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外营养并发症

合集下载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常见并发症2013 -1- 8王丽茹1. 技术性并发症:这类并发症与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或留置有关。

包括穿刺致气胸、血管损伤,神经或胸导管损伤等。

空气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后果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2. 代谢性并发症:代谢性并发症从其发生原因可归纳为三方面:补充不足、糖代谢异常,以及脑外营养本身所致。

3. 补充不足所致的并发症:①血清电解质紊乱:在没有额外丢失的情况下,肠外营养时每天约需补充钾50mnol ,钠40mmol ,钙及镁20~30mmol ,磷10mmol 。

由于病情而丢失电解质( 如胃肠减压、肠瘘), 则应增加电解质的补充量。

低钾血症及低磷血症在临床上很常见。

②微量元素缺乏:较多见的是锌缺乏,临床表现有口周及股体皮疹、皮肤皱痕及神经炎等。

长期肠外营养还可能因铜缺乏而产生小细胞性贫血;铬缺乏可致难控制的高血糖发生。

对病程长者,在肠外营养被中常规加人微量元素注射液,可预防缺乏症的发生。

③必需脂肪酸缺乏(EFAD) :长期肠外营养时若不补充脂肪乳剂,可发生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临床表现有皮肤干燥、鳞状脱屑、脱发且伤口愈合迟缓等。

只需每周补充脂肪乳剂一次,就可预防缺乏症的发生。

4. 糖代谢紊乱所致的并发症:①低血糖及高血糖:低血糖是由于外源性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突然停止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 内含胰岛素) 所致。

因很少单独输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这种并发症已少见。

高血糖则仍很常见,主要是由于葡萄糖溶液输注速度太快或机体的糖利用率下降所致。

后者包括糖尿病人及严重创伤、感染者。

严重的高血糖( 血糖浓度超过40mmol/L) 可导致高惨性非阴性昏迷,有生命危险。

对高糖血症者,应在肠外营养液中增加胰岛素补充(1U:1~4g 不等) ,随时监测血糖水平。

重症者应立即停用含糖溶液,用低渗盐水(0.45%) 以250ml/h 速度输入,降低血渗透压。

同时输入胰岛素(10~20U/h) ,促使糖进入细胞内,降低血糖水平。

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和处理朱明炜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课件

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和处理朱明炜卫生部北京医院普外科课件

感染并发症
导管相关感染
由于导管插入时消毒不严格或护 理不当,可能导致导管相关感染。 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及时 拔除导管。
全身感染
由于长期使用肠外营养支持,可 能导致全身感染。处理方法包括 使用抗生素和加强护理。
03
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处 理方法
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处理
01
02
03
导管堵塞
定期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 管,保持导管通畅,避免 导管打折或扭曲。
置管时应选择适当的导管和置管途径,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确保导管放置正确,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
加强护理,定期更换敷料和检查导管位置
定期更换敷料和检查导管位置是预防肠外营养支持并发症 的重要措施。
应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感 染和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应定期检查导管位 置,确保导管放置正确,避免导管移位或打折。
导管脱落
加强固定,避免导管移动 和脱落,同时教育患者及 其家属如何正确固定导管。
导管感染
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 燥,定期更换敷料,如有 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
代谢并发症的处理
高血糖
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肠外 营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和 输注速度,必要时使用胰 岛素控制血糖。
低血糖
在停用肠外营养液时,应 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用, 同时监测血糖变化。
02
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见并发 症
导管相关并发症
导管堵塞
由于营养液的粘稠或结晶,以及导管 弯曲、打折等原因,可能导致导管堵 塞。处理方法包括定期冲洗导管和使 用抗凝剂。
导管脱落
导管感染
由于操作不当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 导管感染。处理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 和及时拔除导管。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和防治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和防治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和防治
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和防治:
1.技术性并发症:气胸、血胸、水胸、臂丛神经损伤、出血、空气栓塞、导管扭曲或折断等。

