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红楼梦》中的贾府人口众多,尊卑长幼有序,所以在饮茶上有严格的区别,这是不用细说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作用(一)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小说也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
如贾母是一家之母,她必须喝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是一位浪荡公子,多情爱幻想,喝神仙茶才适;黛玉,一个江南女子,多愁善感,须喝龙井茶才能展现出她的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
而一般之佣人也只能喝普通的劣等茶了。
第41回写贾母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至拢翠庵,老太太即向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
”妙玉捧上茶来,老太太又道:“我不吃六安茶。
”妙玉即笑答:“知道,这是老君眉。
”六安茶为享誉九州的名品。
老太太为何不吃?老太太世事明察,人生经验极为丰富,深知养身之道。
第109回老太太弥留之际睁开眼来要茶喝,邢夫人进了一杯参汤,老太太拒绝说:“不要这个,倒一杯茶来我喝。
”这表明老太大一生知茶好茶。
她岂能将名茶弄混。
老太太是对的。
老君眉更适合她。
老君眉叶片弯弯,满披白毫,纯净如寿星之眉;制成茶叶,嫩、匀、鲜、净,色泽润绿。
尤共是其品性与六安茶颇为不同: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
而老君眉则“味甘醉”香气高爽宜人。
老太太年高体弱,又素喜甜味,今日游兴正浓,心情极好,当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
妙玉,是一位“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的女尼,对于茶事是十分精通的,所以她能未卜而先知老太太之意。
这就是说,六安茶、老君眉都不是小说家编织小说情节时随意安排的,而是有其充分的理论和人物性格依据的。
在这些地方,读者或可疏忽,但曹雪芹却是一丝不苟的。
贾母对茶叶的挑剔,而刘姥姥接茶后一饮而尽且又嫌茶味清淡,把两个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刻画的入情入理。
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
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
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
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中华民族素称礼义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的传统习惯,所以在《红楼梦》的开宗明义第一回里就出现了敬茶的情景:贾雨村刚入甄士隐的书房,便有小童献茶。
加之茶叶有提神醒脑、消积化食、清热解毒、气味高雅等诸般好处,大观园里的名茶自然是不可少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品种:1.六安茶贾母陪刘姥姥逛大观园时走到妙玉住地栊翠庵,妙玉忙着献茶。
老太太道:“我不吃六安茶。
”(四十一回)安徽省六安县及其相邻的几个县均产此茶,因古为六安府治,即以六安(读“陆安”)命名,通常叫作六安瓜片,或者干脆简称瓜片,是形容其形状似瓜子片(指葵花子)。
六安茶品质优良,也常作药用,是我国的主要绿茶之一。
2.老君眉贾母不吃六安茶的脾性妙玉是知道的,便笑着说:“知道。
这是老君眉。
”(四十一回)老君眉产在湖南省洞庭湖中的洞庭山上。
洞庭山又叫君山、湘山,四面环水,异竹丛生,环境幽美,气候宜人,故所产的茶叶也与众不同。
其香气高雅,滋味醇厚,历来备受品茶者的珍爱。
又因古代帝王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葬于此地,君山自古就是人们凭吊和游览的胜地,李白、杜甫和刘禹锡都曾留下过著名诗句,而林黛玉那潇湘妃子的雅号也与此山有关。
由于山有名,茶亦有名,君山茶叶很早就成了向皇帝进献的贡茶。
清朝的江南名士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称赞过这种名茶。
是朋友馈赠,他非常珍爱。
可见当时的富贵人家以能饮到君山茶为乐事。
3普洱茶宝玉生日那天,贾府大宴宾客,宝玉又陪着客人吃了好几次“寿面”,林之孝家的怕他停住食,便向袭人等笑道:“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六十三回)普洱茶因产于云南省的普洱地区而得名(真正产地在西双版纳,普洱历来为集散地)。
《本草纲目拾遗》中说:“普洱荼膏黑如漆,醒酒第一。
绿色者更佳,消食化痰,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清代的另一部著名小说《镜花缘》也曾有用普洱茶消食化积的描写(六十九回)。
4. 香茶贾母见元春从宫中送出了“灯谜”叫众小姐猜,也来了兴致,便命速作一架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来,叫她姊妹们各自作诗,并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为猜着之贺(二十二回)。
红楼梦的茶

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的茶文化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之说,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看看桌上精致的茶具。
紫砂壶在桌上。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
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
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
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
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
第三是普洱茶。
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
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
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看桌上的盖碗茶。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
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
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
《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
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
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
《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
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
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
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备。
女婢们用精致的茶盘托着茶盅为主人客人送茶,如宝玉的女仆袭人就用“连环洋漆茶盘”送茶水。
连元妃奖给贾府兄妹的灯谜奖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这是小姐用的盖碗茶。
茶事《红楼梦》中的茶经茶道,太讲究了......

