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分期

合集下载

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无论是原发性还是转移性脊柱肿瘤,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神经功能障碍、局部包块或脊柱畸形等。

无症状的脊柱肿瘤通常在体检中才会被发现。

那么,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是什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下脊柱肿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1、肿块因脊柱骨肿瘤多发生在椎体,而椎体的位置较深,难以在体表发现,故以肿块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并不常见,主要见于颈椎或脊柱后部附件结构的肿瘤。

脊柱恶性肿瘤的包块增长较快,对周围组织常形成压迫等,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等表现。

转移性脊柱肿瘤由于有原发病灶的存在,以及转移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比较迅速,易于诱发脊柱疼痛和神经症状等,常在形成较大包块前即已被发现。

2、背痛背痛是脊柱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经常早于其他神经症状数周或数月。

可以见到两种性质不同的背痛:与肿瘤有关的疼痛和机械性疼痛。

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并且一般在白天因活动而缓解。

3、疼痛疼痛是脊柱肿瘤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

80%~95%的原发性脊柱肿瘤在确诊时疼痛是首发症状,有时是惟一症状。

脊柱肿瘤所致疼痛的可能机理包括:骨的浸润和做坏(尤其是骨膜的膨胀)、骨病变组织的压迫、病理性骨折、脊柱椎节不稳、脊髓、神经根或神经丛的压迫和侵蚀等。

夜间疼痛几乎是所有脊柱肿瘤的特征性表现,同样也是脊柱肿瘤患者的常见表现。

其原因主要在于:(1)夜间患者通常采取卧位,静脉压力相对较高,而对肿瘤周围的末梢神经形成刺激。

(2)夜晚脊柱肿瘤患者的精神注意力相对较为集中,对疼痛变得较为敏感。

(3)肿瘤释放的一些炎性介质对神经形成刺激等。

患者出现咳嗽、打喷嚏、用力或其他增加腹内压的动作可诱发疼痛加重。

4、神经功能障碍脊髓神经受压可由肿瘤本身直接侵袭引起,也可由肿瘤破坏骨性结构导致的畸形继发引起。

由于脊柱肿瘤主要位于椎体,往往从前方压迫锥体束或前角细胞,故常首先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其临床症状则视脊髓神经受压程度和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脊髓前角综合征、脊髓后角综合征及脊髓半切综合征等。

脊柱占位

脊柱占位
可明显强化,水肿
骨母细胞瘤
年龄:20岁以下 部位:30~40%在脊椎,绝大多数位于
椎弓部,部分可侵犯椎体 大部分为良性,骨母细胞瘤>2cm
MRI表现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2cm) 病灶内多发散在钙化(50%) 不同程度反应性硬化 病灶易累及软组织 T1W中低信号,T2W不均匀混杂高信号,
增强后可有明显强化
转移瘤
脊柱转移瘤 –约占脊柱肿瘤的50% –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 –胸椎>腰>颈 –椎体>椎旁>硬膜外>硬膜内
途径 –椎旁直接侵犯–淋巴道 –血行性:最常见 –Batson静脉系统
转移瘤
多为融骨性破坏: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 可强化
多发骨质破坏且不累及间盘
寻找原发灶
成骨转移瘤
(三)肿瘤样病变
主要内容
分三大类: 一、良性肿瘤(48.45%):血管瘤,骨样骨
瘤,骨母细胞瘤,巨细胞瘤等 二、恶性肿瘤(40.67%):骨髓瘤,转移瘤
等 三、肿瘤样病变(10.88%):动脉瘤样骨
囊肿,嗜酸性肉芽肿等
(一)良性肿瘤
脊椎血管瘤
最常见的脊柱良性肿瘤,临床 0.6%— 1%
分为海绵状血管瘤和毛细胞血管瘤 任何年龄可出现,一般无症状 脂肪性与软组织性
多核巨细胞与单核基质细胞 5~10%为恶性
影像学
偏心性溶骨性破坏(内部决无钙化) 皮质膨胀:“薄壳” 突破皮质
无硬化带或断续硬化带 椎体病变,可累及附件 突破皮质+软组织肿块—侵袭性。 多房+骨壳完整+边缘硬化—非侵袭性。
MRI表现
T1WI:低/等信号,高信号提示出血 T2W等信号,高信号常为囊变 有或无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 常合并囊变及出血:液—液平面

脊柱肿瘤

脊柱肿瘤


布情况

椎体部位
恶性
• 转移瘤 • 骨髓瘤 • 浆细胞瘤 • 淋巴瘤 • 脊索瘤 良性
• 血管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巨细胞瘤
附件

