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脾固本贴经皮给药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30例疗效观察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

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观察郭维军【摘要】目的现察七味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运用黄连素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七味白术散加减,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各行1次主要症状评分.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味白术散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症状.【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0)009【总页数】3页(P175-177)【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七味白术散;脾胃虚弱证;疗效观察;党参;茯苓;白术【作者】郭维军【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中西医结合医院,浏阳市中医医院,湖南,浏阳,4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4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近年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
本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西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多以对症处理为主[1]。
我院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IBS属脾胃虚弱型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皆来源于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和住院病人,年龄20~61岁,按Doll氏分组法,随即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 18~60岁,病程 0.5~10年;对照组 30例,男 16例,女14例,年龄20~57岁,病程0.5~8年。
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诊断标准[2]:病程半年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并伴有下列特点中至少2项:(1)症状在排便后改善;(2)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3)症状发生伴随粪便性状改变。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得舒特治疗。
结果:治疗4周后计算疗效指数,治疗组疗效指数为90.10%,显著高于对照组76.73%;同时在腹胀、腹泻、腹痛、情绪障碍等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IB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痛泻要方加减;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临床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tablebowelsyndrome,IBS),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反复腹痛、腹胀,伴有排便次数和性状的异常,但无形态和生化学异常改变。
由于病因不明,现代医学尚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
我们运用痛泻要方加减治疗3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其中治疗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在25~28岁,平均37.5岁;病程1~10年,平均3.55年。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2~57岁,平均38.26岁;病程1~9年,平均3.42年。
1.2诊断标准病例诊断按罗马国际标准(1998)[1],即有腹痛不适,排便后缓解,并大便频率或大便性状改变,持续或反复发作时间3个月以上,经内镜、X线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腹痛不明显者,符合以下5项之中的2项者:①排便频率改变;②大便性状改变;③排便异常;④粘液便;⑤腹胀气等症状至少在1/4时间出现维持3个月以上者。
中医辨证标准:常因抑郁恼怒或精神紧张而发病或加重,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肠鸣矢气,伴少腹拘急,胸胁胀满,暧气少食,痢下粘液。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细。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以痛泻要方加减:白术18g,白芍12g,陈皮9g,防风12g,山药18g,生麦芽15g,郁金9g,合欢皮12g,甘草6g,每日1剂,连服4周,不再服用其它药物。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

