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合集下载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精选资料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精选资料

如何理解学校管理中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管理学的以人为本原理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新管理 哲学观。

“其核心思想就是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 弘扬人的内在 价值,通过管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 使人获得全面和谐 的发展。

”1 学校管理中应用人本原理,在于通过管理职能的执 行,指导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塑造有德,有才,有能力,有个 性的现代人。

当然这里的“人”既指教师又指学生。

其基本主张 有三:1、承认人的主体地位。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思潮的 倡导者们就提出了“人不再是在上帝神龛前的默铸者, 而是有血 有肉的感性快乐的享受者; 人不再是上帝手中的傀儡, 宰自己命运的自由人; 人不再是可怜的‘罪犯', 而是具有尊严居于现实生活之中心地位的主人。

” 2【p39】数百年以来人们越 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精神的“可贵”,努力追求着这一精神。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被别人认可和尊重时, 才会有一种 本质意义上的主动的努力和追求, 才能使所有资源力产生倍增效 应。

而这正是管理所追求的。

2、开发人的潜能。

学校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目的当然是更 好的去教书育人,这里,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是调动人的积极性、 创造性的前提条件。

尔后还需要激发人努力实践的欲望、 需要搭建实践的平台, 惟如此才能使为目标达成所 需的各种资源有发挥倍增效应的原始动力。

所以以人为本管理的 基本任务就是采取激励手段,开发每一个师生员工的潜能。

3、实现人的自由和谐发展。

既然人是为人而生的,那么我们就不能只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承认人的主体地位和开发人的潜 能,把它们仅当作实现目的的手段。

我们还要注重在完成任务中 去实现人的和谐而是能主 j K发展;要实现人生目的与人生手段的统一,创造人生与享受人生的统一,实现人的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这也是学校管理的最终使命所在。

二、对“以人为本”理解的误区大多说学校在管理章程中都会讲“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校的管理的特性

学校的管理的特性

学校的管理的特性
学校的管理的特性体现在人本性、民主性、科学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生态性等几方面,下面我就学校管理的人本性、民主性和科学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人文性: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适合本校教师与学生,体现人文性。

学校制度不是给少数人制定规则,强制多数人按规则行事的过程,也不是依靠利益因素诱导师生的过程,而是充分发挥师生主体性,激发出意志、理解、创造、情感等积极人性因素,增强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进而建立与他人、与组织更和谐的关系,最终实现自我、他人、组织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民主性
学校管理中实行民主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是他们的根本权利.只有尊重他们的这种权利才能把学校管好.根据学校心理学的“参与”和“认同”的理论,师生员工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参与影响集体工作的发展与改革,对组织的巩固,工作的推进,士气的提高,心理气氛的改善都有很大作用.比如参与制定目标,可以把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统一起来,参与学校工作的讨论。

三、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具体制度之间的完善性上。

学校制度的框
架指导学校工作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构成的,学校规章制度制定的内容,要注意与其他制度的相互关系,避免冲突和遗漏。

同时要注意规章制度在批准和发布程序上与其他规章制度的统一性。

浅谈学校行政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浅谈学校行政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浅谈学校行政工作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学校行政工作是一项涉及广泛、关系重大的工作,其管理理念的应用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师生的学习生活。

在现代社会,人本管理理念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共识,学校行政工作也不例外。

本文将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探讨其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实际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学校行政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学校行政工作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表现在对师生的关怀和支持上。

作为教育机构,学校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而教育的主体就是人。

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成长需求,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

在学校行政工作中,应该注重对师生的关怀和支持,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必要的帮助。

这不仅能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为学校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还表现在对教职员工的管理上。

教职员工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敬业精神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学校行政工作中,应该注重对教职员工的关心和培养,给予他们足够的权利和责任,激励他们积极进取,提高工作效能。

还应该重视对教职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发展的需求,为学校的长远目标贡献力量。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应用还表现在学校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

学校管理体制的灵活、务实、民主,重视师生的利益和需求,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就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应该多听取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和高效。

还应该尊重师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渠道和管理机制,为师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尽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校行政工作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观摩学校管理交流发言稿

观摩学校管理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有幸参加这次学校管理交流研讨会,深感荣幸。

在此,我谨代表我们学校,向各位领导和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学校管理工作谈几点体会和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首先,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学校管理要注重规范化。

规范化是学校管理的基础,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关键。

我们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确保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同时,要加强监督,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第三,学校管理要注重特色发展。

每个学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打造学校特色。

在特色发展过程中,要注重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第四,学校管理要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使家校合作更加紧密。

