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塑造
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艺术形象

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论家。
他出身于伦敦一个公证人家庭,青少年时代起思想进步,厌恶封建思想,痛恨教会腐败。
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革命政府的工作,并撰写政论,先后发表了《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权力》和《为英国人民申辩》等文章,轰动整个欧洲。
王权复辟后,弥尔顿的著作被焚毁,个人遭监禁,但他仍然坚持革命立场,在双目失明,经济拮据的困境中坚持完成了三大诗作《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
1674年诗人与世长辞。
《失乐园》是弥尔顿最伟大的作品。
它借用圣经故事,用史诗的形式表现了人类最初的演变和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变革斗争。
全书共十二卷,描述了撒旦反抗上帝,战败后设计复仇,偷入上帝创造的伊甸园,引诱夏娃偷食禁果,以致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乐园,开始沉沦的故事。
诗篇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将撒旦和亚当、夏娃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也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对于撒旦这个形象的理解历来众说纷纭,中国读者传统上大都把他看作一个反抗强权的革命英雄。
这一方面是受我国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影响,结合弥尔顿的生平和创作这部作品时的处境,很自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
另一方面也是西方浪漫派诗人的影响所至。
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拜伦、雪莱等对这个形象所体现的崇高的英雄气概推崇备至。
他们相信撒旦在史诗中被作者塑造成了真正的英雄。
虽然撒旦的形象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但在层层迷雾之下,我们依然可以看清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始终是魔鬼的化身,教唆人类堕落的元凶。
作为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弥尔顿始终认为上帝是公平、正义、仁爱的,他决不容许自己对上帝有不敬的言行。
同时,17世纪的英国人长期受基督教文化的耳濡目染,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给人们的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造成的深层的心理定势,使他们对亵渎上帝的行为难以接受的。
这自然也会无形中对诗人的创作产生影响。
浅析_失乐园_中反抗者撒旦的英雄气概

责任感的每一个层面。作为叙述者,弥尔顿这样对圣子说: “我如今又大胆地鼓翼重来寻访你,我虽然久被拘留在幽暗 里面,歌咏‘混沌’和‘永恒的夜’,翱翔着,先向下方幽 冥界降落,再向上方返航升起,冒险飞进。”(3:3-20)弥尔 顿将他这种寓言式的在天国和地球上的跋涉描述为跟阿涅俄 斯,奥德赛或阿溪里的旅行十分相识的“模糊的逗留”。虽 然他双目失明,他以叙述者的身份像其他盲人预言家那样解 释说他被赐予了别的天赋可以弥补他的身体缺陷。
理,那么,任何幻想或虚构都必须切近真实。
注释:
贺拉斯文艺创作的三原则,是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定型 ①多米尼克·塞克里坦.艾小明译.古典主义[M].北京:昆
化和系统化,不但传播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现实主义理论, 仑出版社,1989.
