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政治思想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卢梭、伏尔泰与狄德罗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家:卢梭、伏尔泰与狄德罗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期最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事件之一,不仅在法国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场革命中,有许多思想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贡献,其中卢梭、伏尔泰以及狄德罗被广泛认为是法国大革命思想的代表。
本文将主要探讨卢梭、伏尔泰与狄德罗在法国大革命中的思想观点和贡献。
一、卢梭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卢梭是法国大革命前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为后来的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卢梭提出了政治主权属于人民的观点,这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论基础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力。
在《社会契约论》中,卢梭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和平等原则。
他认为,在一个正义的政府中,个人应该保持天生的自由和平等,政府的合法性应该建立在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法律约定之上。
这一思想对于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民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激发了人民争取自由与平等的强烈愿望。
卢梭还提倡民主制度,并认为合法的政府应该由人民直接参与决策。
他主张建立一种政治制度,人民可以行使主权并参与政府的运行。
这一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中的革命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人民争取政治权利和民主自由奠定了基础。
二、伏尔泰的思想与法国大革命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对于法国大革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伏尔泰主张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并倡导个人权利的保护。
他曾经在其著作《论信仰的宽容》中阐述了个人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的观点,这对于法国大革命中宗教改革起到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伏尔泰强调个人的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无论他的观点是否与主流看法一致。
他主张国家应该保护这种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这为法国大革命中的知识分子和人民提供了倡导自由的强大支持。
伏尔泰还对宗教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张宗教应该摆脱教权的控制,实现宗教和国家的分离。
这一思想对于法国大革命中解放教会的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新时代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
卢梭契约论讲解

卢梭契约论讲解
卢梭的契约论是他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
他主张社会契约的建立不是依靠暴力,而是基于人民的自愿和普遍认同。
他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生活在枷锁之中。
他批判封建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希望共同体成员人人平等,自由表达公共意见,以契约法律治理社会,这是卢梭追求的政治理想。
卢梭认为人的社会性是通过构建契约而达到社会状态,从而成为社会动物。
在人们进入社会之前,存在一个自然状态,这是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自然给了人们生存所需要的东西,人们无需争抢,没有霍布斯所说的竞争,也没有洛克所强调的权利。
有的只是限于理性而存在的原理:一是个人担心自己的幸福和自我保护,二是对自己同类遭受到苦难时的同情和怜悯,这是自然人所具有的基本的两种基本激情。
总的来说,卢梭的契约论强调人民的自愿和普遍认同,反对暴力和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主张人人平等和自由表达公共意见,以契约法律治理社会。
同时,他也认为人的社会性是通过构建契约而达到社会状态,成为社会动物。
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

孟德斯鸠、卢梭的政治思想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一)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1 .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全部政治理论的核心。
他运用历史的方法从经验和事实出发去探寻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以便为解决社会政治问题提供普遍适用的政治原则。
2 .“法的精神”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与影响、制约它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体现为一种规律性。
3 .提出“法的精神”的目的:(1) 立法者掌握了法的精神中体现的原则,就能够制定出符合人类理性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理想的社会。
(2) 人民掌握了“法的精神”,就能遵纪守法,使理想的社会制度长治久安。
4 .意义。
“法的精神”强调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各种相关因素之间的必然性关系,表明孟德斯鸠已从国家外部寻找国家运动的规律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孟德斯鸠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论证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受客观规律支配的思想家。
5 .局限性.孟德斯鸠还没能找到国家政治法律制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他不仅将一个国家的良法善政寄托在立法者的智慧上,而且宣扬了一种法律决定一切、法律万能的观点,认为只要有了一种好的法律制度,就可以实现理想的社会。
这表明“法的精神”仍是历史唯心主义的。
(二)政体的分类1 .国家政体可以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
2 .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体和贵族政体两种。
民主政体由全体人民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贵族政体是由一部分人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政体。
3 .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人依据法律执政的政体,君主掌握最高权力。
君主、贵族阶级和政治团体是构成君主政体的三个要素。
4 .专制政体是由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的政体。
5 .孟德斯鸠反对专制政体,主张实行共和政体成君主政体。
(三)政体原则1 .涵义。
政体原则可以解释为使政体行动的东西,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
它贯穿在政体之中,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
2 .民主政体的原则是品德。
主要是指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的政治品德,其中心是要求人们遵守法律。
卢梭的政治思想

立法权
一个国家最好的组织,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如彼此熟悉,了解自己的元首,同一个种 源,有共同的信仰和风俗等。
问题:国家的规模是否仅适合小规模的熟 人社会?面对幅员辽阔的陌生人社会,如 何实现公民的立法权?
