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也危及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其中由于农药,特别是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和进出口过程中的“绿色壁垒”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通过对课本、文献、网络资源的学习,就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以下几点进行概述,并总结出防控措施。

一、农药及农药残留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或食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除农药本身外,也包括农药的有毒代谢物和杂质,是农药及其他相关物质的总称。残存的农药残留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会产生对人畜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风险。

二、食物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农药施用后对果树的直接污染残留。

为防治水果蔬菜等病虫害而施用的农药,直接污染了食用植物。农药在它们上面的残留量受农药的品种、农药的浓度、剂型、施用的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水果中农药的用量大、使用次数多,如果违反农药使用规定,滥用国家明令禁止用于蔬菜水果的高毒和剧毒农药,或者违反安全间隔期规定,在接近收获期使用农药,就会在蔬菜水果中造成农药的直接残留。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2、土壤的污染。

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农药直接喷洒在土壤中,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去除杂草;防治病虫害而喷洒于作物上的各类农药,喷洒后的农药有40%-60%降落在土壤里。土壤中的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

中,土壤中农药污染量越高,食物中的农药残留量也越高,但是还受植物的品种、根系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大气的污染

农作物喷洒农药后,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施用于土表的农药蒸发、农药厂排放的有毒烟气均可造成农药对大气的污染。随着气流和风迁移,散布到环境的各个角落。世界上多数河流和湖泊中都有农药残留物的存在,尤其半衰期很

长的滴滴涕几乎遍布了世界的每个角落,甚至在南极的冰川中都曾检测到滴滴涕的残留。

4、浇灌水源的污染。

喷洒后的农药可分布于空气、水和土壤中,而直接施用于土壤的农药则会流入附近的水体或渗透到地下水中。残留于土壤中农药随着土壤中的水向下运动造成对地下水的污染;或者受到雨水的冲刷,土壤中的农药汇集于河流、湖泊等。

三、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可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1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主要由于职业性(生产和使用)中毒、自杀或他杀以及误食、误服农药,或者食用了喷洒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瓜果,或者食用了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禽畜肉和水产品而引起。中毒后常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和胃肠道症状,严重时会危及生命。目前我国高毒农药品种多、产量高、用量大,因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引发的食物中毒时有发生。

2慢性中毒

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有机合成农药都是脂溶性的,易残留于食品原料中。若长期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则会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

3特殊毒性

目前通过动物实验已证明,有些农药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或者具有潜在“三致”作用。

四、食品中农药的防控

1、加强农药生产和市场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我国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对101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及水产品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允许残留量,共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0条最高允许残留标准。因此应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力求与国际水平接轨。监管部门还应加大监督、管理和执法力度,给那些受经济利益驱使,私自滥用、不合理使用、违禁违法使用农药的不法之徒以严厉的打击。

2、安全合理使用农药

中国已颁布《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4285-8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4321.1-3~87-89)、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以及各种作物生产技术规范中涉及农药使用的部分,对主要农作物和常用农药规定了最高用药量或最低稀释倍数,最多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最后一次施药到收获期的天数),以保证食品中农药残留不超过最大允许残留限量标准。严格遵守我国一些政府公告对农药禁用和限用的规定,严格履行农药登记资料中对农药使用所做的规定。同时也应注意对农民的宣传和指导,加强安全保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件。

3、制定并严格执行农药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农兽药残留管理和监测机构体系,使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食品质量安全网络。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食品中农药残留,已制定、修订136个农药的各类食品中残留限量标准和相应的残留限量检测方法。为了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加我国食品出口量,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农产品和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4、完善检测手段和方法

检测技术和检测能力是判断和控制食品安全性,保护人民健康,推动国际公平贸易,维护国家利益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应积极开展这些方面的科学研究,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合作,提高检验和鉴定技术,从生产、运输、贮存、销售等各个环节控

制农药、兽药的残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食品国际贸易。

蔬菜中到底有多少农药残留

蔬菜中到底有多少农药残留 蔬菜中到底有多少农药残留,一直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其实,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蔬菜农药残留量也有不同,让我们来看看食品安全专家的分析。 从种类上讲,豆类、绿叶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农残检出率最高。农产品监测中心的统计显示,农残合格率从低到高依次是豆类、茄果类、白菜类、绿叶蔬菜、芋薯根菜类、葱蒜类、瓜类、食用菌类。中国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告诉记者,绿叶菜的农药残留多,是因为它们的叶片柔软、水分多,虫子爱吃,所以喷的农药也多。另外,有香味的菜农残低。蒿子秆、茼蒿、香菜等本身有一种很浓的香辛味,是天然的驱虫剂。 从季节上讲,冬季农药残留偏低,春、夏、秋季偏高。北京农林研究院的一位农残专家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因为冬季室内外温差比较大,空气流通不是很好,不适合害虫繁殖,因此农药用得少,农残低。农业部对北京市共496份蔬菜样品进行检测,发现5月和11月是农药残留检出频率较高的时期。而杭州的检测结果显示,杭州市全年蔬菜农残最高是在4月和10月。

