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代来中国学者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综述
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

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他以自然主义哲学观为指导,批判了当时不合理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出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个性”的主张,提出了教育的阶段论。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卢梭教育思想的论文篇一《论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的局限》摘要: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思想打破了封建统治下扼杀人性的道德教育制度,对康德的道德思想和近代资产阶级自然主义道德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由于历史身份和历史性认知的局限,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难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视域狭窄的缺陷。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道德教育;局限罗素说:“在研究前人的时候,正确的态度既不是尊崇也不是蔑视,而是应该首先有一种假设的同情,直到可能知道在他的理论里有些什么东西大概是可以相信时为止;唯有到了这个时候才可以重新采取批判的态度。
”“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
”卢梭由于历史身份和历史性认知的局限,他的道德教育思想难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视域狭窄的缺陷。
一、局限性的表现卢梭的自然主义道德教育凸显了两方面的局限,使得他的教育理论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两大方面缺乏严密的论证和逻辑的联系,给后代的研究者们留下了颇多具有争论性的话题。
一是教育内容在各个年龄阶段的划分缺乏科学的实证依据。
卢梭按照他所设想的人的天性发展的一般顺序,把未成年期划分为四个时期,并规定了每一时期的主要任务。
婴儿期注重体育训练,儿童期的主要内容是感觉教育,青年期是进行智育的时期,青春期则应以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为主,这种划分只是一般描述性叙述,缺乏定量和定性的实践研究。
而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人都知道,“无论体格锻炼、感觉训练、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绝不能过度集中放在某一阶段实施,而须适当放在每一发育阶段进行”。
知识的培养和道德思想的启发在幼小的年龄是不可忽视的,感觉训练和知识教育是不可分的,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不可分的。
卢梭的政治思想探讨

卢梭的政治思想探讨卢梭是一个兼具浪漫主义和理性思维的政治家,也是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以浪漫主义为切入点分析了卢梭在两部主要的政治论著中的政治思想。
主要评析了卢梭关于自然与文明、平等与自由、公意与契约和道德与法律关系的论述,认为卢梭的政治思想中充满对平民的关爱和同情,并有许多不同于前人的政治创建。
标签:卢梭;浪漫主义;政治思想《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两部著作集中展现了卢梭的政治思想,在他阐明政治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依稀发现了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情怀。
有人说,浪漫主义的显著特征是以一种对以往怀有无限温馨回忆并对未来抱有无限幻想的思维方式强烈地反对现实的生活状态。
卢梭有这种倾向,他在对现实的批判中描绘了一种未来社会的景象,并使社会革命的大潮在他身后汹涌澎湃。
所以歌德说了这样的一句话“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时代,而卢梭却开启了一个时代。
”1 文明与自然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把自然状态看作是自由、幸福的“黄金时代”,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其乐融融地生活,有的只是自爱心和温暖的怜悯,自爱使得人们必须满足自身生存的需要,而怜悯使得人们出于本能地帮助自己有苦难的同胞。
在这种状态下,不仅没有私有的观念,而且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隶属关系,大家和平相处。
“彼此间没有任何道德上的关系,也没有人所公认的义务,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使恶的。
既无所谓邪恶,也无所谓美德。
”卢梭认为“人生来都是善的,是种种制度才把人弄恶”,是文明社会破坏了人的本性。
他说“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奠基者。
”因此他发出“回到自然”中去的呼声。
这明显地与当时崇尚理性热爱文明的时代发生了冲突。
此文不仅主张消灭私有制,而且对理性也提出了质疑,卢梭认为理性并不意味着一切,也有它的缺陷。
现代的文明和理性培养出来的人由于受到无数的诱惑而变得烦恼和不安宁,所以他写道“人们不得不相互爱抚而又相互伤害;由于义务,人们生来就是仇敌;由于利益,人们必须相互欺骗。
卢梭思想教育论论文4000字-卢梭思想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卢梭思想教育论论文4000字_卢梭思想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导读:如何撰写出满意的关于卢梭思想教育论论文4000字是现在很多人都为之苦恼的问题之一,而论文的撰写也并非易事,必定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和汗水的,本论文分类为思想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关于卢梭思想教育论论文4000字范文供大家参考。
卢梭思想教育论文4000字(一):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摘要当前,现实社会中弥漫着极其浮躁的气息,充斥着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短见,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行的教育体制息息相关。
