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体验课堂总结

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体验课堂总结
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体验课堂总结

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

体验课堂总结

一、体验课堂实施背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新知识,上课一直在讲讲讲,占据了整节课大部分的时间,不少学生听完就忘,学起来比较吃力也显得毫无兴趣,谈起数学就色变。

班级班额比较大,每个班都接近60个人,学生间差距比较大。级部的老师普遍反映学的快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做练习都比较快,但是接受慢的同学做练习做的慢,一直要等他们做完才能全班反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也被抹杀。于是我们就想既然几个优等生做的比较快,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都相似,让孩子教孩子会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呢?老师能不能退出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去教其他学生呢?接受能力慢的同学上课直接是懵的状态,对于他们老师能不能提前渗透?上课要讲的知识提前回家自学会不会在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正如学校倡导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进。数学的产生源自生活实践,数学更应该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我就我们级部这学期实施体验课堂的一些做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二、体验课堂实施办法

(一)、借力助学单独立自学让学生体验"尝数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学习,这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能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自己自学数学的乐趣,就像初尝某种水果的时候,自己去尝试怎么吃,吃的时候什么味儿,好不好吃自己心里最清楚。通过预学,学生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老师根据学习的容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助学单,提前发给学生回家预习。这样每个孩子都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自己的了解和掌握,有的通过自学基本能掌握基础知识,有的可能存在疑惑。不论是已经掌握还是存在疑惑都是经过学生思考的。

【设计助学单原则】

(1)尝试设计助学单时要注意和级部其他老师商量研讨如何设计,尤其是初期,因为助学单的大问题如果设计不到位,学生会被带偏,整节课就浪费掉了。

(2)设计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设计要有层次性,助学单一般是设计3-4题,第一题是基础知识,第二题是核心问题,要明确指向这节课的重难点,第三、四题是目标检测类的问题。

(4)助学单老师要回收,从整体把握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掌握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基本掌握,哪些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初期是不会借助助学单自学的,老师要及时回收并指导。可以尝试在上课前抽时间给这几个学生讲一遍,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增强他

们的信心,这样上课交流他们就不会跟白纸一什么也听不懂了,避免整堂课都是懵懵的状态。

(二)、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数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所倡导的。对于动作思维占明显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也容易忘记;看过了,可能就明白了;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牢记并理解。

比如,对称这一单元,让学生动手去折,去剪,去贴,去做,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对称图形,拿着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交流。他们乐于去做,并且在切身体验中对对称图形的理解更深刻。

年月日这一单元,让他们拿着家里的旧年历过来上课,自己去探究体验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都分别都几天。2月份的天数在不同的年份不同,都哪几年是29天,这些年份有什么特点,让他们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总结。这样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一年有12个月效果要好。

平行与相交这一单元。就要舍得时间给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如学习同一平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知识,引导孩子通过动手画线,在体验的基础上,理解平行与相交。再如,学习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就要让学生画出几条不同的线段,通过测量、比较,理解掌握知识。还有学习平行、垂直位置关系时,就要让孩子动手画,画着画着就找到方法了,也理解了什么样的是互相平行,什么样的是互相垂直。

再比如相遇问题,怎么理解相遇?相遇问题的条件是怎么样的?让孩子上台表演表演,他们会理解的更深刻。

(三)、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是自学的力量源泉,小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们互相交流自己预习的想法,不管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困惑,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一起解决,每个孩子都有机会表达,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思考。小组合作其实就是“生教生”的过程。在生教生中,后进生弄懂了教学容的疑难,优等生增强了对知识理解的能力,合作互相提高。

小组合作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然后每节课至少有两个小组可以上台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被表扬,上台交流不论讲得如何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老师如果及时给与评价和鼓励,学生会有很好的情绪体验,久而久之他就越来越会表达,越来越喜欢表达。对于在讲台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培养了认真倾听和思考的好习惯。因为他们只有认真倾听并快速思考才能对交流的容进行补充、质疑。这样的合作交流不但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有助于培养自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实施小组合作交流原则】

