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上行干扰协调技术

合集下载

LTE中家庭基站的干扰协调

LTE中家庭基站的干扰协调
集 部 署 , 叠 覆盖会 造 成 很复 杂 的干 扰结 构 ; 一方 重 另 面, 由于家 庭 基站 的所 有 权变 化 , 营商 可 能部 分地 运
丧 失 了 网规 、 网优 的控 制权 , 加 剧 了干 扰控 制 和接 更 入 管理 的难 度 。因此 , 要 考虑 采用 更有效 的干扰管 需
异构 网络 的6 个典 型干扰 场景[ 如表 1 2 1 , 所示 。家 庭基 案是 目前业 界广泛关 注 的频率 资源分配 方案 。 不 同的频带 分 配方式 下 ,无 线通信 系 统模 型 中 站 同宏 基站之 间 的干扰称 为 跨层 干扰 ,干 扰场 景如
图2 所示 。 家庭基 站 同家庭 基站 之间 的干扰称 为 同层 存在 的主要 干扰也 不 同。 当家庭 基 站 和 宏基 站 采 用 独立 信 道 配 置 时 , 两 干扰 , 干扰场 景如 图 3 示 。 所
基站干扰 问题 的有效方 法之 一 。文章 主要分析 了家庭 基站和现 有宏蜂 窝基站组 成的异构 网络 的几种 典型 干扰
场号 , 家庭基站 干扰 协调 的基 本原 理进 行 了说 明 , 对 并介 绍 了基 于干扰 协调 原理 的典 型干扰 管理技 术 在 家庭
基站干扰控 制上 的应 用, 最后 对 家庭基站 干扰 管理技 术做 出了展 望。
新 技 术
2 11 数 据 通 信 01 .
Ne ch w Te nol y og
L E巾家庭基站的干扰协调 T

牟 勤 纪 晓东 王文博 ( 京邮 电大学无线信号 处理 与网络实验室 北京 1 0 7 ) 北 86 0


要 :家庭基 站是近年 来新兴 的 室 内覆 盖技 术 , 以较低 的功 率为 用户提供 高速 率 高带宽的服 务 , 能 是新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

TD-LTE上行干扰定位方法与排查指导手册引言TD-LTE(Time Division-Long Term Evolution)是一种4G移动通信技术,其上行信号受到干扰会影响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这篇文档旨在介绍TD-LTE上行干扰的定位方法和提供排查指导手册,帮助网络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和解决干扰问题。

TD-LTE上行干扰的定义TD-LTE上行干扰是指在TD-LTE系统的上行频带中,由于外部因素导致信号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到正常设备的通信质量。

常见的干扰源包括其他无线通信设备、电磁干扰、天气条件等。

TD-LTE上行干扰的定位方法现场勘测1.使用专业的功率分析仪进行场强测试,记录各个位置的信号强度。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干扰源的方位和强度。

2.根据勘测结果,在网络管理系统中标记出干扰源所在的区域,并记录对应的信息,便于后续排查和干扰源的定位。

特殊干扰事件分析1.根据用户投诉或网络性能异常的事件记录,对特定时间段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规律,可以初步确定干扰源的可能性和范围。

2.基于事件发生的时段和地点,对相关设备进行深度排查和监测,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工具分析干扰源的特征和影响范围。

频谱监测与分析1.使用频谱分析仪对TD-LTE上行频段进行监测,识别异常频谱特征。

干扰源通常具有特殊的频谱分布,通过频谱分析可以帮助定位干扰源。

2.借助频谱分析仪提供的功率谱图、水平图和瀑布图等视图,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频谱上的干扰特征,进一步确定干扰源的方位和类型。

其他辅助工具1.利用网络管理系统提供的相关工具,如无线性能监控、用户分析等,结合干扰事件发生时的数据记录,进行数据分析,找出与事件相关的关键信息,以帮助确定干扰源的位置。

2.配合现场勘测和频谱监测的结果,利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进一步提高定位干扰源的准确性。

TD-LTE上行干扰的排查指导手册前期准备1.确认干扰事件的特征和范围。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