而且他所表达的古典艺术理想和制定的一套古典艺术原则, ②王焕生.古罗马文学批评史纲[ M ] .南京:译林出版社,
不着形迹到井然有序的演变过程。 尽管这一描述刻画了世界 隽语更好的总结了这一点:“我们最终的希望就是彻底的绝
的构造,但其终点似乎在于魔鬼的现身,因为弥尔顿将他视 望” (II:142-143)。
60 为一个自由,有理性的、完全的意识主体。从这一点上说,
人和撒旦的不同随着情节的铺开而逐渐显露出来。亚当
是一套12卷本的素体无韵诗,大概写于1658—1663,1657年 方的迷失是永恒的。随着对于他的堕落了解的深入,亚当对
出版,它以史诗一般的磅礴气势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落并评 夏娃的安慰深表哀叹并予以摒弃。 夏娃没有放弃并最终让他
失乐园中最生动的形象

失乐园中最生动的形象
《失乐园》是英国文学作家约翰·弥尔顿创作的一部史诗诗歌,描述了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中受到撒旦引诱堕落的故事。
其中最生动的形象可能是撒旦,他是一个被描绘为反叛和狡猾、具有人形和蛇形特征的人物。
在《失乐园》中,撒旦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魅力的角色。
他拥有超凡的能力和完美的美貌,是天使长和跟随他的叛逆天使的领袖。
但撒旦的骄傲和自我中心导致了他和上帝的矛盾,最终导致他被赶出了天堂,成为被放逐的堕落天使之一。
随着剧情的发展,撒旦依靠巧妙的言辞和欺骗慢慢地影响了亚当和夏娃的思想,导致他们背离了上帝的教导,最终被驱出伊甸园。
撒旦在小说中角色的转化和复杂性,以及他引诱夏娃堕落的过程,使读者对他的印象深刻,成为小说中最具生动形象的角色之一。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如下是有关弥尔顿笔下的撒旦形象:弥尔顿的代表性长篇诗作《失乐园》创造性地借用了《圣经》中的故事,表达了符合时代发展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新思想。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颠覆了传统的撒旦形象,塑造了一个崭新的撒旦,这主要表现在:(1)撒旦的反叛英雄形象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首先是位英雄,代表着弥尔顿的革命思想。
其英雄气魄在于他具有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精神:为争取平等和自由,推翻上帝的独裁统治,他领导反叛天使与上帝进行斗争。
在诗中是撒旦敢于首先怀疑毫无道理却非让人盲目服从不可的绝对命令,率部反抗,大闹天宫。
第一个回合失败了,他不服气,不认输,不气馁,似有远见预谋地创造出排炮来,险些儿使得天兵天将对阵中措手不及,万分狼狈,连上帝在天国也预言有可能丢掉山头。
被打落地狱后,撒旦心里明白,不能力敌,但装腔作势,放不下架子,不愿意失去领导地位,只求破坏上帝的计划,求间接报复。
但是他崇尚自由,他让反对者押比叠争辩而去,地狱议会上他也征求大家的意见。
历经千辛万苦在新创造的居伊甸乐园中找到人类先祖双亲的是他,利用时机促成全诗主题的展现的也是他。
(2)撒旦的堕落者形象撒旦虽然是一位天使,但却被赋予人一般的复杂感情和欲望,使他具有强烈的人性色彩。
他虽豪迈,但也有内心悔恨和绝望之时。
他恨太阳,因为阳光让他想起了昔日的辉煌。
与此同时,他也利欲熏心,妄图取代上帝,建立自己作威作福的权势。
他还骄傲的认为自己是“衡量万物的标准”,是宇宙的中心,从而认为对于他“一切都可容许”。
在地狱,他为自己建立了金碧辉煌的万魔殿。
当他看到人类始祖仪容俊秀、生活幸福时便心生妒忌,处心积虑的引诱他们犯罪,以此来报复上帝,毁掉他所创造的福境——人类始祖居住的伊甸园,使人类受到上帝的惩罚,从而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撒旦在极端个人主义的驱使下,一步步走向堕落,以致到了暴虐和放荡的地步。
尤其是当他引诱人类始祖的计谋得逞时,便向新世界传播“罪恶”和“死亡”,违抗“自然法规”,致人于死地。
浅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塑造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On Image-building of Satan in Paradise Lost一、论题的背景和目的以及研究现状1.背景知识:约翰•弥尔顿是伟大的诗人、散文家,也是激进的思想家,真正的革命者。
