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作文

合集下载

有关中元节的作文大全(10篇)

有关中元节的作文大全(10篇)

【导语】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有关中元节的作文》是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有关中元节的作文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

这天,爸爸带我一起回老家过节祭祖。

一路上,爸爸与车上的叔叔谈的很投机,竟然忘记在街上买冥钱冥衣等物品了。

到了爷爷家,爸爸看到正骑着摩托车到街上购物的叔叔,连忙叫叔叔带东西回来。

叔叔回来后,爸爸问多少钱,叔叔说算了,只有几元钱。

爸爸坚持要付钱,爸爸说:“祭祖当然要诚心,我是诚心诚意买的,钱当然只能我付!”叔叔笑了笑,把钱接了过去。

吃过中饭,爷爷奶奶开始舂粑粑。

他们把浸泡过的黏米放进石臼里,用一根很长两头粗的棒槌用力舂,然后将舂过的米粉过筛子粗的继续放进石臼里舂直到米粉细滑到满意为止。

接着奶奶把舂好的米粉加水揉成团,在用手捏成一个个长长的椭圆形的粑团,然后用水洗干净的桐树叶包好,放进蒸锅里,蒸熟。

揭开锅盖,香气四溢的黏米粑粑唾手可得。

我猴急猴急地伸手就要去拿,奶奶立即阻止了我,她告诉我说:“只有让先祖吃过后,我们才能吃。

”我莫名其妙,不情愿地走出去玩了。

天渐渐暗了,爷爷奶奶、叔叔和爸爸一起架起了祭坛,摆上祭品,斟上酒,把冥纸冥衣冥钱等东西解开堆在一起。

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按照长幼次序排定,燃放烟花,点燃冥俱,祭祖正式开始。

只见爷爷口中念念有词,左手拿起燃烧的冥纸,右手拿起酒壶,祭天祭地祭祖。

礼毕,大家一起双手作揖,三鞠躬,向先祖祈求平安与幸福。

祭祖一结束,我立即从桌子上抓起一个粑粑,就吃了一口,顿清香扑鼻,软甜爽口。

想不到祖先尝过的粑粑真的太好吃了,这也许是托先祖的福吧!感谢先祖们,给我们以美食、平安、快乐和幸福。

在江苏,每逢中元节吴县居民以锡箔折锭,沿路楚化;仪征县各地尚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火,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

中元节习俗作文范文六篇

中元节习俗作文范文六篇

中元节习俗作文范文六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元节习俗作文的文章6篇 , 欢迎大家参考查阅!【篇一】中元节习俗作文中元节又称七月半,中元的名字在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根据习俗,这一天,每个家庭都应该给已故的亲戚一种香味,然后烧纸钱来表达后代对先人的尊敬。

离节日还有几天,叔叔事先通知我们中元节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正好是七月十五日元节。

上午,我和父亲早早到达叔叔家,礼貌地和大家打招呼后,父亲带我去了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到一张桌子,桌子上有爷爷、太公和奶奶的肖像。

照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太头发白了,看起来像七十多岁,脸很慈祥。

我和父亲在香炉里放了香味,在肖像前跪下,离开了。

午休后什么也没做。

我在菜园里摘油菜花。

从远处听到叔叔说:听坤,来邦忙,烧贡品(纸钱)。

我很快就过去了,叔叔先报告要塞火砖。

下面放着柴火,打火机稍微烧了一点,那些贡品不久就烧了。

之后,我和妈妈和阿姨用桶装起来,提到不远的小河,倒进河里的时候,听到旁边倒纸钱的人喃自语。

太公,太太在这条河的某个地方等着收。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篇二】中元节习俗作文老师说7月半也被称为鬼节中元节,是人们崇拜祖先的节日,也是家庭团聚的日子。

7月半是7月15日。

但是,我怀疑老师的话。

因为我家的中元节是从7月初9日开始的。

在七月初的时候,我们家就会开始为七月半鬼节做准备——写包。

我老是记不住该怎么称呼逝世的姥姥、爷爷他们,这时候妈妈就会耐心地教我。

写包的时候,祖母被称为曾祖,祖父被称为祖先的考试,最后被称为长子,女性被称为老子。

写完了。

之后就是数纸钱装包、封包。

在七月初九的早上,我家会开始做其他准备。

如,将八仙桌擦干净,倒干净香炉里面的沙子和香灰,买好过节用的纸钱、纸箱,和祭拜用的瓜果等。

在傍晚时分,我家会将八仙桌摆在堂屋的正中间,香炉倒上一些沙子摆在桌面的上方处。

而在桌子的左右和下方处则分别摆上一条长凳。

中元节习俗作文3篇

中元节习俗作文3篇

中元节习俗作文3篇中元节习俗作文3篇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开踩雷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元节习俗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元节习俗作文1由于中元节是祭祀先人的鬼节,因此各地习俗都是围绕祭祀绽开的。

