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的形成(七年级下册)
七年级生物下册《听觉的形成》讲学稿(无答案) 冀教版

《听觉的形成》讲学稿课题:听觉的形成课型:讲练 时间:执笔: 审核人【学习目标】:1. 描述耳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了解耳的卫生和保健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1.耳的结构和功能及听觉的形成过程。
2.耳的卫生和保健措施。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学会分析比较,找出异同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一)耳的结构及功能1.结构(对照图4-7,完成下列填空)外耳: _______、_______耳 中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耳:_______、_______、_______2.各部分的功能:(鼓膜、听小骨、耳蜗、前庭、半规管)1)中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咽部通过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相通,可以调节______________,保护_______,维持______________。
2)鼓膜是__________层薄的皮膜片,位于_________,它的作用就像一个绷紧的鼓,外界传来的声波能使___________振动。
3)听小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位于中耳,它们的功能就像杠杆系统,将采自鼓膜的振动_____________并传给_______________。
4)耳蜗位于___________,在耳蜗内有___________,它们的功能是对各种___________的振动做出反应,然后沿着_________将信号传送到脑。
5)前庭作用:6) 半规管的作用:(二)试着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听觉的形成(三) 生活在线1.耳的卫生和保健:生活中,有不少人容易晕车、晕船,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下册少年素质教育报同步测试2022生物周刊答案

七年级下册少年素质教育报同步测试2022生物周刊答案选择题眼和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A. 角膜和耳郭B. 视网膜和耳蜗C. 虹膜和鼓膜D. 晶状体和半规管【答案】B【解析】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所以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视网膜和耳蜗。
选择题成语“惊弓之鸟”出自《战国策.卷使其.楚策四》:“更赢(geng léi)”与魏王处京台之下,然则射可至此乎?”更赢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更赢以虚发而下之.”下列各项反射活动中,与成语“惊弓之鸟”最相近的是()A. 吃山楂时分泌唾液B. 排尿、排便C. 老马识途D. 眨眼反射【答案】C【解析】“吃山楂时口腔中分泌唾液”、“眨眼反射”、“排尿反射”,都是由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非条件反射,与“谈虎色变”的条件反射类型不同,A、B、D不符合题意;“老马识途”,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参与下完成的动物特有的条件反射,因此与“惊弓之鸟”这一反射类型相同,C符合题意。
选择题以下属于复杂反射的是()A. 望梅止渴B. 眨眼反射C. 缩手反射D. 膝跳反射【答案】A【解析】“眨眼反射”、缩手反射”、“膝跳反射”,都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都属于简单反射;“望梅止渴”,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反射,因此都属于复杂反射。
故选A。
选择题老年人常患远视,原因是()A. 晶状体凸度太大B. 瞳孔变小C. 眼球前后径过长D. 晶状体凸度变小【答案】D【解析】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物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纠正,使光线提前会聚。
【精品讲义】浙教版 科学 7年级下册 2.3.1 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学生版)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同步学习精讲精练第2章对环境的感觉2.3-1耳和听觉——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目录 (1) (3) (4) (5) (7)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耳是人的听觉器官。
如下图所示,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
其中,位于鼓室内的听小骨是人体内最小的骨头。
2.耳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结构功能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鼓膜接收声波并产生振动鼓室与咽鼓管连通听小骨放大振动并把振动传递到耳蜗咽鼓管与咽部相通,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保护鼓膜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即把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可感受头部位置变化;保持身体平衡半规管3.听觉的形成过程声波(通过耳廓收集)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4.影响听觉的因素(1)人的听觉与年龄有关:听觉通常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2)人的听觉与听觉器官有关: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损伤,会使听力下降,甚至失聪。
