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肝炎和肝衰竭的区别

合集下载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

重症肝炎诊断标准重症肝炎是指肝功能严重受损,出现明显的肝衰竭症状和体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其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一、临床表现重症肝炎患者常表现为急性肝功能衰竭,其典型表现包括:1.黄疸:患者出现黄疸,黄疸指数>10,且持续时间>2周。

2.肝性脑病: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如嗜睡、昏迷、抽搐等。

3.出血倾向: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黏膜出血等。

4.腹水:患者出现腹水,腹水量>2L,或腹水合并感染。

5.肝肾综合征:患者出现肝肾综合征,如血肌酐>2mg/dL,或尿量<20ml/h。

二、实验室检查重症肝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表现为:1.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或结合胆红素>86μmol/L。

2.血清谷丙转氨酶(ALT)>400U/L。

3.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PT)>18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

4.低血糖:如血糖<2.2mmol/L。

三、影像学检查重症肝炎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常表现为:1.肝脏超声检查:肝脏弥漫性均质性增粗,肝内血流速度减慢,肝内血管扩张。

2.腹部CT检查:肝脏密度减低,肝内血管扩张,脾脏增大。

以上是重症肝炎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但需要注意的是,重症肝炎的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方面的结果,不可仅凭一项指标作出诊断。

此外,重症肝炎的诊断应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损伤、急性胆管炎、慢性肝炎急性加重等。

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重症肝炎的诊断时,还需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总之,重症肝炎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迅速的疾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重症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医生应熟悉重症肝炎的诊断标准,对于疑似重症肝炎患者应及时进行综合检查和诊断,以减少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重型肝炎-权威

重型肝炎-权威

国内外肝衰竭分型诊断的分歧

对过去肝病史的认识不一样

对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大致相当于
我国的急性重型肝炎和亚急性重型肝炎):

我国严格定义为过去无肝病史(包括HBV携
带史) 欧美等国则更看重本次发作,而将过去的隐 性感染甚至一过性显性发作忽略不计

欧美等国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范畴

HBV慢性携带者发生肝炎突发
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既往无肝炎病史; 起病2周内出现Ⅱ°以上的肝性脑病;
重度的乏力、频繁的恶心呕吐、黄疸迅速上升;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PTA<40%;
可合并消化道出血、感染、肝肾综合症。
亚急性重型肝炎临床特点

急性起病,15天~24周出现四高症状(高度乏 力、高度消化道症状、高度腹胀、高度黄疸);
我国重型肝炎的概念




关于重型肝炎的概念与分型尚未达成国际性的统一认识,国内 将AHF的病毒性肝炎称为重型肝炎; 1978年杭州会议将重型肝炎分为急性重型(暴发型肝炎)、亚 急性重型和慢性重型,其中急性和亚急性间界限为3周; 1984年南宁会议上考虑国际上无慢性重型肝炎,故将其从重型 肝炎中取消,将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间界限从3周 改为10天; 1990年上海会议、1995年北京会议和2000年西安会议又恢复了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并提出PTA标准; 2000年西安会议将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时间界限分别定为起 病14天内、15天~24周;把II度以上肝性脑病作为诊断急性重 型肝炎的必备指标;亚急性重型肝炎分为脑病型与腹水型;慢 性重型肝炎的诊断中增加了慢性肝病体征、生化指标及重叠感 染类型。
Thank you!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蔡慧芬
【期刊名称】《苏州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9(022)002
【摘要】病毒性肝炎发生急性肝衰竭称为重症肝炎。

急性肝衰竭是指迅速发生的严重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活动度降至40%以下、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而ALT迅速下降(胆一酶分离)、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降低。

【总页数】2页(P104-105)
【作者】蔡慧芬
【作者单位】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15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
【相关文献】
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 [J], 王若飞;徐玉良;拓培祥;周志虹;孙庆明;邱雪梅
2.重症病毒性肝炎并发症46例患者护理体会 [J], 卜凡叶;杨锡梅;刘艳辉
3.重症病毒性肝炎主要并发症42例分析 [J], 王凌;沈美雯
4.124例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J], 何小峰
5.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并发症的分析 [J], 王若飞;徐玉良;拓培祥;周志虹;孙庆明;邱雪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肝炎一般要治多久

