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第四单元

翻译理论与实践第四单元
翻译理论与实践第四单元

Unit 4 Amplification

Section One Amplif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

Step One Introduction

Purpose for adopting this technique: making the meaning complete in the TL Examples:

Mary washes before meals. 洗手

Mary washes before going to bed. 洗脚/澡

Mary washes after getting up. 洗脸

Mary washes for a living. 靠洗衣度日

Mary washes in a restaurant. 洗碗碟

Step Two: Discussion

1 adding words omitted in the original (for purpose of syntax)

1) words omitted in parallel structure

? A fool and his words are soon parted, 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 others swallowed, and some few chewed

and digested.

一些书可以浅尝辄止;一些书可以狼吞虎咽(囫囵吞枣);只有少数的书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写作)使人准确(精准)。

2) words omitted in comparative structure

?The footmen were ready to serve her as they were their own mistress.

仆人们愿意服侍她,就像他们愿意服侍他们的女主人一样。

?Better be wise by the defeat of others than by your own.

从别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比从自己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更好。

3) words omitted in elliptical answer

?Is this your book? Yes, it is.

这是你的书吗?是我的。

?Are you tired? Not very.

你累了吗?不太累。

?Shall I bring you a dictionary or an encyclopedia? Both, please.

给你带一本词典还是带一本百科全书?请把两样都带来。

?Do you like sport? Yes, I do.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是的,我喜欢(体育运动)。

2 adding words for the purpose of rhetoric or meaning

1) adding verbs

?He dismissed the meeting without a closing speech.

他没有致闭幕辞就宣布结束会议。

?After the football match, he?s got an important meeting.

在观看完足球赛之后,他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参加。

?There were no speeches, no foreign diplomats, no “ordinary Chinese” with

paper flags and bouquets of flowers.

没有人发表讲话,没有各国外交官到场,也没有“普通中国人”挥舞纸旗、花束的场面。

2) adding nouns

a) add a noun after an intransitive verb

?First you borrow, then you beg.

头一遭借钱,下一遭就讨饭。

?Mary washed for a living after her husband died of cancer.

玛丽的丈夫癌症去世后,就靠洗衣服维持生活。

?He ate and drank, for he was exhausted.

他吃了点东西,喝了点酒,因为他疲惫不堪了。

?Day after day he came to his work – sweeping, scrubbing and cleaning.

他每天来干活——扫地、擦地板和收拾房间。

b) add a noun before an adjective

? A new kind of aircraft – small, cheap, pilotless – is attracting attention.

一种新型的飞机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飞机体积不大,价格便宜,无人驾驶。

?He is a complicated man – moody, mercurial, with a melancholy streak.

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喜怒无常,反复多变,有些犹豫寡欢。

3) adding adjectives / adverbs

?What a leader he was!

他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领袖啊!

?The crowds melted away.

人群渐渐散开了。

?As he sat down and began talking, words poured out.

他一坐下来就讲开了,滔滔不绝地讲个没完。

3 adding words to convey the concept of plurality

C: no inflexion

1) adding reduplicated words 增加叠词

?Flowers bloom all over the yard. 朵朵鲜花开满了庭院。

?There were rows of houses which he had never seen before.

一排排的房子都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

?Very acute problems exist among them.

他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种种问题。

?They carried on the work in spite of the difficulties.

尽管困难重重,他们还是把工作进行下去了。

2) adding numerals and other words增加数量词或其他词

?The tiger is the king of the animals. 老虎是百兽之王。

?The very earth trembled as with the tramps of horses and murmur of angry

men.

连大地都震动了,仿佛万马奔腾,千夫怒吼。

using other words such as 每;各;全体;所有

?Mr. Hobbs didn?t talk over my suggestions with his brother until yesterday

afternoon.

直到昨天下午,霍布斯先生才跟他兄弟讨论了我的各项建议。

4 Adding words to indicate different tenses or sequences

C: no inflexion; some words to indicate tense: 曾、已经、过、了;在、正在、着;将、就要、会、便

?I had never thought I?d be happy to find myself considered unimportant.

以往我从未想过,当我发觉人们认为我是无足轻重时,我会感到高兴。

?The old man said, “They say his father was a fisherman. Maybe he was as

poor as we are.”

老头儿说:“听人说,从前他爸爸是个打渔的。他过去也许跟我们现在一样穷。”

?Man, was, is and always will be trying to improve his living conditions.

人类过去、现在而且将来总是在尽力改善生活条件。

5 adding necessary connectives

?Without a sense your fault, how can repentance and amendment be

expected?

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能认识到,怎么能指望你会悔改呢?

?Having a lot of advantages, this machine still needs improving.

这台机器尽管有很多优点,它仍然需要改进。

?Heated, water will change into vapor.

水如果受热就会气化。

?Many people being absent, the meeting had to be put off.

既然有这么多人缺席,会议就只好延期召开。

?Knowing English well, he finished the English homework without much

difficulty.

由于他英语很好,所以他很轻松地完成了英语作业。

6 adding words by logical analysis

?The atmosphere moderates daytime temperature and retards night heat

loss.