202丨年5月第30卷第2期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MUC(Natural Sciences Edition)May, 2021Vol. 30 No. 2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研究进展杨秀娟、杨晓轶\李玉霞2,李灿3,海云翔1(1.甘肃中医药大学,兰州730000; 2.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兰州730020;3.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通榆卫生院,盐城224000)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主要从中药穴位贴敷疗法的应用现状及小儿腹泻的发病机理、治法方药、配伍、选穴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特点及优势,总结其临床应用成果,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中药穴位贴敷;小儿腹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036(2021) 02-0073-04小儿腹泻是临床儿科中常见多发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形状发生变化,并可能引发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生长迟缓等多种不良后果,已成为严重威胁小儿生命健康的主要 疾病之一[1)。
西医治疗主要对症及抗感染为主,抗生素治疗虽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由于耐药性和造 成肠道菌群紊乱的风险,长期应用存在一定隐患[2]。
中药穴位贴敷是将中药与液体辅料调和后外敷于 体表的穴位,使药物在特定部位吸收或传递至经络及脏腑发挥作用,可通过中药药性与经络腧穴的双重 作用而使疗效倍增。
中药穴位贴敷作为祖国医学特有的外治疗法,因应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副作用 小等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
本文在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以小儿腹泻、中药穴位贴敷、临床应 用等为检索词检索了 2005年至2020年的相关文献,进一步整理和分析了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 的应用研究。
1中药穴位贴敷概述中药穴位贴敷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依据,将中药作用于腧穴,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活血行气、调节脏腑、协调阴阳,达到外治内效,而起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的[4]。
行气消白汤治疗脾虚湿困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30例

1 . 3 . 1 对 照组
予 西医常规治疗 …。①激 素标准疗程治疗 :
强 的松首始剂量 1 m g / ( k g・ d ) , 每晨顿服 ( 足量激素 口服 8周, 必要 时可延长至 1 2周) , 足量治疗后开始缓慢减量, 每 2 ~3周 减原用量 的 1 0 % , 减至 2 0 m g / d时减量应更加缓慢, 最 后以最小 有效剂量 1 0 m g / d维持半年左 右。 每次减量前均应检查尿蛋 白。
1 . 云南省 中医医院, 云南 昆明 6 5 0 0 2 1 ;2 . 昆明市 中医医 院, 云南 昆明 6 5 0 0 1 1 关键词 :通 因通用;行气 消白汤;脾虚湿 困型;原发性 。 肾病综合 征
D 0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5 3 0 4 . 2 O 1 3 . 0 3 . 0 3 2
量、血浆 A L B 、总胆 固醇 ( T c ) 、三酰甘油 ( T G ) 、低密度脂蛋 白
胆固醇 ( L D L ~ C ) 、 S C r ;每周观察 2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改善情 况, 并按轻 、中、重度进行量化评分 。
i . 1 . 4 排 除标准
①血肌酐 ( S C r ) 11 > 3 3 p m o l / L 者 ;②感染 、
1 . 4 观 察 指 标
1 . 1 . 2 中医诊 断标准 依据 《 中医。 肾脏病学 》 相关标准 辨
证 为脾 虚湿 困证 。症 见:浮肿, 按之 凹陷不 易恢 复, 腹胀纳少, 面色萎 黄, 神疲乏力, 尿少色清, 大便或溏, 舌质淡, 苔 白腻 或 自 滑, 脉沉缓或沉弱 。
・
7 8・
C hi nes e J o ur n al O f I n f or mat i o n o n T C M
婴幼儿湿疹中医外治研究进展

婴幼儿湿疹中医外治研究进展董凡】,张慧I,黄博明2,樊新荣彳(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陕西咸阳712000;2冲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北京100700;3.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中图分类号]R275.982.3[文献标识码]A 湿疹是好发于1~2岁及以下的婴幼儿,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医外治法疗效显著,接受度高丄。
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婴儿湿疹属中医“奶癣”范畴。
《外科正宗•奶癣》载:“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熔,遗热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滋成片,[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3-0514-03睡卧不宁,瘙痒不绝。
”认为胎毒遗热与此病的发生相关。
《幼幼新书》云“奶癣脾积热气行”。
指出奶癣的病因为脾胃积热。
可见湿疹源于孕母嗜食无度遗热毒于胎儿,小儿饥饱不知饮食失节,脾胃受损湿热内蕴,又复感风热之邪所致。
楼延丞认为婴儿湿疹病因由内外湿热相搏结所导致,内生湿热多因孕母过食辛燥热之物致胎儿湿热困脾,外感湿热因婴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元气未充易受[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和亚健康科学研究院科研项目(190102004)[通讯作者]樊新荣[参考文献][1]李少林,周琦.实用临床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665.[2]林霜,魏克民.魏克民对恶性腹水的辨证施治[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4,37(2):17-18.[3]张庆林,刘丽星,王耀熔,等.“平衡阻断”法治疗恶性腹水经验探析[J].北京中医药,2018,37(12):1157-1159.[4]毕磊.健脾利水方配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水4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8):26-28.