5.耳的位觉功能(1)耳有保持身体平衡作用的原因:内耳的半规管、前庭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化的感受器。
(2)晕车、晕船、航空病的原因:位觉感受器过于敏感,且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
【教材剖析】[思考与讨论]P541.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传导振动的结构损伤,如鼓膜、听小骨等受损;二是相关神经损伤,如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听觉中枢等受损。
2.当遇到巨大的声响时,用双手捂紧双耳,这是防止强烈的振动传到鼓膜,把鼓膜震破。
中耳通过咽鼓管最终与口腔相通,可以平衡鼓膜内外的压强,张开嘴可以使内耳与外界的压强相同,从而保护鼓膜,不至于使它因内外压强差太大而破裂。
耳朵的结构及听觉形成过程(1)耳的结构(2)听觉的形成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鼓膜能正常振动。
七年级生物耳与听觉(PPT)2-2

外界的声波 外耳道 传到鼓膜
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 神经冲动 听觉
神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刺激
内耳
耳蜗内的听
觉感受器
大脑皮层 听觉中枢
产生 听觉
号”飞临土星时,探测到了第十二颗卫星。为了纪念它的功绩,起名为“先驱者号”。“旅行者号”飞船于98年月日和月日在近距离考察土星时, 又发现了颗卫星。98年8月日“旅行者号”在距土星云层之上公里处掠过,考察了土星及其光环和9个卫星。这次飞掠土星时,又发现了颗卫星。 距土星最近的是土卫十五,它与土星的距离为.7万公里,仅为卫星到土星中心的.9个土星半径,公转周期为.天,其半径只有公里;最远的是土星 九,平均距离约9万公里,它距土星中心为个土星半径。土卫八的轨道面与土星赤道面的交角为7°′,属于不规则卫星。土卫九的轨道面与上星赤 道面的交角为7°,逆行,轨道偏心率达.,也属于不规则卫星。其余的卫星均为规则卫星。有趣的是,土卫四和土卫十二、土卫十和土卫十一都是 两两同一条轨道上;而土卫三、土卫十;https:/// QQ皇族馆 ;六和土卫十七则是三星同居一轨道。从飞船发回的资料看,没有发 现这些卫星上有火山活动的痕迹。观测历史编辑地面土星是外行星,在合日(视觉上接近太阳)前后两个月以外,其他时间也适合观测。而跟外 行星的性质一样土星土星当冲日时是观测土星最好时候,因为土星冲日时,土星最亮(约等)之余视直径(角直径)也最大而且冲日前后整夜可 见。通过三寸口径(物镜直径)或以上的望远镜,以目镜放大8倍以上便能透过它清楚看见土星及土星环,在大气稳定时(放大倍以上)还能看 到卡西尼环缝。7年月日,土星冲日,亮度-.等,那时土星在狮子座视直径.7"。说到太阳系里的八大行星,大多数人的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行 星或许就是土星了。无可否认,土星是八大行星里唯一有明显光环的行星,使用一般的天文望远镜就能轻易看见了,其他行星的光环,犹如小巫 见大巫,相比土星光环那样不起眼。年月下旬,是观测土星的最好时机,因这时土星正值冲日前后。冲日此一现象,是指当我们垂直于太阳系轨 道面观望太阳系时,太阳、地球及土星排成一条直线,从地球看上去,土星正好与太阳的方向对立,土星的亮度达到全年最亮,其视角大小也是 一年里最大的。而年,土星冲日落于月8日,当太阳西下时,土星就会从东方地平线升起,整晚可见。虽然说土星冲日只有一天,但观测土星无 须真的等到冲日之时,在一年里,基本上我们只有约个月的时间观测不到土星而已,不过,说到较容易观测的时间,就是在冲日前后一个月,因 为这时土星几乎整晚可见;在接下来的月至8月份,我们依然可以看见土星。熟悉星座的读者们,年的土星出没于处女座与天秤座之间,离开处 女座的主星———角宿(Spica)不远,
七年级下-科学-耳和听觉PPT课件

C、听觉中枢
B、耳蜗 D、鼓膜
-
11
3、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 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感觉 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耳蜗: 有听觉感受器
-
4
二 、 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波通过(外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 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内耳中 的(耳蜗)上的(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并 由( 听神经)传到脑部,形成听觉,我们就 听到声音了。大)而越来 越不灵敏。因为声音不能直接放大, 所以可以通过助听器放大声音,帮助 听觉不灵敏的人提高听力。
助听器主要包括传声器(接收声音,转化为电信号)、 放大器(放大声音)、耳机(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 号)、耳塞(置于外耳道)、音量控制开关、电源干 电池
-
6
失聪与耳聋是有区别的
耳聋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 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 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 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 程度的听力减退。根据听力 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 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 听力下降等。
-
12
-
8
听觉保护的常识:
洗头及游泳时,避免污水进入耳内,引起耳朵发炎。
不要大力擤鼻涕,听到巨大的声音时要张口,这样可以避免 震破鼓膜。
要预防鼻炎、咽炎,因为鼻咽与中耳相通,如果鼻、咽发炎, 病菌有可能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不要用尖硬的东西挖耳,以免刺破外耳道和鼓膜。
避免长时间收听耳筒收音机或录音机,音量亦应调较至中度 或以下。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二章 第三节 耳和听觉(第1课时)课件 浙教版

为什么睡觉时听不见声音了?
因为人睡着后大脑处于休息状态,而听 觉是在大脑中产生的!一旦有足够高分贝的 声音刺激了你的听觉神经和中枢,也会苏醒 过来,这就是所谓的“从睡梦中惊醒”。
啊!什么?嗯!