良性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 软骨瘤 • ABC

恶性

除了以下之外
• 软骨肉瘤
• 骨肉瘤
• Ewing肉瘤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脊索瘤
起源:斜坡30-50%、骶尾椎 50%、颈椎15%
• 特定好发年龄(需要强调)
<30岁:少见、多为良性(除Ewing肉瘤、骨肉瘤外) >30岁:多为恶性肿瘤(除血管瘤、骨岛外)
• 部分肿瘤有临床特征
年青人、夜间痛、水杨酸缓解—高度提示骨样骨瘤
二、临床特点与外科分期
椎体骨折---提示脊柱肿瘤 Radicular或脊髓压迫取决于部位和病变累及范 围(foramina和椎管) 肿瘤的生长速度: 鉴别高度恶性(生长迅速)--低度恶性和良性肿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病例4 骶尾椎脊索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男性,48岁,会阴部疼痛、麻木感10个月
起源于脊柱两端的肿瘤
• 骨巨细胞瘤(GCT)
来源不明,病理上见梭形细胞基质和混杂丰富破骨细胞 7%发生于脊柱,骶骨最多,占骶尾肿瘤30-50%(第二位) 20-50岁女性多见,5-10%恶性 影像学特征
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椎板骨样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骨 软 骨 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射科
胸椎关节突骨软骨瘤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放女 进 力性2行射年,性科肢25体岁无,

脊柱肿瘤 PPT课件

脊柱肿瘤 PPT课件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偶见于脊柱和其他骨骼 侧位片上典型表现 CT扫描(轴位)表现 治疗:观察、即使刮除植骨也会复发、不主张 放疗(神经炎和并发症)
良性肿瘤 血管瘤 haemangioma
瘤样病变 嗜酸性肉芽肿 Eosinophilic Granuloma


预后:孤立型优于多发型 5年生存率分别50%和10% 最常见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 CT、ECT有助于诊断 疼痛部位可以放疗 手术指征:直径>10cm,神经症状,脊柱不稳, 病理骨折,放疗不敏感
原发恶性肿瘤 多发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
原发恶性肿瘤 浆细胞瘤 Plasmacytom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鉴别:扁平椎体或颅底凹陷(成骨不全、骨发育不良) 常常影响脊柱(10-20%影响到脊柱,胸椎多见) 有人说10岁以下不用活检 多数自限,支具减轻症状 高度随时间可复原 若进展,刮除或放疗,有全身多处可化疗 鉴别:TB,化脓性骨髓炎,神经母细胞瘤,Ewing,恶 性血液病,圆细胞肿瘤
原发性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脊柱肿瘤类别



良性肿瘤 瘤样病变 原发恶性肿瘤 转移性肿瘤 椎管内肿瘤(特有)
原发性肿瘤易发部位

后部结构:成骨细胞瘤,骨样骨瘤 骶骨:脊索瘤,骨巨细胞瘤 前部结构:其余 血液系统肿瘤,Ewing肉瘤:多有其他部位或 系统累及,治疗上必须兼顾. ABC:前后均可
良性肿瘤 成骨细胞瘤 osteoblastoma
转移性性肿瘤
脊柱转移性肿瘤



流行病学:转移/原发=40/1 成骨:前列腺、乳腺、肾、肺(偶尔) 溶骨:肺,消化道 注意:骨髓瘤是最常见的原发肿瘤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及分期是肿瘤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这个过程涉及到对肿瘤的详细分析和分类,目的是提供更准确的疾病描述,引导更为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方案。

现在,我们将详述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的过程和意义。

一、肿瘤的分型
肿瘤的分型是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来进行的。

主要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病变范围有限,不会侵犯或转移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且有可能转移到其他部位。

在进一步的分类中,我们还可以根据肿瘤的起源组织来进行分型,如鳞状细胞癌、腺癌、肉瘤等。

二、肿瘤的分级
肿瘤的分级是根据肿瘤细胞的化学、形态和生物学特性,判定其恶性程度和预后。

通常,肿瘤的分级分为四级,即低级别(I、II)和高级别(III、IV)。

低级别肿瘤的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缓慢,预后相对更好;高级别肿瘤的细胞分化差,生长迅速,预后比较差。

三、肿瘤的分期
肿瘤的分期是对肿瘤病性程度和扩散范围的评估,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至关重要。

肿瘤的分期通常包含三个方面: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是否受到侵犯(N),是否有远处转移(M)。

根据
这三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将肿瘤分为四期,从I期至IV期,肿瘤的严重程度逐步增加。