“望子成龙”与“不输在起跑线”相互跟风的思想观念以及极其严苛的应试体制严重压抑着青少年的天性与自由。
对此,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尤其是在其《爱弥尔》中所集中体现的教育思想,无疑为当前的教育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
重新审视几百年前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于当前教育问题的改善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当代价值作为十八世纪一名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卢梭不仅为当时法国挣脱封建君主专制的桎梏以及宗教教育的束缚输送了极其宝贵的精神养料,也为身处当代的我们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巨大精神财富。
在卢梭一系列的著作中,《爱弥儿》是他自认为所有作品中最好、最重要的一部。
作为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的教育著作之一,毫无疑问,《爱弥儿》所阐述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不仅对当时的西方具有划时代的深刻意义,同样也能够跨越时空引起今日我们的深刻反思。
一、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阶段论1.婴儿期:尊重天性,遵循自然卢梭在婴儿期的教育准则总的来说便是: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
自由伴随着孩子的生命而被赋予,卢梭认为,孩子在出生伊始就应被给予自由了:宽大舒适的衣服以自由地伸展四肢,活动爬行的空间以自由地扭动身躯,允许触摸任何好奇的东西以自由地发展感觉,给予最大的自由使之保持自然的习惯。
而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教师也就开始了他的工作——教授“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唯一的学科。
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毛树文《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让••雅克••卢梭的杰出代表作。
18世纪的欧洲,在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政教合一的封建专制统治之后,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新的社会阶层的出现,一股新的社会思潮渐渐兴起,他们试图在旧的社会体制上建立一个全新的合理、合法且能够保障人民权利的社会形态。
其中对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1762年出版的《社会契约论》。
在法国大革命中,它曾被大多数革命领袖奉为革命的“圣经”,它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其“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深刻地影响了逐步废除欧洲君主绝对权力的运动,和18世纪末北美殖民地摆脱大英帝国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斗争,并且一直影响到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及两国的宪法都体现了《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思想。
卢梭在《社会契约》中强调:社会契约最重要的本质,不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契约,也不是在个人与政权之间订立的契约,而是由自由平等的人们按照自由协议的原则,根据相互的义务订立的。
由于这一契约的订立,参加定约的个人,便相互结合而成为“一个道德与集体的共同体”,每个成员在订约的时候都无一例外的将自己的全部权力转让给了整个共同体。
而卢梭在第一卷第六章论社会公约中提到: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寻找出一种结合的方式,使它能以全部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因而在我看来,社会契约论的核心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在这里,我将着重阐述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并联系我国现代人民主权状况加以评述。
1.主权是公意的运用。
十八世纪初期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封建等级制的、专制主义的、天主教会独暴政的国家,统治者从思想上和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对人民进行专制统治。
当时的封建专制制度已经非常腐朽,与此同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卢梭思想总结范文

卢梭思想总结范文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的法国著名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他的思想对于法国和欧洲启蒙运动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政治、教育和社会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以下是对卢梭思想的一个总结。
1.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卢梭认为,人类在自然状态下是自由平等的。
然而,社会的出现带来了私有财产和不平等的产生,给人们带来了困难和不公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必须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一个合法的政府来保护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2.一般意愿:卢梭强调政府必须以人民的一般意愿为根本准则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社会利益相一致的理性共同意识,这就是一般意愿。
政府必须尊重和实施一般意愿,而不是个别人的私利。
3.教育理论:卢梭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应该从儿童的个性和天性出发,培养他们的感性和情感,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
他主张通过自然的教育方法,如与自然环境接触、体验和亲密关系培养儿童的智力和道德素质。
4.自由和约束:卢梭认为人的自由与社会的约束是相辅相成的。
他认为自由并不是无约束的行动,而是通过社会规范和法律约束来实现的。