从农残种类上讲。豇豆、韭菜农药多,因为它们爱长虫,常被喷洒较浓的农药,其中有些农药毒性较大,且容易残留;黄瓜、西红柿杀菌剂多,因其生长环境湿度大,易生病,尤其杀菌剂用得多。相对于杀虫剂,杀菌剂对人体的危害要小一些。 从种植地点上讲,大棚蔬果农残少,因为大棚里可以用防毒网等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因此打的农药较少。与大棚菜相对的是露地菜,看上去好像很天然,但用的农药其实比大棚菜多。 第一,把买回来的蔬菜浸泡5分钟再冲洗,或用淘米水浸泡,中和农药毒性; 第二,用5%的盐水洗菜;

第三,黄瓜、茄子等农药用得多的蔬果最好削皮再吃; 第四,高温加热也会使农药分解,一些耐热的蔬菜,比如菜花、豆角、芹菜等洗净后再用开水烫几分钟,可使农药量下降30%,再经高温烹调,就可以清除90%的农药; 第五,阳光照射可使蔬菜中的部分农药被分解、破坏。据测定,蔬菜在阳光下照射5分钟,有机氯、有机汞等农药的残留量可减少60%左右。

垃圾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垃圾坑产生的高浓度废水会严重污染水源 密云水库上游垃圾填埋坑附近居民反映:每到夏秋两季,地里蚊蝇肆虐,臭味弥漫在附近的空气中,煮开水的时候白色的沉淀物越来越多。 垃圾填埋场没有经过处理的垃圾会产生渗沥液——一种来自于垃圾本身水分、生化降解、雨水等形成的高浓度废水,渗沥液含有高浓度悬浮固态物和各种有机与无机成分。如果这种渗沥液进入地下水或浅蓄水层,将导致严重的水源污染,而且很难得到治理。[详细] 垃圾污染空气危害人体健康 生活垃圾造成细末和粉尘随风扬散;堆放和填埋的废物以及渗入土壤的废物,经过挥发和化学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都会严重污染大气并使大气质量下降。 例如:生活垃圾填埋后,其中的有机成分在地下厌氧的环境下,将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进入大气中,如果任其聚集会引发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垃圾焚烧炉运行时会排放出颗粒物、酸性气体、未燃尽的废物、重金属与微量有 机化合物等。 空气污染最直接的表现是恶臭味,但更严重的是空气中的污染物侵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垃圾产生的气态污染物会引起人体中毒甚至死亡 生活垃圾在氧化和发酵的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分解、合成、取代等多种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虽然含量很低,但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硫化氢(H2S)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接触仅有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吸入浓度较高时会引起人昏迷,甚至死亡。 一氧化碳(CO)中毒会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轻、中度中毒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四肢乏力、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重度 中毒往往出现为全身痉挛、大小便失禁。还可能并发脑水肿、肺水肿、严重的心 肌、肝和肾的损害等。 氯化氢(HCl)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伤。 氟化氢(HF)是一种无色、带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人体皮肤接触或吸入体内,均可导致严重损伤,HF还会进入血液影响全身,危及生命。

