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车站能力
铁路公文

摘要:湖东站通过采取多项运输组织措施,如提高机车站内走行速度、缩小列车出发间隔时间、取消机车不合理停车、连续放行出库机车、灵活使用到发线、利用尾联线放行机车、咽喉区分段接车等,大幅度提高了车站能力,2002年有望突破亿吨运量大关。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车站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措施;运输组织;提高;车站能力;2001年大秦线完成运量9270万t,占大同铁路分局运量的72.8%,2002年的运量目标是突破1亿t大关,成为大同铁路分局乃至北京铁路局的效益线。
湖东站作为大秦线上惟一的编组站,其能力已经饱和,2002年1—8月份日均办理车数为17807辆,高峰日达到20374辆,从而使车站运能与运量的矛盾更加突出。
为了适应大运量、高效益的运输任务需求,更好地解决制约大秦线能力的瓶颈问题,对湖东站加强运输组织、提高运输能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1 车站能力紧张原因分析2001年车站能力已近饱和,能力紧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到发线数量不足。
车站I场有11条到发线,能力利用率达93.8%,Ⅱ场有10条到发线,能力利用率达92.1%。
由于车站设有列检所和机务段,列车在站要进行机车出入库及技检作业,造成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长,到发线能力紧张。
(2)列车从开始起动至出清车站,速度慢、时间长,造成后续列车不能及时提速。
(3)列车出发间隔时间长,造成后续列车不能及时出发和腾空到发线。
(4)本务机车挂车后不能及时充风,造成列车简略试验时间延长。
(5)车站Ⅱ场只有8道1条机走线,且较长(约2200m),第8道前半部分1050m的范围内只能放1台出库或入库机车,造成机车不能及时出入库,并与列车到发交叉干扰大。
(6)Ⅱ场机车出入库走行慢,出库至挂车时间长。
(7)折角机车、调度机车出入库走行距离远、时间长(从机务段出入)。
(8)接车咽喉长,车流接续较紧时容易造成机外停车。
(9)I场容易出现机车与车流不符,造成车流不能及时上线。
提高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能力的理论及数值分析

A s a t I re ces si i cpblyo er s t n , na a t a moe o em ( r o mn i bt c : nodrt i raeae m c a a it f t t i s a nl i l d l f a o l )wt r on s i m o ao yc b cu h
r s o s ft e b a e p n e o h e m.T fe to h xa o d n n t e d n mi e p n e ft e me he efc ft e a i ll a i g o h y a c r s o s so h mbe n h n u nc so h r a d t e if e e fte l
sb a tt nwt oa dsp o ssbet esi i l dn o eer q a ew r a a zdb nt e m n uw ys i i i l e u p r u jc dt t e m c o igi K b at u k ee nl e yf i l et ao hs t t e oh s a n h y i e e
Ba e n t e s c n a y La r n eS d n m i q ain s d o h e o d r g a g ’ y a c e u to s, a n ltc lmeh d wa sa ls e o iv si ae t y a i n a ay ia to s e tb ih d t n e tg t he d n m c
车站日常培训方案

车站日常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车站作为城市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承担着重要的运输和服务职责。
为了提高车站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确保车站运营和服务质量,制定车站日常培训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车站日常培训方案的内容和执行流程,以期全面提升车站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二、培训内容1. 安全培训车站是人员密集区域,安全工作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包括应急处理、火灾逃生、防恐怖袭击、安全防护设施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演练,提高车站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 服务培训车站是旅客进出城市的第一道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至关重要。
培训内容包括礼仪、语言表达、服务技巧、纠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提高车站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3. 技术培训车站的运营和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技术手段。
培训内容包括售票系统、安检设备、行李托运系统等技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提高车站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使用能力。