1.合理编组,排座位,各班组建“一帮一”、“兵教兵”学习小组。每个小组4-6人,选择一个优等生作为组长,还要选择一个副组长,每个成员按照1-4或者1-6进行编号,交流的时候组长指定从几号交流,几号起来交流发言。小组长负责检查作业是否写并收起来,把没写作业的名字报给课代表在批改手册上记录。课堂练习时小组长负责批改,课后负责督促没完成订正任务的同

学到办公室。副组长负责辅助小组长,并在小组长有事儿的时候代替小组长。

2、交流互动。新授课上,小组交流的时候有主要发言人,他的角色就相当于是小老师,针对课堂核心的问题先由学生讲解,然后下面同学补充、质疑。

3、数学交流主要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激活学生的驱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及时的表扬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扫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切忌有简单粗暴的语言表达否定性意见。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有话愿说,有疑愿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局面。

4、教师要做到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教师主要负责每个小环节适当的的引导点拔和总结提升。主要通过生生讨论,教师点拔,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及时评价。每个小组有一个评价表,上课上台讲解的小组加1分,小组每天作业交齐的加1分,课堂练习或者作业改错当天完成的小组加1分。每周评优秀小组,优秀小组的小组长双倍分奖励。每月累计加分前3名的小组可以得到小喜报的奖励。(四)、练习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因此,设计的

练习题要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课堂练习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使学生能够知道如何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

另外,课堂练习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体验“错误”是一种高层次的“体验”,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练习之后教师提供合作交流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想法,允许学生争辩,采纳合理的意见。给学生机会认真总结“错误”究竟有哪些,各类错误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治。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更能体验到“错误”的感慨和成功的愉悦。

【实施课堂练习原则】

1、课堂练习时间应保证不少于15分钟。‘

2、课堂练习的容具有针对性、典型性,与实际问题紧密相连,形式灵活多样。

3、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3、难度要适度,数量要适量,以学生经过15分钟之完成为限。

4、设计要有层次性,哪些题是基础性的,需要全班都掌握,哪些是拔高的,需要部分同学课后继续研究,老师要做到心里有数。

(五)课后“小老师”辅导让学生体验“品数学”

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深层次的知识掌握起来比较费劲

儿,而这些知识恰恰又是在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的拔高。如果给他们时间去思考,给他们机会去发问,他们不仅能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力。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仅靠学生讨论和老师点拨总结,有一部分学生的知识漏洞不能完全被填补。所以,我们就把学习延伸到课下,利用班级“小老师”实施生教生的策略。每个班中等偏下的学生大概是10个左右,在分小组的时候匀分到各个小组。由各小组的小组长担任“小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这些小徒弟进行“补课”,查漏补缺。小徒弟们把上课没有掌握的知识和没有想透的问题和自己的小老师交流,在小老师的点拨指导下,慢慢回味思考,把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漏洞补上。在这个交流思考的过程中,小徒弟们的体验就像在品一壶好茶,刚开始没品出什么滋味,慢慢地就越品越香。数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越想越意思。

【小老师实施原则】:

1、对于小老师来说C、D等学生辅导起来比较难,所以安排时不能安排这部分同学,要搭配接近C等的同学。

2、小老师的任务要明确,老师要明确告知小组长今天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3、对于小组长的辅导情况,老师要跟踪检查,不能完全交给小老师。而且要跟进评价,对小徒弟的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这对小老师和小徒弟起到一种激励作用,以防懈怠。

4、老师要熟知小老师和小徒弟的课余时间是否有其他活动,避免小老师课余时间有别的任务,对于徒弟跟踪不到或者小徒弟

有别的活动,小老师找不到人辅导。如果师徒产生时间冲突,老师要及时亲自辅导后者安排其他小老师辅导,保证不懂的地方当天清,不积压。

三、体验课堂实施初效

各班级经过近3个月的体验课堂实践,初见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借助预习单,大部分学生比以前会学习,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会思考自己不懂的知识点。

2、小组合作能力增强。以前小组合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学生转到一起要么不说话要么乱说,小组合作显得没有秩序也保证不了每个学生都参与。