社会规范和法律的目的是保护人的自由和权利,并维护社会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5.女性和性别:卢梭在他的著作中对于女性和性别问题有较为保守的观点。
他认为女性应该居于家庭和私人领域,照顾家庭和子女,并服从丈夫的权威。
他的这些观点受到了后来女性解放运动的批评和反对。
6.自然和人类理性:卢梭强调自然是人类幸福的源泉,而人类的理性过度发展会破坏这一幸福。
他批评了欧洲文明中的过于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思维,主张回归自然和本真的生活方式,寻找真正的幸福。
综上所述,卢梭的思想涉及政治、教育、社会、自由等多个领域。
他的思想独特而富有前瞻性,对于后来的思想家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他的一些观点,尤其是关于女性和性别的观点,已经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反对。
国内学者有关卢梭政治思想的综述

国内学者有关卢梭政治思想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学者有关卢梭的政治思想的综述李少霞电⼦科技⼤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54摘要:让·雅各·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是18世纪法国⼤⾰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物之⼀。
他的理论及思想引起很⼤的争论,特别是其政治思想⼀直都被视为研究的热点,众多学者对它的主要内容、实质、作⽤及其影响等许多⽅⾯展开讨论。
本⽂将对近年来中国学者在卢梭政治思想⽅⾯的论⽂及著作做个梳理,以进⼀步加强对卢梭的政治思想的理解。
关键词:卢梭政治思想综述⼀、关于卢梭政治思想中的核⼼内容在卢梭的政治思想的核⼼内容上,国内学者⼤多认为主要表现在两部著作中,即《社会契约论》和《论⼈类不平等的起源》。
多数⼈都认为“社会契约”,“⼈民主权”与“公意”,“⾃由、平等和民主”这三个⽅⾯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内容,他们也多是从这三个⽅⾯来研究卢梭政治思想及其评价卢梭的。
云南财经⼤学经济伦理研究所刘洁认为“卢梭的政治思想⾮常重要,因为其⾃然哲学的命题之⼀便是‘⼀切都取决于政治’,⽽《社会契约论》这本书最集中地表现了卢梭的主要政治思想——‘天赋⼈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1] 国内学者对其核⼼内容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个:(⼀)“⼈民主权”和“公意”关于“⼈民主权”“公意”这两个核⼼概念,⼤多数⼈的意见⽐较统⼀,都认为卢梭的定义是模糊和抽象的,容易引起分歧与争论,同时不具有可操作性。
还有相当⼀部分学者认为其定义的抽象性导致了暴政。
主要有:1、在卢梭那⾥“主权者”和“公意”是两个寓意既深刻⼜含混的概念,主权者不是指个别的⼈,⽽是指⼀般的⼈民;同样,公意也不是指具体的意志,⽽是指抽象的意志。
[2]2、卢梭看到了主权的本质和统⼀性,但是却不具有可操作性,统⼀的意志怎样表达?⼈民⼈数众多,怎样直接表达⾃⼰的意志?卢梭并没有设想出⼀种可操作的⽅法,使⼈民的意志能够得到完整的直接的表达,同时⼜不⾄于变成暴政。
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浅析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摘要:人民主权是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卢梭是人民主权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其《社会契约论》一书中他从公意出发系统地论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虽然在理论上有不可忽视的缺陷,但在倡导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是重要的里程碑,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如今,卢梭主权在民的思想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光辉的篇章,其政治理念仍然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种政治制度。
关键词:卢梭、公意、人民主权、局限性人民主权,也即“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西方近代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内容。
让雅克·卢梭是人民主权理论的集大成者,将人民主权学说推向了顶峰,他从社会契约论出发,对主权理论做了全新的阐述。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是社会契约论的根本观点,也是社会契约论的精神所在,人民主权的思想倡导自由和平等,激烈地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思想。
“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在订立社会契约时,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都转让给整个集体,同时又从这个集体“获得自己本身所渡让给他的同样的权利,所以人们就得到了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
社会公约即是“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
正是基于这种社会公约,卢梭提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虽然受阶级与时代的局限,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民主,但是这种思想对于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反对封建专制集权统治来说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人民主权思想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自由和平等一、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18世纪的欧洲是资本主义蓬勃兴起的时期,同时也是封建专制统治逐渐土崩瓦解的时期。
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和激烈化,价值观念冲突严重,启蒙运动在法国的掀起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开启了辉煌的新时代。
