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E-C2003P050 汽车振动分析的试验研究
振动测试在汽车零部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李乐乐

振动测试在汽车零部件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李乐乐发布时间:2021-08-31T09:53:28.399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5期作者:李乐乐[导读] 为了优化汽车各方面性能,衍生了各种各样的检验检测技术。
振动对汽车零部件间隙、速度、及加速度发生往复变化产生振动量,影响零部件质量、使用寿命。
广电计量检测(天津)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摘要:为了优化汽车各方面性能,衍生了各种各样的检验检测技术。
振动对汽车零部件间隙、速度、及加速度发生往复变化产生振动量,影响零部件质量、使用寿命。
振动试验是检验汽车零部件振动可靠性和耐久性必需的一项工作,因为汽车零部件振动环境耐受性直接影响整车质量和行驶可靠性,特别是汽车上的蓄电池、发动机、起动机、油箱、燃油传感器、导静电拖地带、储气筒、水箱等零部件需进行振动试验。
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振动测试在汽车零部件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振动测试;汽车零部件;检测1振动测试概述振动测试是指在实验室利用激振设备模拟产品在真实环境的振动应力已验证汽车零部件产品在预期使用过程中的抗振能力,一般振动测试需求出现在产品设计阶段的验证测试;生产阶段产品质量;品管、品保阶段的可靠度抽检认证;。
最初,振动检测试验可以根据施加的振动载荷类型分为3种,分别是正弦振动检测、随机振动检测以及冲击波振动。
但目前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加真实的在线汽车行驶过程中的振动环境,又在此基础上增加随机正弦复合振动以及波形复制的形式。
汽车零部件检测设备包括振动台、振动控制器、功率放大器。
,通过模拟振动环境,设置试验参数(包括频率范围、振动幅值以及振动时长等),来展开振动测试试验。
对于正弦振动主要参数指标包括:最大推力、最大位移、最大速度、频率范围;对于随机振动主要参数指标包括:试验推力、最大位移、加速度均方根、频率范围。
振动对于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包括3种:(1)损坏结构,如结构变形、零部件产生裂纹等;(2)致使零部件功能失效,如导致零部件接触不良、发生继电器误动作等,此类破坏属于暂时性的,当振动幅度减小或停止振动,零部件的性能就可以恢复正常;(3)零部件工艺性破坏,比如,螺钉连接件脱焊、松动等。
汽车振动分析

汽车振动分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汽车振动分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汽车振动分析的全部内容。
研究生试卷2013 年—2014年度第 2 学期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名称:振动理论专业:车辆工程年级: 2013级任课教师:李伟研究生姓名:王荣学号: 2130940008注意事项1.答题必须写清题号;2.字迹要清楚,保持卷面清洁;3.试题随试卷交回;4.考试课按百分制评分,考查课可按五级分制评分;5.阅完卷后,授课教师一周内将成绩在网上登记并打印签名后,送研究生部备案;6.试题、试卷请授课教师保留三年被查。
《汽车振动分析》总结王荣(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摘要:本课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单自由度系统的简单问题逐渐加深到多自由度的分析,甚至是无限自由度系统,并从简单激励的振系逐渐推广到随机激振振系。
作为汽车理论及汽车设计等课程的基础,其对于分析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发动机的减振和隔离等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单自由度;多自由度;简单激振;随机激振The Conclusion of “Automotive VibrationAnalysis”Abstract: The course progressively, step by step, gradually discusses from the simple question of a single degree of freedom system to the analysis of a multi—degree of freedom system, even to the analysis of the infinite degree of freedom system. In addition, the course extends from simple energized vibration system to random energized vibration system. As the basis of Vehicle Theory and Vehicle Design, this course has direc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nalysis of vehicle ride, comfort of passenger, engine vibration damping and isolation.Keywords:Single-Degree—of-Freedom; Multi—Degree—of—Freedom; Simple Energized Vibration System ;Random Energized Vibration System0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汽车的动态性能,例如:汽车行驶的舒适性,操纵的稳定性,车内噪声水平及音质等等——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
