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话语分析

合集下载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东部日报》: PC shot boy from 9 inches. (警察枪击男孩,相距只有9英寸。)
《太阳报》: Robber’s son, five, killed in his bed. (抢劫犯之子, 5岁,在床上被杀。)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国外批评话语分析领域 目前已形成了Fowler、VanDijk、Fairclough、 Martin、Wodak、PaulChilton、RonScollon、 SiegfriedJager、EricJohn-son、Wetherell等人 为代表的各大学派及其分析模式。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
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语篇体裁交织性分析 话语历史背景分析
系统功能语法分析
Halliday将语言所能完成的具有无限可能性 的功能抽象概括为三大语言元功能,即概念 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
Wodak代表维也纳学派,她从历史角度出发,把 话语放在历史语境(社会与政治)中,用话语—— 历史模式展开分析;
PaulChilton认知话语分析法基于认知科学、发 展心理学。除此之外,还有RonScollon的媒介话 语 分 析 学 说, Eric Johnso n 的 批 评 隐 喻 分 析 法,Wet herell 拉夫堡学派的话语心理学。
批评话语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
1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 2 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 3 批评话语分析的主要方法 4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
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以下简称CDA) 是当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新兴分支。

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与积极话语分析的对比研究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主要区别在于它们所关注的话语类型和研究方法。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1. 话语类型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批评、指责、吐槽等负面情绪表达的话语类型,而积极话语分析则着重研究赞赏、表扬、支持等积极情绪表达的话语类型。

2. 研究方法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强调深入剖析批评话语的语言形式、语言行为及其对话语中主体的身份认同和权利关系的影响,通常采用内容分析、语篇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而积极话语分析则注重从情感和心理角度探究积极情绪表达的形式、效应和机制,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等。

3. 研究对象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的是批评话语的表达者与受众,如政治家、记者等舆情领袖对社会事件的评价,或者网络社区中吐槽、口水人、喷子等的言论。

而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对象则更多地聚焦于个体、家庭、组织等小尺度范畴,关注他们的积极性表现、情绪状态和社会认同等方面。

4. 研究价值的不同。

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目标主要是探寻负面情绪表达的形式、原因和影响,为缓和冲突、提升合作等提供思路和决策支持。

而积极话语分析的价值在于发现人们积极情绪表达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积极情绪对个体及组织的影响,并为产生更强大的个人、组织和社会效益提供参考。

综上可知,批评话语分析和积极话语分析是两种研究方法,在话语类型、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研究价值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同。

但是,这两种方法也有相通之处,比如都是从语言行为的视角出发,探讨语言信息对心理和社会的影响,在不同场合和形式中的变化和发展。

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

批评性话语分析述评

结论
当然,作为一种新兴的分析方法,批评性话语分析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例如,其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还需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在实践应用中,还需要结 合具体语境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之,批评性话语分析是一种极具前景的 研究领域,值得我们继评性话语分析
3、意识形态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意识形态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社会的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 的价值观和观念,而这些又通过语言体现出来。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 传播意识形态,以及这种传播如何影响社会现实。例如,在商业广告中,商家常 常利用意识形态来推销产品,通过塑造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和态度来达到销售目 的。广告中的语言手段,如比喻、暗示和形象等,都是为了将商品与积极的意识 形态起来,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2、权力关系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权力关系在批评性话语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语言使用者的身份、地位和权 力关系直接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结果。批评性话语分析语言如何反映和塑造 权力关系,以及如何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影响。例如,在政治演讲中,权力关系的 体现尤为明显。演讲者通过语言手段,如选词、语气和修辞等,将自己的观点强 加给听众,从而巩固或改变他们对于某些问题的认知和态度。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4、话语权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话语权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在一定社会语境中,特定个体 或群体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的权力就是话语权。批评性话语分析如何通过话 语权的争取和行使,来改变不合理的权力关系和意识形态。例如,在媒体报道中, 和编辑往往通过行使话语权来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和提高公众意识。他们可以通 过客观报道、揭露真相和批判不公现象等手段,争取公众的支持和改变社会的权 力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介绍任润萌