3、交流互动,语言表达和自信力增强。不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全班交流讨论,学生的参与度高了,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了。以前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现在特别积极,以前不愿参与的学生页跃跃欲试。

4、学习兴趣增强。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和展示的欲望。老师和同学的掌声、微笑和鼓励,对不少孩子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他们渐渐乐于去探究、去思考、去交流。

以上都是我们进行的初步尝试,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改进完善,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发掘自身的潜力,不断研究数学,让体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肯定会充满灵性与激情。

让课堂成为学生课堂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质疑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主体性;质疑精神;有效性 最近,听了《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雷雨》《蝶恋花》和《作为偶像》等四节课,很有感触,下面简单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首先,这几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考虑到了学生的主体性,即教师心中有学生,课堂中讨论的问题都是来源于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质疑精神。这样的课堂就不至于死板和低效。比如,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教学中,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出示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爱斯梅拉达是个怎样的姑娘?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为什么会给绑架自己的伽西莫多送水?她微笑着送水为什么又“惊恐地把手缩了回去”?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通过学生的参与、思考,得出答案。这些问题,来自学生,最后的答案,也是来自学生,而课堂,是学生质疑探讨的过程,这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自觉性。 问题来自学生,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充分的自主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想法,一个教师不知道学生头脑里在思考什么,以及在怎样思考,就很难实施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学者冯·格拉斯菲尔德认为:一旦教师抛弃知识是可以转移给学生的“物品”的观点,就必然会尽力去发现孩子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只有在作

出许多假设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设计途径和方法去引导或修正学生的思维。 了解学生的想法,课堂教学才会真正的有效。如此才能明确:哪些是学生已知的,不需要教师加以阐释的,哪些是学生未知的,需要教师加以指导的。而教学从学生的问题入手,就能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考情况,以及他对这篇文章的认知程度,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确立教学的重点难点,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我们常说教师备课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让学生课前提问就是在很好地备学生。 其次,这几节课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学生的讨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有很好的课堂讨论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话语权。比如,在教授《雷雨》时,设置了四个细节情境,分别是“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离开你们周家的门”;周朴园“哦”(汗涔涔的)和“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为什么要望望墙上的相片,再望望眼前的侍萍?”让学生分别讨论洋火在这里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你们而不是你?“汗涔涔的”这个舞台提示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心态?望相片再望侍萍的动作能看出周朴园怎样的内心?这 就很快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而在执教晏殊的《蝶恋花》时,执教者摒弃了习惯上老师一讲到底的做法,而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生活是怎样的?让人耳目一新。同样,在讲授《作为偶像》这篇新闻采访稿时,教师也是先展示学生找出的精彩提问,让学生讨论好在哪里,说出理由,然后找出可改进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新课程;学生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1 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

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趣。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读《名师论教学》有感 吴旭聪这段时间,我仔细阅读了《名师论教学》,其中有一篇城关中学章英老师写的《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我觉得章老师的想法很好,以下的这段话让我感受颇深,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转变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更新方法,把欢乐还给学生”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课堂既注重知识点的有效落实,又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乐趣的体验吗?我想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精心设计的问题为课堂的纽带,让学生主动体验、主动探究、主动感悟,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 在这学期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我上了一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觉得以上的这段话对我在备这节课时,很有感触,我试着以此方法身体力行。 一、体验 一上课我就通过课本上的两句话“我们不时地在听各种声音,自己也能发出许多不同的声音。”直接揭示课题。 然后我设计的环节是使鼓、镲、橡皮筋和钢尺发出声音的活动。在这一个活动中,我充分让学生体验,每一种材料都是让学生说出方法,让想到的这一位同学展示,然后追问“你认为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在这里我想通过学生的回答达到这样两个目的,一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对于振动这次新的科学词汇,很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但是怎样的我们才能称之为振动学生是不知道的。二是形成“只有对物体用力了才有可能产生声音。”,得出这个结论我是从振动的概念出发的,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在这个概念中,前提是在力的作用下。在这一个环节中,我注重每一种材料让学生体验,当然不是每个学生,同时在课的任何时间都不断的渗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的思想。 二、探究 核心的一个环节就是钢尺和橡皮筋的分组实验,在这里首先是要明确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比较物体发声时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我让学生做了10分钟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英语论文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 喻秋亚 (嵊州市黄泽镇中学,浙江绍兴312400) 摘要:《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这一渠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为真正实现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关键词: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2-0039-01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也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人的发展既不能由父母包办,也不能由教师代替,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潜能的开发,没有外在文化知识经济发展肢体的内化,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运用课堂教学这一渠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同样一个老师,同样一本教材,同样一个教学环境,不同的学生却出现不同的学习效果。导致这种差异有种种原因,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发挥程度不一。英语中有句谚语说道:“You may

