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双骨折
桡尺骨干双骨折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直接暴力:
骨折类型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两骨折线在同一 平面。
2.传达暴力: 桡骨的骨折线在上,为横形骨折,尺骨的骨折线
在下,为斜形骨折,两骨折线不在同一平面。
3.扭转暴力: 桡尺骨均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骨折线的方向一
致(从尺侧上方斜向桡侧下方),尺骨的骨折线在 上,桡骨的骨折线在下。
(4)固定时间:
成人6~8周,儿童3~4周。
(5)固定后注意:
●桡尺骨干双骨折为不稳定性骨折,固定后极易发生 再移位。在夹板固定后,应及时拍片检查,发现再移 位及时纠正。
●及时检查患肢血循环情况,对儿童骨折更应注意, 发现夹板过紧,及时处理,以免发生张力性水泡或缺 血性肌挛缩。
(二)闭合穿针内固定:
桡尺骨干中下1/3骨折,桡骨近端处于中立位, 桡骨远端旋前移位,将前臂置于中立位则会矫正旋转 移位。
③ 夹挤分骨: 矫正骨折端向对侧的侧方移位。
④ 端提挤按: 矫正掌、背侧侧方移位。
⑤ 摇摆触碰 : 使骨折端接触紧密。
(2)儿童青枝骨折 儿童桡尺骨干双骨折多为青枝骨折,以骨折端向背
侧成角畸形最多见。 ① 三点捺正法: ● 体位:将患肢前臂放于桌上,成角向上。 ● 拔伸:两助手分握肘部和腕部做轻度拔伸。 ● 整复:术者双手分握骨折远、近端,两手拇指在成
【诊断要点】
1.伤后前臂局部有疼痛、肿胀、前臂活动障碍。 2.骨折端若有移位前臂可出现成角、短缩等畸形。 3.检查时局部有明显压痛,可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4.骨折后严重肿胀会出现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5.X线检查:前臂正、侧位拍片可显示骨折的部位和移位情况。 注意:拍片范围应包括腕、肘关节,以便观察有无上下尺桡关 节脱位和骨折端旋转移位情况。 上尺桡关节脱位:孟氏骨折特殊型。 下尺桡关节脱位:盖氏骨折特殊型。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

•尺桡骨骨折护理常规【概述】前臂有尺骨桡骨组成,二者对前臂的旋转及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尺桡骨双骨骨折为前臂骨折中常见的一种,多见于幼儿和青少年。
【术前护理】1、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和记录,观察患肢活动、血运及感觉是否正常。
2、心理护理:骨折病人思想波动大,对手术成功缺乏自信,我们要耐心与病人交谈,鼓励安慰病人,以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饮食,促进骨骼愈合。
4、术前的护理:术晨禁食水,术区备皮,【术后护理】1、患者返房,当班护士与手术室护士规范交接,协助患者平卧妥善固定输液管病保持其通畅,告知注意事项。
2、嘱患者禁食水6小时,术后6小时后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如:鸡汤、排骨汤、蔬菜水果等。
3、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4、术后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对石膏固定者,患肢摆放舒适,密切观察指端皮温、色者、泽、感觉及运动情况5、功能锻炼:(1)从患者复位固定开始2周内指导其上臂和前臂肌肉收缩功能,第1日用力握拳,充分屈伸手指的动作。
(2)第4日开始在健肢帮助下进行肩前上举、侧举及后伸动作。
(3).第7日增加患肢肩部屈、伸、内收、外展运动。
可以捏橡皮泥、拉橡皮筋和弹簧(4)第15日增强肱二头肌等长收缩,(5)第30日,增强肱三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使用手推墙的动作是两骨折之间产生纵轴向挤压力。
【出院健康指导】1、保持心情愉快,按时用药,合理饮食。
2、正确功能锻炼指导:注意加强腕关节屈伸、旋转和前臂旋转、锻炼。
3、定期复查,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尺桡骨双骨折

尺桡骨双骨折尺桡骨双骨折多见于青少年。
直接、间接(传达或扭转)暴力均可造成尺挠骨干双骨折。
骨折后局部肿胀、疼痛,肢体畸形,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完全骨折者可们及骨擦音。
