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学(iii)实验教案-3汇总汇编

园林树木学(iii)实验教案-3汇总汇编
园林树木学(iii)实验教案-3汇总汇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观赏树木课程教案

1 观赏树木课程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观赏树木》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和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学好这门课对园林规划设计、绿化施工、园林养护管理等园林实践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该课程主要研究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园林用途、栽培要点等理论和实践知识。其中,掌握各种园林树木配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重大作用,是本课程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观赏树木》是园林和观赏园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通过讲授观赏树木的分类、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城市园林树种选择及观赏树木配植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植物群落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基本能够独立进行城市园林树种的选择、规划、配植应用等既具科学性又具艺术性的一系列专业技能,为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作贡献。三、课程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法: 五、使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观赏树木》.潘文明.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8 (二)推荐参考书目《园林树木学》.卓丽环,陈龙清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 《园林树木学》.陈有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中国树木志》.郑万钧.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目录 绪论................................................................................................................................................. ...... 2 第1章观赏树木的分类....................................................................................................................... 4 第2章观赏树木的园林特性 ............................................................................................................... 9 第3章观赏树木的习性..................................................................................................................... 19 第4章观赏树木的分布..................................................................................................................... 27 第5章观赏树木的园林应用............................................................................................................. 39 第6章观赏树木的配置..................................................................................................................... 42 第6章针叶观赏类.............................................................................................................................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 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课题分析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是一门起始学科,而本课题又是化学的第一课题,能否上好这一节课,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课题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富有想象力的问题,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化学,同时也感受到许多美好的愿望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步实现的。由此产生了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教材抓住这种情感,导出了“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并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魁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不同于以往教材中的绪言课,属于非知识性教学,其编写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生活走进化学。这就为教师创设了较大的教学空间和教学自由度。教学中,建议通过趣味性实验、图片、影像资料、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等创设教学情境,使每个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的世界,从而产生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 加深对化学的了解。 设计思路 教师引导学生做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看书上的彩图,感知到化学真奇妙→学生看录像带,初步感知化学的重要性→带着问题,学生看书,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例子。初步感知“观察”在学

2020年汇编实验报告

实验三算术运算与代码转换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算术运算程序的设计方法。 2)掌握代码转换程序的设计方法。 3)进一步掌握各种程序结构。 4)熟练掌握和使用用DEBUG调试程序。 二、实验内容 1)编制两个多字节整数加法和减法程序,并将结果按十六进制形式显示在屏幕上。 2)编制程序实现二进制定点数与十进制数的ASCII码串之间转换,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3)编写程序计算从键盘输入两个不超过四位的十进制数的和、差、积、商,并以十进制形式输出。 4)写程序把从键盘输入的四位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压缩的BCD码,并显示输出。 5)编写一通用过程用来将十进制数(从键盘输入)转换为P(从键盘输入)进制数。 三、实验设备 PC机一台 四、实验步骤 1) 按程序流程图编制实验程序。 2) 输入源程序。 3) 汇编、连接程序,执行程序,检查结果。

4) 程序的执行可用DEBUG的G命令,也可用T命令单步跟踪执行。 5) 用D命令检查执行结果。 六、源程序 实验一 DA TA SEGMENT NUM1 DB 22H,33H,44H,55H,66H,77H NUM1L DB 6H NUM2 DB 22H,22H,22H,22H NUM2L DB 4H OUTCOME1 DB 10H DUP(0) OUTCOME2 DB 10H DUP(0) N DB 0H DA TA ENDS STACK1 SEGMENT PARA STACK DW 20H DUP(0) STACK1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 TA,SS:STACK1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MOV CH,0 MOV SI,OFFSET NUM1 MOV DI,OFFSET NUM2 MOV AH,NUM1L MOV AL,NUM2L CMP AH,AL JAE CHA XCHG SI,DI XCHG AH,AL CHA:SUB AH,AL MOV CL,AL CLC MOV BX,OFFSET OUTCOME1 LOP1:MOV AL,[DI] PUSH CX MOV CL,[SI] ADC CL,AL MOV [BX],CL INC BX INC SI INC DI POP CX