重症肝炎一般要治多久

重症肝炎一般要治多久文章目录重症肝炎一般要治多久1、重症肝炎一般要治多久没有明确治疗时间的说法。

如果是重症肝炎的话一定要住院治疗的。

治疗方面首先是护肝,将转氨酶,利胆,消炎,其次就是要针对病因治疗,有的甚至要做人工肝。

目前没有使乙肝转阴的特效药,只能控制住病情的发展,建议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西医控制住病情的发展与恶化,采用中医中药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2、重症肝炎的分类急性重型肝炎也曾叫急性肝萎缩,在发病1周至2周,肝细胞坏死占约2/3,呈大块、亚大块或桥接坏死,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无纤维组织增生,肉眼观肝体积明显缩小,肝脏呈红色间杂黄绿色,故称之为红色或黄色肝萎缩。

亚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坏死面积小于1/2,肝小叶周围也可见肝细胞再生,形成再生结节,周围被增生胶原纤维包绕,伴小胆管增生,淤胆明显,肉眼肝脏表现见大小不等的小结节。

慢性重型肝炎: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或大块坏死,大部分病例尚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

3、重症肝炎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与病原关系:病毒可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最后形成大块肝细胞坏死,例如甲型与戊型肝炎发病时,肝细胞的严重病变(溶解和坏死)是这些病毒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的直接后果,也就是说被感染破坏的肝细胞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就乙肝而言,感染的病毒量多是一个因素,但病毒的基因突变也是另一个因素,基因突变后导致病毒数上升,也与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

重症肝炎能活多久1、重症肝炎是一种传染性肝病,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

得了重症肝炎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建议不要过于担心或紧张。

发现后及时的治疗是最重要的,且坚持治疗,是可以转阴的,一定不要过于惊慌。

2、在治疗期间要遵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治疗,也不要擅自使用其它的药物治疗,以免对病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

平时在饮食也要注意一些,要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

3、肝病患者不要吃辛辣或是有刺激性的食物,油腻性的食物最好也要避免。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
消化道病症不断加重,也是AHF有别于一 般急性肝炎之处。食欲低下,甚至厌食、 频繁恶心、呃逆或呕吐,腹胀明显,或 开展为鼓胀。
黄疸出现后,消化道病症不断不缓解,而 且日趋严重。
偶见剧烈腹痛,酷似外科急腹症,有时误 诊为胆囊炎,但无外科急腹症的体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黄疸:
黄疸出现后,血清胆红素迅速上升,每日 上升幅度往往超过19~38 mol/L。
〔3〕内毒素血症与感染:
①内毒素血症:
63%~100%的患者发生肠源性内毒素血 症,加重肝脏进一步损害,形成恶性循 环。
②感染:
并发感染的发生率高达80%,有20%~ 25%的病人有菌血症,约40%的感染为 致死性。
〔4〕代谢紊乱: ①低氧血症/组织缺氧: ②低血糖:
③电解质平衡紊乱:
④酸碱平衡失调:
〔5〕高动力循环综合征与低血压: 高动力循环综合征是AHF的主要特征之 一,表现为心输出量增加,常高出正常 者2倍,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由此引起平 均动脉压〔MAP〕降低。
〔6〕心肺功能异常: 心功能异常:
肺功能不全与肺水肿:AHF患者常伴有肺 功能不全或水肿。
〔7〕肾衰竭: AHF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30%~75
病,亦未出现腹水。 PTA≤40%~ 30% ②中期:有Ⅱ度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 倾向〔出血或瘀斑〕,PTA ≤ 30%~ 20%;③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 综合症、消化道大出血、严重出血倾向、
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 Ⅱ度以上肝性脑病、脑水肿, PTA ≤ 20 %。
七.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 键。综合治疗包括:①根底治疗:维持 水、电解质、酸碱及热量平衡;②去除 致病因素;③减少毒物生成〔如内毒素、 氨〕,纠正代谢紊乱;④改善肝脏血循 环及提高供氧;⑤促进肝细胞再生;⑥ 防治一切可能或已出现的并发症,如出 血、感染、脑水肿等;⑦肝移植。

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是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为表现的一种严重肝脏疾病,可引起肝衰竭甚至危及生命,是肝病患者病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起重型肝炎的原因很多,包括乙肝病毒感染,甲、戊病毒及其它泛嗜病毒如EBV、CMV等感染,药物中毒,慢性酒精性肝损害等等,其临床分型常用急性、亚急性及慢性重型肝炎来划分。