弥尔顿出生于一个清教徒家庭,接受了代表资产阶级先进思想的人文主义教育,成长为坚定的资产阶级共和派战士。
弥尔顿的作品中处处体现了对于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
以圣经为题材的几本著作尤其体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精神。
在其代表作《失乐园》中,作者以自由、勇敢且极具想象力的文笔赋予了圣经中的原型新的内涵。
2.论文目的:本文首先研究了《失乐园》中作者要表达的自由观思想在学界引起的争议,并通过对作品诞生时代的分析解释了争议的原因。
而后通过对失乐园中两大堕落主人公形象——人类和撒旦的分析,来研究弥尔顿在长诗中表达的人类充分享有自由意志的主题思想,以及本篇诗歌中表达的自由观的进步性。
3.与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和发展概况:约翰·弥尔顿是英国伟大的诗人、政论家。
他在文学上的代表作品是3首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力士参孙》,其中成就最大、研究者最多的是《失乐园》。
这部长诗从《圣经创世纪》引申而来,有非常浓厚的古典主义风格以及神秘的宗教氛围。
他对圣经进行的改编,对人物的重新塑造,引起了评论者对作者思想、对作品形象价值争论的狂潮。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在《天堂与地狱的结婚》中说,“弥尔顿与魔鬼同党而不自知”[1],这一断言引起了诗人华兹华斯、拜伦、雪莱和济慈的附和,而这种争议也一直持续到了当代。
二、研究方案1.论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主要内容:1.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具体描写和塑造2.作者经历与撒旦形象刻画的潜在关系3.撒旦形象前后变化的原因及理解4.作者如何塑造撒出旦形象及性格的矛盾性5.撒旦形象与作者所表达的自由观的联系和意义重点:一.《失乐园》中对作者表达的自由观思想争议的原因二.《失乐园》中撒旦形象与自由观的关系三.《失乐园》中人类形象与自由观的关系四.《失乐园》中自由观的进步性2.拟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资料查找、理论探讨研究、阅读法3.研究所需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所需条件:纸张、打印设备、图书馆、互联网上获取国内外文献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1)文献不足;(2) 由于个人的观点和能力,使对研究对象分析不够全面和深入。
简述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外国文学

简述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外国文学有人认为,撒旦是人类失去乐园的祸根,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
但作为一个魔鬼,撒旦不是一个击即溃、头脑简单的傻瓜,否则耶稣所受的考验就称不上奇迹了。
对付人类,撒旦一计不成又升一计,所以人类上了他的当。
在天堂,他也同样不甘寂寞,首次谋反被打入地狱仍不甘心,甚至更加疯狂地鼓动再次造反,向“独揽大权,肆虐天庭”的上帝“进行一场永不调和的战争”。
的确,撒旦的演说慷慨激昂,非常精彩,制造出一派不战不休的气势。
如果我们把它与其创作时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上帝才是一个专制、施暴者的化身。
因此作者从撒旦的形象上隐藏着作者对革命势力的悲哀,以及对暴君者们的嘲笑和讽刺。
在诗歌中,塑造了撒旦这一叛逆者的革命形象,作者以撒旦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言人,颂扬了反叛专制暴政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而最终撒旦在对上帝的对抗中失败,从而失去天堂的乐园,寓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和封建势力的复辟。
