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4年级培优)教师版

生活中的数学(4年级培优)教师版
生活中的数学(4年级培优)教师版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碰到一些很有趣的数学问题,这一讲同学们一起来挑战一些数学趣题吧!

用数字“1”或“0”表示下列各项可能性的情况。(底稿)

(1)玻璃杯从很高的地方落在水泥地面上,这玻璃杯破碎的可能性为( )。

(2)太阳每天早晨升起的可能性为( )。

(3)公鸡下蛋的可能性为( )。

(4)一粒有1~6共六个数字的骰子,随便怎么投掷,出现数字“7”的可能性为( )。

大盒中有5个红球,小盒中有2个黄球、3个黑球,闭上眼睛,①从大盒里取出一个球,②从小盒中取出一个球,从大盒中取出红球的可能性有多大?从小盒中取出黄球的可能性有多大?黑球呢?

知识点:可能性

解:1、1、0、0。①因为大盒的5个球都是红球,所以取出的一定是红球,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②小盒有2个黄球3个黑球,取出黄球的可能性是5

2,取出黑球的可能性是53。

难度系数:A

用数字“1”或“0”表示下列各项可能性的情况。(底稿)

(1)在上海,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其可能性为( )。

(2)地球绕着月亮公转的可能性为( )。

(3)在海口,一年四季都下雪的可能性为( )。

有三张数字卡片,分别写着1、2、3,如果摆出三位数是单数,就算甲赢;如果摆出的是双数,就算乙赢,想一想,谁赢的可能性大些?这样的规则公平吗?

知识点:可能性

解:(1)1、0、0

(2)1、2、3可以摆出的三位数有6个,分别是123、132、213、231、312、321,其中有4个单数,2个双数,单数的个数比双数多,拼成单数的可能性大,所以甲赢的可能性大,这种规则的制订不够公平。

难度系数:A

某一栋居民楼里原有3户安装了空调,后来又增加1户,这样4台空调全部打开时就会烧断保险丝,因此最多同时使用3台空调,那么在24小时内平均每户最多可使用空调多少小时?(从课本到奥数P127)

知识点:平均数

解析:1台空调使用24小时,3台可使用24×3=72(小时)这72小时平均分配给4户人家,就可算出每户最多可使用空调的时间,24×3÷4=18(小时),所以在24小时内平均每户最多可使用空调18小时。

答案:24×3÷4=18(小时)

难度系数:A

一辆三轮摩托车上还有一只备用胎,一次长途行程中,司机适当地调换轮

胎,使每只轮胎行程相同。摩托车共行360千米,每只轮胎平均要行多少千米?(从课本到奥数P127)

知识点:平均数

答案:360×3÷4=270(千米)

难度系数:A

古尔邦节快到了,天山南北充满了节日气氛。这天阿凡提也骑着毛驴赶集来了。忽然,听见有人喊他的名字,阿凡提回头一看,原来是水果店老板艾山。这时艾山正拿着秤杆坐在两大筐葡萄跟前发愣。一筐是紫葡萄,标价为2元1斤;一筐是青葡萄,标价为1元2斤。只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阿凡提大哥,如今做点生意真不容易呀。您看,我在这捱了一上午,还没卖出几斤葡萄,现在紫葡萄和青葡萄都还剩下60斤,不知要卖到何时呢!”艾山说。阿凡提说:“啊,艾山老弟,你可真笨!紫葡萄虽甜,但价格贵,青葡萄虽便宜,却味道酸。何不把两种葡萄掺在一起,按3元3斤出卖,也就是每斤1元,这样不是既好卖又省事吗?”于是艾山按阿凡提的办法出售葡萄,果然买的人多了起来,不多时,120斤葡萄卖光了。

请问艾山按照阿凡提的方法,和原来相比赚了还是亏了?相差多少?

解:原来可卖1501260260=?÷+?(元)

现在只卖1201120=?(元)

亏了 30120150=-(元)

答:亏了30元。

一个农民,在集市上买了一头牛花了600元,转手以640元卖给别人,随

后又以650元买回这头牛。过了不久,这个农民又以640元把牛卖了,最后他又以600元买回了这头牛。问这个农民买这头牛实际花了多少钱?

解析:三次买牛,农民共拿出了()610640650600=-+元,第三次买牛后,农民手里还剩下40600640=-(元),所以该农民买这头牛实际花了57040610=-(元)。

有15位昔日同窗在一次聚会上相聚,每两人见面时都握一次手,那么15个人共握手多少次呢?(从课本到奥数P140)

知识点:计数

解析:对于每个人来说,除了自己不和自己握手,要与其余14位同学握手,那么15人共握手14×15=210(次),其中有一半是重复计算的,所以共握手14×15÷2=105(次) 答案:14×15÷2=105(次)

难度系数:A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聚会的人每两人握手一次,共握手210次,参加聚会的

同学共多少人?(从课本到奥数P141)

知识点:计数

解析:已知握手的次数,求参加聚会的同学人数,可以这样考虑,假设参加聚会的同学共有N 人,那么每人与其他人握手(N -1)次,根据题意,可得:(N -1)×N ÷2=210,(N -1)×N=420,当N=21时,等式成立。 所以参加聚会的同学共有21人。

答案:(N -1)×N ÷2=210,(N -1)×N=420,N=21

难度系数:B

有8个球编号是①到⑧,其中6个一样重,另外两个球都轻一克,为了找出这两个轻球,用天平秤了3次,结果如下:

第一次:①+②比③+④重;

第二次:⑤+⑥比⑦+⑧轻;

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

那么,那两个轻球的编号分别是几号?(2013暑假第二期)

分析与解:为了表达方便设这8个球分别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由第一次秤的结果可知:球③和④中至少有一个是轻球,球①和②都是重球,否则“①+②比③+④重”这个结论就不成立。有第二次称的结果可知:球⑤、⑥中至少有一个球是轻球,而球⑦、⑧都是重球。由第三次“①+③+⑤与②+④+⑧一样重”可知:①、③、⑤中及②、④、⑧中各有一个轻球。总上可知:球④和球⑤一定是轻球。

难度系数:B

有80个零件,分装成8袋,每袋装10个,在其中的7袋里面装的零件每

个都是50克,有1袋里面的每个零件都是49克。这8袋混在了一起,你能用秤称一次,

就把装49克重的零件的那一袋找出来吗?

