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赏析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

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现代诗歌鉴赏近现代名家作品赏析尽管近现代诗歌的形式和主题多种多样,但是在其中,一些名家的作品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深受读者欣赏。

本文将对几位近现代诗歌名家的作品进行赏析,展示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表达方式。

1. 余光中《乡愁》:展现家乡之美与遗憾余光中是台湾最重要的现代诗人之一,他的作品以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打动了世人。

《乡愁》这首诗,以家乡为主题,通过描绘家乡的美景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的乡愁之情。

诗中使用了大量具象的描写,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给读者带来清新舒适的感受。

同时,通过对家乡的回忆,诗中也流露出一丝遗憾和无奈,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留恋之情。

2. 北岛《波光粼粼的晚上》:诗意与现实交织北岛是中国文坛上备受瞩目的现代诗人之一。

他的作品常常以诗意和现实相结合,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其中,诗集《波光粼粼的晚上》中的同名诗作更是一部经典之作。

通过对海洋的描绘,北岛将自然景观与人类内心的情感相结合,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

诗中的意象描写极其细腻,比如“波浪如此美丽,闪着银光”,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波光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哈尔·康乃尔《我爱这土地》:诗性与社会关怀并存哈尔·康乃尔是美国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作品常常以社会关怀为主题,表现出对人民命运的思考和关注。

其中,《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更是成为了他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哈尔·康乃尔展现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怀。

他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土地的美景和人们的劳作,以此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注社会问题。

这首诗既具有诗性的美感,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的期待和呼唤。

4. 西川《蚂蚁》:微观视角中的宏观思考西川是中国大陆现代诗坛上的代表诗人,他擅长用微观的小事揭示宏观的人生哲理。

《蚂蚁》这首诗,正是他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诗中作者以蚂蚁为视角,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通人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

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古代中国文学拥有众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他们的作品不仅为后世传颂,更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文献。

本文将重点介绍古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并进行赏析和评价。

一、苏轼:《水调歌头》、《赤壁赋》苏轼(1037年 - 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他的诗歌韵律优美,意境深远,代表作之一是《水调歌头》。

这首词以自然景物的描写让人产生共鸣,以巧妙的用词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思绪和情感。

苏轼的散文也十分著名,其中《赤壁赋》堪称经典之作。

这篇赋以战国末年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壮丽的江山和英雄的事迹。

赋中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哲理思考,以其巧妙的结构和细腻的描写使其成为传世之作。

二、杜甫:《月夜忆舍弟》、《登高》杜甫(712年 - 770年),字子美,唐代文学家,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歌情感真挚,对社会现实关注,其中《月夜忆舍弟》堪称经典之作。

这首诗表达了对已故舍弟的思念之情,以月夜为背景,渲染出一种深深的忧伤和孤寂。

杜甫的《登高》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登高寻觅理想为主题,透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杜甫用朴实的语言将自己的感受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使人感到思绪万千。

三、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白居易(772年 - 846年),字乐天,唐代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其中《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和惋惜之情,让人情感共鸣。

白居易的《琵琶行》被誉为古代长篇叙事诗的瑰宝。

这首诗以古代演艺形式琵琶行为背景,通过对琵琶女子故事的讲述,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反思。

白居易娴熟的写作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这首诗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

综上所述,苏轼、杜甫和白居易是古代文学名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创作。

他们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

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

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一、名家作品的背景介绍名家作品是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的作品,它们不仅代表了作者的才华和创作水平,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

通过对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古代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闻名于世。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赏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作者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诗词歌赋的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幽默感吸引了无数读者。

通过对孙悟空、唐僧等主要人物的赏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情、勇气和智慧的赞美。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寓言和警示的点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现代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1.《围城》《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

通过对方鸿渐、白流苏等主要人物的赏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讽刺和幽默的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2.《活着》《活着》是中国现代作家余华的代表作品,它以平实的语言和深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农民的生活经历。

通过对福贵、家珍等主要人物的赏析,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哲理和情感的点评,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名家作品的启示与反思通过对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学生不仅可以欣赏文学的美,更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

名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常常能够引发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反思。

同时,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和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名家作品的赏析与点评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

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作品赏析现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名家及其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流派、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文学发展的潮流。

一、鲁迅及其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百年来开国文学的奠基人”。

他以深入社会底层和生动描绘人物的笔触,展示了近代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和人道主义关怀。