第五,学校管理要注重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校管理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提高信息化设备的利用率,使学校管理更加科学、高效。

最后,学校管理要注重创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尝试新的管理模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关注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应用的几点思考

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应用的几点思考

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应用的几点思考摘要:根据大数据调查发现:随着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现在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理念、方式以及体制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形式的需要,找出学生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时进行管理理念和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从而确保学生工作管理的有序进行,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

关键词:小学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应用引言人本思想,正如其名,其是一种重视人文培育的管理思想,以人为核心,提倡以人为起点,逐渐拓宽现代教育教学的途径,并促进学校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从本质上讲,学生是“以人为本管理模式”中的主体对象,课堂则是其进行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而学校就是最关键的实现主体。

从观念上塑造小学教师“以人为本”的教学和管理理念,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构建出一种完整的教学方式,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

一、小学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随着人文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地得到完善与创新,其是实现科学教学、科学管理的一个关键。

在目前的条件下,如果教育工作者想提高其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主动的指导,并革新教学观念,以使其观念与教学符合目前的环境和现实,并建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理念。

这样能够促进小学的办学经营成效,并摆脱以往沉闷传统的教学工作方式,进而走上一条更为顺畅的发展之路。

从当前我国初等学校的管理实践来看,“强制命令”等模式还存在着,对初等教育领域来说,其无疑是一种致命性的打击,这种硬性的教学管理方式很难有效地发挥出教育管理的最大作用。

不过,作为学校的管理领导者,可以借助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灵活地对其进行管理战略的制定,并对教师、学生进行人本管理,这对教师加强等各个环节的教学功能来说,有非常大的意义。

学校管理的三个新理念

学校管理的三个新理念

学校管理的三个新理念一、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是人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

这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

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活动,所涉及到的三个方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

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

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显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管理。

这不仅因为人是“活”的,物是“死”的,更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具有丰富的情感和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可能像机器和商品一样,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一切指令。

管理者的指令只有经过被管理者头脑的加工、消化并得到认可以后,才能自觉地付诸行动。

否则,管理者的指令就有落空的危险。

即使被强迫执行,也会带来种种后遗症,特别是容易滋生逆反心理,给后继指令的执行带来消极作用。

因此,只有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目标的认同,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富有成效的进行下去。

在学校管理中,笔者体会最深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反对“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更要避免“不把人当人看”的做法,需要在加强对人的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好约束与调动、服从与协调、使用与培养、求同与求异等“方”与“圆”(前者为方,后者为圆)的关系。

1、约束与调动——应是“从圆到方”怎样“从圆到方”辨证地处理约束与调动的关系?关键在于“从圆”两个字。

“从圆”就是强调“调动”,凡事从调动着手。

争取人心,力求把有形约束化为无形约束,寓约束于调动中。

人的管理首先是人心的管理。

任何人在感情上都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知识分子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教职工受到尊重、信任和理解时,他们才会“士为知己者死”,才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约束。

校长要从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能动性着手,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如目标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等。

多为教职工提供实现志向和发挥才能的机会,多给教职工一些“感情投资”。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

如何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犹如人的灵魂,常规管理工作更似人的皮囊容颜,五脏六腑大家都有,美不美却看灵魂的修养如何,更看由内而外映衬的气度如何。

今天,我简单谈谈我对抓好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的一点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点拨.1、“以人为本"搞好教学。

教学,即教和学两个环节。

不论哪个环节都离不开人。

所以,一切工作必须从“人”从发。

学校不比工厂,她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且特色各异。

常言道:“教无定法”,所以我并不赞成所有的教师通用一种模式,或必须怎么样,只要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堂45分钟,不急不躁,井井有条,就全然不用理会他怎么去安排教学。

有的时候,适度的放手是对成长最好的帮助。

做教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洞察、乐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要眼里有学生、有教育,先哲圣人早已说过“因材施教”,几千年下来依然如此,我们如何锻炼自己此方面的能力,也是教师区别于其他社会人群的根本所在。

当然以人为本,不仅体现在教师对学生这一层面,而且体现在学校对教师这一层面.“花欲壮,须勤施;欲勤施,需园丁”,懒园丁育不出灿烂鲜花,勤师傅环抱整座青山。

教师如园丁,欲要学生优秀,必须从教师入手,所以,学校平时一定要加强做实针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使教师真正体会到教的乐趣。