试评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试评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一)让.雅克.卢梭(J.J.Rousseau)生于1712年,卒于1778年,是十八世纪思想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自由主义的奠基人和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导师。
从17世纪末叶开始涵盖18世纪,这段时期涌现了大批杰出的思想家,而卢梭更是以其人民主权理论开创了政治权力合法性讨论的历史先河,给世界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
但可惜的是,现在许多人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却缺乏深刻的认识,实际上,深入研究和科学评判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对于当代我国的政治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卢梭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简要生平(一)卢梭生活的时代背景黑格尔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
”而一切伟大的思想都是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正是适应法国大革命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一切都面临变革的需要而诞生的。
因此我们要研究卢梭的思想,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简要生平。
卢梭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封建专制主义发展到了最高峰并开始转向没落的时代。
而法国在18世纪正是以农业为主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政治上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按照法律的规定居民被分为三个等级:僧侣贵族为第一等级;世俗贵族(佩剑贵族、长袍贵族)为第二等级;农民、手工业者、手工工场主和资产阶级(约占总人口的96%)为第三等级。
特权阶级生活奢侈糜烂,第三等级则在政治上处于完全权的地位,广大的劳动人民更是受到封建专制政权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和剥削;法国专制君主在政治上公开宣扬“朕即国家”、“法律皆出于我”等君权至上思想,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于一人之手,终身任职;在经济上法国专制君主横征暴敛,经济濒于崩溃;在思想上利用天主教会和僧侣阶级,竭力加强宗教神学的精神统治,禁止一切进步思想的传播;在军事上穷兵黩武,嗜战成癖,进一步加重了财政危机。
与之同时,欧洲罗马天主教会日益成为封建制度的国际中心,天主教也是法国的国教,享有各种特权和优厚待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二十年代来中国学者对卢梭政治思想研究的综述从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对于法国在革命的研究进入了打捞的阶段,特别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法国专家的著作和论文被翻译出版,中国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开始真正突破各种束缚研究法国在革命及其史学。
我们知道,18世纪启蒙运动作为法国在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曾经掀起过轰轰烈烈的反响,并波及至世界各地。
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学者研究它、探讨它。
而卢梭良久以来作为启蒙运动中杰出的代表(虽然后来的学者对此提出质疑1),他的理论及思想引起很大的争论,特别是其政治思想一直都被视为研究的热点,众多的学者在它的主要内容实质作用及其对雅各宾派罗伯斯比尔的影响等许多方面展开讨论。
本文即将对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在卢梭政治思想方面的论文及著作作个总结,以备为更好地研究卢梭、启蒙运动和法国在革命作铺垫。
一.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特点
1.核心内容:
卢梭的政治思想是一个庞杂、繁复的理论体系,但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却在著作中昭示得很明显;因此,国内学者对此争论不大,一般都统一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大致有以下几点。
a.社会契约
吴琦认为广义的社会契约思想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关于人类不平等起源和基础的思想;二是为消除不平等现象而提出的社会国家学说明书2。
韩承文、徐云霞认为社会契约学说是他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的政治纲领3。
陈闻桐认为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上的特色是从道德与利益的二者关系上论证国家的起源与目的,且得出结论:道德高于利益4。
b.人民主权
许多人认为人民主权思想是卢梭民主理论的核心,并且标志着现代民主理论诞生态。
吴明银提出卢梭人民主权的最高理想是全民参与或大多数人参与的直接民主制,最低理想是选择少数杰出人物进行执政的代议制民主政治6。
c.暴力革命说
李平民认为暴力革命说是人民主权的保障7,
王谷良认为卢梭的关于人民用暴力革命彻底推翻封建君主制及不平等的论述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同封建社会斗争到底的信心8。
以上几点卢梭思想的核心内容,学者们几乎无所异议,但他们认为理论有多面性,因而要试图挖掘其中主导及其实质表现,这将在下文中重点讨论。
2.特点:
a.陈闻桐认为卢梭的政治思想充满着虚幻性植根于他理论,阶段和历史的局限,思辨性则与他的研究方法有关9。
陈禹鼎认为卢梭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上体现了他理论上的空想性10。
b.葛力认为卢梭思想具有创造性、启发性和繁殖性11。
3.两种特殊的关于卢梭政治思想的解释
a.李宏图通过近代民族主义理论来考察卢梭思想,提出了“祖国”、“公民”、“美德”三个联系在一起的概念来解释卢梭的政治思想12。
b.朱学勤提出卢梭思想的终极目标是“道德理想国”,但把道德价值理想放诸现实社会中却必然形成“恐怖美德”笼罩的局面,致使理想国的覆灭13。
二.关于卢梭政治思想的实质
对于卢梭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分歧不大,但是对这些理论的价值判断却导致各个学者在卢梭思想观点上的分野。
大致说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是卢梭理论中到处洋溢着民主思想的氛围;二是卢梭理论中本身即蕴含着专制主义成份。
