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分数和百分数问题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们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一部分学生学起来感觉非常难,尽管师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但对一般的学生而言,还是难以掌握。学生在五年级学习过分数应用题,其实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是同一种类型题,解题方法是一样的。如何改进并加强这类应用题教学,使它们能够恰当地反映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目的性和实践性,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六年级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通过对这几年我带过五年级和六年级数学经验的总结,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解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阅读,找关键词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要解答一道应用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读懂题意,知道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其次,抓住关键句关键词,找准单位“1”,看单位“1”的量是已知量还是未知量,如果单位“1”的量已知了,根据“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果单位“1”的量是未知的,就根据“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或列方程解答。

二、教学生找准单位“1”的量。

单位“1”是小学数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中的一个标准量,正确认识和理解单位“1”,是解答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找准题目中的单位“1”,其中的数量关系就一目了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作题、找规律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在有分率句子中的“是”、“比”、“占”、“相当于”等词语后面的量,即是表示单位“1”的量,“的+分率”前是单位“1”,还有比如“一桶油,一杯水,一项工程一堆煤,的字前、比字后”等这样的顺口溜。

三、对应法,从确定对应入手找出解题方法。

多数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都有一个“量率对应”的明显特点,对一个单位“1”来说,每个分率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数量,而每一个具体的数量,也同样对应着一个分率,因此,正确地查找并确定“量率对应”是解题的关键。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和掌握“明确对应,找准对应分率”的解题方法,注意有单位的分数和无单位的分率的区别。有单位的数量和无单位的分率要从数量关系上对应。如:一堆煤,还剩下12千克和还剩3/4的分率是一对对应的关系,那么通过除法“12÷3/4”,就能求出单位“1”的量。

四、借助线段图,理解题目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画线段图是解答百分数应用题的一种重要思考方法,因为画线段图,可以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具体化、直观化,可以加速学生的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从图中能容易看出对应的一组数据(确定量率对应,找出对应分率),即一个数量对应相应的分率。因此,在教学中,为突破应用题教学的难点,我指导学生从看懂线段图到学生能根据题意自主画线段图解题,抓住这个环节,运用图的直观性审清题意,然后顺利找到关系式解答。

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它一般包括了三大类的题型,一是求分率,二是求单位“1”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或者是求分率的对应数量,三是求单位“1”的量。对这三大类的复习,既要让学生弄清每一类的数量关系以及三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要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达到融会贯通,这样能学生才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课题: 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执教:蔡琪琳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发展。它是在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种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题,只是有一个数题目里没有直接给出来,需要根据题里的条件先算出来。通过解答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可以加深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提高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 用线段图表示题目的数量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通过“想”帮助学生弄清,要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的公顷数是原计划造林公顷数的百分之几。然后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既开拓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的改变题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认识,看到题里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认识“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2.理解和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正确解答。教学难点:理解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各题中表示单位“1”的量,并列出数量关系式。 (1)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2)故事书的本数相当于连环画本数的百分之几? (3)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 2、只列式,不计算。 (1)140吨是60吨的百分之几? (2)260吨是40吨的百分之几? 3、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 【教学过程说明:通过复习,为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做好必要的准备:①明确题目中哪个量是单位“1”;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也就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的数量关系及解题模式。】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14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百分之几? 2、讨论: (1)这道题与上面的复习题相比较,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 【教学过程说明:从题目对比中引导学生找出异同点,通过不同点,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大全 小升初应用题大全,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买5支铅笔要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5=(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16=(元) 列成综合算式÷5×16=×16=(元)答:需要元。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天耕地300公顷。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5×7=35(吨) 》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105÷(100÷5÷4×7)=3(次)答:需要运3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 解(1)这批布总共有多少米×791=(米) (2)现在可以做多少套÷=904(套) 列成综合算式×791÷=904(套)答:现在可以做904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解(1)《红岩》这本书总共多少页24×12=288(页) (2)小明几天可以读完《红岩》288÷36=8(天) 列成综合算式24×12÷36=8(天)答:小明8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解(1)这批蔬菜共有多少千克50×30=1500(千克)