高速铝合金客车的弹性振动分析的开题报告

高速铝合金客车的弹性振动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目前,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高速铝合金客车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安全性和舒适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对于高速铝合金客车而言,弹性振动是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如何减小弹性振动对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影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速铝合金客车进行弹性振动分析,了解其弹性振动特性,并探索减小弹性振动的方法,提升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
三、研究内容1. 建立高速铝合金客车的弹性振动模型。
2. 通过ANSYS等数值软件进行弹性振动分析,得出车身的谐振频率和振动幅值等参数。
3. 分析车辆的振动特性和其对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影响。
4. 探索减小弹性振动的方法,包括通过结构优化和增加阻尼器等方式。
5. 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参数对比,分析优化效果。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高速铝合金客车的弹性振动特性,探索减小弹性振动的方法,将为车辆设计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可实现新能源、高速、安全、舒适的车辆设计。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通过ANSYS等软件对高速铝合金客车进行弹性振动分析,并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
六、预期成果预期通过本研究获得以下成果:1. 建立高速铝合金客车的弹性振动模型。
2. 分析车辆的振动特性,探讨其与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的关系。
3. 探索减小弹性振动的方法,分析优化效果,提升车辆稳定性和舒适性。
七、研究进度安排1. 2022年1月-2月:文献调研,建立数值模型。
2. 2022年3月-6月:对模型进行弹性振动分析,并分析振动特性。
3. 2022年7月-9月:探索减小弹性振动的方法,并分析优化效果。
4. 2022年10月-11月:对优化后的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对比,并撰写论文。
5. 2022年12月:论文定稿。
八、参考文献1. 范增林, 张冬青. 汽车弹性振动控制[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2. 陈建文, 聂海峰, 万连华,等. 汽车NVH技术研究进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1, 45(3): 296-307.3. Ansys, Inc. ANSYS Mechanical APDL Programmer's Guide[M]. ANSYS, Inc., 2018.4. 王从年, 陈俊龙. 大型汽车弹性振动的数值模拟[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8.。
轿车车内振动噪声源的识别

轿车车内振动噪声源的识别
俞明;柳文斌
【期刊名称】《机床与液压》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汽车振动和噪声是影响舒适性的主要因素,如何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识别控制汽车的振动、噪声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通过采用阶次跟踪技术和选择性声强技术对国产轿车在给定工况下进行了测试分析,确定出试验车发动机仓内噪声的最大位置、驾驶室内司机耳旁辐射噪声产生的原因,测试分析了驾驶室内司机座位处振动、噪声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关系,为进一步控制和降低轿车车内的噪声和振动响应提供了分析参考和依据.