批评话语分析介绍任润萌

任润萌的研究方法与特点
研究方法
任润萌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既注重深入的文本分析,也运用统计分析来 验证研究假设。
研究特点
任润萌的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她借鉴了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 和方法。
任润萌的影响与启示
影响
任润萌的学术成果对批评话语分析领域产生 了重要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 和实践指导。
企业话语分析
企业话语分析主要关注企业文本中的语言使用和话语结构,探究企业如何通过语言手段影响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的认知和 态度。
研究者通过分析企业宣传资料、广告、社交媒体等企业文本,揭示企业话语中的隐含意义、品牌形象和营销策略等,从而为 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品牌管理建议。
教育话语分析
教育话语分析主要关注教育领域中的语言使用和话语结构,探究教育话语对学生 认知和发展的影响。
数据获取与处理的难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批评话语分析需要处理大量的 文本数据,如何高效地获取和
处理数据成为一大挑战。
技术支持与创新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何利用新 技术提高话语分析的效率和准
确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伦理问题与规范
在话语分析过程中,如何保护 被分析者的隐私和权益,避免 伦理问题的出现,需要建立相
应的规范和标准。
研究者通过分析教师课堂话语、学生作业、教育政策文件等教育文本,揭示教育 话语中的知识建构、能力培养和评价标准等,从而为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提供有 益的启示和建议。
社会话语分析
社会话语分析主要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语言使用和话语结构,探究社会话语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影 响。
研究者通过分析社会事件、社交媒体、公共演讲等社会文本,揭示社会话语中的身份认同、社会阶层 和社会运动等,从而为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提供有益的视角和分析工具。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研究方法,在国内语言学界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将简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阐述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回顾和分析国内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贡献,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研究数据等方面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者提供全面的研究视角和深入的理论思考,推动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也期望能够引起更多学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和兴趣,共同推动语言学研究的深入和创新。

二、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历程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在西方兴起以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在中国,批评话语分析经历了从引进介绍到自主研究的发展历程,成为语言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译和介绍西方的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方法,如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框架、Wodak的话语-历史分析方法等。

这些研究不仅为国内学者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后续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开始结合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对批评话语分析进行本土化改造。

他们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中国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性别歧视、环境污染等。

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社会问题的语言表征,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的新趋势。

学者们利用大规模语料库,对特定话题或事件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揭示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因素。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批评性话语是指带有批评或负面情绪的言论或评论,在当今社交媒体和网络文本中越来越常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大量的批评性话语被发布和传播,对个人、组织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批评性话语的分析和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批评性话语进行了一些探讨和分析,但大多是基于小样本或者是基于主观理解。

随着语言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构建并利用语料库进行批评性话语分析已成为可能。

通过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者可以更客观地了解批评性话语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进一步揭示其中隐藏的规律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利用语料库构建与分析批评性话语,结合数据科学和情感分析的方法,深入挖掘批评性话语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批评性话语的分析,我们希望可以为社交媒体内容管理和网络舆论监督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网络空间的健康发展和良性互动。

1.2 研究目的批评性话语一直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不仅是社会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而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作为近年来的热门研究方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构建语料库和运用相应的分析方法,对批评性话语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中的规律和特征,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批评性话语提供理论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批评性话语经常出现在各种场景中,比如新闻媒体、社交网络和日常交流中。

对批评性话语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语境,了解人们的情感倾向和态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语料库的构建和分析,揭示批评性话语的特征和规律,为我们准确地识别和理解批评性话语提供依据。

基于语料库的分析方法还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探讨批评性话语的话语功能和语言形式,为我们提供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基于语料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方法,为语言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功能语法

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功能语法

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功能语法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本文旨在探讨功能语法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的应用。

批评话语分析是一种旨在揭示语言使用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等问题的研究方法。

而功能语法,作为一种强调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功能和目的的语言学理论,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批评话语分析和功能语法的基本概念,然后探讨功能语法如何作为批评话语分析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具体案例来展示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本文将总结功能语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功能语法在批评话语分析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一工具进行深入的语言和社会问题分析。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functional grammar as an effective tool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s a research method aimed at revealing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behind language use. Functional grammar, as a linguistic theory thatemphasizes the function and purpose of language in social communication, provides a powerful analytical tool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article will first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functional grammar, then explore how functional grammar can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demonstrate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research through specific cases. This article will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of functional grammar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Through the explanation in this article, read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and role of functional grammar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s well as how to use this tool in practice for in-depth language and social problem analysis.二、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The Core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是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旨在揭示语言使用与社会现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批评话语分析2篇

批评话语分析2篇

批评话语分析2篇批评话语分析1:在社交媒体上,有许多针对政治人物和公众人物的批评话语。

这些话语可能是通过评论或个人帖子表达的,可能是在论坛或讨论组中发表的,也可能在聚会和社交场合中发表的。

不管在哪种情况下,批评话语都是一种社交行为,它允许人们表达他们对某个特定问题或人物的看法。

然而,批评话语也可能会带来阴暗面,因为它们可能会导致贬低、侮辱和歧视。

在一些情况下,批评话语被视为对人权的侵犯。

举个例子,一些人利用种族、性别和性取向等来攻击特定的人物。

这种做法不仅显得不负责任,而且也会造成伤害和痛苦。

许多人认为,这种方式的批评话语影响到人们的自尊心和身份认同,因此应该避免使用。

相反,批评话语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它应该表达对问题的担忧和对改变的期望。

然而,在处理批评话语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假信息和虚假言论。

一个人在表示自己的担忧时,可能会有一个不准确的信息来源或者持有误解,这可能导致错误的信息在社交媒体上蔓延。

在这种情况下,对批评话语的回应不应该是反扑或批判,而应该是通过对错误信息进行修正,确保公众正确地了解事实。

因此,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遵守社交规范,当我们表达批评话语时,应该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对批评话语进行独立的、客观的分析和评估,以确保其所表达的真正意图和准确性。