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类总结

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类总结 第一类: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包括连乘) 1、某食油批发店,上午卖出花生油96箱,下午卖出的是上午的5/12,下午卖出多少箱? 2、一根钢管长8米,用去一部分,还剩下全长的20%,还剩下多少米? 3、水果店运来苹果20筐,运来的橘子的筐数是苹果的12% ,运来橘子多少筐? 4、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300米,第二天比第一天的7/15 少60米,第二天修多少米? 5、水果店进苹果36箱,进的梨的箱数是苹果的12% (5/8)。 (1)进的梨的箱数是多少?(2)进的梨的箱数比苹果少多少箱?(3)进的梨和苹果共有多少箱? 6、小红体重42千克,小方体重38千克,小明的体重相当于小红和小方体重总和的50%,小明体重多少千克? 7、从邮电局汇款需要交1%的汇费,寄2000元需要交多少汇费? 8、王格尔塘镇中小学和洒索玛小学的男生人数分别占全校学生总数的52%,王格尔塘镇中小学有学生800人,洒索玛小学有学生750人,哪个学校的男生多?多多少人? 9、小强在银行里储蓄了1200元钱,取出一部分捐献给灾区,还剩40%,他捐献了多少元? 10、养鸡场用2400个鸡蛋孵小鸡,有5%没有孵出来,孵出来多少只小鸡? 11、王格尔塘镇中小学有学生480人,只有10%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参加保险的学生有多少?

12、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12米,宽是长的60%,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13. 王格尔塘镇中心小学有480人,只有5%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保险。参加保险的学生有多少人? 14王格尔塘镇中心小学开展回收废纸活动,共回收废纸87.5吨,用废纸生产再生纸的再生率为80%,这些回收的废纸能生产多少吨再生纸? 15.海象的寿命大约是40年,海狮的寿命是海象的3/4,海豹的寿命是海狮的2/3。海豹的寿命大约是多少年? 第二类:(1)求甲数是/占/相当于)已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用除法:甲数÷已数) 1、六(1)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男、女生各占全班的几分之几? 2、某村计划种树250棵,实际种树200棵,计划种树的棵树是实际的百分之几? 第三类:已知甲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求甲数(用除法或者用方程解)1、工地运来的水泥有24吨,运来的水泥是黄沙的5/6 ,运来的黄沙有多少吨? 2、水果店运来苹果28箱,正好是运来梨的箱数的45% ,运来的梨有多少箱? 3、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行240千米,占全长的30%,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鲜牛肉煮熟后的重量只有原来的5/12,要得到熟牛肉26千克,需要鲜牛肉多少千克? 5、王格尔塘下摊村种玉米120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种小麦面积的36% ,这个村种小麦多少公顷?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法、工程问题、百分数应用题

分数除法应用题 一、解题技巧:一抓,二找,三确定,四对应。 1、一抓:抓住关键句——分率句;(含几分之几的句子) 2、二找:找准单位“1”的量;(“的”前“比”后的量) 3、三确定:确定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已知单位1用除法,未知单位1用乘法) 4、四对应:找出相对应的数量与分率,列出算式。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分率对应量÷分率=单位“1”的量) 透彻理解分率句的意义,找出相对应的量与率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1、小兰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61,第二天看了全书的5 1正好是60页。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2、修一条2400米的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3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多少米? 3、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31,第二天修了全长的41,第一天比第二天多修200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4、某校美术组有40人,美术组人数是音乐组人数的 32,音乐组人数又是数学组人数的4 3。数学组有多少人? 5、老王家养鸡120只,是鸭的 34,养的鹅又是鸭的6 5。养鹅多少只? 6、一批大米,第一天吃了总数的152,又相当于第二天吃的54。已知第二天吃了50千克,这批大米共多少千克? 7、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去乙地, 4 3小时行了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完全程要多少小时? 8、一条路已经修了 6 1,再修复600米正好修完一半。这条路长多少米? 9、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是乙车的54,乙车运的是丙车的32。丙车运了多少吨? 10、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是乙车的54,丙车运的是乙车的3 2。丙车运了多