分析:同例1,给每个袋子标上标号,从每个袋子中取出各不相同数目的零件,用秤称一次,那么比都是50克重的零件少的重量刚好对应取出鸡蛋个数的那个袋子。

分析与解:

(1)将8个袋子分别编上1、2、…、7、8八个号码。

(2)从每个袋子中取出与袋子编码相同数目的零件,总共取出

3687654321=+++++++(个)

,用秤称一次。 (3)作比较,若36个零件都是50克重,那么总共是18005036=?(克),与(2)所称得的重量作比较。

(4)若称得的重量比1800少1克,就是1号袋子;少2克就是2号袋子;…;少7克就是7号袋子;少8克,就是8号袋子。

难度系数:B

一块由14个正方形方格组成的图形(如下图),如果沿线剪开,能否剪出7个由相邻两格组成的长方形?(从课本到奥数P134)

知识点:奇数与偶数

解析:我们利用黑白染色帮助解析(如图),相邻两格组成的长方形必占一黑

一白,若要剪出7个由相邻两格组成的长方形,必定要黑、白格子数相等(即

7个黑格和7个白格),从图上可以看出,白格只有6个,黑格有8格,白格

数不等于黑格数,因此不能剪出7个由相邻两格组成的长方形。

难度系数:C

一个展览会展室,平面图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相邻两室之间有门

相通。有一人打算从左上角的A 室开始依次而入,又不重复地看过各室展览之后,仍回到A 室,他们的目的能不能达到,为什么?

知识点:奇数与偶数

解析:我们可以利用黑白染色帮助分析(如图),要保证依次不重复的看过各

室展览,则必定黑白格一样多,从图上可以看出,白格有8个,黑格有8个,

白格数等于黑格数,所以,他们的目的能达到。

难度系数:C

哥哥和弟弟玩扑克牌,哥哥说:“弟弟,你只许拿第奇数张牌,这样拿到最后,剩一张牌,大王一定在我手里。”弟弟果真这样做了。第一次,拿了全部牌的第奇数张,共27

张;第二次,拿了剩下27张中的第奇数张牌,共14张;第三次,又拿了剩下13张牌中的第奇数张牌,……最后,只剩下一张,翻开看,确实是大王。你知道,哥哥把大王放在了第几张吗?(2013暑假第二期底稿)

答案:哥哥把大王放在第32张。

解析: 弟弟第一次拿的是第1 、 3 、 5 、 7 、 …53张牌,共27张;

第二次拿的是第 2 、 6 、10 、 …54张牌,共 14 张;

第三次拿的是第 4 、 12 、20 、 …52张牌,共 7 张;

第四次拿的是第 8 、 24 、 40 张牌,共 3 张;

第五次拿的是第 16 、 48 张牌,共 2 张。

这时一共拿走了 532371427=++++(张),只剩下了第 32 张牌。

难度等级:C

什么是黄金分割矩形

提起黄金分割知道的人很多。一点分两条线段的比大致是1:1.618,这点就叫做黄金分割点。但提起黄金分割矩形,知道的人就少多了。

先说一下黄金分割矩形的几何做法,以正方形ABCD 的边AB 的中点H 为圆心,HC 为半径画弧AB 延长线于一点E ,过E 点做EF ⊥AE 交DC 延长线于F ,矩形AEFD 就是黄金分割矩形。满足AD :AE=1:1.618.

黄金分割矩形有一个不同寻常的性质,如果去掉图形中原来的正方形留下来的仍然是一个黄金分割矩形。

黄金分割矩形是看上去令人十分舒服的图形之一。早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建筑家们就知道了它的协调平衡的性质,并应用到自己的设计中。雅典的巴特农神殿的“人字墙”,几乎是一个极其准确的黄金分割矩形。

黄金分割矩形也被大量地应用到现代建筑中,建筑师们说:“数学使人们生活变得舒适了。”

黄金分割矩形也成为画家们的“几何消遣”,我们在《圣洁罗姬》这幅达芬奇未完成的油画中,看到了包围着圣杰罗姆躯体的一个黄金分割图形。

一位艺术家声称:法国印象派画家舍勒特,“用黄金分割原理来画他的每一幅画”。

【教师备用题】

计算:(1)999989998998988++++

原式=10-2+100-2+1000-2+10000-2+100000-2

=111110-10

=111100

(2)125808?

原式=(800+8)×125

=800×125+8×125 =100000+1000

=101000

凑整。

9466kg → ( 9 )t 8320mL → ( 8 )L

938g → ( 1 )kg 99900mL → ( 100 )L

45t680 kg → ( 46 )t 2L950mL →( 3 )L

将480箱苹果和720箱梨运到水果批发市场,每辆卡车每次运120箱。梨比苹果多运几车?(用两种方法解决)

解:(1)246120480120720=-=÷-÷(车)

(2)()2120480720=÷-(车)

答:梨比苹果多运2车。

将30个苹果,放入大、中、小3个盘子里,大盘要比中盘多4个,中盘要比小盘多4个,该怎么放呢?

解:小盘子 ()6344430=÷---(个)

中盘子 1046=+(个)

大盘子 14410=+(个)

老师给全班60个学生布置了两道作业题,其中35个人做对了第一道题,有40人做对了第二道题,有4个人两道题都做错了,你能算出两道题都做对的人数吗?