茶事《红楼梦》中的茶经茶道,太讲究了......《红楼梦》是我国近代影响极深,流传至广的一部小说。
其中写吃茶活动达180多次。
此书描写茶文化,在茶的作用,茶质、茶水、茶具和吃茶的注意事项等等,均耗费了大量的笔墨。
可以说《红楼梦》又是一部茶经茶道之书。
生活中不可无茶小说第十四、第二十八、第五十五回写“供饭供茶”、“吃饭吃茶”、“要饭要茶”,饭茶并列。
第六十八、六十九、七十七、九十回干脆写“三茶六饭”、“茶饭也不吃”、“茶饭无心”、“茶也不吃,饭也不用”,把茶摆在饭的前面,茶饭并列。
把茶与饭相提并论,可见在300多年前,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贾府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属,专门设有茶房,茶铺和茶室,有专管茶房的人,还有专司茶的人。
吃的是“龙井”等高档名茶。
茶具就更加讲究了。
真是富人一壶茶,穷人半年粮。
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一天到晚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贵酒名茶,少不了茶。
平民家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粗茶淡饭,当然也少不了茶。
茶已经成为人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最通常最经常的是用来待客,客来上茶。
书中写了因客人的身份不一样,上茶的方式也就不一样。
给尊贵的客人上茶叫“献茶”。
奴才给主子、下辈给长辈上茶叫“捧茶”。
平辈之间上茶叫“倒茶、斟茶、递茶、端茶、送茶、让茶、请茶”。
给众多客人上茶叫“摆茶”。
自身需要的是“要茶、唤茶、接茶”。
上级对下级上茶叫“赏茶”,下级对上级给茶叫“领茶”。
还有一种特殊客人吃茶叫“飺茶”。
平民之家如何吃茶?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认为这是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才会经常吃茶,普通的平民之家便不会讲究这么多了。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平民之家又是如何吃茶呢?书中有过一段描述:贾宝玉的丫鬟晴雯被王夫人遣送回家(是她哥嫂家),她的家住在郊区,乡下,是个农民家庭。
茶壶是个黑纱吊子,不象茶壶。
茶碗也不像茶碗,茶也不太成茶,无清香,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
可见,平民之家虽然清贫,但也讲究吃茶。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二是水源要“活”。唐代陆羽《茶经》说:“其山水, 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宋代唐庚《斗茶记》云:“水 不问江井,要之贵活。”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 “茶非活水,则不能发其鲜馥。”说的是泡茶要用流动的 新鲜活水;
三是水的质地要“轻”,与今天科学分析的软水、硬 水有关。明代张源《茶录》和宋徽宗赵佶《大观茶论》都 说泡茶的水要“轻”。清代《御制文初集》中记载了乾隆 皇帝论泡茶用水:“水之德在于养人,其味贵甘,其质贵 轻。然三者正相资,质轻者味必甘,饮之而蠲疴益寿。故 辨水衡于其质轻重,分泉之高下焉。”把水质的“轻”提 升为鉴评泡茶用水的最高标准;
其次是“老君眉茶”,也出 自于该书第41回,是妙玉为 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 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 “君山银针”。该茶嫩绿似 莲心,清香淡味,最受文人 墨客欢迎。清代也将其作为 贡茶。这种毛尖茶外形如老 人的长眉,带有增寿之意, 特别受到老人们的喜爱。这 位长寿贾母喝着这象征长寿 的轻君眉,当然会很高兴。
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 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 人家的名贵贡茶。
第四是龙井茶,小说 第82回,宝玉读书回 来,急急忙忙去潇湘 馆见林黛玉。只见 “黛玉微微一笑,因 叫紫鹃:‘把我龙井 茶给二爷沏一碗,二 爷如今念书了,比不 得里头。’”一杯散 发清香的龙井茶,盛 满了黛玉对宝玉的浓 情厚意。
此外,第六还有一种外国名茶,名叫暹罗国茶,第25回《通 灵宝玉蒙蔽遇双真》中,王熙风给大观园少爷小姐们送了暹 罗国进贡的茶叶,自然显得珍贵。
以上7种名茶,泡出来的茶水颜色微 绿,清澈如镜,其味道也清香纯正,甘 润解渴,乃茶中之珍品。除千红一窟和 枫露茶外,其余 5种都是贡茶,不但有 本国的贡茶,而且还有外国的贡茶,反 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现状,堪称 是一份“清代贡茶录”。另外,《红楼 梦》所写的茶,大多不是绿茶,而是红 茶和花茶,这与北京天寒,社会上不讲 究喝绿茶,而专喝红茶、花茶有关。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红楼梦》中所描写的茶事,充分表明我国茶文化已日臻成熟,已经融入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是社会生活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一起来看看。