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六章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概述 农药的重要地位:防治病、虫、草、鼠害,调节农作物生长 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一、农药的分类 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有1500余种,其中常用500多种。 我国有农药原药250种和800多种制剂,居世界第二位。 按来源分类: 有机合成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 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植物农药三类。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如井冈霉素)等。 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包括硫制剂、铜制剂和矿物油乳剂等。按用途分类: 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农药)、杀螨剂(防治红蜘蛛的的农药)、杀真菌剂(防治作物病菌的农药)、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防治鼠类的的农药)、除草剂(防治杂草的的农药)、杀螺剂、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或调控植物生长)等。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全球性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环境中农药的残留 1、环境中农药的来源 工业生产、农药生产企业和包装厂排放的“三废”。 农业生产、为了防治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落到害虫上农药不到1%,喷洒到植物上约10%~20%,其余则分布于环境中。 2、农药在环境中迁移和循环、农药可经大气、水体、土壤等媒体的携带而迁移。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喷洒作物: 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取决于收获时的沉积量和消失速率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沉积量,农药本身的性质(配方、用法和消失速率),作物本身的性质(表面积/重量比及形状) 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消失速率,农药停留植物表面层(雨水冲刷、蒸发),农药透入植物内部(不同的酶作用降解),加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果干、果汁、果酒加工 一种情况是因干燥蒸发而减少了农药残留;另一种情况是干果比鲜果浓缩后农药残留量没有发生变化 2、植物根部吸收:喷洒农药后有40~60%的农药降落在土壤中,土壤中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中。 3、空中随雨雪降落:喷洒农药后,有一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造成食品的污染。 4、食物链富集: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后,使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物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可逐级浓缩。 5、运输和贮存中混放:食品在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车船等装运过农药未予清洗以及食品与农药混运,可引起农药的污染。食品在贮存中与农药混放,尤其是粮仓中使用的熏蒸剂没有按规定存放,则也可导致污染。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一)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预防(一) 摘要介绍了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从蔬菜选购及加工方面提出有效降低蔬菜农药残留的方法。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人体健康;危害;预防 随着蔬菜种植业的发展,由于气候条件及蔬菜生产管理条件不断变化,蔬菜病虫害的种类正不断增多,为了保证蔬菜的丰产丰收,大量农药被使用甚至滥用,进而导致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对人体健康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笔者总结了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并提出预防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措施,以为解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提供参考。 1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1有机磷农药 该农药是广谱杀虫剂,应用广泛,主要有乐果、敌百虫、敌敌畏、内吸磷等60余种。有机磷是神经毒物,食用施用有机磷农药的高残留果蔬或茶叶、薯类、谷物等,可能发生肌肉震颤、痉挛、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症状,甚至昏迷死亡。 1.2有机氯农药 该农药是高残毒农药,它随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脂肪组织中,其次为肝、肾、脾、脑,还发现于人乳中1],有机氯农药可致急性或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引发中毒者中枢神经症状。因其积蓄在人体脂肪中,故急性中毒性低、症状轻,一般为乏力、恶心、眩晕、失眠;慢性中毒可造成人的肝、肾和神经系统损伤,该农药中DDT还有致癌性。 1.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该类农药是应用很广的新型杀虫剂与除草剂,其毒性与有机磷相似,但毒性较轻,恢复也快。食用残留这类农药较多的果蔬及谷、薯、茶等,中毒者会产生和有机磷中毒大致相同的症状,但因其毒性较轻,一般几小时就能自行恢复。 1.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主要有氯氰菊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杀灭菌脂(速灭杀丁)等,对人类低毒,但有蓄积性,中毒表现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刺激症状。 2预防蔬菜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措施 蔬菜从农田到餐桌主要经过2个大的环节,一是从农田到市场,二是从市场到餐桌,但对于前者而言,普通消费者能做的工作很有限,主要靠政府的监管和菜农科学施用农药。对于消费者而言,做好从市场到餐桌这个环节的工作意义更大。 2.1蔬菜的选购 一是尽量到有卫生监督的正规市场购买蔬菜,产品包装上有“质量安全”、“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4种标志之一的蔬菜,相对而言更加安全可靠。二是尽量选购农药残留机率较小的蔬菜,如具有特殊气味的葱、洋葱、大蒜等及需要去皮才可食用的马铃薯、冬瓜、萝卜等。三是尽量选购时令盛产蔬菜,反季节的蔬菜常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催熟,并且违反安全间隔期的规定采摘上市。四是尽量丰富蔬菜的种类。由于同一种蔬菜施用的农药种类基本相同,因而对个人的“小环境”来讲,总是吃单一的几种蔬菜,总摄入同样的农药,危害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摄取蔬菜的种类较多,在客观上可以预防因少数几种农药在体内长期蓄积造成对健康的危害。

有害元素对食品的污染

1、简述有毒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和毒性特点。 途径: ①一些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高本底含量; ②人为的环境污染而造成有毒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 a)工业生产中三废的不合理排放(主要渠道) b)农业上施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和化肥等 ③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或接触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添加剂中含有的有毒金属元素导致食品的污染。 毒性特点: ①强蓄积性, ②生物链的富集作用, ③人体的危害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为主。 2、简述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其对人体危害的一般措施 ①消除污染源; ②减少环境污染。 ③加强农用化学物质的管理。 ④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⑤定各类食品中有毒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并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测工作; 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防止误食误用以及意外或人为污染食品; ⑦限制使用含砷、含铅等金属的食品加工用具、管道、容器和包装材料,以及含有此类 重金属的添加剂和各种原材料。 ⑧对已污染食品的处理:应根据污染物种类,来源,毒性大小,污染方式,程度和范围,受污染食品的种类和数量等不同情况作不同的处理。处理原则是在确保食用人群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损失。 3、有毒元素主要有哪些危害? (一)汞 毒性: 1)汞中毒的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不可逆的)。 2)急性中毒:恶心、呕吐、腹痛、肾损害、死亡。 3)汞蒸气中毒:兴奋亢进,动作震颤,牙龈炎。 4)甲基汞中毒:感官失调,视野缩小,头发损伤,各肌群间的共济失调。 (二)铅 食品中铅的危害

