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

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对策研究盖世洲 魏 萌 律晶晶(河北工业大学 廊坊分校,河北 廊坊 065000)摘要: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频发,已严重制约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公民的身体健康。

本文从加强环保工作制度建设、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建立健全监测和预警体系等方面,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提供了思路。

着重讨论了统筹城市交通,防治机动车污染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近几年,我国京津冀区域发生了多次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污染过程。

2015年国家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在环境空气较差的十个城市中,京津冀地区占了9个。

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仅张家口市PM2.5达标,其他12个城市均超标;PM1013个城市均超标。

区域型大气重污染现象频发,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威胁每个公民的身体健康。

究其原因,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主要是受大批钢铁、石化等高耗能产业聚集、农村与城乡结合地区无组织零散高危害产业遍布,排污严重影响。

此外,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供电、工业生产等行业中仍占据主流。

对此,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加强环保工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项法律法规,让环保部门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加强对相关法规的宣传、讲解,提高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此基础上,加大执法力度,严格“环境执法”,有计划地对污染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实现大气污染的动态管理与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

二、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城市能源结构严格产业和环境准入机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不得或减少审批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且京津两市将现有的逐步向外转移。

加大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供应和推广力度,逐步提高城市清洁能源使用比重。

三、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尽早设计、实施京津冀大气跨部门监测网建设,通过观测实验研究论证数据来源,尤其应有针对性地实现PM2.5相关联的一、二次污染物检测系统。

环境科学中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环境科学中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环境科学中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

作为环境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逐渐成为净化空气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背景、关键技术与应用案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环境科学中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和交通业的持续增长,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例如,细颗粒物(PM2.5)是大气污染中对人体影响最大的污染物之一,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空气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因此,需要研究和应用有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的健康。

二、关键技术1.污染物减排技术污染物减排技术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核心技术之一。

通过改变工业、交通和农业等行业的生产、运输和排放方式,减少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基础。

例如,对煤燃烧、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等领域进行减排措施,使用洁净燃料、提高排放标准、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等,可以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大气污染防治技术是指通过监控、预警和管理手段预防和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

例如,在城市区域布设大气监测站,实时监测大气质量,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市民做好防护措施。

此外,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治理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管理和监督,也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手段。

3.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科技进步,大气污染治理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例如,电除尘技术、湿法脱硫技术、氮氧化物催化还原技术等,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不同的方法来净化大气污染物。

此外,光催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滤床技术等新技术也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中。

三、应用案例1.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近年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空气质量不达标频发。

关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初步研究报告

关于《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的初步研究报告


联防联控 的三个经济学理论
( 1 乍 合作博弈的 “ 囚徒困境”理论。可以用博弈理论研究单个 城市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 以及相互之间的冲突 协调和合作关系。 如果将城市看作对弈者 , 则 由对弈者之间的协调程度 , 可将区域大气 污染防治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指区域范 围内所 有城市之间有着一个对各方均有约束力的协议 , 参与城市在协议范 围内进行博弈。反之 , 就是非合作博弈。在现中, 更为普遍的是建立 在单个城市行为理 洼基础上的 “ 非合作博弈”, 城市政府对造成周 边地 区大气污染的本地企业开绿灯, 不与其它城市共同治理 , 城市之 间的环境管理缺乏协调, 各 自为政 , 环境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 产业 结构趋同, 导致 竞争、资源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囚徒困境 是非合作博弈的—个典型例子, 说明了个体理 l 生 与集体理 l 生 有时并不 致。在某些 情况下, 若从私利出发的两个独立行动的主体注定不合 作, 那么双方都将得不到好处, 进而采取并不是最优的行动方案。 ( 2 ) 合作博弈论。合作博弈是可以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的博弈 类型。合作博弈也称为正和博弈 , 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 至少是—方的利益增加、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 因此整个社会的利 益有所增加 , 属于帕累托改进的过程。合作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 方式, 或者说是一种妥协 , 这种方式能够产生一种合作剩余。至于合 作剩余如何在博弈各方之间进行分配 , 取决于博弈各方面的力量对比 和技巧运用 , 因此, 合作必须进行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 , 才能达成共 识 、进行合作。倘若区域内某一城市为改善区域整体大气环境质量 而牺牲 里部分经济利益 ,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实现必须配套相应 的补偿机制。 ( 3 ) 帕累托最优理论。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 在不 使任何人隋况变坏的f 青 况下 , 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帕累托 改进, 是指一种变化 , 在没有任何人隋况变坏的情况下 , 使得至少一个 人变好。建立和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机制体制的过程本质上 就是— 种帕累托改进的过程, 目 的是追求区域内 各个城市以 及区域整 体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 公平”与 “ 效率”的 “ 理想王国”。在城市 “ 各 自为政”的非合作博弈下, 也能达到一种均衡 , 这种均衡 由所有 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成 , 然而这种均衡状态却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因此 , 要实现区域空气质量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 必须设立一种机制来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

