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枢纽流线分析
港站枢纽调研和流线分析报告(北京地铁西直门站)

1 实验背景和目的交通枢纽又称运输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
枢纽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协调运营、组织联合运输的结合部。
一般由车站、港口、机场和各类运输线路、库场以及运输工具的装卸、到发、中转、联运、编解、维修、保养、安全、导航和物资供应等项设施组成,综合运输网的重要环节。
枢纽一般以港站的形式体现。
行人、车船、货物在一定范围内集散活动,形成一定的流动过程和流动轨迹,称之为交通流线。
流线是交通港站规划设计的灵魂,流线的设计和组织是否合理,影响交通港站的作业效率和能力及服务水平。
流线分析是流线设计、组织及交通港站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基础。
在交通港站与枢纽中,为了保证旅客顺利进出站,避免车站各项作业的相互干扰,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设备合理布置各种旅客流线。
流线交叉点是枢纽路网中道路与道路,道路与铁路或道路与其它交通设施产生交叉的地点。
在交通流线规划中,为了改进流线交叉的性质、减轻流线交叉的负荷、消除流线交叉所采取的措施,通常称为交通流线交叉的疏解。
在交通港站与枢纽的课程学习中,我们需要对交通枢纽进行实地参观与调研,并进行流线分析以及流线交叉口的疏解,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课上所学内容。
2 调研地点选择方案基于实验背景和目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初步决定了参观和调研的对象为北京地铁既有线地铁换乘站。
一般情况下,北京地铁站都有4个进出口、站厅和站台,地铁换乘站至少包括了2条地铁线路和超过4个的进出口和换乘通道,产生较多的旅客流线。
由于轨道的固定,实验中不考虑站内车流。
在具体的讨论中,小组列出了多个备选方案。
2.1 备选方案介绍2.2.1 方案一方案一选择了西二旗地铁站。
西二旗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北京地铁13号线和昌平线的换乘车站。
在13号线上的编号是1306。
2010年12月25日,为了配合新开通的昌平线,西二旗站移往新址进行换乘,而老站将保留作他用。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沪通铁路南通西站是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的综合交通枢纽,是沪通铁路线的重要中间站。
本文将对该站的旅客流线进行分析。
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可以分为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两个部分。
进站流线主要包括旅客从进站口进入站台的流线,以及旅客从站台进入候车区域的流线。
出站流线主要包括旅客从候车区域出站台的流线,以及旅客从出站口离开车站的流线。
进站流线的分析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从进站口到站台的流线分析,二是从站台到候车区域的流线分析。
从进站口到站台的流线主要包括进站口人流的汇集、排队和进站口的道路设置。
为了提高旅客进站的效率和便利性,可以设置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等设施,引导旅客有序进站。
从站台到候车区域的流线分析可以考虑站台和候车区域之间的连通路线,例如设置楼梯、扶梯、电梯等设施,方便旅客从站台进入候车区域。
出站流线的分析主要考虑旅客从候车区域出站台的流线和从出站口离开车站的流线。
从候车区域出站台的流线可以通过合理设置出站通道和闸机等设施,引导旅客有序出站。
出站口的设置也需要考虑周边交通环境,方便旅客离开车站后继续到达目的地。
除了进出站流线的分析,还需要考虑旅客在候车区域内的流线。
候车区域通常设置有座椅、候车信息显示屏、便利设施等,需要合理布局,以提高候车区域的利用率和旅客的舒适度。
还可以设置引导标识、指示牌等,方便旅客找到所需设施和服务。
在旅客流线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其他因素对旅客流线的影响。
旅客的座位分配和乘车过程中的服务设施等都会对旅客流线产生影响。
在设计和管理上,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的分析是设计和管理的重要一环。
通过合理的流线设计和设施设置,可以提高旅客出行的方便性和效率,为旅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沪通铁路南通西站是沪通铁路的一个重要车站,也是南通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这个站点是沪通铁路的南通段的终点站,也是连接上海和南通两个重要城市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旅客进出南通西站的主要交通方式是火车和公共汽车。
火车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经过这个车站的火车有快速列车和普通列车。
快速列车是两个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它们通常运行时间短、速度快。
