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之《老子》研究述评

郭店楚简之《老子》研究述评
郭店楚简之《老子》研究述评

郭店楚简之《老子》研究述评

摘要: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了一批竹简,经彭浩、刘祖信等编联、撰写释文与注释,有裘锡圭审定并加按语后,于1998年5月在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为名出版。此书出版以来,各类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层出不穷,大批研究论文、学术专著相继问世,内容涉及考古、文字、历史、哲学等众多领域,为中外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等的研究带来新的活力和生机。时至今日,这场轰轰烈烈的学术研讨活动高潮已过。笔者在听老师讲的课后对其颇感兴趣,故而作此篇。当然,郭店楚简研究涉及范围极广,因此限于本人见闻和水平,该文结合以往专家学者的观点重点对郭店楚简中的《老子》进行简要评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陋见初识,尚祁矫正。

关键词:郭店楚简《老子》

据笔者看到的相关资料显示,郭店楚简中的《老子》是目前所见最为完整、最为原始的《老子》,而简本与今本的异文,多以简本为优。《老子》甲、乙、丙三篇和《太一生水》是郭店楚简中道家简的主要构成,也是各类专家学者研究的重头。笔者在网上搜索资料时发现,目前有关郭店楚简的研究中,已发表或出版的各种论述中,几乎有半数以上的文字是关于道家简的。《老子》又是此次出土的众多竹简

中最引人瞩目的。这是因为在中国哲学史领域,《老子》占有重要的席位。郭店楚简中出土的相关道家简经专家学者整理研究得出了几个结论:首先,《老子》成书年代可以进一步得以确定;其次,《老子》书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疑问将得以澄清;再次,道家与其他学派特别是儒家的关系可以重新认定;最后,道家思想在先秦思想史中的地位、影响和发展线索将进一步明确。以上观点都是专家学者们经过反复推敲,根据史料的逻辑推理整理得出的。

一、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

长期以来,关于《老子》的成书年代一直存在争论,分别有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等观点。主流观点认为《老子》成书于战国末年,其依据是《老子》书中有批判仁义、圣贤的内容,因为他们认为,推崇仁义、圣贤是儒墨的主张,早于孔子的老子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思想。我们知道,被反对者总是早于反对者。为了证明他们的观点的正确性他们找到了如下证据:今本《老子》中的第十八章有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第十九章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而反对者面对这样不可辩驳的证据,只好推测这种否定仁义的观点并不是老子本人所有,而是后人强加进去的,因为它们与《老子》书中的其他一些论述相矛盾。他们的理由是《老子》十九章中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说明“孝慈”是被老子肯定的德行,而第十八章中“孝慈”又和“大伪”并列,成了抨击的对象;再如第十九章主张“绝仁弃智”,但又纵观《老子》全书,“圣人”是老子推崇的对象。如此种种,许多学者坚定的支持《老子》早出说,而那些否定仁义、圣贤的内容不是老子所有,而是后人加进去的。不过这只是一种推测,并没有十足的证据,缺乏说服力。现在,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依据出土的《老子》内容来看,大大削弱了《老子》晚出说的证据。

陈鼓应先生肯定老子成书于春秋末,他根据简本《老子》不反仁义的特点,在比较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的基础之上得出《老子》不可能成书于战国中期或是战国末期,只可能是春秋末期。这一观点得到王中江的认同,且这位老先生认为简本《老子》仍只是一种传本,而《老子》原本可能成书于战国初期甚至更靠前,他认为原本应早于《论语》和《墨子》。( 文章阅读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e17082793.html, )

较之上文的大胆结论,冯国超先生的观点就显得比较小心。他认为“由竹简《老子》直接证成《老子》成书于春秋之末,还是带有许多推测的成分。且不说关于《老子》是否不反对仁义,如何看待竹简《老子》的性质尚有不同理解,光从郭店楚墓下葬的时间来看,目前学界基本认定是战国中期偏晚,由此推导《老子》肯定不晚于战国中期,当不会有

误,这已经就是竹简《老子》带给我们的十分有价值的信息了”。所以,对于《老子》的成书年代,迄今为止仍没有一个确定的时间。

二、关于《老子》中的“有”、“无”的问题

我们知道有和无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今本《老子》第十四章中“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之句,而简本为“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简本比今本少一字,从语文角度来讲,简本中的词句有歧义,是一个病句,因为语义含糊。但放在哲学上解释,一字之差,其意义就千差万别。从看来的资料上看,前者属于万物生成论问题,而后者属于本体论范畴。王永平先生认为,从老子的整体思想来看,他认为简本中的此句应该是老子原意,其依据是今本的“有生于无”之说,与第一章的“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无法对应。第一章的“有”、“无”是“同出而异名”的指称道的,而第四十章之中的“有”字遂导致了学者在解释上的困扰。老子形而上学中的“有”、“无”,历来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范畴。历史上有“崇无”和“崇有”之争,均和《老子》中的“有生于无”有关。“有”和“无” 道家思想中的一体两面,从第一章的内容“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来看,二者本是没有先后的问题。具有相等的地位。但今本“有生于无”导致了本末先后的判断,因此许多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不少学者在面对今本《老子》第四十章“有生于

无”的文句时,将“无”等同于“道”,而将“有”具体化为“天地” 、“阴阳”。但这种解释与第一章矛盾,因为第一章的“有”绝不是等同于“天地”的。现在简本的出土解决了学术界长久以来的疑惑。王中江也认为“从简本'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的说法来看,'有’、'无’完全是对等的关系,'无’并不比'有’根本。这也同老子所说的'有无之相生也’相一致,并与通行本一章不矛盾”。

沈青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万物同时生于有,又生于无,因为若作此理解,该句应该表述为,“天下之物,生于有无”。因此,他认为不能排除竹简《老子》在“生于有”前少抄了一个“有”字的可能性。

三、关于儒道关系

在竹简《老子》出土以前,传统观点认为儒道不两立,原因就在于孔子讲仁义,而老子反对仁义,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却提供了新的信息。因为经学者专家们整理发现此简文中并无“绝仁弃义”、“绝仁弃智”之语,这是否就说明了儒道两家在先秦时的关系,并不是十分对立的。他们两家在某些思想上也是共通的,儒家讲仁义,圣贤,根据简本《老子》,至少我们知道,老子是不反对仁义圣贤的。据查阅的资料所知,简本《老子》和今本《老子》在第十八章和十九章的文字有出入,差异很大。针

对这些差异,有学者认为,关于圣、仁、义这三个字是关系儒道两家关系的关键,马虎不得。按传统的观点,儒家推崇的是圣、仁、义,而道家却恰恰相反,反对儒家推崇的这种德行,现在简本《老子》的出土,却证明了老子并没有拒绝这些,他所抛弃的的是辩、伪、作三者,以及没有争议的另外三者,也是儒家所唾弃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墓葬的主人是否在抄写上有误。如果无误,那么这条信息就太震撼人心了。