4. 管理培训车站是一个大型组织,管理工作是保障运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培训内容包括团队管理、人员调度、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提高车站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培训流程1. 制定培训计划根据车站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车站日常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和培训时间。
2. 组织培训资源根据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培训资源,包括培训师资、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等。
3. 进行培训按照培训计划和培训资源,进行培训活动。
培训形式可以包括讲座、研讨会、实际演练等多种形式,以满足不同培训需求。
4. 效果评估培训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培训参与人员的反馈意见,以及通过实际工作表现来评估培训效果。
5. 持续改进根据培训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方案,以不断提高培训效果。
四、培训保障1. 资金保障车站日常培训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车站管理部门应做好培训经费的保障工作,确保培训活动的顺利进行。
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的探讨

(交通运输)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的探讨20XX年XX月峯年的企业咨询咸(交通运输)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的探讨20XX年XX月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的探讨局调度所李望来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现状,提出了提升铁路运输能力的对策。
文章认为: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必须加快路网建设,优化运力资源,发展集中化运输,加强运输组织,提高装备水平,改进施工组织。
关键词: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强劲增长的势头,带动交通运输需求猛增,铁路运输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受种种因素影响,铁路运输能力短缺,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运力和运量的矛盾中,运力短缺已经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化解运量和运力矛盾,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壹、我国铁路运输能力现状1、铁路网运输能力不足由于我国铁路发展长期滞后,铁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严重的“瓶颈”制约。
铁路数量少、路网布局不合理、运输负荷重、运输能力紧张的问题突出,运能和运量的矛盾异常尖锐。
从货运见,铁路对全社会的请求车满足率仅为35% 左右,“壹车难求” 的问题十分严重。
由于运输能力紧张,铁路只能集中主要运力,优先保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经常对电煤、粮食、棉花、石油和救灾物资等进行抢运。
在保证重点物资运输的情况下,其他品类物资的运输空间越来越小。
从客运见,铁路旅客列车每天只能提供276 万个席位,但目前日均输送旅客372 万人之上,许多旅客列车常年拥挤。
在春运、暑运、节假日等时段,客运能力更是极度紧张,“壹票难求”的问题十分突出。
2008 年春运,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京广、沪昆等铁路干线运输壹度不畅,加上公路中断、机场关闭,大量旅客涌向铁路,致使铁路客流暴满,滞留严重,铁路运输受到极大的冲击。
2、区段通过能力不高⑴列车牵引定数不壹致受到发线有效长度影响,加上区间线路曲线半径、坡度和牵引机型等因素,导致各区段牵引重量不壹致,降低了区段通过能力,增加了编组站、区段站的改编作业负担。
地铁运输能力提升措施方案

地铁运输能力提升措施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地铁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提高地铁运输能力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地铁运输能力提升的措施方案。
1. 增加列车数量为了提高地铁运输能力,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增加列车数量。
这不仅可以增加运载量,还能缩短运输间隔时间,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
同时,适时增加列车也可以缓解高峰时段出行压力,减少人员拥挤。
2. 延长地铁运营时间许多城市地铁在夜间会暂停运营,而夜间也是一些特定人群如夜班工作者、深夜归家人员的出行时段。
