o , ab e o g ag1 0 4 ) cl y s rt n n l i d Mi t o d ct n H ri H i n j n 0 0 o R o i iO l ir f y i n l i 5
Absr c P oen p o p o yain i h s mp ra ta d e tn iey e it g p s— rn lto a dfc t n p te n,n ovn namo tal tat r ti h s h rlto st emo ti o tn xe sv l xsi o t ta sain mo i ai atr iv lig i l s n n l i o l te k y l e a tvt sPh s h p oe mismany r s ac e d niiain o oph prti s p e ie ma pig,o ain o o p oyain sts,n h e i ciii . o p o rto c il e e h sie tf t ph s o o en , r cs p n lc to fph s h rlto i a d f e r c o f e
1 . 盐 胁 迫 、 染 色 质 相 关 蛋 白 和 细 胞 分 化 的 磷 酸 化 蛋 白 2 核
质组 分析
基 在 多个位 点 调控 。 此 , 白质 的 P Ms大 幅度 增 加 了 蛋 因 蛋 T
白质组 的复 杂 性『 1 P Ms中 . 白质 的磷 酸化 是 最 重要 l。 T -在 2 蛋 和最 具 特 点 的 。 胞过 程 通 过 去磷 酸 化 、 白激 酶 ( K ) 细 蛋 P s 和磷酸酶 的识 别被 多种途 径调控 。 白质 的磷酸化 和去磷 酸 蛋 化 的特 意位 点在 蛋 白结 构 、 活性 、 定 性 、 细 胞定 位 和 与 稳 亚 其他 生物 分子 相互 作 用方面 都 有重 大 的效应 。 例如 , 酸 化 磷 可以 为特异 的结构 域创 造结 合位 点 , 如 1 — — 例 4 3 3结 构域 [ 5 1 。 在真 核 系统 中 , 白磷 酸 化 主要 发 生 在 丝氨 酸 ( ) 苏 氨 酸 蛋 S、
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

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
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是一种新兴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的差异。
磷酸化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修饰方式,它可以调节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因此,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对于研究细胞信号转导、疾病发生机制以及药物研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的核心是质谱分析。
首先,将不同生物样本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并用酸性磷酸酶将其磷酸化位点去除。
然后,将样本分别经过消化、富集和分离等步骤,最终通过质谱分析得到蛋白质的磷酸化位点信息。
通过比较不同样本中的磷酸化位点,可以发现差异磷酸化的蛋白质,从而揭示不同样本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例如,在癌症研究中,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可以用来鉴定癌症标志物,从而提高癌症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在药物研发中,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研发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方面的生物学问题。
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它可以用来研究不同生物样本中蛋白质的磷酸化状态的差异,从而揭示不同样本之间的生物学差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
差异磷酸化蛋白组学技术将会在许多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科新生命 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中科新生命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探索中科新生命:定量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导言在当今生命科学领域,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它们的研究范围和应用重点有所不同。
蛋白质组学是一个以蛋白质群体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致力于分析细胞、组织或生物体中所有蛋白质的组成、性质、功能和相互作用。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模式、修饰和功能等多个方面。
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与疾病相关的潜在分子靶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例如,研究肥胖和肝脂肪变性等代谢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变化,有助于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特例,它主要关注的是样品中蛋白磷酸化修饰的大规模鉴定和定量。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为磷酸化蛋白在总体蛋白质中的比例很低,且处于动态变化的状态,同时磷酸化肽段在质谱检测时的离子化效率也较低。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质谱检测前对样品进行磷酸化肽段的富集处理,以去除非磷酸化肽段,提高磷酸化肽段的离子化效率,从而更多地检测磷酸化肽段和磷酸化位点。
