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

合集下载

解读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研究

解读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研究

解读万古霉素临床应用研究万古霉素,一种广谱抗生素,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

万古霉素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表皮葡萄球菌(MRSE)等难以治疗的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疗效。

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

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万古霉素可用于心内膜炎的治疗,降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复发率;在烧伤感染的治疗中,万古霉素能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万古霉素还被用于治疗耐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如肠杆菌属、克雷白菌属等。

然而,随着万古霉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问题日益凸显。

研究发现,万古霉素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细菌产生万古霉素灭活酶、改变药物靶标、降低药物进入细胞等。

因此,合理使用万古霉素,避免不必要的过度使用,是延缓耐药问题的重要措施。

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万古霉素的安全性也受到广泛关注。

尽管万古霉素总体安全性较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安全性指标,特别是对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展现出广泛的疗效。

然而,面对耐药问题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寻找新的解决策略,以确保万古霉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合理使用抗生素,遵循抗生素使用指南,是每一位临床医生和药师的责任。

在未来的临床应用研究中,我们期待万古霉素在治疗更多感染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等。

近年来,随着万古霉素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万古霉素的临床药学分析

万古霉素的临床药学分析

万古霉素的临床药学分析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它主要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严重感染症状,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学领域。

本文将对万古霉素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药理特性、副作用和药物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

1. 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肠球菌属感染、肺炎链球菌感染等严重感染疾病。

它在医院感染和院外感染的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万古霉素也可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内心瓣膜炎等心血管系统感染,以及骨骼、关节感染等局部感染。

2. 药理特性万古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其抗菌作用。

它能与细菌的细胞壁前体物质D-二肽交联二糖链结合,阻断新的链的形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阻。

由于其选择性抑制了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万古霉素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药物。

3. 副作用万古霉素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

其中较为常见的有肾脏毒性和红曲素综合征。

肾脏毒性主要表现为肾小管损伤或急性肾衰竭,尤其是长期高剂量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而红曲素综合征则是一种由于静脉给药过快引起的不良反应,表现为潮红、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

此外,还有皮肤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可能发生。

4. 药物监测由于万古霉素具有独特的药动学特性,对其进行定量监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药物相关的毒性。

常见的监测参数包括峰值浓度、谷值浓度以及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即曲线下面积)。

峰值浓度和谷值浓度的监测可以保证药物在治疗期间的有效浓度范围内,确保其抗菌作用的最大化。

总结:万古霉素是一种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严重感染疾病的重要抗生素。

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它发挥了广泛的抗菌活性。

然而,在使用万古霉素时,我们也需要注意其副作用,特别是肾脏毒性和红曲素综合征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给药速度。

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

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

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2003年,药剂科临床药学室集中对万古霉素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临床不合理使用万古霉素情况严重,表现如下。

不合理用药的表现1 疗程不够,未能有效清除致病菌。

2 对于肾功能不全病人,未遵循首剂饱和原则该现象在临床发生较多。

3对于肾功能不全病人,未能按t1/2的改变调整用药间隔,导致药物中毒。

4对于肾功能不全病人,考虑到首剂饱和原则,但剂量偏低,不能迅速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5肾功能不全病人进行血液透析时采用常规剂量万古霉素。

6 医嘱没有静脉滴注的时间。

产生不合理用药原因分析1临床医师对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知识的需求: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抗感染药物的用药剂量或给药间隔时间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2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误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不能有效清除本药,临床上应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剂量间隔。

3注意万古霉素静脉滴注时间:在调查临床应用万古霉素的病例过程中,大多数医嘱没有大多数医嘱没有注明静脉滴注的时间。

迅速点滴万古霉素可发生类过敏性反应,快速点滴可引起红人综合症,有时伴有低血压或休克样表现。

另外配制液浓度和点滴速度也与血药的峰、谷浓度有关联故要求医生开医嘱时,0.5g的药物至少溶于100ml稀释液,滴注时间应不短于60min。

4另外建议药商为方便临床应用提供的万古霉素应用卡片的内容应全面、具体,以免造成临床的不合理使用。

推动万古霉素合理使用的措施1 严格适应症1.1 静脉给药仅用于严重的革兰阳性菌感染,特别是对其他抗感染药物耐药或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或耐甲氧西林的表皮葡萄球菌(MRSE)或肠球菌属细菌所致的感染;也可用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的上述严重感染,或血液透析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1.2 口服可作为治疗难辨梭菌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的首选药物或用于甲硝唑治疗无效者。

1.3 预防用药仅限于矫形外科和心血管外科作异物植入术时。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万古霉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一、引言万古霉素(Vancomycin)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被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感染。