尺桡骨双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居第二位,仅次于桡骨远端骨折,可发生侧方移位、重叠旋转、成角畸形,治疗较为复杂,不同形式的暴力所致骨折的类型亦不同。
尺桡骨干双骨折不论其部位、类型,均可采用手法闭合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骨折端虽能复位,但其位置不易维持者,可在麻醉下行闭合钢针贯穿内固定。
治疗中恢复尺桡骨的轴线及两骨之间的骨间隙十分重要,否则将影响前臂的旋转功能。
手术治疗尺桡骨骨折,只限于断端复位不良,骨间隙消失或骨折端疑有软组织嵌入者。
【病因病机】(一)尺桡骨双骨折1.直接暴力:多见打击或机器伤。
骨折为横型或粉碎型,骨折线在同一平面。
2.间接暴力:跌倒手掌触地,暴力向上传达桡骨中或上1/3骨折,残余暴力通过骨间膜转移到尺骨,造成尺骨骨折。
所以骨折线位置低。
桡骨为横型或锯齿状,尺骨为短斜型,骨折移位。
3.扭转暴力:受外力同时,前臂又受扭转外力造成骨折。
跌倒时身体同一侧倾斜,前臂过度旋前或旋后,发生双骨螺旋性骨折。
多数由尺骨内上斜向桡骨外下,骨折线方向一致,尺骨干骨折线在上,桡骨骨折线在下。
(二)桡骨干骨折幼儿多为青枝骨折。
成人桡骨干上1/3骨折时,附着在桡骨结节肱二头肌及附着于桡骨上1/3旋后肌,使骨折近段向后旋转移位。
桡骨干中1/3或下1/3骨折时,骨折线在旋前园肌抵止点以下,由于旋前及旋后肌力量相等,骨折近段处于中立位,而骨折远段受旋前方肌牵拉,旋前移位,单纯桡骨干骨折重迭移位不多。
(三)尺骨干骨折单纯尺骨干骨折极少见,多发生在尺骨下1/3,由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端移位较少。
【临床表现】本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畸形及压痛,可有骨擦音及异常活动,前臂活动受限。
儿童常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无骨端移位。
有时合并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桡神经损伤,要注意检查。
儿童前臂双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 短篇论著 ・
儿童前臂双 骨折 的 中西 医结合治疗
杨 东亮 , 黎 , 黄 王理 德
( 广东 省江 门市 新会 区中 医院 , 东江 门 广
5 90 ) 2 1 0
【 要】目的 : 摘 在儿 童前 臂 双 骨折 治疗 中 , 采用 更适 宜 的治疗 方 案来 提 高 治疗 效 果 , 以减 少 并发 症 。方法 : 择 7 选 6例 5 1 的闭合 移位 前臂 双 骨折 患儿 , 中 ,0例 不 同类 型 的骨 折行 手 法复 位小 夹板 或石 膏 托外 固定 , 成 功 者给予 ~ 2岁 其 6 不 手术 治疗 ;6例早 期 直接 行 手术 切 开 复位 钢板 螺 丝钉 或 克 氏针 内 固定 , 1 以后 二次 手术 取 出 内 固定物 。 结果 :O例 手 6 法 复位 患儿 中 ,4例 手法 复 位成 功 , 功率 为 9 %, 折愈 合 时 间为 3 ~ 0d 6例 手 法 复位 不 成 功 , 手 术 切 开 复 5 成 0 骨 3 5 ; 行 位钢板 螺丝钉 内 固定 , 合时 间为 8 ~ 0 。1 愈 0 1 2d 6例直 接手术 治疗 的患儿 中 ,4例愈合 时 间为 8 ~ 6 , 均 7 1 个月 1 0 10d 平 ~2 取 出 内固定 物 ; 例 伤 后就 诊 时 间长 , 1 造成 前 臂肌 间隔 综 合征 , 手术 切 开 减压 加 克 氏针 内 固定 , 期 植皮 , 行 二 术后 半 年骨 折愈 合 ; 尺骨 骨不 连 , 再次 手 术 重新 内 固定 加植 骨 术 , 后 1 愈合 。结论 : 童 前臂 双 骨折 早期 行 手法 1例 需 术 年 儿 复位 非 常重 要 , 而旋 转 移 位是 前 臂双 骨 折复 位 的难 点 。 术 治疗 不 能作 为 首选 , 充 分运 用 中西 医结 合
