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临床X线分析

合集下载

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小细胞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摘要目的: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收集我院经病理及细胞学证实的小细胞肺癌180例进行分析、以总结出小细胞肺癌的X线及CT表现,从而提高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水平。

方法:180例均有CT或X线检查并行病理学检查。

结果:X线及CT表现为肺门或纵隔边界清楚分叶状肿块影108例,表现为肺内病灶呈结节状或分叶肿块状影45例,表现为阻塞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22例,表现为中量或少量积液,纵隔未见明确移位5例。

肺转移100例,脑转移5例,肝转移7例,肋骨转移3例,胸膜转移10例。

结论:小细胞肺癌以肺门纵隔肿块(即中央型)最为多见,阻塞症状较轻,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发生转移,早诊断早治疗极为重要,CT及X线检查对小细胞肺癌诊断有极为重要意义。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X线表现;CT表现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140例、女性40例,年龄在19~81岁,平均年龄约为45.8岁,36~40岁发病率最高,均有X线胸片或胸部CT为依据,经X光引导下穿刺取病变组织活检,痰检、纤支镜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为小细胞肺癌。

临床上有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消瘦等症状。

2主要X线及CT表现180例小细胞肺癌,右肺100例、左肺80例,其X线及CT表现如下:2.1肺门、纵隔型X线表现:肺门或纵隔边界清楚肿块,密度均匀。

多呈分叶状,少数表现为肺门结构不清。

CT表现:以肺门、纵隔肿块为主共108例,单侧肺门肿块65例、双侧者43例,难以分辨原发灶和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2.2周围肿块型X线表现:肺内病灶呈结节状或肿块状,可有分叶。

边缘光滑或有毛刺,均有深分叶或短毛刺。

CT表现:肺实质内肿块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均有深分叶或切迹,共45例,同侧肺门淋巴结有肿大3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3例,远侧有阻塞改变3例。

2.3气道阻塞型①表现为阻塞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②CT表现为阻塞性肺炎或阻塞性肺不张共22例,其中阻塞性肺炎改变8例,一侧性肺不张9例,上叶肺不张5例,隐约可见肺门肿块3例,肺内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轮廓不清。

数字X线胸片对肺癌检查的漏诊分析

数字X线胸片对肺癌检查的漏诊分析

数字X线胸片对肺癌检查的漏诊分析杨越清;金梅;罗春材;吴重重;赵绍宏【摘要】目的探讨X线胸片在肺癌检查方面的局限性。

方法连续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6-12月术后病理为肺癌且术前做过胸部数字X线平片和胸部CT的病人共460例(467例次病变),根据X线片的诊断结果分为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

根据手术和CT结果,对X线片未发现病变组和发现病变组的病变大小、密度、位置、影像分型、病理分型、阻塞性改变进行漏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467例次病变中,总X线胸片漏诊率为25.9%。

其中〈10 mm病变漏诊率达到100%,10~20 mm病变漏诊率达到31.1%,但〉20 mm病变漏诊率仅为4.7%。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大小、密度、影像分型、病理分型及是否发生阻塞性改变可能是胸片漏诊的影响因素。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大小、密度和影像分型是造成胸片漏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病变的大小、密度和影像分型是造成X线胸片漏诊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建议使用X线胸片进行早期肺癌筛查,选择低剂量CT更合适。

【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肺癌;肺癌筛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作者】杨越清;金梅;罗春材;吴重重;赵绍宏【作者单位】[1]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北京100853;[2]唐山工人医院CT室,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41肺癌是第3大常见癌症,在男性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1位[1]。

虽然近期在肺癌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但80%肺癌病人确诊时已经是晚期,不能手术切除,导致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很低[2-3]。

Ⅰ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5年生存率可达60%~70%[3],因此早期发现肺癌成为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可能[4]。

国际上做过一些对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前瞻性研究[5-9],2011年美国的国际肺癌筛查实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结果显示,低剂量CT筛查肺癌高危人群较X线胸片筛查者可以降低20%的死亡率[10]。

