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价值
囊性肾癌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诊断分析

囊性肾癌的超声、CT及MRI影像学诊断分析郑娟娟;何雨;胡冬梅;金春香【摘要】囊性肾癌是指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或囊实混合性的一种较少见的肾细胞癌,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单房囊肿型肾癌极易误诊为肾囊肿.本文主要总结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并对近年来超声造影新技术对囊性肾癌的诊断价值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18)001【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囊性肾癌;超声检查;造影剂;CT;MR【作者】郑娟娟;何雨;胡冬梅;金春香【作者单位】130033 长春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130033 长春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130033 长春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130033 长春市,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超声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R445.1ABSTRACT 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CRCC)refers to a relatively rare,special type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the cystic or mixed imaging performance.Due to its complex and varie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early single room cyst type of kidney cancer can easily be misdiagnosed as renalcyst.In this paper,the imaging performance of CRCC is summarized,the value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RCC is reviewed.KEY WORDS Cystic renel cell carcinoma;Ultrasonography;Contrast agent;CT;MRI囊性肾癌是指在影像学上呈囊性改变或囊实混合性改变并经病理证实的肾癌,约占肾癌的10%[1]。
囊性肾癌的CT征像分析(附6例报告)

囊性肾癌的CT征像分析(附6例报告)王骋;刘江勇;李亚英【期刊名称】《贵州医药》【年(卷),期】2018(042)010【总页数】2页(P1261-1262)【关键词】肾脏;囊性肾癌;计算机体层成像;诊断【作者】王骋;刘江勇;李亚英【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贵州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囊性肾细胞癌(CRCC),简称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工作中较少见。
术前囊性肾癌的正确诊断对手术医师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极有帮助。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例CRCC患者的CT表现,以期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例囊性肾癌均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4例,女2例。
年龄24~77岁,6例均为单发,左肾4例,右肾2例。
临床症状多以腰痛,血尿,腹部包块就诊,其中1例为无症状体检发现。
6例CRCC其中肾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1例。
临床TNM分期中,4例为T1N0M0,2例为T2N0M0。
1.2 检查方法检查设备为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16层螺旋CT和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64层双源CT。
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和动态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静脉期和排泄期分别为经肘静脉注入造影剂后35 S、70 S和240 S。
增强后肿瘤实性成份强化CT值<20 Hu定义为轻度强化,强化CT值20~40 Hu范围内定义为中度强化,强化CT值>40 Hu定义为明显强化。
2 结果6例中,肿瘤大小2.0~12.6 cm不等,其中<7 cm者4例, >7 cm者2例,形态圆形或卵圆形,肿瘤边缘光滑4例,不光滑2例,5例为多房,1例为单房,囊壁厚薄不均,壁最厚处0.4~2.1 cm不等,4例可见壁结节,1例可见钙化,囊内容物以水样或稍高密度为主,密度欠均匀,平扫CT值范围2.0 Hu~39.4 Hu,增强检查后6例肿瘤实性成份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轻度强化1例,中度强化3例,明显强化2例。
肾囊性病灶的CT影像分析

肾囊肿是肾脏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过去用静脉肾盂造影易漏诊,随着CT 扫描的普遍应用,小的无症状的囊肿均可被发现,一般无需处理,大的有症状囊肿经发现必须处理。
过去应用手术方法处理,近年来我院在CT 引导穿刺下作硬化剂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对这些病例作影像资料分析如下。
1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9例病例,男37例,女22例;年龄范围25-78岁;双侧囊肿19例,单侧囊肿40例,多发囊肿21例;合并多囊肝4例,囊肿破裂、结石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各1例;囊肿穿刺范围大小为2.5-14cm ;其中圆形49例,囊壁钙化、高密度囊液各3例,葫芦形、分隔各2例;囊肿CT 值范围-2.75-19.8Hu ;59例均做了平扫+增强。
1.2方法用GE64排螺旋CT 对59例肾囊性病灶采用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
平扫用于显示结石、钙化及出血,常规应行增强扫描,用非离子型对比剂60-100ml 静脉快速注射,每秒1.5-2ml ,注射45-60s 后扫描,采用螺旋CT 动态增强双期扫描效果好。
通常在肾脏CT 平扫基础上静脉团注对比剂,分别在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扫描。
肾皮髓质期选择在肾皮质强化接近最明显时开始,通常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20-25s 开始扫描,在20-40s 内完成扫描,此期持续约40s 。