作者在感情上对撒旦的失败和受到的惩罚表达了同情之心,因为撒旦的失败和受到的惩罚,很像资本主义受封建权威的压迫。
但是由于诗人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在理智上并不允许他对撒旦持肯定态度,这就造就了撒旦矛盾形象的另一面,也就是撒旦本性里恶的一面的表现。
撒旦的英雄形象主要表现在前两部,那是叛逆者的英雄气概。
诗人的宗教信仰决定了撒旦最后的命运,凡是违抗上帝旨意者,最终都会受到惩罚的。
人类也是如此,亚当和夏娃受到撒旦的诱惑,违背了上帝的旨意,最终被赶出了伊甸园,但是人类的被驱逐和撒旦的被驱逐也是有区别的。
亚当和夏娃在走出伊甸园时,他们对于自己的行为怀着深深的忏悔之心,圣子给予了他们启示,天使为他们指点未来,只要他们诚心忏悔,最终是会得到上帝的原谅的,他们是满怀着希望地走向了另一个世界。
而撒旦的结局却是迥然不同的,那是他罪有应得的,这是因为撒旦选择了孤注一掷的卑劣的报复,并且没有为他的报复行为产生悔恨之意。
在成功地诱惑了人类,使无辜的人类受到上帝的惩罚时,撒旦欢呼自己的胜利,但是此时他却发现,他以及他的徒众都变成了令人厌恶的蛇,也使我们最终认清了撒旦的真实面目,他依旧是一个邪恶的魔鬼,这也是撒旦在《失乐园》中最后的形象。
失乐园中撒旦形象

试析《失乐园》中撒旦的形象车家玲(安阳师范学院人文管理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摘要:撒旦是《失乐园》中颇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他既是一位为了平等和自由敢于向最高权威进行不屈不饶抗争的反叛英雄,又是一个权欲熏心、骄矜狂妄的堕落者同时他还是祢尔顿关于自由意志与理性原则并存的思想观念的艺术载体,即人为了自由和理想而奋斗,但同时人的行为得受到真理的约束。
关键字:撒旦;双重人格;自由与理性一、引言约翰·弥尔顿(1608-1674)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论家。
他出身于伦敦一个公证人家庭,青少年时代起思想进步,厌恶封建思想,痛恨教会腐败。
革命爆发后他积极投身革命,参加了革命政府的工作,并撰写政论,先后发表了《论出版自由》、《论国王和官吏的权力》等文章而轰动整个欧洲。
王朝复辟后他虽然遭监禁,著作被焚烧,但仍然坚持革命立场,在双目失明,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完成了三大史诗《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1674年诗人与世长辞。
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 Paradise Lost, 1667)深邃、高贵、整饬、优美,一直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诗作”,是英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鸿篇巨制,在世界文学史上可与《神曲》和《浮士德》相媲美。
弥尔顿的长篇史诗《失乐园》,以《圣经·旧约·创世记》第二、三章关于人类始祖亚当、夏娃在撒旦引诱下偷食禁果犯下原罪,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为蓝本,成功地将诗人—作为一个清教徒,所相信的人类重返上帝的乐园的回归之路极为完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条路发端于人类始祖的原罪,转折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救赎,作结于自由意志选择下的灵魂的忏悔和回归。
诗人满怀豪情的诗意书写,所展现的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人生信念。
就全诗而论,从太初谈起,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借《圣经》故事,虽涉及全人类原罪赎罪的悲剧,但实质上说的是人类求知求生,追求自由人权,反对盲目迷信,反对封建专制,建立人类社会理想的大同世界。
浅谈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 毕业论文

摘要约翰·弥尔顿,是英语文化历史上最有名的作者之一。