肺鳞癌,腺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形态特征

肺鳞癌,腺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形态特征

肺鳞癌,腺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形态特征陈同兰;汤华战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
【年(卷),期】1998(004)001
【总页数】2页(P49,52)
【作者】陈同兰;汤华战
【作者单位】山东省胸科医院;山东省胸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04
【相关文献】
1.122例肺鳞癌X线表现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分析 [J], 刘娟;韩晓雯;王凤玲;张景
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肺鳞癌与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J], 汲克强;张稷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对比... [J], 滕恒;李士昌
4.肺鳞癌、腺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的临床研究(附2636例分析) [J], 宋崇月;岳葆婷
5.892例肺鳞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 [J], 滕恒;刘永煜;罗全;杨春青;王长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癌患者痰普通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临床研究

肺癌患者痰普通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及临床研究

大多数,82.8%,革兰氏阳性球菌占17.2%,在本组检杳的革 兰氏阴性杆菌中,排列前5位的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 (32.4%)、肺炎克雷白菌(13.9%)、大肠埃希菌(8.6%)、嗜 麦芽窄食单胞菌(7.9%),鲍曼不动杆菌(5.9%)。总之,本 组检出的菌谱与院内感染的菌谱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可能
肺癌患者经过放疗或者化疗者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若 不及时诊断及处理,可降低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容易 引起死亡。为探讨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特点,提高肿瘤患者 的生活质量。现对2002年1月一2008年5月期间住院的 126例患者痰一般菌培养结果及药敏情况结合临床进行分 析,并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本组所有标本均为住院的肺癌患者,其中男47例,女 29例,肺腺癌68例,未分化小细胞癌23例。鳞癌39例,鳞腺 混合型6例。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69.5岁。 二、采样方法嘱患者清晨用生理盐水反复漱口或刷牙, 弃去存在于咽或喉部的第一口第二口痰,再用力咳出深部的 痰送检,无痰者雾化导痰。 三、样本鉴定首先将标本直接涂片,显微镜下观察,上 皮细胞<10个/Lp,白细胞>25个/Lp为合格标本。 四、操作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 结 一、151株致病菌分布情况 126例肺癌患者痰一般菌培养分离出致病菌151株,其 果
中革兰氏阴性杆菌125株,占82.8%,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 前五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49株(32.4%)、肺炎克雷伯菌2l 株(13.9%)、大肠埃希氏菌13株(8.6%)、嗜麦芽窄食单胞 菌12株(7.9%)、鲍曼不动杆菌9株(5.9%),较少见的革兰 氏阴性杆菌分别是:洛菲不动杆菌7株(4.6%)、阴沟肠杆菌 5株(3.3%)、奇异变形杆菌4株(4.6%)、克氏柠檬酸杆菌3 株(2.0%)、霍氏肠杆菌及弗氏柠檬酸复合型各1株 (0.6%);革兰氏阳性球菌共25株,占17.2%,其中表皮葡萄 球菌15株(9.9%)i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3.9%)、链球菌2 株(1.3%)、鸟肠球菌及蜂房哈夫尼菌以及腐生葡萄球菌各1 株(0.6%)。在上述菌株中,产超广谱B.内酰胺细菌19株,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 萄球菌(MRSA)3株。其中25人同时感染2种或2种以上细 菌。 二、药敏情况分析:本组病例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绝大 多数。因此,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前3位(铜绿假单胞菌、肺炎 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的药敏结果分析如下:

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吴方君;肖伟进;彭然;陈雪燕;朱伟峰;翁秀琴;林根;力超【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年(卷),期】2022(38)8【摘要】目的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SMARCA4-di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点。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胸部SMARCA4-UT中CK、CD34、SOX-2、vimentin、BRG1、INI-1、BRM1、SALL4、TTF-1、PD-L1的表达;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3例胸部SMARCA4-UT中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65岁。

镜检:17例胸部SMARCA4-UT呈实性片状或条索状生长,坏死明显,大部分肿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形态,细胞间失黏附,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呈上皮样细胞形态,3例呈差分化癌与少量腺癌成分毗邻存在;2例具有鳞状上皮分化倾向,但无角化。

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RG1有21例阴性,1例阳性。

3例行二代测序检测,均检测到SMARCA4突变(无义突变)和TP53突变。

其中1例同时检测到TSC2、ROS1和ATM突变。

结论胸部SMARCA4-U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

组织学多具有横纹肌样形态,少量病例表现为差分化癌与分化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混合存在,并具有特征性免疫表型和分子特点。