大气层能缓和白天气温的上升和阻止夜间热量的损耗。

?Year after year and century and century the moon goes through its cycles.

一年又一年,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月亮盈亏/ 圆缺变化,周而复始。

(here, “cycle” refers to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the moon)

7 adding words for generalization 概括词

?The Soviet Union, the United States, England and France

苏、美、英、法四国

?The frequency, wavelength, and speed of sound are closely related.

声音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三者是密切相关的。

8 repetition

?Students should learn from teachers and vice versa.

学生应该向老师学习,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 A government of and by and for the exploiting class cannot possibly

survive.

一个为剥削阶级所占有,由剥削阶级所组成(操纵) 并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政府是不可能存在下去的。

?He was proficient both as a flyer and as a navigator.

他既精于飞行,又善于导航。

?He wanted to send them more aid, more weapons and a few more men.

他想给他们增加些援助,增添些武器,增派些人员。

?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 nor of great occurrences, nor of great

fish, nor fights, nor contests of strength.

他不再梦见风暴,不再梦见惊人的遭遇,也不再梦见大鱼、搏斗和角力。

9 Adding words to indicate the mood语气词

C: 的、了、呢、啦、罢了、而已;吗、么;啊、呀

?Rain or shine, I?ll go there.

雨也罢,晴也罢,我都要去那。(more vivid)

?“It doesn?t matter about the place, that?s not the question.”

“那地方嘛,没什么要紧的,那不是要谈的问题。”

?“Who are you, John Durbeyfield, to order me about and call me …boy?? You

know my name as well as I know yours.”

“你是谁哟,约翰·德北,对我这么吆三喝四的,还叫我…小家伙??咱们俩谁还不知道谁叫什么呀!” (from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Let?s watch TV.

咱们一块儿看电视吧。

?“Only some six or eight thousand men,” said Montcalm, with much

apparent indifference...

“只不过六千到八千人罢了,”蒙特卡姆显然满不在乎地说……

10 adding quantifiers 量词

E: less quantifiers, mainly modifying uncountable nouns

two languages 两种语言; three eggs 三个鸡蛋; five students 五名学生

Section Two Amplification in C-E Translation

1 Adding Necessary Pronouns

?一天天冷起来了。

It is getting colder day by day.

?尝试而失败还是比不尝试好。

It is better to try and fail than never try at all.

?把钟拆开比把它装起来容易。

It is easier to take a clock apart than to put it together again.

?别把手搁在口袋里。

Don?t put your hands in your pockets.

?即使在危机时刻也要保持冷静。

We should keep calm even when we are in danger.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He who makes no investigation has no right to speak.

2 Adding Necessary Articles

?正与误、善与恶、美与丑总是作为对立面而存在的。

There will always be such opposites as the right and the wrong, the good and the evil, the beautiful and the ugly.

?地球绕太阳转。

The earth goes around the sun.

?当老师的应当有耐心。

A teacher should have patience in his work.

?我们对问题要做全面的分析,才能解决得妥当。

We must m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problem before it can be properly solved.

3 Adding Necessary Connectives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When conditions exist, go ahead; when they don?t, create them and go ahead.

?对不起,昨天病了,没来上课。

Sorry for my absence, but I was sick yesterday.

?再试一次,你就会成功。

Try again, and you will succeed.

?东西是新的好,朋友是老的好。

Everything is good when new, but friends when old.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While the magistrates were free to burn down houses, the common people were forbidden to light lamps. (literal translation)

One man 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a hedge.

(substitution)

?你死了我去当和尚。

If you died, I would go and become a monk.

?他不去我(就)去。I?d like to go if he wouldn?t.

?他不去我也去。I?d go there even I he wouldn?t go with me.

?他不去我才去。I?d go there only if he won?t.

4 Adding Necessary Prepositions

?我们早上八点上班。

We go to work at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我七月五号会回来。

I will come back on July 5.

?十号清晨这里发生了一场火灾。

On the early morning of the 10th there was a big fire.

?他病了一个星期,在那一星期中他没有吃东西。

He was ill for a week, and during that week he ate nothing.

?公共场所不准吸烟。

Smoking is prohibited in public places.

5 Adding Necessary Background Words

?可以鼓励台湾首先跟我们搞“三通”

We can encourage Taiwan first to have “three links” with us: link of trade, travel and post. (通邮,通商,通航)

?这对年轻夫妇并不般配,一个是西施,一个是张飞。

This young couple is not well-matched, one is a Xishi – a famous Chinese beauty, while the other is Zhangfei – a well-known ill-tempered brute.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Only when the world has a Pailo, who knows about horses, can there be fine steeds (can fine steeds be found out). There are always fine steeds that can cover a thousand li a day, but we cannot frequently find a Pailo.

6 Adding Words to make the meaning more accurate

?人和动物不同。

Ma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animals.

?谁都知道朝鲜战场是艰苦些。

Everyone knows that life on the Korean battle-field was rather hard.

?结婚大办宴席,实在可以免去了。

The practice of giving lavish feasts at weddings can well be dispensed with.