主要病因:肝炎病毒感染,药物中毒,慢性酒精性肝损害,等重型肝炎因其病情重、预后差而影响患者寿命,在我国,引起重型肝炎的最常见原因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约占所有重型肝炎的三分之二,此外,甲型、丙型、丁型重型乙肝及戊型肝炎病毒亦能引起重型肝炎,其它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登革热病毒、Rift-vnlley病毒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害、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病所引起的重型肝炎在临床中也时有出现,尤其是药物性肝衰竭,在美国重型肝炎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随着乙肝抗病毒领域药物的推广,乙型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在我国也在下降,因此使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所致的重型肝炎比例上升,此外,妊娠急性脂肪肝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疾病的特点:病情重、合并症多、预后差、死亡率高。

发病机制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从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直到细胞凋亡、坏死,其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重型肝炎,其发病机制既与病原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原关系:病毒可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最后形成大块肝细胞坏死,例如甲型与戊型肝炎发病时,肝细胞的严重病变(溶解和坏死)是这些病毒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的直接后果,也就是说被感染破坏的肝细胞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就乙肝而言,感染的病毒量多是一个因素,但病毒的基因突变也是另一个因素,基因突变后导致病毒数上升,也与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

发病机制与免疫关系:乙型肝炎患者发生重型肝炎占重肝的2/3,但并非是这些重型肝炎患者体内乙肝病毒很多,更重要的机制是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免疫反应异常所致,由乙肝病毒激发机体的过强免疫时,大量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并激活被体系统,以及在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内毒素等参与下,导致大片肝细胞坏死,发生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

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亚急性肝衰竭和慢加急 性(亚急性)肝衰竭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
早期: ①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 ②黄疸进行性加深(TB≥171μmol/L或每日上升
≥17.1μmol/L); ③有出血倾向,30%<PTA≤40%; ④未出现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
5
•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 是在慢性肝病基础 上出现的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 • 慢性肝衰竭 •(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 CLF)是 在肝硬化基础上,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导致的 以腹水或门脉高压、精选版凝课件血ppt 功能障碍和肝性脑6
肝衰竭
占0.2%~0.5%,病死率高。 病因及诱因复杂: 重叠感染、妊娠、HBV前C区突变、
过度疲劳、饮酒、应用肝损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等。
精选版课件ppt
1
肝衰竭
表现一系列肝衰竭症候群: 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 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PTA<40%; 黄疸进行性加深,TB上升≥ 17.1 mol/(L·d); 可出现中毒性鼓肠,肝臭,肝肾综合征等; 可见扑翼样震颤及病理反射,肝浊音界进行性缩小; 胆酶分离,血氨升高。
精选版课件ppt
11
肝衰竭 病理
亚急性重型肝炎 肝细胞呈亚大块坏死, 坏死面积小于1/2。 肝小叶周边可见肝细胞再生, 形成再生结节,
周围被增生胶原纤维包绕。 小胆管增生和淤胆。 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出现亚大块
或大块坏死, 部分病例可见桥接及碎屑状坏死。
精选版课件ppt

重症肝炎的护理

重症肝炎的护理

护理诊断

1.活动无耐力:与肝炎所致的能量消耗增加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纳差摄入量减少有关 3.焦虑:与环境改变,知识缺乏及担心预后有关。 4.知识缺乏 5.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6.潜在并发征: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肝肾综合征、感染、脑水肿、等
5.1观察精神,神经症状:重症肝炎病情发展加
重时,常常表现情绪异常,睡眠规律改变,如白天嗜睡, 精神萎靡,表情淡漠,或者烦躁不安,多言多语,双手扑 翼样震颤等。病情继续发展,患者可出现记忆力、定向力、 计算力减退,甚至视物不情,持物不稳,以上这些是肝昏 迷的早期表现。
5.2观察脑水肿颅压增高的表现:头痛、恶心,
精品课件
慢性重症肝炎的护理
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马道分院
定义

慢性重症肝炎亦称慢性肝炎亚急性坏死,是由于肝 细胞大量坏死或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的一种临床综合 症,其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根据临床表 现可分为早中晚三期,1.早期:符合重型肝炎的基本 条件,如严重乏力及消化道症状,黄疸迅速加深,血 清胆红素大于正常10倍,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或等于 40%。2.中期有重度肝性脑病或明显腹水、出血倾向 (出血点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或等于 30%。3. 晚期有难治性并发症如肝肾综合症、严重出血倾向、 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电解质紊乱或重度以上肝性脑 病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或等于20%。
8、用药护理:
讲解药物的名称,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口服药的用法。保持静脉通道,防止电解质紊 乱:有计划的选择血管,有条件的选择静脉留置 针,以保证有效的静脉输液,防止电解质紊乱, 一旦发生电解质紊乱,要根据医嘱及时补充液 体,并认真观察由此引起的各种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肝炎和肝衰竭的区别
文章目录
重症肝炎和肝衰竭的区别
1、重症肝炎和肝衰竭的区别
肝炎和肝衰竭的致病原因是不一样的。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