【总页数】5页(P948-952)【作者】吴方君;肖伟进;彭然;陈雪燕;朱伟峰;翁秀琴;林根;力超【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科;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福建省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胶质细胞肿瘤中染色体1p/19q杂合性缺失的临床病理分析2.SMARCA4缺失性子宫未分化肉瘤(子宫恶性横纹肌样瘤)是一组与未分化癌具有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肿瘤实体3.伴高分化脂肪肉瘤分化叶状肿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4.伴有SMARCA4缺失的非小细胞肺癌9例临床病理分析5.SMARCA4缺失型子宫未分化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微环境检测的研究进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典型老年肺癌27例误诊分析

不典型老年肺癌27例误诊分析
. 1 例5 : 腹 痛 查 因患 者 , 3岁 , 男。 5 . 2处 方 : 头 孢 唑 肟针 0 . 7 5 g x 1 4 / 0 . 7 5 g i v g t t b i d x 7 d皮 免 。
0 . 9 %N. S 1 0 0 ML xl 4 / 1 0 0 ML。
等几个方面 。结合上述存在的问题 , 我院需进一步加大 临床医 师对《 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 指导原则》 培训力度 , 让每位 医师都 7 . 3 分析 : ①门诊尿路感染 患者 主要为轻 、 中度 , 选用一联抗 菌 严 格掌握各类抗 菌药物的临床适应症 、 用药剂 量 、 用 药途径 、 药物 即可 ; ②选用二联广谱 、 高效联用 , 用药起点偏高 , 易造 成 药物相 互作用及药物易引起 的不 良反应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 细菌耐药。 质选用安全 、 有效的抗菌药物 ; 同时面向患者及社会做好抗菌 8药 理 性 拮 抗 药 物合理使用宣传工作 , 知晓滥用抗菌药物的严重后果 。 8 . 1 例8 : 肺炎患者 , 5 5 岁, 男。 参 考 文 献 8 . 2处方 : 5 %G . S 2 5 0 ML x 3 / 2 5 0 ML 。 【 1 ] 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 S 】 . 卫 医发[ 2 0 0 4 ] 2 8 5号. 阿奇霉 素针 0 . 2 5 g x 6 / 0 . 5 g i v g t t q d 。 【 2 1 . Y - 爱 霞. 抗 茵药物 临床合理 应用【 M 】 . 北京 : 人 民卫 生出版社 ,
肺癌是一种非常影响 困扰患者的疾病 ,这些年癌症患者 周炎 3例 , 腰椎 间盘突 出症 2例 , 短暂性脑 缺血 发作 2例 , 偏 例; 误诊 时间是 7天 , 最长 6 个月 , 平均 3 7 . 4天 。 越来越 多 , 在我们 国内已经位居第一位_ I l 。这些年老年人患肺 头痛 1 癌 的人数越来越 多, 少数患者症状不典型 , 极易误诊。特别是 1 . 6治疗及预后单纯手术治疗 8 例 ( 2 9 . 6 %) ;手术联合放疗 3 以肺外表现为首 发症状 的老年肺癌 ,并且现在临床发现患者 例 ( 1 1 . 1 %) ; 化疗 6 例( 2 2 . 3 %) ; 姑息治疗 1 0例( 3 7 %) 。 检查的误诊病例很 多。