少吨? 11、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 43,乙车运的是丙车的32。丙车运了多少吨? 12、一堆货物,甲车运走24吨,乙车运的是甲车的 43,丙车运的是乙车的32。丙车运了多少吨? 1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去乙城3小时行了全程的 4 3。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14、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 4 3。没有修的还有12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5、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是未修的4 3。已经修了12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16、粮店有150袋大米,第一天卖出52,第二天卖出第一天的32。还剩下多少袋? 17、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全程的 ,离中点还有2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8、某电视机厂去年全年生产电视机108万台,其中上半年产量是下半年产量的 5 4。求这个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产量各是多少万台? 行程问题以及工程问题 1、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A 、B 两城相向开出,4小时相遇。相遇时,两车所行路程的比是3:4,已知乙车每时行60千米,求A 、B 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时行了全程的 ,第二时比第一时多行16千米,这时距离乙地还有94千米。那么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开往B 地,当甲车行了全程的50%时,乙车离B 地还有54千米,当甲车到达B 地时,乙车行了全程的80%,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广州到湖南相距720千米,客车和货车分别从两地出发,3.6时后相遇,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3:2,客车和货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开凿一条隧道,甲队单独干要60天完成,乙队单独干要4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目标 1.分析题目确定单位“1” 2.准确找到量所对应的率,利用量÷对应率=单位“1”解题 3.抓住不变量,统一单位“1” 4.知识点拨: 一、知识点概述 分数应用题是研究数量之间份数关系的典型应用题,一方面它是在整数应用题上的延续和深化,另一方面,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解题规律.在解这类问题时,分析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准确找出“量”与“率”之间的对应是解题的关键. 关键: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进行对比分析。在几个量中,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例如:(1)a是b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看作单位“1”. (2)甲比乙多1 8 ,乙比甲少几分之几? 方法一:可设乙为单位“1”,则甲为 19 1 88 +=,因此乙比甲少 191 889 ÷=. 方法二:可设乙为8份,则甲为9份,因此乙比甲少 1 19 9÷=. 二、怎样找准分数应用题中单位“1” (一)、部分数和总数 在同一整体中,部分数和总数作比较关系时,部分数通常作为比较量,而总数则作为标准量,那么 总数就是单位“1”。 例如: 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几分之几?——世界人口是总数,我国人口是部分数,世界人口就是单位“1”。 解答题关键:只要找准总数和部分数,确定单位“1”就很容易了。 (二)、两种数量比较 分数应用题中,两种数量相比的关键句非常多。有的是“比”字句,有的则没有“比”字,而是带 有指向性特征的“占”、“是”、“相当于”。在含有“比”字的关键句中,比后面的那个数量通常就 作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 例如:六(2)班男生比女生多——就是以女生人数为标准(单位“1”), 解题关键:在另外一种没有比字的两种量相比的时候,我们通常找到分率,看“占”谁的,“相当于” 谁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个“占”,“相当于”,“是”后面的数量——谁就是单位“!”。(三)、原数量与现数量 有的关键句中不是很明显地带有一些指向性特征的词语,也不是部分数和总数的关系。这类分数应 用题的单位“1”比较难找。需要将题目文字完善成我们熟悉的类似带“比”的文字,然后在分析。 例如: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 完善后: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了→“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了”→原来的水是单位“1” 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减少了→“冰融化成水后,体积比原来减少了”→原来的冰是单位“1” 解题关键:要结合语文知识将题目简化的文字丰富后在分析 例题精讲 【例 1】 (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甲、乙两人星期天一起上街买东西,两人身上所带的钱共计是86元.在人 民市场,甲买一双运动鞋花去了所带钱的4 9 ,乙买一件衬衫花去了人民币16元.这样两人身上所 剩的钱正好一样多.问甲、乙两人原先各带了多少钱?

【精品】第十一讲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初步

第十一讲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初步 教学说明:在课本上此章节应为小学六年级上半学期内容,也是整个小学的重难点,但各各学校的进度不一,有部分学校已经讲解过,在我们奥数的学习进度中也必须提前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提高,同时兼顾本班孩子的进度, 进行适当补充,为我们以后的工程问题、经济浓度等问题打好基础!我们将“列 方程解应用题"放在此讲之前,意在让学生多一种解决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方 法,增加他们的信心,但主体仍以算术方法为主,碰到个别例题教师可讲述方 程思路. 古希腊杰出的数学家丢番图的墓碑上有一段话:“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幸福的童年.再活十二分之一脸上长起了细细的胡须,他结了婚还没有孩子,又度过了七分之一.再过了五年,他幸福地得到了一个儿子.可这孩子光辉灿烂的寿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在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你能根据这段话推算出丢番图活了多少岁?多少岁结的婚吗? 怎么样?你能根据大数学家丢番图的叙述找到答案么?呵呵!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在课后解决这个“数学趣题"了!好了,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内容概述

在解有关分数的应用题时,首先要弄清以下几个基本问题: (1)如何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只需要将这个数乘以几分之几就得到. 例如:5的24%是多少?解答:5×24%=1.2. (2)如何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只需要将前一个数除以后一个数就得到. 例如:2 3 是 3 4 的几分之几?解答: 23248 34339 ÷=?=。 (3)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如何求这个数?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个数,只需要将这个几分之几的数除以几分之几. 例如:一个数的2 3 等于18,那么这个数等于多少?解答: 23 181827 32 ÷=?=. 分数应用题经常要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我们往往把其中的一个量看作是标准量.也称为:单位“1”,例如a是b的几分之几,就把数b看作单位“1”.在几个量中,弄清哪一个是单位“1”很重要,否则容易出错误.而百分数应用题中所涉及的百分数,只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因而计算的方法和分数应用题是一样的,关键也是要找准单位“1”和对应的百分率,以及对应量三者的关系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及解答方法大全 超人资讯 百家号06-0921:40 小学数学除了简单的计算,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开始出现应用题。应用题是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文字叙述出来所形成的题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应用题大全。 1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1、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例2、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例3、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2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例1、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例2、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例3、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3 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 【数量关系】大数=(和+差)÷ 2 小数=(和-差)÷ 2 【解题思路和方法】简单的题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用公式。 例1、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例2、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例3、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例4、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4 和倍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 【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