为了更好地指导万古霉素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二、适应症1.万古霉素适用于治疗由万古霉素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包括但不限于:-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血流感染- 心内膜炎- 骨和关节感染- 呼吸道感染- 腹腔感染2.对于疑似由万古霉素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应谨慎使用万古霉素,并结合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给药途径和剂量1.万古霉素可通过静脉或口服给药途径使用。

- 静脉给药: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通常剂量为每日1-2克,分2-4次静脉注射。

- 口服给药:根据患者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通常剂量为每日0.5-2克,分2-4次口服。

2.特殊人群患者:- 肾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需调整剂量,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剂量调整。

- 儿童和老年患者: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根据体重和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四、监测参数1.血药浓度监测:建议对于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确保药物在治疗范围内。

- 参考范围:在治疗范围内,峰浓度为15-30 mg/L,谷浓度为10-15 mg/L。

- 监测频率: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和治疗反应进行监测,通常为每周1-2次。

2.肾功能监测:使用万古霉素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肾功能。

- 监测参数:包括血清肌酐、尿量和尿液分析等。

- 监测频率:根据患者肾功能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五、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万古霉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发热等。

对于过敏史患者,应慎重使用。

2.肾毒性:万古霉素可导致肾功能损害,尤其是高剂量和持续时间较长的使用。

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应监测肾功能并调整剂量。

3.红曲霉素相关综合征:少数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可能出现红曲霉素相关综合征,表现为发热、低血压、皮疹等。

万古霉素指南解读演示文稿

万古霉素指南解读演示文稿

万古霉素指南解读演示文稿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其使用指南的解读对临床医生非常重要。

本文稿将对万古霉素使用指南进行解读,并详细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临床应用。

一、简介:二、指南内容解读:1.适应症:万古霉素适用于由MRSA引起的感染,如肺炎、败血症、骨髓炎等。

对于其他细菌引起的感染,应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2.给药途径:万古霉素可以口服或静脉注射。

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口服的患者,静脉注射是首选给药途径。

3.剂量调整:万古霉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调整。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通常需要减少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积累。

4.疗程:治疗时间应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临床反应来决定。

通常情况下,治疗时间为7-14天。

5.调整方案:如果患者的感染病原体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应及时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并进行药敏试验。

三、临床应用解读:1.MRSA感染:万古霉素是一线治疗MRSA感染的药物。

对于轻度感染,可考虑口服给药;对于重度感染或无法口服的患者,静脉注射是首选。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万古霉素的剂量,以避免药物过量积累。

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来调整剂量。

3.耐药性监测:由于耐药性的出现,应定期进行耐药性监测,以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

如果病原体对万古霉素产生耐药性,应及时切换至其他合适的抗生素。

四、临床实践建议:1.慎用: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应遵循临床实践指南,确保正确使用。

过度使用万古霉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药物监测:对于危重患者或服药后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测定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以确保达到治疗的有效浓度。

3.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开始万古霉素治疗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

总结:万古霉素使用指南的解读对临床医生来说至关重要。

正确使用万古霉素可以有效治疗MRSA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万古霉素时,应遵循指南中的建议,注意剂量调整、疗程管理以及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指导,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万古霉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万古霉素在呼吸科的应用

万古霉素在呼吸科的应用在我国,呼吸科疾病一直是严重影响民众健康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呼吸道疾病患者数千万人,而万古霉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呼吸科领域的抗生素,对于治疗此类疾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让我们了解一下万古霉素的药理特点。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尤其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等难以治疗的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

1. 治疗肺炎肺炎是呼吸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细菌性肺炎最为严重。

万古霉素在治疗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引起的细菌性肺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实践证明,万古霉素对于治疗这些病原体引起的肺炎,具有较高的治愈率和安全性。

2. 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急性加重期常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万古霉素因其强大的抗菌作用,在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其他抗生素无效的情况下,万古霉素成为了一种挽救生命的药物。

3. 治疗肺结核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

近年来,由于耐药问题的日益严重,肺结核的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万古霉素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尽管万古霉素并非肺结核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它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4. 治疗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万古霉素作为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在呼吸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万古霉素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过敏史,合理选用。

同时,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研究证实万古霉素在呼吸科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呼吸道疾病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临床使用在我国,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为一名医生,我深知责任重大,必须确保药物的正确、合理使用,以充分发挥其疗效,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一、万古霉素的基本情况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其抗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多种细菌有效。

万古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二、万古霉素的临床应用1. 适应症万古霉素适用于治疗下列感染:(1)由敏感菌株引起的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2)难治性或多重耐药菌株引起的肺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等;(3)手术后预防性使用,降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4)其他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