批评话语分析2:网络上的批评话语存在着一定的好处和坏处。

对于一些事实问题和社会问题,批评话语经常会促使人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更多地了解和讨论。

可以说,批评话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观点的渠道。

然而,批评话语同样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些批评话语没有任何建设性,只是键盘侠在网络“呐喊”,这不仅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影响到被批评的人的情绪和心理。

更有甚者,一些批评话语会发展到个人攻击和言语暴力,给社交媒体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遵守网络社交规范,让批评话语更具有建设性。

一方面,我们应该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用事实和证据说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话语制衡的批评话语分析汤红娟(乐山师范学院,乐山614000)提要:话语制衡在话语交际中有惠人利己的语用功能。

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视角来看,话语制衡是话语交际者在社会权力、社会阶层、年龄、认知能力等语境因素的制约下,为保全面子和均衡面子采用的话语策略。

本文以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话语制衡为例,通过对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及语境因素的分析,探讨话语制衡的语用功能和语用原则;阐明话语制衡在发挥惠人利己语用功能的前提下,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机制。

关键词:批评话语分析;话语制衡;语用原则;电影《金陵十三钗》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100(2013)02-0036-5On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in the Flowers of War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Tang Hong-juan(Leshan Normal University,Leshan614000,China)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have both self-favored and other-interested pragmatic functions in discourse communication.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perspective,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purport to be the corresponding discourse strategies the interlocutors apply in order to save face and balance face under the restrictions of contextual elements like social power,class,age,and cognitive abil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ts contextual elements and delves into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principles.Based on the exemplification of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in the movie,the Flowers of War,this paper elaborates how 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 help to construct harmonious human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echanisms on the condition of executing both self-favored and other-interested pragmatic functions.Key words: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discourse checks and balances;pragmatic principle;the Flowers of War1批评话语分析和语境因素批评话语分析是1979年由R.Fowler等人在《语言与控制》一书中提出的话语分析方法,是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的社会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社会现实中的权力失衡现象在话语中的反映,主要探讨话语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力关系,揭示意识形态对话语的影响、话语对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以及两者与社会结构和权力建构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效能(Fairclough2003,Gee1999,Mar-tin2000,Wodak2001,廖益清1999,刘立华2008)。

批评话语不仅反映社会,它还直接参与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的构成,因而批评话语分析关注语言的社会实践性、话语呈现权力和意识形态的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批评话语分析有3种研究方法。

第一,批评话语分析运用历史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分析和解释语言的变化,特别是那些由于受到社会权力的影响而发生的言语变化。

第二,批评话语分析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为本,话语与社会的关系通过话语和语境媒介发生间接联系,这种联系是批评话语分析所描述和解释的对象。

第三,批评话语分析是解释性的,对不同的受众来说,由于情感态度、阶级地位、种族、性别、年龄、认知能力以及意识形态的不同,尤其是由于涉及的语境因素的不同,相同话语可以有不同的诠释(王占斌苑春鸣2007)。

语境因素是指话语或言语行为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语言上下文或非语言的主客观环境因素(武瑷华2006)。

van Dijk曾说,“我们可以将语境分为全局语境(global context)和局2013年第2期总第171期外语学刊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2013,No.2Serial No.171部语境(local context)。

前者指交际事件发生的社会、政治、文化与历史结构;后者指交际事件发生的直接情景,既包括交际所属的领域、活动、扮演各种社会角色的参与者,又包含参与者的意图、目标、知识、规范和其他信念”(van Dijk2001:108)。

在van Dijk看来,语境并不是客观的社会变量,而是在一定的社会互动或交际情景中,参与者对该情景中相关要素的一种特定的心智表征或主观解读(van Dijk2008:24),正是这种心智表征控制着话语的生产与理解。

语境因素在社会团体、社会表征、社会成员的心理表征以及具体的话语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它可以通过社会认知在心理表征中的具体化、意识形态及价值观等的物化过程来解释话语的个人属性以及社会属性(van Dijk2001:113-114)。