解:()()194604035=--+(人)

答:19人两道题都做对了。

在横线里填上适当的数。

(1)L mL __________680000=, (2)2

2___________250000000km m =

(3)kg t kg t kg t ____________2501403=-

(4)222__________800002m m km =-

(5)2

22__________348000cm m cm =-

(6)mL L mL L L mL L ________8207132511=-+

解:(1)680;(2)250;(3)1,790;(4)1920000;(5)18000;(6)16,205。 旅行社推出“大峡谷风景区一日游”的两种出游价格方案。

方案一:成人每人150元;儿童每人60元。

方案二:团体10人以上(包括10人)每人100元。

(1) 成人6人,儿童4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2) 成人4人,儿童6人,选哪种方案合算?

解:(1)方案一 11402409004601506=+=?+?(元)

方案二 ()100046100=+?(元) 10001140>

所以,方案二合算。

(2)方案一 9603606006061504=+=?+?(元)

方案二 ()100064100=+?(元) 1000960<

所以,方案一合算。

难度系数:A

将30个苹果,放入大、中、小3个盘子里,大盘要比中盘多4个,中盘要比小盘多4个,该怎么放呢?

解:小盘子 ()6344430=÷---(个)

中盘子 1046=+(个)

大盘子 14410=+(个)

难度系数:A

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3盒茶叶的重量相等。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

解析:由条件“每盒取出200克,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3盒茶叶重量相等”可以推出,拿出的10005200=?(克)茶叶正好等于原来的245=- (盒)茶叶的重量,所以,原来每盒茶叶50021000=÷(克)。

难度系数:B

趣味数学小故事

趣味数学小故事(一) “0”和“1”的争斗 在神秘的数学王国里,胖子“0”与瘦子“1”这两个“小有名气”的数字,常常为了谁重要而争执不休。瞧!今天,这两个小冤家狭路相逢,彼此之间又展开了一场舌战。 瘦子“1”抢先发言:“哼!胖胖的‘0’,你有什么了不起?就像100,如果没有我这个瘦子‘1’,你这两个胖‘0’有什么用?” 胖子“0”不服气了:“你也甭在我面前耍威风,想想看,要是没有我,你上哪找其它数来组成100呢?” “哟!”“1”不甘示弱,“你再神气也不过是表示什么也没有,看!‘1+0’还不等于我本身,你哪点儿派得上用场啦?” “去!‘1×0’结果也还不是我,你‘1’不也同样没用!”“0”针锋相对。 “你……”“1”顿了顿,随机应变道,“不管怎么说,你‘0’就是表示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你见识少了。”“0”不慌不忙地说,“你看,日常生活中,气温0度,难道是没有温度吗?再比如,直尺上没有我作为起点,哪有你‘1’呢?” “再怎么比,你也只能做中间数或尾数,如1037、1307,永远不能领头。”“1”信心十足地说。听了这话,“0”更显得理直气壮地说:“这可说不定了,如0.1,没有我这个‘0’来占位,你可怎么办?” 眼看着胖子“0”与瘦子“1”争得脸红耳赤,谁也不让谁,一旁观战的其他数字们都十分着急。这时,“9”灵机一动,上前做了个暂停的手势:“你俩都别争了,瞧你们,‘1’、‘0’有哪个数比我大?”“这……”胖子“0”、瘦子“1”哑口无言。这时,“9”才心平气和地说:“‘1’、‘0’,其实,只要你们站在一块,不就比我大了吗?”“1”、“0”面面相觑,半晌才搔搔头笑了。“这才对嘛!团结的力量才是最重要的!”“9”语重心长地说。 速算小明星“5” 在数学城电子计算器展销中心,售货员熟练地操作着各种型号的电子计算器,计算着各种问题。观看的人不时发出一阵阵赞扬声,算得多快多准呀。人群中不少小学生拉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吵着要买电子计算器。有了它,做起数学题该多好呀! “不!”忽然,一个身材奇特的小矮人跳上了柜台,摇着手,对小学生说:“小朋友不宜用这样的东西,要从小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学会简便算法。有了好算法,有时候算起来比计算器还快呢。”

小学三年级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小学三年级生活中的数学日记 小学三年级数学日记一 上个星期数学课,有好几个同学都因为问题答不出而罚站,我也不例外。 后果当然是因为我上课不认真听而造成的。那时,我正用一只手托着脑袋,另一只手 转着手中的铅笔,眼睛却盯着窗外,想着快点下课,丝毫没有听见老师在说什么。我一会 儿看着万里晴空,一会儿看着同学在干嘛,一会儿翻翻书包,一会儿又拿出本子画画…… 突然,老师好像看出了什么“苗头”,大喊一声:“胡彩溢,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这 才从“睡梦中醒来”,我犹豫地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呃……这个……那个……”我 连问题都不知道还能怎样回答,只能这样敷衍老师。 “胡彩溢,你不知道上课就不要开小差,要认真听!给我站着!” 我只好站着听老师讲课。大概过了十分钟,我忽然感觉浑身发痒,东抓抓西抓抓,又 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这时,老师又叫住了我:“胡彩溢,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求一个数 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还是除法?” 这时我才发现原本站着的五个同学都已经坐下来了,一下子就剩我一个了。于是,我 又吞吞吐吐地说:“用……用……乘法。” “你继续给我站着!” 哦,天哪!也许这次机会失去了,再也不能回答了。众目睽睽之下,我一个人站在讲 台上成了“鹤立鸡群”。想着想着,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 下课后,我不仅没得放松,还被一本正经的张老师训了一顿。唉,罚站的滋味真不好 受啊!我以后上课再也不开小差了! 二 有一天,我跟妈妈去逛商场。妈妈进了超市买东西,让我站在付钱的地方等她。 我没什么事,就看着营业员阿姨收钱。看着看着,我忽然发现营业员阿姨收的钱都是 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的,我感到很奇怪:人民币为什么就没有3元、4元、6元、7元、8元、9元或30元、40元、60元呢?我赶快跑去问妈妈,妈妈鼓励我说:“好好动脑筋想想算算,妈妈相信你能自己弄明白为什么的。”我定下心,仔细地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知道了,因为只要有1元、2元、5元就可以 随意组成3元、4元、6元、7元、8元、9元,只要有10元、20元、50元同样可以组成 30元、40元、60元……” 妈妈听了直点头,又向我提了一个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能随意组合的话,那只要1 元不就够了吗?干吗还要2元、5元呢?”我说:“光用1元要组成大一点的数就不方便了

