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李煜《虞美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 虞美人 教案

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标题:李煜《虞美人》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理解李煜的《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李煜这位南唐末代皇帝的背景和作品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简单的问题,调查学生对《虞美人》这首词的了解程度。

二、课堂讲解(15分钟)1. 分析《虞美人》这首词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李煜对于虞美人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2. 解读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和对仗等。

3. 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艺术之美。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就《虞美人》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如爱情、离别和人生的无常等。

四、朗读和表演(20分钟)1. 学生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虞美人》,通过表演来深入理解词的情感和意义。

2. 引导学生在表演中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声音、语速和动作来传达词中的情感。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2. 鼓励学生多欣赏和阅读李煜的其他作品,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案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让他们了解更多关于李煜和《虞美人》的资料。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词或歌曲,表达对美的追求和情感的宣泄。

3.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化展览或戏剧演出,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学的感知和体验。

教案评估:1. 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朗读和表演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的准确性。

3. 课后阅读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教案指导:1. 教案中的时间分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课堂内容的充分展开和学生的参与度。

2.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表达,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教案中的延伸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背诵全词;赏析诗歌化无形为有形、设问、对比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以体悟词人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把握词的节奏、押韵和情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与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赏析化无形为有形、对比、虚实结合等多种艺术手法在词中的运用,体悟词人亡国破家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还原比较法(情感逻辑还原比较)解读,学会深入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

教学时数:1 课时【教学设想】通过诵读抓住诗眼,宏观上初步把握诗词情感基调(愁苦)。

然后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体会化无形为有形的艺术手法,感受词人浑厚强烈的滔滔不绝的愁苦。

接着让学生带着“词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如此强烈的愁呢”回过头去赏析前六句。

赏析前六句时让学生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找到词句中不合生活常理之处,找到解读诗句的突破口,再结合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感受词人心中滔滔不绝的亡国破家的愁苦,让学生明白愁具体有哪些。

之后,对前面内容进行归纳小结,指出词人为什么心中充满着如一江春水般滔滔不绝的浑厚而强烈的愁苦。

最后进行拓展迁移,巩固化无形为有形写法与还原比较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曾经说过,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是啊,只有用血泪写成的诗歌才是最真实、最感人、最具艺术感染力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李煜的《虞美人》,来欣赏这位亡国之君用血泪写成的千古绝唱。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全体齐读,教师点评,指导朗读:1)读题目,引出词牌,把握节奏、重读、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两句一换韵。

虞美人教案-2

虞美人教案-2

虞美人教案【精品】虞美人教案三篇虞美人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附页:一、关于李煜: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

李煜词《虞美人》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李煜词《虞美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2.掌握《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调和情感色彩。

4.掌握《虞美人》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点和风格特征。

2.理解《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演唱《虞美人》的抑扬顿挫和情感渲染。

教学难点1.理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理解《虞美人》的韵律和格律要求。

3.控制演唱《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内容1.了解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分析《虞美人》的词意、格律和韵律要素。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4.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等基本要素。

2.分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3.唱诵演练法: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4.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课程介绍李煜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对李煜和《虞美人》产生兴趣。

第二步:分析《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讲解《虞美人》的典故和门径。

2.分析《虞美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

3.分析《虞美人》的艺术风格和文学价值。

第三步:学习《虞美人》的演唱方法和技巧1.讲解《虞美人》的词牌、格律和韵律要素。

2.分段演唱《虞美人》,讲解抑扬顿挫、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演唱技巧。

第四步: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艺术特点1.分组讨论《虞美人》的词意和情感表达等问题。

2.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组交流和分享。

第五步:总结课程回顾李煜词的创作和《虞美人》的历史背景,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5. 课后作业1.默写《虞美人》的词牌和韵律要素。

2.回答课堂上的讨论题目,写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

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老师对要授课的课程内容进行提炼,梳理清晰教学重点。

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虞美人说课稿教学设计(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虞美人》。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一)本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的第4篇课文《词七首》的第一首,该单元选唐宋诗词17首,总的教学目的是了解词的流派及其特点,在反复诵读中,运用联想和想象,探究诗词的意境,培育学生初步鉴赏唐宋诗词的能力。