以空气栓塞最严重,可导致死亡。

预防:熟悉解剖、正确穿刺。

2.代谢性并发症:
(1)补充不足包括电解质紊乱、微量元素缺乏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等医学|教育网整理。

预防: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性补充。

(2)糖代谢异常包括胰岛素用量不当引起的高血糖和低血糖和葡萄糖用量过多引起的肝损害(脂肪肝)。

预防:注意胰岛素用量及速度。

(3)肠外营养本身的并发症如胆汁淤滞、胆泥及胆石形成、肝酶谱升高和肠屏障功能减退及继发性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和
肠源性感染。

预防:适当整理补充谷氨酰胺类肠粘膜保护剂和及早改用肠内营养。

3.感染性并发症:导管性脓毒症;
(1)原因:插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插管后局部伤口处理欠妥和营养液在配置过程中受到污染所致。

(2)临床表现:突发寒战、高热,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

(3)预防:导管置入和营养液配置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导管的护理。

4.怀疑有此并发症后:立即更换输液器和营养液,并分别抽血和取营养液作细菌培养。

数小时后仍有发热,应拔去导管,改用经
周围静脉输注和经胃肠道补给。

(如果24小时后发热仍不退,应采取用抗生素)。

肠外营养并发症课件

肠外营养并发症课件

机械性并发症
包括导管堵塞、导管移位或脱 落等,可能与导管材料、护理 不当或患者体位等因素有关。
感染性并发症
肠外营养支持可能导致肠道黏 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调,增加
肠道感染的风险。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导 管和敷料,定期检查电解质的平衡, 及时调整肠外营养配方等。
处理
对于不同类型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 理措施,如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拔除 导管并进行抗感染治疗,电解质紊乱 需及时补充缺乏的电解质等。
为预防导管破裂或渗漏,应选 择质量可靠的导管,避免外力 损伤,同时定期检查导管的完 整性。
03 代谢性并发症
CHAPTER
高血糖与低血糖
高血糖
肠外营养液中葡萄糖输入过多或 过快,导致血糖升高。应监测血 糖水平,调整葡萄糖输注速度和 浓度,避免高血糖发生。
低血糖
由于葡萄糖输入不足或糖异生障 碍,导致血糖降低。应定期监测 血糖,及时补充葡萄糖,预防低 血糖发生。
心功能损害
总结词
肠外营养可能导致心功能损害,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心律 失常等症状。
详细描述
肠外营养液中的电解质和某些药物可能对心脏造成影响, 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此外,严重营养不良 和长期禁食可能影响心肌功能。
预防措施
定期监测心功能指标,调整营养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和药物 使用,保证患者营养状况良好。
CHAPTER
肝功能损害
总结词
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肝功能损害, 表现为肝功能指标异常、黄疸等
症状。
详细描述
长期肠外营养可引起脂肪肝,进 一步导致肝功能损害。此外,某 些营养液中的成分可能对肝脏造 成损害,如高浓度的葡萄糖和某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

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背景:儿科肠外营养是指通过补充胃肠道无法摄取足够营养的患儿提供营养支持的治疗方法。

在儿科临床中,肠外营养使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指南来规范其应用。

为此,我们提出了儿科肠外营养指南意见,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确保肠外营养的安全和有效性。

一、适应症:1.消化道功能不全:包括严重胃肠道出血、肠梗阻、高交感神经活性等致使消化道功能丧失的疾病。

2.肠功能障碍:包括小肠重建术后、肠套叠、肠干梗阻等引起肠功能受损的疾病。

3.脓毒症或重度感染:脓毒症和重度感染患儿往往存在高代谢状态,营养需求增加。

4.非自愿停食:如重症绞车手综合征、食管闭锁、先天性肠闭锁等不适合肠道内营养的疾病患儿。

二、评估方法:1.营养评估:包括营养状况评估和营养需求评估。

常见的评估指标有体重、身高、体重指数、皮脂厚度等。

2.生长发育评估:包括生长发育曲线和骨龄测定等。

3.肠功能评估:通过生化指标(如血浆谷氨酰胺等)、X线、超声波和内镜等方法进行评估。

4.营养支持评估:包括经肠道营养、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摄入。

三、肠外营养管理:1.肠外营养配置: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以及营养需求来调整剂量和配方类型。