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水的净化》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进行饮水卫生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1,使学生了解掌握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 2,学会做澄清和过滤的实验 教学难点 学做过滤的实验 课前准备 混浊的水,明矾,铁架台,漏斗,烧杯,过滤纸,玻璃棒等 擦布 计划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大家都知道水有什么性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引用的水基本都能达到刚才大家所描述的水的样子,但自然界中所有的水都是这样吗(不是)这就需要我们对一些不清洁的水进行净化.(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净化水的知识 2,提问:你们以前自己有过净化水的经历和经验吗? 二学习新课 A..学习净化水的方法 1,出示一杯含各总杂质较多的混浊的水,提问:现在老师这里有一杯很脏的水,要想把这样一杯水净化干净,应该怎么做呢。 2,引出沉淀的概念。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办法,其中最合适的方法应该是先将这杯水静止地放在一旁,让里面比较的大的,不容易溶解的物质沉下去,这样的方法叫做——沉淀,也叫澄清。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加入一种叫做明矾的物质,可以提高沉淀的速度,下面,大家分组试一试。 3,谈话:刚才,各种同学都对杯中的水进行了沉淀,现在请大家看看杯子里的水干净了吗?下面,老师再教大家一种净化方法,它可以将水中极细小的颗粒净化掉。4,过滤实验。边示范,边讲解过滤实验的要领.

园林植物分类基础教案

教案1(2学时):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使学生掌握园林树木的定义和作用,了解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 要求:教师要通过介绍园林树木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进而使学生明确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a. 园林树木的作用; b. 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 教 学进 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手段 第一节植物与园林植物45讲授、多媒体 一、植物的概念 5 二、植物分类学简史 5 二、园林植物的概念 5 三、园林植物的作用 3.1. 美学作用10 3.2. 生态作用10 3.3. 经济作用10 第二节我国的园林植物资源45讲授、多媒体 一、种类繁多15 二、特有、珍惜植物多10 三、类型丰富 5 四、品质优良、特色突出 5 五、中国园林植物对世界的贡献10 思考思考我国园林植物资源对园林建设的意义

教案2(8学时): 第二章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园林树木学基本的形态学术语,并了解园林树木具重要分类学价值的形态结构特征。 要求:结合实际,利用校园树木向学生展示园林树木的营养器官及生殖 器官的的形态特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形态学术语,以期在今后的生活 实践中加以利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a. 营养器官形态学术语;b. 生殖器官形态学术语 教 学进 程教学内容学时分配教学手段 第一节植物的细胞和组织45讲授、多媒体 一、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特点20 二、植物组织的类型25 第二节植物的营养器官135 一、植物的根45讲授、多媒体 1.1 根的结构25 1.2. 根的功能 5 1.3 根的变态15 二、植物的茎45讲授、多媒体 2.1 茎的结构20 2.2 茎的功能 5 2.3 茎的变态20 三、植物的叶45讲授、多媒体 3.1. 叶的结构15 3.2. 叶的类型25 3.3. 叶的变态 5 第二节植物的生殖器官180

高一化学必修1(人教版)新新新学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必修1《引言》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和思维方法

汇编实验三:分类统计字符个数

一、实验目的 学习用汇编语言编写设计分支循环程序 二、实验要求 程序接收用户键入的一行字符(字符个数不超过80个,该字符串用回车符结束),并按字母、数字及其它字符分类计数,然后将结果存入以letter、digit和other为名的存储单元中。 三、实验提示 (1)程序可0AH功能调用把键入字符直接送到缓冲区中,然后再逐个取出分类计数。也可01H功能调用在接收字符后先分类计数再存入缓冲区中。 (2)程序需要进入debug运行并查看计数结果。 四、实验程序 datarea segment string db 80 db ? db 80 dup(?);定义字符串string,长度为80 letter db 0 ;定义存储单元letter digit db 0 ;定义存储单元digit other db 0 ;定义存储单元other datarea ends case segment main proc far assume cs:case, ds:datarea start: mov ax, datarea mov ds, ax lea dx, string mov ah, 0ah int 21h lea di, string + 2 ;输入一行字符,依次将每个字符存入字符串string中 sub ch,ch mov cl, string + 1 add dx, 2 check: ;将每个字符进行分类 mov al, [di] cmp al, 0dh