正是因为还有很多的未知的东西存在,所以学界在此问题上存在了分歧,主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就是儒道两家在思想上并不冲突,因为竹简《老子》中并没有“绝仁弃义”、“绝圣弃智”之说。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无论是简本还是今本,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老子的主旨是主张无为,贵柔。任继愈先生就认为老子不反仁义,而相互敌对,事成水火,那是学派造成以后的事。侯才则是更为明确的认为,竹简《老子》出土推翻了流传了两千多年的儒道对立的学案,也证明了今本《老子》中“绝仁弃义”乃是后人强加所为。他认为儒道两家之间的思想统一性是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

另一种意见则是反对上述观点。张岱先生认为,从年代上看“绝智弃辩”、“绝伪弃诈”应是《老子》原来的说法,“绝圣弃智”、“绝仁弃义”是后人改动的。他以竹简《老子》中

“大道废,有仁义”之句,认为老子还是反对仁义的。许抗生

也认为,不要因为竹简《老子》没有“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之语就说明儒道两家在早期的时候是和平相处,理由仍是竹简《老子》中“大道废,有仁义”之句,且简本中的“绝学无忧”、“绝伪弃虑”等也是和老子思想对立的。因此,虽然简本《老子》没有明显的激烈的反儒思想语汇但我们也应看到,简本《老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系是根本不同的两种思想路数。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简本《老子》有贬抑仁义,甚至否定儒家思想的倾向,庄子学派的反儒思想是老子思想的进一步发挥而已。吕绍刚同样认为《老子》讲“绝伪弃诈”的伪诈,实际上就是儒家鼓吹仁义,仁义

在道家眼里就是虚情假意,等同于“伪诈”。

冯国超先生的观点在笔者看来是属于比较保守,小

心谨慎的。他认为凡是都得有一个前提,任何结论也是在一定前提下得出来的,离开了这个前提,结论便显得没有意义。我们暂且不论上述两种意见对与错,实际上也无法判断对错。因为楚简《老子》是原始《老子》的全本,还是后世的节抄本还尚无定论。如果是节抄本,那么没抄的部分又是怎样的,到底反不反仁义,我们尚且不知。如果再考虑到郭店楚简《老子》有可能是儒家同情者的改抄本,或是稷下道家的改抄本的可能性,那么情况就更复杂了。

四、竹简《老子》的出土对先秦学术思想史研究的影响

陈鼓应先生认为,中国哲学史中处于主干地位的思想是道家思想。无疑,此次竹简《老子》的出土更坚定了他的想法。他撰文表示“马王堆汉墓之后,郭店楚墓又再度出土《老子》,这是令人十分称奇的事。作为百学之王的老子,经两墓的挖掘,是我们得以重新确定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领衔地位”,“楚墓中藏有三种《老子》抄本和《太一生水》古佚书,反映了道家在古代哲学中的主干地位;而楚墓竹简众多儒家作品中,未见涉及形上学或任何抽象哲学理论作品,而多是侧重宣讲人伦教化的,这反映出儒家在伦理政治文化上的主体地位”。当然,对于儒简中是否真的“未见涉及形上学或任何抽象哲学理论作品”,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黄钊则认为从简本《老子》不批墨、不批法、不批儒的特点,以及《太一生水》“尚水”与《管子·水地篇》思想吻合等依据出发,认为竹简《老子》具有可能是稷下道家传本,并由此得出他对《老子》一书传授谱系与思想流变的理解:“简本若真属稷下道家传本,那么,它对于我们认识《老子》乃至道家思想形成发展的演化过程,将提供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到战国中期,《老子》至少有两种传本:一种是庄周学派所奉行的传本,另一种是稷下道家学派所奉行的传本。庄周学派和稷下道家学派是战国中期从道家中分化出的两大流派,庄周学派从消极方面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而稷下道家则从积极方面将老子学说引向政治实践……这两

种传本经过战国末年的思想洗礼,可能最后又归于一统,帛书《老子》以及其他传世本《老子》,可能是《老子》不同传本走向统一的产物。”

若是真像黄钊先生所说,我们对先秦道家思想发展过程的认识无疑将大大的丰富起来。只是此观点仍值得推敲处颇多。如上文所说,我们不知道竹简《老子》是原始版的全本还是后来的节抄本。只要这个问题没解决,学者们的一切观点都还只是推测,还有待确证。

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引起了传统哲学思想上的研究的又一个新高潮,虽说还有好多尚需考查确证,但毕竟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对如此宝贵的资料来说,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还需要要学界各个专家学者继续努力工作。殷墟甲骨的出土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时至今日,我们对其价值还没有完全了解。郭店楚简《老子》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研究的价值,也必将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被真正认识。

注释:

1 崔仁义:《荆门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初探》,[J]《荆门社会科学》,1997年5期。

2 郭沂:《楚简<老子>与老子公案》,[J],《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 裘锡圭:《郭店<老子>简初探》,[J],《道家文化研究》

第十七辑,三联书店,1999年版。

4 沈青松:《郭店竹简<老子>的道论与宇宙论》,[J],《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 冯国超:《郭店楚墓竹简研究述评》)(上)、(下),[J],《哲学研究》2001年第3、4期

6 陈鼓应:《从郭店简本看<老子>尚人及守中思想》,[J],《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辑,三联书店,1999年版。

7 许抗生:《再读郭店竹简<老子>》,[J],《中州学刊》2000年第5期。

8 王中江:《郭店竹简<老子>说略》,[J],《中国哲学》第二十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 任继愈:《郭店竹简与楚文化》,[J],《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1期。

10侯才:《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的特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0年第1期。首发散文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e17082793.html,/subject/3661280/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廖名春)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廖名春) 《郭店楚简老子校释》 廖名春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甲本第一编 第一章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消除智谋,抛弃辩慧,人民会得到百倍的好处。消除机巧,抛弃私利,盗贼就会没有。不用心计,不钩心斗角,百姓就会归朴返真。13 三言以为文不足,故命之有所嘱。 以上三句为文尚有不足,所以告之还另有嘱咐。19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养视纯素,保持质朴,减少私心,减少嗜欲。25