2. 用法用量万古霉素的用法用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

一般而言,万古霉素静滴速度为1g/h,每日剂量为12g,分24次给药。

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血药浓度,以确保药物疗效。

3. 疗程万古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感染类型及细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

通常,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感染的治疗疗程不少于2周,皮肤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等治疗疗程不少于1周。

4. 注意事项(1)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应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2)监测肾功能,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积累导致毒性反应;(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可能降低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药物联用;(4)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如皮疹、肌肉酸痛等,及时处理。

三、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1. 过敏反应万古霉素可能导致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反应。

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

严重过敏反应需紧急处理,如肾上腺素注射、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2. 肾脏毒性万古霉素可导致肾脏损伤,表现为肾功能减退、氮质血症等。

使用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肾功能,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治疗。

万古霉素合理使用

万古霉素合理使用

不良反应的处理与预防
对于万古霉素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并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在使用万古霉素过程中,应该密切监测患者 的肾功能、听力等指标,以及观察是否有不
良反应的症状表现。
在使用万古霉素前,应该了解患者的肾功能 状态和过敏史等情况,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 生。
对于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应该及时采取相 应治疗措施,如调整用药剂量、停药、使用 抗过敏药物等。
肾毒性
万古霉素的肾毒性表现为肾功能损害、血尿、蛋白尿等症状。
肾毒性通常出现在用药后数天至数周内,与用药剂量和患者本身肾功能状态有关。
肾毒性可以通过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来减轻或逆转,同时需要密切监测肾功能指标。
过敏反应
万古霉素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皮 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
过敏反应的发生与个体差异和 药物批次有关,部分患者可能 对万古霉素过敏。
建立抗菌药物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医院内抗菌药物使 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抗菌药物使用中 的问题。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与建议
1 严格掌握适应症
万古霉素应仅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的严重感染或特 殊需要的情况。
2 按照规定剂量和疗程使用
万古霉素的使用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进行,避免随 意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
对于这类感染,万古霉素也是有效的治疗选择。
肠球菌感染
万古霉素对肠球菌感染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治疗肠球菌引起的感染,如心内膜炎 、尿路感染等。
万古霉素的使用方法
剂量
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 况,选择适当的万古霉素剂量。通常 的剂量范围是1-2克/天。
用药间隔
02
治疗过程
医生决定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其他抗生素进行治疗。经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看万古霉素的合理应用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全军血液病中心
白海
主要内容
1.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2. 万古霉素药物特点及总体剂量原则
3. 万古霉素在不同科室的剂量与疗程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危害1
药物危害事件增加
中国数据2 • 中国人均年消费抗菌药物约138g,
推荐疗程7-21天*
*具体疗程依据感染程度和治疗反应决定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组.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2; 30(11):641-648.
呼吸系统
血流
心血管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ANC伴发热
其他复杂感染及外科预防
万古霉素在MRS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 革兰阳性菌,约占所有致病菌的54%-64%
张永信. 注重科学的抗菌给药方案. 上海医药 2012; 33(12):9-11.
常见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疗程
感染类型 一般疗程 特殊情况
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性脑膜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 院内获得性肺炎 肺脓肿、吸入性肺炎 脓胸 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 前列腺炎
体温平稳后7-10d
敏感菌感染者4-6周,余6-8周 流脑5-7d;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10d 肺炎球菌脑膜炎退热后继续用药10-14d 革兰阴性菌脑膜炎>4周 7-10d 至少10-14d 至少1-2月 至少 2-4周,或至脓腔闭合 急性单纯性尿路感染3-5d 2-4周 急性前列腺炎至少14d 慢性前列腺炎6-12周
*Logistic回归分析及趋势性x 检验 韦莉萍, 桂希恩, 杨自成等. 医院内真菌深部感染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998; 8(1):28-30.
2012年4月24日,卫生部 以卫生部令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1-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组成部分3 区分社区和院内感染,规范社区感染诊治流程 区分感染和非感染,避免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优化抗菌治疗,提高初始治疗的成功率,避免患者长时 间滞留医院内而增加院内感染的机会与医疗资源的耗费
主要内容
1.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2. 万古霉素药物特点及总体剂量原则
3. 万古霉素在不同科室的剂量与疗程
呼吸系统
血流
心血管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ANC伴发热
其他复杂感染及外科预防
万古霉素在呼吸系统MRS感染中的应用
主要致病菌
• MRSA、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
(PNSP)等耐药革兰阳性球菌
疗程
• 医院获得性或社区获得性MRSA肺炎
规范的给药次数
足够适当的疗程
• 病原菌不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严重感染