普通列车是连接沪通铁路两端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交通工具,运行时间较长。
公共汽车是从南通西站到达城市内各个地点的主要方式,通过公共汽车,旅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
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可以分为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
旅客进站时,首先需要到达车站,然后进入候车室进行等候。
当火车到达后,旅客需要按照指示走到相应的站台上,等候上车。
旅客出站时,首先需要在车厢内等候火车到达目的地的站台。
到达后,旅客从车厢内出站,然后按照指示走到出站口。
从出站口出来后,旅客可以选择步行或乘坐公共汽车等方式到达目的地。
针对以上流程,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优化旅客流线。
在车站周边设立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牌,指示旅客怎样到达车站和各个位置。
在候车室和站台上设立充足的信息牌,方便旅客了解到达时间和其他相关信息。
可以合理规划候车室和站台的方向和布局,减少旅客在候车室和站台上的等待时间。
在出站口设立接驳公交车站或出租车候车区域,方便旅客进一步出行。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是沪通铁路的一个重要车站,也是南通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
旅客进出南通西站的主要交通方式是火车和公共汽车。
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可以分为进站流线和出站流线。
为了优化旅客流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立标志和指示牌、提供信息牌、合理规划方向和布局,并设立接驳公交车站或出租车候车区域。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旅客出行的便利性和效率。
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与交通组织

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与交通组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交通枢纽建筑的设计和交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其流线设计和交通组织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交通效率和交通体验。
本文将深入探讨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和交通组织的相关问题,以期提升交通枢纽的功能性和便利性。
一、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1. 车流线设计在交通枢纽建筑的车流线设计中,应考虑交通流量、流向和速度等因素。
首先,交通枢纽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得宽广明确,方便车辆进出。
其次,根据车辆流量情况,应规划合理的车道数目,避免拥堵和排队等问题的出现。
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车辆,如公交车、私家车和出租车等,应设立不同的车道,实现流线的优化。
2. 人流线设计除了车流线设计外,交通枢纽建筑的人流线设计同样重要。
首先,出入口和换乘通道应设立明确的标识和引导系统,方便旅客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
其次,通道的宽度和布局应合理,以保证人流的畅通。
此外,考虑到旅客可能携带大件行李以及行动不便的情况,应提供适当的无障碍设施,确保交通枢纽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二、交通组织1. 车辆交通组织在交通枢纽的车辆交通组织中,需要考虑车流量、车速、红绿灯设置等因素。
首先,针对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应合理设置红绿灯,以保证车辆的顺畅通过。
其次,根据车辆流量情况,可以采用交通信号优化控制系统(TOD)等技术手段来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此外,还应考虑车辆停车、候客和上下车等功能区域的设置,以提供方便的服务。
2. 人员交通组织在交通枢纽的人员交通组织中,需要合理规划人流的分散和引导。
首先,可以设置导向标识和指示牌来引导人员找到正确的出口和换乘通道。
其次,可以采用人流分流措施,如设置导流栅栏、引导线等,以减少人员拥堵和排队等问题。
此外,针对交通枢纽内的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应合理布局和设置,以提供便利的购物和消费环境。
三、现代技术在交通枢纽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在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和交通组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与交通组织