LTE系统上行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

I I所 需 的负载信息 进行 了标准化[ CC 2 1 照协调 资源 时 , 了保 证边缘 用 户 的数 据传 输 速率 , 常小 区边 。按 为 通 的不 同 ,各种 I I 可 以分 为频 率 协调 和功 率 协调 两 缘 用 户 在相 应 的频带 上 不 对发 射 功 率进 行 限制 , CC 而
大类 , 其典型 方案分别 为 限制物理 资源 块P B(hs 小 区中心用户需 要 限制其发 射功率 。 R P y—
i l eo re lc) c suc ok使用 的软频 率 复 用S R fo r— aR B F fFe St 卜 软频 率 复用 方案较 容 易实施 ,能够 起到 较 述 q e c e s) u ny ue策略『1 限制功率使 用 的“ R 3和 1 4 部分 功率控 好 的干 扰减 轻作用 , 也存 在 明显 的缺点 : 但 由于小 区
发 射功率 的截断 ,导致 接收 功 率谱 密度 不 能 满足 基
站接 收 的要 求 , 因此 必然 造成 B E 上 升 和重传 概 率 LR
的增 加 , 而制 约 了边缘 用 户传输 速率 的提 升 。 从
实 际 上 ,对 于发 射 功率 受 到终 端额 定 功率 截 断
的U 完全 可 以通过使 用较 多 的资 源 、 E, 以较低 的功 率
关键词 :小 区间干扰协调 ; 率协调 ; 频 功率调整 ;T LE
1 引言
来 的宽带 移动通 信 系统对 频谱 效率 提 出 了很 高 的要
出合 理 的干扰 协调机 制 ,以达到 较好 的干 扰减轻 效
提 为 了满 足 日益 增 长 的移 动 数 据业 务 的需 求 , 未 果 、 升边缘 用户 的性能 是本文研 究 的主要 内容 。

LTE小区间干扰控制技术研究及进程

LTE小区间干扰控制技术研究及进程
息 承 载在 相互 正 交 的不 同载波 上 ,因此 大部 分 的干 扰来 自于其 他 小 区 。小 区 间干扰 影 响 着小 区 吞 吐量 以及 用 户 ( 尤其 是小 区边 缘 用户 ) 务质 量 。 因此 , L E中 , 区 服 在 T 小
的 影响’ 此 个系 因 成为 } 獬
题。 随蠢
相邻小区的干扰 ,从而提高相邻小区在这些资源上 的信噪比以及小区边缘的数据速率和覆盖。由于这 种技术实现相对简单 , 使用灵活 , 效果理想 , 以成 所
为减 少小 区间干扰 的主流技 术 , 相应 的提案 也较 多 。 小 区 间干扰协 调技 术可 分配 的无线 资 源包括 时 间和 频率 两种 资 源 , 由于小 区间 同步不 能严 格保证 , 以 所

考 的 要问 虑l 重
弧 与 s 溉 蔽朱拄 E东巍1 c 】
的葭 硪l 圭耍千执源体现 为I 区阃千执 文章 i l
 ̄ 3 P 藕美提案 疆照敲阃版序夼镪了l "G P u ,区 间-- J 、 T -  ̄控制技术进程' 并对相关 典型提 案进
行 7研霓和 錾缮。 |。
爱立信 和华 为方 案相 比, 方案 优点 是实现 灵 活 , 该 对
以提高频谱利用率 。 为了解决路损较大的问题 , 小区
负载变化不敏感 。 缺点是频谱利用率低 , 特别是小区
Q 2—, , 竺 . 0 … . 一2 竺 1









NG 0UT ov MN1 L0 McN 0眦c As I0
v s g td a ds mmaie . et ae u i n r d z
iG n
有: 干扰 随机化技术 、 干扰消除技术和干扰协调技术。

关于LTE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管理

关于LTE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管理

关于LTE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管理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其存在的干扰场景,之后针对各种干扰场景给出相应的干扰管理策略,以及,对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家庭基站;干扰协调;管理引言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组织将异构网络技术确定为增强型长期演进标准的关键候选技术之一。

