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综合视频监控分析

合集下载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工程检测技术分析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工程检测技术分析

关键 词 :视 频 ;存 储 ;监控 ;功 能 ;性 能 ;互联 互通
Abs ra t t c :Bas n t e ed o he r quie e r m ntofRaiwa I e at i l y nt gr ed V deo M onior ng S t t i ys em e hni Tc cal
监控 等 项 目的现 场施 工 和 测试 , 中国铁路 通 信 信号
上海 电信测试 中心 ( 简称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施工
和调试经验 ,而项 目实施 中出现 的问题 ,也 为本 项 目 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 的保 障和积 累 。 此 外 ,应铁 道 部 要 求 ,公 司参 与 了在 北 京 进 行 的 l 2家视 频集 成商 系统平 台的全面 测试 ,测 试 函概 了功 能 、性 能 、主观 评 估 、互 联 互 通等 各 方 面 ; 完 成 了 1 视 频 集 成 商 智 能 分 析 C级 入 门 测 试 ,建 2家 立 了铁 路智 能分 析 Cl 智 能 库 ; 与 组 织 了北 京 级 参 高 清视 频 摄 像机 测 试 ,对 4家 视 频集 成 商 的高 清 摄
究提供 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同时 ,通过对青 藏线、
像机进行了平台接入基本功能测试、高清与标清对
扩容或减小覆盖范围。当前武广高铁用户数量较少 ,
沿 线小 区通 常配 置 为 两个 载 频 ,大 型车 站 或 容量 大
的小 区配 置 3 载 频 ,能够 满足 当前用 户接 人需要 。 个
蓦 铁路综合视 频监控 工程检测技术分析
黄 智 浩
( 中国铁 路通 信信 号上 海 电信测 试 中心 ,上 海 205) 0 4 6
摘 要 :基 于 《 铁路 综合 视 频监控 系统技 术规 范( 行) 试 》要 求 ,从 专 业测 试 的 角度 对铁 路 综合视 频监

高速铁路安全监控中的视频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速铁路安全监控中的视频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速铁路安全监控中的视频分析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高速铁路的日益发展和普及,确保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至关重要的任务。

现代高速铁路系统涉及许多复杂的环境和情况,例如高速行驶的列车、不同天气和道路条件下的运输、以及对行人、行驶中车辆和基础设施的监控等。

因此,视频监控技术在高速铁路安全监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视频分析技术在高速铁路安全监控中的研究和应用。

1. 视频分析技术在高速铁路安全监控中的作用视频分析技术通过对高速铁路的视频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实现对各种事件和情况的实时监控和预测。

这些技术对于高速铁路安全监控具有以下作用:1.1 人员行为检测与识别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对铁路区域内的人员行为进行检测和识别。

例如,对于非法横穿铁路的行为,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视频图像中的行人位置和轨迹,及时报警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铁路行车的安全。

1.2 车辆识别与监测高速铁路上的车辆管理是保障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视频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行驶中车辆的自动识别和监测。

例如,对于超速行驶的车辆,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视频图像中的车辆速度和轨迹,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1.3 道路状况监控视频分析技术还可以对高速铁路道路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例如,对于道路上的障碍物、积水等情况,系统可以通过分析视频图像中的像素变化和颜色变化,及时报警或采取其他措施,确保铁路行车的稳定和安全。

2. 高速铁路视频分析技术的研究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铁路视频分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目前正在研究的重要方向:2.1 视频目标跟踪视频目标跟踪是指在一个视频序列中检测和跟踪特定目标的位置和轨迹。