小升初百分数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知识拓展】 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与分数应用题基本相同。 利润和折扣问题,要准确理解利润、成本价、定价、售价。折扣表示实际售出价是定 税后=本金×利率×时间; 税款=本金×税率 税后利息=税后-税款 通常称糖、盐、药等为溶质(即被溶解的物质),把溶解这些溶质的液体称为溶剂,溶质和溶剂的混合液体称为溶液。而浓度则是溶质和溶液的比值,在浓度问题中,经常用到

下面的数量关系: 质量百分比=溶质重量÷溶液重量×100% 溶液重量=溶质质量+溶剂重量 浓度=溶质质量÷(溶质重量+溶剂重量)×100% 100件,84)=105 =10.5×350-2100 =1575(元) 答:每天利润比原来增加1575元。 【题后反思】计算物品进货价、售价时要弄清物价的利润、利润率是杜少即题目中

具体数量所对应的百分数是多少。 例二一辆快客上午8:00从甲地开往乙地,到下午2:00正好走完了全程的40%,这时汽车离全程的一半还差42千米。问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思路点拨】客车行了全程的40%与客车行了全程的一半还差42千米相等,可以利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求出全程,利用客车6个小时行了全程的40%就可以算出客车的速度。 20% 【解析】 30÷(1+20%)=25元 30÷(1-20%)=37.5元 25+37.5-30×2=2.5元 答:卖出这两件商品总体上是亏了2.5元。

【题后反思】分别求出两件衣服的成本,得到成本和,然后与卖出的总价做对比。 例四按规定,稿费收入扣除800元后要按14%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王编辑领得稿费按规定缴纳了税款210元,那么他这次税前稿费是多少元? 【思路点拨】稿费扣除800元就是除去800元剩下的部分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缴纳税款题目中有,可以求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钱数,再加上不需要缴纳的800元,就 2. 比千克少30%是35千克。 3. 六年级一班有45人,其中男生有25人,女生比男生少 %。 4. 一种小麦出粉率为85%,要磨13.6吨面粉,需要这样的小麦吨。 5.一件商品先提价25%,之后降价,则:需要降价的百分数是才能保持原来的

六年级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典型解法的整理和练习

1、分数应用题类型总结 第一类、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已知单位“1”,用乘法。 “是”“比”“占”后面是单位1,已知单位“1”,用乘法。 “是比占”相当于“=” “的”相当于“×” 例1: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3,乙数是25,求甲数是多少? 甲数 = 乙数 × 53 即25×5 3=15 1.(1)某校有男生240人,女生是男生的 6 5,女生有多少人? 第二类、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未知单位“1”,用除法。 “是”“比”“占”后面是单位1,未知单位“1”,用除法。 “是比占”相当于“=” “的”相当于“×” 例: 甲数是乙数的5 3,甲数是15,求乙是多少? 甲 = 乙 × 53 即:15÷5 3=25 1、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4 1,果园里有桃树多少棵? 第三类、两步乘除 此类型的题是第一第二类题目综合运用,一般要经过两步才能得到答案。 1、A 、小明有图书48本,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6 5,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43,小利有图书多少本? 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要倒着分析,从问题开始分析。 思路:a 、看问题求小利有图书多少本; B 、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3/4; 从ab 看,如果知道小芳的图书本数,即可求出小利有多少本图书,小芳的图书是单位‘1’,小利图书=小芳图书×1/4,从题目看,小芳的图书本数没有直接给出,现在还不能求出小利的图书本数,接着看题目。 C 、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5/6; 如果知道小明的图书本数即可求出小芳的图书本数,小明的图书是单位‘1’,小