他的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药》等,其中《阿Q正传》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国人的自卑感和无助感,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二、萧红及其作品萧红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她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社会底层妇女的形象和命运。

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女性情感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充满了浓郁的人道主义精神。

她的代表作包括《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生死场》和《烟花三月下扬州》等,这些作品在展示女性命运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不公。

三、余华及其作品余华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位,他以简练而犀利的文字风格,揭示了人性的黑暗和社会的残酷。

他的作品关注个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焦虑和无奈。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等,这些作品以其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叙事方式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四、莫言及其作品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风云人物,他以生动、独特的语言塑造了许多独特的人物形象。

他的作品关注乡村生活和乡土文化,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的命运。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蛙》和《丰乳肥臀》等,这些作品在展示乡土文化的同时也多次获得了国内外文学奖项的肯定。

五、村上春树及其作品村上春树是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融合了幻想、现实和日本文化的元素,风格独特。

他的作品关注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迷失,同时也展示了日本社会的矛盾和变革。

文学名篇 名家作品赏析与解读

文学名篇 名家作品赏析与解读

文学名篇名家作品赏析与解读文学作品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精华,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名家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观点和艺术表达方式,更为读者带来了思考与启迪。

本文将通过赏析与解读几部文学名篇,探讨其中蕴含的深意和价值。

一、《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奇书”。

它不仅以细腻的描写和复杂的情节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众生相,更通过对人性的深度探索,揭示了生命的虚妄和无常。

故事发生在贾府这个庞大家族中,通过对贾府人物的塑造,曹雪芹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贾宝玉聪明才智,却深陷情感纠葛;林黛玉才情出众,却无法与宿命抗衡;王熙凤聪明灵活,却饱受家庭压力。

这些可爱同时也令人唏嘘的角色,让读者对自身的人生和命运产生了深入思考。

此外,《红楼梦》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也值得赞赏。

曹雪芹以“石头记”的口吻,融入了诗词、幽默、讽刺等元素,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趣味性。

通过这些手法,他将寻常的生活转化为艺术的享受,并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二、《哈利·波特》系列——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不仅受到了全球读者的喜爱,也成为了一代人的重要童年记忆。

这部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富有魔幻色彩的故事情节,还在于它所传递的人性关怀和对抗邪恶的正气。

故事发生在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魔法世界,主人公哈利·波特在这个世界中成长,并与邪恶的黑巫师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这一系列作品通过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真实可信的角色。

罗琳以极强的叙事能力,刻画了哈利·波特与他的朋友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同时也展示了人性中的善与恶。

作为一部奇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不仅在于它所构建的神奇世界,更因为它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正义、勇气、友情、忠诚等主题在作品中贯穿始终,这些积极向上的精神与道德品质深受读者喜爱,也激励着读者追求更好的自己。

语文阅读名家作品赏析

语文阅读名家作品赏析

语文阅读名家作品赏析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赏析名家作品,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赏析三位语文名家的作品,包括郭沫若的《黄河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杨绛的《洗澡》。

通过阅读、理解和感知,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学的魅力,感受名家之作的深情和美好。

【一、郭沫若的《黄河颂》赏析】《黄河颂》是郭沫若于1935年所创作的一首诗歌。

本诗以黄河为题材,描绘了黄河壮丽而灿烂的风采。

首先,学生们将带着问题阅读全诗,进行整体理解和把握,识读生字词,理解句子结构和文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雄浑之处,通过指导学生感受黄河给大地带来的贡献,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教师与学生们共同欣赏诗歌中描绘的美妙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赞美之情。

【二、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赏析】《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创作于南宋时期的一首爱情词。

本词以元夕之夜为背景,描绘了词作者怀念往日恋人的深情和忧伤。

首先,学生们将通过阅读词的整体内容,了解词的背景和主题。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味辛弃疾用词准确、婉转的表达方式,感受其中的爱情与离愁,理解作者思念之情。

最后,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分析词中的抒情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加深学生对辛弃疾的艺术才华和情感表达的体验。

【三、杨绛的《洗澡》赏析】《洗澡》是杨绛的一篇散文随笔,描写了洗澡这个平凡而又美好的日常生活场景。

首先,学生们将通过阅读全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理解作者把洗澡看作生活中一种享受的表达方式。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章中对洗澡的细致描写,从中领悟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