je exit ;字符串以回车符结束,若进行分类的字符是回车符,则跳转至exit,退出程序 cmp al, 30h ;与ASCII码中的0,即30h比较 jb o ;小于30h的,为其他类型字符,则跳转至o,在other块进行操作 cmp al, 39h ;与ASCII码中的9,即39h比较 jna d ;不大于39h的,结合不小于30h的,则跳转至d,在digit块进行操作 ja loro ;剩下的为字母或者其他类型 loro: cmp al, 41h ;与ASCII码中的A,即41h比较 jb o ;小于41h的,结合大于39h的,则跳转至o,在other块进行操作 cmp al, 7ah ;与ASCII码中的z,即7ah比较 ja o ;大于7ah的,则条钻至o,在other块进行操作 cmp al, 5ah ;与ASCII码中的Z,即5ah比较 jna l ;不大于5ah的,结合大于41h的,则跳转至l,在letter块进行操作 cmp al, 61h ;与ASCII码中的a,即61h比较 jnb l ;不小于61h的,结合不大于7ah的,则跳转至l,在letter块进行操作 jb o ;小于61h的,结合大于5ah的,则跳转至o,在other块进行操作 l: inc letter ;属于letter类型,则letter增1 inc di jmp check ;返回继续比较下一个字符 d: inc digit ;属于digit类型,则digit增1 inc di jmp check o: inc other ;属于other类型,则other增1 inc di jmp check exit: ;输出letter,digit,other类型的计数结果 mov ah, 02 mov dl, 0dh int 21h mov dl, 0ah int 21h mov dl, 4ch int 21h mov dl, 3ah int 21h mov dl, 0 int 21h xor ax, ax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园林树木学教案

园林树木学教案gardening trees science 课程编号:02009 总学时:54 实验学时:18 开课学期:4或6 学分:2.5 教案撰写人:刘慧民 开课专业:园林 内容简介 1d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以观赏植物为对象,研究其分类、形态、生态、种质资源繁殖与栽培、园林配植与应用的专业骨干课。是集观赏植物、园林艺术原理绿地规划设计等理论、园林苗圃、园林树木栽培与养护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园林学科的重要分支。也是园林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了众多的学科领域,将这些学科领域的知识作为其理论基础,因此,园林树木学是一门独特的边缘学科。通过学习本门专业课,可为观赏植物的造景与配植、园林绿化与美化彩化奠定基础,本课程既含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应用科学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与课程性质任务 以形态识别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树木的形态与生态造景功能,以完成树种选择与搭配的任务,创造优美合理的园林植物景观,为园林综合设计打下基础。 二、主要内容、重点及深度 园林树木的应用分类、群落理论、树种规划、常见种类的造景功能、群落设计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树种,进行植物景观设计。 三、教学要求与主要环节 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参观实习的教学机会,识别常见园林树木,掌握其绿化功能,能熟练运用所学树种,创造园林植物景观。 四、改革思路与说明: 增加南方园林中的著名绿化树种,开阔学生专业视野,扩展学生毕业去向。 (一)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园林树木学陈有民林业出版社 2.黑龙江树木志周以良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3.植物造景苏雪痕林业出版社 4.观赏花木栽培任步钧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5.园林树木学卓丽环中国农业出版社 6.东北地区观赏树木图谱辽宁科技出版社 2d

园林树木学(III)实验教案

园林树木学实验 教案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III) 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园林景观设计 实验/总学时: 48 使用教材:园林树木学 开课单位:园林专业 授课教师:李明银 授课班级:园林12级3班 开课时间: 02.09.2012 实验方式:分班