芳图书=小明图书×5/6,随之可求出小利的图书本数; D 、最后,彩蛋来了,“小明有图书48本” 有了这个条件,根据c 可求出小芳的图书本数,根据b 可求出小利图书本数。 看明白了吗?从问题开始分析,根据条件一步步得到答案,像柯南找破案一样,很酷吧。自己尝试做一下吧 B 、小利有图书45本,小芳的图书是小明的65,小利的图书是小芳的4 3,小明有图书多少本? 2、A 、果园里有桃树80棵,梨树的棵树是桃树的 169,又是苹果树的32 15,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 B 、果园里有桃树45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 169,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2017,果园里有多少棵苹果树? 第四类、比单位“1”多或者少,已知单位“1”. 甲比乙多几分之几,已知乙,求甲。 甲=乙×(1+几分之几) 1、商店运来一批水果,其中苹果有180kg,梨比苹果多9 1,苹果多少千克? 2、林场有400棵杨树,槐树的棵数比杨树多8 1,林场有多少棵槐树? 甲比乙少几分之几,已知乙,求甲。 甲=乙×(1-几分之几) 6、某校有男生240人,女生比男生少6 1,女生有多少人?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假设思路

【假设思路】在自然科学领域内,一些重要的定理、法则、公式等,常常是在“首先提出假设、猜想,然后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数学解题中,也离不开假设思路,尤其是在解比较复杂的题目时,如能用“假设”的办法去思考,往往比其他思路简捷、方便。我们把先提出假设、猜想,再进行检验、证实的解题思路,叫假设思路。 例1 中山百货商店,委托运输队包运1000只花瓶,议定每只花瓶运费0.4元,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结果运输队获得运费382.5元。问:损坏了花瓶多少只? 分析(用假设思路考虑): (1)假设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损坏一个花瓶,那么所得的运费应该是多少? 0.4×1000=400(元)。 (2)而实际只有383.5元,这当中的差额,说明损坏了花瓶,而损坏一只花瓶,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还要赔偿损失5.1元,这就是说损坏一只花瓶比不损坏一只花瓶的差额应该是多少元? 0.4+5.1=5.5(元) (3)总差额中含有一个5.5元,就损坏了一只花瓶,含有几个5.5元,就是损坏了几只花瓶。由此便可求得本题的答案。 例2 有100名学生在车站准备乘车去离车站600米的烈士纪念馆搞活动,等最后一人到达纪念馆45分钟以后,再去离纪念馆900米的公园搞活动。

现在有中巴和大巴各一辆,它们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0米和150米,而中巴和大巴分别可乘坐10人和25人,问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最少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用假设思路思索); 假设从车站直接经烈士纪念馆到公园,则路程为(600+900)米。把在最后1人到达纪念馆后停留45分钟,假设为在公园停留45分钟,则问题将大大简化。 (1)从车站经烈士纪念馆到达公园,中巴、大巴往返一次各要多少时间? 中巴:(600+900)÷300×2=10(分钟) 大巴:(600+900)÷150×2=20(分钟) (2)中巴和大巴在20分钟内共可运多少人? 中巴每次可坐10人,往返一次要1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0人。 大巴每次可坐25人,往返一次要20分钟,故20分钟可运25人。 所以在20分钟内中巴、大巴共运45人。 (3)中巴和大巴20分钟可运45人,那么40分钟就可运45×2=90(人),100人运走90人还剩下10人,还需中巴再花10分钟运一次就够了。 (4)最后可求出最后一批学生到达公园的时间:把运90人所需的时间,运10人所需的时间,和在纪念馆停留的时间相加即可。

六年级百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

六年级百分数乘除法应用题解题技巧 一、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例:实验小学现有男生500人,女生400人, ①男生是女生的几(百)分之几 ②女生是男生的几(百)分之几 【方法】:比较量÷标准量=对应分率 【分析与解】在问题①中男生为单位“1”的量,即为“标准量”,女生是与男生进行比较的量,暂称为“比较量”。“女生是男生的几(百)分之几”用整数方法表示则为“女生是男生的几倍”故用男生的量除以女生的量便为女生是 男生的几(百)分之几。 问题②中女生与男生进行比较,男生为“标准量”,女生为“比较量”所以 要用女生的人数除以男生的人数。 解:①列式:500÷400=5/4 (125%) ②列式:400÷500=4/5 (80%) 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例1、实验小学现有男生50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实验小学现有 女生多少人 【方法】标准量×对应分率=比较量 【分析与解】从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的信息中得知男生为标准量(已知), 女生为比较量。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也可以说女生人数是“500”人的4/5。(即:标准量×女生对应分率=女生人数) 这里学生应比较熟练地掌握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结论。 解:500×4/5=400(人) 例2、一本故事书有1000页,小明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5,第二天又读了这本书的1/4,①两天共读了多少页②还剩多少页没有读 【方法】当标准量为总量(即一堆煤的总重量、一本书总页数、一条路的总 长……)时(标准量×谁的分率=谁的量) 【分析与解】此题中这本书为标准量,“第一天读了这本书的1/5”,这本书有1000页,也就第一天读了1000页的“1/5”(1000×1/5); 第二天又读了这本书的1/4,用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两天读的页数相加得出两天共读的页数。进一步分析题意,这本书为标准量,同时也是总量,不管第一天和第二天分别读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他们共读了这本书的“1/5+1/4”,所以,用总页数×两天读的分率=两天读的页数;用总量×未读的分率=未读的页数。 解:①1000×(1/5+1/4) =450(页) ②1000×(1-1/5-1/4)=550(页)