在异构网络中融合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基站,例如:宏蜂窝基站、微蜂窝基站、微微蜂窝基站、毫微蜂窝基站、中继基站和射频单元节点。

在传统的宏蜂窝基站的覆盖区域中部署了多种类型的低功率基站,主要用于解决传统宏蜂窝小区中的“盲区”问题,并大幅度提升系统总容量。

由于LTE_A系统很多时候都要运行在高频段,然而高频信号对墙壁的穿透能力较弱,这对宏基站小区中室内覆盖是个致命的弱点。

家庭基站的引进能够很好地解决室内覆盖问题。

家庭基站HeNB(Home eNodeB),又称为Femtocell,属于毫微蜂窝基站,是一种由购买并安装在室内的小型低功率蜂窝基站,是提高室内语音与数据业务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家庭基站的特点是发射功率小,覆盖范围在10~50 m,主要服务于室内低速移动用户。

用户通过数字用户线路(DSL)或是光纤宽带等把家庭基站通过IP网络连接到电信运营商的网络中。

虽然家庭基站能够很好地解决室内覆盖问题,但是如果家庭基站大范围部署,会导致重复覆盖形成很复杂的干扰,造成系统性能下降。

一、干扰场景(一)干扰场景描述由于LTE系统中引入了新节点HeNB,网络中的干扰情况发生了变化,除了原来宏小区之间的干扰外,还增加了HeNB小区与宏小区、HeNB小区与HeNB小区之间的干扰。

而且TD-LTE系统属于TDD系统,与LTE-FDD系统相比还存在TDD 系统特有的同步问题。

同步问题也可以引起一些类型的干扰。

表1给出了具体的干扰场景分类。

宏小区与毫微微小区之间的干扰称为跨层干扰。

宏基站和宏小区用户分别简称为MeNB和MUE,毫微微小区中的家庭基站用户简称为HUE。

LTE上行干扰协调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LTE上行干扰协调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LTE上行干扰协调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和带宽需求不断增大。

LTE作为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已成为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

然而,LTE上行干扰问题一直是影响其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

LTE上行干扰主要由邻区干扰、同频干扰和跨端干扰等产生,严重危害网络稳定性和覆盖质量。

因此,如何有效协调LTE上行干扰成为了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LTE上行干扰协调技术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措施,如功率控制、时分双工(TDD)帧结构优化、干扰均衡技术等,但这些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

例如,功率控制可能导致干扰加剧,TDD帧结构优化可能会影响网络覆盖范围,干扰均衡技术可能会增加网络负载。

因此,如何综合运用这些技术来实现LTE上行干扰协调,提高LTE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是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二、研究内容本文拟主要研究LTE上行干扰协调技术,推导出一种综合利用功率控制、TDD帧结构优化、干扰均衡技术的协调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有效性。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LTE上行干扰协调技术研究现状及问题分析。

2. 综合利用功率控制、TDD帧结构优化、干扰均衡技术实现LTE上行干扰协调方案设计原理和流程。

3. 利用MATLAB或其他仿真工具模拟不同干扰场景下,综合利用不同技术实现的干扰协调方案的效果,并分析优缺点。

4. 对比分析不同干扰场景下综合利用不同技术实现的干扰协调方案,在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差异。

三、研究成果1. 推导出一种综合利用功率控制、TDD帧结构优化、干扰均衡技术的协调方案。

2. 通过仿真验证该方案在不同网络负载下的有效性。

3. 提出针对不同干扰场景的优化建议,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四、研究进度计划1. 前期调研和文献阅读:1个月。

2. 协调方案设计,MATLAB仿真模拟:3个月。

3. 结果分析,撰写论文,制作PPT:2个月。

LTE多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

LTE多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

LTE多系统互调干扰解决方案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LTE多系统互调干扰问题成为运营商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现有的网络中,由于LTE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共用频段,可能会导致互调干扰,进而降低用户通信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规范措施。

本文将介绍LTE多系统互调干扰的解决方案。

1.频域资源规划在LTE系统中,通过对频谱进行动态管理和分配,可以减少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调干扰。