take a horse to the water ,but you can not make him drink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可能和发展。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当然,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充分重视和发挥,并非简单地以学生参与多少形式上的活动为标准。有的教师课堂表面形式非常热闹,学生有说有唱,上蹦下跳,而实质上是把学生作为教师表演的“道具”,或者是把一部分学生作为向另一部分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具”。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倡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也就是由“教法”向“学法”的大转变。 二、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语言与情感态度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的学习,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都无济于事。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如教字母吧,26个字母说出来很简单,但真正教得快、教得准、教得好,让学生学得有趣味,也并非是容易的事。在教学中,我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我又发现很多学生的用品都有英文缩写,于是就请学生抄写所有带有英文字母的商标品牌,看谁收集得多、读得正确。这样,一节单调的、几乎没有内容的、学生水平不一的字母课竟然上得丰富多彩、兴趣盎然。

走近清华附小的课堂

走近清华附小的课堂 发表时间:2018-07-26T15:01:45.68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5期作者:臧义铭 [导读] 当听到学校要安排我到潍坊北海小学听窦桂梅团队的课时,我无比激动,因为近距离聆听大师的课堂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山东省胶州市第五实验小学266300 摘要: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清华附小为了让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他们以学生为本,运用教育智慧,努力追求课堂的高效,让学生充分充满灵性地成长。 关键词:让学生做主人追求高效教育智慧生长气息 当听到学校要安排我到潍坊北海小学听窦桂梅团队的课时,我无比激动,因为近距离聆听大师的课堂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带着敬意,以仰视的态度,我连续听了《设计鲁迅博物馆》《少年闰土》《阿长与山海经》《他人笔下的鲁迅》《朝花夕拾》五节课。窦桂梅团队所展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深深地震撼了我,向名师致敬的念头占据了我的内心,清华附小“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的理念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大脑。 一、清华附小的课堂是让学生做主人的课堂 清华附小的课堂强调“预学、共学、延学”的动态三环节。预学——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不懂的问题,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共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师生、生生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在质疑、释疑的循环中获得持续提高。延学——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课后继续思考,鼓励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清华附小的这一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他们“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的课堂追求,也保障了每一节课都散发生长的气息。清华附小的老师在课堂上努力做到师生平等,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与话语权,成了标准的课堂组织者、引导者。 二、清华附小的课堂是追求高效的课堂 纵观他们的课堂,无论是主题实践课堂,还是单篇经典、群文阅读课堂,无一例外地在学生活动时都规定了具体的时间。如《设计鲁迅博物馆》一课,薛晨老师在学生独立思考是怎样搜集的资料这一问题时,明确的要求是30秒钟。将时间精确到秒,这是对课堂时间无比珍视的体现。其他包括窦桂梅在内的老师在小组共学时,都采用了倒计时。窦桂梅在共学提示里明确要求:“倒计时5分钟,自学2分钟,讨论3分钟。”他们的这一做法就逼迫学生在共学时减少无谓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除了在时间控制上注重高效外,清华附小的课堂还关注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每当教师提出一项共学任务后,都会让学生读一读并谈谈对任务的理解。反观我们的课堂,很多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貌似认真听讲,其实大脑早已走神,根本没弄清楚学习任务。一旦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时,反而让这部分学生趁机偷懒耍滑。清华附小的这种操作可以让走神的学生集中注意力,也可以避免学生误解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犯南辕北辙的错误。让学生搞明白学习任务貌似很简单,但简单的背后关键是日积月累的坚持,这点点滴滴恰恰是高效课堂的本真。 三、清华附小的课堂是富有教育智慧的课堂 窦桂梅认为:小学教育应该是奠基,扮演的是为聪慧和高尚的人生奠基的角色。教师要培养孩子的聪慧,必须首先使自己的课堂富有教育智慧。清华附小的老师最突出的一点是善于激疑,让学生在没有疑问处产生疑问,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道口,促使他们向思维的最深处努力。