百分数应用题的分类及方法(推荐文档)

把百分数应用题分为以下六种主要类型: 一、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1、 60的40 %是多少?提示: 强调分数乘法的意义:把60(即单位“1”),平均分成100份,取其中的40份。 2、五(1)班有40人,男生占全班的 65 % ,男生有多少人? 3、五(1)班男生有25人,女生是男生的80 %,女生多少人? 4、一条公路60千米,已经修了60%, 还剩下多少千米? “单位“1”x对应分率=对应数量“:公路全长x60%=已经修的部分,公路全长x40%=剩下的部分 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的30%是30。 2、五(1)班男生有20人,男生是全班的40 %,全班有多少人? 3、五(1)班男生有16人,男生是女生的80 %,女生有多少人? 4、一条公路,已经修了60 %,还剩下20千米,这条公路有多长? 5、五(1)班男生占全班的60 %,男生比女生多了10人,全班有多少人? 三、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 1、五(1)班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多了10 %,女生有多少人? 如“女生比男生多了10%”,完整的句子是“女生比男生多了男生的10%”。“比”相当于“等于”,转化成数学语言“男生人数+男生的10%=女生人数” 2、五(2)班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少了10 %,女生有多少人? 四、已知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五(1)班男生有22人,男生比女生多10 %,女生有多少人?

单位“1”不知道,“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或者对应数量÷对应分率=单位“1” 2、五(1)班男生有27人,男生比女生少10 %,女生有多少人? 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把另一个数分成100份,即是单位“1”。单位“1”可能是标准量或整体量,在出油率、正确率、成活率、出勤率、含盐率等题目中,单位“1”是总数,即整体量。 1、五(1)班有50人,男生有20人,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2、男生有20人,女生有30人,男生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3、 100千克的花生,能榨出65千克的花生油,花生的出油率是多少? 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1、男生有30人,女生有20人,男生比女生多了百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了百分之几? 2、电饭锅的原价是220元,现价是160元,电饭锅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补充完整“男生比女生多了女生的百分之几”.方法:先算多(或少)的部分,用多(或少)出来的部分除以单位“1”。或者先求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然后再跟单位“1”(即另一个数)比较大小。 百分数应用题通常会有以下几种题型。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的解题规律,做到这两点 一、求比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解题规律:把一个数看作单位“1”, 一个数+一个数×百分之几或一个数×(1+百分之几)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同学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还开始试着运用简易方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难点,这一部分内容融入了等式的性质,以及四则运算各部分的关系,有助于同学们对所学的算术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理解。如何应用方程来解应用题呢?同学们不妨看看下面的一些技巧。 一、首先是审题,确定未知数。 审题,理解题意。就是全面分析已知数与已知数、已知数与未知数的关系。特别要把牵涉到的一些概念术语弄清,如同向、相向、增加到、增加了等,并确立未知数。即用x表示所求的数量或有关的未知量。在小学阶段同学们遇到的应用题并不十分复杂,一般只需要直接把要求的数量设为未知数,如:“学校图书馆里科技书的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科技书有495本,文艺书有多少本?”在这道题目中只有“文艺书的数量”不知道,所以只要设“文艺书的数量”为未知数x就可以了。 二、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关键。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因而“等式”是列 方程必不可少的条件。所以寻找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如上题中“科技书得本数比文艺书的2倍多47本”这是理解本题题目意思的关键。仔细审题发现“文艺书本数的2倍加上47本就是科技书的本数”故本题的等量关系为:文艺书本数的2倍+47=科技书的本数。上题中的方程可以列为:“2x+47=495” 三、解方程,求出未知数得值。 解方程时应当注意把等号对齐。如: 2x+47=495 2x+47——47=495——47 ←应将“2x”看做一个整体。 2x=448 2x÷2=448÷2 x=224 四、检验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中必不可少的。 检验并写出答案.检验时,一是要将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二是检查所求得的未知数的值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要舍去,保留符合题意的解. 1)将求得的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中检验。如果左右两 - 1 -

