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简介

合集下载

关于叶圣陶的课外小知识

关于叶圣陶的课外小知识

关于叶圣陶的课外小知识叶圣陶,原名辜嗣承,生于1878年,逝世于1961年,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文化名人。

他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备受推崇。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叶圣陶的课外小知识。

一、童话故事的开创者叶圣陶在教育领域的贡献之一是他对童话故事的开创。

他通过编写课堂上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童话故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他的童话故事风格诙谐幽默,多用民间俚语,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情境和人物形象,在教育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叶圣陶编写的《儿童文学课》是中国第一本关于儿童文学的教材,其中融入了他自己创作的一系列童话故事。

这本教材不仅在儿童读物出版方面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也为中国的儿童文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二、叶氏百字格叶圣陶创办的南京师范学校是中国有名的师范学校之一,为了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他特意设计了一种称为“叶氏百字格”的特殊练习纸。

百字格是一种方格纸,每个方格内都写着一个汉字,学生需要在方格内逐个书写,以达到提高练字能力的目的。

百字格的特点是横、竖、撇、捺等笔画都有严格的用笔规范,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可以熟悉常用汉字的写法和笔画顺序。

这种练字方法在中国教育界广泛使用,叶氏百字格也成为了叶圣陶教育思想的代表之一。

三、教育的本源叶圣陶提出的教育观点强调“爱”的力量。

他认为,教育应该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出发,用爱和耐心对待每个学生。

他主张教师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情感。

叶圣陶还提倡自然教育和实践教育,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实践来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与学习相结合的乐趣。

他的这一观点对于当代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四、文化的弘扬者叶圣陶在教育之外,还是一位热衷于文化事业的弘扬者。

他广泛涉猎古代文学,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入研究。

他在课堂上经常引用古代诗歌和经典名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

叶圣陶在文化方面的影响也体现在他的著作中,他的代表作之一《古文观止》是一本集古代散文精华的教材,在中国的中学课堂上广为使用。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

叶圣陶生平简介[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叶圣陶生平简介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叶圣陶生平简介(一)生平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

新中华成立后,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突出成就: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地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

名言佳句:理想是事业之母。

双龙洞:双龙洞位于双龙景区洞前村附近,海拔约520米,由内外两个大洞及一个耳洞组成。

外洞洞厅高达7~10米,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高敞轩旷,可容千人,气温常年保持在15℃左右,是炎夏游人休息乘凉的最佳之处。

外洞与内洞相距仅5米,有一巨大石屏相隔,仅留长10米,宽3米多的地下河水道。

水道水面离地下河顶灰岩仅有0.30米左右的间隙,进内洞须仰卧小舟而入。

内洞比外洞更大,有效面积约2000~2200平方米。

洞内地下河由冰壶洞至双龙洞的通道而下,沿内洞北侧的洞底蜿蜒流出。

在由北往南高出地下河水面5~10米的堆积平台上,钟乳纵横,千姿百态。

叶圣陶生平简介(二)叶圣陶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1894年10月28日生。

1907年进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学习,1911年开始担任了十年乡镇小学教员。

1914年起,在《礼拜六》《小说丛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穷愁》《终南捷径》等十余篇文言小说。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在《新潮》《小说月报》《晨报副刊》《学灯》(上海《时事新报》副刊)、《觉悟》(上海《民国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小说、新诗、散文、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1年,他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12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启发1. 引言1.1 叶圣陶简介叶圣陶(1878-1940),字默存,号木心居士,浙江余姚人。

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作家、思想家。

叶圣陶早年曾就学于南洋公学,后考入北洋法政学堂,毕业后曾在北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等学校任教。

他提倡“大学为养道之所”,主张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智慧为根本目的。

叶圣陶在语文教学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倡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强调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倡导全面发展的语文教育理念。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对中国现代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教育奠基人之一”。

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为现代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1.2 叶圣陶对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念叶圣陶对语文教学的价值观念主要体现在他对人文主义教育的追求和对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上。

他认为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是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和人格修养的培养。

叶圣陶强调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尊重,使他们能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美和力量。

他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的学习让学生在精神世界上得到升华和提升。

叶圣陶还强调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该让所有学生都按照相同的模式来学习语文,而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价值观念在现代语文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个性发展,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创造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的实现。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是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叶圣陶认为,语文修养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评价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评能力。

在教学中,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之一。

叶圣陶认为,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简介叶圣陶的原名叫叶绍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成长故事叶圣陶的名声斐然于教育界和文学界。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他生活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为人高风亮节、平易近人;做事刚正不阿,全神贯注等品质离不开儿时父母的谆谆教诲。