?在农村,特别是比较偏僻落后的农村,还残存着少数包办买卖婚姻的陋习。

In China?s more remote and backward rural areas, corrupt practices exist in the form of forced marriage. (arranged and mercenary marriage)

?也许您忘记了7月份的购货帐还没有结算。

Perhaps you have overlooked the fact that your account for July purchases has not been settled.

?要提倡顾全大局。

We should advocate the spirit of taking the whole situation into consideration.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英文名称: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学分:2 总学时:36 课程性质:学位专业课 适用研究生专业:英语语言文学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我校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课,适用该学科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是研究译学理论及实践技能的一门专业基础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翻译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等在翻译学研究和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着力培养学生具有翻译学科意识及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意识,对翻译研究和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并正确应用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掌握较高的英汉互译能力。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述 1.熟悉翻译的定义,判断翻译是科学和/或艺术。 2.认识翻译的目的、弄清翻译的任务。 3.了解翻译的标准、熟知翻译的过程。 4.分析译者的素养。 5.了解原文作者、译者与译文读者的关系。 二、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 1.了解中国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三不易、五不翻、五失本、案本、信达雅、信达切、信与顺、化境、形似与神似、三美、猫论、以及忠实与通顺等的内涵。 2.了解西方翻译理论中的基本概念,理解翻译三原则、等值翻译、功能对等、动态对等、形式对等、文化翻译观、民族主义翻译观、女性主义翻译观等的内涵。 3.了解翻译理论中的不同学派,如:文艺学派、文学-文化学派、语言学派、莱比锡学派、解构学派、交际学派、社会符号学派、释义学派、摆布学派、辨证逻辑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等。 4.了解翻译学的不同分类,熟悉并尽可能掌握比较翻译学、描写翻译学、普通翻译学、特殊翻译学、应用翻译学、玄翻译学的基本特征。 5.了解异化与归化,学会如何在翻译过程中应用异化或归化。 6.学习了解翻译界对翻译单位的定义,掌握翻译单位(音位、词素、词、词组、句、语段、语篇)在翻译中的可行性。 三、英汉语言差异与译文可接受性 1.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主要差异。 2.了解英汉两种语言表现在形合与意合上的差异。 3.比较英汉语言的词类、词性的异同。 4.比较英汉语言在表达上的视点差异。 5.比较英汉句型结构的异同。 6.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词性转换。 7.了解并掌握翻译过程中的主被动关系转换。

最新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期末复习及答案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英语专业(开放本科) 《翻译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 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翻译句子。(每小题3分,共30分) 三、篇章翻译(每小题40分,共40分)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1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美国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把翻译分成__________。 A. 语内翻译 B. 语际翻译 C. 符际翻译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2.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goods:纺织品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white wine:白葡萄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3. “This is a special offer and is not subject to our usual discounts” 请问下面哪个译文最合适?________。 A. 这是特殊报盘,不以我方通常折扣为条件。 B. 这是特惠报盘,我方通常折扣不适应于此盘。 C. 此系特惠报盘,不另加我方通常折扣。 D. 这是特殊报盘,不局限于我们通常折扣。 4.下面哪句话的描述是错误的?________。 A.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原则。 B.“动态对等”原则是指,运用交际理论和信息论的原理,将焦点从传统的译文与原文两个文本的比较转移到两个过程的比较,使人们注意到影响信息接收的各种语言和文化因素。C.奈达曾将“动态对等”的提法改成了“功能对等”原则。 D.翻译求的是“形式对等”,而非”动态对等”。

5._________提出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理念。 A.尤金.奈达B.泰特勒 C.许渊冲D.鲁迅 6. 下面哪个配对是错误的?_____。 A.赤脚医生:barefoot doctor B.纸老虎:paper tiger C.to show one’s cards:摊牌D.大海捞针:look for a needle in sea D B C D C D 7.哪句话的描述是正确的?______。 A. 严复提出的翻译是:重神似不重形似 B. 傅雷的翻译标准是:信、达、雅 C. 许渊冲的翻译标准是: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 D. 泰特勒的翻译标准是:通顺 8. 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_________。 A. dry State:实行禁酒的州B.white goods:白色的货物 C.dry white wine:涩白酒D.toilet water:花露水 9. 泰特勒(Tytler)提出的著名翻译原则是:_______。 A. 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B. 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 C. 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流畅自然。 D. 以上选项都正确。 10.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________。 A.bring down the house 翻译为:“推倒房子” B.pull up one's socks 翻译为:鼓起勇气 C.think a great deal of oneself 翻译为:“为自己想得很多” D.an apple of love 翻译为:“爱情之果” 11.A book, tight shut, is but a block of paper.下面哪个译文是最合适的?_____。A.一本书,紧紧合上,只是一叠纸。 B.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纸。 C.一本书,如果紧紧合上不读,只是一叠废纸。 D.闲置之书只是一叠废纸。