【总页数】4页(P117-119,189)
【作者】俞明;柳文斌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广州,5106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V270.1+61
【相关文献】
1.轿车车内噪声源识别方法研究 [J], 殷金祥
2.基于心理声学参数的燃料电池轿车车内噪声评价及噪声源识别 [J], 郭荣;周鋐n;余卓平;陈杨
3.小波变换在轿车车内噪声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 [J], 陈书明;王登峰;陈鑫
4.基于小波变换的客车车内振动噪声源识别 [J], 冯国胜;李劲松;刘鹏
5.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源的分析及其空气品质的评价方法 [J], 袁旭东;方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汽车电子部件振动疲劳试验规范设计_周海亭

振 动 与 冲 击第22卷第1期J OURNAL OF VIBR ATION AND SHOCK Vol.22No.12003 汽车电子部件振动疲劳试验规范设计周海亭 陈光冶 林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0) (上海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上海 201206)周 炎(江南重工集团公司七院711研究所,上海 200021)摘 要 本文根据汽车电子部件加速度振动试验要求,设计了与实际载荷作用等价的正弦激振载荷幅度与试验时间的关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加速振动试验方案并完成了相关实验,得到了强化系数K;对直接采用道路谱信号应用于UD振动台上的试验进行了设计。
整个振动试验设计可指导汽车电子产品试验规范工作,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试验规范设计,包络谱转换,加速疲劳试验,强化系数K值中图分类号:TG1130 引 言汽车电子部件在强烈的振动(主要是随机振动)环境中工作,必须满足规定的工作寿命和可靠性要求。
而这些要求除了在设计阶段进行疲劳寿命等性能预估外,实际工作寿命和可靠度只能依靠试验分析。
试验检验必须根据一定的试验规范进行。
试验测试检验具有实施方便、实验条件容易控制的特点。
目前,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UAE S)生产的电子部件产品(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等),这类产品占绝大多数,属引进技术。
另一种是自主开发产品,如燃油分配管和燃油泵支架总成。
前者是有德国BOSCH公司开发并授权UAES生产的,检验试验规范主要是参照德国B OSCH公司的试验标准。
在进行整车匹配时,只需要测量安装部位的振动加速度,然后与该产品的试验规范加以比较,即可评判其合格与否。
后者,当应用于所研制的新车型时,由于国内与国外匹配车型、发动机、路况等条件的不同,对正在使用的试验条件与规范制定的由来尚不清楚,完全照搬BOSCH公司的试验标准[1],不能准确反映我国匹配车电子部件的试验要求,而目前汽车行业中还没有发现有关方面的资料。
车载测试中的振动和冲击测试技术

车载测试中的振动和冲击测试技术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寻求创新,车辆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经历各种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车载测试过程中,振动和冲击测试技术是关键的环节之一,以评估车辆在实际道路环境下的性能和耐久性。
本文将探讨车载振动和冲击测试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意义。
一、振动测试技术振动测试技术是通过模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振动情况,为车辆的结构、零部件和系统进行可靠性和功能性测试的一种方法。
振动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车辆在振动环境下的响应和稳定性,并且找出潜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进行改进和优化。
在振动测试中,车辆通常被放置在振动平台上,并通过振动器、加速度计等设备施加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振动。
通过监测和分析车辆在振动过程中的响应,可以评估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结构强度和可靠性。
振动测试技术在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可以用于评估底盘、悬挂系统、车身结构等各个部件的振动特性,以及各种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在高速运行条件下的可靠性。