作者在汉川市人 民医院呼吸科进修学 2讨 论 习期间, 对该科 2 0 1 0 年1 2月一 2 0 1 2年 1 2月收治的 6 5岁 以上 老年肺癌分类没有统一 的国标。根据肺癌和组织率差异 , 2 3 2 例肺癌患者进行统计 , 结果发现误诊 2 7例 , 分 析发现误诊 与年龄在 6 5岁 以上 的老年肺癌患者的比率来看 近年来 , 老年 的原因有 以下几点。 人 的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 , 国内报道可 占 2 / 3 [ 1 帅 癌 。大多数 中 老年 患者缺乏特异性肺癌 的早 期症状 , 病 理未分化癌 , 腺癌 , 1临 床 资 料 1 . 1一般资料 : 本组 2 7例 , 男性 l 8例 , 女性 9例 , 年 龄分布在 细胞分化程度低 , 恶性程度高 , 在短期内扩散 , 预后较差。本组 6 5 ~ 9 7岁 , 平 均 年龄 7 2 . 8 岁。 老 年肺 癌小 细胞 未分化癌 1 O例 ,占 4 0 . 8 %,腺癌 1 3例 , 占 1 . 2临床表现 : l l 例 呼吸道症状 为第一 , 其次是发热 , 咳嗽 , 胸 4 8 . 1 %, 鳞癌 4例 , 占1 1 . 1 %, 与文献报道一致 。根据数据 , 认 闷, 呼吸 困难 , 胸痛 ; 5例肩周炎 、 关节 炎 ; 4 例 咯血症状 ; 3 例 表 为老 年 性 不 典 型 肺 癌 误诊 的原 因有 以下 几 点 :① 患 者 的 临床 以肺外症状为首发 。骨转移的肺部 表现 , 常 因脑 现为腰腿痛 , 腰椎 间盘 突出症的症状 ; 2 例 四肢麻木 , 以瞬间四 症状不典型 , 肢无力短暂脑缺血发作形 式为主要表现 ; 头痛 2 例, 脑转移 为 转移 、 内分泌和代谢异常 。老年人不明原因的疼痛 , 肩关节疼 首发症状。和 1 2例肺转移 的肺外表现 , 占4 4 . 4 %, 其次是胸腔 痛 , 关节疼痛 , 头痛 , 杵状 指 , 走路不稳 , 重症肌无 力 , 短暂 的肢 积液 、 心包积液 、 骨转移 、 脑转移瘤 、 肩周炎。 体运动 障碍症状 , 应 考虑肺癌 ; ②早期肺斑片状 阴影常被误诊 6例误诊 为肺炎 。 中央型肺癌经常堵塞段 , 叶支气 1 . 3所有成像胸片正常 的 2 7 例 患者 中, 1 O 例单纯 片状 阴影 , 胸 的炎性病变 , 腔积液 7例 ,与 3 例肺不张影 ,结节状 阴影 3例 , 2例肺门增 管 , 继发感染 , 在胸片呈斑片状 阴影 , 抗感 染治疗可有效是 导 跟常见 的老年性肺 大, 胸部 X线检查 2例均无异常。2 2例胸部 C T扫描 , 中央型 致误诊 的重要原 因。反复感染 的病例很多 , 炎不是很一样 ; ③咳嗽 , 发热 , 胸水很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 。在 肺癌 1 3例 , 周围型肺癌 9例。 8例被误诊为肺结核 。数据显示 , 4 0 %一 4 8 %肺癌误 1 . 4临床分期 和病理按 2 0 0 7年美 国联合癌症分类 委员会 ( A — 这一组 中, 肺结核早期症状相似 , 阴性结 J C C) 和国际抗癌联盟 ( U I C C ) 制定 的 T N M分期[ 2 1 , I I 期 4例 , Ⅲ 诊为肺结核的早期 阶段 。肺癌 、 期 1 5例 , Ⅳ3例 ; 病理 类型( 支气管镜及 手术 病理证实或胸水 果细胞学轻信痰或胸腔积液 ,不做其他更有价值的检查易误 细胞学检查 ) :腺癌 1 3例 ( 4 8 . 1 %) ,小细胞 未分化癌 1 0例 诊 ;④现在为更好的确诊所做 的检查太单一 。出现呼吸道症 状, 胸片检查已经成为常规。 肺癌 , 只有在胸部 X线表现 , 常易 ( 4 0 . 8 %) , 鳞癌 4 例( 1 1 . 1 %) 。 呈现 为肺叶 , 段实变 , 1 . 5肺炎 6例 , 结核性胸膜炎 5 例, 8 例误诊 , 误诊为肺结核 , 肩 误诊为基础。老年肺癌影像学表现复杂,

