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用幽默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用幽默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语文课堂有时会显得枯燥乏味,但幸好幽默可以让它变得生动起来。
下面就给大家提供一些幽默的方式,让语文课堂不再沉闷。
一、幽默猜谜1、谜语猜猜猜老师:诸位同学,我先给你们一个谜语:“巴黎铁塔的背后是什么?”猜猜看,谁能猜出来?学生:巴黎铁塔前面!老师:哈哈,答对了!巴黎铁塔的后面就是它的前面。
2、歇后语接龙老师:庖丁解牛,好似座山雕,照得山石浮,是啥?(歇后语)学生:是图画!老师:很好,现在给你们一个接龙的机会:“庙堂之上,猜得一笑,敲锣打碰一身摆!”(歇后语接龙)学生:行者书记!二、幽默小故事1、毛主席课堂上老师:“头脑简单,性格直爽,爱好和平,最大的特点是他经常将他的一些著作在课堂上宣讲。
”请问这位同学是谁?学生:马克思!老师:呃,答对了,不过我说的是毛主席。
2、老饕的困惑有一天,老饕迈步来到了一家新开的餐厅。
老饕:服务员,给我来份红烧肉。
服务员:非常抱歉,这一道菜已经卖完了。
老饕:那就来盘辣子鸡吧。
服务员:很遗憾,辣子鸡也断货了。
服务员:对不起,黄酒也没有了。
老饕:哦?这样下去,你们是要倒闭吗?服务员:不,这样下去,我们只会变成“冷饕”而已。
(冷饕即没有精选的好菜,只有冷吃的食物)三、幽默课上小绕口令绕口令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魔法,利用它可以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1、小燕子学叫小燕子学叫,叫得那叫眯。
乌龟蹦起蹦下,蹦得那蹦蟆蕾。
2、海女出海捞海螺海女出海捞海螺,海底海滩好。
海中会妹妹,美丽蓝天下。
四、幽默脑筋急转弯1、债务还清了吗?老师:哪些生活用品欠债最多?学生:没有不欠债的生活用品吧。
老师:不是,是“镜子”。
学生:为什么?老师:因为“看不清”欠没欠债!2、小明为什么变了个人?老师:小明,你最近怎么变了个人?老师:你忘记了吗?昨天你告诉我你换了手机号码。
用幽默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用幽默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在语文课堂上,有时候老师的讲课会使我们感到枯燥无味,听课成果不佳。
那该怎么
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尝试用幽默来让课堂生动起来。
下面就是我分享的几个幽默小技巧: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在上课前,可以和同学们简单聊几句,利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言语来打破僵局,让同
学们感到轻松愉快。
比如,你可以问:“今天中午吃什么呀?”同学们一定会来思考各种
烹饪方案,让他们的心情从开始就开心起来。
二、合理运用幽默
在讲解某些语文知识点时,可以适当运用幽默感,比如讲解《三国演义》时,“曹操
一怒,千军易得,一女难求”,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解古语,不但能让语文内容更有趣味性,而且还能加深同学们的记忆。
三、用幽默调动课堂气氛
在讲解使用某个汉字时,我们可以适当加入幽默元素来调动课堂气氛,比如说:“图
片样子就像一个人穿着牛仔裤站在路上,但是,他居然走错了路。
” 给学生一个印象,
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
四、让学生们自己动手
在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进行一些语文小游戏。
比如让学生们互相猜测“同义词”、
接龙讲故事、说一句打一句等等。
这些游戏非常简单,但是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们的语言
表达能力。
总之,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需要老师的巧妙引导和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当我们能够用
幽默来解放双手,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

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1如何让小学语文课生动有趣一、融入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天性爱玩、好动,具有丰富性和趣味性的游戏更是深受他们的喜爱和欢迎,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游戏,他们立即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可将游戏适时、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如此,便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低年级学生识字时,我们可将游戏融入进去:自己准备一个转盘,转盘上有不同的声旁和形旁,如用“木”作形旁,用“兆”“每”“支”“朱”“果”等作声旁,转动转盘,可组成桃、梅、枝、株、棵等字。
课堂上,我们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然后以组为单位到讲台上转动转盘,哪一组组成的字准确,而且用时最短,哪一组就赢。
这样,我通过让学生玩转盘游戏,既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悦,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丰富了学生的识字量,一举多得!二、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是揭开教学内容面纱的序幕,若这一环节设计得精彩有趣、引人入胜,便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其中。
比如,在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时,在课文的导入环节,我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小动物吧,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瞧!”然后,我出示了两张画有狮子图像的卡片,并继续对学生说:“这两只小狮子是不是很可爱,它们呢,都想成为森林之王,但是,这两只狮子的表现却不一样,那么,它们究竟哪不一样?谁又有机会成为森林之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只小狮子》这篇课文,看看它们都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样,我通过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富有情趣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动物故事,既顺利引出了本课的课题,为新授内容做好了铺垫,也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满怀愉悦地投入其中。
三、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爱模仿的性格特点,所以,若我们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的教学成效。
如何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

如何让语文学习变得更有趣?让语文学习“活”过来:探寻趣味自学的最有效路径语文学习,作为基础学科,却常常被学生视为枯燥乏味。
如何能将语文学习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是教育工作者一直探寻的课题。
以下从几个方面探讨让语文学习更有趣味的有效路径:一、构建多元化的学习场景,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1. 情景式教学: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文化背景相结合,通过设计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
例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成完整的中秋节赏月场景,让学生能感受到诗词的意境之美。
2. 游戏化教学:将语文学习融入游戏,例如,用“词语接龙”的方式学习成语,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演绎课文内容,在寓教于乐中提升学习兴趣。
3. 项目式学习:将语文学习与现实问题或社会议题相结合,进行项目式设计。
例如,以“文化传承”为主题,进行古诗词创作、汉字书法等项目的学习,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语文魅力。
二、应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1. 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角色扮演、辩论、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地提问、自主探究,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体验式学习: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中,例如,进行采访、调查、写作等活动,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挖掘文本的魅力,赋予语文学习更深的意义1. 崇尚文本的内涵和价值:将语文学与人生价值、社会责任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沉哲理和人生启迪。