总的来说,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都是生物科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对于理解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及其应用郝文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201421191526 摘要:蛋白质磷酸化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几乎调节着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近年来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磷酸化蛋白质的定性、定量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使大规模和系统性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研究成为可能。
本文综述了检测和鉴定磷酸化蛋白质的蛋白质组学方法及其在生命领域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蛋白质;磷酸化;翻译;方法;检测在对疾病发病机制、诊断、生理功能及药物开发研究中,往往需要获取一些高通量、大样本、全局性数据,通过整体化系统性分析,从中寻找线索,推断可能的病因以及诊断靶标,由此诞生了诸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等建立在网络架构式研究思路基础上多种新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生物体能迅速对体内环境变化和外界环境刺激产生应答反应,这些反应过程靠复杂的调控机制调节,其中大多数调控机制是由蛋白质的构象变化所介导的,而蛋白质本身的构象变化常常是通过变构效应和蛋白质一级结构上发生的各种共价修饰来实现的[1]。
目前,已发现20多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至一种基因产物可呈现磷酸化修饰、糖基化修饰、羧基化修饰、乙酰化修饰以及连接变异体等多种形式[2]。
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共价修饰方式之一。
磷酸化修饰本身所具有的简单、灵活、可逆的特性,以及磷酸基团的供体ATP的易得性,使得磷酸化修饰被真核细胞所选择接受成为一种最普遍的调控手段。
蛋白质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这一可逆过程,几乎调节着包括细胞的增殖、发育、分化、细胞骨架调控、细胞凋亡、神经活动、肌肉收缩、新陈代谢及肿瘤发生等生命活动的所有过程,并且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是目前所知道的最主要的信号转导方式[3]。
目前已经知道有许多人类疾病是由于异常的磷酸化修饰所引起,而有些磷酸化修饰却是某种疾病所导致的后果[4]。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鉴于其特殊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对揭示生命体尤其是疾病状态下细胞信号传导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5-7]。
此外,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为寻找药物新的作用靶点和疾病诊断指标提供全新的研究思路。
本文就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定量技术及其在生物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1.蛋白质磷酸化研究概况蛋白质磷酸化作为真核细胞信号转导中的核心,在生命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真核生物中常见的三种磷酸化形式,丝氨酸磷酸化最多,苏氨酸磷酸化次之,而酪氨酸磷酸化最少,三者的比例是1800∶200∶1[8]。
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残基上的磷酸化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质功能调节器[9],正确解析磷酸化蛋白质的结构以及为磷酸化的位点是磷酸化蛋白质组的主要任务之一。
另外,蛋白质磷酸化在机体内是动态的过程,不同条件下蛋白质磷酸化的定量分析是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磷酸化蛋白质的主要检测技术2.1放射性标记法放射性标记法是研究蛋白质磷酸化的传统方法,是将用放射性同位素P标记的磷酸化蛋白质,经分离、富集后,利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的检测。
若要进一步分析磷酸化位点,则需要通过蛋白酶解消化,再通过Edman降解或质谱对肽段进行测序。
此方法具有直接、灵敏度高的特点。
但由于存在有放射性污染;磷酸化、脱磷酸化的速率易受多种因素包括孵育时间等的影响;磷酸化、脱磷酸化变化慢而管家蛋白质的磷酸化不易测出,不能进行组织标记等局限性,故极大地限制了它的应用[10]。
2.2免疫印迹与免疫沉淀法此法是将蛋白质电泳分离后,用抗磷酸化氨基酸抗体与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免疫印迹反应来检出磷酸化蛋白质的较为常用的分析方法。
由于抗丝、苏氨酸磷酸化抗体抗原决定簇较小,使得抗原抗体的结合位点存在空间障碍,特异性较差。
所以很少被用来进行免疫印迹反应。
抗酪氨酸磷酸化抗体特异性较好,也最为常用。
由于磷酸化蛋白质含量很低,如果先用免疫沉淀对磷酸化蛋白质进行富集,这样可以降低非磷酸化蛋白质的干扰,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随着抗体制备技术的改进,也有研究人员已经尝试用类似方法对丝氨酸和苏氨酸磷酸化蛋白质进行研究。
但是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多检出高丰度蛋白质,需要大量的样品,抗体并非绝对专一性[11],许多非磷酸化蛋白质会出现假阳性结果。
2.3荧光检测法Pro—Q Diamond是Molecular Probes公司近年新推出的一种磷酸化蛋白质的荧光染料。
通过荧光扫描仪检测可以直接显示出一维或二维凝胶电泳胶上分离的磷酸化蛋白质,而对非磷酸化蛋白质的反应性很低,且荧光强度会随着蛋白质磷酸化程度的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量的变化,在500~1000倍浓度范围内荧光染色的线性反应实现严格定量改变[12]。
因此可用于磷酸化蛋白质的差异表达谱方面的研究。
另外该染料可以与其它检测总蛋白的荧光染料配合使用,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的定量。
其缺点是对于磷酸化程度不同的磷蛋白检测的灵敏度不同,不能检测出体内所有的磷酸化蛋白质。
3.磷酸化蛋白质的鉴定质谱技术是鉴定蛋白质的最基本手段,目前多采用质谱为基础的多种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法。