四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补差计划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四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补差计划文 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四年级下册数学培优补差计划四年级三个班共有学生87人,学生成绩好的很好,但是基础差的很差。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复习课的教学外,还应采取课内外培优补差措施,制定培优补差计划,力争取得好成绩。一、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二、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复习情况。 三、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四、利用课余时间,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或者把学困生集中,便于老师巡视指导。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

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拓展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课后重点补差。 (6)每周进行复习检测,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五、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

小学三年级作文: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373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妈妈去西缘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妈妈突然对我说:“女儿,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妈妈说:“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 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当我回头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妈妈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了吗?妈妈提醒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立即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妈妈再出几个给我做一下。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第二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我立即动手在纸上采用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这时候妈妈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妈妈这时说:“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将镜子里钟面时间

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我赶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现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妈妈笑着说“简单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生活中的数学练习题

东城中心小学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年级“生活中的数学”能力检测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9 分) 1、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市委市府主楼 的 面,在人民大会堂的 面。 2、图书馆在 的东面,在 的南面。 3、从东入口进入广场,要到科技馆 可以走哪条路线?( 3 分) 二、( 10 分) 周长: 面积: 这是东莞市中心广场的示意图。让我带你去看看吧! 我会画, 下面每一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请你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并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三、 ( 10 分) 1、 下面是百佳商场某种饮料四个季度销售量统计图。 (1)哪个季度的销售量最多? 比最少的多多少?(3 分) (2)根据统计图,你认为该季度销 售量最多的原因是什么?(3 分) (3)平均每个季度的销售量是多少?(4 分) 四、4个小队的少先队员去摘黄瓜,每个小队有12人,平均每人摘8千克。一共摘 了多少千克?( 7 分) 五、一个小组有6个同学,他们的体重分别是:38千克、36千克、42千克、35千 克、44千克、36千克。这个小组的同学平体重多少千克?( 8 分) 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要了解:知道什么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分析,再作答。

六、我校三年级(1)班有4个小组,每个 小 组有9人, 他们在植树节共植树144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7分) 七、下面是南小下午作息时间表:( 10 分) ① 下午第二节课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 几分? ② 下午同学们在学校一共有多长时间? 八、在体育课上,跳绳有5人,打羽毛球的人数是跳绳人数的2倍,踢足球的比跳 绳的人数的3倍少2人,跑步比跳绳多3人。(10分) (1) 打羽毛球的有几人?踢足球的有几人? (2)跑步和跳绳的一共有几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九、( 10 分)一块正方形玻璃的边长是9分米。 (1)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14:10—14:50 第一节 15:00—15:40 第二节 15:50—16:20 第三节 16:20 放学 9分米

四年级数学培优班讲义_余治军

第一讲同级运算中的巧算 一、知识要点:我们知道,运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可以达到计算正确而快捷的目的。对于同级运算,我们可以让数带着符号“搬家”,或者通过添括号、去括号来进行巧算: 1、同级运算中,数带着它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计算结果不变; 2、加减混合运算,添(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加号,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添(去)括号要变号。 3、乘除混合运算,添(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乘号,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添(去)括号要变号。 二、精选例题: 例1:计算: (1)823+92-23 (2)4952-267-652 (3)96×144÷48 (4)570×16÷30 解题指引:根据数的特点,让数带着符号“搬家”,以改变原有的计算顺序,实现简算。 例2:计算: (1)2012-77-23 (2)4000÷125÷8 (3)660÷121×11 (4)56×144÷7÷12 解题指引: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要改变原有运算顺序,可以添加括号,但要遵循添括号法则。 例3:计算:(1)1308-(308-247)(2)537-(543-163)-57 (3)(91×48×75)÷(25×13×16) 解题指引:是按既有顺序计算还是适当改变运算顺序,使计算简捷,取决于对各数特点的把握。去括号同样要遵守其规则。 例4:计算: (1)2003-2002+2001-2000+1999-1998+1997(广东省“育苗杯”数学通讯赛试题)(2)1÷(2÷3)÷(3÷4)÷(4÷5)÷(5÷6)(第二届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试题)解题指引:依据数的特点综合运用“数搬家”、去括号、添括号,可使计算简便。

四年级奥数生活中的数学(教师版)

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例如,人们经常要外出学习,工作或活动、买东西,就要走路、乘车、坐船。在在这些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数学问题。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数学实际问题的应用。 学会解决生活中乘车、坐船、走路、买东西、切西瓜等常见的数学问题,可以提高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和巧妙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有25人要到河的对岸去,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每次只能坐5人,小船至少要载几次,才能全部过河?、分析:如果直接用25÷5=5(次)来计算,那就错了。因为虽然船上每次能坐5个人,但在船返回的时候,必须有一个人跟着船一起返回。所以,每次只能有5-1=4(人)过河。只有在最后一次的时候由于不需要再返回,所以能运5人。那么,小船至少要载(25-5)÷4+1=6(次),才能全部过河。 解答:每次过河的人数:5-1=4(人) 小船至少要载的次数:(25-5)÷4+1=6(次) 答:小船至少要载6次,才能全部过河. 结论:划小船,要有人划,回来还要留1人在船上,划一次船载5人,只能把4人送到河对岸,有1人划回来,但是最后一趟就不需要再划回去。 练习1.有41人要过河,河边只有一条能坐6人的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能使大家全部过河? 练习2.有34人要过河,一条只能坐4人的小船,至少要渡几次才能让大家全部过河? 练习3.有21个小朋友要去小河对岸,只有一条小船,每次最多能坐6人。最少要几次,小朋友才能全部渡河? 例2.旅游团有30人要去机场乘飞机,团里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每辆可乘9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可乘4人。应怎样派车把这30人送到机场?哪一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 分析:我们可以只派面包车,30÷9=3(辆)……3(人),3+1=4(辆),要派4辆面包车;也可以只派小轿车,30÷4=7(辆)……2(人),7+1=8(辆),要派8辆小轿车;还可以两种车同时派,根据面包车的数量从多到少考虑,派车的方案列表格如下: 3种方案,即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比较好,派出的这5辆车正好坐满,空座位数是0. 解答:最好派2辆面包车,3辆小轿车。 结论:乘车时如果是几种车辆的组合,就要用凑数的方法,看用几辆大车和几辆小车把人一起运走比较合适,可以用列表格的方法将所有方案列举出来,相互比较,得出最优方案。 练习1.一个旅游团20人要过河,河边有大、小两种船,大船每条可坐9人,小船每条可坐4人,应怎样租船把这20人送过河?哪一种租船方案比较好?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教案资料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 学小故事