前臂双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21 在 操 作 复 位 术 中还 应 注 意 以 下 几点 : . ( ) 双 骨 折 中 , 其 中 一 骨 干 骨 折 线 为 横 形 稳 定 骨 1在 若 折, 另一 骨 干 为 不 稳 定 的斜 形 或 螺 旋形 骨 折 时 , 因先 复位 稳 定的骨折 , 通过骨间膜 的连再复位 不稳定的骨折则较容易。 ( ) 尺 、 骨 骨 折 均 为 不稳 定 型 , 生 在 上 1 2若 桡 发 / 骨 3的 折 , 复位尺骨 、 生下 1 先 发 / 骨 折 先 复 位 桡 骨 , 生 在 中 3的 发 段 的 骨折 一 般 先 复 位 尺骨 , 是 因 为尺 骨位 置表 浅 , 附 着 这 肌 较 少 , 位多不严重 , 法复位相对较为容易 , 移 手 只要 其 中 的 根骨折复位 、 . 日稳定 , 复位另一骨折较容易成功。 22 术 后 功 能 锻 炼 . 1无 论 手法 复位 外 定 , 切 开 复位 内 固定 , 后均 应 、 或 术 抬高患肢 , 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 、 严 感觉 、 运动功能及血循 环情况 ,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2 术后 2周即开始练习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周 、 4 以后 开 始练 习肘 ,肩 关节 活动 ,— 0 后拍 片证 实骨 折 已愈 81周 合 , 可进行 前臂旋 转活 动。大 多数 病 人可用 手法 复位外 固定 才 治疗。作者认为, 对于手法复位未能成功 , 及部分估计手法复 佗后同定难以维持稳定对位的前臂骨干骨折应早期切开复位 内 定 …。本组 2 0 因 闭合复 位未 能成 功 或其 它原 因均行 1例 手术治疗 ,除 5例内外同定不当及未植骨半年后骨不愈合再 行残端修整克氏针内同定 1 周后愈合其它病例效果满意[。 0 2 】 23 开放性 骨折是否作一期内同定 开放性骨折同时伴有 . 程 度不 同的软 组织 损 伤 , 疗 L, 在治 要修 复 损伤 软组 织 , 防止 感染 ,又要保 证骨折 愈合 。尽管对 开放 性骨 折 的处理 方法 很 多, 但处理伤口的原则均为: 尽快彻底清创 , 尽早应用抗药素, 清创时将骨折端靠拢 , 然后一期闭合伤 口, 如软组织破损或有 张力, 口缝线暂不打结, 5 7 肿消后再收紧缝线。[ 伤 待 ~d 3 ] 参 考文 献
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科普知识PPT

症状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和 淤血。
诊断
诊断
X射线:尺桡骨干双骨折可以通过X射线 进行确诊。
CT扫描:在某些情况下,CT扫描可能需 要用来更详细地评估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
治疗
治疗
保守治疗:对于某些简单的骨折, 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和 休息。 手术治疗:对于复杂的尺桡骨干双 骨折,可能需要手术进行骨折复位 和固定。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尺桡骨干双骨 折的科普知识
PPT
目录 简介 症状 诊断 治疗 康复 预防措施
简介
简介
尺桡骨干双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 类型,发生在前臂中的尺骨和桡骨 干部。 本PPT将介绍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症 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
症状
症状
疼痛:受伤后出现剧烈的疼痛,特别是 在手腕和前臂。
畸形: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畸形,如 前臂倒向一侧。
康复
康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物理治疗:在骨折愈合后,物理治疗有 助于恢复手臂功能和力量。
康复训练:配合物理治疗,进行适当的 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恢复手臂的正常功能 。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避免高风险活动:避免参加高 风险的活动,如攀岩和滑雪等 。 强化骨骼:保持良好的饮食和 适度的锻炼,以提高骨骼的健 康度。
预防措施
注意安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 意外摔倒和跌落等事故。
前臂双骨折专题知识培训课件

前臂双骨折专题知识
8
正确的闭合复位应注意一下几点:
1、良好的麻醉能使患者与术者满意的配合并使肌 肉松弛,减少整复时的困难,常使用臂丛麻醉。
2、纠正旋转畸形,由于前臂存在着旋前方肌、旋 前圆肌、旋后肌、肱二头肌等,故不同水平的骨 折,两骨折端所处的旋转方位不同,所以必须将 前臂远折端置于与近骨折端相同的旋转位置上, 再开始复位。
前臂双骨折专题知识
15
完毕!!!
祝大家工作顺利!
