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建筑

合集下载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解构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兴起的一种艺术哲学和建筑设计理念,在当代建筑设计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构主义的出现是对现代主义建筑规范、规则和对称性的一种挑战,它试图通过打破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限制,探索更具自由性和表现力的建筑语言和形式。

首先,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提倡建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

传统的建筑设计往往追求规则性、均衡性和对称性,而解构主义试图通过不规则、不对称和非均衡的设计元素来突破传统限制,给建筑带来新的鲜活感和动感。

解构主义的建筑作品通常强调建筑形式和结构的断裂、错位和错觉,使建筑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其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引领建筑技术的突破。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涉及复杂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系统,需要运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来实现。

例如,托马斯·海瑟威克的吉姆·谢林斯卡学院图书馆(Hesselbach’sche Buchhandlung)运用了先进的计算机模拟和结构分析技术,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实现了曲线、倾斜和非对称结构的精确控制。

这些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创新,也提高了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再次,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在于强调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和对自然资源的尊重。

解构主义建筑设计主张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追求建筑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例如,法兰克·盖里的吉默教堂(Gehry Residence)结合了建筑与景观,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空间感。

解构主义建筑对可持续建筑的理念也提出了新的思考,强调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自然光线,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此外,解构主义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还表现在建筑表达和艺术氛围的塑造。

解构主义建筑通常具有强烈的表达意图和艺术氛围,通过破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结构,创造出独特的空间体验和视觉效果。

例如,弗兰克·格黑利的肯特·斯塔克研究中心(Kentuck Knob)以其独特的弧线形式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而广受赞誉。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

解构主义建筑思潮对现代中国建筑的影响李萍发布时间:2023-06-17T10:15:22.314Z 来源:《小城镇建设》2023年4期作者:李萍[导读]天津天保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天津市空港经济区 300000一、解构主义建筑思潮(一)解构主义背景以人文哲学为背景的解构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在二战后,理性主义和非理性思潮平分秋色,欧美哲学即是在此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以结构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为主要代表流派的“人本主义”哲学,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拥有了发展空间。

其中,结构主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语言符号学的方法,成为了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个派别,从而创始了建筑学中的符号学理论。

综合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德里达(法国哲学家)和罗兰巴特的观点,可以把反二元对抗、反权威、反中心、反“非黑即白”概括为解构主义的特点。

一些建筑师受此影响,将解构主义建筑不断往前推进,涌现出了大批的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及划时代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发展史增添了强有力的一笔。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界定建筑中的解构主义,它的哲学基础是法国哲学家德里达所提倡的解构主义哲学。

此前德里达在这之前被人们认为是结构主义者,后来他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将自己的哲学思想转为解构主义哲学,解构理论刚刚提出的那段时间,西方文化界掀起了一阵解构风。

文学、社会学、心理学以至于神学都在德里达的启蒙下,尝试进行各种分解、颠倒、变构、重建似的研究。

最终这阵风也吹进了建筑界学子们的头脑与创作中了。

运用解构哲学在建筑中表现“无”、“不在”、“不在的在”等等,在建筑创作中采用“编造”、“解图”、“解位”、“虚构基地”“编造出比现有基地更多的东西”,“对地的解剖”还有“解位是同时又在基地上又不在基地上”。

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可以总结为“散乱、残缺、突变、动势和奇绝”,解构建筑的形状、色彩、比例、尺度和方向的处理都打破原来建筑的条条框框,建筑手法极度自由,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疏散凌乱感。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解构主义建筑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风格,也是一个哲学思潮的延伸。

解构主义建筑试图打破传统建筑的规则和形式,探索建筑的本质和内在结构,强调建筑的材料和构造,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本文将从解构主义建筑的定义、特点、代表作品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解构主义建筑的定义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建筑哲学思潮,其核心思想是拆解、重组和反转。

解构主义建筑试图打破传统建筑的规则和形式,探索建筑的本质和内在结构,强调建筑的材料和构造,以及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是形式多变、材料多样、构造复杂、空间开放、功能多元。

二、解构主义建筑的特点1.形式多变。

解构主义建筑不受传统建筑形式的限制,形式可以是曲线、斜线、破碎、交错、反转等多种变化。

2.材料多样。

解构主义建筑不局限于传统建筑所使用的材料,材料可以是钢、玻璃、混凝土、石材、木材等多种材料的组合。

3.构造复杂。

解构主义建筑的构造往往比传统建筑更加复杂,需要高度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4.空间开放。