[5]冯高飞.升清降浊汤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腹腔灌注对恶性腹水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1):36-39.[6]林麟,蒋凉凉,胡岗,等.十枣汤联合氟尿喀啜配合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腹水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39-41.[7]赵怀玉.艾迪注射液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伴恶性腹水的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27(23):43,52.[8]孟庆杰.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益气养胃汤治疗晚期胃癌伴有恶性腹腔积液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9):139-141.[9]王媛.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腹腔积液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5):25-28.[10]周永红,张风宾,赵飞.康莱特注射液联合顺縮腹腔灌注治疗胃癌恶性腹腔积液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9,40(8):1821-1823.[11]陆佩知,徐丽,杨会张,等.鸦胆子油注射液联合氟尿喀陀及顺餡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1):167-168.[12]尤振宇,刘洋,苏晓辉,等.斑螯酸钠维生素B6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恶性腹水[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9):73-75,79.[13]杨冬野,焦洋,杜志坚,等.猪苓多糖注射液联合顺銷腹腔给药治疗胃癌腹腔积液患者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8,40(5):725-727,731.[14]刘丹,姚军,邓海燕.利水膏联合艾灸治疗大肠癌晚期恶性腹腔积液[J].中医学报,2018,33(7):38-40.[15]江烽,洪芦鱼,曾水成.中药脐疗联合艾灸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6):133-135.[16]王文,司文涛,杨萍,等.消胀利水散外敷联合艾灸治疗脾肾阳虚证胃癌腹水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9,60(16):1389-1394.[17]王佛有,李戈.实脾消水散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恶性腹腔积液20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2):45-47.[18]苏婉,龚亚斌,王立芳,等.皮硝大黄粉外敷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恶性肿瘤腹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8,40(1):87-90.[19]许建新,王燕山,饶爱华,等.腹水消外敷治疗晚期肿瘤恶性腹水9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6):416-417.[20]曹玉婵,田叶红,张巧丽,等.针灸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0,13(5):880-882.[21]苏场茗,黄金昶.针刺治疗原发性卵巢癌癌性腹水27例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收稿日期]2020-08-10外邪侵袭。
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研究概况

2.1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源远流长,自古以来 广泛用于疾病治疗中。此疗法基于中医经络学说, 将 药 物 研 末 后 ,与 水 、醋 、酒 等 混 合 调 成 糊 状 ,或 用 呈凝固的油脂、黄醋制成软膏,通过经络辨证,直接 贴敷穴位而发挥疗效。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起效迅 速、适应证广、用药安全等优点[19]。熊燕[20]报道予 阿奇霉素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MPP,敷贴于天突、大 椎 、膻 中 、双 侧 肺 俞 、涌 泉 、阿 是 穴(肺 部 啰 音 明 显 处)等,获得满意疗效。张梅[21]在小儿 MPP 的治疗 中 ,主 张 在 对 症 支 持 治 疗 基 础 上 ,在 患 儿 双 侧 肺 俞 穴 加 用 中 药(组 成 :麻 黄 、金 银 花 、黄 芩 等)贴 敷 ,取 得 较 好 疗 效 。 李 菲[22]应 用 自 拟 穴 位 贴 外 敷 于 双 侧 肺 俞 、丰 隆 及 涌 泉 穴 ,研 究 表 明 其 能 明 显 改 善 患 儿 症 状 以 及 显 著 缩 短 疾 病 的 病 程 。 张 伟 等[19]运 用 穴 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 MPP,取患儿双侧涌泉、足三 里穴位,研究显 示 患 儿 各 项 症 状 消 失 时 间 均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P<0.05)。 2.2 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 下,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辨证施治,于小儿体表 穴位及部位施以手法,达到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目 的 。 郑 雪 玲[23]运 用 小 儿 推 拿 法 联 合 阿 奇 霉 素 治 疗小儿 MPP,结果表明在阿奇霉素的基础上加用小 儿推拿,疗效满意。田沁等[24]运用阿奇霉素及小儿 推拿治疗小儿 MPP,结果提示,研究组患儿的 CD4+
