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与申京淑女性成长小说叙事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研究

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研究

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比较研究女性成长小说作为20世纪90年代韩中文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由于社会背景、文化传统、文学思潮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两国女性成长小说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细读之下,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在女性性别处境、叙事旨归、话语策略及美学贡献等方面都具有相同之处。

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为分析对象,采用比较文学理论的平行研究作为研究方法,试图比较分析90年代以来韩中两国女性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品,领会作者的成长意识与成长体验,及其对作品叙事结构产生的影响;努力探究两国作品的相同与差异,并进一步研究90年代以来两国作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选题原因,梳理目前韩中女性成长小说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本文以韩中女性成长小说为研究对象,对女性小说、成长小说、女性成长小说的概念进行界定。

本文采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韩中女性成长小说进行全面深入的比较。

第二章本章主要探究韩中女性成长小说共同的理论资源。

分别从政治立场、性别立场、种族立场的角度阐释韩中女性主义成长小说的共同理论资源。

韩中女性成长小说都是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想彻底颠覆了男权政治秩序,从女性性别立场出发,为韩中女性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寻找女性自我,构建适应两国发展的韩中女性主义思想理论和女性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

第三章重点分析韩中女性成长小说共同的思想意蕴。

韩中女性成长小说从思想内容上来讲,都是女性对自我成长经历和命运的书写。

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使韩中女性在成长过程中在生存境遇、成长主题、生命维度等方面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韩中女性成长小说都将在男权话语下的女性成长过程中的挣扎与反思;女性面对爱情、婚姻、性问题上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在生理、精神、心理三重生命维度下对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同,作为女性成长小说共同关注的思想意蕴。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女 性 小 说 中 的 自传 性
— — 再看林 白《一个人 的战争》
谢 琼
(北京大学 外 国语学院 ,北京 100871)
[摘 要 】 女作 家林 白的长篇 小说 《一个人的战争》是 20世 纪 90年代女 性写作的代表作品 ,而“自传性 写作”是作 品的重要 特 色之一 。该 文试 图从传记 文 学研 究的 角度 ,对 小说文 本 中表 现 出的 自传性进行 分析 。 通过论述 自传性在该 小说文本 中的具 体表现 形式及 其所获得 的文本接 受效 果 ,阐明 了 自传性 写作对该 文本 的正面与 负面影响 ,以此 来探 索 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 学的意义 。
32
维普资讯
工 之妙 ,都 注重 透 过 故 事 而 描 摹 主 人 公 成长 的心 雨 的情况 下一个 人 登 上了峨 眉 山金 顶 。” 在
路 历程 ,注 重在此 过 程 中 主人 公 所 获 得 的 自我 身 其 它 访 谈 中 ,作 者 也 对 此 经 历 有 所 提
调 :“有 些 人 认 为 ,我 老 是 写 自 己 ,这 很 荒 唐。”[ 】‘聊 不仅如此 ,一些支持作者的批评家们 ,
在 书写关 于这 部 小说 的 评论 之 时 ,也 不 忘 为林 白
辩 白一 番 。他 们 或 者 直 接 慷 慨 陈 词 ,出 言 相 助 :
“《一个人 的 战争 》不应 该 被解 读 为一 种传 统 意 义 上的 ‘自传 体 小 说 ’。” 或 者 曲 径 通 幽 ,转 移 话
本店资源来源于互联网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请下载试用者二十四小时后删除试用后请购买正版的资源
维普资讯
第 2l卷 第 4期
V01,21 No.4
荆 门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报

浅析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

浅析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

浅析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林白是我国著名的女性文学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描写女性生活和情感为主,深受广大女性读者喜爱。

本文将从林白女性文学的叙事特点、情感表达和主题意义三个方面分析她的个人风格。

叙事特点林白的叙事风格以细腻、繁复、情感化的文字著称。

她的小说情节多半集中在日常生活和情感交错的领域,平静而温馨,用娓娓道来的口吻,将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发挥得生动真实。

例如,她的短篇小说《下雨的日子》中,描写了一对夫妻相依为命、在雨中遇难的故事。

小说情节不复杂,却通过林白娴熟的笔墨勾勒出生死交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

此外,林白也常常借助回溯、双重叙事等手法来营造出独特的叙事氛围。

她写作中的叙事特点不仅让作品更加立体,也让读者对人物、情节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情感表达林白女性文学还有一个鲜明之处,就是强烈的情感表达。

她擅长通过细节的描写、情感的体验,表现出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她的小说《摇篮》中,描写了一位母亲的心路历程。