翻译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翻译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331042 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课程总学时:32 讲课:32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俄语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翻译基础理论是俄语专业第五学期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培养俄语翻译人才的基础理论课程。翻译基础理论的教学目标是授予学生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翻译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翻译中处理词汇和语法现象的方法 2.掌握正确地语义传达、翻译技巧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词汇的翻译问题、语法范畴的翻译问题等。 2.基本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解决实际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基本技能:通过翻译实践练习来供学生从事翻译实践使用。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重视教材重点、难点的选定和启发式讲解,重视实践环节,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环境。课后要布置合理的复习任务和预习任务,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掌握翻译基础理论的能力。 2.教学手段:为了贯彻“翻译课首先是一门实践课”的原则,本课程中配有各种形式的重点思考题,包括填空、校对、翻译等,用以提示和巩固讲授的重点。 3.计算机辅助设计:无。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独立、自主的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完成课后题;并且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翻译实践。(六)课程考核方式 1. 考核方式:考试。 2. 考核目标:考核学生掌握所学的重点词汇和翻译理论基础,重点考核学生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期中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七)主要参考书目: 1.《俄译汉教程增修本(上)》,蔡毅,靳慰然,曹书勋,孙桂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年6月第1版 2.《俄译汉教程增修本(下)》,蔡毅,靳慰然,曹书勋,孙桂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3.《俄汉翻译基础教程》,杨仕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翻译理论与实践(笔译)》复习辅导 一、考试题型和模拟题 1. 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范围主要包括翻译标准,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定义,文化与翻译的问题。 2. 问答题:2题,每题15分,共30分。范围主要包括直译与意译问题,翻译的标准,比如玄奘对翻译事业的贡献等等。 3. 段落翻译(英译汉):1段,共50分。这部分在课外。 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 明朝末年的翻译家徐光启主要从事---C---的翻译。 A. 佛教经典 B. 文学作品 C. 科技著作 D. 哲学著作 2. 《马氏文通》的作者马建忠提出了“---A---”的翻译观点。 A. 善译 B. 化境 C. 神似 D. 信、达、雅 3. 出版后即风靡海内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是--B----的译作。 A.严复 B. 林纾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4.“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D----的形式。 A. 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5. 翻译是一种(A )的交际活动。 A.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 B. 跨语言 C.跨语言,跨社会 D. 跨语言,跨社会 6. 翻译的理想单位是:__________。() A.篇章 B. 句子 C.词语 D. 单词 7.下列四个语言特点中,----B--不是广告英语的特点。 A. 多祈使句 B. 多后置定语 C. 多新词汇 D. 多常用词汇 8. 鲁迅曾提出过“-------B--------”的翻译观点。 A. 宁顺而不信 B. 宁信而不顺 C. 与其信而不顺,不如顺而不信 D. 忠实、通顺、得体 9. 在下列四组特点中,---D---组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意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B.重形合,多主动结构,多动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C.重意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重复,多生物词作主语 D.重形合,多被动结构,多静态词,多替代,多物称词作主语 10. 下列四种语言特点,----B----不符合英语语言的实际情况。 A. 重形合 B. 多动态词语

《英汉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教程

《英汉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汉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 课程编码: 适用学科专业:法律英语专业 学时与学分: 先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目的:法律翻译与一般性文件的翻译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其自身特点。无论是法律翻译还是其它翻译,都要求做到“忠实通顺”。但是对于法律翻译而言,要使译文达到这个基本标准,相比于其它翻译,难度会更大一些。这是因为法律文件的内容、用语、句子结构和语言风格,均不同于我们日常所接触的英语文章。这不仅给正确理解原文带来了困难,而且在如何用汉语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意思方面也会有一定的困难。法律翻译的难处,主要表现在对法律用语的理解、长句的解读和翻译。《英汉法律翻译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程,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掌握法律翻译的基本要领,进而能从事合同等法律文件的翻译而开设的。开设该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具有一定法律翻译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法律英语人才,以适应社会对涉外经济法律人才的需求。学生完成本课程后能基本胜任国外法律资料的翻译研究工作。 基本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法律文件的翻译”为导轮,简要论述法律英语的词汇和句法特点、法律翻译的标准以及法律翻译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法律文件的翻译首先有一个基本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学内容还包括:词语的翻译、词类的转换、增词、省略与重复、定语从句的翻译、分词短语的翻译、同位语从句的翻译、被动句的翻译以及长句的翻译等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配合相关的翻译技巧,提供给学生大量的翻译实例并要求学生做相关的练习。 教学参考书与参考资料: 孙万彪,《英汉法律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台北:书林出版社,1995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翁凤翔,《实用翻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 Newmark, P.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Singapore: Prentice Hall, 1990 Eugene A. Nid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考核方式:期末考试,平时出勤加上作业20分,期末卷面成绩占80分,满分共计100分。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考研高分经验总结