•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需氧菌或厌氧菌混合感染 必要时联合用药 •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重症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 • 病原菌易产生耐药的长程治疗如结核病、深部真菌感染 • 借助其协同作用的联合用药以提高疗效或减少剂量降低毒副反应
1. 丁玉峰, 杜光.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述评. 中国药师 2013; 16(8):1228-123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2; 5(4):193-197. 3 .刘又宁. 新政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3; 36(2):81-83.
注重科学的抗菌给药方案 (1)
因素
说明
• 重症感染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其剂量宜大,采用治疗剂量上限 准确的给药剂量 • 轻症感染的剂量如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可用较小剂量,即治疗剂量下限
• 老人、小儿、肝、肾功能不全者等的药物剂量必须严格调整,有条件的还 需作血药浓度监测,实行个体化给药
• 轻症感染可口服,能口服的不必注射给药 合适的给药途径 • 较重的感染可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及全身性感染先予静脉给药,病情好转 后减量或及时改为注射或口服给药即序贯治疗、转换治疗 • 对于儿童,应避免肌肉注射给药
二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15 10 5 0
10.9177
9.083 4.5099
4.156
P=0.035
致死性基础疾病
P=0.000
>=3种抗生素
P=0.458
原有其他感染
P=0.022
>=65或<=1岁
随着抗生素使用种类增多,真菌感染危险性增大 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是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过多的联合用药或更换多种抗菌药特别是广谱抗菌药,易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真 菌二重感染
1. 凌广略,抗微生物药的合理应用,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13):136-137 2.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总后卫生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第一、第二部分). 抗感染药学 2005; 2(2):附I-附VI.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二重感染发生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院近年培养出262例真菌进行分析调查 二 重 感 染 发 生 风 险 增 加 的 倍 数
万古霉素的剂量应用原则
• 剂量推荐
常规应用 每天2g,每12小时1g [按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适量增减] 每次15-20mg/kg,每8-12小时给药一次 单次剂量≤2g,日剂量一般≤4g
2011年IDSA MRSA指南
• 高剂量给药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血药浓度 • 注射速率:维持在10-15mg/min (1000mg,输注时间需要≥1h)*
万古霉素上市55年全球仅出现13株耐药金葡菌
我国尚无报道
2002年-2013年在 北美地区报告了13株 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 葡萄球菌(VRSA)2
1. Melo-Cristino J, Resina C, Manuel V, et al. First case of infection with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Europe. Lancet. 2013; 382(9888):205. 2. Kos VN, Desjardins CA, Griggs A, et al. Comparative genomics of vancomyc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s and their positions within the clade mos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Methicillin-resistant S. aureus hospital-acquired inf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MBio 2012; 3(3).pii:e00112-12.
临床使用到出现耐药的时间(年)
Clatworthy AE, Pierson E, Hung DT. Targeting virulence: a new paradigm for antimicrobial therapy.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07; 3(9):541-548.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感染性疾病复发1
剂量和疗程不足是导致1
抗生素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2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 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 复发2 各种感染性疾病在用药后48~72小时若效果欠佳, 应考虑改药或调整剂量1
主要致病菌
•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肠球菌属等
疗程
• 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成年患者:推荐疗程≥2周 • 复杂性血流感染*患者:推荐疗程4-6周
治疗评估时机
• 依据患者临床治疗反应、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微生物学结果评估 药效决定是否更换治疗方案:治疗7天时
*非复杂性血流感染:患者细菌血培养结果阳性,但无心内膜炎,无植入假体,治疗2-4d后血培养转阴, 经有效治疗后72h 内退热,无迁移性感染灶; 复杂性血流感染:血培养阳性,且不符合上述非复杂性血流感染的标准
主要致病菌
草绿色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和肠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为MSSA)
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或草绿色链球菌、 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 感染性心内膜炎成年患者:推荐疗程≥6周
注意事项:1. 通常需要联合治疗;2. 起搏器或除颤器感染患者必须去除装置; 3. 对于心室辅助装置相关性感染者,建议对血、伤口、导线、埋藏部位及泵尽可能做细菌培养; 4. 有手术指征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组.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2; 30(11):641-648.
呼吸系统
血流
心血管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ANC伴发热
其他复杂感染及外科预防
万古霉素在心血管系统MRS感染中的应用
类型
自身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静脉吸毒者感染性心内膜炎 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起搏器或除颤器感染、 化脓性心包炎感染、 心室辅助装置相关性感染 早发(术后<2月)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晚发(术后>2月)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疗程
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是监测万古霉素治疗效果最准确和最实用的方法 应当在稳态条件下,下次用药前采集标本测定谷浓度
* 输注过快或剂量过大出现红人综合征,或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风险较高, 可延长输注时间至2h,或采用负荷剂量前给予抗组胺药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专家组. 万古霉素临床应用剂量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2; 30(11):641-648.
主要内容
1.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