生活中有趣的6个数学小故事 你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数学经常会让你感觉自己笨得不行。很多人不喜欢数学,事实上,数学本身非常有趣,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请跟随我们的脚步,来探寻有趣的数学吧! 身体计算器 我们的身体真得很奇妙,手是一个常见的计算器。最常见的手的计算是9的倍数计算。计算9的倍数时,将手放在膝盖上,如下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7×9。只要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左边剩下的手指数是6,右边剩下的手指数是3,将它们放在一起,得出7×9的答案是63。 多少只袜子才能配成一对 关于多少只袜子能配成对的问题,答案并非两只。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在冬季黑蒙蒙的早上,如果从装着黑色和蓝色袜子的抽屉里拿出两只,它们或许始终都无法配成一对。虽然不是太幸运,但是如果从抽屉里拿出3只袜子,肯定有一双颜色是一样的。不管成对的那双袜子是黑色还是蓝色,最终都会有一双颜色一样的。如此说来,只要借助一只额外的袜子,数学规则就能战胜墨菲法则。通过上述情况可以得出,“多少只袜子能配成一对”的答案是3只。

当然只有当袜子是两种颜色时,这种情况才成立。如果抽屉里有3种颜色的袜子,例如蓝色、黑色和白色袜子,你要想拿出一双颜色一样的,至少必须取出4只袜子。如果抽屉里有10种不同颜色的袜子,你就必须拿出11只。根据上述情况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是:如果你有N种类型的袜子,你必须取出 N+1只,才能确保有一双完全一样的。 燃绳计时 一根绳子,从一端开始燃烧,烧完需要1小时。现在要在不看表的情况下,仅借助这根绳子和一盒火柴测量出半小时的时间。你可能认为这很容易,只要在绳子中间做个标记,然后测量出这根绳子燃烧完一半所用的时间就行了。然而不幸的是,这根绳子并不均匀,有些地方比较粗,有些地方却很细,因此这根绳子不同地方的燃烧率不同。也许其中一半绳子燃烧完仅需5分钟,而另一半燃烧完却需要5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似乎想利用上面的绳子准确测出30分钟时间根本不可能,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此大家可以利用一种创新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这种方法是同时从绳子两头点火。绳子燃烧完所用的时间一定是30分钟。 火车相向而行问题 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我们知道两车相距100英里,每辆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这说明每辆车行驶50英里,即一小时后两车相撞。在火车出发到相撞的这一段时间,苍蝇一直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飞行,因此在两车相撞时,苍蝇飞行了60英里。不管苍蝇是沿直线飞行,还是沿”z”型线路飞行,或者在空中翻滚着飞行,其结果都一样。 掷硬币并非最公平 抛硬币是做决定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因为他们认为钱币落下后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概率都一样,都是50%。但是有趣的是,这种非常受欢迎的想法并不正确。

三年级数学上册_生活中的大数教案

生活中的大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中的电器价钱和商品标价,经历认识万以内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的写法。 课前准备 搜集生活中家用电器,工资收入等万以内数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电器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千家万户。谁想把你调查的家中的一种家用电器的名字和价格告诉大家。…… 师针对有代表性的回答相应板书。 A:(千以内的价格)板书一个。 B:(万以内千以上的)板书三个。 千以内的,读数,说组成。(属于复习)后面数三个只是找同学读。教师在学生读数时板书读法。(让学生感受一遍读法,但不要求学生会写读法。) 师:(手指后面三个数)同学们,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用到的比较大的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一下《生活中的大数》(板书课题) 二、探索感知。 1.大数的读法 (例一)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种电器,谁能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价钱。 (幻灯片出示第一页几幅图片。4人每人说一种) 师:观察一下,这些数,都是几位数?(四位数) 我们以前学过什么计数单位,还记得吗?(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能按一定的顺序把数位顺序表填上吗? (试填习题纸上的数位顺序表。订正、教师板书完整计数单位。) 师:下边从右数第五位是什么位?(万位) (教师板书。学生把自己的数位顺序表填完整。) 师:万位上的1表示什么?(1万)3表示什么?(3万)写几就表示几万。 师:举出一个自己家家用电器的价钱,同桌互相读一读,并试着说说组成。 师:除了商品价格,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大数。观察图,试读出图中数学信息。(课本第2页) 2.大数的写法 师:目前,全世界共有8600多种鸟类,我国就占有1000多种。 出示蜂鸟图案。师:读出信息。介绍蜂鸟知识。我们再来看其他三幅图给我们带来了那些信息。(出示第2页四幅图)读信息。 师:在这些信息中你找到了哪些大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培优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培优题一 1、小亮用3个星期写了315个毛笔字。他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 笔字? 2、一辆汽车10时3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平均每小时行36千米。 已知甲、乙两城的路程是180千米,这辆汽车到达乙城的时间是几时几分? 3、学校买来10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可以放48本书,这些书架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4、学校图书室买来960本书,放在8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5层,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 5、同学们从学校到公园春游,每分钟行60米,学校到公园的路程是3600米。 (1)出发15分后,同学们走了多长的路程? (2)同学们从早上8:30分出发,走完一半路程时是多少时间? 6、希望小学四年级有四个班,其中一班和二班共有81人,二班和三班共有83人,三班和四班共有86人,一班比四班多2人,一班有多少人? 7、爸爸、妈妈今年的年龄和是86岁,5年后,爸爸比妈妈大6岁。今年爸爸、妈妈两人各多少岁? 8、哥哥比弟弟多做54道数学题,哥哥做的数学题比弟弟的4倍