小细胞肺癌病例报告医学课件

小细胞肺癌病例报告医学课件

contents•病例介绍•病例分析目录•小细胞肺癌概述•诊断与治疗现状•结论与展望患者基本信息01020304症状与体征01020304咳嗽呼吸困难体重下降胸痛初步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获取病变组织样本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学诊断诊断过程肿瘤大小肿瘤细胞形态肿瘤边界病理学诊断病理学特点手术切除化疗方案放疗方案030201治疗方案手术过程化疗反应放疗反应随访复查治疗过程及效果定义分类定义与分类SCLC的预后通常较差,因为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生存期较短。

流行病学特点预后发病率吸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病因学研究影像学检查使用CT、PET-CT等影像技术,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评估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

病理学诊断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方式获取病变组织,进行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确定肿瘤类型和分化程度。

内窥镜检查对于肺部肿瘤,可采用支气管镜、纵隔镜等内窥镜检查方法,获取病理组织,明确诊断。

诊断方法及标准对于早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可提高治愈率。

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杀灭肿瘤细胞,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采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表达异常,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及效果免疫治疗个体化治疗耐药性问题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小细胞肺癌的危害与影响致死率较高01严重影响生活质量02社会经济负担增加03研究成果与突破新型药物治疗个性化治疗联合治疗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早期筛查与预防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30例肺癌X线误诊分析

30例肺癌X线误诊分析

30例肺癌X线误诊分析【摘要】目的:对30例肺癌x线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肺癌的x线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癌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正侧位胸片,重新阅片,误诊标准以首次x线胸片为准。

结果:30例肺癌x线胸片误诊为肺炎11例,肺结核10例,胸膜炎并胸腔积液4例,肺脓肿1例,纵隔肿瘤1例。

漏诊3例。

结论:30例肺癌x线误诊原因主要是对以炎性浸润改变的肺癌的表现认识不足、忽视肺门或纵隔的增宽、大量胸水掩盖了肿瘤征象及过分强调发病年龄及部位、阅片不仔细等,应引起放射科医生阅片时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 x线摄影;误诊支气管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典型或中晚期肺癌诊断不难,但对早期及不典型病变,其x线表现复杂多样,x线常不能明确诊断而引起误诊。

本文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1-2011年经临床确诊、资料完整的30例肺癌而x线误诊病例,就其x线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x线诊断的进一步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6~73岁,平均45岁,其中40岁以下8例,占26.7%。

临床主要症状:咳嗽24例,咳痰或痰中带血8例,胸痛9例,胸闷、气促10例,发热7例,声嘶1例,3例无明显症状,为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

病程15 d~12个月,平均就诊时间40 d。

本组患者经纤支镜与活检确诊9例,胸水细胞学确诊7例,经痰脱落细胞检查确诊6例,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手术与病理确诊5例。

其中鳞癌10例,腺癌8例,未分化癌6例,小细胞癌4例,未定型2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癌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正侧位胸片,重新阅片,误诊标准以首次x线胸片为准。

2 结果全部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正侧位胸片,部分病例进行过透视,其中19例在摄片后半年内做了ct检查。

误诊标准以首次x线胸片为准。

结果30例肺癌x线胸片误诊为肺炎11例,误诊为肺结核10例(浸润型肺结核6例,结核瘤2例,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为肺结核2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例未分化小细胞肺癌的临床X线分析
论文导读:有1例因吞咽困难就诊,曾疑为食管癌,经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压迫并侵犯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症状。

2.1中央型有以下几种X线表现。

2.2周围型X线表现为右下肺淡薄圆形片状阴影,边缘不够清晰,X线诊断为右下肺癌,临床给予化疗。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临床,X线,讨论
支气管肺癌中未分化小细胞癌较鳞癌、腺癌为少,但恶性程度高、转移早、发展快、预后较差。

本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5例,结合文献,作如下分析。

1 临床分析
1.1 性别男19例,女6例。

1.2 年龄29~66岁,平均48.9岁,40~60岁占20例。

论文参考网。

1.3 症状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胸痛、气短、乏力、消瘦等,与一般肺癌症状相似。

此外,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4例,喉返神经麻痹1例,膈肌麻痹2例,说明纵隔受侵犯的机会较多。

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胸膜转移5例,说明较易发生转移。

有1例因吞咽困难就诊,曾疑为食管癌,经检查证实为小细胞肺癌纵隔转移压迫并侵犯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症状。