16
骨折的分型与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有关,例如 开放性骨折预后较闭合性骨折预后要差;粉碎型 及多段骨折的治疗要复杂;尺桡骨近段骨折,闭 合复位成功机会较少。
前臂双骨折专题知识
6
治疗
前臂主要功能为旋转,对手部功能的发挥 至关重要。因之对前臂骨折的治疗,不应 作为一般骨干骨折来处理,而应向对待关 节内骨折来处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恢 复前臂功能。
前臂双骨折专题知识
7
(一)闭合复位外固定
在内固定物出现之前,闭合复位外固定术为 治疗的主要办法。时至今日,一些移位不显著, 或较为稳定的尺桡骨骨折,仍采用闭合复位外固 定(石膏或夹板)的方法治疗而获得较好的结果。
但桡骨上1/3骨折,不稳定骨折以闭合复位外 固定方法来治疗常会遇到困难,归于失败。强求 闭合复位,反复多次的整复,常会事与愿违。甚 至加重创伤,肿胀严重,出现水泡。既未达到目 的又失去手术的最佳时机,其结果反不如早期手 术者。
病因与分类
直接暴力:多由于重物打击、机器或车轮的直接压 榨,或刀砍伤,导致同一平面的横行或粉碎型骨 折,由于暴力的直接作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 组织损伤,包括肌、肌腱断裂,神经血管损伤等。
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 传导,由于桡骨负重多于尺骨,暴力作用首先使 桡骨骨折,若残余暴力比较大,则通过骨间膜向 内下方传导,引起低位尺骨斜行骨折。
闭合性前臂骨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合时问 2 ~ 0天 , 17 平均 4 5天 。现将 中西
医结合护理体会作如下 总结 。
情 志 护 理
患 者进 行 饮 食 指 导 , 使病 人 的 饮 食做 到
大云手 活动 。③ 大 云手 : 下肢 横 跨 同肩 宽, 患手 紧握拳头 , 以健侧带动患侧 , 两臂 交替 做 , 云手 动作 , 一直 练至 骨折 临床愈 合 。④反转手 : 除夹 板后 , 反转 手锻 祛 做
炼, 以恢复 前 臂 旋 转 活 动。下 肢前 弓后 蹬, 手指伸开 , 肘关 节屈 曲, 前臂 旋后 位 ,
护理 , 向患者说 明病 因、 机制及治疗方案 , 消除患者 的恐惧 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
患肢 整 复 固定 后 的 护理
除局部坏死组织 而出现吸收热 , 加之创 伤 反应导致患者情 志不 畅等多方面的原 因, 病人 的脾 胃运 动功 能往往 不佳 。这时 宜 进清淡可 口、 消化 , 胶原纤 维 多的食 易 含 物、 如新鲜 蔬菜 、 水果 、 米粥 之类 , 食油 忌 腻、 酸辣刺 激性食物 。 骨折 中期 : 着血 肿 的机化 , 随 血肿外 围的成骨细胞 迅速 进入 骨折 断端 间隙与 由 内膜产 生 的 骨痂 会 合 , 占据 原 血肿 位 置, 形成桥 梁骨 痂 。这 一时 期 , 需食 用含
的、 意义等 向病 人介 绍清楚 , 患者 解除 使
思想顾虑 , 调动 患者 的主 观能动 性 , 取得
《 黄帝内经》 日 : 毒药攻 邪 , 述 “ 五谷为养 ,
五果为 助 , 五菜为充 , 气味合而服之 , 以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原则:1.对单纯闭合或移位少的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通常用四块定型夹板。
2.对儿童或成人轻度移位前臂双骨折,手法复位后屈肘90°,以管型石膏或石膏托超关节固定。
3.对软组织损伤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桡尺骨干多处骨折,以及难于手法复位或难于外固定的骨折,应切开复位,行钢板或髓内针或螺钉内固定。
4.对前臂软组织,肌肉血管损伤严重肿胀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必须早期切开减压。
分类分型
I型(伸直型):尺骨骨折端向前成角,桡骨小头前脱位;II型(屈曲型):尺骨骨折端向后成角,桡骨小头向后脱位。
III型(内收型):尺骨骨折端向外成角,桡骨小头向外侧或前外侧脱位。
IV型(特殊型):尺骨和桡骨中1/3或中上1/3双骨折,桡骨小头向前脱位。
前臂骨干骨折
包括单纯尺骨骨折、单纯桡骨骨折(警棍骨折)、蒙特吉亚(Monteggia )骨折(尺骨上1/3 骨干骨折合并上尺桡关节脱位)、盖莱阿齐(Galeazzi )骨折(桡骨干下1/3 骨干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以及尺桡骨双骨折等。