相传农历的七月初一,阎罗王会把地狱的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回到阳间的家中接受祭祀饱餐一顿。

因此,人们会在中元节这一天中,供奉上秋收新奇的稻米粮食和鲜果,燃香烧纸,宰杀牲畜祭祀先人。

同时也会祈求祖宗保佑来年秋收能五谷丰登,驱病除灾保家宅平安。

在中元节这天,人们为了防止在阳间漂浮的鬼魂损害自己,也会在路边祭祀孤魂野鬼,免他们无人祭祀而危害人间。

河北省:在河北的部分地区有中元节“送羊”的习俗,在中元节祭祀先祖是会一并预备鲜果与蒸羊送给外孙。

而在清河县人们在祭祀后也会蒸面羊送给女儿。

福建省:福建中元节也叫“烧纸衣节”,已出嫁的女儿预备父母的衣冠等物放在箱匣之中,用纱蒙上,送到父母家。

在福建中元节也有出家的女儿回家祭祖的传统。

江西省:江西省的吉安人在中元节烧纸钱时忌讳孕妇折纸锭,据说是孕妇折的纸锭焚烧后就会化为虚无,鬼魂是拿不走的,防止鬼魂生气,觉得人类烧纸是在戏弄他们导致家宅不宁,因此孕妇不折纸钱。

中元节习俗作文2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很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进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

有关盂兰节民间始终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

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

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哀思极了,要求释迦解救。

释迦告知他说:其母罪孽太深,肯定要以盆器,排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中元节习俗作文

中元节习俗作文

中元节习俗:寄思念于天地之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又称“鬼节”。

在这一天,民间有诸多习俗,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之情。

而我,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也有着我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记得那年的中元节,正值盛夏,天气炎热。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家家户户开始忙碌起来。

母亲在厨房里准备着祭品,而我则跟在父亲身后,学习如何摆放供桌。

父亲告诉我,中元节是我们缅怀先人的日子,要心怀敬意,寄托哀思。

夜幕降临,我们一家人来到村口的河边。

河岸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供品,香火缭绕,烛光闪烁。

父亲点燃了纸钱,我则在一旁帮忙。

火光映照在我们的脸上,显得庄重而神秘。

我看着那些跳跃的火苗,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中元节,寄哀思,天地之间,情意长。

”我轻声吟诵着这句诗词,感受着它与这个节日的紧密联系。

在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已故亲人们的笑容,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在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随着纸钱的燃烧,父亲开始讲述家族的故事。

那些遥远的往事,如同电影的画面,一一呈现在我的脑海中。

我感叹于先人们的智慧和勇敢,也为他们的付出而感动。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用这种方式,传承着家族的记忆,延续着对亲人的思念。

祭祀结束后,我们回到家中。

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餐,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我注意到,餐桌上还多了一副碗筷,那是为已故亲人准备的。

母亲说,这是为了让亲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让他们知道,我们从未忘记过他们。

中元节习俗,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亲情的珍贵。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对已故亲人的思念。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一种延续。

”在这个天地之间,我们的思念如同不断流淌的河水,永远寄托着对亲人的深情。

岁月流转,中元节的习俗依旧。

而我,也将这份思念传承下去,让亲人们在另一个世界,感受到我们的牵挂。

中元节,一个充满哀思与温情的节日,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初心,铭记亲情。

中秋节的团圆:月圆人更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又称“月圆节”。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范文【十篇】

关于中元节的作文范文【十篇】

【导语】七月七月到十五,已然告别秋老虎,千万千万莫凉肚,健康生活快乐数,中元节日近白露,早晚凉爽热中午,思念随风来倾诉,真情牵挂来相祝。

中元节到了,愿我亲爱的朋友,放飞心中的河灯,点燃美好的愿望,迎来幸福的生活。

烦忧全被击溃,一生大福大贵!为大家献上关于中元节的作文范文,快来看看吧。

【篇一】关于中元节的作文范文中元节这天,道教在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

道教和佛教,在这天的活动,都有具体的规定和做法。

民间的祭奠,则相对较自由,供品唯恐不够先人和孤魂野鬼享用,那些供品。

由是形成了民间的`节日。

在民间,除了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饿鬼外,人们在这一个月里会加多一两件金饰来避邪,他们也会注意说话,尽量避免说出不吉利的字眼来。

小孩子尤其惨,据说小孩子的眼睛特别灵,可以看到些不该看到的东西,为了不让小孩受到惊吓,很多父母在晚上会把小孩关在家里。

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

将供品撒进田地。

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

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

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这天,晋北地区的妇女盛行面塑活动,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