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与交通组织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连接城市各个交通节点和交通方式的关键作用。
为了保证交通枢纽的高效运行和便利出行,流线设计和交通组织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通过交通组织来提升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
一、流线设计原则交通枢纽建筑的流线设计是指在建筑内部的布局和空间规划中,根据人流和车流的特点,合理安排通道、出入口和交通设施,以实现交通流畅和舒适的目标。
1. 人流流线设计人流是交通枢纽中最主要的流动对象,优化人流流线设计可以提升交通枢纽的功能性和便捷性。
在设计中,应该考虑以下原则:(1)主次分明:根据人流的不同规模和目的,明确划分主要通道和次要通道。
主要通道应宽敞明亮,并设置明显的标识,方便乘客迅速找到正确的方向。
(2)分区分层:通过将人流分为不同的区域和层次,可以避免人群拥挤和碰撞。
例如,在地下铁站中,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出口和进站通道,将乘客流分散到各个区域。
(3)障碍物设计:避免在人流通道中设置过多的障碍物,尽量保持通畅。
如果不可避免需要设置障碍物,如柱子或装饰物,应该合理设置其位置和高度,以免影响人流运行。
2. 车流流线设计车流是交通枢纽中与人流并行的流动对象,合理的车流流线设计可以有效提升交通枢纽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以下是车流流线设计的原则:(1)分道设施:通过划分车辆通行区域,包括进出口、停车场和候车区域,可以减少车辆冲突和拥堵。
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应有对应的通行设施,并明确标识。
(2)信息引导:在关键位置设置明确的交通指示标志和导向标识,为司机提供准确的行车指引。
同时,在高峰时段可以通过电子显示屏和广播等方式向司机提供实时路况和交通信息。
(3)停车设计:针对不同类型的停车需求,合理设置停车位和停车区域,尽可能利用空间提供足够的停车资源。
并设置导向标识,方便司机找到停车位。
二、交通组织的优化除了流线设计,合理的交通组织也是提升交通枢纽效率的重要方面。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沪通铁路南通西站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一个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对于提高旅客运输效率和方便旅客出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提升南通西站的服务质量和旅客体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主要包括进站、候车、换乘、出站等环节。
进站环节是旅客从进站口进入车站的过程,候车环节是旅客在候车室等待列车出发的过程,换乘环节是旅客从高铁列车或动车列车换乘到城市轨道交通或公交车的过程,出站环节是旅客从车站出站的过程。
进站环节的流线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帮助旅客快速找到进站通道。
进站通道的宽度应保持一定的宽敞,以便旅客能够便捷地进入车站。
在高峰时段,可以设置进站通道的分流通道,避免人流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候车环节的流线应考虑旅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候车室的位置应靠近车站售票厅和进站通道,以方便旅客进出。
在候车室内应设置座椅和候车信息屏幕,为旅客提供优质的候车环境和实时的列车信息。
候车室还应设置洗手间、餐饮店、商店等服务设施,满足旅客的各种需求。
换乘环节的流线应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引导旅客从高铁或动车到达城市轨道交通或公交车。
在换乘通道和站台的位置应设置充足的标志和指示牌,帮助旅客快速找到正确的出口和通道。
在换乘区域还可以设置充电宝租借处、饮水机等设施,满足旅客的需求。
出站环节的流线应设置明显的出站通道,引导旅客顺利出站。
在出站通道的位置应设置出站口和出站标识,方便旅客离开车站。
出站口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市区交通枢纽,方便旅客继续前往目的地。
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分析可以通过设置明确的指示标识、提供方便的服务设施、保持流线的通畅等方式来优化。
旅客流线的设计应充分考虑旅客的出行需求和心理感受,提高旅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为南通西站的优化提供参考,提升该站的服务质量和旅客满意度。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一是铁路客运流线,二是与周边交通方式的连接。
铁路客运流线主要分为进站和出站两个阶段。
进站流线一般包括进站大厅和候车室的接驳,旅客通过站前的广场和人行天桥进入站内,经过安检和检票后进入候车室等待列车的到达。
出站流线主要包括从列车到达后下车,离开候车室,到达出口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出站大厅和人行天桥,最终离开车站。
与周边交通方式的连接主要包括公路和水路两种。