因此,延长地铁运营时间,至少在周末或特定的日子延至凌晨,可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出行需求,减少其他交通工具的负担。
3. 优化运输线路通过对地铁运行路线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地铁的运输能力。
一方面,可以开辟新的运输线路,覆盖更多区域,为更多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选择;另一方面,对现有线路进行优化,缩短车站间距离,减少候车时间。
4. 引入无人驾驶技术当前,无人驾驶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将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地铁列车中,不仅可以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实现精确的车头间隔,进一步提高地铁的运输能力。
5. 加强设备维护与更新设备维护与更新是提高地铁运输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
定期检查和维护列车、信号系统、车站设备等,保持运营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能够降低故障率和事故发生概率,保障地铁的运行安全和效率。
6. 推广电子支付和流程优化推广电子支付,如二维码支付、手机支付等,可以有效减少乘客购票时间,缩短进出闸时间,提高乘客进出站效率。
同时,通过流程优化,如加大出站通道宽度、优化验票流程等,也能提高地铁的运输能力。
7. 拓展多式联运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联运,如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可以提高交通出行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减少乘客的换乘时间。
建立完善的换乘设施,优化换乘流程,能够更好地满足乘客的多样化出行需求,提高地铁的运输能力。
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提升方案

铁路运输服务质量提升方案一、优化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铁路线路的维护和改造定期对铁路线路进行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轨道、道床、桥梁等设施的病害和隐患,确保线路的安全和平稳。
加大对老旧线路的改造力度,提高线路的运行速度和承载能力。
2、提升车站设施的便利性和舒适性改善车站的候车环境,增加候车座位、充电设施、无障碍设施等,为旅客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候车体验。
优化车站的进出站通道和标识系统,使旅客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的服务和设施。
3、推进铁路货运设施的现代化建设现代化的货运场站,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和仓储设施,提高货物装卸效率和存储安全性。
完善铁路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货物运输的全程跟踪和可视化管理。
二、提高运输组织效率1、优化列车运行图根据旅客和货物的流量、流向,合理安排列车的开行频次和时刻,减少列车晚点和等待时间。
加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无缝换乘,提高综合运输效率。
2、加强调度指挥管理建立高效的调度指挥系统,提高对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和调整能力,及时处理突发情况,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和正点。
3、推进智能化运输组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运输需求进行精准预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计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提升服务人员素质1、加强培训教育定期组织服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培训内容包括客运服务技巧、货运业务知识、应急处置能力等。
2、建立激励机制设立服务质量奖励制度,对表现优秀的服务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对服务质量不达标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整改。
3、关注员工福利关心服务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改善其工作条件和待遇,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更好地为旅客和货主提供服务。
四、改善服务流程和标准1、优化购票服务拓展购票渠道,除了传统的车站窗口和代售点购票外,加大对网络购票、手机购票等电子购票方式的推广力度,方便旅客购票。
简化购票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环节。
浅谈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措施

浅谈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日益增加的客流压力。