在串联质谱仪的前体离子扫描、中性丢失扫描等阴、阳离子模式下,磷酸肽经碰撞诱导解离(collision—induced dissociation,CID)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分别丢失80Da(HPO3)和98Da(H3PO)的子离子,检测所产生的全部碎片离子,根据碎片离子质量数来推断肽段序列和磷酸化位点。
此法已成功的用于ECG信号传导通路中磷酸肽的鉴定。
优点是高选择性、高灵敏度。
但由于受极性的影响不适合于联机使用。
电子捕获解离(electron capture dissociation ,ECD)结合傅立叶交换离子回旋加速共振(Fourier transforlm ion cyclotron resonance.F-ICR)质谱是最新发展的鉴定磷酸化蛋白质的技术。
该技术因可对酶切消化的肽骨架进行测序,保留磷酸化氨基酸的完整性,从而可以绘制出磷酸化蛋白质的真实谱图。
4.磷酸化蛋白质定量4.1稳定同位素标记法用15N、14N分别标记细胞蛋白质后混合培养,提取细胞蛋白,分离磷酸化蛋白质,酶解,最后进行质谱分析。
通过比较MS图中15N和14N峰的强度比进行磷酸化程度的相对定量。
这一方法需要在标记培养基中培养细胞,培养基的差异本身就有可能造成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而且目标蛋白质需要纯化、分离,所以还不能用于大规模的蛋白质定量分析。
4.2同位素亲和标签(ICAT)法ICAT技术是利用两种不同的磷酸化蛋白同位素亲和标签试剂(phosphoprotein isotope coded affinity tags,PhIAT),预先选择性地标记某一类蛋白质。
磷酸肽或磷蛋白通过β-消除反应形成双键,同时用亲核试剂攻击形成的双键并发生加成反应。
区别在于,其中一种试剂上的氢原子由氘代替,再在亲核试剂上连接一个亲和纯化标签,如生物素。
将两种细胞来源的磷酸肽或磷蛋白混合,酶解后提取含亲和标签的肽段并用质谱分析。
在质谱图中,根据两种亲核试剂标记的磷酸肽峰值比,进行该细胞蛋白质的相对定量。
Goshe等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磷酸化蛋白质同位素标记的固相标签技术(phosphoprotein isotope-coded solid-phase tag,PhIST)[13]。
其原理是将ICAT试剂与玻璃珠结合,使之固相化,通过固相捕捉和释放等化学反应过程后,LC/MS-MS分析蛋白质的肽段。
4.3亲和色谱结合同位素标记法两个样本分别采用不同的甲酯化试剂(甲醇和氘代甲醇),用亲和色谱将磷酸肽富集后进行LC—MS分析,通过分析成对磷酸肽的丰度比进行磷酸肽的定量研究。
研究者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体外培养的肺癌细胞系,比较了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磷酸肽量的变化,列出了30多个磷酸肽的表达差异。
该方法的缺点在于成对磷酸肽的确认比较困难,需要专门的软件分析。
因为成对磷酸肽的质量数差值并不一致,这与该肽段中可甲酯化的残基数目有关。
同时还有部分谷氨酰胺残基发生脱氨基反应转变为谷氨酸也被甲酯化,更增加了分析的难度。
5.蛋白质磷酸化与疾病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本过程,许多疾病都表现为蛋白激酶和磷酸酶两者活性的失衡,常见疾病有囊性纤维化、阿尔茨海默病以及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蛋白质磷酸化还在细胞增殖调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激酶也是癌症发生的主要调控分子,细胞周期的程序控制主要通过各种细胞周期蛋白和依赖细胞周期蛋白的蛋白激酶有序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从而控制cy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来实现的。
cyclin-CDK复合物和磷酸酶,诱导一连串的级联式反应,通过对转录因子及其他功能蛋白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实现各细胞期的功能。
近年来发现,人类多种肿瘤有cyclin基因的扩增和过度表达,导致CDK、cyclin-CDK复合物的活性增加细胞周期紊乱、细胞异常增殖而发生恶性转化[14]。
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参与了诸多癌症的发生和调控,其负调控常见于恶性转化[15]。
到目前为止,已知的致癌基因中有3/4是酪氨酸激酶的基因,发现多达30%的原发性胸腺和卵巢肿瘤以及40%的非小细胞肺癌表现为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2表达增加。
高水平表达的ErbB2蛋白可导致非配体依赖性二聚化和此激酶的组成性活化。
事实上,ErbB2过表达肿瘤的分析显示酪氨酸特异性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ErbB2表达增加的胸腺肿瘤细胞株呈现MAPK活性增加。
此外,创伤后蛋白质磷酸化研究表明,新生大鼠在大脑皮质撞击伤后24h,海马蛋白质组中蛋白激酶B亚基(葡萄糖载体蛋白3和4、forkhead转录因子)磷酸化水平明显改变。
关于感染所致的蛋白质磷酸化也有报道:宿主在牛分支杆菌BCG感染或以其细胞壁成分磷脂壁酸孵育后,有数十种信号转导分子发生磷酸化改变,激发的信号转导瀑布导致应激活化蛋白激酶及其下游靶标C-Jun的活化。
而且分支杆菌感染还能诱导其他未知蛋白的磷酸化,如细胞骨架蛋白adducin、糖原合酶激酶β,以及参与调节胞内Ca2+水平的受体亚单位。
6.在其生物领域的研究6.1生物学领域蛋白磷酸化在生命各个环节甚至在整个生命科学均起重要作用。
截至2012年7月,Pubmed收录关于磷酸化的文献已经超过16万篇,其中绝大多数涉及蛋白磷酸化。
由于蛋白磷酸化研究的重要性,出现了跳出传统经典生物学,引申自“鸟枪法”为研究思路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是一种基于全细胞内蛋白为研究靶标,全蛋白水平扫描不同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寻找新的磷酸化蛋白及新磷酸化位点,不断完善蛋白磷酸化体系,具有全面、可靠、高效及探索性的特点。
首先,磷酸化蛋白质组学以整个细胞所有蛋白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囊括了细胞内所有具有生命功能的蛋白,如细胞增生、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细胞分化等所有相关蛋白,因而研究更为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