多9道,两人各做了多少题? 9、在一次校运动会上,甲班参加田赛的有15人,参加径赛的有12人,既参加田赛又参加径赛的有7人,没有参加比赛的有21人,那么这个班有多少人? 10、《红楼梦》分为上中下三册,全书共108元,上册比中册贵11元,下册比中册便宜5元。上中下三册各是多少元? 11、同学们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2套。5000元买票够吗? 12、如果每个箱子装24袋牛奶,135箱能装多少袋牛奶?一个奶站有500袋牛奶,用20个箱子够装吗? 13、中美饭店想买12张桌子和136把椅子,已知每张桌子156元,每把椅子48元,他准备8000元钱够不够? 14、一种观赏蔬菜袖珍南瓜买5盆送一盆。王阿姨一次买5盆,每盆便宜多少元?15、一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

三年级数学上生活中的数学

第七课时(总第 7 节)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牢记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及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a、导入: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b、新授: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14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14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c、讨论: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w w w . x k b 1.c o m d、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3题和第4题。 e、小结(或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f、拓展延伸: 练习二第5题 g、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6题 h、作业布置: 小状元一页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数学 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吨 生活处处有数学,学好数学没问题。 教学后记: 通过整理,学生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五种,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知道了质量单位有三种,按从高级到低级排列是吨、千克、克。

四年级数学:生活中的数学(折扣)

生活中的数学 一、考点、热点回顾 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商品在打折,打九折,打七折,打五折……你知道打折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生活中的数学——打折。 经济问题中常见的名词: (1)原价:商品原来的标价; (2)打折:打几折,就是商品的原价平均分成10份,付钱的时候只需付其中的几份的钱; (3)折后价:商品打完折后的价钱。 打折:原价÷10?折数=折后价。 反求原价公式:折后价÷折数?10=原价。 二、典型例题 例1、计算下面各物品打折后的价钱 (1)一个书包原价80元,打八折后是元; (2)一支钢笔原价40元,打九折后是元; (3)一个足球原价100元,打六折后是元; (4)一辆自行车原价130元,打二折后是元。 例2、小糊涂在自行车店挑选了一辆自行车,原价是200元,结账的时候,售货员告诉他这辆自行车打八折,那么小糊涂可以节省多少钱呢?

例3、计算下面各物品的原价 (1)一根竖笛打8折后是72元,竖笛的原价是元; (2)一把椅子打6折后是120元,椅子的原价是元。 例4、五一劳动节期间,商家纷纷进行优惠促销活动,甲商店采取的方法是所有商品一律九折,乙商店采取的方法是满100元减20元,满200元减40元……如果小明想买一双原价200元的鞋子,他到哪家商店够买会比较划算? 三、课堂练习 1、计算下面各物品打折后的价钱 (1)一件上衣原价90元,打九折后是元; (2)一架遥控飞机模型原价200元,打五折后是元。

2、萌萌在超市里看到一套芭比娃娃,它的标价是300元,旁边的牌子写着“打六折”,如果萌萌要买这套娃娃,她带的200元够吗? 3、计算下面各物品的原价 (1)一台电视机打9折后是360元,电视机的原价是元; (2)一把吉他打7折后是420元,吉他的原价是元。 4、六一儿童节期间,甲玩具店采取的促销方法是所有商品一律七折,乙玩具店采取的促销方法是满200元减20元,满400元减40元……如果文文想买一辆原价400元的遥控汽车,那么她去那家店更优惠? 四、课后作业 1、元旦期间,各个商家进行优惠促销活动,甲商店采取的方法是所有商品一律九折,乙商店采取的方法是满100元减40元,满200元减80元……如果萌萌想买一套原价200元的衣服,那么她去哪家商店更省钱?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健身俱乐部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健身俱乐部数学教学要展现出数学的思维过程,以学生发展为基本理念,要学生领会和实现数学化,明确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健身俱乐部,欢迎继续关注数学网。 肯和利兹是在一家健身俱乐部首次相遇并相互认识的。 (la)肯是在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那天开始去健身俱乐 部的。 (2b))此后,肯每隔四天(即第五天)去一次。 (2a)利兹是在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那天开始去健身俱 乐部的。 (2b)此后,利兹每隔三大(即第四天)去一次。 (3)在一月份的31天中,只有一天肯和利兹都去了健身俱乐部,正是那一天他们首次相遇。 肯和利兹星在一月份的哪一天相遇的? (提示:判定利兹是在肯之前还是之后开始去健身俱乐部的;然后判定肯和利兹是从哪一天开始去健身俱乐部的。) 答案 根据{(1a)肯是在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那天开始去健身俱乐部的。和(2a)利兹是在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那天开始去健身俱乐部的。},利兹第一次去健身俱乐部的日子必定是以下二者之一: (A)肯第一次去健身俱乐部那天的第二天。