翻译学经验贴~~一点总结 看来翻译学确实不怎么火,都没人写。我只好略写几句,算是抛砖引玉啦。 我10年翻译学初试总分422,政治76,法语85,业务一135,业务二126。感觉这个分数超出自己想象很多,不敢相信是自己考的…… 我是09年9月份才真正决定考北外的翻译学的。之前一直想考北大的文学(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一直耿耿于怀~),可是考过去的师哥强烈建议我不要考。我思考再三,终于放弃了北大,现在想想也觉得算是选对了吧。大三之后的暑假本来想学习,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基本虚度了。 Ⅰ准备 1..真正开始准备是在九月份开学后。由于北外出参考书目出的晚,一开始并没有买理论的书,只是看法语和基础英语,做翻译练习。上过星光的网站,好多人说Economist不错,就下了一些看看。刚开始感觉有些吃力,很多短语都没见过,有的查都查不到。后来看多了,就觉得不怎么难了。那时开高级阅读的课,我基本每次都去,虽然不怎么认真听讲,但觉得上这个课可以学会分析文章结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对阅读帮助很大,尤其是长难句的理解。这个跟以往大一大二基础英语主要攻词汇语法不同。所以如果学校开这种课,建议大家不妨去上一下。在网站上下了一些往年的试题,还有些别的学校的,有空就做几套。词汇方面,虽然照单词书背单词不太好,备受批评,但我还是把八级词汇看了三遍。不为别的,怕翻译时想不起来词……最后才做近几年的真题,针对各个题型练习一下。作文后期每周一篇,以雅思作文为主。 2.翻译实践上,我买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刘士聪的《英汉·汉英美文翻译与鉴赏》和《散文佳作108篇》。从中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先看一遍原文,再看一遍译文,然后英汉对照再看几遍,并试着进行分析。开始真正动笔翻得很少,只是多读多背多分析。后来就开始规定每天必须翻译一点,但并不限时,且不求速度。从图书馆和网上搜了各种文章翻译,经济政治文史哲什么的都有。后来下到北外的真题,发现里面竟然还有古文翻译,就赶紧从图书馆借了杨宪益的古文翻译方面的书进行练习。说来可笑,读原文还不如读译文来的清楚明白,这可能也跟杨译偏向异化有关吧。到最后才限时练习,尽快完成翻译,越快越好。这对考试也有些帮助吧,因为题量实在太大,不快不行啊。 3.北外出来参考书目后,就赶紧买了翻译理论的书。其中马会娟的《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是新书,在网上才能买到。而另两本学校书店就有卖。我先看了马教授的书,一个月才看完,而且基本不懂。看完文章后就找习题的答案,但是有些找不着,有些需要自己总结。但时间太紧,不敢看第二遍再看其他。Gent zler的书显得更乱,各种人物都在里面发表自己的看法,也是弄得一头雾水。这个也用了20多天。第三本《翻译研究》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三天看完。个人觉得此书一二三部分重要性递减。看完一遍,对翻译理

汉英翻译实践第一讲

PART I: I. 原文(Source Text) 水桥 在巴拿马,有一座世界闻名的“水桥”,那就是巴拿马运河。去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去巴拿马运河游览观光,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们乘机抵达巴拿马城,然后搭上了一艘游轮,从巴尔博亚港进入运河。船行13公里后,便到了运河的第一组水闸1。巴拿马运河就是通过水闸的关与开,让船舰跨越陆地的一座“水桥” 2。 我们开始“上桥”了。船驶进闸池之后,厚2米,高、宽各20米,重数百吨的钢闸门便缓缓地关闭,闸池里开始注水。几分钟后,水涨船高3。游轮在两岸电力机车的牵引下缓缓前进。这样连升两级之后,船已经升高了16米。出闸后,再驶过一个小湖,又到了第二组水闸。经过这座水闸,船又升高了9.5米。这样,船已高出海平面26米,进入“桥顶” 4。我们的游船驶进了长达13公里的主航道,只见5两岸山6如刀削,绿树红花,景色十分秀丽7。 游船出了峡谷,驶入了宽阔的加通湖。湖水倒映着远山白云,美丽的小岛时隐时现8。在湖中悠悠航行38公里之后,船来到了加通水闸,从此进入了“下桥”段。这座水闸共有三级,犹如三个巨大的台阶。游船经过加通水闸后,已经降到了与大西洋水面相同的高度。当船驶入利蒙湾时,美丽的加勒比海便出现在眼前9。 我们从太平洋来到大西洋10,彼此隔离的大洋因为有了巴拿马运河而相通。运河全长公里,宽度由150米到304米不等。5万吨级的巨轮,日夜畅通无阻。它无愧于“世界桥梁”的称誉。我由衷地赞美人类改造自然的智慧和勇气!我敬佩你,巴拿马人民! 导游告诉我们,巴拿马人民是有志气的。他们一方面正在改造现在这条运河;另一方面,还准备新建一条更长的运河,预计工程需要10年才能完成,它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11。我们期待着它早日完成。 II. 理解难点提示(Suggestions for Comprehension) 1. 这里的“水闸”指什么参考下文的“进闸池”、“出闸”。

翻译理论与实践

合同(缩略版本) 1.甲方河海师范大学希望雇佣乙方阿迪斯科里作为英语老师。双方 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特此签订合同。双方均许诺会完全履行合同里所有规定的义务。 2.服务时间从2006年8月15号到2007年8月14号。 3.乙方的责任(见附录) 4.乙方每月的工资是5000人民币。其中每月工资的70%可以转变为 外国货币。 5.甲方的职责。 甲方必须进行指导、监管和评价乙方的工作。 6.乙方的职责。 乙方必须按时完成任务并确保工作的质量。 7.合同的修正,取消和终止。 双方必须遵守合同,在未达成双方一致时不得修正、取消或者终止合同。 8.违约罚金 如果乙方因为不可抗力事件要求取消合同,乙方应当在有关部门的证明下,取得甲方的同意并支付退货费用以及违约罚金给甲方。 如果甲方因为不可抗力要求取消合同,在乙方同意后,甲方应支付乙方的退货费用;如果甲方取消合同没有正当理由,甲方应支付乙方的退货费用以及支付违约罚金给乙方。 9.这个合同的附录是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拥有合同的同等效力。