最后,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分享自己洗澡时的情感和感受,促进学生对生活细节的体验和乐趣。

通过以上的课堂赏析,学生们将深入了解语文名家的作品和审美观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文学名家作品赏析

文学名家作品赏析

文学名家作品赏析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它们通过文字的力量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传递给读者。

文学名家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意义深远的主题,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赏识。

本文将对一些著名文学名家的作品进行赏析,旨在展示他们独特的创作魅力和思想内涵。

一、《活着》——余华余华的《活着》以其深邃的洞察力和逼真的描写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小说以农民福贵为主人公,通过描述他一生的起起伏伏,展现了中国社会历史中的变迁。

福贵经历了家族的兴衰、内战和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最终独自承受了离世的痛苦。

小说以幽默的语言和质朴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通过赏析《活着》,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在历史变革中的困苦与坚韧。

二、《围城》——钱钟书《围城》是钱钟书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故事,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

小说通过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等问题的描绘,探讨了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钱钟书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幽默的对话,展现了人物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矛盾。

通过赏析《围城》,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碰撞的张力。

三、《1984》——乔治·奥威尔乔治·奥威尔的《1984》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小说以虚构的超级国家“英国”为背景,揭示了权力和极权统治的恶果。

小说通过描绘主人公温斯顿与“党”的斗争,揭示了信息操控和个体自由的价值。

通过对统治者的恐怖审查和虚假历史的展示,乔治·奥威尔警示人们要保护真理和个体的尊严。

通过赏析《1984》,读者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权力滥用的危害,以及维护公正和自由的重要性。

四、《傲慢与偏见》——简·奥斯汀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通过描绘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社交等级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冲突。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PPT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PPT
代表作品
《黄州寒食诗帖》、《赤壁赋》、 《洞庭春色赋》等。
黄庭坚
风格特点
黄庭坚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 格雄健奇崛,笔力苍劲,线条挺拔。他的字 形偏长,结构严谨,章法多变,气势磅礴。
代表作品
《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 等。
米芾
风格特点
米芾的书法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其风格 潇洒飘逸,笔法灵动,墨色变化丰富。他的 字形偏瘦,结构奇特,章法多变,意境深远 。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秀逸清 丽,笔法婉约含蓄。
详细描述
董其昌的书法深受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师的影响,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行笔婉约,线条含蓄,字形秀丽,结构巧妙。在章法上,他注重整体 布局,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秀逸、清丽的美感。
祝允明
总结词
祝允明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行书和草书为主,风格豪放不 羁,笔法雄浑有力。
总结词
邓文原是元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隶书和行书见 长,风格古朴、典雅,被誉为“元代隶书之冠”。
详细描述
邓文原的隶书作品《离骚经》是其代表作之一,笔法古 拙自然,气韵高古,展现出典雅的艺术风格。他的行书 作品《洛神赋》则以端庄秀丽、清雅脱俗著称,是元代 行书的又一代表作品。
07
明代书法名家
文征明
历代书法名家作品赏析
$number {01}
目 录
• 秦代书法名家 • 汉代书法名家 • 魏晋书法名家 • 唐代书法名家 • 宋代书法名家 • 元代书法名家 • 明代书法名家
01
秦代书法名家
李斯
书法风格
李斯的书法风格严谨、工整,线 条流畅,结构紧凑,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名作赏析——郑板桥
音体美组沈爱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欣赏清代名家的郑板桥的诗画作品,并且从他的作品中了解郑板桥
的人格风范。

2、过程与方法:围绕郑板桥的作品所体现的浓浓的人文情怀展开和深入本课教学,通过
他的人生经历来阐述他的艺术思想的形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郑板桥的艺术魅力,以此激发学生热爱中国
传统的艺术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欣赏郑板桥的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郑板桥的作品中所蕴藏的人文思想。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ppt,郑板桥的各类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对郑板桥有所了解。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由一名学生吟咏着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首诗引入新课。

老师问:曾经留下千古绝句“难得糊涂”的是哪位名人?
学生答:郑燮
老师:非常好,那么郑燮究竟是个明白人还是糊涂人呢?他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艺术作品和人格风范,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艺术大师。