首先,需要对不同系统的频段进行合理划分,避免频段交叠。

其次,可以采用跳频技术,即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动态改变频率使用情况,从而降低互调干扰的可能性。

2.功率控制合理的功率控制策略可以减少互调干扰的发生。

LTE系统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功率水平,使得发射功率不超过允许的最大值。

同时,可以通过设备间的协调,控制系统之间的功率差异,从而降低互调干扰。

3.空域资源规划通过合理的空域资源规划,可以将相邻系统之间的载波分配得更加均匀,从而减少互调干扰的概率。

可以利用网络规划工具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不同站点的位置和天线方向,使得站点之间的干扰最小化。

4.前向误差校正(FEIC)前向误差校正是一种通过提前对LTE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手段,从而降低与其他系统之间的互调干扰。

通过对信号进行数字预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互调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

5.信号过滤通过在LTE系统中增加过滤器,可以实现对其他系统产生的互调干扰信号的滤波。

这样可以阻止互调干扰信号进入LTE系统,从而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6.接收端敏感度控制在LTE系统中合理控制接收机的灵敏度,可以减少来自其他系统的信号带来的互调干扰。

通过动态调整接收机的灵敏度级别,可以使其能够更好地抵抗互调干扰带来的影响。

总结起来,LTE多系统互调干扰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频域资源规划、功率控制、空域资源规划、前向误差校正、信号过滤和接收端敏感度控制等。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多系统互调干扰的概率,提高用户通信质量。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

LTE关键技术之干扰抑制技术1.1小区间干扰(ICI)概念在LTE中,上,下行采用了OFDM(DL)/SC-FDMA(UL)的多址接入技术,采用了正交子载波区分不同的用户,小区内多用户间的干扰基本可以消除。

但是LTE采用同频组网,邻小区结合部分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用户间不可避免存在干扰,称之为小区间干扰(Inter—Cell Interference, ICI)。

在传统的解决方案中,采用频率复用来解决ICI,但随之带来的是频谱效率的降低。

如常用的三扇区划分小区用的就是频率复用指数因子为3。

除此之外,频率复用因子还有1、7等。

当复用因子为1的时候,则网内的所有小区用的频率都是一样的,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小区间干扰。

选择较大的复用因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频谱效率变小,比如复用因子为3的时候,频谱效率是1/3,复用因子为7的时候,频谱效率是1/7。

传统的频率复用系数为3的典型频率规划小区间干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导致无线链路信噪比(SINR)减低,这样LTE的AMC技术就会选择低阶调制方式和编码方式。

●干扰严重时,需频繁的HARQ重传,降低了用户速率。

●同频干扰引起功率控制,使子幁中可使用的PRB减少,用户速率也会减低.1.2LTE干扰抑制技术LTE干扰抑制技术分为以下四种:a)波束赋形天线技术b)干扰随机化技术c)干扰消除技术d)干扰协调技术(1)波束赋形天线技术—波束赋形天线技术是一种下行干扰抑制技术波束赋形天线的波束是指向UE的窄波束,因此只有在相邻小区的波束发生碰撞时才会造成小区间干扰,波束交错是可以有效的回避小区间干扰。