对于高速铁路安全监控来说,准确追踪移动的车辆和行人非常关键。

目前的研究集中在提高目标追踪的准确度和鲁棒性,以应对不同光照、天气和视角等因素带来的挑战。

2.2 动态事件检测动态事件检测是指在视频序列中检测和分析特定的事件,例如车辆超速、危险驾驶、交通事故等。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牵引变电所、AT所、分区所设置3台 室外摄像机,安装高度为距地面6米左右, 立杆高6.5米,监控目标分别为院落门、 机房门及院落中的电力设备。
区间GSM-R通信基站、信号中继站 设置1台室外摄像机,安装高度为距地面 3.5米左右,立杆高4米,监控目标分别为 院落门、机房门及院落情况。
隧道口视频摄像机安装在 距离隧道口30m处,距离轨面高 度为4m,设备箱底面距槽道面 1.5m ,监控目标为整个隧道口。
运营调度 车务系统
电务系统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运营调度 公跨铁、咽喉区、救援通道等 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统 运转室、中控室等 电务系统 基站(机房)、中继站、院落、铁塔等 供电系统 牵引变电、电力供电机房、院落等 客运系统 旅服(售票室、候车大厅、进出站口等)
如:
通信基站内摄像机 安装在机房内部的 墙壁上,监控目标 为通信基站防盗门。
角钢塔上摄像机安装在铁路侧 的的立柱上,高度为距离轨面20m, 防护箱安装在摄像机下,监控目标 为线路巡视、路基段治安复杂区。
桥梁疏散通道处视频杆距离 疏散通道下端通道口5-15m ,监 控目标为下端通道口。
二、作用
威慑 作用
远程监控 与管理
实时 处理
功能复核 作用
记录与 查阅作用
预警 作用
三、特点
有效辅助性 记录完整真实性
资源共享性 集成核心性 影响最小
四、应用
防范区域的 实时监控
指挥决策 系统
探测信息 的复核
视频移动 侦测
图像信息 的记录
完全 管理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概述
客运系统 供电系统
综合视频监 控系统的铁 路业务需求
一、概念
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采用先进的视频监控技术和IP传输方式, 而构建的网络化、数字化的视频监控系统。

视频监控在铁路上的应用分析

视频监控在铁路上的应用分析

视频监控在铁路上的应用分析视频监控在铁路上的应用迄今为止,中国的铁路事业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从成渝铁路到青藏铁路,再到武广高铁,无不体现现代化铁路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视频监控系统在保障铁路运行的安全和稳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以911事件为触发点的全球化反恐浪潮促使全球安防设备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直接导致市场上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去年全球视频监控设备市场约90 亿美元,预计2013年将上升到15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北京天安门广场安装第一批监控系统开始,中国的安防产业经历了引进、模仿、消化吸收、创新的发展过程。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的安防企业已经达到2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00万人;行业总产值达到2300多亿元。

其中,安防产品产值约为1000亿元,安防工程市场和服务市场约为1300亿元,全行业实现增加值800多亿元。

其中安防电子产品发展较快,年均增长25%左右。

2.中国视频监控发展回顾中国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以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为轨迹,视频监控行业发展可以分为几个时期:2005年以前为模拟监控时代;2005~2008年为数字监控时代;2009至今,为IP网络监控时代,并朝着高清智能化时代发展。

2005年以前,视频监控长期处于模拟视频监控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视频监控产品厂商的生产研发能力比较弱,产品主要靠模仿后低价参与市场竞争,厂商的研发基本维持在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主要资金用于购买机芯、镜头组装摄像机。

市场上的视频监控产品以国外品牌为主。

国外视频监控产品中国代理商的数量非常多。

模拟时期,视频监控产品的主要类型基本和现在的视频监控产品类型一致。

以前端摄像机为例,彩色一体机、道路专用摄像机、日夜转换摄像机、防水型摄像机、红外摄像机、高速球、黑白/彩色枪机、球机、半球等产品当时都已具备,清晰度多以480线为主,甚至当时也有了网络摄像机和网络视频服务器。

浅析视频监控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和前景

浅析视频监控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和前景

编号:SY-AQ-06604(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浅析视频监控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和前景Application and Prospect of video monitoring technology in railway industry浅析视频监控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应用和前景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前言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向着客货分线,全电气化等方向发展,整个管理体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过去分散的效率低下的管理模式转向采用综合调度指挥、综合维修、集中养护等高度集中高效的作业管理体制。

视频监控作为铁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行车调度、救援指挥、防灾安全、客货运服务调度等提供直观先进的辅助决策手段,对于保障铁路的安全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铁路行业对视频监控的需求铁路不同业务和部门对视频监控的覆盖范围需求:(1)车/机务站段调度检护系统对视频监控的需求监控重要道口、编组站、路口的人流和车流情况,保证车辆安全通行。