10.这个合同在双方签订的日期即日生效并会在合同期满时自动 失效。如果任意一方要求订立新的合同,其应该在此合同期满的90天前向另一方提前说明请求并在双方都同意的情况下签订新的合同。 乙方在合同失效后想继续保留合同,必须承受所有可能引发的损失。 10.仲裁 这个合同在河海师范大学,2006年8月15号签订。一式两份,一份中文,一份英文,两种文本都同样真实可信。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补充合同 通过双方的同意,受聘方的工作和相关事宜有如下决定: 带领大学生和英语专业研究生并就学生们的语言课外活动提出建议。 甲方乙方 (签字) (签字) 看待成长的两种基本方式 人们基本上对于成长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将其看作是产品,一种是将其看作是过程。我们一般把个人的成长看作是外在的结果或者是可以很容易辨认和估量的产品。得到升职的工人,成绩提高的学生,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荆楚理工学院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 二、课程代码: 三、课程管理:外国语学院(部)英语本科教研室 四、教学对象:09级英语(本科)专业 五、教学时数:总时数72节,其中课堂讲授36节,教学实践36节。 六、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基础课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教学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翻译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讲解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指导翻译实践,把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技巧转化为翻译表达能力。通过反复实践加强翻译基本功,深化对英汉文化的领悟,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文化再现能力、译文对比分析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要求 1.课堂教学要求: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辅以充分、典型的译例分析,通过活跃的课堂师生互动,把枯燥的理论课变得成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受学生喜欢。分不同文体选择适量单、长句练习和语篇练习,口头翻译课课做,书面实践周周做,练习反馈时时做。实行课后作业全批、全改、全讲解,有针对性检查指导学生实际翻译实践活动。 2.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汉英两种语言在遣词造句、文体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初步进行忠实通顺的英汉互译实践。从而能在毕业以后能较快适应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工作,在各行各业的英汉翻译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更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翻译人才的要求。 八、相关课程衔接: 《语法》、《英汉文化对比》等 九、考核方式:笔试 十、教学纲目: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西翻译理论简史,明确翻译的定义和翻译的目的,熟悉翻译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纠正学生认为翻译就是一一对应的英汉转换和翻译课就是死板枯燥的理论教授的错误观念,使其认识到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介绍翻译的标准和译者的素质与条件,使学生改变翻译课枯燥难学的观念,同时感受到翻译的乐趣。 三、教学时数:4学时。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课课程代码:06401405 课程学时:56 学分: 3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师范、商务方向) 开课时间:三、四年级(2)、(1)学期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大纲执笔人:金惠康大纲审定人: 翻译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for Translation)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它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有英语翻译成汉语与汉语翻译成汉语,现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跨文化交际与障碍。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侧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在综合技能培养中的作用,说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说明本课程在对学生知识、能力、技能和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的具体要求。) 1.教学目的:翻译理论是翻译实践的指南。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系统地传授翻译基本理论,结合翻译实践训练、翻译方法和技巧,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的翻译能力。 2.教学要求:学生通过72学时的学习,能够了解国内外翻译研究动态,掌握翻译学的理论系统,并能熟练地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翻译理论;英译与汉译语基本实践 2. 教学难点:翻译的基本技能技巧;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讲授为主,课堂讨论,读辅导材料,写学习心得,参与翻译实践,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时分配) 本课程两学期,36课时/36课时,专题讨论1-3次,计9课时,考试2课时。 第一学期: 第一章汉字英词(Chinese Characters & English Words) 第二章汉英表达的不同(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ng Ideas) 第三章汉文明礼貌语言(Chinese Language of Respect & Humanity) 第四章中国文化(Chinese Culture) 第五章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社会架构(Chinese Soc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第六章现代说法反映现代社会(Modern Sayings Reflect Modern Life) 第七章语言,文化与社会(Language,Culture & Society) 第八章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九章语言与翻译(Language & Translation) 第十章翻译技巧杂谈(一)(On Skills of Translation)(1) 第十一章翻译技巧杂谈(二)(On Skills of Translation)(2) 专题讨论一: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 专题讨论二:岭南文化翻译讨论 第二学期: 第一章跨文化传播与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第二章跨文化差异与融合(Intercultural Difference and Integration) 第三章跨文化理解与翻译(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及答案讲解