另外有一些学者认为应当把卢梭思想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分开讨论。
下面对这几种观点作个汇总。
1.民主性
吴明银认为卢梭在其思想中体现出的是一种宣扬人性、恢复人权、崇尚理性的民主理论14。
崔之元也认为卢梭思想具有民主性,并指出它对现代民主理论的最在贡献在于将个人自由与作为生活基础的人民主权内在地联系起来15。
与此同时,阎海云等人指出卢梭思想比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具有广泛民主内容,对于推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着巨大的埋步意义16。
2.专制倾向
陈奎德认为卢梭原则导致两大后果,其中一个即是公民权利“一次性上交”给主权者之后,再提出异议就必然受到镇压,所以卢梭原则实行的结果是逻辑地导致了专制17。
陈维纲有同样的看法:卢梭理论中包含着对人权的彻底否定和对握有无限权力的主权者的尊崇,而这点使他的民主成份化为一大堆空话18。
张庆海说这种专制主义倾向只能作为革命深入的动力,而无法成为解决革命任务的最终方式19。
3.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分离
蒯慧认为卢梭虽是启蒙思想家中最激进最民主的一位,但他的主张在实践中极易产生误导作用——它为极权政治和暴力政治提供了理论根据,而且高度集中但缺乏制约政治体制必然走向专制和独裁20。
陈闻桐也认为卢梭学说理论上的虚幻性、思辨性运用到现实中会产生消极作用21。
中晨星对民主与专制有新的看法,他认为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与专制独裁的出现并无多大关系,每项民主在实践时总会引起专制22。
4.另外,葛力认为要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卢梭的政治思想。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中卢梭表现出来的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的思想,而在《社会契约论》中体现的却是集体主义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想23。
三.卢梭政治思想与雅各宾派
对卢梭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这个问题讨论的文章不少,但学者们基本上同意它对法国及世界革命产生一定影响这样一个事实,而争论最多的集中在其思想与雅各宾派的关系上,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这本身还要牵涉到关于“雅各宾派性质”的定性问题。
从中国学者的研究来看,分歧主要出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卢梭思想是否是大革命的主旋律。
其次如果卢梭政治思想对雅各宾派有影响,则到底体现在哪个方面:是推动革命前进的动力呢还是直接把革命引向反动。
1.卢梭思想是否是大革命的主旋律
a.张庆海提出了“危机造就原则”,认为卢梭的政治思想虽在一定程度上与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出现了暂时的统一,但这只是形势发展所迫的结果,并不表明两者间存在熏陶的关系。
24
b.陈维纲认为以上看法是站不住脚的,他认为是卢梭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促进激进的理想
来看,我都认为这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所做的只是一个小结,以待进一步补充。
注释:
1.19世纪初埃米尔·法盖认为卢梭并不是个人主义者,与启蒙精神不合拍,不应当属于启蒙主将。
观实取自《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上海三联书店
2.《法国史通讯》第6期《卢梭的社会契约学说》
3.《试论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选自《江西社会科学》94年第5期
4.《从社会契约论和国家观看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选自《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91.2
5.《雅各宾专政与卢梭》选自《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92.1
《卢梭新论》选自《读书》96.7
6.《试论卢梭的民主思想》选自《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93.4
7.同5
8.《关于卢梭评价的几个问题》选自《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88.2
9.同4
10.《卢梭以人民主权论为中心的政治学说述评》选自《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82.2
11.《正确理解卢梭的政治思想及其影响》选自《江西社会科学》91.2
12.《祖国、公民、美德——卢梭思想研究之一》选自《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91.2
《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朱学勤上海三联书店
《卢梭二题》选自《读书》92.6
14.同6
15.《卢梭新论》选自《读书》96.7
16.阎海云《卢梭的民主思想与法国大革命》选自《历史教育问题》83.4
王沪宁《卢梭政治思想的绵延》选自《读书》81.12
王谷良同8陈禹鼎同10
17.《自由,重新发现》选自《书林》89.1
18.同7陈维纲《评卢梭人民主权论的专制主义倾向》选自《读书》86.12
19.《卢梭政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主旋律吗?》选自《世界历史》98.1
20.蒯慧《试论卢梭人民主权思想》选自《学术界》96.4
21.同4
22.《卢梭思想与雅各宾主义、波拿巴主义》选自《史学集刊》91.2
23.同11
24.同19
25.同18
26.刘宗绪《法国大革命的根本任务和革命的上升路线》选自《世界历史》81.2
周敏凯《试析法国大革命思想原则的困顿及其原因》选自《华师大学报(哲社版)》89.3 周友光《卢梭的平等思想及其在法国大革命中的实践》选自《武汉大学学报(社科版)》89.3
张秀兰《试论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选自《求是学刊》85.2
27.同18
28.同13《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29.《思想启蒙与政治变革》选自《法国研究》89.4
30.陈崇武《罗伯斯比尔政治民主思想的发展》选自《历史教学问题》89.3
何汝璧《卢梭与罗伯斯比尔》选自《法国史通讯》第8期
31.同1
32.20世纪30年代德国新康德主义大师卡西勒认为卢梭是以分裂的形式属于启蒙阵营。
且他移动了启蒙重心攻击了启蒙前提。
选自《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历史系99级B99034111
龚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