监控行车室、接车亭等行车重要岗位接发列车作业,监控调车作业,检查干部上岗到位情况,监控调车作业计划编制、传达,监听调车联控用语、平而调车信号命令等内容。

监控站台、道岔咽喉区等影响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场所,检查咽喉区穿越正线调车有关制度、人身安全措施、车辆的动态防溜等落实情况。

监控接发列车各项作业全过程,实现信号操纵、车机联控等关键环节的卡控。

实现对外勤接发列车出退场时机、命令凭证交递、信号开放等检查。

实现对重点列车全程追踪监控。

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构成及其技术方案范文分析

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构成及其技术方案范文分析

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构成及其技术方案范文分析要功能。

II类视频接入节点设置在采集点较集中且具有传输条件的点和沿线部分车站,具有对采集点的视频汇聚及上传、存储、调用等功能。

2.2视频采集点根据安全、管理、防灾等要求,视频采集点设置在铁路车站、段所及沿线区间的重点场所和区域,通过前端监控设备实现对监控对象的监控,生成的视频图像可以在现场进行原始模拟图像的编解码,也可以通过视频网络传送到视频接入节点进行编解码。

2.3视频网络视频网络包含了视频接入和视频传输,主要完成视频信号从视频和相关控制信息由采集点传到视频节点、用户监视终端和视频接入节点传到视频区域节点/视频核心节点的功能。

网络构成可采用SDH网、MSTP、有线(光缆、电缆)或无线等方式接入。

2.4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包括铁道部、铁路局/客专调度所和站段级用户的监控/显示终端,各级用户按业务部门可分为调度、公安、安监、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客运、货运、供电等。

各类用户终端可以根据业务范围和使用权限对系统内的视频资源进行访问和控制操作。

3.高速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编码技术方案选择编码器主要负责把多路模拟的视频、音频信号(如摄像机、麦克风、音箱等视音频源信号)进行数字化和压缩编码,形成IP数据包,利用网络传送到指定的目的地址。

视频压缩编码主要是对模拟视频图像进行数字化,并将含有大量冗余信息的数字视频进行压缩、编码,压缩、编码之后方便远程传输和储存。

视频压缩编码作为网络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之一,其编码质量直接影响视频的传输、存储和播放等相关环节。

近年来,随着视频编码技术的发展,出现了AVS,MPEG-4,H.264,MPEG-2,H.263,MPEG-1,H.261等相关技术,其中H.264和MPEG-4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因为这两项技术具有灵活性高和压缩效率高等优点,当前在视频监控系统中这两项技术的应用也最为广泛。

对于用户来说,选择视频压缩编码技术主要考虑价格、稳定性、存储量带宽及清晰度等几方面的因素。

铁路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检测技术

铁路视频监控智能分析系统检测技术

D :1 . 6 /i n1 7 —4 0 0 1 40 8 oI 03 9 .s .6 34 4 . 1. . 9 js 2 0 0
1 概述
近 年 来的
析 ,从 而 在 画 面 中截 取 一 些有 用 的信 息 ,它 在 某程 度 上 代替 监控 人 员 ,节 省 了 人 力 资源 。换 句 话 说 , 智 能视 频最 重要 的是 如何 在 画面 中截取 有 用 的信息 。 那 么 ,这 就 必 须 首先 定 义 “ 为 有 用 或说 有 价值 的 何 信息” 。如果 一 个 监控 画 面 中没有 任 何 画 面 的变 化 , 那 么它 是一 个价值 不 高 或没有 必要 立 刻 关注 的画面 。 反 之 ,如 果 画 面有 变 化 就 必须 马 上 被 监视 到 并 进 行 分 析判 断 。 从广 义 上 来说 ,也 可 以把智 能 视 频分 析 定 性 为 基 本 运 算 功 能 ,起 到对 视 频 画 面进 行 分 类 、 比对 或 识 别 的 作 用 。另 一 方 面 ,它 可 以对 画 面 进 行 分 析 , 对 画质 进行 某 些 优 化 ,提供 更好 的画 质 以供 监 控 人
异 。然 后通 过 差 异 占总 体 画 面 的百 分 比产 生报 警 信 号 。但 采 用这 种 方 式 往往 误 报 率 十分 高 ,因为 画 面
2 智 能分析技术 的概念及 分类
2 1 智能分析系统的概念 .
从 狭 义 上 来说 ,智 能视 频 是 对 视频 画面 进 行分
容易因外界因素而产生细微或大幅度 的变化 ,例如 下雨、日 下的光线变化等外界环境 因素等。因此, 光
22 智能分析系统的原理 .
智 能分 析 系统 最早 的开 发 ,其 应 用 场合 以及 目 的就 是 移 动侦 测 系 统 ,其 原 理 是在 画 面 中用 前 一 帧