他的杰作——《失乐园》,无疑是整个英语文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他创造了一个特别的形象,并且使人们能够以另一种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传说中的恶魔——撒旦。
他的作品使撒旦更加形象生动,更加人性化,并且使其在某些角度上看起来是一名英雄,或是枭雄。
弥尔顿选用了一长段的篇幅来描写撒旦对他的追随者所说的一场雄辩,这段独白中也蕴含了米尔顿自己的意志和精神。
他的字句反映出了他毕生所挚爱的自由,同时还暗示了通过暴力方式进行的革命终究会失败。
这就是为什么本作中的撒旦会具有这样一种矛盾性。
他热爱自由,却不能通过暴力手段得到他想到的。
同时,撒旦在整本书中还扮演了一个失败者。
尽管弥尔顿用了一些积极的语句和情节来形容撒旦,但是该角色的邪恶本质从未有所改变。
关键词:英雄、自由、撒旦、失败目录1 简介 (1)2失乐园中的撒旦 (1)2.1撒旦作为一个自主的形象 (3)2.2英雄撒旦 (3)2.3撒旦的矛盾 (4)3圣经和本书中撒旦形象的不同 (4)3.1撒旦是圣经中一切邪恶的集合 (4)3.2撒旦是《失乐园》中的英雄 (4)3.3两个不同形象间的区别 (5)3.3.1人们认为失乐园中撒旦是英雄的原因分析 (5)3.3.2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更具人性化 (5)4该书与当时社会背景的联系 (5)4.1不同形象暗示不同阶级 (5)4.2蕴含了弥尔顿的意志 (6)4.2.1自由是整本书的主旨 (6)4.2.2撒旦的结局注定是失败的 (6)5总结 (7)参考 (8)浅谈撒旦在《失乐园》中的形象1 简介当莎士比亚还在写着他的著作的时候,英国的另一个伟大的诗人在伦敦诞生了。
他是约翰·弥尔顿。
弥尔顿的父亲是一个清教徒,他酷爱音乐,因此,在他的影响下,小弥尔顿也热爱音乐,当然,还有书。
伟大的史诗——《失乐园》,这本描述撒旦怎样背叛上帝以及亚当和夏娃如何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的巨作,花费了弥尔顿7年的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弥尔顿的《失乐园》是一部享有世界级声誉的文学作品。
作品中的撒旦作为与上帝的对抗者是历来受到争议最多的形象之一。
撒旦经历了一个从藐视到反抗到最终无奈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分析出撒旦作为反抗者所展示的勇气和魄力,但撒旦毕竟是邪恶的,他一次次挑起了战争。
撒旦可以被看作是英雄,但他又不简单的算英雄,他是一个结合体,一个立体化的魔鬼式英雄。
【关键词】撒旦,魔鬼,英雄,立体化
一、引言
一直有人认为:撒旦是人类失去乐园的祸根,因为撒旦的的诱惑,人类最终受到上帝的惩罚。
作为一个魔鬼,撒旦不是一个一击即溃、头脑简单的傻瓜,他身上有一种英雄的气魄,撒旦本来就是一位大天使。
撒旦是聪明的,也可以算是狡猾的,对付人类,撒旦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所以人类上了他的当,从天使到魔鬼,撒旦最终堕落了。
撒旦是失乐园故事的核心,他推动着整个故事的发展,也体现作者众多的资产阶级革命理念。
二、英雄撒旦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首先是位伟大的英雄,代表着弥尔顿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这是毋庸置疑的。
撒旦的英雄气魄体现在他具有敢于向最高权威抗争的精神:为争取自由和平等,推翻上帝的独裁统治,他领导一部分反叛天使与上帝进行斗争。
这种反叛意识正好结合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核心,追求社会平等与自由,打破神权和独裁。
在诗中,撒旦敢于首先怀疑毫无道理却非让人盲目服从不可的绝对命令,面对上帝的强大的权力,撒旦毫无畏惧,率部反抗,大闹天堂。
第一次反抗失败了,他不服气,也不认输,不气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像中国传统小说中描绘的那些英雄,面对强大的对手,敢于亮剑,险些儿搞得天兵天将对阵中措手不及,万分狼狈,连上帝在天国也担心撒旦的反叛会成功。
当然,撒旦还是失败了,被打落地狱。
但是他崇尚自由,他让反对者闭口而去,地狱议会上他发扬民主风格,征求大家的意见。
历经千辛万苦在新创造的伊甸乐园中寻找到人类先祖双亲的是他,利用时机促成全诗主题的展现的也是他。