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 MPP,发现热毒宁注射液能够 提高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 炎 症 反 应 及 调 节 免 疫 功 能 有 关 ,且 无 明 显 副 反 应 。 罗 玉 君 等[16]使 用 阿 奇 霉 素 联 合 喜 炎 平 注 射 液 治 疗 小儿 MPP,临床疗效结果提示,与单用阿奇霉素对 比 ,联 合 应 用 喜 炎 平 注 射 液 组 在 总 有 效 率 、退 热 时 间、咳嗽好转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及胸片恢复 时间等方面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聂 亚 玲[17]使 用 阿 奇 霉 素 联 合 痰 热 清 注 射 液 治 疗 小 儿 MPP,结果显示痰热清注射液合并阿奇霉素治疗 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达 98.48%,显著高于阿奇霉素 序贯治疗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郭 红 云[18]应 用 黄 芪 注 射 液 联 合 阿 奇 霉 素 治 疗 小 儿 MPP 34 例,对照组 34 例予以西医常规治疗,结果观 察组痊愈 25 例,有效 8 例,总有效率为 97%;对照组 痊愈 20 例,有效 10 例,总有效率为 88.2%;两组总有 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30例临床疗效观察周博;颜红【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年(卷),期】2012(29)4【摘要】[目的]观察以疏肝健脾法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结合抗抑郁西药氟西汀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6—12月期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房及门诊连续就诊的患者6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氟西汀胶囊,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在治疗后2、4周时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减分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减分疗效均不断提高,并以治疗组的前后变化为明显,两组在治疗后第2、4周时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有显著差异,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不良反应较少,中药可以减轻西药的不良反应。
[结论]治疗组在加用中药复方快胃舒肝丸后,能够更有效的改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所伴发的消化系统症状,从而能够更好的改善精神症状。
【总页数】3页(P329-331)【关键词】抑郁症;肝郁脾虚型;疏肝健脾;快胃舒肝丸【作者】周博;颜红【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身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相关文献】1.舒郁合剂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J], 郭金洋;杨阳;刘瑶2.加减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智龙;吴正国3.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 [J], 蔡娥4.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J], 刘丹5.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及对炎性因子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J], 周世龙;濮孝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诊疗过程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诊疗过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减少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本文就婴幼儿呼吸道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了的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将我院在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给予对照组患儿服用西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中药辨证治疗。
结果120例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诊治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
1.2诊断标准在针对本组的120例患儿进行诊断和过程中,主要以以下几点标准作为衡量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判定标准,分别为:①患儿在本次诊断前已有1次或1次以上的呼吸道、胃肠道感染既往史;②发病过程中出现食欲不振、发热、咽痛、腹泻、腹痛、全身酸痛、以及咳嗽、呕吐、头痛等症状和体征;③患儿由于发病导致体重下降,低于同期儿童体重的正常标准,成长和发育缓慢;④包细胞分类计数检查结果偏低或增多,不符合正常范围[2]。
1.3方法1.3.1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的方式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治疗,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患儿服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治疗或尼美舒利缓释片进行治疗。
1.3.2观察组针对观察组的患儿,采用中药辨证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
给予患儿服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具体的药房和用量为:麝香9g、菊花9g、苏梗6g、荆芥穗3g、连翘9g、生石膏9g,每次0.3-0.6g,每天冲服2-3次[3];同时服用香砂养胃丸进行联合治疗。