通过振动测试,可以发现和解决车辆零部件的噪音、疲劳、松动等问题,提高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二、冲击测试技术冲击测试技术是用来模拟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遭受的冲击和颠簸情况的一种测试方法。
冲击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车辆在各种道路条件下的结构和部件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以及车辆在发生事故时的安全性能。
在冲击测试中,通常使用冲击模拟器或者通过道路试验来模拟车辆在实际行驶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和颠簸情况。
通过监测和记录车辆在冲击过程中的加速度、位移、应力等参数,可以评估车辆的结构和部件是否能够在各种极端工况下保持稳定和可靠。
冲击测试技术在车辆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广泛。
它可以用于评估车辆底盘、车身、安全气囊等部件在具有挑战性的道路情况下的性能,以及车辆碰撞、翻滚等意外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通过冲击测试,可以发现和解决车辆结构和部件的强度、刚度、耐久性等问题,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汽车空调压缩机振动特征实验研究及其抑制方法

汽车空调压缩机振动特征实验研究及其抑制方法汽车空调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正常运行对保证车内空调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部件的振动引起的噪音和振动问题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
本文将对汽车空调压缩机振动特征进行实验研究,并探讨其抑制方法。
为了研究汽车空调压缩机振动特征,我们可以采用实验方法。
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实验平台,包括汽车空调压缩机、传感器以及数据采集系统等。
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对压缩机振动进行测量,可以获得振动信号的时域特性、频域特性以及振动传递路径等信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压缩机结构进行分析,揭示振动产生的机理。
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信息:首先,可以获得压缩机振动的频率分布,进而确定主要振动频率和振动模态;其次,可以获得振动传递路径,找出主要传递途径和路径;最后,可以了解振动信号的时域特性,包括振幅和相位等信息。
基于实验研究的结果,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抑制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振动。
首先,可以对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振动产生的可能性。
例如,通过增加增益稳定器、加装减振器等方式来减少结构振动的传递。
其次,可以通过调整压缩机运行参数来减小振动。
例如,改变电动机的转速、传动比等参数,减少不平衡振动。
同时,还可以通过优化空调系统管道设计,减少气动振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采用有源消振技术来抑制压缩机的振动。
有源消振是指通过反馈控制技术,将传感器测量到的压缩机振动信号实时进行处理,并通过控制器输出与振动信号相反的振动力,从而实现消振效果。
总之,汽车空调压缩机振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车内舒适性和驾驶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了解振动的特征,进而采取相应的抑制措施。
通过优化设计、调整运行参数以及采用有源消振技术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振动问题,提高车内空调效果。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客车振动试验研究

Ke y wo r  ̄: b us| c o a c h b o d y ; mo d a l a n a l y s i s ; v i b r a t i o n; i d l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h a r mo n i c r e s p o n s e a n a l y s i s
本文 主要采用模 态分析 和谐响 应分析来 找 出客车 振动的原因 。通过模态振 型和频率 的初 步分析得知 , 怠
速工况 下的整 车振动可 能是 由发 动机 的二 阶激励 引起