在小孩不断哭闹的过程中,母亲慢慢适应了自己的角色,感受到了母爱得到回报的同时,也从小孩身上发掘出了母爱的真谛。

这种强烈的情感表达不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女性、母爱的理解和表达。

此外,林白女性文学的情感表达还体现在对当代女性心理的敏感度上。

她深刻描写了女性在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之间的角力,对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加关注和理解当代女性的心理需求。

主题意义林白的小说不止是一些情感的故事,更有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她对女性问题、生命意义、道德伦理方面的思考都贯穿在她的小说中。

在林白的小说《红灯笼》中,跋扈的父亲和女儿之间的家庭关系成为小说的主题。

林白展现了家庭、亲情、权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探究人性的复杂性和尊严的价值。

她的小说强调了人性的尊严和平等,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对正义和公道的期望。

总结总体而言,林白女性文学的个人风格独特,以情感化、细腻、繁复为主要特点,她的小说在叙事特点、情感表达、主题意义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

(汉语言文学论文)寻找和逃离,女性的成长是一部悲壮史诗

(汉语言文学论文)寻找和逃离,女性的成长是一部悲壮史诗

寻找和逃离,女性的成长是一部悲壮史诗摘要:林白是一名十分个性鲜明的女性作家,她笔下的人物总是带着抵不消的作家本人的影子,无论是《去往银角》的崔红、《红艳见闻录》的红艳还是《一个人的战争》里的林多米,都是典型的逃跑主义者。

她们作为林白笔下众多角色的代表,成为一个个探寻女性意识和女性自身的先驱灵魂,或饱满、或委顿、或死去,一边寻找着自身存在的价值一边努力挣脱着冰冷的男性社会。

这种寻找和逃离,表达了女性意识的强烈失落,也揭露了女性在男权世界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女性意识逃离寻找去往银角的上篇似乎是由崔红的精神活动作为线索串联而成的。

崔红听说被骗去做小姐的女孩跳楼了,就开始思索自己会不会跳楼;崔红遇到做了鸡妈妈的杨芬,涌起了去银角做的念头,而当崔红努力挣脱内心的贞操观,为自己找一个借口去银角的时候,她很快就收到父亲病重的消息。

所以当银角代替石镇变成列车的终点站,正是崔红响应了身心的呼唤,来到了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

而在去往银角之前,崔红一直都在思索,她如此孤单寂寞,下岗独居,无依无靠,唯独活跃的精神是活着的最好证明。

她切实的感受着自己的衰老,不厌其烦的想象跳楼的场景,甚至小姐的艺名都要仔仔细细斟酌一番。

她什么都要想一想,想跳楼,想生孩子,看到报纸上的文章也思绪万千。

她的生活只是构建在脑海中的楼阁,而去往银角,她才能开始尝试拥有真实的人生。

而她之前的人生,就像她对窗外楼下的垃圾池描述的那样——“池子周围堆满了高高的一圈垃圾,池子里却是空的,从窗口看下去,好像还特别干净。

”看起来是干净的,可毕竟是垃圾池,日积月累,早已肮脏龌龊的难以为继,比起银角还不如。

而“银角”这名字,我是理解成“淫”角的。

一个遍地歌舞厅的地方,就像一个淫荡而安乐的窝。

而银角有什么呢?有着繁茂的鸡冠花和剑麻,有着写着“欢迎”二字的硕大气球,有着弥漫的腥甜气味,有着跳下摆舞的细眯,有着各式各样的妆容和面具,有着毒品,有着人兽性交表演,甚至还有着让人一夜衰老的神奇魔力。

林白90年代小说女性意识的自我疏离

林白90年代小说女性意识的自我疏离

林白90年代小说女性意识的自我疏离
孙佳;张立群
【期刊名称】《南都学坛》
【年(卷),期】2011(031)004
【摘要】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与80年代相比,其“个人化”写作的倾向更为明显。

林白作为女性“个人化”写作中的领军人物,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和女性视角。

但与其他女作家不同的是,林白在她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一种自我疏离的倾向。

主要表现在:林白的小说并非单纯的回忆录性质的“自传”,而是对头脑中记忆碎片的拼贴,这种随机性的拼贴造成了女性意识的一种自我疏离;林白总是让她笔下的女性具有双性同体的性质,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的男性心理和男性化品行上。