2. 关注文本的时代性:将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文本与时代现状之间的联系,提升文本的现实意义。
3. 挖掘文本的多样性:将语文学习与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本相结合,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对文本的理解深度。
四、巧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思维语文自学的边界1. 利用数字化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播放等数字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体验。
谈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谈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成绩。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成为了每位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活跃。
一、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了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课件、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更加直观的理解知识点。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古诗朗诵视频来教学古诗,通过展示名人演讲视频来学习修辞手法等。
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深入的理解语文知识。
二、生动形象的教学小学生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群体,因此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一些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进行。
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教学古代文化知识,通过唱歌跳舞的形式来教学诗歌鉴赏等。
这些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三、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游戏关卡、加入奖励机制等方式,让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语文知识问答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得到积分,最后得到奖励。
这种方式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的教学方式。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积极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互动中学习语文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一个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一起探讨某个文学作品的主题,内容等,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五、赛课活动赛课活动是一种可以激发教师教学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
语文老师可以通过组织赛课活动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
可以邀请其他老师来观摩自己的课堂,通过比拼教育教学能力,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老师们相互交流,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怎样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怎样让语文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
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封闭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课堂里充斥着教师权威的声音、机械的操练……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
”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
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机活力呢?一、营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
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
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
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
有了尊重和赏识,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易于树立。
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超越书本、超越老师,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智慧的妙语溢满课堂。
二、锤炼语言,让学生“乐”起来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
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
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
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的语言之中,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指导学生朗读,可谓幽默风趣,妙不可言: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语文课堂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激发学生兴趣、增进情感体验、塑造人格品质的舞台。
而要让语文课堂拥有生动性与感染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课堂要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趣的文学作品、传统诗词、优秀散文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同时,语文教学也可以融入当代文化元素,如网络热词、流行歌曲等,使课堂内容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通过讲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情感细节或者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让学生对文字产生情感共鸣,引发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同时,教师的情感表达和情感沟通也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
另外,语文课堂要有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形式。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演示、互动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多媒体、实地考察等教学手段也可以增加课堂的生动性和感染力,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最后,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名家名作、参与文学创作、开展课外阅读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格品质。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拥有生动性与感染力,教师需要注重课堂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采用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乐园,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增进对语文的热爱。