1)急性中毒 2)亚慢性和慢性中毒 3)生殖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 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0.05mg/kg (三)砷 食品中砷的危害 1)急性中毒 2)亚慢性和慢性中毒 3)生殖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 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0.05mg/kg (四)镉 食品中镉的危害 1)急性中毒 2)亚慢性和慢性中毒 3)生殖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 每日最大允许摄入量0.07mg/kg 4.说明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毒作用特点和预防控制措施。 有害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 (1)某些地区特殊自然环境中的高本底含量。 (2)由于人为的环境污染而造成有毒有害金属元素对食品的污染。 (3)食品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使用或接触的机械、管道、容器、以及添加剂中含有的有毒有害金属元素导致食品的污染。 食品中有害金属污染的毒作用特点: (1)强蓄积毒性,进入人体后排出缓慢,生物半衰期多较长。 (2)通过食物链的生物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及人体内达到很高的浓度。 (3)有毒有害金属污染食品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常以慢性中毒和远期效应(如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为主。有时也发生由于意外事故污染或故意投毒等引起急性中毒。 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其对人体危害的一般措施: (1)消除污染源。 (2)制定各类食品中有毒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标准,并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测工作。(3)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其化合物,防止误食误用以及意外或人为污染食品。 (4)根据污染物种类、来源、毒性大小、污染方式、程度和范围、受污染食品的种类和数量等对已污染食品的进行适当处理,在确保食用人群安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损失。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摘要:阐述了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及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对策。 关键词:农药残留;现状;食品安全;对策 今年来,人们极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和化学因素。其中,化学因素主要指汞、镉、铅等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及农用化学物质等。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全世界每年有300万农药中毒者,我国每年有数万至10万农民中毒者。 一食品中农药残留的现状 1.1 有机氯农药该类农药应用最早,主要品种有滴滴涕和六六六。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和脂肪,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并不断地迁移和循环,所以尽管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但目前仍是食品中重要的农药残留物之一,在粮食、水果、禽蛋、茶叶、中药中均有检出。 1.2 有机磷农药因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有机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施用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2000年至2002年,湖北省孝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市豆类、叶菜类及根茎类蔬菜、水果中4种常用有机磷农药(地亚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等)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24份样中,有88份检出有机磷农药,占71%,且以甲基对硫磷检出率最高,占总阳性样品的63.6%,豆类中只检出甲基对硫磷,蔬菜中4种有机磷均能检出,甲基对硫磷的检测结果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1.3 其他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残留较有机磷轻,但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突出。拟除虫菊酯农药属中等或低毒类农药,在光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很容易转化为极性化合物。在喷施时,该农药与果实、谷物直接接触。这是造成农药污染的主要原因,且主要集中在果皮上。 二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农药的大量施用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危害程度课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食用喷洒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水果,或者使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品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长期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 我国蔬菜、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因而由于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每年平均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使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就有150次左右。2005年1月,湖南省桑植县澧源镇第一小学发僧一起因食用油农药残留的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造成829名学生出现呕吐、腹痛、头晕不适等中毒症状。2005年4月,广州增城市石滩镇三江第二中学的30多名学生,在学校食堂因食

农残超标出现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农残超标出现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我国有一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可见人们对饮食的重视程度,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就更不言而喻了。然而就是在这样重视的情况下,我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和农产品安全事故却层出不穷。 今年(2016年)4月,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全市开展了第三期餐饮食品监督抽检工作。本次抽检重点选取面粉、蔬菜、生肉类、自制面制品、自制熟肉制品、自消毒餐饮具、水产品、煎炸用植物油等重点食品品种,共抽检657批次,涉及全市各类餐饮单位(含原现场制售食品单位)。检测结果显示,合格641批次,不合格16批次,总合格率97.5%,问题发现率为2.5%。 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馒头等面制品不合格项目为铝残留量;蔬菜不合格项目为氧乐果和克百威;肉制品不合格项目为克伦特罗;生猪肉不合格项目为沙丁胺醇。 其中,青岛市崂山区聚香福饭店抽检的韭菜农残严重超标,限量不得超过0.02 mg/kg的氧乐果残留量高达11.5 mg/kg,超标了近575倍。 据后来了解近五六年,山东省每年都有人吃毒韭菜中毒,而这些毒韭菜的形成就是因为农药残留。 一、农残出现的原因 1.化学农药对蔬菜的直接污染 农药喷施在蔬菜叶片上,其中部分农药留在叶片表面,部分农药