(B)肯第一次去健身俱乐部那天前六天。 如果(A)是实际情况,那么根据(1b)和(2b),肯和利兹第二次去健身俱乐部便是在同一天,而且在20天后又是同一天去健身俱乐部。根据{(3)在一月份的31天中,只有一天肯和利兹都去了健身俱乐部,正是那一天他们首次相遇。〕,他们再次都去健身俱乐部的那天必须是在二月份。可是,肯和利兹第一次去健身俱乐部的日子最晚也只能分别是一月 份的第六天和第七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一月份必定有两次是同一天去健身俱乐部:1月11日和1月31日。因此(A)不是实际情况,而(B)是实际情况。 在情况(B)下,一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二不能迟于1月1日,否则随后的那个星期一将是一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因此利兹是1月1日开始去健身俱乐部的,而肯是1月7日开始去的。于是根据们(1b)和(2b),他二人在一月份去健身俱乐部的日期分别为: 利兹:1日,5日,9日,13日,17日,21日,25日,29日; 肯:7日,12日,17日,22日,27日。 因此根据(3),肯和利兹相遇于1月17日。

数学小故事100字12篇-精品

《数学小故事100字》 数学小故事100字(一): 《数学小故事100字》 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二): 《数学小故事100字》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 数学小故事100字(三):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数学小故事100字(四): 《数学小故事100字》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数学小故事100字(五): 《数学小故事100字》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数学小故事100字(六): 《数学小故事100字》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16个趣味数学小故事集锦 数学在人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若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3、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 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 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 4、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5、趣味数学小故事——200字 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

四年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测试卷

“生活中的数学”四年级竞赛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①一列队伍共有53人,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35位,从后往前数,小玲是第29位,在小明和小玲的中间有( )人。 ②数学书最后一页的页码是“127”,数字“7”在全册数学书的页码上出现了( )次。 ③兰兰把(4+★)×25错看成了4+★×25,她算出的得数与正确的得数相差( )。 ④爸爸和儿子一起登楼梯锻炼身体,这幢楼的上下两层之间楼梯级数都相同。他们同时从一楼开始,当爸爸登到4楼时,儿子恰好登到3楼。照这样计算,爸爸登到16楼时,儿子登到 ( )楼。 ⑤早餐店有5种主食和4种副食。任意选一种主食和一种副食,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任意选一种主食和两种副食,共有( )种不同的搭配。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⑥从正方体积木的一个顶点O 出发连接前面和上面的对角线,(如图)∠AOB=( )。 A. 45° B. 60° C. 90° D. 120°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 考 号____________ 封 线 密

⑦钟面上分针与时针经过1小时所转动的角度相差( )。 A. 55° B. 330° C. 355° D. 无法确定 ⑧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最小.. 的一个内角是46°,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⑨有5处麦田,每处麦田的产量和麦田之间的距离如下图分布,如需在其中某一处建一个麦仓,每吨麦子每千米运费为1元,为使运费最省....,应建在( )处。 A B C D E (1吨) (3吨) (2吨) (5吨) (7吨) ⑩一个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标有1、2、3、4、5、6这六个数字,下图是从三个不同角度看到的数字。那么6的对面是( )。 A 、1 B 、2 C 、3 D 、5 二、巧算(每题4分,主要过程2分、得数2分,共8分) ⑾48×62+76×24 ⑿90000÷125÷5÷2÷8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生活中的负数》练习题汇编

(生活中的负数)测试题 一、填空(27分,每空1分) (1)在-6,3,0,-18,-100,50,1,-9,7中( )是正数;( )是负数;(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20℃表示( ).零上10℃用( )表示. (3)-6读作( ). (4)在○里填上“>,<或=” -5℃○-2℃-30℃○10℃0℃○-3℃ (5)把-9℃,-36℃,29℃,18℃这四个温度填入下面( )里. 冬季,哈尔滨的一个小朋友去海南旅游,在飞机上播音员播报了两地当日气温,请你再播报一遍,海南的最高温度是( ),最低温度是( ),哈尔滨的最高温度是( ),最低温度是( ). )的气温最高,气温是( ). ②请你把五个城市的最低气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用“>”连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世界上最高的大陆是南极洲,平均高出海平面2350米,记作( );世上最低的洼地是死海,比海平面低392米,记作( ). (8)如果足球比赛进球4个记作+4个,那么失球3个记作( )个. (9)规定每袋瓜子500克,如果比标准的重量重0.01克记作+0.01克,那么-0.01克表示( ). (10)如果股票下跌2元,记作-2元,那么股票上涨1元,应记作( ). (11)卖出一件上衣挣50元,记作+50元,那么卖出一件上衣亏了20元,记作( ). (12)飞机上升100米记作+100米,那么-50米表示( ). (13)支出5000元记作-5000元,那么+6000元表示( ). (14)冰箱分为冷藏室(0~6℃)和冷冻室(-6℃~-8℃),妈妈买来几个冰淇淋让你放到冰箱里,你应该放在( )里. 二、判断.(6分) (1)0不是负数,它是正数. ( ) (2)所有的正数都比负数大. ( ) (3)所有的负数都比零小. ( ) (4)5不是正数,因为5前面没有“+”号.( ) (5)-20℃比-5℃还要热. ( ) (6)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么它就一定是负数.( ) 三、选择(4分) (1)小商店进货50箱记作+50箱,那么卖出42箱记作 ( ). A.42箱 B.-42箱 C.+42箱 D.-50箱 (2)-4℃比0℃( ) A.高40℃ B.低4℃ C.高5℃ D.不能比较 (3)-7,+9,0,-12,-100,+82这6个数中,有( )个负数 A.3 B.4 C.5 D.6 (4)如果汽车先向西行驶40千米记作-40千米,那么这辆汽车又向东行驶80千米,这时汽车的位置记作为( ). A.-80千米 B.+40千米 C.0千米 D.+80千米 四、填表(28分,1题8分,2题10分,3题10分) 1.请你认真看数据,将工厂去年上半年的收支情况填入表中. 一月:亏损1200元;二月:亏损650元;三月盈利2500元; 四月:盈利4300元;五月:盈利3700元;六月亏损250元. 更多精品文档