窦桂梅在执教《阿长与〈山海经〉》一课时,当带领学生概括出写阿长的几件事后,她引导“小老师”组织全体同学针对这几件事质疑。在窦桂梅巧妙的启发诱导下,学生提出了“阿长的事有很多是负面的事,这究竟是为什么”的问题。这就为下面的“共学”环节做了充分的铺垫,既达到了以学定教的效果,也是教育艺术性和教育智慧的集中体现。其他清华附小老师的课堂所体现的教育智慧同样也给观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薛晨老师在《设计鲁迅博物馆》一课中,设计的共学学习单采用了“鲁”字形,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鲁迅文化气息。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感染。 四、清华附小的课堂是富有生长气息的课堂 “在每一个日子里,在学校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要让儿童感到,学校是为他们开设的,是促进他们生命成长的地方。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为此思考着、努力着。”窦桂梅说。在展示的这几节课中,教师们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动口、动手、动脑,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课堂总是充溢着生长的气息。黄静老师在执教《少年闰土》一课时,共学阶段设置了“小组合作,自学看瓜刺猹,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闰土的?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闰土?”这一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合作学习,聪明能干、勇敢机敏的小闰土深深地镌刻在他们头脑中,而且也领会了“白描”“详略”“照应”等写法的妙用。黄静老师在延学阶段布置了设计闰土微信名片的任务,更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既深化了头脑中小闰土这一传神形象,也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的提高,做到了美术绘画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 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这不仅是以窦桂梅为首的清华附小人的追求,更应是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追求!参考文献 [1]《清华附小窦桂梅:核心素养落地,让学生站在学校正中央》。 [2]《清华大学附属小学“1+X”课程》。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张国儒 内容摘要 爱因斯坦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人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饶有兴趣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课堂教学,组织者,角色,参与,良好的习惯,动手实验。 正文: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当今中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对老师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或呆坐听着,上课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凡此种种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也就是参与意识差,被动学习。 一、作为数学教师要明确自己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点播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在的教师不能仅是一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正中央》李晓青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正中央 ——全国著名小学名家论坛暨名校观摩之感悟 林州市直九小李晓青5月17——20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著名小学名家论坛暨名校观摩研讨会”,聆听了北京清华附小专家的“1+X课程”专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校长郑瑞芳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报告、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中国雷夫”常丽华的《在全课程的路上》报告,走进美丽的清华附小和十一学校小学分校,零距离触摸名校,感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前沿的教学改革、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我发现名家、名校都睿智而又慈悲,理性而又温暖,都能拨开层层表面现象,寻找初心,不忘初心,找到了教育的真谛——“儿童站在正中央”。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走进清华附小,一种优雅、快乐、幸福、和谐的校风迎面而来,富有人文化、艺术化的校园设计,让我惊叹不已。眼睛应接不暇的是校园文化,无处不在。鲜明的学校精神: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醒目的校训:立人为本,成志于学。愿景墙上刻着:“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向上的精神与教育的智慧;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这一切向我们传递着清华附小的理念: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深入到清华附小的每座建筑,多角度的来个亲密接触。校园的角角落落都留下了孩子们成长的足迹,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各种作品:书法、绘画、手工等作品,在教室、在走廊、在卫生间,甚至在校园的下水道盖子上,都可以看见;随处可见孩子们开展活动的海报:自己