翻译理论与实践试题 一、选择题(在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20% 1. 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思想。 A. 鸠摩罗什 B. 玄奘 C.安世高D。释道安 2. 严复说的“一名之立,旬月踟躇”是指---------------------。 A. 翻译一部书要化一个月时间作准备 B 翻译一个术语往往要考虑很久 C.只有化苦功才能翻译成一部名著 D.书名的翻译颇费思量 3..下列四句,----句的表述是不正确的。 A. 鲁迅提出过“宁信而不顺”的翻译观点。 B. 马建忠主张“善译”的翻译标准。 C. 钱钟书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D. 傅雷认为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形似”。 4.下列四位翻译家中,英译《红楼梦》的是------。 A. 林语堂 B. 杨宪益 C. 杨必 D. 鲁迅 5.英国语言学家M.A.K.Halliday提出的构成语境三要素中,fields of discourse指---------------------------。 A. 交际内容 B. 交际方式 C. 交际风格 D. 交际地点 6. 多用被动语态是----------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语法特点。 A. 广告英语 B. 科技英语 C. 新闻英语 D. 法律英语 7. “意译”是指译文从意义出发,要求将原文的意义正确表达出来,不必拘泥于------的形式。 A.词句 B. 词句和比喻 C. 各种修辞手段 D. 词、句、以及各种修辞手段 8.. ------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全部戏剧作品。 A. 朱生豪 B. 卞之琳 C. 梁实秋 D. 林语堂 9. fast, firm, secure三个同义词中,firm的正规程度介于前后两者之间,由此可以判定,它最有可能源自------。 A. 法语 B. 拉丁语 C.盎格鲁-撒克逊语 D. 德语 10. 下列四种“语体”中,--------的语言最为正规。 A. 广告英语 B. 法律英语 C. 新闻英语 D. 科技英语 二、问答题:30% 1. 为什么严复要在他的翻译标准中加上一个“雅”字?你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怎样理解 这个“雅”字?

汉英翻译教程

《汉英翻译教程》 练习1 1、翻译的任务是什么? 2、翻译有哪几种种类? 3、翻译的标准是什么? 4、如何正确理解和表达? 练习2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词的选择和搭配: 1、那个受惊的小孩紧紧抓住他母亲的手。 2、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为人民服务的事业。 3、新生儿需要细心护理。 4、该委员会由五人组成。 5、我借一下你的电话好吗? 练习3 翻译下列各句,根据需要增补适当的词语: 1、中国总是要前进的。 2、你想看这本书,就先看吧。 3、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4、他们一听说有新任务就坐不住了。 5、只要中国人民积极奋斗,这个宏伟的战略目标是能够达到的。练习4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省略: 1.新老干部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2.他一开口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 3.每条河流都有上游、中游和下游。 4.一五一十地都给父母讲了。 5.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练习5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划线部分词类的转换: 1.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3.我们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 4.我们科学研究发展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5.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练习6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划线部分在句中的位置: 1.他们最近的成就表明他们所取得的巨大进步。 2.这是唯一可能的解决的办法。 3.不论晴雨,我们明天非去不可。 4.我们必须清楚了解所有牵涉到的问题。

5.我率领的部队南征北战,越战越强。 练习7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运用语态变换的方法:1.关于这个问题,已经说得很多了。 2.医院立即收下那个重伤的男孩。 3.认识落后,才能改变落后。 4.这篇文章需要再润色一下。 5.他的话使我感到莫名其妙。 练习8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恰当运用正说与反说的技巧:1.他的暗示没有引起我的注意。 2.你恐怕弄错了。 3.他不在,我感到很寂寞。 4.只要他没有病倒,他是不会不来的。 5.是重力使我们不致于从地球上抛出去。 练习9 采用适当的方式翻译下列无主句: 1.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2.前头坐着一位老人。 3.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5.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练习10 将下列汉语省略句译成英语省略句: 1.妈妈买了一架电视机。 2.象是要下雨的样子。 3.多年来一直喝这种苦药,我真是喝够了。 4.他有自己的打算,但不愿向别人谈论。 5.这件事你不懂,就别再操心了。 练习11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得”字句补语的译法:1.她伤心得大哭起来。 2.床收拾得很整齐。 3.他兴奋得说不出话来。 4.他累得走不动了。 5.她的头发长得几乎拖地了。 练习12 翻译下列各句,注意“把”字词组的译法:1.今天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2.他们把我们看做自己家里人。 3.不要把你的衣服弄脏了。 4.母亲把孩子叫回来复习功课。 5.那意味着把工作交给他了。

翻译理论与实践(高校英语专业珍贵教案)