叶圣陶出生时家境贫寒,江浙一带古来出文人墨客,因为对教育很重视。

叶圣陶的父亲有一些文化,早早的给儿子找了私塾,并且立下家规。

在如此耳濡目染下,他茁壮成长,叶圣陶的成长故事还要从他出生讲起。

叶圣陶从出生开始就天资过人。

叶圣陶先生简介PPT

叶圣陶先生简介PPT

叶圣陶先生简介
CATALOGUE
目录
叶圣陶先生生平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作品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叶圣陶先生的社会活动与影响对叶圣陶先生的评价与反思相关文献与进一步研究
叶圣陶先生生平
01
189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
出生与成长
家庭氛围浓厚,父亲是当地乡绅,母亲知书达理,重视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叶圣陶从小就接触了大量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科学知识。
文学理论方面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先驱,他的《文艺论集》等著作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1
02
文学成就的评价
VS
叶圣陶先生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教育实践,对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圣陶先生提倡“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我国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点三
1911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接受新式中小学教育。
1915年,进入上海公立小学堂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擅长写作。
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开始接触文学、教育等领域。
01
02
03
教育背景
职业经历
1922年,开始在苏州省立五中执教,并正式开始用白话文创作。
1946年,创办《苏州评论》,用笔名叶圣陶写作大量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
相关文献与进一步研究
06
相关研究著作
《中国教育史》
《教育原理》
《教育心理学》
《教育方法学》
专业论文
《试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实践探索》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简介及作品
叶圣陶(1863-1945),原名祁金杰,字伯穆,号雪峰,又称叶山人、鹿鼎先生,河北唐山人,19世纪末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

一、人生简介
叶圣陶,少年时期与姜夔师友,对洋报纸起初很陌生,后来才慢慢明白它的好处,好奇心更是发育到学习外国知识的程度,入贡正处,贡正处的竞争教会了叶圣陶思考的能力。

1887年考取了进士,从此开始了其文学道路。

二、文学成就
叶圣陶博学多才、政文兼备,独立造诣,既会古典诗词,又能精通现代文学,是一位博闻强记而圆通百家的文学健士,在中国近代史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贯穿着他笃定自己命运、勇于改变世道及民族前途的信念,他的作品影响深远。

三、主要作品
1、《穆尔离骚》:该书是叶圣陶第一部作品,首发于清末,是通过比较顺治逊和史迪威两位苏格兰文学家对赋予人生意义的思考,引出了
叶圣陶为缔造民族文明、凝聚民族精神而高拔思想,努力探索新文学
运动以及体现这种新思想的文学创作。

2、《南北旅游记》:这是一部系统而有条理的百科全书式的旅行记,
叶圣陶在书中总结出“全民族的见识,求一位国民的见地”的新闻理念,而这一思想对于当时人们无比重要。

3、《李自成记》:这是叶圣陶的第三部作品,着力表达叶圣陶的政治
论点,反映抗清的英雄人物李自成在艰苦斗争和谋划中所提供的智慧、勇气和胆略,以此说明实践自由、进行民族变革以实现民族解放和民
族文明的可能性。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

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秉臣,现代作家、文学出版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语言艺术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现代作家叶圣陶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叶圣陶生平简介叶圣陶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叶圣陶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黑暗动乱的年代1894。

当正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战败之时,在江苏苏州的一间小屋内叶圣陶出生了。

幼年的叶圣陶家境贫寒,但是他刻苦努力。

本着对知识的渴望他考入了当地的草桥中学。

初中毕业后他在出任小学教员,并开始投身于文学事业的创作工作。

他的笔名叶圣陶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成名的,他的原名本叫叶绍钧。

1914年他受人排挤离开学校,这对他日后一心从事文学写作铺平了道路,他进入了上海商务印书馆,不久之后就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童话故事《稻草人》。

20世纪初,白话文浪潮席卷封闭的中国,叶圣陶看到了白话文是中国文学的希望,他很快投入到白话文写作中,写出了《春宴琐谭》。

1921年,叶圣陶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出了长篇童话小说《小白船》,很快引起了轰动。

同年,他有幸加入到北京大学新潮社,结识了周作人(鲁迅的弟弟)、沈雁冰、郑振铎等一批觉醒的知识青年。

这让他的文学创作事业如鱼得水,他们共同组建了“文学研究会”,用文学救国。

叶圣陶很爱国,九一八事变震惊全国,他很快联合一大批文艺界人士,用笔杆子抗日。

新中国成立后,叶圣陶曾出任教育部副部长等众多职位,为新中国文学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88年他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叶圣陶的教育思想叶圣陶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

这位老先生循循善诱,其独特的教育思想与众不同。

叶圣陶长期从事语言文学探究,充沛的经验让他精通擅长教师的教学工作。

叶圣陶的在写作教育中有一条心法,是一切灵感源于生活积累。

他十分注重观察身边的事物,儿时曾随做账房先生的父亲走街串巷为地主收费。

每次出门他都细细观察,收费的对象,生活状况等等。

小小年纪就对当地的风俗民情了然于胸,这位以后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叶圣陶的简介

叶圣陶的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继铿,1918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中国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大学荣誉文学博士,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圣陶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年少时就开始写作。

1942年末,他进入上海第一文学社,被著名作家茅盾收为弟子,叶圣陶的文学创作功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1947年,他发表的《雨夜》受到了茅盾的一致赞誉,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叶圣陶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他的作品涵盖了散文、小说、剧本等多种文学形式,其中以小说和散文著称。