第二章 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众溪流之王,是因为它们能处于众溪流之下,因此才能成为众溪流之王。30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圣人走在百姓的前头,指挥百姓,就得以身退让;34其位居百姓之上,就得讲话谦虚。35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詀。 尽管圣人位在百姓之上,但由于言词谦虚,百姓并不觉得他们的地位过于优厚;尽管圣人走在百姓之先,指挥百姓,但由于他们为人退让,百姓并不嫉恨,反而乐于拥戴他们而不止。42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圣人不和天下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和他争。45 第三章 罪莫厚于甚欲,咎莫佥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 罪恶没有比好欲更重的了,灾咎没有比贪得更过头的了,凶祸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56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知道57满足作为满足,这就永远满足了。58 第四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用道来辅佐人君的人,不打算以武力在天下逞强。62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善于辅佐人君的人,只要能实现预期的目的就行了,不能靠用兵来逞强。66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实现目的而不要夸耀,实现目的而不要骄傲,实现目的而不要矜持,这就叫作实现目的而不逞强,他的事业就会美好而长久。76 第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通,深不可志,是以为之颂。 古代善于为士的人,一定是精微玄妙,深不可测的,所以作文来形容就是。85 豫乎[其]如冬涉川,犹乎其如畏四邻;严乎其如客,远乎其如释;屯乎其如■,沌乎其如浊。

老子道德经 郭店楚简本及帛书本

注:其中有词或句,可能因输入法原因输入错误或重复,还请辨别。第一篇为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其内容与现今传本有部分差异或不全。全文2000余字,为现今流传版本五分之二。 第二篇为马王堆汉墓道德经帛书版,其内容与现今传本稍有差异,全文5300余字。 道德经(老子)郭店楚墓竹简本(战国中期) 甲本一组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虙,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抱朴,少私寡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身后之.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厌。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己,不以取强。其事好。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纱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临事之纪,慎冬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然,而弗能为。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之。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是以圣

_老子_史料初考

接踵而至,中国由一个经济上独立、政治上自主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家机关和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必然给清朝档案和档案工作带来变化,如外交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外文文书档案的大量形成、近代技术档案的产生,另外还形成一系列专门档案,如财会档案、统计档案、近代学校档案等。相对于 清政府近两百年的文书档案工作,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确实不足一哂。所以,太平天国运动虽对清政府政治统治造成巨大冲击,却无法撼动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积淀。 2.学者们研究太平天国的重心在于农民阶级在中国 近代史上的地位、作用以及军事斗争等问题,相对于这些,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也不能占据主导。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的敌人不仅有封建统治者,还有外国侵略者,农民阶级已经不自觉地承担起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个纲领性文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这两点使得这场农民革命运动不同于以往的农民起义,它具有新时期的新特点。不仅如此,它还对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起了推动作用,也对后来的革命斗争如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些都是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中国历史上起巨大影响的原因。对于这样一个以军事斗争为主的农民政权来说,工作重心的军事性和本身知识水平的有限 性使得其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显得较为平淡,无论是当时的太平天国领导人,还是当今的学者,更倾向于把精力放在农民革命斗争的一些主要问题上,太平天国档案工作遭受冷落也在情理之中了。 3.太平天国档案工作在实践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发性, 缺乏理论的指导。太平天国虽然汇编出版了《太平诏书》、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天条书》、《新遗诏圣书》、《太平天日》等文献及史书,但它们并不是以为档案工作服务或对档案工作本身问题探讨的形式出现的,它们的汇编公布,是为了宣传教育太平天国广大军民进行反清斗争。洪仁 是太平天国一位学者型人物,且有代表作《资政新 篇》,被人称赞道:“我不能不承认他是我所认识的最开通的中国人。他极熟悉地理,又略识机器工程,又承认西洋文明之优越。家藏有各种参考书,对于各种题目,皆有研究的资料。”但他所有的工作及活动与太平天国的档案工作关系甚微,也只能作为太平天国档案工作没有系统化、理论化的明证了。 如上所言,太平天国档案工作的特点大略如此。实际上,我国已有以周雪恒老师为代表的档案学人对其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笔者旨在借助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浅谈一些自己的想法,以求同飨。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系)责编:学林 老子姓“李”,叫李耳,外字聃(外字如同外号,诨名)。 何以又叫做“老子”呢?有些学者认为,古代早先只有“老”姓,而无“李”姓。“古韵”“老”属幽部,“李”属之部,二部音近,古或不分。“老‘李’一声之转,老子原姓‘老’,后以音同变为‘李’”。① 但《史记》明说老子姓“李”,如果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错的话,那么我们认为,可能是因为李耳长寿, ② 外字“聃”,所以人们称他为“李聃”。“老”是寿老之称,不是姓氏之称;出于崇敬,后来又在“李聃”称呼的基础上称其外字,而缀以“子”这一尊美之词,所以便有了“老子”之称。老子,字伯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幼年牧牛耕读,聪颖勤快。晚年在故里陈国居住,后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史记?老庄申韩列传》替老子作了一个四百多字的传,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 《老子》一书为老聃所作,成书年代不至于晚于战国初。无论从文体或思想内容一贯性来看,这本书很可能是出于一人的手笔,当然,有些字句为其弟子或后学所附加,亦所不免的。③ 关于《老子》的版本流派,朱谦之先生评价说:“《老子道德经》旧本,流传最广者,有河上公,王弼二种。” ④ 自先秦以来,有关《老子》的注疏解说,多达数百种。台湾老学专家严灵峰对自汉迄明代之重点注书,编撰有评介丛书《老子集成》。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亦撰有《历代老子注书评介》,都有许多精到之见,值得我们参考研究。 朱谦之在《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年版)中收集 了石本十三种,写本分旧抄本四种,敦煌本十五种,共十八 种,佚本十种,道藏本四十一种,另外还有诸刻本及其他。本文主要参照孙雍长《老子》(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的体系分类。我这主要介绍它的版本类。 版本类分为石本,写本,道藏本和刻本。一、石本 1.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 (简称景龙碑本、易州本等)2.唐开元二十六年易州龙兴观唐玄宗注道德经幢 (开元本)3.唐开元二十七年邢州龙兴观道德经幢 (简称邢玄本)4.唐广明元年泰州 (镇江焦山)道德经幢(简称广明本、焦山本)5.唐景福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 (简称景福本、景本、易福本)6.陕西县楼观台道德经碑 (《金石萃编补略》定为唐刻,楼正本)7.宋景佑四年甘肃庆阳天真道德经幢 (简称庆阳本)8.宋 (年月轶)浙江杭州吴山崇义祠道德经幢(简称杭州本)9.元至元二十七年陕西县楼观台道德经碑 (简称高翔本)10.元大德三年陕西宝鸡蟠溪宫道德经幢 (简称蟠溪本)11.元延佑三年赵孟馥书道德经石刻 (简称赵孟馥本,赵本)12.遂州道德经碑 (见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简称遂州本等)13.天台山司马天师漆书经幢 (《古文四声韵》引;简称天台经幢本)二、写本 《老子》史料初考 □童霞芳 兰台世界 LANTAIWORLD 2005.12 68史料研究