第二章 翻译的实质和任务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或交际活动,其实质是双语间意义的对应转换。“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Nida) 意义的本质是语言符号在交际事件中的信息载荷。 语言符号的意义潜势具有随意性同时又具有社会性。 语言符号的意义具有一定的个性化色彩,同时还具有多层次性。 意义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本章从翻译的实质及要求考虑,采用以下分类方式: 1、概念意义(conceptive meaning); 2、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 3、形式意义(formal meaning); 4、风格意义(stylistic meaning); 5、形象意义(figurative meaning); 6、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 一、概念意义(指示意义、认知意义) 概念意义指将词或片语同现实世界或虚构或可能实现的世界的现象联系起来的那部分意义。 (That part of the meaning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relates it to phenomena in the real world or in a fictional or possible world.) 概念意义是语言信息的核心和主体。它包括词、词组、句子及超句群的语义内容。 语义内容有两层意思:1)表达了什么;2)怎么表达的。 理解是翻译的基础 1. We are in good shape. 2. The Voice of the Turtle 3. The Prodigal Daughter 4. I love her dearly. She loves me some. 5. Anna was thin and black, a very umbrella of a woman. 概念意义的转换是全部意义转换的基础,轴心和主体。 二、语境意义 任何词语、语句、语段都必须处在特定的词语联立关系即上下文中,又受到特定的,大于上下文、扩及相关的社会交际情景即广义的语境调节。语境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 “Each word when used in a new context is a new word.” Firth 语言内语境(intralinguistic context)实现语言内关系意义层。 1. The author’s fingerprint is quite obvious in all of his works. 作者的特色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语言外语境(extralinguistic ~)实现语言外关系意义层。 1. A. Mary can make better cakes than me! B. Nonsense, my dear; I don’t think Mary’s cakes were any better than yours. 2. I pity you! 语言内语境对意义的调节机制涉及词语的情态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以及句子及超句群在特定的集约形式中的意义。 语言外语境对意义的调节机制,涉及词语在特定环境中所产生的意义,以及社会功能意义,也就是情景意义。

翻译实践类开题报告模版doc

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节选)翻译报告 A Translation Project Report for Outline of the National Medium-and Long-Term Program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xcerpts) 1. 论文简介: 本次翻译项目有两部分组成:首先是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进行汉译英的翻译实践。其次,根据此次翻译实践撰写一篇相关的翻译报告。长期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大多是针对文学翻译,由于文学翻译和时政文本翻译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适用于文学翻译的理论往往无法直接应用于时政文本的翻译。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上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与日俱增,时政文本作为对外宣传的重要材料,其翻译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探讨适合时政文本翻译的方法,本文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翻译文本,借助英国翻译学家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理论和美国翻译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这理论对时政文本的翻译特点和技巧进行初步研究和探索,并试图通过这些理论来解决政论文翻译中遇到的问题,目的是探究针对政府文件的若干有效翻译策略和方法,提高笔者的翻译实践能力。翻译报告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翻译项目介绍,包括文本选择,项目目的,项目意义以及报告结构。第二部分,研究背景,包括理论介绍,文本内容,文本特点分析以及翻译时政文本应注意的问题。第三部分,翻译过程,即理论联系实践部分,主要包括准备工作,以及在文本分类理论和动态对等理论下对翻译中遇到的难点如何解决,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第四部分,项目总结,包括翻译心得,经验教训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 2. 材料简介: 2.1 翻译文本的选择: 在本次翻译项目中,笔者选取了由国务院2012年7月2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作为翻译文本。对其中的……内容(共计……字左右)进行了翻译。文章主要是对未来11年中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可操作性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1)水平目标 本课程现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定位为省级重点建设或精品课程。 A.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式现代化精品课程。 B.1-2年内申报成功校级精品课程,5年内力争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C.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生一名校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1-2名。2)类型目标 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 二、课程描述 1)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翻译理论学习, 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 流派, 代表人物进行大致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翻译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 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本课程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

译实践,使学生实际翻译水平提高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课程将运用翻译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技巧,然后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初步掌握英汉和汉英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并具备相关英汉口笔互译的能力。课程细分目标任务如下: 笔译: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口译: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现场口译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翻译是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和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双语基础。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着重翻译理解与表达两大方面,它与其它专业课程如:综合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等密不可分,它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中英文能力为基础。此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文化学、语言学和文体学知识。 三、课程建设主要任务分解与落实 1)课程负责人 李特夫

(完整word版)翻译理论与实践试卷及答案

I.Questions:(5×4, 20%)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give a brief answer. 1.Of the two languages,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has more inflections than the other? What can be the strategies in translation? 2.Which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aratactic Chinese and hypotactic English? What is a necessary strategy in translation? 3.In which language is the order of the linguistic elements relatively flexible, Chinese or English? What can be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4. English sentence often has its focus in the head, what about Chinese? How can such sentences be best translated? II. English-Chinese Sentence Translation:(5×5, 得分评卷人 25%)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parts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from English into Chinese. (1) A recent phenomenon in the choice of careers on the part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the increasing trend towards big companies. Few are interested in research fields. This is an unavoidable problem in a materialistic society. (2) Tempting salaries and fringe benefits are offered by big companies to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o recruit students before they have completed their studies.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C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22110280 课程总学时 32 周学时 2 学分 1.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英语专业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笔头英汉翻译的基本能力。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译汉的能力。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3、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本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开设。学生在修该课程之前已修完综合阅读,综合英语,语法学,词汇学,英美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都为学生修该课程奠定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该课程又是学生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和反映,它的开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它与英美文学,语言学,口译,高级英语等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4、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采用孙致礼编著的《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教学参考书 Baker, Mona. 2001. In Other Words: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assnett S, Lefevere A. 2001. Constructing Cultures: 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Brown Gillian & Yule George. 1983. Discourse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Catford, J.C. 1965.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tim B. 200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Translation Theory and Contrastive Tex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