人的听觉也会随着年龄 的增大而变得不灵敏
戴助听器能够听得清楚些
(2)失聪:由于听觉器官的某一部分受到了损伤导致听不到声 音,俗称“耳聋”。
5.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损伤。那么发
病的可能部位是( C )
A.鼓膜 B.中耳 C.听神经和听觉中枢 D.内耳
6.对某一声音,若右耳听到的时间比左耳早,则可判断 声源在人的( B ) A.偏左方 B.偏右方 C.正前方 D.正后方
7.贝多芬是一位音乐大师,但很少有 人知道他创作的艰难程度。他中后期 创作的几部交响乐是在他失聪的情况 下完成的。他的创作方法是用牙齿咬 住筷子的一端,而另一端顶在琴键上, 每弹一个音符,声音通过筷子传到牙 齿里,他就能“听”到声音了。这个 事实说明声音可以通过__固_体_传播。
耳和听觉 (第一课时)
困死了,我先 睡一会儿吧!
耳是听觉器官,为什么熟睡时却听不到周围的声音?
认识耳朵的结构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 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耳蜗
认识耳朵的结构
1
6
7
2 8
3
9
4
5
外耳包括: 耳廓、外耳道
10
中耳包括: 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
5、下列关于耳的各个部分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耳廓的功能是收集空气中的声波 B、鼓膜的振动是为了产生声波,使声波撞击
鼓室内的听小骨振动
C、听小骨的振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入耳蜗 D、声波传入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也产生振动, 感觉细胞把这种信息沿神经传到脑部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复习知识点总结详解题型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1.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外耳道1)外耳包括耳廓听小骨;鼓膜、鼓室、包括2)中耳。
耳蜗、前庭、3)内耳包括半规管)各结构的功能4 ;外耳道能传导声波;耳廓能收集声波听小骨能把声音放大并传入耳蜗鼓膜能接受声波产生振动咽鼓管能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耳蜗内充满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振动并传导到大脑。
感受器过敏产生晕车晕船。
半规管和前庭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和骨传声)人耳感知声音(2的途径:空气传声声源→空气振动→骨膜振动→听小骨、半规管、前庭→听觉神)空气传声3:(经、七年级的学生到世界之窗春游,李丽同学做过山车时,因为害怕把眼睛闭1例上了,但仍旧感觉到过山时的翻滚、左右转动以及加速或减速,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 耳蜗和前庭B. 前庭和半规管C. 半规管和鼓膜D. 鼓膜和听小骨、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例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
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填 _________产生的。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名称,同下),卫生员告诉 _________)一位战士的耳朵被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是(3 的是使,声响时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到他其军人遇巨大开放,以免耳被震聋。
_________发达有关。
(4)有些人晕车,这与耳的“不能”)。
填受损时,5()当A造成的是耳聋;能否治愈? (“能”或二、声音声音的产生1.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物体而:声音是1()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2.声音的传播(1)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2)介质的种类:传声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3)真空不能传声3.声波(1)声波:振动面的不断振动,介质中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品默写本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品默写本第一章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集声波 将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集声)
鼓膜: 听小骨: 咽鼓管:
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振动并将振动传到内耳(把声音放大) (传声)
主要功能是引导鼻咽部气体进入鼓室,以维 持鼓室内的气压,从而保证正常的听觉。 旋转感觉 位置、速度感觉 有听觉感受器
有感觉头部位置变动的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半规管同前庭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 受器
因此
内耳兼有听觉和感受位置变动 的双重功能。
咽鼓管
鼓 室 与 咽 部 的 通 道
咽鼓管经常闭合,当吞 咽或打哈欠时就打开, 使空气能从咽部进入鼓 室,这样就会使鼓膜两 侧的气压维持平衡,这 也是鼓膜能正常振动的 条件之一。
咽
1、耳的各个部分的功能
耳廓: 外耳道:
(感声)
2、耳的功能
1)耳有听觉和位觉功能
2)耳还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有感受头部位置 变动的感受器。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易出 现“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探究竟二:听觉是怎样形成的呢?
试着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鼓膜振动
(锤骨→钻骨→镫骨)
振动听骨链
刺激耳蜗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 冲动
产生听觉
试着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声 波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将振动放大)
外耳道
鼓 膜
听小骨 耳蜗的 听觉细胞
(接受刺激, 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 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听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声波可以通过空气传导,从鼓膜、听小骨传到内耳。 此外,声波还有什么途径传入到内耳? 闭上嘴磨牙,你能听到磨牙声吗? 通过牙齿的振动将声音传导到内耳,叫骨性传导。 骨性传导:声波不通过鼓膜传导,速度较快,但 听觉声音较小。 空气传导:声波通过鼓膜,可使振幅增强,听觉 的声音较大。 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导和骨性传导的混 合传导
想一想 P82
• 1.耳朵里进了水么? 切断了声波的传导途径 • 2.当周围有巨响时,为了保护听力,一般 要张开口,这是为什么?