解构主义建筑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不拘泥于传统建筑的封闭性和单一性。

5.功能多元。

解构主义建筑的功能不仅仅是单一的居住和工作,还包括文化、娱乐、商业、教育等多种功能。

三、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1. 劳伦斯·威斯曼的威滋曼博物馆(1987年)威滋曼博物馆是解构主义建筑的标志性作品,其外观破碎、交错,内部空间错落有致,充满了张力和动感。

2. 弗兰克·盖里的格栅建筑(1992年)盖里的格栅建筑是一座独特的商业大楼,其外观像一个巨大的格子,内部空间则是错落有致的多层结构,给人以惊奇和美感。

3. 丹尼尔·利伯斯金的李光耀图书馆(2005年)利伯斯金的李光耀图书馆是一座以红色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其外观独特、光彩照人,内部空间则是开放、明亮、舒适。

四、解构主义建筑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的需求不断变化,解构主义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
盖里(Frank .Gehry ) 库哈斯(Rem Kool haas) 哈迪德 (Zaha Hadid) 李白斯金(Daniel Libeskind) 蓝天社(Coop Himmelblau) 屈米(Bernard Ts chumi) 埃森曼(P. Eissenman) 美国解构建筑展 由约翰逊发起。
例·盖里 哥根汉姆博物馆 扭转、弯曲、波浪形等富有 动态的体型,造成失稳、滑动、滚动错觉。
3· 叠加、并置 例 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1989
例· 维也纳 某会议室 蓝天社 1983-1988
4·不出场法 残缺、破败,构件不完整,留有悬念,以利想象
来补充。
哥根汉姆博物馆
5·突变 构件之间连结很突然,没有过渡、生硬。
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
一·起源 1· 英国 1988年3月,伦敦泰特美术馆:解构主义学 术研讨会 会期一天,上午观看德里达送来的录像带, 讨论建筑问题,下午讨论绘画、雕刻 AD 3/4 1988 专刊:建筑中的解构 英国解构主义建筑是由哲学家发起。
2· 美国 1988年6月:美国大都会现代美术馆: 解构建筑展 展出七名(集团)的十件作品:
国内
汪 坦: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 种意识形态。 “解构主义”思潮是跨哲学引起 的。
《世界建筑》8903
薛求理: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
周剑云:
解构主义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研究态 度和方法,解构主义的研究是形而上学的知识 体系、建筑作为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构成了 解构主义的研究对象。
型,造成失稳、失重、滑动、滚动、错移、翻 倾、坠落等错觉。
例 ·倾倒 格罗宁根博物馆 荷兰 蓝天社 1995
例· 倾斜造成失稳失重 某工厂 蓝天社 1988-1989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

浅析解构主义建筑摘要:解构主义是当下建筑设计领域流行的设计理论。

本文通过论述解构主义哲学的内容、形成和对建筑领域的深刻影响来澄清解构主义建筑的概念,着重分析总结了解构主义建筑的特征,并阐述了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与意义。

关键词:解构主义哲学解构主义建筑特征1 解构主义哲学解构是建立在原有的结构之上,分解结构,消解结构中心。

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认为,结构即是逻各斯中心(德里达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总称),本质上就是传统文化的脉络。

一切传统的,既定的概念范畴和分类法都是解构的对象。

西方文化传统中所有解释语言,文学和哲学等明确的,封闭的体系都是解构主义攻击的对象。

索绪尔将语言符号分为能指(声音与形象)和所指(观念与意义)。

解构主义通过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批判,割裂能指和所指的联系。

也就是说,所有的交流方式,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不能准确清晰的传达信息,语言文字并没有唯一的含义。

“在场的形而上学”指传统形而上学假定真理是语言之外的事实,这种事实可以交流、传达和捕捉。

解构主义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语言不是描述现实和反映经验的手段,不过是能指和所指之间的游戏,因为语言一出现,无数歧义也就产生了”。

语言和语义是不等的,语言的多重解释性致使语言必然包含歧义。

解构主义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哲学界兴起的哲学学说。

1966年10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文研究中心组织一次学术会议,大西洋两岸众多学者参加,多数是结构主义者,会议的原意是美国哲学迎接结构主义时代的到来。

但法国哲学家雅克·德里达在会议上宣读了《结构·符号与人文科学话语中的嬉戏》的讲演。

他把矛头指向结构主义的一代宗师列维·斯特劳斯,全面攻击结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他声称结构主义已经过时,要在美国树立结构主义已为时过晚。