国内学者郭松、田海龙等认为,批评话语分析的语境因素呈现出5大特点。

第一,语境因素概念更加广泛,不仅包括具体交际情景,而且包括宏观社会结构,如权力和意识形态等。

第二,语境因素不再被视为外在的语言和语言使用者的纯客观存在,而是语言使用者的主观建构,语言使用者在语境研究中占有核心地位,凸显主观意识。

第三,语境因素聚焦微观的语言现象,如语音、语调、词汇、句法等,同时也关注话语的宏观层面,如衔接与连贯、主旨、操控策略等。

第四,语境因素不仅把语言和话语作为分析对象,建立语言与社会语境之间的联系,还试图对话语生成和理解的社会机制和过程作出理论描述。

最后,语境因素与批评话语之间存在辩证的关系,语境不仅可以决定批评话语的意义,批评话语也可以建构一定的语境(郭松田海龙2011)。

2话语制衡的批评话语分析2.1话语制衡释义“制衡”有相互制约以达到平衡之意,是西方政治学术语,它的英文是checks and balances.早在古希腊时期的梭伦就创造性地设计了分权和制衡的民主政治机制,此后,权力制衡思想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得以发展,权力制衡的政治体制成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可以说,话语制衡是权力制衡的言语行为,特指在话语交流中对话者对特定的话语行为的命题、目的和方式进行质疑与制约以促进在对话者之间的思想互动,并在对话者之间产生合理的人际关系与交流机制的话语行为(南佐民2008)。

笔者认为,话语制衡涵盖批评话语分析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是在对话交流者双方社会权力、社会阶层、年龄、认知能力等悬殊的语境因素的制约下,双方为保全面子和均衡面子所采取的话语策略。

话语制衡能产生惠人利己的语用功能,能促进构建合理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机制。

2.2话语制衡语境因素和语用功能van Dijk认为,支配他人控制能力的权力是通过共享的社会认知和体现这些社会认知的心理模型来影响话语的生成和理解(van Dijk2001:114)。

话语制衡是权力制衡的言语行为,可以通过请求、解释、建议、说服、命令、抱怨、否认、反驳、质疑、掩盖、操控等话语策略来实现。

话语制衡的语境因素涉及批评话语行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景等要素,其中社会认知是社会所共享的对社会结构、群体、关系以及思维活动的表征。

社会认知调节话语、交际互动,并影响我们对社会事件、社会机构和权力关系的理解(van Dijk1993a:257)。

话语虽然由个人产生和解读,但这一切建立在社会共享的知识与信念之上。

话语只能通过话语交际方的社会认知去影响社会结构,社会结构也只能通过社会认知来影响话语结构(van Dijk 1993b:110),认知和社会是话语制衡的相关语境要素。

如此看来,话语制衡的语用功能在于认知和社会关系结构中建立合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交流机制,实现参与机会均等的有效话语交流。

这种话语交流正如Jürgen Habermas所认为的,应该具有理想的语境因素,符合4个要求,即“可理解要求”、“真理要求”、“正当要求”以及“真诚要求”(Jürgen Habermas1990)。

因此,话语制衡的语用功能首先要满足话语交际者的各种诉求,其中以言语行为作为交流的手段在话语制衡中产生“可理解要求”,以理性探索为特征的话语在话语制衡中产生“真理要求”;以追求利益和权力为特征的话语在话语制衡中产生“正当要求”;以追求情感为特征的话语制衡产生“真诚要求”(南佐民2010)。

话语的逐利特征等语境因素使话语产生偏颇性,话语制衡的目的就是实现在具有偏颇性的话语之间相互制约的语用功能,均衡满足话语交际者的各种诉求。

2.3话语制衡的语用原则从话语制衡所涉及到的语境因素来看,话语制衡是对社会认知和社会关系的再建构,主要通过请求、建议、说服、命令、抱怨、否认、反驳、质疑、掩盖、操控等话语策略来实现满足话语交际者的诸多诉求,它的语用原则常常表现为对合作和礼貌等语用原则的违反多于遵守。

话语制衡在违反Grice(1975)的合作原则和遵守Brown和Levinson(1978)以及Leech(1983)的礼貌原则中得以实现。

众所周知,违反合作原则中的某项准则会产生会话含义。

话语制衡的语用原则正是在违反质量、数量、关联和方式4项准则中的任何一项产生会话含义后,达到话语之间相互制约的目的。

另外,话语制衡遵守策略、宽宏、赞扬、谦虚、赞同、同情6大准则的礼貌原则;简言之,即努力“使自身受惠最小,使他人受惠最大;使自身受损最大,使他人受损最小”(何兆熊等2000)。

话语制衡的语用原则就是在保全面子的基础上均衡面子,均衡对话交流者渴望得到他人尊重和喜爱的积极面子和希望个人自主性不受干涉的消极面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