2 X线分析
本组病例中24例为中央型,仅1例为周围型。

2.1 中央型有以下几种X线表现。

论文参考网。

2.1.1 肺门肿块表现有4例,表现为单纯肺门肿块,肺野内无明显阻
塞性改变。

肺门肿块可呈团块状,亦可呈宽条状,沿支气管的走向分布,表面有分叶,因此略呈串珠样改变,体层摄影支气管无明显阻塞,但见支气管壁明显增厚,有时见支气管轻度狭窄,常伴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2.1.2 纵隔型肺癌表现有7例,X线表现为1例上纵隔增宽,外缘隆起或呈波浪状改变,特别以右上纵隔为多见,类似纵隔肿瘤,但其边缘不够光滑,其外围肺野内可见纵行条状阴影包绕肿块,体层摄影支气管常无明显阻塞,但纵隔及肺门的肿块明显,主要为淋巴结肿大。

2.1.3 肺门及纵隔肿块伴肺野阻塞性改变有13例,包括全肺不张2例,肺叶不张3例,阻塞性肺炎8例。

体层摄影可见支气管阻塞改变,阻塞处有肿块,肿块较大,可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甚至对侧纵隔转移。

2.1.4 胸膜转移5例,表现为同侧胸腔积液。

2.1.5 其它肺转移1例,两肺癌性淋巴管炎2例。

2.2 周围型X线表现为右下肺淡薄圆形片状阴影,边缘不够清晰,X 线诊断为右下肺癌,临床给予化疗。

25天后复查,病灶明显缩小、淡薄。

论文参考网。

2月后又进一步吸收,近乎消失。

因此,我们对原来的诊断发生了动摇,提出炎症可能性大。

临床停止化疗,改用抗生素。

6个月后复查,右下肺病灶又复出现,明显增大,呈典型周围型肺癌征象,立即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小细胞癌。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在X线上绝大部分表现为中央型肺癌,在鳞癌所致的中央
型肺癌中,肺门肿块常与阻塞性改变同时存在,而在小细胞肺癌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仅有肺门及纵隔肿块,而无阻塞性改变,体层摄影亦未见支气管阻塞,其表现往往与纵隔肿瘤相似,即所谓“纵隔型肺癌”(应说明的是另一种纵隔型肺癌,为右上叶支气管癌阻塞后,上叶不张紧贴纵隔而类似肿瘤,仔细观察可见右上叶不张征象,不难鉴别),表明癌肿向管外或沿管壁生长为主。

此型纵隔型肺癌在侧位片上可见肿块位于中纵隔,有分叶状边缘,当然与前肠源性囊肿不难鉴别,主要应与纵隔淋巴瘤鉴别。

本病的发病年龄较淋巴瘤为大,且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亦较多,X线表现多为单侧纵隔肿块,边缘不太光滑,其外围多有纵条状阴影包绕肿块,可能为肿瘤供血血管扩张所致,以上可与淋巴瘤相区别。

体层摄影支气管常通畅,有时可见支气管壁增厚,此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另外,本病亦有相当部分表现为肺门肿块伴肺部阻塞性改变,但与非小细胞肺癌相比,本病常常是肺门肿块较大,而阻塞性改变较轻微,这是本病的又一特征。

小细胞肺癌在组织学上又可进一步分为三种亚型,即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据文献报道上述X线特征以燕麦细胞型最为典型,本文收集病例在病理上未进一步区分亚型。

本组病例中有几例可见肺门肿块呈宽条状沿支气管走向分布,边缘高低不平的串珠状,体层摄影可见较长一段支气管壁明显增厚而不阻塞,此亦为本病的特征,有人认为在组织学上多为中间细胞亚型。

小细胞肺癌发展较快,转移较早,因此在一般意义上预后较差,但由于其分化差,对化疗及放疗均较敏感,甚至优于腺癌,本组亦不乏其例。

Davis认为燕麦细胞亚型的放化疗预后更好。

前述的一周围型病例,由于化疗效果好,使我们在诊断上受到迷惑,作了错误的判断,应引为教训。

事实上现代化疗常能使许多肺癌明显好转,特别是小细胞癌,当然远期效果仍不理想。

本组有11例曾化疗胸片复查,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退缩。

因此如能根据X线胸片作出小细胞肺癌的推测,当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