渐渐渗入蔬菜组织内部,在日光、雨露及酶类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分解和转变成其他无毒物质,如果在这些农药还没有完全降解时采收蔬菜,便会产生农药残留。 2 .土壤中农药残留 近年来,由于蔬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原来的一些粮田改种蔬菜,导致所种蔬菜禁用农药超标。 3 .灌溉水源中农药含量超标引起蔬菜农药积累。 使用被农药污染的水源灌溉,水中的农药会随着用水转移至植株体内。 4.生产中不规范使用农药 由于蔬菜生长周期短,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重,危害损失大。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都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知识,但由于培训条件的限制,培训没有做到全覆盖,导致部分蔬菜生产者缺少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的了解,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损失,他们超范围、超量使用农药,忽视安全间隔期等不合理行为,致使农药使用频次高,农药残留合格率相对较低。 5.生产商违规复配农药 在农业生产中,禁限用农药残留期长,但其药效明显,部分不法生产商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把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改名或复配,导致蔬菜生产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在蔬菜上,造成蔬菜中禁限用农药残留超标。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常听到新雾是某个城市雾霾了,空气指数严重下降,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等都会严重污染环境,那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环 境呢,长时间的空气污染,白色垃圾污染对人体都是有极大害处的,下面我们针对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来了解下吧。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 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 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上面所讲的就是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平时保护环境应该从自我做起,要学会环保出行,必须做好每一步环境

最新-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精品

农药残留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 1农药残留概述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一个时期内没有被分解而残留于生物体、收获物、土壤、水源和大气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残存的数量称农药残留量,以或μ、表示。 目前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最为严重的农药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以滴滴涕和六六六为代表的有机氯农药,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20世纪80年代以前各国就已相继限制和禁止使用;第二类是以敌敌畏、杀螟硫磷为代表的有机磷农药,因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半衰期短,不易在作物、动物和人体内蓄积而得到广泛使用,但由于有机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施用量越来越大,已成为目前污染食品最为严重的农药;第三类是氨基甲酸酯农药,其不易在生物体内蓄积,其残留较有机磷轻,但随着其用量的增大,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也逐渐突出。 2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中的农药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进入人体,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危害的程度可分为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特殊毒性致癌、致畸和致突变。 食用喷洒了高毒农药不久的蔬菜和瓜果,或者食用因农药中毒而死亡的畜禽肉和水产品,会引起急性中毒;食用农药残留量较高的食品,农药在人体内逐渐蓄积,最终导致机体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如敌敌畏、敌百虫和乐果等具有潜在的三致作用。 我国蔬菜和水果中滥用农药的现象相当严重。 即使国家明文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如甲胺磷和甲基对硫磷,农民仍然使用,致使农产品中高毒农药残留量超标造成的中毒事件屡屡发生。 据了解,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仅因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和食用工业盐等发生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就有150次左右。 2011年3月30日,河南南阳韭菜农药超标导致10人中毒;2010年3月15日,文山州广南县某小学的29名因使用喷洒过农药的生豌豆后,集体中毒并致使一名学生死亡。 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 更让人不安的是,长期的农药残留在人体内积蓄,引起不易察觉的慢性中毒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 1 波谱法 该方法是根据有机磷农药中某些官能团或水解、还原产物与特殊的显色剂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氧化、磺酸化、酯化、络合等化学反应,产生特定波长的颜色反应来进行定性或定量(限量) 测定。 2.色谱法 2.1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成熟的、应用也较广的微量快速检测方法。它在农药残留测定技术上有它独特的用处,它既是重要的分离手段,又是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检测过程一般先用适宜的溶剂提取有机磷农药,经纯化浓缩后,在薄层硅胶板上分离展开,显色后与标准的有机磷农药比较Rf 值进行定性测定或用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2.2 气相色谱法(GC) 该方法是利用经提取、纯化、浓缩后的有机磷农药注入气相色谱柱,程序化升温汽化后,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在固相中分离,经不同的检测器检测扫描绘出气相色谱图,通过保留时间来定性,通过峰或峰面积与标准曲线对照来定量。一次可同时测定多组份,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也好。而色谱条件的最佳设定是气相色谱技术的关键。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液相色谱柱层析的基础上,引入气相色谱理论并加以改进而发展起来的色谱分析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农药残留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因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适合分析沸点高而不太容易汽化、热不稳定和强极性农药及其代谢产物;且可以与柱前提取、纯化及柱后荧光衍生化反应和质谱等联用,易实现分析自动化;同时一些新型检测器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灵敏度。与气相色谱法相比,不仅分离效能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而且应用面广。 3 酶抑制法 有机磷农药对哺乳动物中毒作用的基础,通常与它们抑制中枢和周围神经系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现状分析 了解2009-2010年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整理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数据,描述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与残留水平。结果监测期间,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为30.56%,各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的差异为叶菜类(19.10%)<果菜类(39.13%),叶菜类(19.10%)<菌类(37.06%),菌类(37.06%)<块根类(40.91%);地区差异为成都(9.00%)、自贡(6.52%)<乐山(23.33%)<达州(48.89%)<绵阳(76.09%);季节差异为第三季度(11.96%)<第四季度(39.41%)。在超标农药品种方面,除丙溴磷、甲氰菊酯、抗蚜威、联苯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杀扑磷7种农药外,其余33种农药在蔬菜中均存在超标,且超标程度各异,但在各类蔬菜中的残留水平并无差异。结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严峻,混合农药超标情况较严重,应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完善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 为确保蔬菜稳产、增产,农药自出现就被广泛地用于蔬菜产业的病虫草害防治。由于农药的使用,我国每年可挽回蔬菜1600万吨,经济效益十分巨大[1],但也正是由于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影响蔬菜食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引起政府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四川省是我国西南地区蔬菜产业的龙头,2009年全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13.33万ht,人均年消费量为91.98kg,但是农村人均年消费量超过121kg[2],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为保护人们健康和了解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四川省于2009年开展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工作,研究通过整理2009-2010年的监测数据,分析省内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为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分析所用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监测网。2009-07/09及2010-08/12,在成都、达州、乐山、绵阳和自贡5市设立常规监测点,监测的农药种类包括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及氨基甲酸酯共4类40种,监测的蔬菜共9类76种;样本采集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抽样过程中遵循随机原则,抽样场所包括辖区内各种类型的销售市场;样本中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参照GB/T5009系列标准,部分监测点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参照四川省“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方法”[3,4];对于低水平监测数据的处理参照“食品污染监测数据处理指南”[5];数值修约与超标样品分析参照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及规定[6~14],少数国内暂无标准者参考国际相关标准[15~17]。 1.2方法通过计算超标率、平均残留浓度描述监测期内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现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间、地区及蔬菜种类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情况,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蔬菜中各农药残留水平,统计软件为SPSS13.0。 2 结果 2.1 四川省蔬菜中农药残留的超标情况监测期间共检样品648份,其中超标样品198份,总超标率为30.56%。各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存在差异(χ2=24.469,p=0.002),两两检验得叶菜类与果菜类、叶菜类与菌类、块根类与菌类之间有差异,其余各项无差异,表现为叶菜类(19.10%)<果菜类(39.13%),叶菜类(19.10%)<菌类(37.06%),菌类(37.06%)<块根类(40.91%);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存在地区差异(χ2=227.481,p=0.000),两两检验得成都市与自贡市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其余各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成都(9.00%)、自贡(6.52%)<乐山(2 3.33%)<达州(48.89%)<绵羊(76.09%),见表1。 除丙溴磷、甲氰菊酯、抗蚜威、联苯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和杀扑磷共7种农药在蔬菜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 摘要:食品安全是一个世界范围的广泛性问题,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文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引起的化学性污染”进行概述,分别从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危害,检测,在食品中的污染途径,控制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食品安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定义,危害,途径,原因,措施,检测。 一引言 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必须去了解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到底是怎么危害我们的健康的,只有去对他们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学习,才能有办法控制它们二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定义 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残存在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产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兽药残留:动物性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含有的兽药及配体化合物或其代谢物的总称。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来源 农药残留来源:1农田施用农药药剂后对农作物的直接污染时;