策划、自己邀请嘉宾、自己主持,通过“水木秀场”展示自我。真正让孩子享受到了优雅、健康、快乐、幸福、和谐的校园生活! 在清华附小,见到最多的就是书。“学习是美的,读书是甜的”、“读书是最好的保养”等标语随处可见。进入建筑楼,你会发现楼梯口、教室走廊、转角处,甚至窗台上都放着书,旁边小桌子、小凳子让我忍不住停下脚步,静静坐下,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不是时间紧促,我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书呢。据说学校每年都会举行读书节活动,活动中,各班都会出来“摆摊”,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制作宣传海报,向全校师生推荐好书,并不定期进行图书义卖活动,将义卖所得善款捐献给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学校真正摒弃了功利,做成了功德,全心全意为孩子们服务。 走进清华附小的教室,让我惊奇的是各色各样的班级名称,他们以不同的内容来命名班级名,围绕班级名,拓展班级文化,把班级文化开发到了极致。如以作家命名的钱钟书班,围绕作家本人,从作家生平、主要作品、和学校的联系等内容,让每一个孩子把班级精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让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这是清华附小的校园文化,它给孩子提供最大的空间与舞台,让每个孩子成为校园的主人,心生欢喜,快乐向往。 不忘初心——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 李希贵校长说过“只有改革课程,才能改变学校”。纵观清华附小构建的“1+X”课程体系、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的“全课程”,都是为了给孩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希望孩子在校园里能够有足够丰富的经历和情感体验,都希望希望孩子能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和独特的想法,都做到了“儿童站在课程的正中央”。

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让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 ——泰安“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学习体会 3月19日-20日,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窦桂梅团队教学观摩活动”在泰山医学院文体馆隆重举行。在魏校长等联校领导带领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来自清华附小优秀教学团队的精彩示范课、讲座,经受了一次先进教育思想的洗礼。窦桂梅校长的那种家国情怀,对教育事业无限挚爱,对教师神圣职责的敬仰,让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理念引人深思,值得我们学习。 3月19日下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博士生导师窦桂梅校长带来一节精彩的绘本阅读推荐课《威利的奇遇》,淋漓尽致的诠释了“1+X”课改创新成果。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思考,这节阅读课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的老师收获的不仅仅是一节课,更是一张书单。窦老师首先与学生一起走进书中“发现奇遇”,师生一道发现书中一个个有趣的秘密,经历一次次妙不可言的奇遇。接下来“创造奇遇”,教师鼓励学生,学习安东尼·布朗的推荐技巧,为他人推荐更多书籍,大家都来做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在学生创作期间,窦老师还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观念,她说:“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阅读就是一场奇遇”“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通过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窦老师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海洋里遨游,由一本书拓展了10本书。课堂精彩纷呈,掌声此起彼伏。特别是窦校长高超的教学艺术,独特的个人魅力,浓浓的教育情怀,感染了每一位学生,征服了每位教师。当得知窦校长不仅兼任党支部书记,还担任一个班级的语文教学,深耕在教学一线时,我为之震惊,为之赞叹,她的钻研精神值得敬佩、学习。窦校长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知道了语文教学目光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