2、敢于突破,不要墨守成规说实话,现在的学校很疲惫。

天天喊着口号说“解放思想”,却在实际工作中畏手畏脚,这不是学校领导的不作为,也不能说是县局领导的不作为,只能说我们太过自保,缺少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和想法.无认识、无想法,当然就不会去创新、去突破,所以大家一直唏嘘:“世界都在变,唯我教育固守本貌”。

对于学校的常规管理,作为领导,一定要站在领导的位置,去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在顺应社会潮流的情况下,研磨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并大胆尝试,教育家不是高高坐在办公室,真正的教育和大家只能来自基层.介于这个理念,学校的“校本研修"工作确实需要认真去做,而且是给自己做,并非是给领导做.3、事有谋则立,有落实则昌学校是一个工作单位,是一个集体,有的时候单靠教师自觉履行应尽义务,日子久了必然出现倦怠情况,这并非教师不行,而是缺乏制度的依附和鞭策,所以,一个学校要想长久发展,制度必须健全,健全制度后还必须落实,落实后要敢于修正。

浅说“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浅说“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

浅说“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驿马镇河北小学张振东现代学校管理理念中强调“以人为本”,那么,什么是“以人为本”呢?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呢?下面就这个话题,谈一下我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以人为本,要关注师生的生命健康“生命高于一切”,“安全无小事”。

在学校管理中,要把安全管理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才有教学目标、育人目标的逐步达成,否则,一切皆是空谈。

要高度重视师生的健康问题,认真抓好卫生保健常识的普及宣传,经常性地组织适合师生的体育锻炼活动,打造朝气蓬勃、精力充沛的校园精神风貌。

二、以人为本,应尊重师生的人格尊严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女士曾说过:自尊是失败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再无赖、无耻、无知的人也都有自己的自尊底线。

几千年来的“师道尊严”思想,使广大的教师自尊心理更强。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应放下高高在上的“官本位”架子,走下去,走到教师中间,与他们真诚沟通、虚心求教、说服引导,让他们清楚地感受到“我在校长心目中是受重视的”,朋友式的同事关系,更容易凝聚人心,提高学校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愚蠢的老板雇佣了99个工人,得到了198之手;一个聪明的老板雇佣了99个工人,得到的却是99颗脑袋。

教师这个职业,是要花心思才能出效果的,它不是车床模具,“挂个大饼狗都能干”的活,只有教师的人格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工作热情才能高涨,成绩也会随之而来。