生死权
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保护订约的当事者。 凡欲依靠他人的生命以保全自己的人,在
的生存,自行判断他维 持自己生存的适当方法, 以便成为他自己的主人。
家庭是政治社会的模型2
“父母官”的称谓反映了一种什么 文化?
统治者与人民——牧羊人与羊群 昏君、暴君和明君 清官、贪官
家庭是政治社会的模型3
我们一切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 都是人们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人民服务。在我们的人民共和 国里,人民不是官的子民,而是国家 的主人;官员不是人民的“父母”, 而是人民的公仆。 ——毛泽东
应这篇征文而写的论文。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人在未开化的自然状态中,本来是平等的; 可是当人们力求生活完善化,争取科学技术 和文化发展时,人类则既在进步,又在退步 ,因为文明向前进一步,不平等也就向前进 一步。到了专制暴君统治下,不平等就发展 到极端,到达顶点;这个顶点同时将成为转 向新的平等的原因和起点。
生平简介
卢梭曾在《忏悔录》中如是说:我一想到 要把孩子交给这样一个乱糟糟的家庭去抚 养,我就感到害怕。如果把孩子交给他们 去教育,那必然会愈教愈坏。育婴堂的教 育,比他们对孩子的危害小得多。这就是 我决定把孩子送进育婴堂的理由。
生平简介
1749年,在看望囚禁的狄德罗的路上,他看 到了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科学和艺术 的进步起了败坏风俗的作用,还是起了改 善风俗的作用?
卢梭政治合法性思想评析

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著名的政治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在政治哲学史上,卢梭最早明确地提出合法性概念,并对合法性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究。
卢梭的政治合法性思想极富开创性,也颇具争议性。
卢梭认为,主权者必须为公意所指导,公意是政治合法性的基石。
人民本身就是主权者,且主权不可转让、不可分割,然而,他同时赋予主权者以绝对权力。
一、政治合法性的内涵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开篇就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政治合法性问题的高度关注:“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不清楚,是什么才使这种变化成为合法?我自信能回答这个问题。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问题在于懂得这些约定是什么。
”[1](p8)这里所使用的“合法”一词,并非仅指“合乎法律的规定”,而是被赋予了多重含义,其中既有道德的层面,又有制度的层面;既有事实的层面,又有价值的层面。
在卢梭的著作中,始终没有对政治合法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但在他对相关问题的阐释中,我们能管窥其政治合法性概念的基本内涵。
首先,统治者获得政治合法性的前提是缔结并遵守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的订立才使得国家的建立成为现实,公共权力合法性的建构成为可能。
通过社会契约,搭建起了连接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桥梁。
因为,人们缔约时,每个人向全体奉献出了自身及其一切权利,并没有向任何人奉献出自身利益。
通过社会契约建立的国家是全体利益的代表,人们通过它以更大的力量保全了自己的所有,人们服从集体就是服从自己。
国家唯有真正代表并不断促进公共利益才能得到维护和强化。
①因此,公共权力合法性的获得以缔结社会契约为前提,公共权力合法性的维系以遵守社会契约为基础。
其次,合法的权力与强力有着根本区别。
“强力并不构成权利,而人们只是对合法的权力才有服从的义务”。
[1](p13-14)人们对强力的屈服,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而并不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屈从于强力最多不过是一种明智的行为而已。
试论洛克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

试论洛克与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洛克(John Locke)和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是18世纪欧洲著名的政治哲学家,他们对人民主权的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
洛克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并主张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而卢梭则更强调社会契约的理论,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普遍意愿和一致合意的人民。
洛克的人民主权思想可以追溯到他的著作《论人的理解》和《政府论》。
在《论人的理解》一书中,洛克提出了人人都有自然权利的观点。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并主张政府的唯一目的是保护这些权利。
洛克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政府应该遵守一种契约来保护人们的权利。
这种契约是基于人民的自愿和共识,而不是强制性的。
洛克的人民主权思想强调了人民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则体现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
卢梭认为国家的权力来自普遍的意愿和人民的一致合意。
他认为人民自愿放弃一部分个人自由,以换取整体社会的利益和自由。
卢梭强调人民的主权是不可分割的,政府必须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他主张政府应该是一个由民众选举产生的代表机构,代表人民的普遍意愿来决策和行使权力。
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提倡了民主政治和人民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洛克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有一些共同之处。
他们都认为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制约和限制。
他们都主张政府应该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他们都认为人民的自由和个人权利是至高无上的。
他们都强调政府应该代表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政府的权力应该是来自人民的一致合意和普遍意愿。
洛克和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都对后世的政治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强调了人民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提倡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授权。
尽管他们的思想有所差异,但都为后世的民主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读书心得——试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读书心得——试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社会契约论》是卢梭在法国社会腐败和阶级矛盾尖锐背景下的产物,书中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思想。