公路连接主要通过站前的交通枢纽,旅客可以乘坐大巴车或者包车前往目的地。
水路连接主要通过南通市规划的码头,旅客可以乘坐轮渡或者游船前往目的地。
南通西站旅客流线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进站流线的通行效率相对较低。
由于旅客较多,进站大厅和候车室的人流量较大,导致拥堵现象较为常见。
为了提高通行效率,可以采取加大通道宽度、调整通道布局等措施。
二是出站流线的组织不够合理。
出站大厅和人行天桥的通行流线较复杂,容易产生迷路的情况,导致旅客找不到出口。
为了提高旅客的出站体验,可以设置指示牌和导引员,提供导向服务。
三是与周边交通方式的连接较为分散。
市区公交车站和码头的位置相对较远,旅客需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不方便出行。
可以在车站周边增设公交站点和码头,提供更便捷的转乘条件。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
一是优化站内布局,增加通行空间,提高通行效率。
二是完善出站导向系统,提供明确的出行指引,避免旅客迷路。
三是加强与周边交通方式的连接,建设更便捷的公交站点和水路码头,提供更方便的转乘环境。
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导航系统、在线查询服务等,提升旅客的出行体验。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

沪通铁路南通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旅客流线分析沪通铁路南通西站是沪宁城际铁路的重要节点,也是南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交通枢纽功能对南通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南通西站的旅客流线进行分析,以期为南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一、南通西站概况南通西站是沪通铁路的一个车站,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车站于2010年12月1日启用,同时改名为南通西站,原名为南通南站。
目前,南通西站已经成为南通市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包括高铁、城际铁路、旅客运输、公交接驳等多种交通方式。
1.铁路客运出站通道南通西站的铁路客运出站通道主要包括高铁出站口和城际铁路出站口两种类型。
出站通道设置合理,方便旅客快速出站,同时出站通道与站前广场和公交接驳点相衔接,旅客出站后即可方便地换乘其他交通工具。
3.公交接驳线路南通西站周边有多条公交线路经过,方便旅客到达车站和周边景区、商业区等。
公交线路较为密集,同时公交站点设置合理,方便周边居民和游客快速到达车站,也方便车站周边的商业、住宅区居民到达其他区域。
4.站前广场南通西站的站前广场分为东、西两个区域,广场面积较大,并且广场设置合理,方便车站进出口与周边道路衔接。
广场中心由小型公园和雕塑组成,为旅客提供了休憩、拍照、娱乐等功能。
5.滴滴专车停车区南通西站的滴滴专车停车区位于东广场,方便旅客叫车、乘车等,同时也方便到达车站的乘客选择滴滴专车来往车站。
6.出租车停车区7.非机动车停车场南通西站的非机动车停车场设置在车站东广场和站前公路两侧,方便周边居民和游客将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停放在停车场内,不占用行人道和道路通行。
三、结论南通西站完备的交通枢纽功能,为南通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城际铁路网的进一步完善,相信南通西站将会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促进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各部门需进一步加强协同运作和规划设计,不断提升南通西站的功能设置和服务标准,全面打造南通市“智慧交通”示范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调查背景
1.1国内概况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是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关键环节,是各种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交汇点,是客流集散、换乘的主要场所。
它承担衔接各种交通方式、保证居民出行时中转换乘等重要功能,对所属区域的客运交通运输网络的高效运转具有重要的作用。
城市客运枢纽的规划、设计、建设工作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中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配合以及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客运一体化和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建立,关系到居民出行的顺畅便捷程度和“以人为本,公交为民”的人性化服务水平的高低
1.2郑州新客运枢纽概况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
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郑州市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