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资料讲解

一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知甲的1/3与乙的1/2的和,求甲乙1.两段铁丝共24米,第一段的1/3与第二段的2/5和是8.6,两段铁丝各长多少米? 2.甲、乙两班共有学生84人,甲班人数的1/2与乙班人数的3/4共53人,甲、乙两班各有学生多少人? 3.甲、乙两仓共有化肥220吨,运出甲仓的1/4和乙仓的1/5,共50吨到供销社出售,甲乙两仓原有化肥多少吨? 4.甲、乙两仓库共存粮240吨,甲仓的20%与乙仓的12%恰好等于38吨,甲乙两仓库各存粮多少吨? 5.师徒二人合做零件880个,师傅剩下自己任务的1/8没做,徒弟剩下自己任务的1/10没做,共剩下102个零件,求师傅任务比徒弟多多少个? 6.六年级共有学生240人,男生的3/4与女生的1/2去参加课外活动,其余的91人参加扫除,六年级男女生各多少人?

二.较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1.一批水果,第一次运出1/5,第二次运出200箱,第三次运出的是前两次总和 的3/4,还剩170箱,这批水果共多少箱? 2.一个乡已造林840000平方米,比原计划少1/5,现在要求造林面积超过原计 划的10%,这个乡还要植多少平方米? 3.一根铁丝,第一次截了1/5,第二次截了30米,第三次截的米数与前两次截 的总米数的比是5:4,这时还剩下全长的25%,这根铁丝长多少米? 4.一筐苹果,筐占苹果的2/25,卖掉48千克苹果,这时苹果的重量相当于筐重 的1/2,原来苹果与筐共重多少千克? 5.一辆客车到站后1/4的旅客下车,又有12人上车,开车时,车上旅客人数是 到站前的90%,这辆车到站前有多少乘客? 6.某厂上月用去原有存煤的45%后又运进24吨,这时存煤吨数是原有存煤的 75%,原有存煤多少吨? 7.面粉厂甲、乙两个车间计划加工一批面粉,实际完成计划的130%已知甲车间 与乙车间完成任务的比是8:5,乙车间比甲车间少加工13 1/2吨原计划加工多少吨? 8.织布车间有甲乙两个组,甲组原有工人占车间总人数的3/5,现从甲组调14 人到乙组,调整后甲组工人是乙组工人的4/5,求甲组原有多少人? 9.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天可加工54个,徒弟如果单独加工17天可完成任务, 现在二人同时工作,任务完成时,师徒二人加工零件个数的比为9:8,这批零件共有多少? 三.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已知1/3甲与1 /2乙的差,求甲乙两数)转分率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公式汇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公式汇总.DOC 1 简单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2、解题步骤: 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不丢字不添字边读边思考,弄明白题中每句话的意思。也可以复述条件和问题,帮助理解题意。 b选择算法和列式计算:这是解答应用题的中心工作。从题目中告诉什么,要求什么着手,逐步根据所给的条件和问题,联系四则运算的含义,分析数量关系,确定算法,进行解答并标明正确的单位名称。 C检验:就是根据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检查看所列算式和计算过程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如果发现错误,马上改正。 2 复合应用题

1、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数量关系组成的,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 2、含有三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个数的应用题。 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3、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已知两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的和(或差)。 已知两数之和与其中一个数,求两个数相差多少(或倍数关系)。 4、解答连乘连除应用题。 5、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6、解答小数计算的应用题:小数计算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应用题,他们的数量关系、结构、和解题方式都与正式应用题基本相同,只是在已知数或未知数中间含有小数。 答案:根据计算的结果,先口答,逐步过渡到笔答。 7、解答加法应用题: a求总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是多少,求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b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和乙数比甲数多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8、解答减法应用题: a求剩余的应用题:从已知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 -b求两个数相差的多少的应用题:已知甲乙两数各是多少,求甲数比乙数多多少,或乙数比甲数少多少。 c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已知甲数是多少,,乙数比甲数少多少,求乙数是多少。 9、解答乘法应用题: a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已知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求总数。 b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是多少,另一个数是它的几倍,求另一个数是多少。 10、解答除法应用题: a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把这个数平均分成几份的,求每一份是多少。 b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应用题:已知一个数和每份是多少,求可以分成几份。 C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的几倍的应用题:已知甲数乙数各是多少,求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 d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百分数应用题总结及答案解析