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

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成人人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

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情趣,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

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

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

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的手工艺品。

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600字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600字

关于中元节的优秀作文5篇600字中元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希望以下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中元节作文一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

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

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

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

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

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

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元节作文二现代作家丰子恺对中元节“放焰口”佛事有详细的描述。

佛教传说中,相传坠入地狱的饿鬼,欲吃食物,但食物会放出烈焰,故不能进食,只有七月半这天通过作佛事,方可进食,称为“放焰口”:我小时光,每逢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总要集资举办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

家乡习俗作文,山西,中元节

家乡习俗作文,山西,中元节

家乡习俗作文,山西,中元节在山西这片黄土地上,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而中元节,便是其中一个充满神秘和温情的节日。

中元节,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个日子在老人们的口中,那可是有着诸多讲究。

每到这个时候,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别样的氛围,让人既敬畏又期待。

在我们家乡,中元节的前几天,家里的长辈们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奶奶会翻出压在箱底的那几个老旧的面盆,仔仔细细地洗干净,准备用来做节日里要用的面塑。

这面塑可不像平日里做的馒头那么简单,那是要拿出真功夫的。

我总是喜欢围在奶奶身边,瞪大眼睛看着她熟练地揉面。

那面团在奶奶的手下,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乖乖地任由奶奶摆布。

奶奶一边揉着面,一边念叨着:“这面可得揉好了,不然做出来的面塑不好看,也不吉利。

”我呢,就时不时地伸手想去揪一块面团来玩,每次都被奶奶轻轻拍开我的小手:“别捣乱,小祖宗!”等到面揉好了,奶奶就开始施展她的绝活儿了。

她用那双灵巧的手,把面团捏成各种形状。

有胖乎乎的小猪,有展翅欲飞的小鸟,还有憨态可掬的小兔子。

我在一旁看着,心里别提多佩服了。

中元节的当天,一大早,爸爸就带着我去集市上买祭祀用的东西。

集市上那叫一个热闹,到处都是卖香烛、纸钱、水果的摊位。

爸爸在一个摊位前停下,仔细地挑选着纸钱,还不时地跟摊主讨价还价:“你这纸钱质量可不咋地,便宜点呗!”摊主也是个能说会道的:“大哥,这已经是最低价了,这纸钱可是上好的,烧给祖先,他们在那边才能收到好东西啊!”最终,爸爸还是以一个满意的价格买了下来。

回到家,妈妈已经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爷爷则在院子里摆好了一张桌子,准备开始祭祀。

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水果、点心和奶奶做的面塑,那场面,可真是隆重。

祭祀开始了,爷爷点燃了香烛,嘴里念念有词:“祖先们啊,回来看看吧,保佑咱们家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爸爸和妈妈则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低着头,心里默默地想着:希望祖先们能保佑我考试考个好成绩。

祭祀完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享用丰盛的晚餐。

攸县中元节的风俗作文

攸县中元节的风俗作文

攸县中元节的风俗作文
《攸县中元节的风俗》
咱攸县的中元节啊,那可是有好多有意思的风俗呢!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就觉得特别有趣。

就说那次吧,我记得可清楚了。

那天家里大人老早就开始准备了,又是杀鸡又是买纸钱的。

到了晚上,天一黑,就看见大人们在门口摆上一张小桌子,把那些鸡呀、水果呀、酒呀啥的都摆得整整齐齐。

我就特别好奇地在旁边看着,心里想着这是在干啥呢。

接着,大人们就开始烧纸钱了,那火烧得旺旺的。

我看着那火苗,感觉就像有啥神秘的力量似的。

然后爷爷就对着火苗嘀嘀咕咕地说着话,我听了半天也没听懂,估计是在跟祖先们汇报家里的情况吧。

烧完纸钱,一大家子人就围坐在一起,开始讲起了那些关于中元节的故事和传说。

我一边听着,一边脑子里就开始想象那些祖先们会不会真的能收到这些东西,会不会真的回来看我们呢。

哎呀,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等故事讲完了,我们小孩子就开始在院子里跑来跑去地玩,大人们则在旁边唠着家常。

这就是咱攸县中元节的情景呀,虽然没有多么隆重盛大,但就是这平平常常的事情里,藏着咱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呢。

每年这个时候都感觉特别温馨,特别有咱攸县的味道!以后每年的中元节,我肯定还会继续感受这些有趣的风俗,继续听那些有意思的故事。

嘿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元节的传统习俗作文
中元节俗称鬼节。

民间传统节日。

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

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

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

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

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

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

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

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

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

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

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

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

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

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

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

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