生活中的数学四年级日记

生活中的数学四年级日记 201X年X月X日星期X晴 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菜场里的菜可多了!我和妈妈边走边看, 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买榨菜的地方。 我说:“妈妈,我们买一袋榨菜吧?”妈妈说:“好吧!可是你要回答一个数学问题,四袋榨菜是一元钱,一袋是几元钱呢?”我思考 了一会儿说:“2元5角。”妈妈说:“再想想!”“哦!我想了一 会说:“应该是2角5分。”我说。妈妈笑着问我是怎么算出来的,我说:“我是拆开来算的,一元钱买二袋,每袋是五角钱,五角钱 再买两袋,每袋是2角5分,就等于一元钱买四袋的价钱。“妈妈说:“你真聪明,答对了,这包榨菜给你当奖品!”我的反思以前, 我一直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上课屁股坐不住,总是要离开位置,为 这个毛病,妈妈不知道说了我多少次,但我总是耳边风,改不掉。 前不久,我在老师和妈妈的帮助下,想了一个好办法,就是让老师 每天记录我上课的表现,这招果然有用,我渐渐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但是老师说我还有一个坏毛病,就是上课爱插嘴,但不知为什么,我想努力地改,但是上课一兴奋,就不由自主地说出来了。我 下定决心到五月底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请老师和妈妈看我的行动。 201X年X月X日星期X晴 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数学,比如买菜的几斤几两、日历上的几年几月几日,还有一些数学的等式都与数学有关。今天,我要向大家 介绍几题数学题吧!早上起床,当我们睁开朦朦胧胧的双眼,第一眼 就向闹钟看去,闹钟上的数字,就是生活中的数学。因为我们一天 的时间是时针转24圈、分针转1440圈、秒针转86400圈得来的。 那24;30=一个月,一个月;12=一年,这就是时间的数学。

平时,我们都要去的菜市场里也离不开数学。星期天,妈妈带我去买菜,在一个卖白菜的摊子前,妈妈和卖白菜的人讨价还价起来,最后,以一斤八角钱的价格买三斤,送一斤的口头协议买了三斤大 白菜。妈妈问我:“我这样买菜,每斤便宜了多少钱?”我想了想, 对妈妈说:“便宜两角。”若得卖菜阿姨直夸我。回到家里,妈妈 问我:“你是怎么算的?”我笑了笑说:“我先算3斤大白菜;0。8 元=2元4角,再算买3斤送1斤=4斤,然后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于2角了吗!”这就是生活中的单价&tims; 数量=总价。 我平时都要跟着妈妈乘公共汽车去新华书店,公交车一分钟行驶一千米,大约二十分钟就到了。妈妈问我:“我们家离新华书店距 离大约有多少千米呀?”我一边用手指比划着一边对妈妈说:“大约 二十千米。”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时间=路程。 “勤动脑+勤动手=成功”这是我通过实际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题顺序。我总要先读懂题目,掌握其中的关系,列出 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时,还要通过画图的方式,来理解题目。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奇妙的数学,在等着我们去寻找、去发现。 201X年X月X日星期X晴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数学。不信?今天发生的事就证 明了这一点。下午,妈妈给我二十元钱叫我到超市去买一瓶酱油和 一瓶蜂蜜。到超市后,我首先挑选了一瓶“豆亨”牌酱油,需要4。40元。接着,我去买蜂蜜,钱够的只有两种,第一种有8。60元, 还有一种只要8。40元。我想:“第一种的六角和酱油的四角可以 凑成一元,比较好计算,而且,第一种比第二种贵两角,说明质量 也是第一种好。”于是,我拿起第一种蜂蜜和酱油,到收银台付了钱,拿着找回的7元钱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晚上,小伙伴们请我去 滑冰,我爽快地答应了。我想:“今天我要带巧克力去,大家一起 平均分了吃。”带几颗好呢?我想了想,就带十二颗。如果来二个,12÷2=6,可以平均分;如果来三个人,12÷3=4,可以平均分……照 这样计算,来1、2、3、4、6、12个小朋友都能平均分。于是,我 拿起十二颗巧克力出门滑冰去了。果然,来了三个人,我给每人分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生活中的数学小故事 一个周末的下午,我和爸爸去大众浴室洗澡,当洗完澡时我们在照镜子,爸爸突然对我说:“儿子,我来考你一个数学问题,看看你会不会?”我张口就说:“好的,没问题。”爸爸说:“你看到镜子里面有一面时钟吗?现在镜子里面的时钟是7:15,你能想像一下现在是下午几时几分吗?”我想了一会儿没做出来,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实在想不出来,只得不好意思地说:“我做不出来。”当我回头看一下挂在墙上的时钟,现在是下午4:45。爸爸问我现在能分析一下怎么研究这个问题了吗?爸爸提醒了我一下,镜子里的钟面时针与分针和挂在墙上钟面时针与分针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时候我立即反应过来了,它们是呈左右轴对称,这正是我最近学习的内容。 洗完澡回到家后,我要求爸爸再出几个考考我。第一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3:30,第二道是镜子中钟面时间为9:40。我立即动手在纸上采用对称法的方法做出了这两道题目的答案:8:30和2:20。这时候爸爸又问我每次这样做题是不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我想了一会儿,没有想出来。爸爸这时说:“再提醒一下小朋友,将镜子里钟面时间和实际时间加起来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吗?”我赶紧动手算了起来,3:30+8:30=12,9:40+2:20=12,发现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都等于12,此时我兴奋的跳了起来。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只要将镜子里钟面时间与实际时间加起来等于12。 我说:“原来这么简单!我怎么没想到呢?”爸爸笑着说“简单

嘛?这说明你遇到问题要有考虑的思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去发现事物,找出它们的规律,那你就会觉得生活中的数学比课堂上讲有意思多了。” 通过这件事,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确实是无处不在,生活中、学习中到处都有。从此,我就更加喜欢数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