南昌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南昌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实施办法 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等文件精神,为规范研究生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文献资料、实际调查,进行初步的研究工作后,选择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拟定《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内容 开题报告的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包含如下内容: 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 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 6、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7、主要参考文献。 (二)开题程序 开题报告会由学位点组织。具体程序如下: 1、研究生将开题报告交给本人导师审阅(理工类博士研究生论文开题前需到校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由导师提交给学位点审查,学位点确定开题报告会的时间和评审专家名单;评审专家不少于3人,一般为本校的研究生导师,提倡邀请外单位研究生导师参加;

2、开题报告会需提前3天通知学校教学督导员、本专业研究生和教师参加; 3、开题报告会由学位点负责人或其他导师主持,设一名秘书记录、整理材料; 4、评审专家提问、质询; 5、专家组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获70分及以上者为通过。不通过者必须在三个月内再次进行开题报告,第二次开题报告仍未通过者,取消做论文的资格,作肄业处理。 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主要考核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课程学习、科学研究等情况。考核结果分“合格”、“不合格”两种。中期考核实施细则由各学院自行制定,各学院成立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小组,负责本院研究生的中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送研究生院。 各学院要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和学业考核,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畅通分流渠道,对中期考核不合格的研究生实行延期答辩、肄业或劝退处理。 三、其他 1、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原则上安排在研究生的第三、四学期进行; 2、开题报告通过一年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3、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_老子_反义词研究

《老子》反义词研究 王琴 (西南师大文献所03研究生重庆 400700) [摘 要]反义词丰富是《老子》语言的一大特色。本文试图在一定的标准下,穷尽列举《老子》一书的反义词,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多角度的 描写、分析,并发现《老子》的语言特色以及反义词的存在对表现老子的哲 学思想的意义。通过这种尝试,为古汉语反义词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关键词]反义词、反义复合词 《老子》(《道德经》)是我国道家思想的代表作,约成书于战国时代。老子喜欢讲事物的相反相存,所以反义词极为丰富。本文特针对《老子》语言的这一大特色,对其反义词进行多角度的描写、分析、总结。语料取陈鼓应的《老子注释及评介》(中华书局1984年5月版)。 一、《老子》反义词的判定与统计 反义词是客观现时中相互矛盾和对立的事物、现象等在词汇中的反映。它是词的一种特殊的聚合关系,是指在一种语言的共时范畴内,在一定的义位上,语义相反或相对的词。从形式逻辑的角度看,所谓“相反”,是说反义词所体现的概念之间存在着矛盾关系。所谓“相对”,表示客观事物彼此相互对峙的两端。 (一)反义词的判定原则。反义词是在同一性前提下的对立;是在词的一定义位上具有相反或相对的关系,而不是就整个词的意义来讲的;就专书研究而言,它们必须在一定语境中具有对举关系。 《老子》一书中反义词的对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错见,即把一对反义词分开用在句中相应的位置上,使之形成强烈的对比。如:“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三十六章)。一种是连用,即一对反义词紧紧连在一起使用。如:“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二章)。 (二)反义词的统计和分类 统计说明: 1、一个词分别与几个词构成反义词时,分别计算对数。如:“大—小”、“大—细”计为两对。 2、一个词及其通假字或古今字或异体字,分别与同一个词构成反义词时,只算作一对。如: “善—祅”、“善—妖”,“祅”与“妖”是通假字,只计一对。“曒—昧”、“皦—昧”,“曒”与“皦”是异体字,只计一对。 3、两个同义连用的词与另一同义连用的词构成反义词时,按双音节反义词对待,只计一对。 如:“柔弱—刚强”。 4、形式相同的一对反义词,由于词性或词义的不同,分别列为一类。如:“上下”这对反义词,在“其上不曒(皦),其下不昧”中,表示方位名词,意思是“上面、下面”;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中,表示事物性质的形容词,意思是“高尚、卑下”。这样,“上下”计为两对。 根据以上原则和统计方法,考察《老子》全书,共得反义词182 对,其中单音反义词165对,复音反义词17 对。 (三)反义词的类型 1、根据词性分类。反义词大都是同一词类的。分类如下: a、单音节反义词 名词:(36对,57次) 天—地(12)始—母 音—声 前—后 心—腹 志—骨 后—先(3) 外— 存 营—魄 户—牖(2) 上—下(2)首—后 古—今 父—母 母—子 象—物 风—雨 朝—日 天—人 雄—雌 牝—牡(2) 道—兵 左—右 偏—上 死—寿 乐—饵 耳—目 阴—阳 名—身 身—货 怨—德 主—客 民—上 正—反 动词:(56对,88次) 无—有(14)乱—治 居—去 处—去 持—以 开—阖 去—取(3)宠— 辱(4)得—失 迎—随 安—生 生—灭 生—死(8) 生—已 杀—活 明—妄 作—复 作—归 亲—畏 誉—侮 废—有 见—抱 负—抱 唯—阿 逝—反 救 —弃 闭—开(2)塞—开 结—解 行—随 嘘—吹 恃—辞 歙—张 废—兴 取 —与 作—镇 进—退 始—成 损—益(3) 得—亡 辩—讷 出—入 拔—抱 抱—脱 除—芜 亲—疏 成—败 终—始 宝—弃 保—弃 贵—弃 战—守 抑—举 损—奉(2) 损—补(4)往—来 形容词:(66对,87次) 美—恶(2)难—易(4)长—短 高—下(2) 上—下(4) 虚—实 弱—强(3) 强—羸 柔—强 柔—刚 冲—和 冲—盈 盈—竭 同—异 曒—昧 明—昧 澹—飂 浊—清 浊—安 静—动 清—生 敝—新(2)余—遗 曲—全 枉—直 直—屈 洼—盈 少—多(2) 少—得 寂—寥 重—轻 静—躁(2) 智—迷 明—愚 白—辱(2) 载—隳 壮—老 吉—凶 小—大(4) 大—细(3)害—平 害—太 厚—薄 实—华 宁—废 贵—贱(2) 轻—贵 清—裂 灵—歇 正—奇(2) 正—蹶 夷—颣 夷—径 建—婾 质—渝 柔—坚 成—缺 巧—拙 寒—热 利—害(3) 善—袄(妖) 贼—福 乐—厌 慈—勇(2) 俭—广 尚—病 信—美 代词:(1对,3次)彼—此(3) 介词:(1对,1次)自—及(1) b、复音节反义词:(17对,21次) 名词:(3对)天地—万物 圣人—百姓 圣人—天下 动词:(4对)多言—守中 为学—为道 兼蓄—入事 被褐—怀玉 形容词:(10对)昭昭—昏昏 察察—闷闷(2)柔弱—刚强 柔弱—坚强(4) 柔脆—枯槁 珞珞—录录 淳淳—朴朴 有余—不足(4) 熙熙—沌沌 熙熙—儡儡 个别反义词的词性不一致,如动—静,“动”是动词;“静”是形容词。 2、根据概念间的关系分类。 概念是词义的基础,词义(是)表达概念的内涵。根据反义词(双方)所表达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将反义词分为以下三类:互补关系。具有互补的反义词在逻辑上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不可能有第三种情况。词义的边缘清楚。例如:雌—雄 动—静 有—无 牝—牡 生—死 同—异 极性关系。两词所表示概念各处于相反方向的顶点,在意义上有鲜明的对照,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两种极端状态的反映,有居间概念存在。例如:上—下 长—短 难—易 美—恶 弱—强 虚—实 多—少 枉—直 前—后 左—右 c、相对关系。两词相应相称,意义既不矛盾也不相背。如:音—声 心—腹 志—骨 外—存 营—魄 母—子 天—人 主—客 战—守 3、根据对应关系分类。 反义词的对应关系复杂,通常认为是词的多义性和同义词使用的灵活性造成的。这在《老子》中能够得到证明。反义词的对应关系,就词来讲,既有一对一的,又有一对多的;就义位来讲,有的只在一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有的是在几个义位上形成反义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对一的有77对,占反义词总数的42% 音声、心腹、志骨、外存、营魄、户牖、古今、自及、雌雄、牝牡、朝日、道兵、左右、死寿、乐饵、耳目、阴阳、怨德、主客、乱治、持以、宠辱、杀活、明妄、澹飂、誉侮、唯阿、结解、嘘吹、恃辞、歙张、辩讷、出入、除芜、战守、抑举、往来、美恶、难易、长短、同异、敝新、余遗、曲全、洼盈、寂寥、智迷、明愚、载隳、壮老、吉凶、厚薄、宁废、灵歇、建婾、质渝、巧拙、寒热、利害、善妖、贼富、乐厌、慈勇、俭广、尚病、信美、彼此、天地—万物、昭昭—昏昏、察察—闷闷、珞珞—录录、为学—为道、淳淳—朴朴、兼蓄—入事、被褐—怀玉、有余—不足、熙熙—沌沌、熙熙—儡儡 有些反义词是在行文的过程中临时构成的,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就无所谓是反义词了。如:外存 志骨 慈勇 贼富等。 外存:从词性上看,“外”是方位名词,“存”是动词;从意义上看,“外面”与“存在”没有同一性。就两个词本身不是反义词。但在“外其身而身存”句中,“外”与“存”都是动词,意义上有联系,并且呈对举形式,可以构成反义词。 志骨:就两个词本身没有多大的联系,既看不出它们的同一性,又看不出它们的相对性。但在“弱其志,强其骨”句中,它们的同一性是,都表示人身体的部分,并且意义相对,“志”指心志,“骨”指体魄;一个指精神, 125