红楼梦中的中国茶文化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
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
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
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
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
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 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
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
”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
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
”第6回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茗香红楼梦中的茶文化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是最早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之一。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XXX。
”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精神文化。
早在唐宋时代之前,文人学者就开始描写品茗饮茶的情景,通过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表达人生等方式,展示了茶文化的内涵。
因此,如今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还可以欣赏到唐代XXX、宋代XXX、元代耶律楚材、明代XXX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作。
此外,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中,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恒题材。
到清朝年代,《红楼梦》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的茶文化已经成熟和完美。
因此,每当我们翻开这部古典名著,就能感受到茶香四溢,处处呈现出茶的甘冽、醇厚之味。
正如人们所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
”在《红楼梦》中,贾府是京城的望族,生活奢侈,对饮茶的讲究也与平民百姓之家不同。
不仅烹茶、饮茶的用具追求奢华,就连日常用茶的种类也显示出贵族之家的风范。
据统计,《红楼梦》全书中提到了273种茶名,其中不乏采自放春山遣香洞的“仙茗”。
例如,XXX不喜欢的“六安茶”、XXX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又称“女儿茶”)、XXX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等等。
此外,还有多次提到的“漱口茶”、“茶泡饭”等含茶字的茶。
这些茶主要可归为绿茶、花茶、红茶三大类。
在《红楼梦》中,提到了各种茶的品种和饮用惯。
XXX不喜欢六安茶,可能是因为北方人惯喝花茶或红茶,而不喜欢南方的绿茶。
此外,XXX是一位茶道高手,深知茶性,所以她选择喝老君眉而不是六安茶。
XXX则不懂得喝茶的技巧,吃了油腻的东西后,喝绿茶容易导致停食和腹泻。
XXX则喜欢喝普洱茶,因为它能助消化,而且XXX也是一位茶道中人。
龙井茶也在小说中被提到,XXX用自己的龙井茶招待XXX,表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
红楼梦》中提到的“枫露茶”出现在第8回,XXX吃完晚饭后喝了一半,突然想起早上喝的茶。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

《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茶文化在《红楼梦》中,比任何其他古典小说都写得细致入微,情趣盎然。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希望能帮到你。
茶联、茶诗、联句《红楼梦》中,多处显现茶联、茶诗,如:第17回,贾宝玉随游大观园,出沁芳亭到“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的潇湘馆,拟了一副对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第23回,贾宝玉作了四首“即事诗”,其二《夏夜即事》诗云:“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其三《秋夜即事》诗云:“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其四《冬夜即事》诗云:“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四首“即事诗”中就有三首写到“茶”,可见“茶”在宝玉心中的地位。