(2)干扰随机化技术干扰随机化就是使干扰信号随机化,这种方法虽然不能降低干扰信号的能量,但是能使干扰信号接近白噪声,又称“干扰白化"。

然后用处理白噪声的方法在UE上类似处理增益的方法抑制干扰。

干扰随机化的方法可分为小区专属加扰(Scrambling)和小区专属交织(IDM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8 卷 第 20 期
余建飞,孙
涌,王士鑫,等:LTE 上行干扰协调技术的研究
57
基站位于小区的中心,在相邻的 3 个小区中分别随机地分 布着 Ν 个用户 (每个小区的 Ν 可能不同 )。
3
பைடு நூலகம்
干扰协调方案
为了获得更高的信噪比,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干扰
协调方案。该方案首先按照频带分配算法为小区用户分配 频带,频带的分配原则是将受干扰小的频带段分配给小区 边缘的用户,在这些频带段中又将每个频带分配给拥有最 大 SINR 的用户;然后根据功率分配算法为小区用户分配 发射功率,功率分配算法是从全局出发,不是单独地提高 某一个小区频带 SINR,而是使得所有小区 SINR 平均值 最大。通过频带分配算法和功率分配算法不断提高用户的
1
概述
受终端发射功率所限,LTE 技术上行和下行的空中接
文献 [2-4] 提出了一些方法来解决频带复用中频带使 用效率低的问题。文献 [2] 将小区的边缘用户分为不同的 频率组,拥有相同的小区间干扰量化值的用户被分配到同 一组,并分配相应的频带。在文献 [3]中,作者建议给每个 小区分配一个特定的频带集,当小区的频带不够时,基站 可遵照预先定好的规则通过调度从相邻小区借一些频带。 文献 [4]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式, 频带的分配会根据边界用 户的数量来确定,然后运用复用避免算法检查所有已分配 的频带。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该方案首 先通过对用户和基站间的测量,得到一个能量比参数,并 将用户按照这个参数从小到大排序,同时将小区的频带按 照所受干扰值从小到大排序。然后通过一个能量比参数阈 值把排序后的用户分为 2 类,对于大于阈值的用户按照相 应顺序分配频带,对于小于阈值的用户,计算用户在剩余 频带上的 SINR,把频带分配给拥有最大 SINR 的用户, 最后对每个频带分配相应的发射功率。
———————————— 基金项目: 基金项目: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SYG201032)
2
仿真模型
本文的小区仿真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小区呈六边形,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余建飞(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研方向:无线通信;孙 涌,副教授、博士;王士鑫、胡 欣,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 收稿日期:2011-11-16 修回日期: 修回日期:2012-01-19 E-mail:yifinside@
LTE 上行干扰协调技术的研究
余建飞, 余建飞,孙 涌,王士鑫, 王士鑫,胡 欣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摘 要:针对 LTE 技术上行链路干扰问题,综合分析现存的各种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提出一种新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包括频带分配 和能量分配 2 个步骤。将干扰少的频带分配给离基站远的用户,采用集中式能量分配算法分配合适的发射功率。通过计算机仿真,将该方 案与现有方案在吞吐量、效能、时延方面进行对比,可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 关键词:LTE 技术;小区间干扰;频带分配;能量分配;干扰协调
第 38 卷 第 20 期 Vol.38 No.20 ·网络与通信· 网络与通信·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文章编号: 文章编号:1000—3428(2012)20—0056—04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A
2012 年 10 月 October 2012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TP393
−1
(2)
(1)调度小区的用户; (2)计算小区用户 k 的属性 G ; (3)给小区 1 的用户随机分配频带; (4)给其他小区用户分配频带。对于余下的每个小区, 把小区里的用户按照属性 G 从小到大排序, 把频带按照属 性 F 从小到大排序,按照测量用户参考信号的接收功率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 RSRP)把小区用户分为 边界用户和中心用户的方法,设定一个阈值,把按照属性
w(t ) ∈ max( µi ( w( s )) /U i ( x(t )))
分配相应的频带 F ;小于阈值的用户,计算在剩余的每个 频带上的信噪比;然后在每个频带上寻找信噪比最大的用 户,并把频带分配给该用户,同时将频带标记为已分配。 算法的具体细节表述如下: for TTI=1,2,… Step1 根据基站的资源块数,用 PF(正比公平 )算法调 度出相等数量的用户。 Step2 对 Step1 中的用户 (k=1,2,… ,K) (1)确定用户的数量; (2)测量并报告 Gk 给用户所在小区的基站: 1)测量来用户基站的 Px,k 和其他小区基站的 Pi ,k ; 2)计算用户的 Gk ,并报告给用户的基站。