实验项目表 实验一园林植物形态术语的识别、观察与描绘实验二园林树木学物候期观察 实验三、树木春态识别 实验四、园林树木识别特征调查 实验五、成都植物园树木识别特征调查 实验六、园林树木学检索表的编制 实验七、园林树木移植 实验八、绵阳公园(校园)园林树种的调查 实验九、园林树木应用与配置调查 实验十、园林树木群落配置与设计调查分析

实验一园林植物形态术语的识别、观察与描绘 一、目的 1、掌握校园园林植物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概念与类型变化; 2、学习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 3、用现场教学形式加强与理论教学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二、材料 香樟、天竺桂、悬铃木、榕树、腊梅、广玉兰、棕榈、紫薇、南天竹、紫藤、垂柳、雪松、园柏、刺柏、侧柏、柳杉、樱桃、樱花等的枝叶或花果。 三、观察内容 1、乔木、灌木、藤本,常绿、落叶; 2、直根系、须根系,定根、不定根; 3、总状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 4、单叶、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单身复叶,叶序,脉序; 5、花及花序、花托、苞片; 6、单果(肉质果、干果)、聚合果、聚花果; 7、种子、种皮、胚、胚乳。 四、过程与步骤 1、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现场,边走边介绍,植物科属名称、形态特征、术语表达,进行现场教学、现场辅导; 2、学生边框边记录变提问。 五、作业安排 每一学生分一园林树种进行植物形态特征的描述 六、思考题 1、园林植物根、茎、叶、花、果、种子等类型变化

【志鸿优秀教案】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志鸿优秀教案】2013-2014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 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应用。 (3)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混合物的分离提纯与离子的检验。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1)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2)物质的量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课前准备 实验用品:所用课件:①有关知识归纳与比较的表格与网络图。 ②有关分离提纯的实验装置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学习化学就必须先从实验中来学习它。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方法。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这些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等等。 推进新课 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投影] [分析]过滤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一贴、二低、三接触”,如下图。

重庆大学汇编实验报告3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 实验题目实验3:汇编程序的循环结构的使用 实验时间2013年4月15 实验地点DS1421 实验成绩实验性质□验证性 设计性□综合性教师评价: □算法/实验过程正确;□源程序/实验内容提交□程序结构/实验步骤合理;□实验结果正确;□语法、语义正确;□报告规范; 其他: 评价教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排序算法,来熟悉和掌握利用汇编语言实现循环处理能力的程序。 二、实验项目内容 1 编写一个整数数组内的元素排序的程序 2 需要排序数组大小为10个DW的整数 3 按照从低到高输出这10个数字 4 要求撰写必要程序模块设计图和主要的流程 三、实验过程或算法(源程序) assume cs:code,ds:data data segment dw 1234h,2a45h,345bh,45c7h,5678h,4321h,5432h,6543h,7654h,0d765h table db '0123456789abcde'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db 32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i,0 mov ax,stack mov ss,ax mov sp,32 mov cx,9 s0: mov ax,ds:[si] push cx s1: add si,2 cmp ax,ds:[si] jb change s2: loop s1 xchg ax,ds:[si] xchg ax,ds:[di] mov si,0 mov di,0 pop cx loop s0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si,0 call show mov ax,4c00h int 21h change: mov ax,ds:[si] mov di,si jmp s2 show: push es push di push ax push bx push cx push dx mov ax,0b800h mov es,ax mov di,160*12+2*10 mov cx,10 show1: push cx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第1 课、我们周围的土壤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 2、会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够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土壤里含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含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 2、能够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2、愿意亲近土壤。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块土地、给每个学生准备一只放大镜、一份土壤研究记录表、每组一小桶水。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张白纸、一只塑料杯子、一个硬纸板碟子、一把小铲子、一块抹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 二、自主学习 1、说说你对土壤的认识 (1)你对土壤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录你已经知道的有关土壤的知识。 2、挖土壤(室外活动)把学生带到校园里事先选好的一块土地;让学生自主去挖泥土。 3、观察泥土里有什么 (1)在桌上铺上报纸;把挖来的泥土倒在报纸上;仔细观察泥土里有什么。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你最惊奇的发现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分组汇报。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的观察结果。 4、你还想知道有关土壤的什么知识 (1)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小组内交流 (3)在活动记录卡上记下或画下你想知道的问题。