(一) 典型例题 例1、(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的辆数占计划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原计划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 5000辆实际比计划多的 实际产量 5500辆 解答:方法1: 5500 – 5000 = 500(辆)……实际比计划多生产500辆 500 ÷ 5000 = 0.1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方法2: 5500 ÷ 5000 = 110%……实际产量相当于原计划的110% 110% - 100% = 10%……实际比计划多生产百分之几答:实际比计划多生产10%。 例2、(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向阳客车厂原计划生产客车5000辆,实际生产5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分析与解:要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就是求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的辆数占实际产量的百分之几,把实际产量看作单位“1”。两者之间的关系可用线段图表示。 计划产量 5000辆 计划比实际少的 实际产量 5500辆 解答:方法1: 5500 – 5000 = 500(辆)……计划比实际少生产500辆 500 ÷ 5500 ≈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 方法2: 5500 ÷ 5500 ≈ 90.9%……计划产量相当于实际的90.9% 100% - 90.9%≈ 9.1%……计划比实际少生产百分之几答:计划比实际少生产9.1%。 点评:想一想,在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单位1 ×分率 = 分率对应的量”,如果和百分数应用题结合起来,求一种量比另一种量多(少)百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对应思路

【对应思路】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特点是一个数量对应着一个分率,也就是一个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叫做对应关系。找对应关系的思路,我们把它叫做对应思路。 例1 有一块菜地和一块麦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91公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三分之一放在一起是84公亩,那么,菜地是几公亩? 分析(用对应思路分析): 这是一道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我们不妨用对应思路去思索。如能找出91公亩、84公亩的对应分率,此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但题中有对应分率两个,究竟相当于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呢?这是解题的关键。而我们一时还弄不清楚,现将条件排列起来寻找。 求出总公亩数后,我们仍未找到菜地或麦地占总公亩数的几分之几,故还不能直接求出菜地或麦地的公亩数。但我们把条件稍作组合,就可以求出

分析到这一步,那么再去求菜地有多少公亩,则就变成了一道很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了。 例2 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条排水管,要灌满一池水,单开甲管需要3小时,单开丙管需要5小时,要排完一池水,单开乙管 顺序,循环各开水管,每次每管开一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分析(用对应思路考虑): 本题数量关系复杂,但仍属分数应用题,所以仍可用对应思路寻找解题途径。 首先要找出甲、丙两管每小时灌水相当于一池水的几分之几,乙、丁两管每小时排水相当于一池水的几分之几,然后才能计算。 通过转化找到了对应分率就容易计算了。假设甲、乙、丙、丁四个水管按顺序各开1小时,共开4小时,池内灌进的水是全池的:

也就是20小时以后,池内有水 总共是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最新如何提高六年级学生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难点之一,之前教六年级时,教完百分数应用题,常常有这样的疑惑:学生在学百分数应用(一)时掌握得不错,在学百分数应用(二)时也不错,学百分数应用(三)也还行,但是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求比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数”、“已知两个量的和(或差)及两个量对应的百分比,求总量”、“已知一个数及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求另一个数”这几类百分数应用题综合在一起进行练习时就错误百出。原因之一是没有认真审题,不能正确的找到题目中的单位“1”,之二是不知道究竟用何种运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践,觉得以下几下几种做法有一定的效果。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以及审题能力的提高 有效的审题就是要求学生审清题目的信息和数量的关系,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中量与量之间的内在关系,理清思路,周密地思考问题,从而正解的解决问题。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不断的总结、反思。进行审题训练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必须先要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首先读题,读题时确定单位“1”,并把它圈出来。确定单位“1”的一般方法:在

“比”或“是”后面的数是单位“1”。百分数应用题首先分为两大类,一是已知数量求百分率:二是已知百分率求数量。 (1)、已知数量求百分率分又分为两类:第一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比较量÷单位“1”的量,(对于学困生来说,还可以通俗点教他们就是把“是”字变成除号,用单位“1”的量做除数)第二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用(大的数-小的数)÷单位“1”。 (2)已知百分率求数量。这一大类的题在确定单位“1”之后,再判断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或用方程解决。 2、重视学生审题的过程。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保证学生“想”的时间,给予他们“讲”的机会,多让学生探索、交流、讨论解题思路,并让学生独立说说思维的过程。课堂中,有时学生读题后对应用题的表述不正确,老师要加以引导,使其重新思考,而不是打断学生的发言,用一个“坐下”结束;有时学生解答复杂的应用题刚沾到一点科边,也不应马上肯定,然后接过来分析讲解,这时只应在疑难地方稍作点拨,启发学生自己找到解法。总之,我们要放手把审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且重视学生审题的思维过程。即使学生思考有误,教师也不必马上说出正确的思考方法,而是让学生分析失误的原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有根据地周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我在教学中曾经遇到这样一道习题: 某钢铁公司新安装了一种锅炉,每月烧煤20吨,比原来的锅炉每月节约煤20%,原来的锅炉每月烧煤多少吨? 当堂练习时,我一检查,发现学生们做出了两种答案,如下:(1)20÷(1-20%)=25(吨)(2) 20+20×20%=24(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