2因水质的污染进一步污染水产品;3土壤中沉积的农药通过农作物的根系吸收到作物组织内部造成污染;4大气中漂浮的农药随风向,雨水对地面作物,水生生物产生影响;5饲料中残留的农药转入禽畜体内,造成此类加工食品的污染;6通过食物链污染产品;7其他来源:粮库内使用熏蒸剂等对粮食造成污染,禽畜饲养场所及禽畜身上施用农药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粮食储存加工,销售过程中的污染:如混装,混放,容器及车船污染等。 兽药残留来源:1预防和治疗禽畜疾病的药物;2作为饲料添加剂的药物;3作为动物食品保鲜用的药物;4人为无意或有意加入的药物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的种类 目前使用的农药,有些在较短时间内可以通过生物降解成为无害物质,而包括DDT在内的有机氯类农药难以降解,则是残留性强的农药(见有机氯农药污染)。根据残留的特性,可把残留性农药分为三种:容易在植物机体内残留的农药称为植物残留性农药,如六六六、异狄氏剂等;易于在土壤中残留的农药称为土壤残留性农药,如艾氏剂、狄氏剂等;易溶于水,而长期残留在水中的农药称为水体残留性农药,如异狄氏剂等。残留性农药在植物、土壤和水体中的残存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保持原来的化学结构;另一种以其化学转化产物或生物降解产物的形式残存。目前,兽药残留可分为7类:①抗生素类; ②驱肠虫药类;③生长促进剂类;④抗原虫药类;⑤灭锥虫药类;⑥镇静剂类;⑦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在动物源食品中较容易引起兽药

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对人体的危害(2021新版)

Safety issues are often overlooked and replaced by fluke, so you need to learn safety knowledge frequently to remind yourself of safety.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2021新版)