肾造影期在对比剂注射后70s 开始,不应晚于180s ,此期主要反映对比剂在肾间质内再分布,肾皮质与髓质均强化,肾髓质病变在此期显示最好。
螺旋CT 增强扫描肾皮髓质期和肾造影期相结合能提高检出病灶的敏感性,有助于肾囊性病灶的鉴别分析。
211结果本组病例肾实质囊肿55例,囊性肾癌2例,肾盂旁囊肿1例,肾盏憩室1例。
肾囊性病灶的形态多种多样,本组根据穿刺情况多选择大的单纯囊肿。
因此病例中圆形的单纯囊肿占多数。
3例高密度囊液,其中2例为等性高密度,CT 值25-30Hu ,囊液黏稠如清漆,1例为高密度囊液,CT 值为80Hu 。
11例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11例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周世英;何书明【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24(64)3【摘要】目的总结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MCRNLMP)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
方法对11例MCRNLMP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MCRNLMP患者11例,8例体检时偶然发现,3例因腰部胀痛就诊发现。
11例彩超示囊性肿块,囊内可见分隔,其中5例分隔及囊壁可见血流信号。
11例CT平扫示边界清晰内有分隔的囊性占位,其中9例增强扫描示囊壁、分隔或结节不同程度被强化。
术前诊断ⅡF类囊肿2例、Ⅲ类7例、Ⅳ类2例。
2例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7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后,其中1例二次行开放根治性肾切除术,另1例未接受任何治疗。
术后11例病理证实为MCRNLMP,镜下可见纤维结缔组织囊壁和分隔,壁内和分隔表面散在分布胞质透明的癌细胞,免疫组化示:CK8(+)、PAX-8(+)、Vimentin(+)及EMA(+)。
6例TNM分期为T1N0M0,5例为T2N0M0。
11例患者随访至今,均未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MCRNLMP的诊断应结合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综合判断,对可疑肿瘤患者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主要为肾切除术或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页数】3页(P72-74)【作者】周世英;何书明【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1【相关文献】1.冷冻病理诊断低度恶性潜能多房性囊性肾肿瘤1例2.低度恶性潜能多房性囊性肾肿瘤临床病理分析3.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合并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1例报告4.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与多房囊性肾瘤的MRI鉴别诊断价值研究5.超声造影检查和增强CT检查在诊断低度恶性潜能多房囊性肾肿瘤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

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应用研究于艳艳;于龙;王大伟【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10)16【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囊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
方法 46例肾脏囊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
结果 46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为肾脏良性肿瘤的有18例(39.13%),包含单房性肾囊肿11例(23.91%)、多房性肾囊肿7例(15.22%);恶性肿瘤有28例(60.87%),包含多房囊性肾癌7例(15.22%)、单房囊肿型肾癌10例(21.74%)、囊实型肾癌11例(23.91%)。
造影剂超声增强方式显示为快进快出14例(30.43%)、快进慢出16例(34.78%)、慢进快出8例(17.39%)、慢进慢出6例(13.04%)、等进等出2例(4.35%)。
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能够动态、客观的显示患者肾脏内部血流的灌注情况,应用于肾脏囊性病变的诊断效果十分显著,值得积极应用和推广。
【总页数】2页(P16-17)【关键词】超声造影;肾脏囊性病变;应用效果【作者】于艳艳;于龙;王大伟【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淮河医院B超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J], 忻晓洁;毛怡然;张晟2.探讨超声造影在肾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J], 谢媛媛;薛改琴3.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J], 陈王挺4.超声造影在肾脏囊性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 [J], 刘灵川;董征程5.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效能比较 [J], 刘雪;高银;杨崇一;陈建科;胡增刚;杨丰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肾脏囊性肿块的影像鉴别

肾脏囊性肿块的一个实用方法(北美放射学会进修课程)肾囊肿的病理学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已经描述的很详细了。
一个充满液体的病变,如果具有下列特征之一:钙化、CT图像上呈高度衰减(CT>20HU)、MRI图像上不是典型水样信号强度、分隔、多房、强化、囊壁厚、结节形成等,则被认为是囊性肿块,而不是单纯性囊肿。
引起肾囊性肿块有两个重要原因:复杂的单纯性囊肿(如囊肿合并有出血、感染或缺血)或囊性肾癌。
对这些肿块进行放射学评价时,应用最佳的成像方法是很必要的。
将具有钙化、高度衰减或高信号强度、分隔的肿块分别归类为良性(不需进一步评价)、需要随访者(可能为良性)或者需要手术者。
需要手术的病变在显微镜检查时可能是良性,也可能为恶性。
具有多房的、显示有强化的、囊壁增厚或有结节形成的肿块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当肿块具有多个特征时(如钙化、强化),应该根据其最具侵袭性的征象,对肿块进行处理。
而且,不同的成像方法评价病变出现冲突的表现时,应该根据具侵袭性的征象进行处理。
引言对肾囊性肿块病理特征的了解有助于理解他们的影像学特征。
不复杂的肾囊肿是最常见的充满液体的肾脏病变。
肾囊肿在一般人群很常见,许多老年患者在做CT检查时发现的。
当各种成像技术都符合标准时,普遍认为娴熟的超声扫查、CT、MRI等检查方法对其诊断准确率可达100%。
单纯性肾囊肿几乎没有恶变可能。
少数情况下,如合并有出血、感染、炎症、缺血时,单纯性囊肿就会很复杂。
这些情况下,存在宿主修复反应:炎症细胞、肉芽肿及新生的血管。
修复反应的结果:大体观察时,复杂囊肿出现钙化、出血、分隔、壁增厚、或结节形成。
约10%肾癌最初表现为充满液体的囊性肿块,表现单房或多房。