为的是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骨膜两侧大 气压力的平衡,保护鼓膜,以免被震破。
练习
• 1、鼓膜的作用是:( D )
• • • • A、接受振动,将振动转换成兴奋 B、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 C、将振动转换成声波向内传递 D、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递
思考:美国“9.11”事件中,世贸大厦被撞,当听到
巨大爆炸响声时,有人一边大喊大叫,一边赶紧用双手 堵住耳朵。请你分析他的做法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
不正确。 应该是要么大喊大叫不堵耳朵,要么堵耳闭 嘴,这样能保证鼓膜两侧气压相等,保护了鼓膜。
(2)飞机上升和下降时,乘务员向乘客递送糖果, 使乘客张开口腔做吞咽动作,其意义在于调节鼓 室内 气压 与外界 大 气 压 之间的平衡。
神经冲动传进位听神经
传 入 大 脑 皮 层 的 听 觉 中 枢
产生 听觉
当外界的声音传入耳朵时,有哪些结构会产生振动?
耳膜、听小骨、前庭、半规管、耳蜗
锤骨→钻骨→镫骨
耳 廓 收 集 声 波
振动听骨链
传入位听神经
外耳道传送声波 鼓膜 振动
刺激耳蜗听 觉感受器产 生神经冲动
传 入 大 脑 皮 层 的 听 觉 中 枢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
第二课时
参加过游泳运动的同学大多有这样的体会:不小心 耳朵进了水后就听不清楚了。这时,你侧过头,单脚 跳几跳,水流出来了,周围的声音就又能听见了。
为什么耳朵进水后就听不到声音呢?听觉是怎样形成 的呢?
探究竟一:声音传导实验
声音的传导靠什么?人是怎样听 到声音的? 声音的传导需要媒介,如空气, 线,铁轨……
总结耳朵各个部分的功能
• • • • •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将外界声波传入中耳通道。 鼓膜: 将声波转化为振动。 听小骨: 将振动放大,并传到内耳。 咽鼓管: 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调节鼓室内气压, 使鼓膜内外两侧气压相同,保护鼓膜。 感觉头部位置变动 • 半规管: 头部旋转变速感受器。 • 前庭: 头部位置、直线运动感受器。 的位觉感受器 • 耳蜗: 有听觉细胞,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并 传给听神经。
1、生活中,有人很易晕车、晕船,这是怎么回事呢? 晕车、晕船是无法克服的吗? 是由于内耳的前庭和半规管过于敏感造成的。 晕车、晕船经过一定的锻炼和适应是可以克服的。 2、要保护好耳和听觉,至少应做到哪几点? a 要减少和消除周围环境的噪声 b 不要用尖利的器具掏耳 c 鼻咽部有炎症,要及时治疗 d 遇到巨大响声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 e 生病时,谨慎用药、不用耳毒性药物
耳的结构
半规管
耳廓 听小骨
前庭
外耳道
鼓膜
鼓室
咽鼓管
听神经
耳蜗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廓
外 耳
外耳道
外耳集音
鼓膜 鼓室
中耳传音
听小骨
锤 骨 砧 骨 镫 骨
耳蜗
前庭
半规管
内耳感音
收集声波
耳 廓
外耳道
传送声波
鼓膜
声波使鼓膜产生振动
鼓室
鼓室内有三块听小骨
锤骨 砧骨 镫骨
“听骨链”
听小骨
耳蜗
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当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到内 耳时,耳蜗感受器受振动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
前庭
前庭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 受器受刺激时也产生冲动,耳蜗、前庭和半规管里的不同感受 器产生的冲动会沿同一脑神经传入脑干,然后分别上传至大脑 皮层的不同中枢部位。由耳蜗听觉感受器传导的冲动,最终在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产生听觉;由前庭和半规管中位置变动的感 受器传入的冲动,最终在大脑皮层相应部位产生头部位置变动 的感觉。
• 2、人体在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时,有时可能 会发生中耳炎,那么细菌是从哪个部位进入中 耳引起发炎的? ( C )
• A、外耳道 B、咽喉 C、咽鼓管 D、内耳
• 3、某人因外伤导致听力下降,经医生检查, 中耳未发现异常,下列损伤不可能的是( ) A • A、鼓膜 B、半规管 C、听觉神经 D、耳蜗 • 4、有人乘车、乘船时会晕车、晕船,这与 哪个结构有关? ( ) • A、鼓膜 B、耳蜗 C C、前庭与半规管 • D、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