如何提高地铁运输能力成为了城市交通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线网建设,拓展运输网络加强线网建设,拓展地铁运输网络是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关键。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的地铁线路已经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
需要加快地铁线网的建设步伐,增加新线路,延长原有线路,形成更加完善的地铁运输网络。
只有线网更加密集,才能更好地分流客流,提高地铁运输能力。
二、优化车辆配置,提高运输效率优化车辆配置,提高运输效率也是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一些地铁线路在高峰期客流较大,但在平峰期和夜间客流相对较少,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合理配置地铁车辆。
提高高峰期的运输效率,减少平峰期和夜间的车辆运行,以节约成本和资源。
三、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加大投入,更新设备也是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必然选择。
因为地铁运输系统是一个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系统,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可能会出现老化和损坏,导致运输效率下降。
要及时更新设备,配备最新的地铁列车和信号系统,以确保地铁运输能力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四、提高运营效率,缩短运行间隔提高运营效率,缩短地铁运行间隔也是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现有线路上,可以通过加快列车速度、提高站间运行效率等方式,来缩短列车的运行时间,从而实现减少运行间隔,提高线路的承载能力。
五、强化管理,优化运营强化地铁运营管理,优化运输组织也是提高地铁运输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列车的调度管理,合理安排车次和线路,减少客流拥堵情况的发生。
还需要加强对车站设施和乘客服务的管理,以提高地铁运输的整体效率。
提高地铁运输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从线网建设、车辆配置、设备更新、运营效率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和优化。
车站通过能力与改

2、发车占用咽喉道岔组的时间
3、调车占用咽喉道岔组的时间 车列牵出时间
车列转线时间
取车(送车)占用咽喉道岔组时间 4、机车占用咽喉道岔组时间 5、咽喉道岔妨碍时间 即由于开通敌对进路而需要中断使用该咽喉道
岔的时间。分直接妨碍和间接妨碍两种。
采用写实法查定接车、发车和调车作业占用咽 喉道岔组的时间标准一般分为写实、资料汇总和 定标三个步骤。
车站通过能力是指车站在现有设备条 件下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业过程车站咽喉 道岔及到发线于一昼夜内所能通过或接发 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旅客 列车数。它包括咽喉通过能力和到发线通 过能力两部分。
车站改编能力是在合理使用技术设备条 件下车站的固定调车设备一昼夜内所能解 体和编组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数或车数。
解:公式
1200-840 K= ——————————————=0.71
(1400-840)(1-0.15)
答: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利用率为0.71。
到发线通过能力
到发线通过能力
到发线通过能力是指在到达场、出发场、 直通场或到发场中办理列车到发作业的线 路一昼夜能接、发各方向的货物列车旅客 列车数和运行图规定的货物(旅客)列车 数。
二、调车场尾部编组能力
调车场尾部牵出线在现有技术设备、作业组织 方法及调车机车数量条件下一昼夜能够编组的货 物列车数或车数称为峰尾编组能力。
调车场尾部牵出线的编组能力可采用直接计算 法或利用率计算法。
1、直接计算法
2、利用率计算法
三、简易驼峰或牵出线改编能力 当驼峰或牵出线既担当解体又担当编组作业时 可采用利用率计算法。 1、 计算一昼夜占用简易驼峰(或牵出线)的 总时间T总
(二)查定和计算车站能力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车站能力汇总
车站能力是指在现行作业组织方法及调机配备情况下,各车场、驼峰或牵出线及整个车站所具有的通
过能力和改编能力。
(一)车站推动能力汇总
汇总车站通过能力的目的在于查明车站咽喉、到发线接发各方向各种列车的能力。车站咽喉区各进路
咽喉道岔组通过能力加总后,列入该方向咽喉通过能力。一个方向的列车接入车站的几个车场或从几个车
同理,当某咽喉道岔组限制了车站通过能力时,亦可通过充分利用平行进路来调整原来的接车、发车 和调车进路,减轻该咽喉道岔组的作业负担,以提高车站通过能力。
当驼峰或牵出线的改编能力紧张,或遇车流增大时,可以有计划地调整驼峰、牵出线的作业负担,根 据技术设备条件,活用固定线路,合理固定调车作业区域,充分发挥调车设备的效能,提高其改编能力。
T总 =3436+368=3804min
∑ t固 =368min
( ) K
=
∑∑ ( ) T总 − t固
=
1440m到发 − t固 1 − r空
(1440
3804 − 368
× 6 − 368)(1 −
0.15)
=
0.49
N
丙 接
=
n接丙 K
= 12 + (9 + 2) = 25.4 + 22.4 = 46.9(列)
场出发时,各车场该方向到发线通过能力加总后,列入全站该方向到发线通过能力。各方向咽喉、到发线