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

有效解决 问题 ,为此 ,突破 行政边界 ,合理 统筹环境 资
源 ,严格落实 治污责任 ,统 一协调各部 门职责 ,建立 有 效 的监督 机制 ,才是形成治污合力的关键 所在 。但是 如 何建立行之有效 的机制 ,推动和促进联防联 控行动在 我 国大气 污 染 控 制 中 长 期 稳 定 的发 挥 作 用 ,确 实 值 得
1 0 0 0 1 2 ) ( 中国环境科 学研 究院 ,北京
【 摘要】本文在 总结国 内外区域 大气污染联 防联控行动及管理机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分析 包括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 博会和广 州亚运会 等典型联 防联 控及 管理机制运行效果和存在的 问题 。研 究表 明,现 阶段 我 国大气污染 区域联 防联 控机制存在基础研 究不足 、缺 乏实际行 动、缺 少相 应的政策法律 支撑以及部 门之 间协调 不足的 问题 。为此在 对联 防 联控行动和 管理机 制深度 思考基础 上 ,探 讨提 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 办法 ,促使其能够在我 国大 气污染防治领域发 挥
染防治法》 依据气象、地 形、土壤 等 自然条件 ,将 已经 产生和可能产生酸雨 的地 区或者其他二氧化 硫污染严重 的地区 ,划定为酸雨 控制 区或者 二氧 化硫 污染控制 区 , 即 “ 两控区” ,至此我 国大气污染 区域控制 的概念形成 。 与此同时 , “ 六 五” 以来延续 至今 的总量控 制策 略,随 着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 的开展及成果 的逐渐显现 。其在 我 国大气 污 染控 制 中 的地位 逐 步确 立。所谓 总量控制 ,即指 将 某一 控 制 区域 ( 如行 政 区 、 流域、环境功能区等 ) 作为一 个完 整 的系统 ,采取 措施 将 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数 量 内,以满 足该区域环境质量要求或环境管理要求 。长 期 以来 ,我 国的总量控制制度 以省 、市为单元 ,进行控制 指标 的逐 级拆解 和下放 ,并最终落实到县和重点污染 源。这对 于 单纯的点源局部性污染类型具有很好 的控制 效果 ,但是 我国现阶段 的大气污染已经突破这一 阶段 ,呈 现 出快速

《2024年西安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及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范文

《2024年西安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及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范文

《西安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及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西安市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分析西安市大气污染的气象条件,并探讨空气质量预报的方法,以期为改善西安市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二、西安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分析(一)气候背景及污染特征西安市位于内陆地区,气候干燥,四季分明。

由于地形、气象条件及工业生产等多重因素影响,西安市的大气污染主要表现为颗粒物(PM10、PM2.5)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超标。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二)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扩散和传输具有重要影响。

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均会影响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

例如,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形成重污染天气。

因此,分析气象条件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对于预测和防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三、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一)现有预报方法概述目前,空气质量预报主要依据气象预报数据、污染源排放数据及大气扩散模型等。

常用的预报方法包括数值预报模型、统计预报模型及两者的结合应用。

其中,数值预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大气污染的扩散过程,而统计预报模型则根据历史数据对未来空气质量进行预测。

(二)新方法探索与应用1.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通过融合气象数据、排放数据、卫星遥感数据等多源数据,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应用: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建立空气质量预报的智能模型,提高预报的智能化水平。

3. 区域联防联控策略:考虑到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采用区域联防联控策略,实现跨区域、多城市的空气质量联合预报和协同治理。