多房性囊性肾癌可能是肾癌的一个特殊亚型。
在大体观察时,囊性肾癌的特征与复杂性囊肿相同,如前所述(图1)。
复杂的囊肿与囊性肾癌的最终鉴别需要组织学检查。
乳头状肾癌是肾脏恶性肿瘤的独特亚型,在CT上表现均匀的高度衰减的肿块,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不及典型的非乳头状肾癌。
囊性肾癌的影像学分析

囊性肾癌的影像学分析
张辉;吕家驹;尉立京;丁克家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04(014)010
【摘要】目的:提高对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囊性肾癌在超声、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特点为囊壁厚、可有不规则分隔,可有壁结节、不规则钙化,边缘不清晰,囊性占位性病变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或分隔上有明显的血流信号.CT 增强扫描后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强化.MR检查T1WI像呈近似等信号,T2WI像呈稍高信号的囊壁及分隔,增强表现其囊壁及分隔信号增强.结论:囊性肾癌在超声、CT 及MRI的检查上有一定的特征性的表现,对不典型者应行引导下穿刺活检.
【总页数】3页(P846-848)
【作者】张辉;吕家驹;尉立京;丁克家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暨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暨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暨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山东大学临床医学院暨山东省立医院,山东,济南,25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R445
【相关文献】
1.囊性肾癌到多囊性肾癌:形态学概念的演进 [J], 张沂南;金讯波
2.13例囊性肾癌的影像学分析 [J], 徐学勤;陈克敏
3.囊性肾癌的超声造影与增强CT扫描诊断价值比较 [J], 李晓姝
4.囊性肾癌误诊肾囊肿1例报告 [J], 乔少谊;陈兴发
5.囊性肾癌临床诊治40例分析 [J], 袁杰;沈乾;厉晓伟;桑乾宏;梁宇;刘星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研究发布时间:2023-01-04T05:58:33.615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8期作者:高伟王腾春王燕陈春强[导读]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高伟王腾春王燕陈春强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 252600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在我院的56例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和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组受检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经病理诊断有20例属恶性病变,有36例患者为良性病变,常规超声诊断结果显示有33例良性病变,另外23例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显示有38例良性病变和18例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0.0%(14/20)、特异度为75.0%(27/36)、阳性预测值为60.87%(14/23)、阴性预测值为81.82%(27/33)、准确率为73.21%(41/56),超声造影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16/20)、特异度为94.44%(34/36)、阳性预测值为88.89%(16/18)、阴性预测值为89.47%(34/38)、准确率为89.29%(50/56),超声造影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均明显比常规超声检查更高(P<0.05),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0.759),常规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一般(Kappa值=0.428)。
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尤其在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方面具有更多优势,且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造影;肾脏疑难局灶性病变;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是基于超声检查技术发展而来的一类影像学诊断技术,同时该技术也是超声诊断领域的重要进展,与核磁共振、CT增强检查等技术较高的相似性,超声造影检查所用的造影剂属于一类包含惰性气体的高分子微泡,在使用期间不会对机体组织产生毒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价值
发表时间:2017-01-09T10:25:44.35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徐彩荣
[导读] 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灶较为常见,而其内分隔往往成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关键之一。
尚志市中医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6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对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
方法:我们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0个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我们对所有患者的50个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同时选取了25例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ROC曲线对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分隔上的血流以及分隔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通过检查我们发现,所有患者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的ROC曲线分析,病灶内分隔数目≥5条、厚度在3 -4mm及分隔上出现条状血流时其诊断为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三者曲线下面积显示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而分隔数目等于4条,厚度在2-3 mm之间的以及分隔出现点状血流时虽可作为诊断的最佳临界值,14例多房状囊性肾癌与10例多房状肾脏囊肿内分隔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开始消退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临床上对多房状肾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时,占位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超声表现对多房状囊性肾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ROC曲线显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鉴别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造影表现;多囊性肾癌;肾囊肿