德里达的观点即解构理论,即解构主义哲学。

也有人把解构主义归入后结构主义阵营。

但也有人认为德里达开启了一个“解构主义的时代”。

解构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三条“路径”和一个“虚空”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入口是从老馆地下层进入,入口 连接了新馆的三条路径: 一条较短的狭窄空间将参观者引向一个死胡同,进入这 个绝境空间底部的一扇门,即屈米设计的“大屠杀塔” 。 第二条路径的侧墙上布满了当年犹太人逃亡世界各地的 城市名,路的尽端通向一个小庭院,院中一组密集的混 凝土柱,象征犹太人的流浪与迁徙。 第三条也是最长的路径空间里,陈列着当年犹太社区幸 存下来的各种遗物这个空间也将引导参观者返回博物馆 入口。 博物馆中最意味深长的是一个虚空的空间,它是屈米在 设计中最想表达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缺席的空间” ,是柏林犹太人群体曾被彻底根除的见证。
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布拉格尼德兰大厦
谢谢
伯纳德· 屈米:
1944年出生于瑞士。 1969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 工科大学,从70年代到80 年代,分别在伦敦建筑联 盟学院(AA)、普林斯顿 大学等执教,在纽约和巴 黎成立事务所,现为哥伦 比亚大学建筑研究生院院 长
思想基础: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哲学,福柯的后现 代哲学。 代表实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1982-1989)
文化历史背景
从字义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的否定和 批判。这里的所谓正统原则和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 主义的原则和标准。
乔治 格鲁斯博格在他的《解构主义导论》一问中文说过,解构 主义不是一个学派,也不是一个符号,它不过是一个激进的方 面,目的是发现,和对于我们自身的发现。 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虽然一时先声夺人,特别在设计学院, 建筑学院的学生,研究生中非常热门,它却从来没有像20年代 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年的荷兰的风格派,或者1919-1933 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派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 主义,国际主义设计那种控制世界几十年之久的力量。在很大 程度上来讲,它依然是一种十分个人的,学究味的尝试,一种 小范围的实验,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

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代表人物、作品

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代表人物、作品

解构主义在建筑中的代表人物、作品1、弗兰克·盖里(Frank·Gehry)最早反映在弗兰克?盖里被认为世界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代表作:1989年设计的德国维特拉国际家居展览中心。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Museo Guggenheim Bilbao)建于(1995~1997)年,作为90年代世界最著名的新建筑,盖里重新撰写了建筑手法的传统盖里的设计基本采用了解构的方式,即把完整的现代主义、构造主义建筑整体破碎处理,然后重新组合,形成破碎的空间形态。

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采用解构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他重视解构的基本部件,认为基本部件本身就具有表现的特征,完整性不在于建筑本身整体风格的统一,而在于部件的充分表达。

虽然他的作品基本都有破碎的总体形式,但本身却是一种新的形式。

是解析了以后的构造。

他对于空间本事的重视,使他的建筑摆脱了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建筑所谓的总体性和功能性细节,而具有更丰富的形式感。

2、P·艾曼森(Peter Eisenman)P·艾曼森(Peter Eisenman)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建筑设计师之一。

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与P?艾曼森有较多联系,对其思想也有一定影响。

艾曼森的两大作品——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威克斯纳艺术中心与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

艾曼森主持的DAAD学院扩建工程的设计工作始于1987年,学院1996年底建成。

原建筑呈折线互相联系,扩建部分在原有建筑北侧而且沿着山坡布置。

总体布局、内部空间和外部造型独具特色。

设计借助计算机,建筑轴网的每个交点都在三度空间不断位移,多层次交叉、错动。

利用扩建部分与己建成部分的空间作为中庭。

新旧建筑之间的空间本来就极不规则,设计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并予以发挥。

沿中庭北侧布置单跑大楼梯,平面呈曲线状,坡度极缓而且有宽度变化,大楼梯与横跨中庭的天桥、顶光组合成极具特色的共享空间。

由于高层的变化、构造的扭转、空间的穿插,形成强烈的动感,这种扑朔迷离的空间在建筑艺术确实有所突破。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解构主义建筑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解构”为特征,推翻传统的建筑规则和观念,强调建筑的非线性、非对称和非常规。

本文将从解构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探讨其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由建筑师彼得·库克和约翰·霍奇森领导的著名建筑师团体“黑色红字”提出。

解构主义建筑在当时的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视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叛和颠覆。

与传统的建筑风格相比,解构主义建筑更加关注形式的自由和抽象,强调建筑的动态感和不确定性。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初期阶段,建筑师们通过使用不规则形状、错位和错落的空间布局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线性和对称性。