四、结论与展望(一)结论通过对西安市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分析及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 气象条件对西安市大气污染的扩散和传输具有重要影响,应充分考虑气象因素在空气质量预报中的作用。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者:陈曦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第08期摘要:区域联合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经之路,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是时代、环境对我国的要求。

文章通过比较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与效果,发现长三角区域政府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明显加强。

这种能力的进步主要体现在法律法规、预报预警和组织机构三大层面。

关键词:长三角;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大气污染的形势严峻,正从单一的、局部的城市大气污染向跨区域的“复合型的大气污染”转变。

这使得区域联合成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必经之路,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成为协调区际大气环境利益冲突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机制保障。

因此,本文在了解长三角区域基本情况和跨域治理理论及府际合作理论的基础上,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6年杭州G20峰会为研究案例,分析比较两案例,发现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能力在法律法规、预报预警和组织机构三个层面有显著进步,从而形成了本文的基本框架(见图1)。

一、区域选择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其以全国土地的3.6%,聚集了全国人口的16.1%,实现了全国1/4的经济增长值。

虽然长三角区域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但是在2010年,长三角区域内工农业和生活污染排放总量大、强度高,区域的环境空气区域性污染凸显,大气污染严重。

二、理论基础跨域治理作为一种治理理论,以跨区域治理的特色,成为解决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之一。

该理论以共同应对跨行政区、跨领域、跨部门的公共事务为目标,支持、引导和鼓励所有主体参与治理大气污染。

跨域治理理论打破了狭隘的行政区划界限,有助于实现多区域多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治理。

府际合作理论是一种加强区域合作,强调区域政府之间的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实现共赢的一种理论。

“双碳”背景下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双碳”背景下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

“双碳”背景下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摘要:大气环境质量关系到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安全,肆意蔓延的大气污染必然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有可能会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不利于公共秩序的稳定。

因此,基于京津冀大气污染的区域流动特性,采用技术针对大气污染治理中组织结构松散、地方政府存在沟通鸿沟、民众缺乏参与渠道等问题,针对性地设计优化大气污染治理流程、构建治理系统、提高治理效果势在必行。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双碳”背景下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双碳”背景下;京津冀;大气污染;协同治理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雾霾问题也呈多发态势,加之地处华北平原,受西部和北部的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等地形条件影响,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导致雾霾天气频发并不断加重。

关于中国雾霾天气的发生与气象因子之间的联系,已有的研究一方面集中在雾霾长期变化趋势与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集中在局地气象条件与雾霾发展演变过程、污染物分布特征的联系以及雾霾天气与大气环流的联系。

但是关于持续雾霾天气的影响系统及其预报方法相关的研究还不多。

大部分严重雾霾天气过程往往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一旦形成很难快速消散。

雾霾持续时间越长,产生的危害就越大。

如果能在延伸期时间尺度(10~30d)甚至更长的时间尺度对可能发生的持续性严重雾霾天气过程进行预报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气或气候是一个多时空尺度的系统,这种特性决定了大气或气候的可预报性必然是一个强的依赖于现象的时空尺度概念。

1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现状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快速化与粗放化加剧了污染,其中就包括大气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数据表明,东亚是空气污染很严重的地区之一。

2017年,京津冀重污染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46d,但秋冬季节仍是京津冀PM2.5污染重点防控期,然而,在京津冀地区的大气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APEC蓝"等在政府强压控制下大气环境短暂的好转更引起了民众的关注。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4400字》

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1.关于大气污染的研究 (1)2.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2)(二)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4)1.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 (4)2.关于协同治理的研究 (5)(一)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对大气污染及其治理的研究国外学者较国内学者要早,主要研究导致大气污染的因素、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与危害、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跨域治理等方面,相关的学术理论也较为丰富。