试论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试论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

试论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本文分析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对其应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对视频监控技术应用于铁路系统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说明,以期为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价值。

标签:视频监控系统;应用措施;改进措施铁路部门不仅有许多不同的专业分工,业务上彼此之间相互关联,而且其工作空间也相互交叉,需要相互配合协作,而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具有智能化和数字化等特点,可以满足铁路部门对监控系统的多功能要求,有效提高监控的质量与效果。

1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措施(1)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视频核心节点、视频区域节点、视频接入节点和视频采集点等构成。

不同的结构节点分布着不同的用户,涉及到不同业务部门,每级用户对监控系统的资源有着不同的使用权限。

例如视频核心节点的用户为铁道部,负责管理不同的视频区域节点。

(2)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技术的应用。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多级管理、转发和存储的功能,具有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特点。

系统利用模拟摄像机采集模拟信号,并将其进行压缩编码后,以数字信号的形式在铁路系统的数据网上进行传输,并依据实际的需要由不同的视频区域节点采取存储措施。

不同视频区域节点的用户依据各自权限对铁路系统实施视频监控、图像调用和远程操控等措施。

系统利用网络化的数字存储技术,以SAN和DAS等方式对视频进行存储,并依据时间、地点与事件触发因素对存储的视频采取帧率控制与图像分辨率的控制等措施。

视频信息保存的时间视其重要性而定,一般在3~30d之间。

同时,为了解决不同用户同时利用同一路的视频资源,系统利用分发/转发的技术,并明确了分发/转发的能力与设备在复制多路视频时的能力。

系统还采用了SIP作为传输控制的协议,并对其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规范,以解决系统中不同视频区域节点之间的相互连通,进而实现系统间资源的调用与控制。

2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的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解决了用户多、建设分散和需求功能多等问题,在技术的使用、资源的共享和管理的质量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其在系统兼容性、技术的实用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综合视频监控13.1一般规定13.1.1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综合视频系统)由视频节点、视频汇集点、视频采集点、承载网络和终端设备组成。

其中,视频节点包括视频核心节点、视频区域节点、I 类视频接入节点和II类视频接入节点,视频终端包括用户终端(含显示设备)和管理终端。

13.1.2 视频节点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设备、解码设备等;视频汇集点设备包括编码设备、视频光端机、网络交换设备等;视频采集点设备,即前端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视频光端机,及与之配套的云台、防护罩、室外设备箱、视频杆塔等附属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通信接入设备等。

前端采集设备、编码设备及视频接入设备等设备总称前端设备。

113.2 设备管理13.2.1 综合视频系统的维护分界13.2.1.1综合视频专业与通信其他专业分界(1)与传输专业分界:以连接传输设备的第一连接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2)与数据网专业分界:以数据网设备所在机房配线架的连接器(或第一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

(3)与通信线路专业分界:以进入综合视频系统的第一连接处为分界点,连接处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

13.2.1.2通信专业与铁路其它专业部门的维护分界(1)前端设备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前端采集设备为模拟摄像机时,以编码设备的输入端为界,编码设备(含)至节点设备由通信专业负责;编码器(不含)至摄像机由前端设备维护单位负责。

前端采集设备为IP摄像机时,以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IP摄像机由铁路局指定单位负责维护。

(2)用户终端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以用户终端的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维护单位负责。

13.2.2 接入综合视频系统的视频终端应进行存储介质封闭处理;严禁在视频终端上进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操作;严禁在视频终端上安装、运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软件;未经批准,严禁擅自接入视频终端。

13.2.3 维护人员不得擅自改变综合视频系统的系统数据,对确实需要改动的系统数据,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13.2.4 铁路局应做好管内综合视频系统用户及设备编码规划、分配和管理工作。