南昌大学学士学位论文撰写要求及格式

学士学位论文要求装订成册并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一、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二、开题报告 三、南昌大学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 四、毕业设计(论文) 1、中文摘要 2、外文摘要 3、毕业设计(论文)全文 五、外文资料原文 六、外文资料译文

南昌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与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 一篇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或毕业论文有题目、摘要、目录、引言(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和谢辞等几部分构成。 一、毕业设计说明书撰写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题目 设计课题名称,要求简洁、确切、鲜明。 2.中外文摘要 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简练。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外文摘要约250个实词左右。 3.目录 主要内容的目录。 4.前言 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正文 (1)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2)设计及计算部分:这是设计说明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详细写明设计结果及计算结果。 (3)样机或试件的各种实验及测试情况:包括实验方法、线路及数据处理等。 (4)方案的校验: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分析(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 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

浅谈老子之道

浅谈老子之道 “每一文化都有它的中坚思想,每一中坚思想有它的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是道。所谓行道、修道、得道,都是以道谓最终的目标。不道之道,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之所不得不由,不得不依,不得不归的道才是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最基本的原动力。”哲学意义上的“道”指一种概念或范畴,可以指宇宙的本源,可以指物质性的存在,也可以指事物发展的规律,还可以指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道”是可识的,识“道”是必要的。这种可识性和必要性其实正是我们研究老子“道”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一、从词源上来分析“道”的本意 道就是道路。最早路在水边,因为原始人每天都要水边饮水或取水,那时人们都是光脚板踩在沙地上,脚上又常带着水,所以很容易就踩出一条光溜溜的像“刀”一样的东西,原始人把这种脚踩出来的“刀”叫做“刀”,也就是“道”了。“道”是“刀”的谐音,在甲骨文里“道”原本写成“刀”。原始人把“道”比喻成“刀”是很形象、很有意思的,从那以后,人们就一直行走在“刀”上。 道是路人。路人才出了道路,我们一看见道路就知道这里有人。对于开路者来说,道路即路人。所谓“路人”并不只是“过客”,“过客”是引申出来的意思。而愿意是“开路的人”与“正在行走的人”。 道就是走路的方法。路教会了人走路,人使路成为了路。地上路有通衢,有歧路,有大路,有小路,有暂时的路,有永远的路。所有的路都有弯曲起伏,那么人就要用弯曲起伏的方法来走路,到也要尽可能走直线。人不应该被路引向远方,人应该把路引到近处。 道就是“到达”。任何道都有起始与终结,按道(方法)走道(道路)的人很快到达。世上只有一种真正的道(路人),就是通向自身。 二、从涵义上来分析“道”的性质 (1)道可道,非常道 前一个道指道路,中间一个道指行走,最后一个道指方法。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道路可以行走,但不是通常的走法。 常道指一般的方法,非常道指不一般的方法,即异常的方法、特殊的方法、

郭店楚墓老子道德经-最早版本的原装道德经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精装) 本帖最后由明明德于2009-5-14 10:50 编辑 总说明: 1、此竹简老子道德经是目前所知所见的最早的版本,我觉得也是最接近原文的。在内容、章节顺序上与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欢迎大家探讨。 2、按照出土竹简的状况,将老子分为甲、乙、丙三组。 3、竹简文字深奥冷僻难识,存在误认或不同理解的情况。这恐怕是后世所传老子众多版本的一个缘故吧。 4、对同一竹简的个别文字出现了不同释文,本帖释文将列出我所知的一些不同之处。为录入方便,没有细比较,请读者谅之。 5、本帖内容参考了文物出版社《郭店楚墓竹简》丛书和网上搜索来的资料,仅供网友学习、研讨之参考。 6、竹简释文(采用繁体字)是我一字一字键盘上打出来的,也校对过。唯恐有错漏,请指正。 7、另外,因急着发帖,未待一次性全部录入,请读者包涵。 繁体版: 一、竹简老子甲 说明: 存39枚竹简。 按其内容,依次对应现今流传广泛的王本道德经之第19、66、46、30、15、64、37、63、2、32、25、5、16、64、56、57、55、44、40、9章。 释文: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無有。絕偽棄詐,民複孝慈。三言以為辯不足,或命之,或乎屬:視素保樸,少私寡欲。 絕智棄辯,民利百倍。絕巧棄利,盜賊亡有。絕偽棄詐,民複季子。三言以為使不足,或令之,或乎豆:視索保僕,少私須欲。 江海所以為百穀王,以其能為百穀下,是以能為百穀王。聖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後之;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樂進而弗厭。以其不爭也,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南昌大学开题报告ppt模板