京广、陇海两条国家铁路干线和京珠、连霍两条高速公路国道主干线在此交汇,规划建设的北京一广州和徐州一兰州两条铁路客运专线也将在此交汇为了促进郑沛一体化的进展,郑沛城市连接道路也正在建设之中。
这一系列交通设施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郑州市在全国以及区域中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
建设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就成为促进中部崛起及实现中原城市群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成为提升郑州的交通中心枢纽地位的重要手段,对于郑州市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
1.3定位分析
郑州新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选址位于郑东新区,金水东路以南、东风东路以东、商都路以北、博学路以西范围内,南北长约3km,东西宽约l .5km,规划用地面积约4km2。
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向北通过东风东路、农业东路、黄河东路等主干道与郑东新区区实现紧密联系,向西通过金水东路和商都路与老城区保持良好的通达性,东北方向通过博学路和明理路与龙子湖高教园区联系,西南部通过国道、东风东路与郑州经济开发区联系。
对外部联系,向东通过商鼎路、商都路郑汁公路联系开封,向北通过京珠高速和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向北通过东风东路、农业东路、黄河东路等主干道与郑东新区CBD区实现紧密联系,向西通过金水东路和商都路与老城区保持良好的通达性,东北方向通过博学路和明理路与龙子湖高教园区联系,西南部通过107国道、东风东路与郑州经济开发区联系。
对外部联系,向东通过商鼎路、商都路(郑汁公路)联系开封,向北通过京珠高速和107国道联系新乡等城市,向南通过107国道和京珠高速联系新郑等城市。
第二章客流特征
2.1客流特性
目前,郑州市共有10个客运站,全部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用型客运站,日发送旅客7.13
万人,其中,发往省外旅客1.77万人、发往省内(不含郑州所辖县市)旅客4.10万人、发往郑州所辖县市1.26万人。
郑州火车站附近汽车客运站(中心站、二马路站、京广站、南站)的客运量占郑州长途客运总量的70% 。
2.2行为特性
郑州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主要承担二马路站、东站全部客运量和中心站SO%客运量的转移任务,并承担郑东新区新增公路客运量的任务。
第三章调查
3.1调查方法
客流调查是一件经常性的比较细致的工作。
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可以有不同的调查方法。
经常使用的方法有随车客流调查、目测客流调查法(驻站客流调查法)、问询客流调查法,随着IC卡技术的推广,使用IC卡数据进行客流分析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快捷有效的客流调查方法。
3.2.1乘客人数
分时各站上下车人数
全日各站上下车人数
分时各换乘站换乘人数
全日各换乘站换乘人数
全线全日乘客人数
全线高峰小时乘客人数
3.2.2断面客流量
分时各区间断面客流量
全日各区间断面客流量
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全日最大断面客流量
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3.2.3运送距离
本线乘客乘坐不同站数人数及所占比例
跨线乘客乘坐不同站数人数及所占比例
乘客平均运距
3.2.4乘客构成
全线持不同票种乘客人数及所占比例
车站别按年龄、出行目的等统计的乘客人数及所占比例车站三次吸引乘客人数及所占比例
从不同距离,以不同方式到达车站的乘客人数
居住在城市不同区域乘客人数及其所占比例
3.2.5车辆运用
客车公里
客位公里
客流密度
平均满载率
高峰小时最大客流断面满载率
第一天进行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格设计;
第二天,实施调查方案并对其进行完善;
第三天对节假日的换乘情况进行调查。
第四天数据汇总、录入与处理;
第五天换乘客流分析,影响因素分析、组织方案设计;
第六天方案修改与完善,撰写调查报告;
附录
调查问卷
第1题:您是上班族还是学生党
A上班族B学生
第2题:你平时出行经常选择哪种交通方式。
A地铁B公交C自驾
第3题您认为该枢纽换乘方便吗?
A方便 B一般 C 不方便
第4题您对于该枢纽等待过程的满意程度?
A满意 B不满意
第5题您出行的目的是
A 通勤B探亲访友C旅游D购物E其他
第5题您达到本枢纽所花费的时间
A 0-15分钟B15-30分钟C30-60分钟D 60分钟以上
第6题您的换乘距离大约为多少米?
A100米以内 B100到200米 C200到300米
第7题您认为站内换乘方式繁琐吗?
A非常繁琐 B繁琐 C方便 D非常方便
第8题您平均什么时段会进入该枢纽(可多选)?
A5:00至8:00 B8:00至12:00 C12:00至14:00
D14:00至18:00 E18:00以后 F无特定时间
第9题您平均每天会进出该枢纽次数为?
A几乎不 B1次 C2次 D3次及以上
第10题您的想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