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了读者,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他笔下的人物性格充满生活气息,他的散文充满唯美情怀,他的小说涉及战争、文化、社会等多领域,他的文学思想与社会思想相结合,他的文学精神贯穿其作品。

叶圣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社会活动家,他曾多次赴台湾参加中華文联会议,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编辑会议,曾多次赴欧美参加文艺交流活动,并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著作和活动,为当代文学和社会活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中国文艺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生平经历
叶圣陶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时代: 他出生之年正值甲午战争,之后 国家经历了百日维新,但很快又 被列强割据。他早年的生活对他 有很重要的影响,使他变得爱国, 并致力投身于新闻及教育的工作上, 藉以改善国家将来的命运。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文教理念
“教是为了不教” 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 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 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 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 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 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3、语言与修辞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 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 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 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 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 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 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
文 学 为 人 生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易 读 性
文教理念一、 “ 教 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 是 影响。 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 为 新的观念, 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 了 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 不 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 教
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 此外, 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 人心, 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 重要性。 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 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 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 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
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脚步集》 西川集》 稻草人》
评价: 评价: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代宗师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人物概述
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 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 叶锦 1911年中学毕业后 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 年中学毕业后, 1911年中学毕业后,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 设尚公学校执教。 设尚公学校执教。 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 新潮社” 开始发表小说、新诗、 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 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 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 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 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 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 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 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文教理念三、 文教理念三、
易 读 性
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 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 它意味着读者更有效率的感知和理解文章 内容。作为一名记者, 内容。作为一名记者,叶圣陶作中强调词 语的运用。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 语的运用。这大概是因为在他做编辑之前, 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 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 曾作了10多年的教师的缘故。他认为文章 是为读者而作的, 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 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 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当时的作者面临的 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是拥有优秀写作技 巧的素养。 巧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 糊的。 糊的。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够欣赏 他们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 他们的文章。作者不注意实用的重要性。 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 因此,文学作品难于被普通大众接受。叶 圣陶认为一个人只有把文章写得实际且易于 理解,他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 理解,他才能够去只写一些风雅作品。如果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读者不理解文章内容,文章就毫无用处。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 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 馆长, 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 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
洛阳师范学院
中外教育家简介
主讲人: 主讲人:赵鸿浩 班 级:10音乐学三班 音乐学三班


个人简介 人物概述 经历生平 文教理念 文学贡献 文学作品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人物概述
个人简介
经历生平
叶圣陶
文学作品 文学贡献
文教理念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中文名: 中文名:叶圣陶 别 名: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出生地: 出生地:江苏苏州 生卒年:1894.10.28. 1988. 16. 生卒年:1894.10.28. -1988.2.16. 作家、教育家、 职 业: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 线下》 代表作品:《隔膜》《线下》《倪焕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文教理念二、 文教理念二、 文 他大多数的新闻作品由人们的生活得 学 到灵感。 到灵感。他相信文学作品不仅是用来 为 供人消遣, 供人消遣,而且也是反映生活和鼓舞 人 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 读者思考现实的工具。他感觉有义务 生
去让读者知道在他们周围真实发生的 事情。 事情。这就是他为什么想要将文学和 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 新闻报道联系起来的原因。他认为文 学作品应该也被用来唤醒青年对社会 的关心与敏感。 的关心与敏感。这个观点如同新闻工 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 作者讲述真相的基本原则。叶圣陶也 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以记者为毕生职业。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谢谢大家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二、童话类 :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稻草人》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人物评价: 人物评价:
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 “教育小说家”。 教育小说家”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代宗师。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上一代宗师。 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 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 家,堪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坛伯乐。 堪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文坛伯乐。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的 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文学贡献
1、现实主义: 生活的镜子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 现实主义是叶圣陶最为鲜明的特点。叶圣陶是现实主义写作的 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 先驱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
2、儿童文学: 培养年轻的心灵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
4、外语元素: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他承 外语元素:叶圣陶的现实主义写作形式成为许多作家效仿的对象。
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 认阅读一些西方小说家的作品,对他的写作助益良多。 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五、文学作品
一、文学类: 文学类:
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 雪朝》 作品列表《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雪朝》、《隔膜》、 隔膜》 《稻草人》、《火灾》《倪焕之》 稻草人》 火灾》《倪焕之》 《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 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心》 》《倪焕之 》《文心 未厌居习作》 圣陶短篇小说集》 叶绍钧选集》 《未厌居习作》、《圣陶短篇小说集》、《叶绍钧选集》、 略读指导举隅》《儿童文学研究》 》《儿童文学研究 精读指导举隅》 荷花》 《略读指导举隅》《儿童文学研究》、《精读指导举隅》、《荷花》、 收录到语文课本中的作品: 收录到语文课本中的作品: 藕与莼菜》 一个少年的笔记》 《藕与莼菜》、《爬山虎的脚 》、《一个少年的笔记》、 《记金华的双龙洞》等。 记金华的双龙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