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如何让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哎,说真的,现在孩子们的语文课,真的是越来越难搞了!你说吧,你说吧,你一个老师,每天面对着一张张“面瘫”的脸,你说你还有多少热情能留下来?就拿上个星期来说吧,我教的是四年级的语文课,讲的是《匆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呢,本身就比较抽象,而且节奏还很快,孩子们听得就更加云里雾里了。
我当时就想,不行,这样下去可不行!得想办法把这节课给“盘活”!于是,我就想了个“损招”。
我把这课上的内容,改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现在是下午三点半,你们正坐在教室里,准备写作业,可是,突然!窗户外面传来了一阵阵欢快的笑声!你们好奇地望向窗外,发现一群小朋友正在操场上玩耍,他们玩得可开心了!你们也想下去玩,可是,你们的作业还没写完呀~怎么办呢?”然后,我就在黑板上,一边画着“窗户、操场、小朋友”,一边用各种声音,模仿着孩子们玩耍的声音,还有他们奔跑、欢笑的声音。
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接着,我开始讲课文,我用一个充满“遗憾”的语气,说:“时间过得可真快呀,转眼之间,太阳就要下山了,孩子们该回家了,他们玩耍的时间也很短暂,就好像被时间‘偷走’了一样……”说着,我就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太阳”,然后把它慢慢地“西沉”,孩子们都很认真地听着,也跟着我一起“体会”时间流逝的感觉。
最后,我问孩子们:“你们觉得时间宝贵吗?我们应该怎样珍惜时间呢?”孩子们踊跃地举手发言,他们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习,不要浪费时间。
”看到孩子们脸上充满思考的表情,我心里真的开心极了。
其实,我觉得语文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枯燥无味。
只要我们老师用心去设计,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语文课也可以变得生动有趣。
就像我说的,其实做一名语文老师,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看到孩子们从“面瘫”到“神采奕奕”的变化,我顿时觉着,即使再累,也值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重视远远不够,这里面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又有教师的因素。
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语文主、配角思考多媒体辅助教学
《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大纲对语文学科的定位可以看出,语文这门科目对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很多学生畏惧语文。
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语文课到底失败在哪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
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生动的语文课堂不分主角和配角
经常听到这样的语文课,教师总是提问固定的几个学生,也总是固定的几个“热门”人物在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都成了看客。
学生无疑都是学习的主体,这里却出现了主角和配角。
老师亦有道理:倘若叫那一问三不开口的“沉默者”,既耽误大家的时间又冷场,一节课耗不起,只有少数带动多数,才能有效率,想听课的自然会认真思考。
这纯粹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要知道,调动“沉默者”,也是课堂教学任务之一。
这当然不是搞平均主义,教师要对所有的学生一样看待。
为克服学生羞涩的心理,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多种情境,比如
坚持每堂课课前两分钟说见闻,讲趣事,开展评选小组“名嘴”活动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课堂“沉闷”的现象,最终促使学生由“要我说”的被动回答转变为“我要说”的主动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
对胆小的学生,我就鼓励他们大胆举手,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我有意识地提一些问题,进行提醒和引导,以便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对于成绩差一点的学生,我就让他们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以便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
二、生动的语文课堂是思考的课堂
语文课堂动起来,并不等于语文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
要让学生都参与,可讨论,可探究,要让课堂生动热闹起来。
许多老师,一拿出题目,就要学生大声讨论,课堂的气氛一定要热烈,追求七嘴八舌的局面。
只要讨论,不要思考;只要重复,不要创造;只要学生开口讲了,闹了笑了,就认为是好的课堂,这甚至成了优质课的标准。
我认为,动起来,不要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而要让学生充分思考,要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思考。
现在听老师上课总有一种感受,越是观摩课,老师越怕冷场,冷场的定位就是学生不说话。
一位语文老师讲郁达夫《故都的秋》,进行了文本探究:秋的背后,站着一个怎样的郁达夫?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了郁达夫的生平,画像,并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从郁达夫的文章及其背景中探究郁达夫的性
格。
刚提出这个问题,这位教师立马要学生以两人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拿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出来。
学生都盯着多媒体郁达夫的生平在看,有的在翻书找依据,并未马上讨论。
后来评委判其为冷场。
试问:没有思考,何以讨论?而真正的思考,本身就要求安静。
现在不少人对思考有忌讳,以为思考是懒惰的表现,思考专注的时候会被认为是不专心,走了神。
其实,热闹和安静是两极,都是学习的有效环境,“学而不思则罔”。
我们要向老中医学习,要沉稳要使慢工,要学会望、闻、问、切,热闹和安静要相结合,把两极处理好了,就能有灵光,就可产生火花。
三、生动的语文课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在教学中,精心设置、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有其独有的优点,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传达教学信息,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起来。
1.运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学《沁园春长沙》时,我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引入新课,再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创设了一种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饱含激情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课堂发言得异常踊跃。
2.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
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败。
在讲戏剧单元、小说单元时,我都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与课文有关的影视片段,便于学生能细致入微的分析人物形象。
3.运用多媒体,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能够把一段文章或一篇文章读下来,但当老师问“谁愿意有感情地朗读”时,举手的总是少数几个同学,大部分学生不愿在众人的面前朗读。
为什么呢?缺乏激励的教学措施。
我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把里面的人物设计成动画,先声情并茂再现课文内容,然后只出现动画和音乐,让学生给动画中的人物配音,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争着给动画中人物配音。
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的还配了动作,有的还加入了自己的想象。
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真正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总之,只要我们运用智慧,用心发掘,一定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让学生爱学语文,乐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