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对人体的危害(2021新版)导语:不安全事件带来的危害,人人都懂,但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被麻痹,侥幸心理代替,往往要等到确实发生了事故,造成了损失,才会回过头来警醒,所以需要经常学习安全知识来提醒自己注意安全。 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目前,公认的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金属毒物有汞、镉、铅、砷(砷虽不是金属,但在化学性质上有类似有害金属的毒性,习惯上列入此类)。有害金属元素进入人体后,往往不易分解和排泄而容易发生积累,有的还转化为毒性更大的化合物。 微量汞在人体内不致引起危害,但蓄积到一定量时即可损害人体健康。据调查,一个人每天吃的食物里含汞量若为每公斤5-6毫克,半个月后,即可发生中毒。即使吃每公斤含汞量为0.2-0.3毫克的食物,半年左右也可发生中毒。进入人体的汞主要来自被污染的食品,而被污染的水产品如鱼、虾、贝类,更是食品中汞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品一般含汞量很少,但含汞农药和被汞污染的水源灌溉的农田及含汞污泥中生长的农作物,含汞量都会增高。被汞污染的食品即使经过加工烹调处理也很难将汞除去,如被汞污染的粮食,无论是碾磨提高精度还是淘洗、烘、炒、蒸、煮都不能将汞除去。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28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文本

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示范 文本 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n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n 除了少量不用农药的有机农作物外,几乎所有作物都离不开农药。使用农药可以挽回15-20%的作物损失。 二、农药的分类 按用途可以分为: v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 v杀菌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多菌灵 v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克螨特 v杀鼠剂:杀鼠灵 v除草剂:莠去津、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 v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剂、萘乙酸、矮壮素

按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 v有机氯农药 v有机磷农药 v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v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v有机砷农药 v有机汞农药 第二节农残定义、来源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定义 v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居化学性中毒 之首! 案例——农药蔬菜悄悄爬上餐桌 n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直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示范基地,销量非常好,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南方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这里才开始进入旺季,每天几乎都有一千多辆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来这里运菜。但据有关媒体揭露,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蔬菜牌子的蔬菜竟然都使用了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记者当时在这里调查了几天,但都是白天,发现确实没有菜农打农药,但奇怪的是,这里有很多农药店。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菜农都是傍晚或是晚上悄悄的给蔬菜打农药,而且很多都是国家禁止的剧毒农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步骤(精)教学内容

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实验方法步骤(精)

实验一粮食、水果和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Experiment 1 Determin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Foodstuff, Fruits and Vegetables by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1. 方法原理 样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在加入无水硫酸钠后,用有乙酸乙酯提取、过滤、浓缩、定容,用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或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根据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2. 方法适用范围 本法规定了粮食(大米、小麦、玉米、水果(苹果、梨、桃等、蔬莱(黄瓜、大白菜、西红柿等中速灭磷(mevinphos、甲拌磷(phorate、二嗪磷(diazinon、异稻瘟净(iprobenfos、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杀螟硫磷(fenitrothion、溴硫磷(bromophos 、水胺硫磷(isocarbophos、稻丰散(phenthoate、杀扑磷(methidathion等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3. 仪器与试剂 3.1 试剂 无水硫酸钠:分析纯,650℃灼烧4h ,冷却后贮于密闭容器中备有。丙酮:分析纯,重蒸馏。 乙酸乙酯:分析纯,重蒸馏。 所需有机磷农药标准溶液:纯度≥98.0%。 3.2 仪器与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FPD 或NPD 高速组织捣碎机

微量注射器:5μL ,10μL 。 梨形瓶:200mL 具塞刻度试管:10mL 。 鸡心瓶:100mL 。 4. 样品处理步骤 4.1 提取和净化 称取试样25.0g 置于组织捣碎机中,加入25.0g 无水硫酸钠和50.0mL 乙酸乙酯,高速匀浆3min ,提取液经铺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过滤,残渣用10mL 乙酸乙酯洗涤2次,合并滤液于梨形瓶中,用旋转蒸发器在45℃水浴减压浓缩后定容至5.0mL ,采用GC 测定。在分流/不分流进样口的玻璃衬管中填入0.5cm 高的石英棉,进样70次后,更换石英棉。 4.2 测定 4.2.1 色谱条件 (1 色谱柱:BP-10石英毛细管柱(25m×0.22mm×0.35μm (2 色谱柱温度:60(2min→10/min→200(0.2min →2/min→250℃℃℃℃℃ (3 进样口温度:270℃ (4 检测器温度:270℃ (5 载气和尾吹气:N2≥99.99%,0.5mL/min,尾吹气:35mL/min (6 氢气(FPD:40mL/min;空气(FPD:120mL/min (7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控 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不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也危及到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其中由于农药,特别是农药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和进出口过程中的“绿色壁垒”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学生通过对课本、文献、网络资源的学习,就食品中农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以下几点进行概述,并总结出防控措施。 一、农药及农药残留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它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或食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除农药本身外,也包括农药的有毒代谢物和杂质,是农药及其他相关物质的总称。残存的农药残留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会产生对人畜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的风险。 二、食物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农药施用后对果树的直接污染残留。 为防治水果蔬菜等病虫害而施用的农药,直接污染了食用植物。农药在它们上面的残留量受农药的品种、农药的浓度、剂型、施用的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蔬菜水果中农药的用量大、使用次数多,如果违反农药使用规定,滥用国家明令禁止用于蔬菜水果的高毒和剧毒农药,或者违反安全间隔期规定,在接近收获期使用农药,就会在蔬菜水果中造成农药的直接残留。我国目前较为突出的果蔬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2、土壤的污染。 农药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两个:农药直接喷洒在土壤中,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去除杂草;防治病虫害而喷洒于作物上的各类农药,喷洒后的农药有40%-60%降落在土壤里。土壤中的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