其主旨是:“人是生而自由与平等的,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如果自由被强力所剥夺,则被剥夺了自由的人民有革命的权利,可以用强力夺回自己的自由;国家的主权在民,而最好的政体应该是民主共和国。
”①据此,卢梭对其政治思想的论证主要围绕三个主题展开:第一,人人平等是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路径;第二,人民主权神圣不可侵犯;第三,卢梭的政府理论。
三者环环相扣,对法国大革命乃至当今世界的政治发展起着重大影响。
一、“人人平等”是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路径“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②自由作为一项自然权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但当人们进入政治状态后,由于各种冲突而无法保障自己的自由。
因此,人们试图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来维护和恢复这一自然权利。
同时,卢梭认为人们在力量和才智上已经造成了不平等,因而需要通过契约的方式使得每个人在权利方面都是平等的。
卢梭认为,在自然状态中,人们面对生存障碍难以自存,仅凭单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抵抗自然的障碍。
他们深知相互合作产生的力量必定大于单个人的力量,因而为了跨越生存障碍,他们不得不这样做,即“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维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③这就是社会契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为了契约中每一个结合者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他们必须将自身的所有权利全部转让给集体。
其原因有三,首先,人们同等将自己的一切权利转让,这对所有结合者都是平等的;其次,每个人都毫无保留地转让自己的权利,这将使结合体能够实现最大限度的完满;最后,每个人既向所有人奉献了自己,也并没有向任何人转让自己,因为他们随时随地可以从结合者那里获得原本属于自己的一切权利。
卢梭的思想观点总结

卢梭的思想观点总结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期的重要思想家之一,其对政治、社会以及教育的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梭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哲学、社会契约论和教育理论等方面。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对卢梭的思想进行总结。
首先,卢梭的政治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中,他认为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来自社会契约,人们在原始状态下通过社会契约创造了政府和法律以保护他们的自由和权益。
他主张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共同意愿,政府的目的应该是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公共利益。
卢梭对于政治权力的观点是相当悲观的,他认为政府的权力很容易滥用、背离人民利益,因此他主张人民应当参与政治,对政府行使权力进行制约,同时他也主张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其次,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观点凸显了他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
他认为社会契约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消除个人的私利和不公平。
他对财产不平等的现象深表忧虑,认为私有财产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原因,他主张通过合理的财产分配和社会福利来达到公平与平等。
此外,他也对阶级制度持有批判态度,并主张建立一个不分阶级的社会。
最后,卢梭的教育理论是其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人的本质和自由为目的。
他主张儿童应该按照他们的自然天性来成长和发展,而不是受到过多的外来约束和教育。
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和兴趣,注重观察和了解儿童的需求,并提出了“自由游戏”和“情感教育”的概念。
对于教育的内容,他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道德、美感、创造力和社会意识。
总体来说,卢梭的思想观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哲学观点强调政府的合法性来自人民的共同意愿,主张政府应保护人民的自由和公共利益;社会契约论观点认为社会契约旨在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等的社会秩序,并主张消除财产不平等和阶级制度;教育理论观点认为教育应以培养人的性情和自由为目的,强调通识教育和个体差异的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
家庭
我们一切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 都是人们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 都是为人民服务。在我们的人民共和 国里,人民不是官的子民,而是国家 的主人;官员不是人民的“父母”, 而是人民的公仆。 ——毛泽东
国家
财富 私有制的产生 人类不平等发展的三个阶段: (1)穷人和富人的差异 (2)契约和法律以力量为后盾,相应的权利机构 产生,官职的设立确立了强者和弱者的区别 (3)“暴君统治逐渐抬起它丑恶的头”,专制统 治的出现
李宇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
主要内容
生平 主要贡献 社会政治思想 卢梭名言
生平简介
卢梭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 钟表匠的家庭。 卢梭懂事时,知道自己是用母亲的生命换 来的,他幼小的心灵十分悲伤,更加感到 父亲的疼爱。他的父亲嗜好读书,这种嗜 好无疑也遗传给了他。 16岁独立谋生,结识了华伦夫人;出版《现 代音乐论》,销路很差 1750年论文《论艺术和科学》获头等奖
生死权
犯罪之人受死刑的道理也可依同样的看法: 我们因为不愿意被人杀害,所以同意自己 一旦做了凶手也受死刑,在订这种契约时, 我们只是想确保我们的生命,而不是想处 分我们的生命,任何订约的人都不预料自 己当受死刑。
生死权
凡侵犯社会权利的罪人,便成为国家的叛 逆者;违犯国家的法律,便不再是国家的 一份子,而且是在向国家开战。在这种情 形里,保护国家与保护个人,两者不能相 容,必需牺牲其一。审问及判决证明他破 坏了社会契约,因而不再是国家的成员了。
第五讲 卢梭的政治思 想
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让· 雅各· 卢梭)(1712—— 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 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 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 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
主要贡献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 《忏悔录》 返回
社会政治思想
1、原始的社会——自然状态 2、家庭是政治社会的雏形 3、社会契约 4、立法权 5、生死权 6、国家
两种不平等
还有哪些不平等?