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 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班里的每个同学为了辩论比赛,都要搜集材料,由于事先准备充分,许多同学能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还有些同学能很好的联系初二学习的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还真正体味到了主人翁的乐 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只是以参与者、实践者、发展者、组织者的角色出现。为此,教师应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教育环境,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在个体生命的充分自由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师生生命的整体价值,焕发课堂生命的活力。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让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探索新知,这对学生自己来说印象、感受最深,理解得也最深刻,极容易掌握问题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这种自主探求,积极思考的良好品质。 如我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先让学生动手摆学具,用10个小圆片当作苹果,用2个大圆片当作盘子。先摆: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学生很快分好,每个盘子里放5个。再摆: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同学们感到麻烦了。一个个小手举起,有的说:“教师,我每个盘子里放5个,不够了。”有的说:“老师,我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剩一个!”在学生摆学具的基础上,他们遇到了问题,这时我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平均分一些东西,分到最后会有剩余的情况,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这样让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为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欲望。 二、给学生思考空间 每个学生对待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给他们留出一份自由自在进行思考的空间。 例如,我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4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得出4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其他折法,而是鼓励他们再想想还有别的折法,造成了悬念,激起了学生积极探索的欲望,促使他们去进一步思考、尝试,终于又得出了3种折法。勤于思考使学生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让学生想说就说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又是密切相关的,而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表现为不同步性,分析问题往往看到了、想到了就是表达不出来,再加上数学学科特有的抽象性、逻辑性,使学生更是感到无从说起。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战场”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战场”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一味地被输入,至于学生一节课上真正掌握了多少知识,我想大家多少都会有亲身感受。当今的本科教育模式,倡导应用型教学,要求课堂上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动手、动眼、动脑能力,故而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本文的作者通过近两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本文的作者是工程造价的专业课老师,通过对近两年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逐步摸索出来一套老师、学生均认为效果较好的教学方法。授课对象主要有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土木工程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下面作者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教学体会。 一、理论课程 教授的课程主要有2013、2014级工程造价专业的《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2014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这几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开学时与课本同期配套有一份实际工程图纸,难度相当,规模较小,一般以3层以内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当然,根据教授专业不同,教授对象不同,所选择的图纸难度、规模有区分)为主线,以学生为主角,老师为配角同时兼导演,以课本为辅助工具展开教学。每节课前,老师都要做精心备课,分解图纸,安排学生的课堂任务。对学生要进行分组,作者的分组原则:男女同学搭配开、学习好与学习不好的同学搭配开,每组六个同学,每组配有组长、副组长。老师在每节课上课开始,会布置给学生具体任务,并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进行交流,必要时小组成员需进行分工合作。举例说明:下节课堂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混凝土框架柱、框架梁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正确列出工程量清单。上课开始,作者并非按照《计量规范》去讲混凝土框架柱工程量应该如何计算、混凝土梁工程量又该如何计算,而是直接布置本次课程任务,让学生按照图纸、按照相关规范去完成相应的任务内容。上课开始作者就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开始动手去看图纸、去查规范中对应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们小组成员之间会进行交流、讨论。等各小组提交成果后,开始由老师来接管课堂,对正确结果进行公布。如果学生的结果完全正确,说明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思路清晰,方法正确,此部分内容不再讲解。如果学生的结果不正确,这就是老师要重点讲解的内容,这时老师会对照规范、对照图纸逐条讲解,学生在此过程中查找原因,并做出正确结果。这样经过反复打磨,学生的相关技能就会得以加强和巩固。这里作者想说的是:对于当代大学生,要教会的是他们学习、工作的方法、教会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教会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小结:经过近两年的理论课堂的“项目法”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课堂上以学生为主角、老师为配角兼导演的角色转换,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做能力,学生自身的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同时杜绝了学生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的现象。

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体验课堂总结

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 体验课堂总结 一、体验课堂实施背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老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新知识,上课一直在讲讲讲,占据了整节课大部分的时间,不少学生听完就忘,学起来比较吃力也显得毫无兴趣,谈起数学就色变。 班级班额比较大,每个班都接近60个人,学生间差距比较大。级部的老师普遍反映学的快的同学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做练习都比较快,但是接受慢的同学做练习做的慢,一直要等他们做完才能全班反馈。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的动力和积极性也被抹杀。于是我们就想既然几个优等生做的比较快,孩子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都相似,让孩子教孩子会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呢?老师能不能退出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去教其他学生呢?接受能力慢的同学上课直接是懵的状态,对于他们老师能不能提前渗透?上课要讲的知识提前回家自学会不会在上课时就能有的放矢? 体验是最好的教育,正如学校倡导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们自己向前进。数学的产生源自生活实践,数学更应该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下面我就我们级部这学期实施体验课堂的一些做法进行简单的总结。 二、体验课堂实施办法 (一)、借力助学单独立自学让学生体验"尝数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独立学习,这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能力。