1.关于大气污染的研究(1)关于大气污染的影响与危害研究:Vadillo-Ortega Felipe等人(2014)1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会导致人体炎症的发病率上升,而且会影响孕妇妊娠时间,通过评估和假设,证明了空气污染是孕妇早产的一个潜在因素;Sara D.Adar(2015)2等人研究发现大气污染与心脏病、心肌梗塞等突发疾病有莫大的关系,大气污染程度越重,造成突发疾病的概率就会越高;Donald R. Mc Cubbin,MarkA. Delucchi(2015)3研究指出,依靠燃料产生动力的交通工具在行驶中排放的尾气不仅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而且还会提高人类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关于导致大气污染的因素研究:Celic, J.等人(2014)4发现港口和沿海城市大气污染的源头之一是海运,海上交通工具需要消耗大量燃料,燃烧会产生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硫以及氮氧化物,从而增加空气中PM2.5的含量,造成空气污染;Mieczyslaw和Jan ZIMNOL(2014)5举例说明了造成大气污染的自然1Vadillo-Ortega Felipe.Osornio-Vargas Alvaro.Buxton Miatta A.Air pollution,inflammation and preterm birth:a potential mechanistic link[J].Medical hypotheses,2014,PAGES:219-24.2张云权,吴凯,朱慈华,邓芷晴,谭晓东,马露.武汉大气污染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关系季节差异[J].中国公共卫生.2015(07):926-929.3Donald R. Mc Cubbin,Mark A.Delueehi.The Health Costs of Moto—Vehicle Related Air pollution [J].Journal of Transport Economics and policy,2015:253-286.4Celic.J.Valcic.S.Bistrovic,M.Air pollution from cruise ships[C].International Symposium,2014. 5Mieczyslaw LESNIOK,Jan ZIMNOL.The atmospheric pollution in the area of the Goczalkowice Reservoir changes based on wet and dry deposition.GEOREVIEW:Scientific Annals of Stefan cel Mare University of Suceava[J].Geography Series, 2014,PAGES:95-96.因素,认为干湿沉降的变化是造成戈恰科维茨水库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干湿污染沉积的问题是水库管理和大气综合保护的重要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3卷第7期2018年7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Vol.43 No.7July2018文章编号:1674 -6139 (2018) 07 - 0073 -04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研究胡冬雪(绥化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黑龙江绥化152〇52)摘要:近年来,中国多地相继爆发雾霾以及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不仅影响到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且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中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区域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从传统的点源控制模式向区域联防联控模式发展。

现阶段,中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措施尚不健全,因此,应该加强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创建、应用和优化,实现中国大气污染的有效改善。

关键词: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标志码:ADiscussion on Regional Air Pollution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H u Dongxue(Suihu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Suihua 152052,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air pollution problems such as haze and photochemical smog have been broken out in China,which not only affects peopled normal work and life, but also poses a serious threat to the coming regional and complicated increasingly, in order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 of air pollution, we have to promote air pollution control transferring from point source control to inter - regional joint prevention and cootrol. At present. regional air pollution 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is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stage of exploration measures are not yet sound.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appl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joint control air pollution joint d efens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so as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mprovement of air pollution in our country.Key words:regional air pollution;joint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chanism1中国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必要性1.1大气污染的流动性、扩散性、要求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空气资源具有共享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资源,但是因为大气的流动性以及扩散性,使得大 气污染物可以进行长距离的输送,往往会造成跨行收稿日期:2018 -05 -09作者简介:胡冬雪(1987 -)女,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环 境监测与管理。

政区域的污染。

由此可见,中国对环境污染的属地 管理模式并不能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有效解决,这就 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建立区域大气污 染联防联控机制,对区域环境保护资源进行科学合 理的配置,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优的环保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大气流动虽然不以行政区域为单 位,但是其进行传输的通道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所造 成的大气污染还是有边界的,这就需要在充分研究 空气流域的前提下,划定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域,建 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助力环境空气质量 持续改善。

• 73 •1.2大气污染来源复杂性、交叉性、要求建立区域 联防联控机制相关大气污染来源解析成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 空气的细颗粒物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 和扬尘等,其中北京、广州等地机动车为主要污染源,哈尔滨、南京等地燃煤为主要污染源,兰州、宁波等地 扬尘、流动源为主要污染源,兰州市2015年一次PMi 源解析结果如图1所示。

可见,中国大气污染物来源 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多种污染物相互叠加 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而且不同区域的污染特征也不尽 相同。

这就需要多区域、多部门进行联动,建立区域 联防联控机制,共同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

图1兰州市2015年一次PM:。

源解析结果1.3大气污染防治手段的综合性要求建立区域联联因为大气污染流动性和交叉性,若是仅仅依靠 环保部门力量是不能有效的解决大气污染问题的,需要多部门进行共同合作,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 联控机制,可以对环保、工信、经济、科研院所的相关 职能进行整合,同时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 段,共同实现精准治霾。