G 排序的用户分为 2 个部分。 对于大于阈值的用户按顺序
其中,M 为资源块 n 中包含的子频带数;γ i,k 为用户 i 在子 频带 k 上的信噪比,并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
γi,n = Pi,k ⋅ Gi,k ⋅ S (θ ) Pn
Pmax Li ⋅ M
, Pi,k =
(3)
其中, Pi,k 为用户 i 分配给子频带 k 的功率; Gi ,k 为用户 i 在 子频带 k 上的信道增益; S (θ ) 表示 θ 角度的天线增益; Pn 表示噪声功率; Pmax 为用户 i 的发射功率; Li 为分配给用 户 i 的资源块数。 (2)用户调度算法 在小区用户的调度方面,考虑基于效能的调度。用户 的效能通过用户的传输速率和累计传输数据量的比值求 得。用户 i = 1, 2,⋯ , N 在每个间断的时间间隔 t = 0,1,⋯ 被调 度重新分配频带资源,切换状态 s = ( s (t ), t = 0,1,⋯) ,在每 个状态 s ,调度器做一个调度选择 w(s ) 。每个调度决定选 择的 w 与用户信道的速率 µ (w(s )) 有关。如果在时间 t ,调 度器处于状态 s ,调度算法将调度以下的用户:
Research on Up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Technology in LTE
YU Jian-fei, SUN Yong, WANG Shi-xin, HU Xi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LTE technology uplink interference problem,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existing various kinds of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uplink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scheme, which includes two steps, frequency band distribution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Less interference frequency band is assigned band to the users who are far from the base station, and centralized energy distribution algorithm is used to allocate appropriate power. After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comparison with the existing scheme in throughput, efficiency, time delay, better experimental result is achieved. 【Key words】LTE technology; inter-cell interference; frequency band allocation; power allocation;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DOI: 10.3969/j.issn.1000-3428.2012.20.015
) Ri ,n = Bn lb(1 + γ i(,eff n )
在得知用户的上行信道条件后,根据信道条件给用户分配 频带。 本文算法定义了以下 2 个属性: (1) 属性 G 定义为用户从所属小区基站获得的功率与 从其他小区基站获得功率和的比值:
Gk = Px ,k / ∑ Pi ,k , i = 1, 2,⋯ , N ; k = 1, 2,⋯ , K
口采用了不同的方式。上行空中接口采用具有更低峰均 (PAPR)的单载波频分多址 (SC-FDMA)方式, 以降低对终端 发射功率的要求,下行空中接口则采用了正交频分多址 (OFDMA) 方式,以获取更高频谱的利用效能。由于 SCFDMA 在载波的分配方面有着特殊的要求与限制 [1] ,而 OFDMA 的载波分配是任意的,相对研究起来比较方便, 因此目前对小区间干扰协调 (ICIC)技术的研究大部分集中 在下行链路。 干扰对无线电通信质量的影响非常大,在同一个小区 中不同的用户受到的干扰各不相同,一般处于小区边沿的 用户受到的干扰大于小区中心的用户,这样会导致小区边 沿的用户信噪比 (SINR)很低。 ICIC 技术能够很好地提高 小区边缘用户的 SINR。最常使用的 ICIC 技术是频帯复用 技术 [2],这种技术把整个频率带宽分成几个子频带,小区 的每个扇区分别使用其中的一个,相邻小区的相邻扇区使 用不同的子频带。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很好地减少干扰,但 同时也降低了频带的使用效率。
图1 小区仿真模型 小区仿真模型
SINR,最终使得整个系统的 SINR 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3.1 频带分配 通过从下行信道得到的信息估计上行信道条件 [5-6] ,
小区使用集中式 SC-FDMA 分配模式,即分配给用户 的资源块 (RB)由相邻的子频带组成。 (1)用户信道传输速率 带宽 B 由 Ω 个子频带组成, ∆f c 标识一个 RB 带宽, 整个带宽被分割为 C = B / ∆f c 个 RB,每个 RB 包含 Ω / C 个 连续的子频带。由于用户通道衰减缓慢,因此在一个传输 每个 RB 的衰减亦可认 时间间隔 (TTI)内被认为是不变的, 为是独立的,每个子频带的衰减被认为是一样的。通道的 衰弱符合瑞利衰弱, LTE 的上行传输时间间隔被认为是 1 个时间单位。用户 i 在资源块 n 上的传输速率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