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体验自己自学数学的乐趣,就像初尝某种水果的时候,自己去尝试怎么吃,吃的时候什么味儿,好不好吃自己心里最清楚。通过预学,学生带着成就和展示的欲望、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 老师根据学习的内容结合教学目标,设计助学单,提前发给学生回家预习。这样每个孩子都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有自己的了解和掌握,有的通过自学基本能掌握基础知识,有的可能存在疑惑。不论是已经掌握还是存在疑惑都是经过学生思考的。 【设计助学单原则】 (1)尝试设计助学单时要注意和级部其他老师商量研讨如何设计,尤其是初期,因为助学单的大问题如果设计不到位,学生会被带偏,整节课就浪费掉了。 (2)设计时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设计要有层次性,助学单一般是设计3-4题,第一题是基础知识,第二题是核心问题,要明确指向这节课的重难点,第三、四题是目标检测类的问题。 (4)助学单老师要回收,从整体把握学生预习自学的情况,掌握哪些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可以基本掌握,哪些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另外,还有一部分后进生初期是不会借助助学单自学的,老师要及时回收并指导。可以尝试在上课前抽时间给这几个学生讲一遍,帮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增强他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

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范式 发表时间:2012-08-20T14:35:41.8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教研周刊》2012年第51期供稿作者:李晓航[导读]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河南周口一高初中部李晓航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我和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一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次改革的潮流之中。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目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我们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一派教师主体性的体现。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要打破这种沉寂的气氛,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先组织学生学习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及受污染状况的相关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确立一名负责人,引导学生调查并分析本地的水污染情况。通过调查,各组同学从不同角度搜集资料,确定主题,如:“河流的变迁”、“饮用水状况调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要完成一份调查报告,全体同学共享研究成果。对于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帮助学生解决。 三、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懂。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道理多,而学生说的不多,更不要说自学了。有些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已经被埋没。 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 1.教会学生“看”书。基于政治学科的特点和近年来中考发展的趋势,我认为学生首先应该学会“看”书。千万不可忽视阅读课本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的看懂看透教材,学生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把听起来空洞乏味的内容变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时,首先从宏观上把握当天所学内容,在心中构建出基本框架。让学生知道今天要学习的有那些内容,以及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教会学生提问。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将学生一步步的领向真理。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很多学生在考试时,面对题目和材料往往无从下手,这说明他们平时缺乏这方面的锻炼。 学生在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凡事问个为什么”,学会提问。无论是书本上的材料,报纸上的时事,都可以作为学生提问的素材。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提问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会学生答题。政治学科的中考命题,题型多样,既有选择题,又有辨析题,分析题,各类试题,有的以文字形式出现,有的以漫画、图表的形式出现。纵观近几年政治学科的中考情况,学生在答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不会提取有效信息,以至失分过多。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师生关系的民主性、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以人为本的精神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角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乐于探究,实行自主性学习,促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结合本人的理解与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谈几点理解。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长期以来,教学随着应试教育的发展,已向畸形方向演变,课堂教学仅仅单纯的传授知识,应付考试,最终导致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成为灌输式的教学,从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但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更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而且,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中跳出来,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活泼自由愉快地学习。 二、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种新学生观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协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首先,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无论好坏都要给每个学生发展和展示的机会。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允许不同的观点存有。 再次,要懂得欣赏学生。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即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三、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富有情感的氛围和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的语气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只有在富有感情的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信任教师,甚至把教师当成朋友,主动与教师交流、向教师请教。 2、联系生活实际及学生个人实际,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课堂上,特别是生物课堂,必须密切联系实际,周围环境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结合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所以,能够让学生到社会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实践中学生锻炼了水平,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生存环境的精神和责任感。 3、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学生走上讲台,尝试师生间的换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新课标强调“自主参与、合作、探索”的教学方式。所以教学应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其中,让学生走上讲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比如,让学生针对某些正在实行的社会现象研究话题,在课前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文献,实行小演讲,然后再请几位同学作评论。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学科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决心 开放式教学,突破了原有学科封闭状态,把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争论,自主学习,增强了问题意识,提升了创新的水平。 总来说之,课教学只有真正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关心学生的兴趣所在,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