校长要做到“表扬的话留在会上,批评的声音在电话里”。

“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胸襟广阔、虚怀若谷是当代校长必须具备的素养。

只有你忘了校长的身份,“以人为本’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三、以人为本,要满足师生的发展欲求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既是广大教师谋生的手段,又是其一生的事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人人都有发展的欲望,提干、晋级、获奖、业务的成熟、水平的精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摘要】学校管理是学校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从本质上说,学校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是最活跃、最为关键的因素,正如邓小平同志强调的“关键在人”。促进人的成长、关注人的发展是教育目的,也是学校管理的终极目的。因此,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仅仅抓住人才管理这个核心,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吸引、留住、用好人才,让一切人才干事业的积极性竞相进发,让一切人才创造的活力竞相涌流,学校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那么在管理学校中应怎样做到以教师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关键词】学校;管理;人The school management want to make people the centerJin Kai-hua【Abstract】School management is a school activity of an importance realm, it is a school governor at certain under the social milieu condition follow education regulation, adoption certain of means and measure, lead with leading teachers and the students’ employee, full make use of school outside of the resources and the condition, valid realization school work target but carry on of a kind of organization activity.Say from the essence, the school management be the management of the person.The person is most active, most key of factor, positive such as Deng Xiaoping comrade emphasize of”the key is at the person”.Promote the person’s growth, concern person of development is education purpose, is also a school management of ultimate end purpose.Therefore, it is only firm to set up to make people the center of idea, only hold tight a talented person’s management is this core, by all manners create a condition attraction and keep, use just, the good man let the whole talented person’s aggressive of the executive officer industry competitively enter hair, let the whole talented person creation of the vitality competitively flow out to flow and the business of school then can be prosperous and flourishing.How so in the management school should attain to take teacher as origin, practice humanized management?The writer see fit to from the following what time commence:【Key words】School;Management;Person1.构筑温馨、宽松、和谐的氛围。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清楚地认识,对人的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而学校对人的管理,要做到以教师为本。也就是说,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教师的主动积极性。在管理中要以做好教师的工作为根本,创设一种理昭昭、情切切,乐融融、活生生、法严严、效盈盈的新型管理局面。众所周知,和谐的人际氛围是维护学校整体团结的纽带,是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管理效能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氛围,对于满足人际需要,调动起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性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校长我们要深入教师,与教师打成一片。我们要做到教师的情绪,要照顾,教师的议论,要倾听,教师的意见,要采纳。因此,在工作之余,我经常出入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一起谈天说地,有时教研组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与教师打成一片;当有教师的论文发表时,我及时给他祝贺;当有教师取得好成绩时,我为他鼓励、喝采;当圆满完成工作任务时,我给他敬上一杯美酒。这样可使教师感到你亲切、友善,其乐融融……。我认为,到教师中间去,交流思想,沟通情感,不是讨好教师,拉帮结派,也不是放弃原则,低级庸俗。而正是缩短领导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消除领导与教师心里隔阂的有效途径,正是构筑温馨、宽松、和谐的氛围的最佳方法。在这样宽松的环境里,哪怕工作任务再艰辛,学习任务再繁重,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充分发挥出来。2.让教师参与管理,创设公平、民主的竞争环境。学校管理工作都是在“火线”上的管理,人对人,面对面。能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还取决于公平、民主竞争管理机制的建立,特别是教职工对管理公正感的形成。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师置于主人的地位,变“领导制定管理制度”为“教师自己制定管理制度”。教师自己制定制度,会增强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更有利于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使学校管理制度对教职工真正起到积极的引导、激励和鞭策作用。如我校近两年来,每一件大事、每一项改革措施,如职称、评优、学校重大建设项目、教学评估细则、文明班级考核办法、岗位竟聘办法,绩效工资实施细则等等,都是在全校教职工充分酝酿,几经讨论修改,不断完善中建立起来的。因而,都有广泛的群众性,能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让大家感到满意,从内心深处激发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在利益分配上,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做到公平。教职工对利益的分配特别敏感,稍有不公就会成为他们的把柄。同时,也会成为我们工作的拌脚石。因此,我们要做到奖罚分明、公正,对于工作成绩突出者一定要让其精神物质双丰收,对于出工不出力者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平衡,从而产生愉快舒畅的心情,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3.善于运用赏识的管理法。美国成功心理学大师克利夫顿认为,人本管理的关键,就是在对人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上,看准人的优势和利用这些优势。也就是发现和肯定,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现每一个人的独特的价值,发现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不同点,然后激励之,弘扬之。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贬低、否定、训斥,可使人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变得孤独、自卑、消极,不愿与人交流思想,严重的会损害身体健康,以致精神恍惚,反映迟钝。教师和我们管理者是目标一致的战友关系,而不是宪兵和大众的关系。因此,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充满勇气和信心,要善于做他们的啦啦队长,为他们不停地加油喝彩。作为校长我们要经常在校内外转转、看看,对早上班、晚下班或干份外工作的教师,点点头、笑一笑,以示赞许,教师们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受到激励。此外,我们在欣赏他们优点同时,也要适当包容他们的不足,从而让他们达到心灵上的理解。如前不久,我校在教职工大会上刚刚整顿过教师出操的纪律,第二天,就有一个平时纪律松散的教师穿着一双人字拖鞋来出操。在晨会时,他躲在其它教师的背后,低着头,一副挨训的样子。我在最后的小结中说:某某教师为了能按时带班出操,皮鞋都顾不上穿,就跑来了,他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事后他找了我说:“校长今天你给我留足了面子,以后我一定认真遵守纪律,好好工作”。4.营造一个互相理解与尊重的环境。马克思曾经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也就是说,人的发展,自始自终都是在群体的影响下进行的。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是以共识和情感为基础的,营造一个平等、团结、尊重的组织氛围,这对于主体意识突出的教师们将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因此,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更要强调校长的“设计师”角色,淡化“指挥家”角色,关心、爱护教师是最起码的要求,但仅有关心、爱护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要创造一个理解与尊重的环境。营造一个互相理解尊重的环境,这是充分发挥学校非理性管理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以权力与服从为主要管理方式的学校理性管理中,教师得不到精神上的尊重,工作中只能是被动地服从,难于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也不可能真正发挥出创造性。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校长的生命在教师之中”,学校领导者要十分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在学校中,只是分工有所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尊重他人和为他人尊重有机融合。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尊重,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对教师存在的缺点我们要善意指出,帮助改正,力求做到“春风化雨”,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利益,维护他们的权益,最大限度地焕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总之,学校管理要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挖掘教职工的潜能,为他们搭建一个成长的舞台。这样才能给学校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收稿日期:2009-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