至于第50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诸钗联句,中有薛宝琴的“烹茶水渐沸”句。
第76回“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槛外人妙玉在收结时续了四句:“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这些咏茶之作,恰恰反映了清代的饮茶风尚。
多姿的茶俗中国饮茶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茶俗。
《红楼梦》中全面展示了这种传统的茶俗。
以茶祭祀第73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写贾宝玉备了晴雯平日最喜欢的四样东西,在月下芙蓉花前祭奠晴雯,“祭品”中便有茶。
以茶论婚嫁第25回,林黛玉去怡红院,凤姐问起日前赠茶之事。
“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了。
’凤姐笑道:‘倒求你,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
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众人听了一齐都笑起来。
”吃年茶第19回写接待元妃省亲大典完毕,贾府上下安闲。
于是,袭人之母亲来回过贾母,接袭人回家去“吃年茶”。
同回又写道:“至于跟宝玉的小厮们……也有往亲友家去吃年茶的。
”书中还有“客来敬茶”、“宴前茶”、“上果茶”、“茶点心”、“茶泡饭”等描述,可见茶俗是多么丰富多彩!日常饮茶《红楼梦》所描绘的荣宁贾府贵族的日常生活中,煎茶、烹茶、品茶这类茶事活动可谓比比皆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l t i s i n t h e i r b e i n g g o o d f o r 红楼梦的茶文化
【摘要】:我国千百年的饮茶历史流传至今,已经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即茶文化,并且其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而《红楼梦》作为描写十八世纪中国的百科全书,其中所涉及的文化不胜枚举,而茶文化又是其中之一。
所以从《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茶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茶的类型、品茶的要素、茶礼和茶俗、茶诗和茶礼及其所体现出来到审美价值,它们是非常复杂且富有艺术感的。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人们为什么称赞其为“茶香四溢满红楼”了。
(一)《红楼梦》中茶的类型《红楼梦》是一部描写钟鸣鼎食的大户人家的生活巨著,因此本是淡雅的茶事在文中也显出一种富贵之气。
既是富贵人家那他们所喝之茶也不会一般。
所以在《红楼梦》中共提及仙茗一种,名茶七种,外国茶一种。
这些茶大致可归类到绿茶、花茶和红茶三类中。
仙茗“千红一窟”,无可考证,只能说是作者的一种假想,在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只有像宝玉这样的人才可在梦中品尝到。
是写宝玉在有太虚幻境是,品尝到的“出自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名曰“千红一窟”的仙茗。
名茶七种。
第一是六安茶,在作品第41回中,贾母在妙玉处道:“我不吃六安茶”,这里的六安茶为清代贡茶,系我国名品绿茶;第二是老君眉茶,也是出自第41 回师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因其形似长眉,故称老君眉,同时它也是清代有名的贡茶;第三是杏仁茶,出自第54回的元宵夜宴上,王熙凤专门为贾母准备的;第四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中“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之孝向袭人索取的便是普洱茶;第五是“女儿茶”,也是出自第63回,是晴雯说道“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种,是盛行于清廷和官宦人家的一中名贵贡茶;第六是龙井茶,出自第8回中宝玉到潇湘馆看黛玉,黛玉叫紫鹃“把我的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
龙井,出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一带,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闻名于世,自宋代开始充作贡茶,是我国绿茶中的极品;最后是枫露茶,出自第8回,这是宝玉最喜欢喝的一种茶。
但也是一种奇怪茶,一般茶泡三遍,就以味同嚼蜡,而这茶才刚出味。
但这茶叶无从考证,兴许是作者虚构出来以衬托宝玉不平凡身份的。
还有一种外国茶为暹罗茶,出产于泰国中南部,出自小说的第25回,是王熙凤送给宝、黛、钗三人喝的,传说味有点苦涩。
(二)《红楼梦》中的品茶要素《红楼梦》中茶事约有300多处,如若全写就只是泛泛略过,所以只分析第41回,因为在第41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是正本小说中写茶事最为详尽的,其中谈到了选茶、择水、配器和尝味四部分。