2、新授:
郑燮其人: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人物。

扬州八怪:
艺术风格: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

因此得来“怪”称。

代表人物: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金农、黄慎、郑燮等。

郑板桥之艺术风格:
A、书题与画面相结合,构成统一的诗情画意(三绝:画绝、诗绝、字绝)
B、体现了浓浓的人道主义情怀
郑板桥最擅长画的就是竹子,那么在他的画中是怎样体现他人道主义情怀的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1)《潍县署中画竹》
2)《兰花荆棘图》
衙斋听竹图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这画中的竹子不再是自然竹子的“再现”,这诗题,不再是无感而发的诗题,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他身为知县,从衙斋萧萧的竹声,联想到百姓困苦疾声,说明他心中装着百姓,情感链系在百姓身上。

这时画中的竹叶有了形象的扩展,郑板桥开仓赈贷,救济灾民的场景一幕幕地浮现在人们脑海里,“凝固的瞬间”在观众的脑海里变成了无限延续的故事,好似极富感染力的小说、影片那样,扣人心弦,发人深思。

寥寥几笔竹叶,简练几句诗题,让人倍感作品中蕴藏着的深刻的思想、浓浓的情意。

兰花荆棘图 不容荆棘不成兰, 外道天魔冷眼看。

看到鱼龙都混杂, 方知佛法浩漫漫。

板桥匠心独运,兰花中穿插几枝荆棘,画兰花与荆棘共存,表达了遇有小人,虚怀若谷、和睦共处,“历经磨练,方成英雄”的宽宏大量之胸怀,抒发了君子能宽容小人之大度的气质。

体现了板桥浓浓的人道主义精神。

3)竹图
4)教师小结:
综上所述,郑板桥的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藩篱,他的作品不是自然景物的“再现”,不是前人艺术的翻版,也不是远离生活的笔墨游戏,是有着独特个性,有创新精神的。

同时带着更重生命力的人文情怀。

因而,自它的作品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人们的欢迎。

不难发现,人们的审美标准,喜欢有个性,有意境,有创新,有感染力的作品,这就给我们启示:作品只有具有个性、创新、思想,才有着无限的生命力。

那么郑板桥为什么会怀有这种浓浓的人文情怀呢?这个和他一生的经历有关,我们一起来经历板桥崎岖坎坷的一生。

3、郑板桥的一生我们分为三个阶段来认识 五十岁之前 考功名
五十岁——六十岁 做县官 六十岁——去世 卖画扬州 1)二十年功名路:
二十四岁:考中秀才(康熙末年) 三十四岁:考上举人(雍正十年) 四十四岁:考上进士(乾隆元年)
2)十年官场: 前三年 范县县官
画工何事好离奇, 一杆掀天去不知, 若使循循檐下立, 拂云擎日待何时。

在数株低矮的竹子中间独有一杆竹子直插云天,画面上只画了不足六个竹节和一束数片叶子,竹杆便超越了画面,图画构思独特,并自题诗一首,道出原由,其诗如下:“画工何事好离奇,一杆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檐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

”后两句是说假如所有的竹子都循规蹈矩的立在屋檐之下的话,就不可能出现一杆掀天的竹子了。

可以看到
郑板桥对压抑人才清代社会的控诉,也用“一枝独挑”离奇的绘画构图寄寓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非常令人感动…
后九年 潍县县官(今山东潍坊) 事迹:开仓放粮、活万人 3)郑板桥归隐
事件:难得糊涂(讲一下这个事件) 欣赏板桥归隐的作品
4、教师总结:
“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正可概其生平,也是最确切的赞颂。

传统书香门
第的楹联,常题:“传家有道存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正是郑板桥的最佳写照。

今天我们从郑板桥的作品和他的人生经历中,阅读了这位清代著名的诗画大师,从他悠悠然的感受到题诗如画的美之外,更可闻到他关心民情,以及因案辞官的高操志节;疏放狂宕中,更见其真性情,故人有云,板桥三绝充满了三真:真气、真意、真趣,希望同学们回去能够再多多观赏板桥的其他作品,体味他的艺术魅力。

如果同学们有兴趣还可以学板桥弄两支墨竹来赏玩一下!
置身已在烟霞外, 莫问人间道路难。

写与数枝清瘦竹, 秋风湖上作鱼竿。

板桥看尽官场腐败,决定归隐,写上几支清瘦竹,回去做鱼竿。

足见其洒脱的个性和宽广健康的人文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