南昌大学开题报告ppt模板 篇一:南昌大学-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昌大信管教学网的分析与设计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系信管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填表日期:年日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在经济越来越发展的中国,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地向前发展。时至今日,信息化浪潮正席卷全球,方兴未艾。互联网已成为信息化的重要平台、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和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已经与信息化分不开,而且相互促进。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实现教育、购物、交易乃至最新的电子政务。尤其在教育方面,因特网带给我们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通过浏览网页、论坛交流、视频课程等等来进行学习,丰富我们的知识量。现在国内已经有一些远程教育的先例,学生不需要在教室里和老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通过因特网这个媒介,师生之间就可以进行教学活动。 南昌大学是目前江西省唯一的一所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桃李满天下。南昌大学以“全国性、国际化、高水平”为自己的定位,学科设置齐全,设有国际交流学院开展留学生教育,并在海外开办了两所孔子学院,这些都足以体现南昌大学在教学上的创新性、前瞻性和国际性。所以,我选定了这个课题,即以我所在的信管系为基础,构建一个昌大信管教学网,以推进远程教育的应用,走在时代前沿,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以期让我们的教育方式得到改进,生活更加便利。 本网站系统采用生命周期法来进行开发,使用技术,以Visual Studio XX 加 SQL Server XX 作为主要开发工具,C#作为开发语言。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建立动态web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是作为.NET框架体系的一部分推出的。具有方便性、灵活性、性能优、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完整性强及面向对象等特性,是目前主流的网络编程工具之一。网站可以实现师生在网络中的教学活动,老师可以在电脑前给学生讲解知识点,可以通过站内电子邮件布置和批改作业,同学与同学之间可以通过留言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经验,通过资料下载进行课后自学。

老子》中的“道”思想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0至2011学年度第1学期) 题目关于《老子》中“道”的思想探讨 科目中国哲学专题研究 姓名 专业中国哲学 入学年月2009年9月

关于《老子》中的“道”思想探讨 摘要:在天地万物中,物的呈现形式是形形色色和方方面面的,各种物也有各自不同的功用和体性,“在《老子》看来,它们尽管形态各异,但是作为物的一个生长过程或者变化的规律来看,总是表现为从‘道’这里作为总规则或者总根源的。道作为一个本体的存在,产生出了万物,但万物又不能离开道而独立存在,不论何时何地,所以还必须要或者说是有责任使万物发展,因此,这种产生与维护发展之间就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关系了。这反映出了天地万物变化和发展的总根源和总原则。 关键词:道,本体,化育 我们知道,《老子》又叫做《道德经》,所以说,在《老子》中,道和德是分不开的,它们在《老子》中是作为万物化生的根据所在的。在天地万物中,物的呈现形式是形形色色和方方面面的,各种物也有各自不同的功用和体性,“在《老子》看来,它们尽管形态各异,但是作为物的一个生长过程或者变化的规律来看,总是表现为从‘道’这里作为总规则或者总根源的。道作为一个本体的存在,产生出了万物,但万物又不能离开道而独立存在,不论何时何地,道总是存在事物之中的,在德的润育下成长和发展,使事物表现出了各自的形态”;1所以说,事物的发展是离不开道和德的化育的。 所以说,《老子》里面的道就是作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根源所在或者说是一个总规则。“说它是天地万物变化总根源,是从道能产生天地万物的这个角度说的,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所在。说它是天地万物变化的总规则,则体现在德能够维护天地万物的生存与发展”,2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道化生和产生了万物,是说有道先生成万物之后,为了使万物达到发展的状态,所以还必须要或者说是有责任使万物发展,因此,这种产生与维护发展之间就是一种前因后果的关系了。这反映出了天地万物变化和发展的总根源和总原则。紧接着的问题就是,这个产生万物的道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呢?或者说,道是一个具体的客观存在着的形态呢还是一个看不着的但是确实又客观存在着的形态呢?在《老子》中,他有具体的描述。 1 詹剑锋:《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1页。 2 袁保新:《老子哲学之诠释与重建》,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第135页。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

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 高华平(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一、郭店楚简《老子》丙组属“解说文”之证 郭店楚简《老子》篇幅仅为今本的五分之二,且书写于形制各异的甲、乙、丙三组竹简上,这就使学者们对《老子》其书原貌产生了种种推测。大多数的学者认为郭店楚简《老子》既非今本《老子》的原本,亦非《老子》的足本,而《老子》文本的定型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①而更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大学的周凤五教授就书写《老子》文本的简策形制加以考察、并与儒家简加以比较,提出郭店楚简《老子》存在经、传之分:“甲组《老子》是一个经过战国时代儒家学者改编的本子,尽量淡化道家宇宙论与形上学思想的色彩……是一个已经‘儒家化’甚至‘子思学派化’了的道家经典”。“乙、丙两组《老子》的简端同样平齐而非梯形,显示其与甲组《老子》确有区隔。……只能归入传注之列。”② 郭店楚简是否为《老子》原貌姑且不论,但它表明《老子》文本的形成有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则是勿庸置疑的;周凤五教授从竹简形制上的区别,推测楚简《老子》应存在经、传之别,也是确有创见的。它为我们研究郭店楚简《老子》乃至整个《老子》其书其人开出了新的思路。 但是,周氏的观点更多的仍停留在推测的层面上,还需要结合楚简《老子》文本具体形式及整个先秦学术界经、传文本的形式特点作进一步的考辨,以证明楚简《老子》的确是经、传合一的文本。要考察这个问题,我们可先以郭店楚简《老子》丙组为例加以研究。 郭店楚简《老子》丙组共存14枚简,竹简两端削成平齐,简长26.5厘米,编线两道,编线间距10.8厘米,全部简文内容大致相当于今本《老子》的第17、18、35章、第31章的中段和下段、第64章的中段。③其中第64章中的内容为对楚简《老子》甲组的重复。 研究郭店楚简丙组,我们不难发现该组内容和文本形式上具有一些重要特点。 首先,郭店楚简《老子》丙组第三段有“兵者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一段文字,④为今本《老子》第31章的内容。尽管《老子》一书的成书年代由于楚简的出现而被上推至战国中期以前,但此段内容中所谓“偏将军”、“上将军”一类名词术语,自宋人晁说之、至明人焦竑、清人纪昀,直到近人梁启超,都认定属于战国的内容,而非出于与孔子同时的老子本人,属“后世的注疏”杂入“经文”。⑤郭店楚简《老子》丙组中有与今本文字相同的这段话,说明这个“后世”是在郭店楚简《老子》丙组写定以前。质言之,郭店楚简《老子》丙组中既有明证说明它有属于传、注的成分,我们就有理由认定这部分楚简《老子》属于《老子》经文的注解——郭店楚简《老子》丙组文本是“解说文”。