三、课后研究 1、花一定的时间去自主研究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 2、做实验册 第2 课、了解土壤 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土壤。 2、能够了解土壤的成分。 3、能利用观察、触摸、握团等方法比较沙与黏土的差异。 4、能通过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知识与技能: 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探究意识;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具有探索土壤的热情;具有关心家乡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土壤、杯子、水、搅拌棒、纸巾。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周围的土壤;那么土壤里有什么呢? 2、生回答。 3、师讲: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土壤。 (二)新授 1、观察土壤 (1)学生户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土壤是什么颜色的?有几种土壤? (2)分组实验:拿出准备好的沙土、黏土、壤土三种土样。 2、自主研究 (1)摸:感觉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潮湿程度等。看:观察土壤颗粒的大小;土壤的颜色深浅等。捻:感觉土壤颗粒的硬度;土壤的粗糙程度等。握和搓:通过水的作用;感觉土壤的黏性等。

园林树木学在学教案

教案(首页)

教案填写说明: ①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要求表明教材或参考文献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时间。 ②教学方法、手段指使用直观教具、挂图、板图、多媒体教学及双语教学等方法。 ③教学进程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师生互动、时间分配、板书设计和作业布置等。 ④板书设计可在教学进程中直接用横线、浪线等标示出来。 ⑤教后感是对本次教学过程中自我感觉成功的地方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情况进行总结。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 1 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8月30日 1、教学内容(按章、节): ` 绪论 2、教学目的:了解园林树木学包含的范畴。掌握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及其对世界园林事业的贡献。了解我国特有园林树木资源(科、属、种)。掌握我国在园林树木方面宝贵的科学遗产。 3、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目的意义、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主要参考资料: 《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 《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 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 5、教学进程: 绪论 一、基本概念 & 1.园林树木 2.园林树木学 3.木本植物 4.园林树木资源 二、园林树木在城市中的作用 1.美化功能 2.生态功能 3.经济功能 三、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1.资源的特点

2.世界园林之母的由来 3.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对世界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1.基本概念 [ 2.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3.如何理解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 4.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给你留下什么思考 、 教案(课时备课) 课程名称:园林树木学课程类型:必修第2次课学时:2 上课日期:9月5日1、教学内容(按章、节): 绪论 | 2、教学目的: 掌握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园林植物在城市应用的前景与开发建议。 4、主要参考资料: 《观赏树木学》陈植,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年 《观赏树木学》熊济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第6次印刷 2000~2010年:《林业研究》、《园艺学报》、《中国园林》 5、教学进程: 绪论 : 四、城市园林绿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1.我国城市园林植物应用取得的成就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 【篇一: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a) 志鸿优化系列丛书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 必修1 目录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3)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3)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74)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75) 第二节离子反应 (90)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00)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111)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112)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127)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15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18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189)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206)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224)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254)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单元规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 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实验是了 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最佳途径;通过实 验可以感受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认识并研究能量的利用问题; 通过实验还能切实了解材料、环境、绿色化学等问题。教科书把化 学实验列为第一章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此外,教科 书不仅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还把它安排在第一章,突出了 化学实验的基础性,既起到与初中化学实验以及化学知识的衔接, 又为高中化学新知识的学习穿针引线,通过实验把学生引入化学世界,由此决定了本章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在强调化学实验安全性的基础上,通 过“粗盐的提纯”实验,复习过滤和蒸发等操作。对于蒸馏,则是在 初中简易操作的基础上,引入使用冷凝管这一较正规的操作。在复 习拓宽的基础上又介绍了一种新的分离和提纯方法——萃取。本节 还结合实际操作引入物质检验的知识。这样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 到复杂,逐步深入。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 过实验介绍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是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技能,也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而物质的量的 有关知识,作为化学实验中的计量来呈现,从而突出实验主题。教 学重点 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掌握蒸馏、萃取等分离方法。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和 应用。 教学难点 物质的量概念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课时安排