除无移位的单根骨折外,前臂骨干骨折为不稳定骨折,需手术治疗,采用AO 内固定原则多能重建稳定性,术后可允许早期活动,不需石膏固定。
早期活动遵循一般原则,术后疼痛期做肌群等长练习与按RICE 原则消肿治疗,术后3-4 天即可开始肘、腕和前臂旋转的被动与主动功能训练及肌群的等张收缩练习。
4-5 周以后可有良好的功能恢复,重返社会生活。
非手术治疗者需8 周左右的外固定,消肿后更换或调整外固定时常有骨折再移位的危险。
外固定最采用者为石膏固定,需要包括肘关节和腕关节,并视骨折部位决定前臂旋转位置,增加复位的稳定性。
小夹板固定的好处在于不必使肘腕关节连带受累,但有发生古筋膜室综合征得危险。
由于骨干骨折的愈合较关节附近松质骨的愈合缓慢,故康复治疗进程也要相应推迟。
在骨折临床处理后5-7 天,开始肩与手部运动,术后第 3 周起做肘屈、伸肌群的等长收缩练习。
骨折愈合后,做系统的肘屈、腕活动练习及肌力练习,着重做恢复前臂旋转活动度及肌力的练习。
做前臂旋转牵引及配合热疗的旋转牵引,可获较好疗效。
• 康复前臂骨折的康复训练主要涉及到肘腕两个关节,有时还会累及到掌指关节,肘关节与前臂旋转的训练方法已知前述,腕关节可做两个方向的活动,即解剖位置上前后向德屈伸运动与内外的尺屈桡屈运动
第九节前臂双骨折
解剖概要前臂骨由尺骨及挠骨组成。
尺骨近端的鹰嘴窝与肪骨滑车构成肤尺关节。
挠骨小头与胧骨小头构成肪挠关节。
尺挠骨近端相互构成尺挠上关节。
尺骨下端为尺骨小头,借助三角软骨与腕骨近侧列形成关节。
挠骨下端膨大,与尺骨小头一起,与近侧列腕骨形成挠腕关节。
挠尺骨下端又相互构成下尺挠关节。
尺挠骨之间由坚韧的骨间膜相连。
由于尺骨和挠骨均有一定的弯曲幅度,使尺、挠骨之间的宽度不一致,最宽处为1 . 5 一2 . 0 Cm 。
前臂处于中立位时,骨间膜最紧张,处于旋转位时较松弛。
骨间膜的纤维方向呈由尺侧下方斜向挠侧上方,当单一尺骨或挠骨骨折时,暴力可由骨间膜传导到另一骨干,引起不同平面的双骨折,或发生一侧骨干骨折,另一骨的上端或下端脱位。
尺、挠骨干有多个肌肉
附着,起、止部位分布分散‘当骨折时,由于肌的牵拉,常导致复杂的移位,使复位时十分困难。
病因与分类尺、挠骨干骨折(fracture of the radius and ulna )可由直接暴力、间接暴力、扭转暴力引起,有时导致骨折的暴力因素复杂,难以分析其确切的暴力因素。
1 .直接暴力多由于重物打击、机器或车轮的直接压榨,或刀砍伤,导致同一平面的横型或粉碎性骨折[图62 一27 ( 1 ) ] ,由于暴力的直接作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肌膛断裂,神经血管损伤等。
2 .间接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暴力通过腕关节向上传导,由于挠骨负重多于尺骨,暴力作用首先使挠骨骨折,若残余暴力比较强大,则通过骨间膜向内下方传导,引起低位尺骨斜形骨折[图62 一27 ( 2 )〕。
3 .扭转暴力跌倒时手掌着地,同时前臂发生旋转,导致不同平面的尺挠骨螺旋形骨折或斜形骨折。
多为高位尺骨骨折和低位挠骨骨折〔图62 一27 ( 3 )口。
临床表现和诊断受伤后,前臂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
检查可发现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
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
X 线拍片检查应包括肘关节或腕关节,可发现骨折的准确部位、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以及是否合并有挠骨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尺骨上1 / 3 骨干骨折可合并挠骨小头脱位,称为孟氏(Monteggia )骨折。
挠骨干下1 / 3 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称为盖氏(Galeazzi ) 骨折。
治疗
(一)手法复位外固定尺、挠骨骨干双骨折可发生多种移位,如重叠、成角、旋转及侧方移位等。
若治疗不当可发生尺、挠骨交叉愈合,影响旋转功能。
因此治疗的目标除了良好的对位、对线以外,特别注意防止畸形和旋转。
麻醉后,仰卧位,在肩外展90 。
,屈肘90 " 位,沿前臂纵轴向远端牵引,肘部向上作反牵引(图62 一28 )。
远端的牵引位置以骨折部位而定。