1.4观察指标在120例患儿接受治疗后,对120例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
1.5疗效判定标准120例患儿在接受治疗后3d内,食欲不振、乏力、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彻底消除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患儿在接受治疗3-7d内,食欲不振、乏力、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彻底消除,或得到明显控制和改善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患者在接受治疗7d后,有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甚至加重的治疗效果为无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和患 病后 的 不合 理 用 药 有关 [ ] 2 。小 儿 感 染 性 疾 病常伤 及脾 胃导 致 脾 胃虚 弱 , 脾 胃虚弱 又会 加 重 而
感染病 情 , 致病 程迁延 。为 了更 好顾 护/ D 后 导 bJ 的“ 天之本 ” 使 J J 感染 性 疾 病 早 日痊 愈 , 减 少 并 发 , bL 并 症 的发 生 , 者遵 循 中医“ 未病 ” 笔 治 原则 , 采用 早期 干 预的方 法 , 用 自拟 “ 脾 固本 贴 ” 使 暖 通过 经 皮 给 药 治
主症 为食 少 、 胀 、 溏 、 怠 乏力 , 质 淡 红 , 腹 便 倦 舌 苔薄
白, 弱 ;4 患 儿家 属知 情 同意 。 脉 ()
1 4 排 除标 准 ( ) 并有心 血管 、 、 . 1合 肝 肾和造 血 系
统等 严重 原发 疾病 者及 精神 系统疾 病者 ;2 观察期 () 间未 按规 定用 药 、 法 判 断 疗 效 或 资料 不 全 影 响疗 无
生垦生酉匿结佥』型学 21 年 8月第 4 02 卷第 4 期 C i Pd tIt r r iWet dA g21 ,0 4N . h ei rne a t s Me, u 02V 1 , o4 n a g T d
暖脾 固本 贴 经皮 给药 治 疗 s J 感 染 后 脾 虚 ] L  ̄ 综合征 3 疗 效 活 菌 片 口服 , 3周 为 1个 疗 程 , 比较 两 组 临 床 疗 效 。结 果 ( ) 察 组 总 有 效 率 9 . 1观 67 (9 3 ) 高 于对 照组 6. (9 3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0 , 3 3 1 /0 , P<O 0 ) ( ) 疗 后 观 察 组 I 症 状 积 分 低 于 .1。 2治 临床
2mL配 置成 浓缩 液 , 浓 缩 液浸 润 药 贴 , 入 两 电 将 置 极贴 片 中。选 穴 : 中脘 、 足三 里 。用 S - 型 经 皮 给 LI I
1 1 临床 资料 2 0 — 7 2 1— 2 州市 中 医 院门 . O90 /00 1福
张 南 , 李 君 君 , 原 丹 , 沈 聪
作 者 单 位 5 0 1福 建 福 州 , 州 市 中 医 院儿 科 300 福
作 者 简 介 : 南 ( 94 )男 , 教 授 、 任 医 师 。 研 究方 向 : D 系 、 系疾 病 的诊 断 与治 疗 , — i Ljnu 5 7 ia cr。 张 15~ , 副 主 t 肺 bJ 脾 E mal i jn 0 ( n .o ; u  ̄s n
对 照 组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O 0 ) 治 疗 后 两 组 临 床 症 状 积 分 均 低 于 治 疗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差 P .t; 差 P
0 O ) 3 观 察 组 在 改 善 脾 虚 主 要 症 状 如 厌 食 、 便异 常 、 腹 胀 痛方 面 均 好 于 对 照 组 , 异 均 有 统 计 学 意 . 1 。( ) 大 脘 差 义 ( < O 0 ) 结论 暖脾 固本 贴 经皮 给药 穴 位 敷 贴 治 疗 / J 感 染 后 脾 虚 综 合 征 疗 效 较 好 , 对 脾 虚 症 状 P .1。 bL 其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暖 脾 固 本 贴 穴 位 敷贴 治疗 小儿 感 染 后 脾 虚 综 合 征 的 疗 效 。 方 法 fJ 感 染 后 脾 l L ,
虚综合征患儿 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 O O例 。 观 察 组 给 予 暖脾 固 本 帖 敷 贴 穴 位 。对 照 组 给 予 双
( 00 )具有 可 比性 。 P> . 5 ,
1 2 诊 断标准 根据 《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 》 中脾气 虚证 的诊断标准嘲及孟仲法的标准Ⅲ拟定 。 1 3 纳入 标 准 ( ) 合t J 感染后 脾 虚综合 征 的 . 1符 bL 诊 断标准 ;2 年龄 3 l () ~ 4岁 ; 3 患 儿 处 于缓 解 期 , ()
效判 断者 。
1 5 治疗 方法 . 1 5 1 观 察组 给予 暖脾 固本帖敷贴 穴位。暖脾 固 . .
疗 s J 感染 后脾 虚综合 征 , bL 临床观 察疗 效显 著 , 总 现
结报道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本贴配方 : 蜜黄芪 、 莱菔子 、 白术 、 术 、 炒 炒 苍 吴茱萸 、 干 姜、 白胡椒 、 丁香 。采用 免煎颗 粒 ( 东一 方制 药有 公 广 限公 司 , 批号 :0 967 ) 200 15 。上述 药材 各取 1g 用 温水 ,
的改善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 键 词 】 脾 虚综 合 征 ; 感 染 性 疾 病 ; 暖脾 固本 贴 ; 穴位 敷 贴 ; 经 皮 给 药 ; 外 治 法 ; 儿 童 关
d i1 . 9 9 j is . 6 4 3 6 . 0 2 0 . 1 o :0 3 6 /.s n 1 7 — 8 5 2 1 . 4 0 7
【 图分 类 号 】 R 5 . 【 献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1 7 — 8 5 2 1 ) 4 0 2 — 3 中 2 63 文 文 6 4 36 (0 2 0 — 3 80
感 染后 脾虚 综合 征是 指/ J 在一 次或 多次 急性 bD 或亚 急性感 染后 不久 产生 的_组 与“ 虚证 ” 似或 脾 相 以“ 虚证 ” 脾 表现 为 主的综合 证候 群 。它包括 了/ L bJ 在长期 反 复 感 染 后 所 出现 的征 象口 。多 数 医家 认 ] 为, 感染 后脾 虚综 合 征 的发 生 主要 与小 儿 的体 质 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