2.导管选择:根据患儿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包括胃鼻管、空肠鼻管、经皮内镜胃肠道造口等。

3.导管护理:包括导管插入和管理、导管阻塞和感染的预防和处理等。

4.肠道恢复:肠外营养不能长期使用,应积极促进患儿肠道功能的恢复,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

四、并发症和监测:1.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包括导管感染、导管阻塞、肝功能异常、电解负衡、代谢紊乱等。

2.并发症的监测:通过定期监测血液学、肝功能、电解负衡和营养摄入情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3.营养支持的监测:包括相关营养指标的监测(如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和监测方法的选择。

五、肠外营养的退出:1.肠外营养退出标准:当患儿肠道功能逐渐恢复、能够摄取足够营养、无明显病情改变时,可考虑停止肠外营养。

完全胃肠外营养操作病发症

完全胃肠外营养操作病发症

完全胃肠外营养操作并发症一、糖代谢紊乱1.原因(1)葡萄糖或高渗溶液输注过多或过快,超越机体能耐受的限度,促发高渗性无酮高糖血症,严重者导致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性昏迷。

(2)糖尿病患者进行静脉营养治疗时,未及时给予足量的外源胰岛素。

(3)应用胃肠外营养治疗一段时间后,体内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对糖的耐受也增加,末及时停用或调整外源性胰岛素的用量。

(4)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可维持数小时,静脉营养液静滴速度过慢、静脉输注管道堵塞或突然停用含糖的静脉营养液,改用无糖的液体,有可能导致血糖急骤下降,发生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致昏迷,甚至死亡。

2.临床表现(1)高糖血症:早期或轻者没有特殊的临床表现,只是在监测血糖时发现血糖异常,大于11.1mmol/L(200mg/d1);后期或症状较重者,出现大量尿糖、恶心、呕吐、腹泻、精神迟钝、意识障碍、头痛、嗜睡等;严重者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2)高渗性非酮性高血糖性昏迷:神志改变,如烦躁、嗜睡、定向力障碍甚至昏迷;脱水征明显,血压下降,病理反射阳性。

高血糖>33.3mmol/L;有效血浆渗透压>320moSm/L;尿酮体(—)或(十)—(十十)。

(3)低血糖:肌肉无力、焦虑、心悸、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震颤,一过性黑朦,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血糖<2.8mmol/L(50mg/d1)。

3.预防及处理(1)所有静滴的高渗液体应均匀分配在24小时内输入,输入一般从少量开始,可根据葡萄糖总量调节其摄入速率,开始阶段应控制在0.5g/kg/h以内,并测定血糖和尿糖进行监测。

在机体产生适应后,逐步增加到1~1.2 g/kg/h。

(2)可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

一般标准静脉营养液,以125ml/h的时速输入,即可供给患者3000mi/d液体和1800~3000焦耳/d热量的需要,但一般不超过200ml/h。

(3)在输注过程中,严密观察导管是否通畅,如不通畅立即寻找原因。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简介:早产儿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是指通过静脉途径提供养分补充的治疗手段,早产儿由于生长发育尚未完善而经常需要接受肠外营养。

然而,肠外营养治疗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风险,如感染、肝功能异常等。

本文基于相关研究论文,总结了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策略和最佳证据。

一、感染预防:1. 保持手卫生:医务人员在接触早产儿前,务必进行充分的手部清洁和消毒。

2. 较低浓度脂肪乳剂:较低浓度多聚脂肪乳剂对于早产儿血库细胞的增殖和功能有较小的影响,从而减少感染风险。

3. 细菌滋生监测:每日监测早产儿PN液体或仪器管道是否受到细菌侵染。

4. 提供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

二、肝功能异常预防:1. 控制滴速和输注速率:肠外营养过快的输注速率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加重肝功能异常。