他们试图通过拆解和重组建筑元素,使建筑更具表达力和个性化。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美国洛杉矶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构主义建筑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和前卫的形式。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哲学性的作品。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格拉西亚公园就是一个以解构主义为特征的城市公园,它将建筑、景观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公园的界限和规则。

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领域,还扩展到了设计、艺术和文化等领域。

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受到解构主义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的理念也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创新和变革。

然而,解构主义建筑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解构主义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和效果,忽视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解构主义建筑的建造成本较高,施工和维护也较为复杂,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打破传统规则和观念,探索建筑的可能性和表达方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演变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品集
拉维莱特公园 雅典新卫城博物馆 FIU建筑学校
东京国立的存在 性,推出一种永久的 怎么看都是建筑的建 筑,打破形式与功能 之间所谓的的必然联 系,是我建筑设计中 的重点。”
——Peter Eisenman
埃森曼的设计理念概述
质疑建筑设计中现有的种种标准和原则,将众多 其他领域的知识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去。他的建筑 方案设计很少受现有建筑教条约束,其设计灵感 来自建筑学之外的领域,其中哲学和语言学对他 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
三有别于传统建筑结构的和谐形态,表现出建 筑各部分及设计各元素组合之间的突变性、偶 然性以及冲突性。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学生活动中心与芝加哥捷运共构 雷姆· 库哈斯
四 设计语言的几何化与抽象化,丰富的三维立体空 间打破了传统建筑呈现的二维平面思维模式。
意大利新剧院
五 相对于传统建筑形式的静态平稳特点,呈现出富 于动态的重叠、交错、扭转、弯曲、起伏和倾斜等 效果。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新议会大厦
作品集
大连国际会展中心
UFA影视中 心
海恩堡马丁路德教堂
宝马大世界
解构主义的特征
一强调建筑整体形象的非完整化特点,各个组成部分 形态各异,显得支离破碎而凌乱,无明确的逻辑关系 ,不可还原到原型。
• 二建筑各部分的组合呈现出乎意料的戏剧性 效果,在不同视角中充满了变化的多种可能 性 弗兰克 · 盖利):Vitra博物馆
Dancing House
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 Vitra 家具博物館 Vitra 家具公司總部 盖里住宅
Bernard Tschumi 色彩缤纷,目不暇接