性别歧视 种族歧视 城乡差异 行业差异 ……
卢梭名言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 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无知的人总以为他所知道的事情很重要,应该见 人就讲。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轻易炫耀他肚 子里的学问的,他可以讲很多东西,但他认为还 有许多东西是他讲不好的。
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可简述如下:我们每个人都把自 身和一切权力交给公共,受公益之最高的 指挥,我们对于每个成员都作为全体之不 可分的部分看待。
社会契约为免于空泛的仪式,隐含着这么 一个条款:任何人如不遵守公共的意志, 得由全体迫其遵守之。
立法权
欲定出最适合于国民的法律,须有明察人们的一 切情欲而不为任何情感所支配的上智。 治人者不应兼立法,立法者不应兼治人。 罗马十大行政官从未只凭他们自己的权威而制定 法律。他们对人民说:“我们所提议的,未经你 们的同意,不能成为法律。”因此起草法律的人 没有亦不应当有立法权;而人民纵使自愿,亦不 能剥夺其不可转移的立法权,因为依照原来的根 本契约,只有公共的意志能约束个人,一个个别 的意志是否合于公共的意志,应以人民的自由投 票决定。
生平简介
1756年,接受朋友馈赠的乡村小房子,开始 隐居生活。 背井离乡 卢梭一七七八年七月二日逝世,葬于杨树 岛。一七九四年,法国大革命五年后,遗 骸迁葬于巴黎先贤祠。
主要贡献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 “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 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 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 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 制、暴政。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 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 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 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 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 要求。
我爸是李刚
自然状态的论述1Βιβλιοθήκη 野蛮人的身体是求生的唯一工具。
他唯一的注意事项就是自身的保存,他的 视觉、听觉和嗅觉非常精细敏锐。
自然状态的人类,在他们之间起初没有任 何种类的道德关系,也没有一定的义务, 所以他们不可能是善的,也不可能是恶的。
知足常乐,没有过分的贪婪,仅仅满足自 己的生理需要即可。
世上主要存在着三种政府形式:
民主制,即由全体或大部分人民治理; 贵族制,由少数人所治理; 国君制,由一人治理。
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论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找出 一种结合的形式,能以社会的全力保护每 个成员的生命财产,同时每个成员一方面 与全体相结合,一方面仍然可以只服从他 自己并仍然和从前一样自由。
立法权
一个国家最好的组织,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如彼此熟悉,了解自己的元首,同一个种 源,有共同的信仰和风俗等。 问题:国家的规模是否仅适合小规模的熟 人社会?面对幅员辽阔的陌生人社会,如 何实现公民的立法权? 返回
生死权
社会契约的目的在于保护订约的当事者。
凡欲依靠他人的生命以保全自己的人,在 必要时,亦须牺牲自己的生命以保全他人。 服兵役的义务。 《集结号》——冯小刚
不平等的顶点
臣民除了主人的意志之外再没有别的法律,主人除了自己 的热情以外也再没有别的规则,因此,善的观念和正义的 原理又重新消失了;这里,一切都恢复到最强者的唯一法 律上来,从而也回复到一个新的自然状态上来,但这种自 然状态和我们曾由之开始的那种自然状态有所不同,因为 一个是纯粹的自然状态,另一个则是过度腐败的结果。专 制暴君只有当他是最强者的时候才是主人,一旦人们能够 把他驱逐,他就不能抱怨暴力。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 的那种暴动,较之暴君昨天用以处置其臣民的生命、财产 的那些行为,同样是合法的行为。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 翻他。此时暴君不能怨恨他人的不公正,而只有怨恨自己 的不谨慎或不幸。举例说明
自然状态的论述
野蛮人在自然状态下只有因年龄、 体质的不同而存在的不平等,而无财 产、政治上的不平等,他们快乐地、 幸福、自由地生活着。
家庭
父亲与儿子
人的本性:保持他自己 的生存,自行判断他维 持自己生存的适当方法, 以便成为他自己的主人。
家庭
家庭是政治社会的雏形?
统治者与人民——牧羊人与羊群? 昏君、暴君和明君 清官、贪官 “父母官”的称谓反映了一种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