因此,应严格按照医嘱控制滴速和输注速率。

2. 早期肠内喂养:早期引入肠内喂养能够刺激肠道蠕动和黏膜细胞增殖,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黏膜萎缩和胆汁淤积。

三、电解质紊乱预防:1. 监测血钠水平:每日监测早产儿的血钠水平,及时调整补液浓度。

2. 控制补钾速率:过快输注补钾液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严格按照医嘱控制补钾速率。

3. 补钙:早产儿常伴有低血钙,应根据血钙水平适量补钙,避免发生电解质紊乱。

四、其他相关并发症预防:1. 监测血糖水平:每日监测早产儿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葡萄糖浓度。

2. 控制热量供应:适度控制能量供应,避免过度或不足,在保障生长发育的同时,减少代谢负担。

结论:以上是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在预防感染、肝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以及其他并发症方面,我们能够通过一系列措施降低早产儿接受肠外营养治疗的风险。

然而,需注意的是,在实践中应根据早产儿个体情况,结合临床医生的建议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综上所述,早产儿接受肠外营养治疗时,应注意控制滴速和输注速率,早期引入肠内喂养,监测血钠水平和控制补钾速率,适量补钙,监测血糖水平和控制热量供应。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研究护理课件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研究护理课件
导管感染
导管堵塞
导管移位或脱落
代谢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高血糖或低血糖
监测血糖水平,调整营养液的糖 分含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电解质紊乱
定期监测电解质水平,调整营养 液的电解质含量,保持平衡。
酸碱平衡失调
监测酸碱平衡指标,及时调整营 养液的成分和输注速度。
脏器功能损害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害 心脏疾病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研究护理课件
•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及其发生机制 •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研究进展与展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特点
适用人群与适应症
适用人群
适应症
全肠外营养主要用于治疗无法通过肠 道吸收营养的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 物质,维持患者的生命活动。
全肠外营养的优点与局限性
新技术与新方法在全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持续输注技术 微粒化营养液 新型导管材料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研究现状与挑战
01
静脉炎
02
03
04
感染
血栓形成
电解质紊乱
全肠外营养并发症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新型导管材料和技术的研发
01
个体化营养液配方的优化
02
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完善
03
THANKS
感谢观看
优点
局限性
导管相关并发症
01
02
03
导管堵塞
导管移位或脱落
导管感染

脏器功能损害并发症
肝功能损害
心脏功能损害
长期全肠外营养可能导致脂肪肝和肝 功能异常。
由于电解质紊乱和循环血量增加导致 心脏负担加重。
肾功能损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肠外营养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中心静脉穿刺插管过程中并发症
【预防】
1、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插管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

2、插管过程中应动作轻柔,避免反复插管。

3、穿刺后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一般情况。

【处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血样饱和度,面色,口唇颜色等,观察神志、瞳孔变化。

2、遵医嘱予以对症处理。

二、细菌性静脉炎及导管相关感染
【预防】
1、正确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穿刺时保证“最大无菌屏障”。

2、规范更换输液接头,正确冲封管。

3、使用固定翼固定导管,防止导管自由出入人体。

4、体外导管须完全覆盖在无菌的透明敷料下。

【处理】
1、根据原因及导管类型进行处理。

2、通过血培养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3、必要时拔除导管做细菌培养并记录。

三、代谢性并发症
【预防】
1、遵医嘱定时监测患者的患者的血糖。

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心悸、心动过速、多汗及饥饿感,重者可出现昏迷。

3、营养液匀速滴注,避免引起血糖波动。

【处理】
1、高血糖患者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泵治疗。

2、低血糖患者静脉推注高糖,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