13.2.5 维护单位根据测试检修工作需要,应配备以下主要仪器仪表和专用工具:视频测试卡、视频信号发生器、视频信号分析仪、图像质量分析仪、视频监控测试仪、网络仿真仪、照度计13.2.6 维护部门应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1)相关工程竣工资料、验收测试记录;(2)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图;(3)传输通道、路由径路图;(4)室内设备布置和配线图;(5)IP地址分配表;92(6)设备运用台账(含路由交换设备、编码器端口运用台账,存储设备存储容量台账,摄像机运用及管理台账,用户及用户终端台账,设备编码台账等);(7)设备技术资料(含说明书、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8)仪器仪表使用说明书;(9)应急预案。

13.3 设备维护13.3.1 前端设备的维修项目与周期见表13.3.1.9313.3.2 接入节点、区域节点、核心节点设备的维修项目与周期见表13.3.2。

94注:重点区域包括咽喉区、公跨铁、隧道口、疏散通道以及路局指定的其他监控点等。

13.4 质量标准13.4.1 综合视频系统维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13.4.1的规定。

表13.4.1 综合视频系统维护质量标准9513.4.2 系统图像质量13.4.2.1 摄像机在标准照度下,图像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对图像画面进行切换时,不影响画面质量;(2)实时音视频和回放音视频清晰、稳定;图像质量按照主观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白天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不应小于4.0分,夜晚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均不应小于3.5分。

13.4.2.2 主观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13.4.2.2.1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主观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图像质量主要采用主观评价的方法。

根据铁路视频监控的特殊要求,有两种主观评价指标体系。

两种评价体系均采用5级评分制。

评价实时图像和回放图像所采用的显示设备的成像面积应相同。

在实验室内进行测试时,宜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见表13.4.2.2.1(a)。

表13.4.2.2.1(a)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一注:主观评价评价指标说明(1)马赛克效应视频编码过程中出现数据流丢失,特别是某些关键帧的丢失,会造成视频编码信息不全而导致画面中出现方块现象;或是清晰度不够造成方块现象。

(2)边缘处理指为避免视频处理时物体边缘出现抖动、云雾、模糊等情况,造成图像轮廓的不清晰而进行的编码处理方法。

边缘处理的好坏主要体现为物体轮廓的清晰和逼真。

(3)颜色平滑度指图像经过压缩再还原后,颜色过渡处理的好坏程度。

一般采用色带或色彩变化较为丰富的标准视频源进行主观对比测试。

(4)画面还原清晰度96指图像经过压缩再还原后,画面还原质量的好坏程度。

一般画面还原清晰度监测环境宜选用对清晰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如售票窗口点钞。

(5)快速运动图像处理指对快速运动图像编码时,为提高每帧图像的压缩效率,保证解码端图像质量的处理方法。

一般是在记录快速运动图像时,图像清晰且不出现丢帧现象作为衡量标准,可选用火车运行环境。

(6)复杂运动图像处理指对复杂运动环境中物体形状进行有效提取的处理方法。

一般复杂运动图像处理是以能识别、区分物体的特征及动作来衡量。

(7)低照度环境图像处理指对低照度环境产生的噪声进行最低抑制处理。

低照度情况下,视频信号噪声的主要表现方式是雪花亮点,一般通过雪花亮点的多少来衡量低照度处理效果。

在现场环境进行测试时,应采用主观评价指标体系二,见表13.4.2.2.1(b)。

13.4.2.3模拟复合视频信号应符合表13.4.2.3要求。

9713.4.2.4数字视频信号应符合表13.4.2.4要求。

13.4.3 综合视频系统网络性能指标核心节点到区域节点,以及区域节点到接入节点间网络传输质量要求:(1)网络时延不大于400 ms;(2)时延抖动不大于50 ms;(3)丢包率不大于1×10-3。

13.4.4 系统时延13.4.4.1综合视频系统的端到端时延应符合下列要求:(1)音视频失步时间不大于300 ms;98(2)端到端的双向信息延迟时间不大于3 s,每级转发时延不大于50 ms。

13.4.4.2端到端的双向信息延迟时间系指从用户发起请求到在用户终端上呈现音视频的时延,主要包括请求消息处理、发送端信息编码、网络传输(不大于150 ms)、接收端信息解码、显示等过程需要的时间。