鲁迅在《老子》研究中的地位

鲁迅在《老子》研究中的地位 鲁迅在老子研究中之地位 大凡研究《老子》者,多不知鲁迅先生在《老子》研究中的贡献,这是因为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散文的名气太大的缘故,也是因为先生的论断无出土材料的证明,从而为世人所忽视。 近因要检索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看一看拙作《男宠之风对中古文学的影响》所言:鲁迅先生在该文中到底有没有说过“性”对中古文学的影响,结果令我大吃一惊,竟然没有!当时因儿子刚被捕,心里着急,把稿子赶好要去告状,未及细检,致有此误。不过不要紧,既然鲁迅先生没有说过,那就是我说的,我也是根据当时的社会风气得出的结论,并非空穴来风。在翻书过程中,偶然看到鲁迅先生对于《老子》的评价,在《鲁迅全集》9卷,《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老庄”。 鲁迅先生对于《老子》的评价,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八十一章后人妄分 鲁迅先生曰:“今书又离为八十一章,亦后人妄分”,郭店简书《老子》不分章,如鲁迅先生所言,马王堆帛书《老子》亦不分章,分章当是汉代以后的事。 二、杂述思想颇无条贯 鲁迅先生曰:“本文实惟杂述思想,颇无条贯”,郭店简书《老子》中的思想与儒家的主张相仿佛,比较统一,不象今本《老子》那样杂乱。 三、今本《老子》之性质:与秦汉人所 传《金人铭》、颛顼《丹书》同 鲁迅先生曰:“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与秦汉人所传之黄帝《金人铭》、颛顼《丹书》等(见第一篇)同”,今本《老子》中所杂秦、汉人思想,见拙作《简书老子笺证》(2) (五月分出版)。 四、今本《老子》矛盾重重 鲁迅先生曰:“老子尝为周室守书,博见文典,又阅世变,所识甚多,班固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富、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持’者盖以此。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介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所谓“博见文典,又阅世变”者,《简书老子笺证》(2)正是列举先秦时期的成语、谚语分类附于老子之后,以见出其思想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介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鲁迅先生所举乃其矛盾之最为显著者,《笺证》(2)亦仅举其数端,而未能概括其 全貌。 对于《老子》的评价,诸家多所浏览,未见有鲁迅先生之简略准当者,及至郭店简书出土,足一一如先生所言,无一事不合者。秦汉以来,论《老子》者众矣,论而当者,先生一人而 已。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纲要

《中国古代文学》Ⅰ课程教学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与学分 课程代码:1301开课专业:0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开课课程总学时:68学时,其中课堂讲授:66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学分:4学分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属于主干课、必修课。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旨在借助对作家、作品,对文学发展史及本专业学术前沿状况的评述,使学生把握中国先秦文学的演变历程及其特色。从而,培养学生阅读、鉴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进而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其文学鉴别和审美水平。在教学中,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应在学生修完古代汉语和文学理论课以后开课,因为它们都是本课程的基础课。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两大部分,二者既相对独立,又彼此相辅相成。本课程采用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授课者既要讲历史的文学,又要讲文学的历史。作品是史的基础,而史又是作品的座标定位。空讲史是天马行空,只讲作品是瞎子摸象。 授课者在讲授时,应立足于文学本位,运用史学的思维,采取美学和文化学的大视角,关注文学作品的当代性,古为今用。 只有准确把握作品和文学史的这一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才能驾御好教材,处理好授课内容。 具体说来,其操作过程,大致如下: 就其通常的情况而言,授课时,应先作要言不烦、提纲挈领的文学发展史的概述,随后,再作作品的讲读。讲读与概述,二者应水乳交融,具有极强的因果内在联系。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疑问,应贯穿于整个的授课之中。如此,才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与史有感铭肺腑的效果,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楚国 竹简有残缺,残缺处由马王堆帛书'老子'填补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 'pi 1' 绝攷'kao 3'弃利覜'tiao 4'惻'ce 4'亡绝智弃卞'bian 4' 民利百伓又'you 4' 绝偽'wei 3'弃虑民复季子三言以為'wei 2'?ban3,或攴)不足或命之或乎豆视索保僕'pu 2' 少厶'si 1'須欲江海所以為百浴王以其能為百浴下是以能為百浴王聖人之才民前也以身後之其才民上也以言下之其才民上也民弗厚也其才民前也民弗害也天下乐进而弗詀'zhan 1' 以其不静也古天下莫能與之静辠'zui 4'莫厚乎甚欲咎莫僉'qian 1'乎谷得化莫大乎不智足智足之為足此互足矣以差'chai 1'人宔'zhu 3'者不谷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癹'ba 2' 果而弗喬'qiao 2' 果而弗矜'jin 1' 是胃果而不强其事好长古之善為士者必非溺'ni 4'玄达深不可志是以為之頌'song 4' 夜乎奴冬涉川猷'you 2'乎其奴愄'wei 1'四邻敢乎其奴客涣乎其奴懌'yi 4' 屯'tun 2'乎其奴樸'pu 3' 坉'dun 4'乎其奴濁'zhuo 2' 竺'zhu 2'能濁以朿'ci 4'者将舍清竺能庀'pi 3'以迬'wang 3'者将舍生保此道者不谷尚呈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是以聖人亡為古亡败亡执古亡失临事之纪誓冬女始此亡败事矣聖人谷不谷不贵難'nan 2'得之货教不教復'fu 4'众之所过是古聖人能尃'fu 3'万勿之自肰'ran 2' 而弗能為互亡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勿将自化化而欲作将贞之以亡名之樸夫亦'yi 4'将智足以朿万勿将自定為亡為