综合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我们可以对肿瘤的性质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这对于制定合适的治疗策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准确的评估肿瘤的类型、级别和阶段,我们才能有效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实现精准医学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脊柱肿瘤的分期课件

脊柱肿瘤的分期课件

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
1 反应带,2 假包膜,3 假包膜内病灶,4 卫星灶。 1 反应带,2 假包膜,3 假包膜内病灶,4 卫星灶。
A S1,良性肿瘤,静止,外有包膜; B S2良性肿瘤,活跃,外有假包膜; C S3良性肿瘤,侵袭性,假包膜中有指状突起 或跳跃卫星灶;
D ⅠA,低度恶性,脊椎间室内,有假பைடு நூலகம்膜; E ⅠB低度恶性,脊椎间室外(椎旁或椎管内); F ⅡA,高度恶性,间室内,椎体内卫星灶; G ⅡB,高度恶性,间室外,卫星灶,无远处转 移。
据此,确定肿瘤的空间位置和范围,以及受累
节段的毗邻关系,根据肿瘤的空间位置和范围, 制定手术方案。
胸腰椎肿瘤的Tomita分型
• A 病变局限在脊椎骨质内。Ⅰ型:单纯前部 或后部的原位病灶(1或2或3);Ⅱ型:前 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1+2或3+2); Ⅲ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 (1+2+3);
• B 病变累及脊椎骨质外。Ⅳ型:侵及椎管 (硬膜外,任何部位+4);Ⅴ型:侵及椎 旁;Ⅵ型:侵及相临椎体(任何部位+5);
• M 转移。Ⅶ型:多节段或跳跃性病灶。
脊柱肿瘤的分期
(1)1980年Enneking提出了脊柱肿瘤外科 学分期,广泛用于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但难 以用于脊柱肿瘤。
(2)1997年意大利的Boriani等人提出了 胸腰椎的WBB脊柱肿瘤外科分期(包括胸腰 椎肿瘤和颈椎肿瘤的WBB分期)
(3)日本的Tomita等人则将胸腰椎肿瘤分 为7个亚型。
脊柱肿瘤的Enneking分期的治疗
胸腰椎肿瘤的WBB分期
颈椎肿瘤的WBB分期
按照X线片、CT、MRI影像,把椎体水平断 面分为12个放射状的区域(Sector),依椎管中心 为圆点,由左后侧起始,依次分为1至12区;同 时在水平断面上由外层向内层分为A,B,C,D, E 5层,A层为骨外软组织,B层为骨浅层,C层 为骨深层,D层为硬膜外层,E层为硬膜内层; 另外,在脊柱纵轴上计数被累及椎体的数目。

肿瘤分期tnm分期标准

肿瘤分期tnm分期标准

肿瘤分期tnm分期标准肿瘤分期TNM分期标准。

肿瘤分期是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侵袭范围以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来确定肿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是临床上对肿瘤进行评估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而TNM分期系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分期系统,它通过对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转移情况(N)以及远处转移情况(M)进行评估,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TNM分期系统中的T分期。

T分期是指肿瘤的原发部位和大小,它通常分为T0、T1、T2、T3和T4五个阶段。

T0表示没有发现原发肿瘤,T1表示肿瘤直径小于2厘米,T2表示肿瘤直径在2-5厘米之间,T3表示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T4表示肿瘤侵犯了周围组织或器官。

通过T分期的评估,可以初步了解肿瘤的原发情况和大小,为治疗提供参考。

其次,我们再来看一下TNM分期系统中的N分期。

N分期是指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它通常分为N0、N1、N2和N3四个阶段。

N0表示没有淋巴结转移,N1表示局部淋巴结转移,N2表示区域性淋巴结转移,N3表示远处淋巴结转移。

通过N分期的评估,可以了解肿瘤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从而进一步评估肿瘤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TNM分期系统中的M分期。

M分期是指肿瘤的远处转移情况,它通常分为M0和M1两个阶段。

M0表示没有远处转移,M1表示有远处转移。

通过M分期的评估,可以确定肿瘤是否存在远处转移,从而进一步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方案。

综合来看,TNM分期系统通过对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将肿瘤分为不同的分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TNM分期系统对肿瘤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总之,肿瘤分期TNM分期标准是临床上对肿瘤进行评估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它通过对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

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肿瘤是一种异常细胞的过度增生,形成肿块或肿瘤。

了解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肿瘤的分型、分级和分期,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肿瘤相关问题。

一、肿瘤的分型肿瘤的分型是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形态特点及分子生物学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