13.4.5 视频图像资源命名和时间显示要求13.4.5.1 视频图像资源命名应符合下列要求:图像命名使用中文,反色显示,在图像左上角宜用一行,不超过64字符。

13.4.5.2 时间显示应符合下列要求:(1)时间宜在视频图像的右下角显示;(2)时间显示格式应符合yyyy-mm-dd hh:mm:ss。

13.4.6 主要设备质量标准13.4.6.1 摄像机13.4.6.1.1摄像机守望位准确;摄像机镜头清洁,摄像机视野没有异物遮挡;摄像机与云台、防护罩连接牢固,没有螺丝松动现象;支架焊接无开裂;摄像机视频线、电源线、控制线绑扎整齐,接头牢固。

13.4.6.1.1 模拟摄像机(1)通用质量标准1)带有电子曝光、多种白平衡以及自动增益控制功能;2)特殊场合使用的摄像机具有防抖动、图像增强功能;3)应用于光线对比强烈的监视场所的摄像机具有宽动态、强光抑制及逆光补偿功能;4)视频输出接口为BNC,阻抗为75 Ω,幅值1V[p-p];5)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标准,室外露天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标准。

(2)各类模拟摄像机质量标准见表13.4.6.1.1。

表13.4.6.1.1模拟摄像机质量标准9913.4.6.1.2 IP摄像机(1)通用质量标准:1)IP摄像机的标称像素为500万(2592×1944,1944P)、200万(1920×1080,1080P)、100万(1280×720,720P)、40万(704×576,D1)等,在标称像素以下可分档配置,最低可至40万像素(704×576),IP摄像机支持不同码率的设定,支持多码流输出;2)带有电子曝光、多种白平衡以及自动增益控制功能;3)支持昼夜自动转换功能;4)具有双向语音交互功能;5)特殊场合应用时具有防抖动功能;6)特殊场合应用时支持9:16显示功能;7)应用于光线对比强烈的监视场所的摄像机具有宽动态、强光抑制及逆光补偿功能;8)枪机最大功率不大于30 W,球机不大于60 W,支持电压波动范围为标称电压的±25%;9)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标准,室外露天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标准。

(2)各类IP摄像机质量标准见表13.4.6.1.2。

10013.4.6.3 防护罩(1)外观良好无破损,玻璃无破碎裂纹现象;(2)安装、连接牢固,没有螺丝松动现象;支架焊接无开裂;(3)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室外露天场所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4)防冻、防热、防霜、防1雨、防逆光等配件功能良好(如配备)。

13.4.6.4 云台(1)外观良好无破损;(2)安装、连接牢固,没有螺丝松动现象;支架无锈蚀,焊接无开裂;(3)连接缆线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4)云台水平度及垂直度符合要求;(5)水平旋转角度0~355°,垂直旋转角度+20~-70°;(6)水平旋转角速度不小于6°/s,垂直面旋转角速度不小于3°/s;(7)室内环境防护等级不应低于IP54,室外露天环境不应低于IP66;(8)内置自动加热功能良好(如具备);(9)自定义巡视及多种扫描模式功能良好;101(10)预置位功能良好。

13.4.6.5 红外灯(1)红外灯正常工作;(2)支架无锈蚀,设备安装牢固,连接缆线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

(3)照射距离不小于100 m;(4)照射角度不小于30°;(5)波长:850 nm(有红暴)、940 nm(无红暴);(6)光控功能或外部控制功能良好,使用光控功能时光照度低于10 lx时自动开启;13.4.6.6 室外设备箱(1)箱内干燥、清洁;(2)各线缆标签规范、连接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3)连接器密封良好;防雷和保安装置连接良好;(4)各设备指示灯正常;外部走线口密封良好、控制箱门牢靠、箱体安装牢固无破损。

(5)电源、视频信号、控制信号防雷保护功能良好;(6)箱体无锈蚀,标识清楚;箱体与箱门展开大于120°;(7)箱门锁功能良好;(8)防护等级:不低于IP66;13.4.6.7 视频光端机(1)设备表面清洁,出风口无明显积尘;(2)连接线缆标签规范、连接整齐牢固、无破损和严重老化;(3)设备运行正常,无告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