林白小说具有的神秘化倾向使她作品的女性意识有异于通常意义上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孙佳;张立群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
【相关文献】
1.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2.中国与马华女作家小说文本女性意识之异同研究r——以林白与商晚筠为例 [J], 农莉芳
3.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4.浅谈林白小说中女性意识的游离现象 [J], 韦林池
5.被疏离与模糊的女性主义意识——以林白小说为例重评90年代的女性私语化写作 [J], 陈娇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女性小说中的自传性——再看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谢琼
【期刊名称】《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1)004
【摘要】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总页数】6页(P32-37)
【作者】谢琼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由“被看”到“看”的突围--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叙事视角初探 [J], 孙祥华
2.从《一个人的战争》看林白小说中的"同性恋恐怖症" [J], 姜亚菁
3.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自传性 [J], 叶志良;陈思远
4.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女性的自我认知 [J], 彭伊玲
5.林白小说中的女性孤独——以《一个人的战争》为例 [J], 杨璐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写作”的困境及其终结——以林白近期的创作转型为例

“女性写作”的困境及其终结——以林白近期的创作转型为例

“女性写作”的困境及其终结——以林白近期的创作转型为

徐刚
【期刊名称】《写作:高级版》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一直以来,林白是被视为“女性写作”的一面旗帜而为研究者投注以极大热情的,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林白就是“女性写作”的代名词。

她以极具个人化的“私语写作”方式,表达了女性个体生命对自我价值的热忱肯定,对“菲勒斯中心主义”话语的大胆反驳。

以及对女性自由生命和精神家园的竭力追求。

她以直率、洒脱、凄迷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书写出女性经验的方方面面,直抵女性主义的精髓,并也因此成为90年代最有影响,当然也最富争议的女作家之一。

【总页数】3页(P23-25)
【作者】徐刚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当代女性写作中的空间意识——以王安忆、陈染和林白小说为例 [J], 韩煦
2.女性写作中的阁楼意象解读——以林白、陈染作品为例 [J], 任洪玲
3.林白小说创作转型意义评析 [J], 文建忠;李秋菊
4.论丁玲与林白的创作转型 [J], 耿多
5.私语的终结——从林白的创作转向看当代女性写作的困境 [J], 王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震撼人心的灵魂悲歌——再评林白小说二篇

震撼人心的灵魂悲歌——再评林白小说二篇

震撼人心的灵魂悲歌——再评林白小说二篇
黄群英
【期刊名称】《美与时代(下旬刊)》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 小说中女性的不安、烦恼、痛楚,所从事的职业演绎的悲剧情结折磨着她的灵魂,在苦苦挣扎中,有无所适从的孤独和焦虑,悲凉的忧郁、痛苦的反省形成了小说的基本品格.作家以特有的笔调切入现实生活,整体意趣显得凝重、痛彻.在审美意识上,既关注美好与理想,也关注那些并不美好的一面,表现了作品超凡的文化韵味.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黄群英
【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2.林白与苏童小说文本女性意识差异性研究——林白小说系列研究之一 [J], 农莉芳
3.青春想象中的“女知青”生活独语——评林白小说《致一九七五》 [J], 孔令元
4.失去家园的灵魂——论林白小说女性的生命之旅 [J], 吴敏;陈芳
5.震撼人心的爱情悲歌——评《雪落黄河静无声》的爱情描写 [J], 晓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白与申京淑女性成长小说叙事比较研究
本文以比较文学理论中的平行研究理论为理论基础,以中韩两国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即中国的林白和韩国的申京淑和她们的代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两部作品为中心,从叙事学的角度以及女性主义角度观察两位作家在叙事特征和女性身份
意识方面的写作特点,分析比较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了解两位女
性作家的写作目的和要表达的女性成长的心声。

两位作家属于同一时期,不同的国家,同样都在本国的文坛受到瞩目,而且两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也同属带有作者本人自传性质的回忆之旅。

两位作家蜚声海外,在创作女性成长小说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本文选取的两部作品《一个人的战争》和《单人房》中的主人公都是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生活赋予的挫折与苦难,在时代背景下作为女性受到冲击与伤害,在女性自我身份意识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觉醒。

本文首先提出了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对以往的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了中韩女性成长小说的发展史及女性成长小说在中韩文坛的地位。

女性成长小说的创作和发展促进了女性的觉醒和女性的成长,引起社会对女性成长的关注,呼吁女性提高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

从叙事学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叙事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从童年记忆,对死亡的记忆,爱情以及自传体叙事方面进行了比较,从中发现作者的创作目
的和要表达的心声。

还从女性意识的角度,对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女性“性”意识的觉醒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的同时,对21世纪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女性成长小说可能的发
展方向进行预测,希望为以后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