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归纳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对于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在哲学的研究过程中,原理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开展哲学研究工作,探索人类思维和存在的本质问题。
下面将对哲学原理及方法论进行归纳。
首先是哲学原理的归纳。
哲学原理是指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解决哲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指导性原则。
在哲学研究中,有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规律。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3.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原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立场。
唯心主义认为思维是第一性的,物质是思维的产物;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思维是物质的产物。
4.主观与客观原理:主观与客观是哲学研究的两个基本角度。
主观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和意识活动,而客观强调客体的独立存在和客观规律。
其次是哲学方法论的归纳。
方法论是指哲学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推理。
在哲学研究中,有以下几个常用的方法论:1.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强调对问题进行分解和剖析,通过分析概念和推理关系来揭示问题的本质。
分析方法常用于逻辑分析和语言分析等领域。
2.综合方法:综合方法强调将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和综合,揭示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综合方法常用于综合研究和综合思考等领域。
3.比较方法:比较方法强调对不同事物或理论进行比较和对比,找出异同之处,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比较方法常用于文化比较和理论比较等领域。
4.历史方法:历史方法强调通过研究历史进程和历史演变来理解问题的发展和变化。
历史方法常用于历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等领域。
5.实证方法:实证方法强调对现实进行观察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数据来验证理论和观点。
实证方法常用于实证研究和实证主义思维等领域。
综上所述,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的归纳,包括原理方面的辩证法、统一原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原理、主观与客观原理等;方法论方面的分析方法、综合方法、比较方法、历史方法、实证方法等。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一、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哲学主张,只有通过实证考验和调查,才能得出可靠的和可
信的结论。
它抛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猜测和经验的臆断,重视研究的准确
性和可验性,以科学调查的方法来寻求答案,并面向实践。
实证主义哲学
主要通过归纳,比较,实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
二、行动哲学
行动哲学是西班牙哲学家阿米利亚诺·索洛的代表作。
他的理论思想是,通过个人的理解,行动和判断,以及不断更新认识,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并以此来改善人类社会。
行动哲学强调的主要观念是,真理是一种主
观体验,而不是一种客观真理,而且只有通过行动和判断才能得到真理,
而真理又是随着行动和发展而改变的,要经过反思、评价和对比才能理解
真理的内在本质。
三、形式主义哲学
形式主义哲学是瑞典哲学家皮洛·斯勒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实际上,一切知识本质上都是形式性的,而实体本质上是抽象的,不能用形式来把
握实质,只能从形式中推断出其内在本质。
因此,斯勒认为,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是“形而上学”的,只有追求形式,而不是实体,才能获得真实的
了解。
四、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是德国哲学家罗尔夫的理论思想。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5.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它认为个体的存在是首 要的,人应该自主地选择和创造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被外部因素或命运所决定。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是哲学研究中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用于思考和探究关于存在、知识、价 值、道德等问题的根本原理和方法。以下是一些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例子:
1. 辩证法:辩证法是哲学中的一种基本原理,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它认为事物的发展 和变化是由矛盾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引起的,通过分析和解决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
2. 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获取知识。它认为只有 通过经验和观察,才能得到可靠的知识,而超越经验的抽象概念是无意义的。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3. 唯理主义:唯理主义是一种哲学原理,认为只有理性和思维才能揭示真理。它强调理性 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推理和思考,可以获得关于世界和人类的普遍真理。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例子
这些例子只是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一小部分,不同的哲学学派和思想家可能有不同的原理 和方法。哲学的研究涉及广泛的领域和问题,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 问题。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一、哲学原理
1、实在原理:实在理论认为,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会由于任何
原因而消失。
它必须被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2、一致原理:一致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物质与思想在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实在及其描述的一致性,一致性(即实在一致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3、主观原理:主观原理说明了人的理解形式,人对客观实在的认识
是经过主观介入的,主观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质的变化,所以主观认识是无
法达到客观实在的。
4、相对原理:相对性原理说明,在认识规律中,一切的认识都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有各种相对的真理,它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真
理和其他问题上的真理存在差别。
二、哲学方法论
1、对比法:对比法是以比较和选择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判断,逐一放在一起,来探究其差异和可能的关系,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喻法:比喻法是以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比拟或类比,把抽象的
客观实在解释成具体易懂的东西。
(完整版)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经典版)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向歧途,导致失败。
2.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哲学38条原理方法论

哲学38条原理方法论哲学是对人类思维、知识和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探究的学科。
它旨在通过批判性的思考和逻辑推理,深入研究人类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以及宇宙万物的本质。
在哲学中,有一些重要的原理和方法论,以下是对这些原理和方法论的详细讨论。
1.存在性原理:哲学研究的核心是对存在的本质进行探究。
存在性原理认为,存在是现实世界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2.真理原理:哲学关注真理的本质和条件。
真理原理认为,真理是对客观事实的正确描述。
3.矛盾原理:矛盾是哲学思考中的核心概念。
矛盾原理认为,矛盾是所有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4.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构成了现实世界的基础。
5.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中重要的方法,通过对矛盾的统一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6.形而上学原理:形而上学是对实体、本体和根本存在的探究。
形而上学原理认为,形而上学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7.经验主义原理:经验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
9.教育原理:哲学研究教育的目的和方法。
教育原理认为,教育是培养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10.道德原理:道德是哲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道德原理认为,道德是指导人类行为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11.自由意志原理:自由意志是哲学中对人类行为自主性的思考。
自由意志原理认为,人类拥有选择和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
12.神学原理:神学是对宗教信仰和神的存在进行研究的学科。
神学原理认为,神的存在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解释。
14.实证主义原理:实证主义是一种哲学方法,强调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来验证理论的可靠性。
15.解释学原理:解释学是哲学研究解释和理解的方法和原则。
解释学原理认为,解释是理解事物的重要手段。
16.科学哲学原理:科学哲学关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价值。
科学哲学原理认为,科学是有效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
17.历史哲学原理: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的本质和含义。
历史哲学原理认为,历史是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显著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哲学原理和方法论马(辨证)唯物论(第4、5课)克哲辨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思学(唯物)辩证法(第7-10课)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第11、12课)(辩证)唯物论部分(4-5课)1.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及方法论(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原理内容】(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振奋精神,端正态度,要有积极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要求【原理内容】(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原理内容】(2)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内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指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二)要求: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原理内容】(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坚持和发挥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一律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的上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唯物)辩证法部分(7-10课)(联系观点(第七课:1-5)和发展观点(第八课:6-9)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九课:10-17));否定观(第十课:17-18)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整体由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部分是整体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相互依赖)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相互影响)【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即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6.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处理问题。
7.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8.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事物发展的状态【原理内容】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10.矛盾及其两个基本属性【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的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1)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1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4.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