若为挠骨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上骨折,近折端由于旋后肌和肪二头肌的牵拉而呈屈曲、旋后位,远折端因旋前圆肌及旋前方肌的牵拉而旋前[图62 一29 ( 1 )〕,此时应在略有屈肘、旋后位牵引;若骨折线在旋前圆肌止点以下,近折端因旋后肌和旋前圆肌力量平衡而处于中立位,骨折端略旋前仁图62 一29 ( 2 )〕,应在略旋后位牵引;若骨折在下1 / 3 ,由于旋前方肌的牵拉,挠骨远端多处于旋前位,应在略旋后位牵引。
经过充分持续牵引,取消旋转、短缩及成角移位后,术者用双手拇指与其余手指在尺挠骨间用力挤压,使骨间膜分开,紧张的骨间膜牵动骨折端复位。
必要时再以折顶、反折手法使其复位。
在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l )在双骨折中,若其中一骨干骨折线为横形稳定骨折,另一骨干为不稳定的斜形或螺旋形骨折时,应先复位稳定的骨折,通过骨间膜的联系,再复位不稳定的骨折则较容易。
( 2 )若尺、挠骨骨折均为不稳定型,发生在上1 / 3 的骨折,先复位尺骨;发生在下1 / 3 的骨折先复位挠骨。
发生在中段的骨折,一般先复位尺骨。
这是因为尺骨位置表浅,肌附着较少,移位多不严重,手法复位相对较为容易。
只要其中的一根骨折复位、且稳定,复位另一骨折较容易成功。
( 3 )在X 线片上发现斜形骨折
的斜面呈背向靠拢,应认为是远折端有旋转,应先按导致旋转移位的反方向使其纠正,再进行骨折端的复位。
手法复位成功后可采用小夹板固定:维持复位位置,用四块小夹板分别放置于前臂掌侧、背侧、尺侧和挠侧,用带捆扎后,将前臂放在防旋板上固定,再用三角巾悬吊患肢(图62 一30 )。
也可采用石膏固定:手法复位成功后,用上肢前、后石膏夹板固定。
待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图62 一31 ) ,一般8 一12 周可达到骨性愈合。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
1 .手术指征
( 1 )手法复位失败。
图62 一30 前臂防旋小夹板固定
图62 一31 上肢管型石膏固定
( 2 )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 3 )合并神经、血管、肌腿损伤。
( 4 )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
( 5 )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畸形愈合。
2 .手术方法麻醉后,仰卧,患肢外展80 。
置于手术桌上。
驱血后,.在止血带控制下手术。
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切口,一般均应在尺、挠骨上分别作切口,沿肌间隙暴露骨折端。
在直视下准确对位。
用加压钢板螺钉固定,也可用髓内钉固定。
可不用外固定。
由于挠骨存在弓形,髓内钉固定应慎用。
(三)康复治疗
1 .无论手法复位外固定,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均应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2 ,术后2 周即开始练习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4 周以后开始练习肘、肩关节活动。
8 一10 周后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尺骨上1 / 3 骨折合并挠骨头脱位(Monteggia 骨折)可由于来自背侧的直接暴力和手腕着地的间接暴力所致。
由于暴力大小、方向、受伤机制不同,可产生不同的移位,其治疗方法也因不同的移位而有所不同。
大多数病人可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
先复位挠骨,恢复前臂长度,随着挠骨头的复位,可撑开重叠的尺骨,使尺骨复位较易成功。
在手法复位失败,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有神经血管损伤时,可作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挠骨下1 / 3 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Galeazzi 骨折),可因直接打击暴力或间接传达暴力引起。
通过临床检查和X 线拍片,诊断不困难。
首先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
若复位不成功,或夹板固定不牢,可行切开复位,加压钢板螺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