离n 较 大 ,平移 其 中一梁 中心线 将引起 不可 忽略 的误 差, 则 可在模 型中加一根长度为 。的连接梁 。 4 ) 对于两 同向焊接梁 ,因其 焊接强度 近似于材 料 内部强度 , 故可将其简化 为一根梁 。 5 ) 将整车约束和载荷作用 点作 为梁单元节点 。 6 ) 简化 曲梁为直梁 , 如顶盖横梁 、 前后 围处 的梁 。 7 ) 主从节点原 则团 : 对结构模 型可能产生 的病 态问 题, 位 置较近 的构 件结合 点采用适 当合并 , 考 虑主从 节
客 4 6 第5 期 车 Nhomakorabea技
术
与
研
究
BUS & C0ACH TECHNo L0 GY AND RES EARCH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客车振动试验研究
王
( 1 . 安徽 江淮 汽 车股份 有 限公 司 ,合肥
涛 ,李宏玲 z
2 3 0 0 0 2 )
2 3 0 6 0 1 ;2 . 合 肥工 业大 学 机 械与 汽车 工程学 院 ,合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 SAE-C2003P050 231
汽车振动分析的试验研究
朱用国
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
[摘要] 本文通过对某三吨车的整车振动分析,说明了如何利用汽车各结构总成的固有频率及振动传递环节的频率分析来解决汽车实际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频率振动分析功率谱传递环节
1 前言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可靠性的问题,也有乘坐舒适性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大都和振动有关,如何通过振动分析测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变得很关键。
而汽车的振动问题表现在各结构的振动传递,其振动传递特性可以通过频率分析来说明,本文通过对某3吨车的振动分析测试来说明如何利用频率分析来解决此类问题。
2 试验过程
某3吨车整车振动较大,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较差;在该车的可靠性试验中,其前保险杠在支撑点(保险杆与车架相连处)附近开裂较频繁。
因此对该车进行平顺性试验、悬架固有频率测试、汽车车架模态分析、汽车动力传动系模态试验、发动机振动测试、前保险杠模态试验,以对其从频率成分上进行振动分析。
3 试验分析
3.1 平顺性分析
3.1.1 试验结果
通过汽车平顺性试验,验证出此车平顺性较差。
3.1.2 分析
由悬架固有频率试验得出该车的前悬挂偏频为2.7Hz,后悬挂偏频为2.82Hz,过高的偏频值说明汽车的前后悬挂系统的刚度较大,汽车悬挂上质量振动过大,致使汽车的平顺性降低。
由于此车的悬挂系统基本上采用的是五吨车的悬挂系统,而汽车的额定载荷却只有3吨,这造成该车的悬挂刚度相对过大。
这是该车悬挂偏频较大的原因。
由动力传动系统弯曲模态试验结果可知,该车动力传动系的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为44.07Hz,其值偏低,即该车动力传动系的弯曲刚度较低;由于该车发动机的额定转速为2800r/min,其对应的频率为46.7Hz,大于动力传动系的第一阶弯曲模态频率,这使得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较高转速上)将出现共振。
从发动机振动试验结果得出,该车发动机在2500r/min左右的转速时有共振出现,尽管发动机本身的振动不大,但由于其悬置的隔振性能较差,致使车架的振动较大,从而降低汽车的平顺性。
由上面的分析可得出,影响此车平顺性的因素主要为:
1)汽车前后悬挂系统的刚度较大。
2)动力传动系的弯曲刚度偏低,发动机高转速时,动力传动系易产生弯曲共振,又由于发动机悬置隔振性能差,从而导致汽车振动较大。
232 SAE-C2003P050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 3.2 保险杠振动分析
3.2.1 试验结果
通过试验,证明该车前保险杠振动较大。
3.2.2 分析
在平直的B 级沥青路面和砂石路面,对汽车原始状态下的保险杠进行了振动测试,测点为保险杠上翻边中间偏左的位置,测量方向为z 向(垂直向上)和x 向(水平向前)。
通过对汽车保险杠测点在平直的B 级沥青路面的自功率谱和砂石路面的自功率谱进行分析,得出保险杠的振动主要发生在f 1=13.6Hz 、f 2=22.2Hz 、f 3=26.4Hz 这三个频率上,并且不因车速路面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此三个频率为保险杠整车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下表1为保险杠测点振动(原始状态)的统计值。
表1
试验工况
车速(km/h)
保险杠Z 向(m/s 2) Max~Min σ 保险杠X 向(m/s 2)
Max~Min σ 30
27.2~26.0 4.35 24.2~26.3 3.89 40 31.9~30.4 6.20 23.4~25.8 5.45 38.8~33.6 6.60 35.7~37.4 5.93 50
60
37.2~35.6 7.77 33.7~33.7 7.12 B 级沥青
路面 70
47.2~49.4 8.91 40.3~46.9 8.14 砂石路 25 58.6~67.9 11.12 40.4~44.8 7.98