2中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现状2.1中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困境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大规模爆发重污染天气,其中京津冀、长三角以及东北地区为重灾区,并且呈 现出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相较于其他 污染物,大气污染物可以进行远距离输送,因此形成 的环境问题往往都是区域性的。

而现阶段中国大气 污染防治工作仍然实行的属地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各自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大气污染治理,同级政府 • 74 •之间往往缺少相互交流和协作[1]。

而且现行的属 地化管理模式很容易形成地方保护问题,这也会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联合治污局面的形成[]。

此外,相 关理论研究的缺失、机制体制的不健全等等,共同决 定了中国空气质量很难得到根本改善。

2.2中国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的优势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核心在于实现四 个统一,即统一协调、统一监管、统一评估和统一监 测[]。

通过四个统一,可以有效克服属地管理模式 的弊端,对区域的各种资源比如资金、技术、行政等 进行合理的配置,可以显著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的能 力。

中国在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上积 累了宝贵的经验,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上海世博 会都卩实现了区域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同时中国从 立法层面上,也给大气区域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创 造了良好的条件。

2.3现阶段中国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奥运会、世博会以及亚运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 的顺利开展,已经充分说明开展区域大气联防联控 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但是因为缺乏持续开展的配套 保障机制,造成几次行动只是在短期内发挥作用,这 治标 治 的难 的持续善,例如,相较于奥运会期间,奥运会后北京及其周 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出现明显的反弹,2013年1月份,一场严重的雾霾席卷了整个中东部地区,其中北 京、石家庄等地的PM2.瞬时值甚至超过了 80 ug/m3,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为保证长 三角空气质量的联席机制也在世博会过后停止运 行,至今没有再启用。

综上所述,因为特殊的历史意 义,短期的空气质量保障行为常常会将诸多问题掩 盖,比如经验不足、协调不力、体制机制不健全等,使 其缺乏持久性和连续性。

而相应跟进措施的缺乏,使得重大实践带来的契机不能够被充分利用,这就 导致了区域联防联控没有落到实处。

所以,现阶段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必须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的采取 措施加以解决。

3中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应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在联防联控成功案例的 基础上,科学合理的进行联防联控机制的构建,并对 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对区域环境资源进 行重新配置;提升污染治理力度,力争多污染物协同 控制;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 制和措施。

根据国内外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的相关经 验和资料,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3.1成立组织机构因为大气污染的区域性与复合型,各自为战的 治理方式是不可行的,中国相关专家建议学习美国 的先进经验,设置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委员会,该 委员会凌驾于行政单元之上,并负责整个区域大气 污染治理工作,通过设置分会的方式保证各地方工 作的开展和落实[4]。

也有的专家认为可以成立区 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小组,为各行政区域之间进行 沟通搭建桥梁,并进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编 制,同时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下 设决策及执行机构,长三角区域成立了大气污染防 治协作小组办公室,并建立了基本的组织架构,具体 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十分有必要,不仅能够加强 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而且还能够使防治工作顺利、有 序的开展。

图2长三角联防联控组织架构3.2成立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相当复杂,因此需要加强 相关技术的引入,在充分收集和处理现有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空气质量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

由此可见,进行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势必会伴随着大量数据的产生,而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也需要对现有数据进行充分分析[],建立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就显得势在必行。

建立区域大气科学研究中心,首先应加强监 测网络的建设,保证原始数据的充足;其次应该建 立健全监测预警体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最大限 度的降低大气污染的危害;再次,在监测和预警的 基础上进行大气科学研究,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数据及技术支撑[6]。

3.3确定区域立法执法机制《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 律法规的修订,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支持,但是因为与之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的缺失,阻碍了联防联控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中国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法律及标准仍然主 要针对单项污染物,而面对大气污染逐渐呈现出复合型和区域性的趋势,已经明显不适用了。

所 以,该 大 污染 联 防 联 机 相 关 的法律法 中,联 防 联 的主 及开展程序进行明确。

此外,为了更好的保证联防联 的,该建 域 联 合执法 ,加强区域联合执法的力度。

3.4加强公众参与作为大气污染的直接影响群体,公众享有被告 知、被咨询相关信息的权利,公众参与能够有效的促 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