南昌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南昌大学开题报告模板 篇一:南昌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系机械工程系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材成041班 学号: 5901204061 姓名:指导教师:填表日期: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本课题来源于江铃汽车集团公司骨干企业,江铃汽车集团公司车厢内饰件厂的全资子公司,江西江铃有色金属压铸厂。该公司成立于XX年5月。工厂总投入资金为四千万元人民币,自建立起就本着高起点,现代化的原则,工厂以生产铝合金压铸件及其加工为主,已为江铃汽车、奇瑞汽车及中华汽车配套生产变速器及发动机零部件,产品已出口欧洲,工厂还可生产路灯灯罩、电梯踏板、电机壳体等其它铝合金压铸件。 产品图如下所示: 压力铸造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它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过程。高压高速是压力

铸造的主要特征。常用的压力为数十兆帕,填充速度(内浇口速度)约为16~80米/秒,金属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时间极短,约为~秒。 压力铸造特点如下: 一、优点: (1)可以制造形状复杂、轮廓清晰、薄壁深腔的金属零件。 (2)压铸件的尺寸精度较高,可达IT11~IT13级,有时可达IT9级,表面粗糙度达 ~,有时达,互换性好。 (3)材料利用率高。 (4)可以将其他材料的嵌件直接嵌铸在压铸件上。 (5)压铸件组织致密,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 (6)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 二、缺点: (1)由于高速充填,快速冷却,形腔中气体来不及排出,致使压铸件常有气孔及氧化 夹杂物存在,从而降低了压铸件质量。 (2)压铸机和压铸模质量昂贵,不适合小批量生产。 (3)压铸件尺寸受到限制。 (4)压铸合金种类受到限制。 在此之上还发展出多种特殊压铸工艺,以解决压铸件

民国以来老子研究著作

民国以来老子研究著作 2008-12-11 08:33 1.刘鼎和《新解老》 2.张之纯《评注老子菁华》 3.张其淦《老子约》 4.故薇元《道德经达话》 5.区大典《老子讲义》 6.马其昶《老子故》 7.田潜《篆文老子》 8.杨树达《老子古义》 9.罗振玉《老子道德经故事异附补遗》10.罗振玉《老子残卷六种》 11.罗振玉《敦煌本老子义残卷12.蔡廷干《老解老》 13.吴承仕《老子音义辩证》 14.马叙伦《老子校话》 15.江希张《道德经白话解说》16.徐绍祯《道德经述义》 17.支伟成《老子道德经》 18.程辟金《老子哲学研究和批评》19.郎擎霄《老子集解》 20.奚侗《老子集解》 21.罗运贤《老子余谊》 22.曹聚仁《老子集注》 23.高岳岱《新式标点老子道德经》24.陈柱《老学八篇》 25.陈柱《老子》 26.陈柱《老子集训》 27.丁福保《老子道德经笺注》

28.李继煌《新解老》 29.王重民《老子考》 30.钱基博《老子道德经解题及其读法》 31.王力《老子研究》 32.陈登氵解《老子今见》 33.李翘《老子古注》 34.高亨《老子正诂》 35.孙思日方《老子政治思想概论》 36.蔡尚思《老墨哲学人生观》 37.江侠奄《译老子原始》 38.缪尔舒《老子新注》 39.胡怀琛《老子学辨》 40.丁惟鲁《道德经》 41.胡哲敷《老庄哲学》 42.汪桂年《老子通注》 43.钱穆《庄老通辨》 44.于省吾《老子新证》(在《诸子新言》内)45.何士骥《古本道德经校刊》 46.余嘉锡《四库提要老子注辨证》 47.蒋锡昌《老子校诘》 48.王恩洋《老子学案》 49.劳健《老子古本考》 50.张默生《老子章句新释》 51.严灵峰《老子章句新编》 52.严灵峰《老子众说纠缪》 53.严灵峰《老庄研究》 54.严灵峰《老子知见书目》(合在《老列庄三子》内)55.严灵峰《无求备斋老子集成》 56.严灵峰《老子达解》 57.叶玉麟《白话句解老子道德经》

楚简《老子》

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原文 A、简本丙 大一生水,水反辅大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大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寒然(热)。寒然(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澡(燥)。湿澡(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 古岁者,湿澡(燥)之所生也。湿澡(燥)者,寒然(热)之所生也。寒然(热)者,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之所生也。天地者,大一之所生也。 是古(故)大一藏於水,行於时。周而或〈始,可以为〉万勿(物)母。能块(缺)能盈,以忌(记)为万勿(物)经。此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阴阳之所不能成。君子知此之胃(谓)〈道〉。 下土也,而胃(谓)之地。上气也,而胃(谓)之天。道亦其字也。青昏(请闻)其名。以道从事者,必托其名,古事成而身长。圣人之从事也,亦托其名,古功成而身不剔。 天地名称并立,古化其方,不田(思)相当。〈天不足〉於西北,其下高以强。地天不足东南,其上〈低以盈。不足於上〉者,又(有)余於下;不足於下者,又(有)余於上。 天道贵溺(弱),雀成者以益生者。伐於强,安於〈溺(弱)〉……。 大上,下知又(有)之。其即新(亲)誉之,其即畏之,其即母之。信不足,安又(有)不信。猷乎其贵言也。成事述功,而百省(姓)曰我自然也。 古大道废,安有仁义?六新(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又(有)正臣?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坪大。乐与饵,化(过)客止。古道〈之出言〉:谈可(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圣(听)之不足闻。而不可既也。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古(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袭为上,弗美也。美之,是乐杀人。夫乐〈杀人,不〉以得志於天下。古(故)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便(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古杀人众〉,则以?颈?位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无为,古无败也;无执,古无失也。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人之败也,恒於其几成也败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之所过。是以能辅万勿(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B、简本乙 绐(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以早,是以早服。是胃(谓)〈重积德。重积德则亡〉不克。〈亡〉不克则莫知其恒。莫知其恒,可以又(有)国。又(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胃(谓)深根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 为学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或损,以至亡为也。亡为而亡不为。 绝学亡忧,唯与可(呵),相去几可?美?贫瘢?相去可(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不畏人。 龙辱若缨,贵大患若身。可胃(何谓)龙辱?龙为下也,得之若缨,失之若缨。是胃(谓)龙辱缨。〈可(何)胃(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又大患者,为吾又(有)身。及吾亡身。或〈可患?古贵为身於〉为天下,若可以橐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若可以寄天下矣。 上士闻道,堇(勤)能行於其中。中士闻道,若闻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是以建言又(有)之:明道女(如)费,迟道女(如)〈类,进〉道若退。上德如浴,大白女(如)辱,广德女(如)不足。建德女(如)〈揄,质〉贞女(如)愉。大方亡禺,大器曼(慢)成,大音希圣(听)。天象亡型,道〈褒亡名〉。 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堇。启其兑,塞其事,终身不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