从上表中可看出,保险杠在Z 向和X 向的振动均很大,二者在数值上相差不大,以Z 向的振动略大;在平直的B 级沥青路面试验时随着车速的升高,保险杠的振动也随着增大。
从保险杠的模态分析的试验结果可知,固有频率f 1、f 2、f 3与保险杠整车状态下的第一阶模态频率(13.44Hz )、第三阶模态频率(23.30Hz )、第四阶模态频率(25.96Hz )接近,其中第四阶模态振型为保险杠的整体一阶扭转变形。
在上述三个频率下,保险杠的振动表现为两端前后振动和扭转振动,节点主要位于保险杠右支撑点附近(第三阶模态在左支撑点附近也有节点),说明在这些部位存在较大的应力,即保险杠在支撑点附近易产生开裂,这与该车可靠性试验结果符合。
在保险杠三种状态下(原始安装状态,加装支架的安装状态,自由悬挂状态)的模态试验分析中得出,在保险杠加装支架后,其结构的模态频率比原结构普遍提高,保险杠的一阶扭转变形频率提高至29.94Hz 。
从振型上看,在保险杠加装支架后,各测点相对变形减少,振型复杂程度降低。
因此,通过在保险杠上加装支架可提高保险杠的振动频率,减少振动。
保险杠处在自由悬挂状态下时的模态频率中,没有出现f 1、f 2、f 3这三个频率,说明保险杠的这三个固有频率,是由于与车架连在一起而受其影响形成的。
从该车车架模态试验分析中得到,频率21.6Hz 为车架整体一阶垂直弯曲,与f 2=22.2Hz 吻合,这说明现结构下的保险杠在22.2Hz 处,受车架垂直弯曲振动影响强烈。
从上面的分析可得出,致使保险杠振动过大的原因主要为:
1)由于自身材料及安装结构的原因,保险杠在实际使用中易产生抖动和大变形,在支撑点处有较大的应力集中,导致此处产生开裂。
2)保险杠在22.2Hz 处受车架垂直弯曲振动影响。
3.2.3 验证试验及分析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03学术年会 SAE-C2003P050 233
通过上述分析,得出要想减少保险杠的振动,必须加强保险杠的整体结构刚度,以提高其自身的振动频率并避开车架的一阶垂直弯曲频率。
为此在保险杠上加装简易支架(支架位于车架与保险杠上小灯边框间,为一薄钢条)后,在平直的B 级沥青路面重新测试了保险杠的振动,测点与原来一致,
通过对保险杠加支架后保险杠测点的自功率谱分析,得出保险杠Z 向主要振动频率为17Hz 、27.6Hz 、30.6Hz ,X 向主要振动频率为17Hz 、30.6Hz ,综合起来,保险杠的三个主振频率为f 11=17Hz ,f 22=27.6Hz ,f 33=30.6Hz ,此三个振动频率不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为保险杠加支架后整车状态下的固有频率。
下表2为加支架后保险杠测点的统计值。
表2
试验工况
车速
(km/h )
保险杠Z 向(m/s 2) Max~Min σ
保险杠X 向(m/s 2)
Max~Min σ 30
22.9~17.7 3.80 12.3~13.5 2.53 40 22.2~22.4 4.41 15.5~22.4 3.27 50
23.3~26.0 4.94 21.3~18.5 3.41 60
28.5~31.6 5.82 20.4~22.7 4.06 B 级沥青
路面 70 29.5~39.9 6.58 21.9~23.3 4.52
比较表2和表1的试验数据,可看出在保险杠上加装支架后,保险杠的振动值显著下降。
从标准差上看,Z 向振动下降了12.7%~26.2%,X 向振动下降了40%~44.6%,车速越高,保险杠的振动值下降越大。
因此,该车的保险杠在加装支架后,能使自身振动显著下降,尤其是能大幅降低保险杠前后方向的振动。
从保险杠模态分析试验结果可知,固有频率f 11、f 22、f 33与保险杠在加支架后的第一阶模态频率(16.75Hz )、第三阶模态频率(27.71Hz )、第四阶模态频率(29.94Hz )接近,其中第四阶模态振型为保险杠的整体一阶扭转变形。
从振型上看,保险杠在加支架后的第一、四、五阶模态分别对应于原结构的第
一、三、四阶模态,其模态频率均得到提高。
在加支架后,保险杠的模态振型也有变化,如出现了第二阶(27.7Hz )不同型式的振动模态。
由上分析可知,保险杠在加装支架后,其整体固有频率得到提高。
从保险杠自功率谱图分析,保险杠在X 向的振动中出现了22.6Hz 的振动,但不是主要振动,这说明保险杠在加支架后,由车架垂直弯曲振动带来的影响得到很好的抑制。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得出,保险杠在加支架后,提高了保险杠的整体刚度,达到提高自身的固有频率,大幅降低振动,从而提高振动可靠性。
因此,可以通过给保险杠加装支架或换用具有较大刚度的材料制作保险杠,以提高保险杠的固有频率,从而解决保险杠开裂问题。
在后来的工作中,该车生产时通过采用大刚度的材料来制作保险杠,以后的使用中没有出现开裂现象。
4 结论
汽车振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必须进行系列相关的振动测试分析才能判断引起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各部分的振动频率进行分析,最终可确定引起问题的原因,并由此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丹麦]R.B.兰德尔. 频率分析. 上海机电二局计量情报站译,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