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灶较为常见,而其内分隔往往成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关键之一,而关于分隔的数目、厚度、血流分布以及超声造影的表现对肿瘤良恶性判断价值相关报道较为少见。
对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上对病灶不同分隔的超声及造影表现对多房囊性肾癌及肾囊肿进行诊断的实际价值,我们对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0个多房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治疗的50个多房囊性肾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诊断确诊符合本次疾病研究对象的入选标准。
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8例,他们的年龄在8-70岁之间,其平均年龄为41.2岁。
1.2方法我们对所有患者的50个病灶进行超声检查,同时选取了25例患者的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采用ROC曲线对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分隔上的血流以及分隔的超声造影特征进行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采用GELog?ic7、Logic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
头频率为3.5~5.0Mhz,患者常规扫查双侧肾脏,发现病灶后判断病变内部分隔。
分隔数目的判定以囊内分隔与囊壁的交接点为基准,出现两点时可判断为1条,出现四点但分隔之间无交叉时判断为2条,有交叉时依据交叉的点数再判断为2条或3、4条,5条以及6条及以上,若其内分隔与囊壁无交点,而只与囊内分隔有交点,同样认为为单独一条;分隔的厚度选取单条分隔进行判断,不选择分隔与分隔交界处进行测量,而选择分隔较厚处进行测量;分隔内血流判断:将彩色多普勒仪器条件调节至最佳适宜显示缓慢血流状态,以彩色多普勒增益不出现彩色闪烁伪像为基准,进行分隔内血流显示判断,多切面显示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为无血流(所有分隔上均无血流)、仅出现点状血流(一或两条分隔)、出现条状血流(一或两条分隔)、以及血流丰富(多条分隔上出现点状以及条状血流)。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为计量资料且服从正态分布,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若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用p<0.05表示相比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检查我们发现,所有患者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的ROC曲线分析,病灶内分隔数目≥5条、厚度在3 -4mm及分隔上出现条状血流时其诊断为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三者曲线下面积显示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而分隔数目等于4条,厚度在2-3 mm之间的以及分隔出现点状血流时虽可作为诊断的最佳临界值,14例多房状囊性肾癌与10例多房状肾脏囊肿内分隔超声造影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以及开始消退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灶临床并不少见,可见于多房状肾囊肿,也可见于囊性肾癌,而将二者准确鉴别诊断往往较为困难,而囊内分隔往往成为判断的关键所在,既往文献虽然对其内分隔的数目、厚度以及血流分布以及分隔的增强模式文献虽有报道,但说法不一。
本组中对分隔数目、厚度以及血流分布均单独采用ROC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多房状囊性肾脏占位性病变,当囊内分隔数目等于4条,2 mm<厚度≤3 mm以及分隔出现点状血流时虽然可作为诊断肾脏多房状囊性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最佳临界值,但其诊断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相对较低。
本次研究的结果也显示:病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的ROC曲线分析,病灶内分隔数目≥5条、厚度在3 -4mm及分隔上出现条状血流时其诊断为囊性肾癌的特异度较高,三者曲线下面积显示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多房状肾囊性肾癌及肾囊肿的诊断时,占位灶内分隔数目、厚度以及分隔上血流超声表现对多房状囊性肾癌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ROC曲线显示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此方法值得在今后的临床诊断鉴别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磊,查云飞,陈文,等.超声造影诊断肾囊性病变价值的Meta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11):780-783.
[2]曾红春,王晓荣,王玉杰,等,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肾囊性病灶良恶性的价值[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2,35(8):1096-1099.
[3]陈宇.薛铁,郝玉芝,等.超声和超声造影对肾囊性肿物的诊断价值[J].中国肿瘤,2012,2l(3):234-236.
[4]王金锐,苗立英,崔立刚,等.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病变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1)22-26.
[5]黄备建,王文平,丁红,等.超声造影在囊性肾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08;5(4):639-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