《虞美人》的是五代南唐著名词人李煜。

李煜,史称南唐后主,在位15年,期间,“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宋太祖开宝年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今河南开封),幽居在一座深院小楼,从今,由帝王变成了阶下囚,过着凄凉的生活。

确实,李煜作为一个君主,没有什么可称道的,但作为一个词人,却留下了许多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前人吊其诗云“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主”。

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人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虞美人》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作。

他也因吟咏“故国不堪回首”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

“虞美人”成了他的绝命词!(二)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新课标、单元提示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分析、体悟本词的内容、情感,领会抒发感情的独特风格,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

《虞美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虞美人》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词七首”中的一首。

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李煜的词对于唐诗宋词而言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

他的词对后世的苏轼、李清照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对词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此外,李煜也是值得同学们研究的一个对象。

因为他首先是一位国君,是和政治有着密切联系的;其次,他是一位在艺术上有极高造诣的人,他通音律、善书画、特别在词方面有突出的成就。

后世对他的概括是:“作为才子真绝代,可怜命薄为君王。

”通过本首词的学习可以激发同学们对李煜其人及其词的研究。

二、学习对象分析:学习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要读懂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应该不难。

而且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艺术、人生等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

但是他们的认识可能会有一些不成熟或偏差的地方,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挖掘词的表面意思背后深刻的人生内涵。

让学生逐渐学会鉴赏词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学会热爱生活。

三、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李煜的政治生涯及其在艺术上的贡献。

2、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二)、能力目标1、声情并茂的朗诵并背诵全词。

(建议放到知识目标中)2、体会李煜词意境美。

3、领悟李煜“化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

(三)、情感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中国经典诗词的感情。

2、感受李煜词中流露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

四、学习重、难点:(一)、学习重点:1、体会词的深远意境。

2、正确把握此人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难点:学习“化抽象为具体”的写作手法。

五、学习思路设计:本课的学习设计是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等进行了适当调整,在学法和教法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一)课程目标的确立:结合目前社会上出现学生把大量时间用来学英语,国学基础薄弱的现状,让学生学会欣赏词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独特魅力,进而热爱中华文化,肩负起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

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虞美人李煜优秀教案

《虞美人》李煜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词的知识点以及李煜的有关文学常识。

2、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3、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了解李煜借江水表达愁情的手法。

【学习难点】:感受李煜的愁情之源。

【预习案】:1.知识链接——文学常识(1)、词兴于,盛于,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又称为、、等。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

可以分上下两段,叫“片”或“阕”。

(3)、词按字数分为、、。

字数在58字以内的是,在59至90字的是,在91字以上的是。

(4)、宋词有和。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和。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

(5)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

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

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

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千古杰作、、《乌夜啼》等词。

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课堂合作探究与展示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2、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2.掌握本词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的情感。

【知识链接】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北宋婉约派词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

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因此羁旅愁思是他创作的主要题材,在其它作品中词人一再以“京华倦客”自称,可见他早已淡薄功名而魂系故乡。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虞美人》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虞美人》教案1教学目的: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重点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

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

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

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

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

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

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五、品味诗歌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教学设计罗定中学东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黎思敏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教学设想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

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

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

请同学们齐读本词。

(生齐读)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评价)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节奏:低沉缓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

(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词眼:愁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往事之叹愁亡国之痛故国之思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1)品读意象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故国之思(2)品读关键词句①又“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改:朱颜、地位、感受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3)品读手法①诘问(自问)宇宙永恒有常昔日九五至尊②对比人生短暂无常今日阶下囚③设问、比喻、夸张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4)课堂小结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关键词句手法----感情)(五)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1、小结: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

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

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1、必做题: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

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略)2、选做题: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提示:①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②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

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八)教学反思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

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

反复诵读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

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

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今后仍需努力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