肝炎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致病因素引起的。

而肝衰竭是由感染某种肝炎病毒、酒精中毒、服用某种药物等原因引起的。

肝炎和肝衰竭的临床症状也有细微区别。

肝炎的常见症状有食欲减退、腹胀、厌油腻食物、恶心、呕吐、易疲倦等。

部分患者会出现巩膜皮肤黄染,发热,肝区隐痛、肝大触痛等症状。

而肝衰竭的临床症状比肝炎严重。

肝衰竭患者会出现极度乏力、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呕吐的症状。

此外患者还会出现皮肤黏膜黄染、尿色加深、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肝炎和肝衰竭的危害性也是不一样的。

相对肝衰竭来说,肝炎的危害稍微低一点。

肝炎并不致命。

而肝衰竭患者的肝细胞已经坏死,因此肝衰竭非常严重。

肝衰竭会威胁患者的生命。

肝衰竭的致死率非常高。

2、重症肝炎发病机制
重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复杂,从细胞损伤、功能障碍,直到
细胞凋亡、坏死,其机制至今未完全阐明。

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重型肝炎,其发病机制既与病原有关,也与机体的免疫有关。

发病机制与病原关系:病毒可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最后形成大块肝细胞坏死,例如甲型与戊型肝炎发病时,肝细胞的严重病变(溶解和坏死)是这些病毒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的直接后果,也就是说被感染破坏的肝细胞数越多,病情越严重。

就乙肝而言,感染的病毒量多是一个因素,但病毒的基因突变也是另一个因素,基因突变后导致病毒数上升,也与乙型重型肝炎的发生相关。

3、重症肝炎病因分类
重型肝炎的病因及诱因复杂,最常见的是机体免疫状况
改变后免疫激活,乙型肝炎基础上重叠戊型、甲型肝炎感染、乙肝基因突变、妊娠、过度疲劳、精神刺激、饮酒、应用肝损害药物、合并细菌感染、伴有其它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等,其分类主要按病情发展速度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

其中,慢性又分为慢加急肝衰竭和慢性肝衰。

重症肝炎怎么治疗
1、及时采用支持疗法:病人应静卧休息,限制蛋白摄入量(每日应<0、5克/千克),宜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米汤、面场、藕粉、果汁等。

有腹水、少尿者,尚应忌盐,并记录出入量。

不能进食或进食量过少者,给输葡萄糖液,每日总量以不超
过1500毫升为宜。

同时补充足量维生素B、C及K等,随时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及时予以纠正。

还可每日或隔日给输新鲜血浆及白蛋白,以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补充凝血因子,提高免疫功能。

2、抗病毒治疗:早期即用a-干扰素,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免疫调节剂治疗:胸腺肽静脉快速滴注或肌肉注射,注射前应做皮下试验。

也可配合静脉输入新鲜血浆。

重症肝炎怎么护理
1、药物服用要注意
审慎服用药物,肝脏是代谢大多数药物的器官,而药物代谢过程中常会产生一些具有毒性的物质,容易伤害肝脏导致
药物性肝炎,更容易加重肝脏病情,所以服用任何药物或民间偏方前,建议先透过专业医师评估。

2、饮食摄取要均衡
饮食以新鲜天然、均衡饮食为最重要,避免摄取不新鲜、发霉、油炸、腌熏、腌渍、罐头等加工食物,除此之外还要拒绝酒精的诱惑,因为肝脏是酒精主要代谢场所,而酒精和其代谢物会伤害肝细胞,形成酒精性肝病,甚而进展成肝硬化,也大大提升肝癌的罹患率,所以肝炎患者应尽量减少酒精摄取,最好远离酒精,拒绝饮酒。

3、衣着要舒适宽松
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容易出现皮肤搔痒情形,穿着的服装建议选择棉质衣物,可以减少衣物与皮肤磨擦所产生的搔痒感。

若肝硬化合并严重腹水的病人,则建议准备比平时大上1至2号尺寸的衣服较为舒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