世界著名建筑评论家、设计师。
• 建筑不仅仅是造型的问题,而且成为都市 文化的载体。建筑师不仅仅是设计某种形 式,而是创造社会性的公共空间。建筑设 计并不是一种有关形式的知识,而是探索 世界的知识形式。人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方 式探索世界,比如电影导演、艺术家,也 可以作为建筑师来观察这个世界。 • ――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MI)
“我自己也不晓得下一个建筑物将 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断尝试各种 媒体的变数,在每一次的设计里, 重新发明每一件事物。建筑设计 如同艺术创作,你不知道什么是 可能,直到你实际着手进行。当 你调动一组几何图形时,你便可 以感受到一个建筑物已开始移动 了。”
主要作品
莱茵河畔威尔城的州园艺展览馆 德国的维特拉(vitra)消防站
宝马大世界 蓝天组
盖里住宅
六 作品意义的多元性,不会固定在一个中心含义 、一种意义或本质上。
波尔多住宅 莱茵河畔威尔城的州园艺 展览馆
蓝天组设计的韩国釜山电影中心获得世界性奖项
七 突出设计者运用建筑要素的个性化特征,努力 构成自己的建筑语言表达形式。
Dancing House 盖里 维克斯纳艺术中心 艾森曼 库哈斯 CCTV 大楼 丹佛美术馆 李布斯金 FIU建筑学校 屈米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代表人物
一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建筑界的毕加索
建筑界的编舞师
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 1989年普立兹克建筑奖得主,被称为后 现代解构主义建筑大师,是当代传奇人 物之一,他擅长打破对称美和现代艺术 的界限、违反物理学定律的失衡造形、 展现视觉冲突与连贯的几何弧度,运用 奇特的建筑素材 (航天飞机外舱的钛金 属材质),营造出动感与美感兼具的公 共空间。前卫而几近叛逆的建筑风格, 他的建筑似乎会舞蹈,为他赢得“建筑 界的编舞师”的封号。 • 盖里在建筑和艺术间找到了共鸣,明显 与模糊、自然与人工、新与旧、晦暗与 透明、堵塞与空旷等方面。
用建筑疗
“吸引我去探索的,总是那些被叫做 空洞的东西,那是当一个社会被消 灭,或个人的自由被践踏,当生命 的进程被粗暴地中断,生命的结构 被永远地扭曲变异,存在的那种压 倒一切的虚无感”。
作品集
丹佛美术馆
蓝天组(Coop Himmelblau) 主权自由
• 蓝天组(Coop Himmelblau)1968年由沃尔夫· 德· 普瑞克斯(生 于1942年维也纳)和海默特· 斯维茨斯基(出生于1944年波兰) 在奥地利维也纳设立。在现代建筑领域,蓝天组可谓解构主 义急先锋。 • 一个诞生于万里长空的名字,半个世纪响彻云端,一对追求 自由梦想的最佳拍档,用青云水晶铸造无限空间,以沸腾的 激情对抗地心引力,用强烈的时代感赋予建筑灵魂。步履世 间波澜起伏,心随天外云卷云舒。 • 在《理论与实验》(《Theory+experimentation》)一书中 ,蓝天组是这样说的:“当我们谈到船,其它人想到船的残 骸,然而我们思考的是风吹涨了白色的帆。当我们谈到鹰, 其它人想到鸟,然而我们谈论的是展翅翱翔的空间。当我们 谈到黑色的美洲狮,其它人想到的是掠食动物,然而我们想 到的是建筑中未被训服的危险。当我们谈到鲸鱼,其它人想 到的是30吨的重量,我们不愿在一本百科全书中寻找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之探索
一场建筑与艺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术的视觉盛宴
•李艳涛 •201003190136
起源
• 解构主义建筑是在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的发展。它 的特别之处为破碎的想法,非线性设计的过程, 有兴趣在结 构的表面或和明显非欧几里得几何上花点功夫。 • 解构主义建筑不承认任何建筑本身以外的内容对形式的统治 性,包括社会意义、审美甚至功能意义的统治性。这种建筑形 式因此摆脱了建筑之外的定势影响,建筑形式的可能性不受 传统规则的限制,打破了原有传统结构的整体性、转换性和自 我调整性,强调不稳定性与可变化性,使一切建筑结构都可 以是随机、偶然,或者冲突的,建立起一种反功能性占主导 地位的设计形式。与此同时,解构主义建筑还致力于发现、 揭示、运用在传统设计活动中被忽视、否定和抑制的方面。
他的建筑在形式上依然没有违背现代建筑的造 型原则,但在功能上却策划着一场又一场的 颠覆----这正是库氏自我对建筑新潮形式的 解释。
尽管雷姆· 库哈斯的思想和工作偶尔 会有着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但是有 一点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他对城市 的迷恋。
西雅图博物馆 波尔多住宅伊利诺伊理工学院的学生活动中心与芝加哥捷运共构 CCTV大楼
Zaha Hadid
温柔的一击
• 经营空间景观的高手。结合 机能与空间逻辑,创造出今 人激赏的建筑,她的建筑提 醒人注意原野如何越过山丘 ,洞穴如何开展,河流如何 蜿蜒,山峰如何指引方向。 或许扎哈已了解,“瞬间的 爆发”并未能揭露人类心灵 的构造,但能展现人造环境 的本质。她并未在乌托邦的 残迹中发现自由空闲,而是 在对既有环境的探索中发现 。
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滑雪台
Daniel Liberskind 伤 希望之光 • 正美籍犹太建筑师丹尼尔· 里伯斯金(D
anielLibeskind)在当今的建筑与城市 设计界是个著名的人物。他的国际性 的声誉主要源自他跨越或者说综合多 个艺术领域的文化实践和吸纳多个学 科,如数学,物理,哲学……对建筑进行 的全新思考、探索与批评。这些具体 地表现为他在从事建筑与城市设计之 外,还画画,做装置,做展览设计和舞美 与戏剧服装设计,在世界各地的多所大 学里教学,在很多个城市里发表关于他 的思想、主张和设计方案的激情演讲, 得过很多个文化及建筑方面的重要奖 项,赢得过不少国际设计竞赛,他的几 个主要的建筑作品引起了超出建筑界 之外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埃森曼是这么说的:“建筑应 该创造一种紧张和距离,因为 它不在人的控制之下。人和对 象是相对独立的,它们之间的 关系将是崭新的”。
作品集
2号住宅 卫克斯纳艺术中心
The Max Reinhardt House麦克斯· 莱恩哈特大楼
雷姆·库哈斯
一个顽固的设计师
意外的惊喜
充满了新奇、眩目的味道 一个对建筑耳目一新的建筑师,不单是形式上 ,更是对建筑的理解,城市的理解,结构设 计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