l
l
t
i
s
i
t
i
r
f
r “‘’‘
这是老君眉。
”这一问一答,道出了贾母对茶性的熟知。
古人认为六安茶茶味浓厚,而老君眉则不然,其味醇,最适合老年人品饮。
而妙玉给宝、黛、钗三人沏的则是“体己茶”。
如此品茶,让人倍感温馨。
择水:当妙玉将老君眉茶捧与贾母。
“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
妙玉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
”后来,妙玉又用“梅花上的雪水”烹茶,招待宝、黛、钗三人。
因为古人认为,雨水和雪水是“天泉水”,是最好的洁净水,最宜沏茶。
配器:妙玉招待贾母一行人时,按年龄、身份、性格和茶性,将茶具分为几档:一是给贾母配的精美的名品“成窑的五彩小盖盅”;二是给宝钗配的上刻“晋王恺珍玩”;给黛玉配的是“形似钵而小的点犀乔皿”,给宝玉先为“绿玉斗”,后又改为“九
曲十环二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
三是给其余的众人配以一式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如此配器,可谓是精于茶艺的一种表现。
尝味:饮茶有喝茶和品茶之分,前者注重物质享受,通俗来讲就是解渴,渴而得茶,大口畅饮,以一饮而尽为快;后者则注重精神享受,轻饮慢咽,其中滋味,不言而喻。
贾母于老君眉,“吃了半盏茶”,宝玉于“体己茶”,“细细吃了”,当然属于品茶了。
这就不奇怪妙王有这样的说法:“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驴饮了。
”
(三)审美价值
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小说借茶之名劣来表明地位之高低的意味很明显。
比如说贾母是这一人家中最
高贵的人,地位最高的人,而她喝的茶就必须是贡品名茶老君眉;宝玉作为多情浪荡的公子哥代表,幻想是他的最爱,所以,喝神仙茶才适合他;黛玉,细腻敏感的江南女子,须喝龙井才能将其天生丽质、高雅不俗的气质凸显出来,而一般佣人只能用普通的劣等茶来配了。
在小说中,对于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有一段详尽的描写,那就是贾母一行人到栊翠庵时,老太太即问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妙玉捧上茶来,老太太又道:“我不要六安茶”,妙玉即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
这里的六安茶也属贡品,但老太太却不用,是因为老太太世事明察、深知养生之道,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而老君眉则不然,它味甘醇,香气高爽宜人,而老太太年高体弱,又喜甜,而今又游兴正浓,心情极好,当然要老君眉而不要六安茶了。
从饮茶中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在小说中,我认为,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性格的代表片段是第25回,其中,凤姐、黛玉、宝玉、宝钗对暹罗贡茶的对话,是茶刻画人物心理的又一明证。
国外贡茶,不言而喻的名贵。
但凤姐却说不好,这与她是金陵王家的身份是相符的,高贵之人自有不俗的气魄;宝玉说不好,是与其反叛封建家庭的精神是相关的;宝钗要屈从于凤姐的苦心安排,所以也只能说不好;而黛玉作为寄人篱下的可怜人,只能说茶好了。
正是这一杯小小的茶,就写出了凤姐的高贵、宝玉的叛逆、宝钗的顺从和黛玉的际遇。
以茶来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f r s 小说中也不会例外。
而现在是从茶文化方面来解释这一代表性的现象。
在除夕夜祭宗祠时,贾母端坐高堂,长房长媳尤氏给贾母献茶,长房长孙媳秦氏给贾母同辈的祖母们上茶。
然后,尤氏又给邢夫人等人、秦氏又给众姐妹上茶。
凤姐和李纨等只能在底下伺候。
献茶毕,邢夫人等起身服侍贾母,贾母吃茶,闲话片刻,离座回府。
这样,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一丝不苟的现象就真实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在这部被誉为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详细的描绘了清代茶文化,为后人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及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我国的饮茶历史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已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习惯,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红楼梦》不是《茶经》,曹雪芹也不是陆羽的传人,但他用自己所创造的《红楼梦》生动形象的传播了茶文化,同时,茶文化也丰富了他的小说情节,深化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所以说,这是一个令人称赞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