分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类型,因此能够指导合理的治疗方案。

1. 组织来源分型根据肿瘤的组织或细胞来源,肿瘤可以分为上皮肿瘤、间叶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上皮肿瘤起源于上皮组织,如乳腺癌、肺癌等;间叶肿瘤起源于间质组织,如肉瘤等;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如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2. 形态特点分型根据肿瘤的形态特点,肿瘤可以分为腺癌、鳞癌、混合型肿瘤等。

腺癌起源于上皮腺体,如乳腺腺癌;鳞癌起源于上皮表面,如肺鳞癌;混合型肿瘤则具有两种或更多不同的组织成分。

3. 分子生物学分型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现,肿瘤的分子特征与预后关系密切。

例如,乳腺癌根据HER2、ER和PR的表达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包括HER2阳性、激素受体阳性和三阴性亚型。

二、肿瘤的分级肿瘤的分级是根据其组织结构的异质性、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增殖指标等特征进行评估的过程。

分级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恶性程度,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肿瘤的分级通常采用三级制度,即G1、G2和G3。

G1表示肿瘤组织结构较为成熟,细胞分化良好,生长缓慢;G2表示肿瘤组织结构相对较为成熟,细胞分化中等,生长速度适中;G3表示肿瘤组织结构较不成熟,细胞分化差,生长速度较快。

分级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评估。

一般来说,G1级别的肿瘤较为温和,预后相对较好;而G3级别的肿瘤则较为恶性,预后较差。

三、肿瘤的分期肿瘤的分期是根据肿瘤的扩散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情况进行分类的过程。

分期是评估肿瘤的临床扩散程度和分级的重要方式。

1. TNM 分期系统TNM分期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肿瘤分期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原发肿瘤的分期系统(WBB;Tomita)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用于肢体肿瘤目前已得到大家公认,但脊椎有其解剖复杂的特点,故难以直接将Enneking系统应用于脊柱病变,但可借鉴Enneking关于肢体肿瘤的肿瘤学分期应用于脊椎肿瘤。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WBB系统及Tomita系统是专用于脊椎肿瘤的外科分期系统,将有利于手术的规范、手术彻底性评估、资料的比较及评价。

WBB外科分期
Weinstein于1991年和1994年为切除原发性脊椎肿瘤而开始尝试分期,进而根据Rizzoli 研究所的经验修改为现在用于临床评估的WBB分期系统。

Boriani等认为只有在肿瘤确诊及肿瘤学分期后才可进行外科分期。

该分期系统包括三部分内容:(1)在脊椎横断面上依顺时针方向呈幅射状分为12个区,其中4-9区为前部结构,1-3区和10-12区为后部结构;(2)由浅表向深部分为5层,即A(骨外软组织)、B(骨性结构的浅层)、C(骨性结构的深层)、D(椎管内硬膜外部分)和E(硬膜内部分);(3)肿瘤涉及的纵向范围(即侵犯的节段)。

每例记录其肿瘤的扇形区位置、侵犯层数及受累脊椎。

Tomita外科分类概念
1988年Magerl等提出单一后路切口进行全脊椎切除,虽然实现了脊髓的有效减压,但不是整块(en bloc)去除,而是一块一块去除(Piecemeal)。

因为脊柱手术显露困难,比邻结构复杂,临近大血管和内脏器官,既往所行手术大部分是刮除、囊内切除或是逐块去除。

为尽可能避免手术造成的瘤细胞污染,以及由此而进一步造成的预后不良,Tomita设计出了一种更积极的手术方式:单一后路的全脊椎整块切除(total en bloc spondylectomy,简称TES)。

为此而将脊柱解剖学分类为五区:椎体区(1区),椎弓根区(2区),椎板、横突和棘突区(3区),椎管内硬膜外区(4区),椎旁区(5区);进而按照病灶受累的顺序及范围进行外科分类为三类七型(根据Enneking外科分期系统改进):Ⅰ-Ⅲ型属间室内,Ⅳ-Ⅵ型
属间室外,Ⅶ型为多发或跳跃性病灶。

即:
A 病变局限在椎骨质内
Ⅰ型:单纯前部或后部的原位病灶(1或2或3)Ⅱ型:前部或后部病灶累及椎弓根(1+2或3+2)Ⅲ型:前部、后部及椎弓根均受累(1+2+3)
B 病变累及椎骨外
Ⅳ型:累及蛛网膜下腔(任何部位+4)
Ⅴ型:累及椎旁(任何部位+5)
Ⅵ型:累及相邻脊椎
M - Ⅶ型:多发或跳跃性病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