通过能够加总后列入全站的咽喉、到发线通过能力。
例如,根据上述例9-1、例9-2计算结果,乙站通过能力汇总见表9-8。
接
咽喉通过能力(列)
到发线通过能力(列)
限制能力(列)
方 向
车 或 发
号码 客
货
客
货
客
货
受
有调 无调 计
0.49
N
丙 发
=
n发并2 K
= 12 + (9 + 2) = 24.5 + 22.4 = 46.9(列)
0.49
可见,能力与行车量的分配(技术设备使用方案)关系很大,通过调整以后,该方向车站通过能力接车 与发车各提高了14.1列。但必须注意,在到发线通过能力重新调整计算后,应根据新的分配方案,对咽喉 道岔组的作业占用时分予以验算,检查咽喉通过能力有无变化。
3.改造现有固定调车设备。改造牵出线、驼峰设备的平纵断面,增设预推线、禁溜线和尾部牵出线, 抬高驼峰高度,采用先进的峰下制动设备,如采用减速器、加减速顶调速设备等。
4.采用各种新技术,装设先进的信、联、闭设备。 5.修建机械化、自动化驼峰,实现编组站作业自动化,全面提高车站改编能力。
2.压缩各项作业占用技术设备的时间 采用先进的工作方法,改进各种列车的技术作业过程和调车作业方法,采取解体照顾编组、解体照顾 送车、取车照顾编组、解编结合等方法,利用车辆集结过程预编、预检车组等,实现流水作业和最大限度 的平行作业,在压缩单项作业时间的同时,减少或消除等待和妨碍作业时间。 3.改进运输组织工作 加强车站作业计划与调度指挥,根据列车编组内容和到发时间,有预见有计划地组织车流和装卸作业, 合理组织调车机工作,充分发挥调车机效率,减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改善车流组织方法,结合车流到发 规律,大力组织挂线装车,组织成组装车和直达列车,扩大技术站无调中转列车的比重。改善劳动组织, 加强联劳协作,使各部门、各工种之间作业紧密配合,以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压缩各种非生产等待时间。 4.对车站现有设备进行小量技术改造 在工程量和投资不大的情况下,可在咽喉区增铺或改铺道岔,移设信号机,增加咽喉平行进路,延长 牵出线,增加辅助调车机车等,以加强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 (二)提高车站能力的改建措施 1.改造车站咽喉。改进车站咽喉布置,增设联络线,增加平行进路。在必要和可能时,采用立体交叉, 以疏解列车进路,使各方向客货列车接发、机车出入段、解编和取送调车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平行作业。 2.改建或扩建站场线路。改进车场布置,增加或延长到发线、调车线,分别设置货物列车到达场、出 发场,或在办理直通货物列车较多的车站增设直通车场等。
通过调整车场分工和到发线使用方案,重新分配驼峰、牵出线工作,调整调机分工及其作业区域,调 整咽喉道岔的作业负担,使各项技术设备的作业负担均衡并减少敌对进路的干扰,从而提高和协调车站咽 喉通过能力、到发线通过能力和驼峰、牵出线的改编能力。
例如,根据上述车站通过能力汇总,乙站丙方向咽喉通过能力为接、发各79.3列,到发线通过能力为 接、发各32.8列。丙方向的通过能力受到发线通过能力的限制,但通过对到发线现行使用办法分析得知, 原定1、Ⅱ道只接发旅客列车,一昼夜接发旅客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为23×16=368min,尚有1440× 2-368=2512min的潜力。若1、Ⅱ道亦兼接发货物列车,则
1 086
26.8
l 179
51.5
2 265
DF5 型 2 台
注:表中数字采用利用率计算法的结果。
二、提高车站能力的措施 铁路通过能力直接关系着运输生产过程的实现,而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是铁路通过能力的重要组 成部分。因此,铁路必须科学而有计划地加强车站能力,以保证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输市场的需要。 提高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措施有技术组织措施和改建措施两类。 (一)提高车站能力的技术组织措施 根据车站通过能力和改编能力的计算公式,对影响车站能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其主要组织措施有: 1.调整车站技术设备使用方案,均衡设备作业负担
发 ①、③ 8 30.6 33.3 63.9 8 15.7 17.1 32.8 8 15.7 17.1 32.8
全接
16 68.5 74.7 143.2 16 31.4 34.2 65.6 16 31.4 34.2 65.6
站发
16 68.5 74.7 143.2 16 31.4 34.2 65.6 16 31.4 34.2 65.6
注:甲方向咽喉通过能力为假定数字。
(二)车站改编站调车设备解体和编组各方向列车的能力。当一个方向的列车由
两个及以上的调车设备进行解体或编组时,该方向的改编能力应等于各调车设备该方向的改编能力之和。
驼峰、牵出线的改编能力,按第四节所述确定后,汇总列入全站改编能力。
例如,根据上述例9—3计算结果,乙站改编能力汇总见表9—9。
表9—9 乙站改编能力汇总表
驼峰或牵出线
解体能力
编组能力
改编能力
调机类型
名称
列
辆
列
辆
列
辆
及台数
简易驼峰
24.7
1 086
—
—
24.7
1 086
DF5 型 1 台
牵出线
—
—
26.8
1 179
26.8
1 179
DF5 型 1 台
全站合计
24.7
有调 无调 计
有调 无调 计 何
车
限
制
丙 接 ② 8 37.9 41.4 79.3 8 15.7 17.1 32.8 8 15.7 17.1 32.8 到
发 ② 8 37.9 41.4 79.3 8 15.7 17.1 32.8 8 15.7 17.1 32.8 发
甲 接 ①、③ 8 30.6 33.3 63.9 8 15.7 17.1 32.8 8 15.7 17.1 32.8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