3.2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八章农药残留对食品安全性的影 响 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 第二节农残现状、来源及其毒性 第三节常见农药残留及其毒性 第四节农残防控措施及分析检测 第一节农药定义及其分类 一、农药的定义 ?农药是指用于防治、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物质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除了少量不用农药的有机农作物外,几乎所有作物都离不开农药。使用农药可以挽回15-20%的作物损失。 二、农药的分类 按用途可以分为: ?杀虫剂: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 ?杀菌剂:代森锰锌、波尔多液、多菌灵 ?杀螨剂:三氯杀螨醇、三氯杀螨砜、克螨特 ?杀鼠剂:杀鼠灵

?除草剂:莠去津、除草醚、杀草丹、氟乐灵、绿麦隆 ?植物生长调节剂:乙烯剂、萘乙酸、矮壮素 按结构和组成可以分为: ?有机氯农药 ?有机磷农药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有机砷农药 ?有机汞农药 第二节农残定义、来源及其危害 一、农药残留的定义 ?农药残留:使用农药后,残存在植物体内、土壤和环境中的农药及其代谢物和杂质。 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率居化学性中毒 之首! 案例——农药蔬菜悄悄爬上餐桌 ?河北省张家口市一直是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示范基地,销量非常好,特别是进入秋季以后,南方蔬菜生产进入淡季,这里才开始进入旺季,每天几乎都有一千多辆载重10吨以上的货车来这里运菜。但据有关媒体揭露,这里生产的一些打着无公害蔬菜牌子的蔬菜竟然都使用了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剧毒农药。记者当时在这里调查了几天,但都是白天,发现确实没有菜农打农药,但奇怪的是,这里有很多农药店。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菜农都是傍晚或是晚上悄悄的给蔬菜打农药,而且很多都是国家禁止的剧毒农药,如敌敌畏、氧化乐果、甲胺磷等。据当地一位领导介绍,只要拿到了无公害的牌子就没有人怀疑了,也就拿到了通向全国各大市场的通行证,但在管理上确实存在很大的问题。

食品中使用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

食品中使用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 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发挥着护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 二氧化硫是国内外允许使用的一种食品添加剂,通常情况下该物质以焦亚硫酸钾、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低亚硫酸 钠等亚硫酸盐的形式添加于食品中,或采用硫磺熏蒸的方式用于食 品处理,发挥护色、防腐、漂白和抗氧化的作用。比如在水果、蔬 菜干制,蜜饯、凉果生产,白砂糖加工及鲜食用菌和藻类在贮藏和 加工过程中可以防止氧化褐变或微生物污染。利用二氧化硫气体熏 蒸果蔬原料,可抑制原料中氧化酶的活性,使制品色泽明亮美观。 在白砂糖加工中,二氧化硫能与有色物质结合达到漂白的效果。 按照标准规定合理使用二氧化硫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但长期超限量接触二氧化硫可能导致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及多组织损伤 每一个食品添加剂在列入标准之前,均需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只要通过风险评估,获得批准并按照标准规定和相应质量规格要求 规范使用就是安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中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是经过安全评估的,在符 合标准情况下使用的二氧化硫,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 以食糖加工为例,食糖中的二氧化硫残留主要是由于制糖过程中使用硫磺作为加工助剂产生的二氧化硫用于澄清和脱色,制糖原料 及其他加工助剂可能含硫也是导致食糖中存在二氧化硫残留的原因 之一。少量二氧化硫进入体内后最终生成硫酸盐,可通过正常解毒 后由尿液排出体外,不会产生毒性作用。但如果人体过量摄入二氧 化硫,则容易产生过敏,可能会引发呼吸困难、腹泻、呕吐等症状,对脑及其它组织也可能产生不同程度损伤。 国际多个国家和地区二氧化硫的使用限量及残留量均有明确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