汇编器实验报告doc

汇编器实验报告 篇一:汇编实验报告 实验一(1)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调试环境及顺序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习及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书写格式和要求,明确程序中各段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EDIT、MASM、LINK、DEBUG等软件工具。 3.熟练掌握在计算机上建立、汇编、连接、调试及运行程序的方法。 二、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调试环境 1.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建立 本例中给出的程序是要求从内存中存放的10个无符号字节整数数组中找出最小数,将其值保存在AL寄存器中。设定源程序的文件名为ABC。 DATA SEGMENT BUFDB 23H,16H,08H,20H,64H,8AH,91H,35H,2BH,7FH CN EQU $-BUF DATA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PUSH DS

XOR AX,AX PUSH AX MOVAX,DATA MOV DS,AX MOV BX,OFFSET BUF MOV CX,CN DEC CX MOV AL,[BX] INC BX LP:CMP AL,[BX] JBE NEXT MOV AL,[BX] NEXT: INC BX DEC CX JNZ LP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 键入以下命令: C:\>EDIT ABC.ASM 此时屏幕的显示状态如图1所示。

1 图1 用EDIT编辑ABC.ASM程序窗口 程序输入完毕后一定要将源程序文件存入盘中,以便进行汇编及连接,也可以再次调出源程序进行修改。 2.将源程序文件汇编成目标程序文件 一般情况下,MASM汇编程序的主要功能有以下3点:(1)检查源程序中存在的语法错误,并给出错误信息。 (2)源程序经汇编后没有错误,则产生目标程序文件,扩展名为.OBJ。 (3)若程序中使用了宏指令,则汇编程序将展开宏指令。 源程序建立以后,在DOS状态下,采用宏汇编程序MASM 对源程序文件进行汇编,其操作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MASM宏汇编程序工作窗口 汇编过程的错误分警告错误(Warning Errors)和严重错误(Severe Errors)两种。其中警告错误是指汇编程序认为的一般性错误;严重错误是指汇编程序认为无法进行正确汇编的错误,并给出错误的个数、错误的性质。这时,就要对错误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问题,然后再调用屏幕编辑程序加以修改,修改以后再重新汇编,一直到汇编无错误为止。 3.用连接程序生成可执行程序文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园林树木学与种植设计电子教案(上

《园林树木学与种植设计》(上) 绪论 第一节概述 植物景观是属于立体空间、时间空间和联想空间共同组成的五维空间的艺术范畴。 植物造景必须既讲科学性又讲艺术性。利用植物材料造景必须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又要考虑植物与生境及其他植物的生态关系。 种植设计概念:也称植物造景、景观种植或植物配植,是指在园林环境中进行自然景观的营造,即按照植物生态学原理、园林艺术构图和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合理配植,创造各种优美、实用的园林空间环境,以充分发挥园林综合功能和作用,尤其是生态效益,使人居自然环境得以改善。 凡适合于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城乡各类型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统称为园林树木; 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分类、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称为园林树木学。 第二节园林植物的功能 园林植物有防护功能、建造功能和艺术功能。 一、防护功能: 调节气温 增加湿度 制造氧气 二、建造功能 1、营构主体 植物就像盖房子用的建筑材料一样,因而也有人称园林植物为植物材料。 2.创造空间 所谓空间感,是指由地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感应到的范围围合。

3、遮蔽败景 种植密林、高灌木或者高绿篱都可以遮蔽败景;还可以用绿篱遮蔽晚间汽车发出的眩光。 4、界限标志 三、艺术功能 (一)隐蔽园墙,拓展空间 (二)分隔联系,含蓄景深 (三)装点山水,衬托建筑 (四)渲染色彩,突出季相 (五)散发芬芳,招蜂引蝶 第三节种植设计基本原则 一、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园林艺术需要 1、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以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2、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3、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来选择植物种类。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合适的生态条件 四、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在树木配植上,应兼顾速生树与长寿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以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的搭配。 五、全面考虑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香、形的对比与和谐 第一章园林树木学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