撒旦的英雄色彩正在于他的能力和勇气,他是不畏强权的。
撒旦身上有着极为现代的平等思想,他认为:上帝和天使在智慧上是平等的,在地位上也不应该有那么大的差别,上帝只是力量上略胜一筹而已。
他感觉到上帝创造万物并不是真的出于对人类的善良和慈爱,而是为了其极为自私的目的,是向他所创造的万物索取对他永久的忠诚和屈服。
这种超越传统理念的想法让撒旦能够看透上帝虚伪的本质。
撒旦还认为:上帝是世界上的暴君,不应该一对大众握有无穷的权柄!上帝的专制和独裁是对世界的残害,上帝所颁布的禁令是让宇宙的生灵对他绝对的服从,他痛恨那种永远也还不清的奴隶状态。
从这些思想层面来看,撒旦从精神领域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
不盲从,不跟风,有思想,敢反抗,撒旦是清醒的。
三、撒旦的堕落
但撒旦最终还是堕落了,他从天使到英雄,从英雄到将领,从将领到政客,从政客到密探,从密探到一个无赖,又到蟾蜍,最后到蛇。
撒旦每次身份的变化都预示着撒旦精神层次的降落,其魔鬼的属性也一步步展现出来。
最初撒旦虽然是一位天使,但却被赋予极为复杂的感情和欲望,这使他具有复杂的性格形象。
他能够忍受失败,性格十分豪迈,但也有内心悔恨和绝望之时。
在绝望之时,他的内心也会极为脆弱,喊道:......最后屈服吧!难道没有留下余地来忏悔,来宽恕。
这一切都反映在撒旦意识中,不像纯粹的英雄那样性格刚烈,具有较为复杂的一面。
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缺陷让他开始一步步堕落。
撒旦利欲熏心,贪婪自私,妄图取代上帝,来建立自己作威作福的权势。
这种观念可能是导致撒旦堕落的根源。
他对上帝权势的藐视逐渐由最初的反对专制和独裁变为他认为自己才是是衡量万量的标准,是宇宙的中心,从而认为对于他一切都可容许。
从这个角度看,撒旦堕落于自己慢慢成为自己所反对的那种形象。
在地狱里,他耗费大量精
力,来为自己建立金碧辉煌的万魔殿。
在伊甸园中,当他看到人类始祖文明宽容、仪容俊秀、生活幸福时便心生妒忌,想要破坏他们的幸福,处心积虑的引诱他们犯罪,以此来报复上帝,毁掉他所反对的人创造的福境人类始祖居住的伊甸园,使人类受到上帝的惩罚。
撒旦的极端个人主义和报复心理,使他的魔鬼形象渐渐显露,一步步走向堕落,以致于到了暴虐和放荡的地步。
撒旦像所有的魔鬼一样,妄图做新世界的主宰和人类的统治者,实现自己的独裁和专制。
邪恶的情欲致使他良知沦丧,为非作歹,终于由天使堕落为魔鬼。
显然,撒旦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而是具有双重人格的矛盾人物。
四、形象综述
弥尔顿笔下的撒旦显然是一位个性鲜明的反叛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悲剧人物。
他的反叛经历以及所遭受的心理磨难都充分体现这一点。
弥尔顿没有着力表现撒旦的悲剧命运,而是通过撒旦堕落的过程来呈现这个天使如何一步步成为魔鬼的。
人们会同情撒旦的经历,这个本来具有极强革命意识的反叛人物最终受不了自己私欲的引诱,踏入魔道而不再回头,英雄陨灭总是令人惋惜的。
人们也会憎恶撒旦由于丧失理性与约束所表现出的狂妄、暴虐,而且从他的可悲下场中可以认识到缺乏理性的约束、放纵自私欲望所带来的危害,魔鬼受到应有的惩罚。
细细品来,撒旦的堕落和人的堕落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同样是由于上帝所赋予的自由意志使他们有超越神所赋予的选择权;同样是在自由意志下的自我意识的作祟,或者说是自我膨胀的使然,使撒旦和夏娃不能经受住由于自身限制的骄傲的诱惑而违抗神意;同样是自我私欲高过对神的敬畏顺从,撒旦和亚当顺从私欲背弃真神,落入罪恶;同样是在罪恶的诱惑下,撒旦和人一步步地堕落,其实撒旦本来就像是人内心的写照,一步步地经受罪恶带来的更大的痛苦和煎熬。
人的原罪正是像天使的撒旦所具有的品性一样。
诗人借着撒旦堕落的全过程和对撒旦内心和行为的刻画,使得撒旦的形象更为立体化,也使得人与撒旦在某些地方的相似性变得可以被人类接受,从而立体化和现实化。
撒旦的矛盾其实也是人类的矛盾。
撒旦既是一位为了平等和自由而敢于向最高权威进行不屈不饶抗争的反叛英雄,同时也是一个权欲熏心、骄矜狂妄的堕落者,他的形象受到世人的争议正是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认知。
如果失去理性的约束,仅仅听从自我内心的欲望,从英雄到魔鬼,也仅仅是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